一种治疗咳嗽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pdf

上传人:b*** 文档编号:528998 上传时间:2018-02-21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435.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110327915.X

申请日:

2011.10.25

公开号:

CN102357184A

公开日:

2012.02.22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专利申请权的转移IPC(主分类):A61K 36/8966变更事项:申请人变更前权利人:陕西步长制药有限公司变更后权利人:陕西步长高新制药有限公司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权利人:712000 陕西省咸阳市秦都区渭阳西路西延段123号变更后权利人:710119 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高新开发区新型工业园西部大道70号登记生效日:20121130|||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61K 36/8966申请日:20111025|||公开

IPC分类号:

A61K36/8966; A61K47/40; A61K9/16; A61K9/20; A61K9/28; A61P11/14; A61P11/10; A61P11/06; A61P29/00; A61K31/045(2006.01)N

主分类号:

A61K36/8966

申请人:

陕西步长制药有限公司

发明人:

赵涛

地址:

712000 陕西省咸阳市秦都区渭阳西路西延段123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咳嗽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由麻黄100份,川贝母10份,枇杷叶50份,紫菀50份,罂粟壳60份,黄芩50份,甘草50份,薄荷脑0.3份作为原料,按照一定的工艺进行提取纯化后,与药剂学上可接受的辅料而制成的一种中药颗粒剂、丸剂和片剂。本发明所述的中药制剂具有制备工艺简单可行、安全有效、药理药效作用显著的特点。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治疗咳嗽的中药制剂, 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工艺制备而成 : A. 原料组成 : 麻黄 100 份, 川贝母 10 份, 枇杷叶 50 份, 紫菀 50 份, 罂粟壳 60 份, 黄芩 50 份, 甘草 50 份, 薄荷脑 0.3 份 ; B. 制备工艺 : 将上述 A 中 8 味中药原料, 按下述步骤操作 : (1) 将麻黄切成短段, 加酸水浸泡后煎煮提取, 提取液浓缩成清膏备用 ; (2) 取川贝母、 黄芩和紫菀加入一定浓度的乙醇浸泡后, 回流提取, 提取液回收乙醇并 浓缩成清膏留用, 药渣与罂粟壳、 枇杷叶和甘草一起加水煎煮提取, 滤液适当浓缩后加乙醇 使含醇量至一定浓度, 静置, 回收乙醇并浓缩成清膏备用 ; (3) 用 95%的乙醇溶解薄荷脑制成薄荷脑溶液后, 用 β- 环糊精包合, 得薄荷脑 β- 环 糊精包合物备用 ; (4) 将 (1) 和 (2) 中三处所得清膏混合并干燥成干膏粉后, 与 (3) 中所述的薄荷脑 β- 环糊精包合物混合均匀, 加入药剂学上允许的辅料制成各种口服制剂。
2: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治疗咳嗽的中药制剂, 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工艺制备而 成: (1) 将麻黄切成 0.5 ~ 1.0cm, 加入与药材重量比为 8 ~ 12 倍量、 pH 为
3: 0 ~ 5.0 酸 水浸泡 20 ~ 40min 后, 加热回流提取 1 ~ 3 次, 每次 0.5h ~ 2h, 提取液浓缩成相对密度为 1.0 ~ 1.3 的清膏备用 ; (2) 取川贝母、 黄芩和紫菀药材, 加入与药材重量比为 6 ~ 10 倍量、 浓度为 50%~ 90% 的乙醇浸泡 20 ~ 40min 后, 回流提取 2 ~ 3 次, 每次 1h ~ 2h, 提取液减压回收乙醇后浓缩 成相对密度为 1.0 ~ 1.3 的清膏备用, 药渣与罂粟壳、 枇杷叶和甘草一起加入与药材重量比 为 6 ~ 10 倍量水, 煎煮提取 2 ~ 3 次, 每次 1h ~ 2h, 提取液适当浓缩后加乙醇使含醇量至 60%~ 80%, 静置 24 ~ 48h, 滤过, 滤液回收乙醇并浓缩成相对密度为 1.0 ~ 1.3 的清膏备 用; (3) 用 95%的乙醇溶解薄荷脑制成 2%~ 10%的薄荷脑溶液后, 用与药材重量比为 2-6 倍量的 β- 环糊精包合, 得薄荷脑 β- 环糊精包合物备用 ; (4) 将 (1) 和 (2) 中三处所得清膏混合并干燥成干膏粉后, 与 (3) 中所述的薄荷脑 β- 环糊精包合物混合均匀, 加入药剂学上允许的辅料制成各种口服制剂。 3. 如权利要求 2 所述的一种治疗咳嗽的中药制剂, 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工艺制备而 成: (1) 将麻黄切成 0.5cm, 加入与药材重量比为 10 倍量、 pH 为
4: 0 的酸水浸泡 30min 后, 加热回流提取 2 次, 每次 1h, 合并滤液并浓缩成相对密度为 1.1 的清膏备用 ; (2) 取川贝母、 黄芩和紫菀药材, 加入与药材重量比为 8 倍量、 浓度为 70%的乙醇浸泡 30min 后, 回流提取 2 次, 每次 1h, 滤过, 合并滤液减压回收乙醇, 并浓缩成相对密度为 1.1 的清膏备用, 药渣与罂粟壳、 枇杷叶和甘草一起加入与药材重量比为 8 倍量水, 煎煮提取 2 次, 每次 1h, 滤过, 合并滤液并适当浓缩后, 加入乙醇使含醇量至 70%, 静置 24h, 滤过, 滤液 回收乙醇并浓缩成相对密度为 1.1 的清膏备用 ; (3) 用 95%的乙醇溶解薄荷脑制成 5%的薄荷脑溶液后, 用与药材重量比为 3 倍量的 β- 环糊精包合, 得薄荷脑 β- 环糊精包合物备用 ; (4) 将 (1) 和 (2) 中三处所得清膏混合并干燥成干膏粉后, 与 (3) 中所述的薄荷脑 2 β- 环糊精包合物混合均匀, 加入药剂学上允许的辅料制成各种口服制剂。 4. 如权利要求 1 ~ 3 中任一所述的一种治疗咳嗽的中药制剂, 其特征在于 : 该中药制 剂是片剂、 丸剂或颗粒剂。 5.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治疗咳嗽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 A. 原料组成 : 麻黄 100 份, 川贝母 10 份, 枇杷叶 50 份, 紫菀 50 份, 罂粟壳 60 份, 黄芩 50 份, 甘草 50 份, 薄荷脑 0.3 份 ; B. 制备工艺 : 将上述 A 中 8 味中药原料, 按下述步骤操作 : (1) 将麻黄切成短段, 加酸水浸泡后煎煮提取, 提取液浓缩成清膏备用 ; (2) 取川贝母、 黄芩和紫菀加入一定浓度的乙醇浸泡后, 回流提取, 提取液回收乙醇并 浓缩成清膏留用, 药渣与罂粟壳、 枇杷叶和甘草一起加水煎煮提取, 滤液适当浓缩后加乙醇 使含醇量至一定浓度, 静置, 回收乙醇并浓缩成清膏备用 ; (3) 用 95%的乙醇溶解薄荷脑制成薄荷脑溶液后, 用 β- 环糊精包合, 得薄荷脑 β- 环 糊精包合物备用 ; (4) 将 (1) 和 (2) 中三处所得清膏混合并干燥成干膏粉后, 与 (3) 中所述的薄荷脑 β- 环糊精包合物混合均匀, 加入药剂学上允许的辅料制成各种口服制剂。 6. 如权利要求 5 所述的一种治疗咳嗽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 (1) 将麻黄切成 0.5 ~ 1.0cm, 加入与药材重量比为 8 ~ 12 倍量、 pH 为 3.0 ~ 5.0 酸 水浸泡 20 ~ 40min 后, 加热回流提取 1 ~ 3 次, 每次 0.5h ~ 2h, 提取液浓缩成相对密度为 1.0 ~ 1.3 的清膏备用 ; (2) 取川贝母、 黄芩和紫菀药材, 加入与药材重量比为 6 ~ 10 倍量、 浓度为 50%~ 90% 的乙醇浸泡 20 ~ 40min 后, 回流提取 2 ~ 3 次, 每次 1h ~ 2h, 提取液减压回收乙醇后浓缩 成相对密度为 1.0 ~ 1.3 的清膏备用, 药渣与罂粟壳、 枇杷叶和甘草一起加入与药材重量比 为 6 ~ 10 倍量水, 煎煮提取 2 ~ 3 次, 每次 1h ~ 2h, 提取液适当浓缩后加乙醇使含醇量至 60%~ 80%, 静置 24 ~ 48h, 滤过, 滤液回收乙醇并浓缩成相对密度为 1.0 ~ 1.3 的清膏备 用; (3) 用 95%的乙醇溶解薄荷脑制成 2%~ 10%的薄荷脑溶液后, 用与药材重量比为 2-6 倍量的 β- 环糊精包合, 得薄荷脑 β- 环糊精包合物备用 ; (4) 将 (1) 和 (2) 中三处所得清膏混合并干燥成干膏粉后, 与 (3) 中所述的薄荷脑 β- 环糊精包合物混合均匀, 加入药剂学上允许的辅料制成各种口服制剂。 7. 如权利要求 6 所述的一种治疗咳嗽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 (1) 将麻黄切成 0.5cm, 加入与药材重量比为 10 倍量、 pH 为 4.0 的酸水浸泡 30min 后, 加热回流提取 2 次, 每次 1h, 合并滤液并浓缩成相对密度为 1.1 的清膏备用 ; (2) 取川贝母、 黄芩和紫菀药材, 加入与药材重量比为 8 倍量、 浓度为 70%的乙醇浸泡 30min 后, 回流提取 2 次, 每次 1h, 滤过, 合并滤液减压回收乙醇, 并浓缩成相对密度为 1.1 煎煮提取 2 的清膏备用, 药渣与罂粟壳、 枇杷叶和甘草一起加入与药材重量比为 8 倍量水, 次, 每次 1h, 滤过, 合并滤液并适当浓缩后, 加入乙醇使含醇量至 70%, 静置 24h, 滤过, 滤液 回收乙醇并浓缩成相对密度为 1.1 的清膏备用 ; (3) 用 95%的乙醇溶解薄荷脑制成 5%的薄荷脑溶液后, 用与药材重量比为 3 倍量的 β- 环糊精包合, 得薄荷脑 β- 环糊精包合物备用 ; 3 (4) 将 (1) 和 (2) 中三处所得清膏混合并干燥成干膏粉后, 与 (3) 中所述的薄荷脑 β- 环糊精包合物混合均匀, 加入药剂学上允许的辅料制成各种口服制剂。 8. 如权利要求 5-7 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治疗咳嗽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步骤 (4) 是按以下方法实现的 : 将 (1) 和 (2) 中三处所得清膏混合并干燥成干膏粉后, 加入 (3) 中所述的薄荷脑 β- 环糊精包合物, 药用辅料淀粉、 羧甲基纤维素钠、 甜菊甙, 混匀过 80 目筛, 加适量水制粒, 60℃减压干燥, 整粒, 分装, 即得颗粒剂。 9. 如权利要求 5-7 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治疗咳嗽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步骤 (4) 是按以下方法实现的 : 将 (1) 和 (2) 中三处所得清膏混合并干燥成干膏粉后, 与 (3) 中所述的薄荷脑 β- 环糊精包合物和 100 目可压性淀粉混合均匀, 取出 15-20%混合粉 备用 ; 备用粉加入 5 ~ 10%聚乙烯吡咯烷酮无水乙醇液混匀, 20 目制粒两次后形成丸芯, 上 锅滚动, 视湿粒情况撒药粉成丸, 出锅干燥、 筛分, 即得丸剂。 10. 如权利要求 5-7 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治疗咳嗽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 于步骤 (4) 是按以下方法实现的 : 将 (1) 和 (2) 中三处所得清膏混合并干燥成干膏粉后, 加入 (3) 中所述的薄荷脑 β- 环糊精包合物混合均匀后, 再加入淀粉、 滑石粉及硬脂酸镁适 量, 制粒, 压制成片, 包衣, 即得片剂。
5: 0 酸 水浸泡 20 ~ 40min 后, 加热回流提取 1 ~ 3 次, 每次 0.5h ~ 2h, 提取液浓缩成相对密度为 1.0 ~ 1.3 的清膏备用 ; (2) 取川贝母、 黄芩和紫菀药材, 加入与药材重量比为 6 ~ 10 倍量、 浓度为 50%~ 90% 的乙醇浸泡 20 ~ 40min 后, 回流提取 2 ~ 3 次, 每次 1h ~ 2h, 提取液减压回收乙醇后浓缩 成相对密度为 1.0 ~ 1.3 的清膏备用, 药渣与罂粟壳、 枇杷叶和甘草一起加入与药材重量比 为 6 ~ 10 倍量水, 煎煮提取 2 ~ 3 次, 每次 1h ~ 2h, 提取液适当浓缩后加乙醇使含醇量至 60%~ 80%, 静置 24 ~ 48h, 滤过, 滤液回收乙醇并浓缩成相对密度为 1.0 ~ 1.3 的清膏备 用; (3) 用 95%的乙醇溶解薄荷脑制成 2%~ 10%的薄荷脑溶液后, 用与药材重量比为 2-6 倍量的 β- 环糊精包合, 得薄荷脑 β- 环糊精包合物备用 ; (4) 将 (1) 和 (2) 中三处所得清膏混合并干燥成干膏粉后, 与 (3) 中所述的薄荷脑 β- 环糊精包合物混合均匀, 加入药剂学上允许的辅料制成各种口服制剂。 3. 如权利要求 2 所述的一种治疗咳嗽的中药制剂, 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工艺制备而 成: (1) 将麻黄切成 0.5cm, 加入与药材重量比为 10 倍量、 pH 为 4.0 的酸水浸泡 30min 后, 加热回流提取 2 次, 每次 1h, 合并滤液并浓缩成相对密度为 1.1 的清膏备用 ; (2) 取川贝母、 黄芩和紫菀药材, 加入与药材重量比为 8 倍量、 浓度为 70%的乙醇浸泡 30min 后, 回流提取 2 次, 每次 1h, 滤过, 合并滤液减压回收乙醇, 并浓缩成相对密度为 1.1 的清膏备用, 药渣与罂粟壳、 枇杷叶和甘草一起加入与药材重量比为 8 倍量水, 煎煮提取 2 次, 每次 1h, 滤过, 合并滤液并适当浓缩后, 加入乙醇使含醇量至 70%, 静置 24h, 滤过, 滤液 回收乙醇并浓缩成相对密度为 1.1 的清膏备用 ; (3) 用 95%的乙醇溶解薄荷脑制成 5%的薄荷脑溶液后, 用与药材重量比为 3 倍量的 β- 环糊精包合, 得薄荷脑 β- 环糊精包合物备用 ; (4) 将 (1) 和 (2) 中三处所得清膏混合并干燥成干膏粉后, 与 (3) 中所述的薄荷脑 2 β- 环糊精包合物混合均匀, 加入药剂学上允许的辅料制成各种口服制剂。 4. 如权利要求 1 ~ 3 中任一所述的一种治疗咳嗽的中药制剂, 其特征在于 : 该中药制 剂是片剂、 丸剂或颗粒剂。 5.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治疗咳嗽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 A. 原料组成 : 麻黄 100 份, 川贝母 10 份, 枇杷叶 50 份, 紫菀 50 份, 罂粟壳 60 份, 黄芩 50 份, 甘草 50 份, 薄荷脑 0.3 份 ; B. 制备工艺 : 将上述 A 中 8 味中药原料, 按下述步骤操作 : (1) 将麻黄切成短段, 加酸水浸泡后煎煮提取, 提取液浓缩成清膏备用 ; (2) 取川贝母、 黄芩和紫菀加入一定浓度的乙醇浸泡后, 回流提取, 提取液回收乙醇并 浓缩成清膏留用, 药渣与罂粟壳、 枇杷叶和甘草一起加水煎煮提取, 滤液适当浓缩后加乙醇 使含醇量至一定浓度, 静置, 回收乙醇并浓缩成清膏备用 ; (3) 用 95%的乙醇溶解薄荷脑制成薄荷脑溶液后, 用 β- 环糊精包合, 得薄荷脑 β- 环 糊精包合物备用 ; (4) 将 (1) 和 (2) 中三处所得清膏混合并干燥成干膏粉后, 与 (3) 中所述的薄荷脑 β- 环糊精包合物混合均匀, 加入药剂学上允许的辅料制成各种口服制剂。
6: 如权利要求 5 所述的一种治疗咳嗽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 (1) 将麻黄切成 0.5 ~ 1.0cm, 加入与药材重量比为 8 ~ 12 倍量、 pH 为 3.0 ~ 5.0 酸 水浸泡 20 ~ 40min 后, 加热回流提取 1 ~ 3 次, 每次 0.5h ~ 2h, 提取液浓缩成相对密度为 1.0 ~ 1.3 的清膏备用 ; (2) 取川贝母、 黄芩和紫菀药材, 加入与药材重量比为 6 ~ 10 倍量、 浓度为 50%~ 90% 的乙醇浸泡 20 ~ 40min 后, 回流提取 2 ~ 3 次, 每次 1h ~ 2h, 提取液减压回收乙醇后浓缩 成相对密度为 1.0 ~ 1.3 的清膏备用, 药渣与罂粟壳、 枇杷叶和甘草一起加入与药材重量比 为 6 ~ 10 倍量水, 煎煮提取 2 ~ 3 次, 每次 1h ~ 2h, 提取液适当浓缩后加乙醇使含醇量至 60%~ 80%, 静置 24 ~ 48h, 滤过, 滤液回收乙醇并浓缩成相对密度为 1.0 ~ 1.3 的清膏备 用; (3) 用 95%的乙醇溶解薄荷脑制成 2%~ 10%的薄荷脑溶液后, 用与药材重量比为 2-6 倍量的 β- 环糊精包合, 得薄荷脑 β- 环糊精包合物备用 ; (4) 将 (1) 和 (2) 中三处所得清膏混合并干燥成干膏粉后, 与 (3) 中所述的薄荷脑 β- 环糊精包合物混合均匀, 加入药剂学上允许的辅料制成各种口服制剂。
7: 如权利要求 6 所述的一种治疗咳嗽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 (1) 将麻黄切成 0.5cm, 加入与药材重量比为 10 倍量、 pH 为 4.0 的酸水浸泡 30min 后, 加热回流提取 2 次, 每次 1h, 合并滤液并浓缩成相对密度为 1.1 的清膏备用 ; (2) 取川贝母、 黄芩和紫菀药材, 加入与药材重量比为 8 倍量、 浓度为 70%的乙醇浸泡 30min 后, 回流提取 2 次, 每次 1h, 滤过, 合并滤液减压回收乙醇, 并浓缩成相对密度为 1.1 煎煮提取 2 的清膏备用, 药渣与罂粟壳、 枇杷叶和甘草一起加入与药材重量比为 8 倍量水, 次, 每次 1h, 滤过, 合并滤液并适当浓缩后, 加入乙醇使含醇量至 70%, 静置 24h, 滤过, 滤液 回收乙醇并浓缩成相对密度为 1.1 的清膏备用 ; (3) 用 95%的乙醇溶解薄荷脑制成 5%的薄荷脑溶液后, 用与药材重量比为 3 倍量的 β- 环糊精包合, 得薄荷脑 β- 环糊精包合物备用 ; 3 (4) 将 (1) 和 (2) 中三处所得清膏混合并干燥成干膏粉后, 与 (3) 中所述的薄荷脑 β- 环糊精包合物混合均匀, 加入药剂学上允许的辅料制成各种口服制剂。
8: 如权利要求 5-7 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治疗咳嗽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步骤 (4) 是按以下方法实现的 : 将 (1) 和 (2) 中三处所得清膏混合并干燥成干膏粉后, 加入 (3) 中所述的薄荷脑 β- 环糊精包合物, 药用辅料淀粉、 羧甲基纤维素钠、 甜菊甙, 混匀过 80 目筛, 加适量水制粒, 60℃减压干燥, 整粒, 分装, 即得颗粒剂。
9: 如权利要求 5-7 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治疗咳嗽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步骤 (4) 是按以下方法实现的 : 将 (1) 和 (2) 中三处所得清膏混合并干燥成干膏粉后, 与 (3) 中所述的薄荷脑 β- 环糊精包合物和 100 目可压性淀粉混合均匀, 取出 15-20%混合粉 备用 ; 备用粉加入 5 ~ 10%聚乙烯吡咯烷酮无水乙醇液混匀, 20 目制粒两次后形成丸芯, 上 锅滚动, 视湿粒情况撒药粉成丸, 出锅干燥、 筛分, 即得丸剂。
10: 如权利要求 5-7 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治疗咳嗽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 于步骤 (4) 是按以下方法实现的 : 将 (1) 和 (2) 中三处所得清膏混合并干燥成干膏粉后, 加入 (3) 中所述的薄荷脑 β- 环糊精包合物混合均匀后, 再加入淀粉、 滑石粉及硬脂酸镁适 量, 制粒, 压制成片, 包衣, 即得片剂。

说明书


一种治疗咳嗽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咳嗽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属于医药制剂技术领域。背景技术 咳嗽是临床常见的主诉症候, 多种疾病如感冒、 急慢性气管炎、 肺炎等均可出现。 咳嗽具有重要的呼吸道防御功能, 能清除吸人呼吸道的异物和储留在呼吸道内的分泌物, 但严重且持续的咳嗽使病人不适, 妨碍睡眠和休息, 可造成呼吸道组织和功能的损害, 并可 引起全身多种并发症。同时还对患者的心理和社会功能造成负面影响, 降低生存质量。故 需应用镇咳药使之缓解, 有痰而咳嗽较剧烈者, 需祛痰药和止咳药同时使用, 故止咳药剂临 床需求量较大。祖国医学认为, 人体感受外来风、 寒、 湿、 热等邪气致使气壅不顺则咳嗽, 风 邪、 热邪化热, 蕴热伤水而停机则生痰。 由于外邪诸毒侵袭肌表, 则肺气不宣, 致使肺主宣发 肃降通调水道的功能失调, 从而因脾胃虚弱, 水谷精微不从正化, 进而则转化为痰湿上犯于 肺, 以致津液停积, 邪毒上窜化热而干渴, 进而出现体虚乏力等症状。 概其病因病机, 以风热 犯肺、 风寒袭肺、 痰湿壅肺为主证, 治则当清热宣肺, 化痰止咳平喘为法, 如此才可达到标本 兼治的治病目的。
     介于此, 我们先后申请了发明专利并获得了授权, 在申请号为 02153462.4 专利申 请文件中, 主要是从制剂处方和口服液体制剂的制备方法等方面进行保护, 本发明是在此 基础上进行大量的实验研究, 以进一步完善工艺制备方法, 提高药物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 为目的, 而创造性的研制成功的一种治疗咳嗽的中药固体制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起质量稳定, 疗效可靠, 生物利用度高的治疗咳嗽的中 药制剂。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起质量稳定, 疗效可靠, 生物利用度高的治疗咳 嗽的中药颗粒剂、 片剂和丸剂。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该治疗咳嗽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 该方法中各组份 配伍合理, 工艺稳定, 制得的中药制剂经过相应的药效学试验研究, 结果表明该中药组合物 疗效稳定、 有效、 可靠。
     本发明的中药制剂的原料组成为 : 麻黄 100 份, 川贝母 10 份, 枇杷叶 50 份, 紫菀 50 份, 罂粟壳 60 份, 黄芩 50 份, 甘草 50 份, 薄荷脑 0.3 份 ;
     本发明技术方案是由下述步骤实现的 :
     (1) 将麻黄切成短段, 加酸水浸泡后煎煮提取, 提取液浓缩成清膏备用 ;
     (2) 取川贝母、 黄芩和紫菀加入一定浓度的乙醇浸泡后, 回流提取, 提取液回收乙 醇并浓缩成清膏留用, 药渣与罂粟壳、 枇杷叶和甘草一起加水煎煮提取, 滤液适当浓缩后加 乙醇使含醇量至一定浓度, 静置, 回收乙醇并浓缩成清膏备用 ;
     (3) 用 95%的乙醇溶解薄荷脑制成薄荷脑溶液后, 用 β- 环糊精包合, 得薄荷脑β- 环糊精包合物备用 ;
     (4) 将 (1) 和 (2) 中三处所得清膏混合并干燥成干膏粉后, 与 (3) 中所述的薄荷脑 β- 环糊精包合物混合均匀, 加入药剂学上允许的辅料制成各种口服制剂。
     本发明技术方案具体是由以下步骤实现的 :
     (1) 将麻黄切成 0.5 ~ 1.0cm, 加入与药材重量比为 8 ~ 12 倍量、 pH 为 3.0 ~ 5.0 酸水浸泡 20 ~ 40min 后, 加热回流提取 1 ~ 3 次, 每次 0.5h ~ 2h, 提取液浓缩成相对密度 为 1.0 ~ 1.3 的清膏备用 ;
     (2) 取川贝母、 黄芩和紫菀药材, 加入与药材重量比为 6 ~ 10 倍量、 浓度为 50%~ 90%的乙醇浸泡 20 ~ 40min 后, 回流提取 2 ~ 3 次, 每次 1h ~ 2h, 提取液减压回收乙醇后 浓缩成相对密度为 1.0 ~ 1.3 的清膏备用, 药渣与罂粟壳、 枇杷叶和甘草一起加入与药材重 量比为 6 ~ 10 倍量水, 煎煮提取 2 ~ 3 次, 每次 1h ~ 2h, 提取液适当浓缩后加乙醇使含醇 量至 60%~ 80%, 静置 24 ~ 48h, 滤过, 滤液回收乙醇并浓缩成相对密度为 1.0 ~ 1.3 的清 膏备用 ;
     (3) 用 95%的乙醇溶解薄荷脑制成 2%~ 10%的薄荷脑溶液后, 用与药材重量比 为 2-6 倍量的 β- 环糊精包合, 得薄荷脑 β- 环糊精包合物备用 ; (4) 将 (1) 和 (2) 中三处所得清膏混合并干燥成干膏粉后, 与 (3) 中所述的薄荷脑 β- 环糊精包合物混合均匀, 加入药剂学上允许的辅料制成各种口服制剂。
     本发明最终优选的技术方案如下 :
     (1) 将麻黄切成 0.5cm, 加入与药材重量比为 10 倍量、 pH 为 4.0 的酸水浸泡 30min 后, 加热回流提取 2 次, 每次 1h, 合并滤液并浓缩成相对密度为 1.1 的清膏备用 ;
     (2) 取川贝母、 黄芩和紫菀药材, 加入与药材重量比为 8 倍量、 浓度为 70%的乙醇 浸泡 30min 后, 回流提取 2 次, 每次 1h, 滤过, 合并滤液减压回收乙醇, 并浓缩成相对密度为 1.1 的清膏备用, 药渣与罂粟壳、 枇杷叶和甘草一起加入与药材重量比为 8 倍量水, 煎煮提 取 2 次, 每次 1h, 滤过, 合并滤液并适当浓缩后, 加入乙醇使含醇量至 70%, 静置 24h, 滤过, 滤液回收乙醇并浓缩成相对密度为 1.1 的清膏备用 ;
     (3) 用 95%的乙醇溶解薄荷脑制成 5%的薄荷脑溶液后, 用与药材重量比为 3 倍量 的 β- 环糊精包合, 得薄荷脑 β- 环糊精包合物备用 ;
     (4) 将 (1) 和 (2) 中三处所得清膏混合并干燥成干膏粉后, 与 (3) 中所述的薄荷脑 β- 环糊精包合物混合均匀, 加入药剂学上允许的辅料制成各种口服制剂。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中药制剂可以制成药剂学上可接受的颗粒剂、 片剂和丸剂。
     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具有清热, 宣肺, 平喘, 化痰止咳的作用。 用于风热犯肺、 内郁 化火所致的咳嗽痰多或吐痰不爽, 咽喉肿痛, 胸满气短, 感冒咳嗽及急、 慢性支气管炎见上 述证侯者。 我们在实际的研究过程当中, 相比于在先申请的专利 02153462.4, 主要具有以下 创造性的有益技术效果 :
     1. 药材的提取、 纯化研究 :
     A. 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由川贝母、 麻黄、 紫菀和枇杷叶等 8 味中药材组成, 其组方 相当精简得当 ; 其中麻黄为君药, 含有大量的生物碱类有效成分, 因此我们采用酸水提取的 方式提取, 另外, 我们偶然发现将麻黄药材切成小段、 加酸水浸泡后, 其生物碱提取率显著 增加 ; 川贝母、 黄芩和紫菀 3 味药材中含有大量的水溶性和醇溶性有效成分, 因此, 先将其
     进行乙醇提取后, 药渣再进行水煎煮以提取水溶性成分, 然后在水溶液中加入乙醇醇沉除 杂, 最终达到高效用药的目的 ; 罂粟壳当中含有吗啡、 可待因、 罂粟碱等水溶性成分, 枇杷叶 和甘草中含有三萜类成分, 因此, 将川贝母、 黄芩和紫菀 3 味醇提药渣与其一起进行水煎煮 提取。 这样既可以减少操作步骤, 又能尽可能地提取各种不同理化性质的有效成分, 同时还 达到提高提取效率的作用。
     B. 薄荷脑是唇型科植物薄荷的新鲜茎和叶经水蒸汽蒸馏得薄荷油后, 再从薄荷油 中提取而得到的一种饱和环状醇, 其为一种无色针状或棱柱状的白色结晶粉末。薄荷脑极 易挥发, 熔点为 42 ~ 45℃, 不仅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强烈的刺激, 制备温度高时易熔融, 而且 严重影响产品的稳定性, 因此, 我们对其采用 β- 环糊精包合技术, 以提高其制备工艺及成 品质量的可操作性和稳定性。
     2. 药效学研究 :
     由于本发明内容是在申请号为 02153462.4 基础上改进而来, 因此我们在药效学 试验中重点考察与该公开技术方案的对比。 由于两者处方组成比例相同, 但是其提取、 纯化 工艺不同的中药制剂, 于是我们均以最佳制备工艺为代表来说明两者的差异性。由于本发 明方案的核心创造点在于药材提取、 纯化工艺中的巨大优势, 因此我们本着平行、 合理、 节 约的对比实验原则, 我们在研究中摒除由于剂型不同带来疗效不同的必然干扰, 即分别将 二者均按照各自的提取工艺方案制成干膏粉然后配制成相同浓度药液给药的方式进行比 较。在药效试验中我们主要从镇咳、 祛痰、 平喘、 抗炎作用等方面进行研究, 达到科学、 有效 的阐明本发明内容的显著药物疗效, 最终说明本发明所达到的有益技术效果。 2.1 实验动物 : 成年豚鼠, Wistar 大鼠, 昆明种小白鼠, 清洁级, 由第四军医大学实 验动物中心提供。
     2.2 统计学处理 : 实验结果以表示, 采用 t 检验测定组间差异的显著性。2.3 实验药物组的制备 :
     A. 本发明药物组的制备 :
     (1) 取麻黄 100g 切成 0.5cm, 加入与药材重量比为 10 倍量、 pH 为 4.0 的酸水浸泡 30min 后, 加热回流提取 2 次, 每次 1h, 合并滤液并浓缩成相对密度为 1.1 的清膏备用 ;
     (2) 取川贝母 10g、 黄芩 50g 和紫菀 50g 药材, 加入与药材重量比为 8 倍量、 浓度为 70%的乙醇浸泡 30min 后, 回流提取 2 次, 每次 1h, 滤过, 合并滤液减压回收乙醇, 并浓缩成 相对密度为 1.1 的清膏备用, 药渣与罂粟壳 60g、 枇杷叶 50g 和甘草 50g 一起加入与药材重 量比为 8 倍量水, 煎煮提取 2 次, 每次 1h, 滤过, 合并滤液并适当浓缩后, 加入乙醇使含醇量 至 70%, 静置 24h, 滤过, 滤液回收乙醇并浓缩成相对密度为 1.1 的清膏备用 ;
     (3) 用 95%的乙醇溶解薄荷脑 0.3g 制成 5%的薄荷脑溶液后, 用与药材重量比为 3 倍量的 β- 环糊精包合, 得薄荷脑 β- 环糊精包合物备用 ;
     (4) 将 (1) 和 (2) 中三处所得清膏混合并干燥成干膏粉后, 与 (3) 中所述的薄荷脑 β- 环糊精包合物混合均匀, 备用。
     B. 申请号 02153462.4 药物组的制备 :
     取麻黄 100g, 用水蒸气蒸馏法, 收集蒸馏液及药液, 药液备用 ; 药渣与川贝母 10g、 枇杷叶 50g、 紫菀 50g、 黄芩 50g、 罂粟壳 60g、 甘草 50g, 加水煎煮两次, 第一次 2 小时, 第二 次 1.5 小时, 合并煎煮液, 滤过, 滤液与提取挥发油后的药液合并浓缩, 所得清膏加乙醇使含醇量至 60%, 静置 24 小时, 滤过, 回收乙醇, 并继续浓缩成干膏粉 ; 薄荷脑 0.3g 用 3 倍量 β- 环糊精包合, 将上述干膏粉与薄荷脑 β- 环糊精包合物混合均匀, 备用。
     将上述 A、 B 药物组混合粉末临用前加水配成一定浓度的药液, 留用。
     2.4 镇咳实验研究 :
     2.4.1 浓氨水喷雾法 :
     取小鼠 30 只, 雌雄各半, 随机分为 3 组, 每组分别灌胃给药, 每天 1 次, 连续 3d。于 末次给药 1h 后, 小鼠接受浓氨水喷雾 10s, 喷雾结束后, 取出小鼠, 观察咳嗽反应出现的时 间和次数, 记录小鼠的咳嗽潜伏期和 3min 内咳嗽次数, 结果见表 1。
     表 1 对浓氨水诱发小鼠咳嗽的影响* ** *** 注: 与 生 理 盐 水 对 照 组 比 较, P < 0.05, P < 0.01, P < 0.001 ; 与申请号 △ △△ 02153462.4 药物组比较, P < 0.05, P < 0.01。
     由表 1 的结果可知 : 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 本发明药物组和申请号 02153462.4 对浓氨水诱发的小鼠咳嗽的参数指标存在显著性的差异 ; 与申请号 02153462.4 药物组比 较, 本发明药物组在小鼠咳嗽的潜伏期时间明显延长, 咳嗽次数明显减少, 均达到显著性差 异的效果。
     2.4.2 二氧化硫刺激法 :
     取小鼠 30 只, 雌雄各半, 随机分为 3 组, 每组分别灌胃给药, 每天 1 次, 连续 3d。于 末次给药 1h 后, 取 25ml 玻璃皿, 加入 0.5g 无水亚硫酸钠和 50%硫酸 5ml, 用 500ml 钟罩扣 住玻璃皿, 迅速将小鼠放入含有二氧化硫的钟罩内, 观察咳嗽反应出现的时间和次数, 记录 小鼠的咳嗽潜伏期和 3min 内咳嗽次数, 结果见表 2。
     表 2 对二氧化硫诱发小鼠咳嗽的影响** *** 注: 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 P < 0.01, P < 0.001 ; 与申请号 02153462.4 药物 △ 组比较, P < 0.05。
     由表 2 的结果可知 : 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 本发明药物组和申请号 02153462.4 对二氧化硫诱发的小鼠咳嗽的潜伏期、 次数等参数指标方面, 存在显著性的差异 ; 与申请号 02153462.4 药物组比较, 本发明药物组在小鼠咳嗽的潜伏期时间明显延长, 咳嗽次数明显
     减少, 并且都具有显著性差异的效果。
     由表 1、 2 的结果可知 : 与申请号 02153462.4 药物组比较, 本发明药物组有更加明 显的治疗和改善各样咳嗽的病理症状。
     2.5 祛痰实验研究 ( 气管段酚红法 ) :
     取小鼠 30 只, 雌雄各半, 随机分为 3 组, 每天分别灌胃给药, 每天 1 次, 连续 3d。末 次给药 30min 后, 腹腔注射 5 %酚红 0.1ml/10g, 再过 30min 后处死小鼠, 剥离气管周围组 织, 剪下自甲状软骨至气管分叉处的一段气管, 放入 2ml 生理盐水中, 加入 1mol/L 的氢氧化 钠 2 滴, 546nm 比色, 计算酚红含量, 结果见表 3。
     表 3 对小鼠气管段酚红排泌量的影响** *** 注: 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 P < 0.01, P < 0.001 ; 与申请号 02153462.4 药物 △△ 组比较, P < 0.01。
     由表 3 的实验结果可知 : 与生理盐水组比较, 本发明药物组和申请号 02153462.4 药物组使得小鼠气管段酚红排泌量明显增多, 并且均达到了非常显著差异的效果 ; 与申请 号 02153462.4 药物组比较, 本发明药物组酚红排泌量明显增多, 达到显著效果, 充分表明 本发明组合物的祛痰作用更优良。
     2.6 平喘作用的研究 :
     取豚鼠 30 只, 雌雄各半, 随机分为 3 组, 给药前按照下述方法诱发豚鼠哮喘 : 将豚 鼠放入玻璃钟罩中, 以 400mmHg 的压力喷入 2%氯化乙酰胆碱和 0.1%磷酸组胺等容积混合 液 15s, 观察豚鼠的哮喘潜伏期 ( 给药前 )。次日起每组分别灌胃给药, 每天 1 次, 连续 3d。 于末次给药 1h 后, 用上述同样方法再次诱发哮喘, 测定给药后豚鼠的哮喘潜伏期, 然后两 者作差计算出时间差, 结果见表 4。
     表 4 对豚鼠哮喘的影响** *** 注: 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 P < 0.01, P < 0.001 ; 与申请号 02153462.4 药物 △ 组比较, P < 0.05。
     由表 4 的实验结果可知 : 与生理盐水组比较, 本发明药物组和申请号 02153462.4 药物组使得豚鼠哮喘潜伏期明显延长, 并且均达到了非常显著性差异的效果 ; 与申请号
     02153462.4 药物组比较, 本发明药物组明显延长了乙酰胆碱和组胺联合诱发的豚鼠哮喘潜 伏期, 并且达到了显著性差异的效果, 实验结果提示 : 本发明组合物具有更加优良的平喘疗 效。
     2.7 抗炎作用研究 :
     2.7.1 对二甲苯引起的小鼠耳肿胀的影响 :
     取小鼠 40 只, 随机分为 4 组, 每组 10 只, 每日灌胃给药 1 次 ( 药物组给药剂量以 生药量计 ), 连续 5 日, 于末次给药后 30 分钟, 将二甲苯按 20μl/ 只滴于小鼠右耳背, 15 分 钟后处死动物, 用 5mm 打孔器沿左右耳廓相同部位打孔取材, 分别称重, 以两耳片重差代表 肿胀程度, 比较各组肿胀程度并求出抑肿率, 结果见表 5。
     抑肿率= ( 右耳片重量 - 左耳片重量 )/ 左耳重量 ×100%
     表 5 对二甲苯引起的小鼠耳肿胀的影响* ** *** 注: 与 生 理 盐 水 对 照 组 比 较, P < 0.05, P < 0.01, P < 0.001 ; 与申请号 △ 02153462.4 药物组比较, P < 0.05。
     由表 5 的实验结果显示 : 与生理盐水组比较, 阿司匹林对照组、 本发明药物组和申 请号 02153462.4 药物组均具有明显的抗炎效果 ; 与申请号 02153462.4 药物组比较, 本发明 药物组对二甲苯引起小鼠两耳片重量差明显减小, 并且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显著性差异, 此 结果提示 : 本发明药物组具有较优的抗炎作用。
     2.7.2 对角叉菜胶所致大鼠踝关节肿胀的影响 :
     取大鼠 40 只, 随机分为 4 组, 每组 10 只, 每日灌胃给药 1 次 ( 药物组给药剂量以 生药量计 ), 连续 5 日, 末次给药后 30 分钟后, 于右后足踝皮下注射 1%角叉菜胶 0.1ml 引 起炎症, 采用游标卡尺于给药后 0h、 4h、 8h 测量右后足厚度, 然后与致炎前右后足厚度之差 为其肿胀度, 结果见表 6。
     表 6 对角叉菜胶所致大鼠踝关节肿胀的影响
     ** *** 注: 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 P < 0.01, P < 0.001 ; 与申请号 02153462.4 药物 △ △△△ 组比较, P < 0.05, P < 0.001。由表 6 的实验结果显示 : 与生理盐水组比较, 阿司匹林对照组、 本发明药物组和申 请号 02153462.4 药物组均具有非常明显的抗炎效果 ; 与申请号 02153462.4 药物组比较, 本 发明药物组在给药后 4h、 8h 对角叉菜胶所致大鼠踝关节肿胀度有显著的缩小作用, 达到了 显著性差异, 此结果提示 : 本发明药物组具有较优的抗炎作用。
     2.7.3 对大鼠炎症肉芽肿的抑制作用 :
     取大鼠 40 只, 随机分为 4 组, 每组 10 只。每组分别先用 3%戊巴比妥钠麻醉, 于无 菌操作下切开腋下皮肤, 每鼠以消毒小棉花粒 ( 重量为 10g) 埋藏于腋下皮下, 每日灌胃给 药 1 次 ( 药物组给药剂量以生药量计 ), 连续给药 7d, 于末次给药后次日处死动物, 取出肉 芽肿, 在 80℃干燥 1h, 然后放置干燥器中 6h, 称重扣除棉花重量, 得肉芽肿净重, 从对照组 和给药组的净重计算药物对炎症肉芽肿的抑制率, 结果见表 7。
     表 7 对大鼠炎症肉芽肿的抑制作用** *** 注: 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 P < 0.01, P < 0.001 ; 与申请号 02153462.4 药物 △ △△ 组比较, P < 0.05, P < 0.01。
     由表 7 的实验结果显示 : 与生理盐水组比较, 各给药组均能显著减少大鼠炎症肉 芽肿的重量, 其中以阿司匹林对照组最为明显, 本发明药物组次之 ; 与申请号 02153462.4 药物组比较, 本发明药物组对大鼠炎症肉芽肿具有更加明显的抑制作用, 并且具有统计学 意义上的显著性差异, 此结果提示本发明药物组具有较优的抗炎作用。
     通过上述抗炎实验研究结果表明, 本发明药物对各类急慢性炎症均有良好抑制效 果, 其综合疗效优于申请号 02153462.4 药物组。
     根据以上的研究内容显示, 本发明技术内容是在申请号 02153462.4 的基础上, 结 合现代中医药发展的新技术而研制成功的治疗咳嗽的中药制剂, 其具有质量稳定, 生物利 用度高, 药效作用明显优于申请号 02153462.4 的显著特点, 这将为该中药制剂的临床应用 带来巨大的潜力和发展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发明内容的具体实施例, 用于阐述本申请文件中所要解决技术问题的技 术方案, 有助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本发明内容。但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现并不限于这些 实施例。
     实施例 1
     A. 原料组成 : 麻黄 100g, 川贝母 10g, 枇杷叶 50g, 紫菀 50g, 罂粟壳 60g, 黄芩 50g, 甘草 50g, 薄荷脑 0.3g ;
     B. 制备工艺 : 将上述 A 中 8 味中药原料, 按下述步骤操作 :(1) 将麻黄切成 0.5cm, 加入与药材重量比为 10 倍量、 pH 为 4.0 的酸水浸泡 30min 后, 加热回流提取 2 次, 每次 1h, 合并滤液并浓缩成相对密度为 1.1 的清膏备用 ;
     (2) 取川贝母、 黄芩和紫菀药材, 加入与药材重量比为 8 倍量、 浓度为 70%的乙醇 浸泡 30min 后, 回流提取 2 次, 每次 1h, 滤过, 合并滤液减压回收乙醇, 并浓缩成相对密度为 1.1 的清膏备用, 药渣与罂粟壳、 枇杷叶和甘草一起加入与药材重量比为 8 倍量水, 煎煮提 取 2 次, 每次 1h, 滤过, 合并滤液并适当浓缩后, 加入乙醇使含醇量至 70%, 静置 24h, 滤过, 滤液回收乙醇并浓缩成相对密度为 1.1 的清膏备用 ;
     (3) 用 95%的乙醇溶解薄荷脑制成 5%的薄荷脑溶液后, 用与药材重量比为 3 倍量 的 β- 环糊精包合, 得薄荷脑 β- 环糊精包合物备用 ;
     (4) 将 (1) 和 (2) 中三处所得清膏混合并干燥成干膏粉后, 与 (3) 中所述的薄荷 脑 β- 环糊精包台物混合均匀后, 加入薄荷脑、 淀粉、 羧甲基纤维素钠、 甜菊甙, 混匀过 80 目 筛, 加适量水制粒, 60℃减压干燥, 整粒, 分装, 即得颗粒剂。
     实施例 2
     A. 原料组成 : 麻黄 100g, 川贝母 10g, 枇杷叶 50g, 紫菀 50g, 罂粟壳 60g, 黄芩 50g, 甘草 50g, 薄荷脑 0.3g ;
     B. 制备工艺 : 将上述 A 中 8 味中药原料, 按下述步骤操作 :
     (1) 将麻黄切成 0.5cm, 加入与药材重量比为 10 倍量、 pH 为 4.0 的酸水浸泡 30min 后, 加热回流提取 2 次, 每次 1h, 合并滤液并浓缩成相对密度为 1.1 的清膏备用 ;
     (2) 取川贝母、 黄芩和紫菀药材, 加入与药材重量比为 8 倍量、 浓度为 70%的乙醇 浸泡 30min 后, 回流提取 2 次, 每次 1h, 滤过, 合并滤液减压回收乙醇, 并浓缩成相对密度为 1.1 的清膏备用, 药渣与罂粟壳、 枇杷叶和甘草一起加入与药材重量比为 8 倍量水, 煎煮提 取 2 次, 每次 1h, 滤过, 合并滤液并适当浓缩后, 加入乙醇使含醇量至 70%, 静置 24h, 滤过, 滤液回收乙醇并浓缩成相对密度为 1.1 的清膏备用 ;
     (3) 用 95%的乙醇溶解薄荷脑制成 2%的薄荷脑溶液后, 用与药材重量比为 2 倍量 的 β- 环糊精包合, 得薄荷脑 β- 环糊精包合物备用 ;
     (4) 将 (1) 和 (2) 中三处所得清膏混合并干燥成干膏粉后, 与 (3) 中所述的薄荷脑 β- 环糊精包合物和 100 目可压性淀粉混合均匀, 取出 20%混合粉备用 ; 备用粉加入 5%聚 乙烯吡咯烷酮无水乙醇液混匀, 20 目制粒两次后形成丸芯, 上锅滚动, 视湿粒情况撒药粉成 丸, 出锅干燥、 筛分, 即得丸剂。
     实施例 3
     A. 原料组成 : 麻黄 100g, 川贝母 10g, 枇杷叶 50g, 紫菀 50g, 罂粟壳 60g, 黄芩 50g, 甘草 50g, 薄荷脑 0.3g ;
     B. 制备工艺 : 将上述 A 中 8 味中药原料, 按下述步骤操作 :
     (1) 将麻黄切成 0.5cm, 加入与药材重量比为 10 倍量、 pH 为 4.0 的酸水浸泡 30min 后, 加热回流提取 2 次, 每次 1h, 合并滤液并浓缩成相对密度为 1.1 的清膏备用 ;
     (2) 取川贝母、 黄芩和紫菀药材, 加入与药材重量比为 8 倍量、 浓度为 70%的乙醇 浸泡 30min 后, 回流提取 2 次, 每次 1h, 滤过, 合并滤液减压回收乙醇, 并浓缩成相对密度为 1.1 的清膏备用, 药渣与罂粟壳、 枇杷叶和甘草一起加入与药材重量比为 8 倍量水, 煎煮提 取 2 次, 每次 1h, 滤过, 合并滤液并适当浓缩后, 加入乙醇使含醇量至 70%, 静置 24h, 滤过,滤液回收乙醇并浓缩成相对密度为 1.1 的清膏备用 ;
     (3) 用 95%的乙醇溶解薄荷脑制成 10%的薄荷脑溶液后, 用与药材重量比为 6 倍 量的 β- 环糊精包合, 得薄荷脑 β- 环糊精包合物备用 ;
     (4) 将 (1) 和 (2) 中三处所得清膏混合并干燥成干膏粉后, 与 (3) 中所述的薄荷脑 β- 环糊精包合物混合均匀后, 再加入淀粉、 滑石粉及硬脂酸镁适量, 制粒, 压制成片, 包衣, 即得片剂。
     实施例 4
     A. 原料组成 : 麻黄 100g, 川贝母 10g, 枇杷叶 50g, 紫菀 50g, 罂粟壳 60g, 黄芩 50g, 甘草 50g, 薄荷脑 0.3g ;
     B. 制备工艺 : 将上述 A 中 8 味中药原料, 按下述步骤操作 :
     (1) 将麻黄切成 0.7cm, 加入与药材重量比为 8 倍量、 pH 为 3.0 的酸水浸泡 20min 后, 加热回流提取 1 次, 每次 2h, 合并滤液并浓缩成相对密度为 1.0 的清膏备用 ;
     (2) 取川贝母、 黄芩和紫菀药材, 加入与药材重量比为 10 倍量、 浓度为 50%的乙醇 浸泡 40min 后, 回流提取 3 次, 每次 1.5h, 滤过, 合并滤液减压回收乙醇, 并浓缩成相对密度 为 1.3 的清膏备用, 药渣与罂粟壳、 枇杷叶和甘草一起加入与药材重量比为 10 倍量水, 煎煮 提取 3 次, 每次 1.5h, 滤过, 合并滤液并适当浓缩后, 加入乙醇使含醇量至 80%, 静置 48h, 滤 过, 滤液回收乙醇并浓缩成相对密度为 1.3 的清膏备用 ;
     (3) 用 95%的乙醇溶解薄荷脑制成 8%的薄荷脑溶液后, 用与药材重量比为 4 倍量 的 β- 环糊精包合, 得薄荷脑 β- 环糊精包合物备用 ;
     (4) 将 (1) 和 (2) 中三处所得清膏混合并干燥成干膏粉后, 与 (3) 中所述的薄荷脑 β- 环糊精包合物和 100 目可压性淀粉混合均匀, 取出 18%混合粉备用 ; 备用粉加入 8%聚 乙烯吡咯烷酮无水乙醇液混匀, 20 目制粒两次后形成丸芯, 上锅滚动, 视湿粒情况撒药粉成 丸, 出锅干燥、 筛分, 即得丸剂。
     实施例 5
     A. 原料组成 : 麻黄 100g, 川贝母 10g, 枇杷叶 50g, 紫菀 50g, 罂粟壳 60g, 黄芩 50g, 甘草 50g, 薄荷脑 0.3g ;
     B. 制备工艺 : 将上述 A 中 8 味中药原料, 按下述步骤操作 :
     (1) 将麻黄切成 1.0cm, 加入与药材重量比为 12 倍量、 pH 为 5.0 的酸水浸泡 40min 后, 加热回流提取 3 次, 每次 0.5h, 合并滤液并浓缩成相对密度为 1.3 的清膏备用 ;
     (2) 取川贝母、 黄芩和紫菀药材, 加入与药材重量比为 6 倍量、 浓度为 90%的乙醇 浸泡 20min 后, 回流提取 3 次, 每次 2h, 滤过, 合并滤液减压回收乙醇, 并浓缩成相对密度为 1.0 的清膏备用, 药渣与罂粟壳、 枇杷叶和甘草一起加入与药材重量比为 6 倍量水, 煎煮提 取 2 次, 每次 2h, 滤过, 合并滤液并适当浓缩后, 加入乙醇使含醇量至 60%, 静置 32h, 滤过, 滤液回收乙醇并浓缩成相对密度为 1.0 的清膏备用 ;
     (3) 用 95%的乙醇溶解薄荷脑制成 5%的薄荷脑溶液后, 用与药材重量比为 5 倍量 的 β- 环糊精包合, 得薄荷脑 β- 环糊精包合物备用 ;
     (4) 将 (1) 和 (2) 中三处所得清膏混合并干燥成干膏粉后, 与 (3) 中所述的薄荷脑 β- 环糊精包合物和 100 目可压性淀粉混合均匀, 取出 15%混合粉备用 ; 备用粉加入 10% 聚乙烯吡咯烷酮无水乙醇液混匀, 20 目制粒两次后形成丸芯, 上锅滚动, 视湿粒情况撒药粉成丸, 出锅干燥、 筛分, 即得丸剂。14

一种治疗咳嗽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一种治疗咳嗽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一种治疗咳嗽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治疗咳嗽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治疗咳嗽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pdf(14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2357184A43申请公布日20120222CN102357184ACN102357184A21申请号201110327915X22申请日20111025A61K36/8966200601A61K47/40200601A61K9/16200601A61K9/20200601A61K9/28200601A61P11/14200601A61P11/10200601A61P11/06200601A61P29/00200601A61K31/04520060171申请人陕西步长制药有限公司地址712000陕西省咸阳市秦都区渭阳西路西延段123号72发明人赵涛54发明名称一种治疗咳。

2、嗽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57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咳嗽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由麻黄100份,川贝母10份,枇杷叶50份,紫菀50份,罂粟壳60份,黄芩50份,甘草50份,薄荷脑03份作为原料,按照一定的工艺进行提取纯化后,与药剂学上可接受的辅料而制成的一种中药颗粒剂、丸剂和片剂。本发明所述的中药制剂具有制备工艺简单可行、安全有效、药理药效作用显著的特点。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3页说明书10页CN102357193A1/3页21一种治疗咳嗽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工艺制备而成A原料组成麻黄100份,川贝母10份,枇杷叶50份,紫菀50份。

3、,罂粟壳60份,黄芩50份,甘草50份,薄荷脑03份;B制备工艺将上述A中8味中药原料,按下述步骤操作1将麻黄切成短段,加酸水浸泡后煎煮提取,提取液浓缩成清膏备用;2取川贝母、黄芩和紫菀加入一定浓度的乙醇浸泡后,回流提取,提取液回收乙醇并浓缩成清膏留用,药渣与罂粟壳、枇杷叶和甘草一起加水煎煮提取,滤液适当浓缩后加乙醇使含醇量至一定浓度,静置,回收乙醇并浓缩成清膏备用;3用95的乙醇溶解薄荷脑制成薄荷脑溶液后,用环糊精包合,得薄荷脑环糊精包合物备用;4将1和2中三处所得清膏混合并干燥成干膏粉后,与3中所述的薄荷脑环糊精包合物混合均匀,加入药剂学上允许的辅料制成各种口服制剂。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

4、种治疗咳嗽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工艺制备而成1将麻黄切成0510CM,加入与药材重量比为812倍量、PH为3050酸水浸泡2040MIN后,加热回流提取13次,每次05H2H,提取液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013的清膏备用;2取川贝母、黄芩和紫菀药材,加入与药材重量比为610倍量、浓度为5090的乙醇浸泡2040MIN后,回流提取23次,每次1H2H,提取液减压回收乙醇后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013的清膏备用,药渣与罂粟壳、枇杷叶和甘草一起加入与药材重量比为610倍量水,煎煮提取23次,每次1H2H,提取液适当浓缩后加乙醇使含醇量至6080,静置2448H,滤过,滤液回收乙醇并浓缩成相对密度为。

5、1013的清膏备用;3用95的乙醇溶解薄荷脑制成210的薄荷脑溶液后,用与药材重量比为26倍量的环糊精包合,得薄荷脑环糊精包合物备用;4将1和2中三处所得清膏混合并干燥成干膏粉后,与3中所述的薄荷脑环糊精包合物混合均匀,加入药剂学上允许的辅料制成各种口服制剂。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治疗咳嗽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工艺制备而成1将麻黄切成05CM,加入与药材重量比为10倍量、PH为40的酸水浸泡30MIN后,加热回流提取2次,每次1H,合并滤液并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1的清膏备用;2取川贝母、黄芩和紫菀药材,加入与药材重量比为8倍量、浓度为70的乙醇浸泡30MIN后,回流提取2次,每次1H。

6、,滤过,合并滤液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1的清膏备用,药渣与罂粟壳、枇杷叶和甘草一起加入与药材重量比为8倍量水,煎煮提取2次,每次1H,滤过,合并滤液并适当浓缩后,加入乙醇使含醇量至70,静置24H,滤过,滤液回收乙醇并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1的清膏备用;3用95的乙醇溶解薄荷脑制成5的薄荷脑溶液后,用与药材重量比为3倍量的环糊精包合,得薄荷脑环糊精包合物备用;4将1和2中三处所得清膏混合并干燥成干膏粉后,与3中所述的薄荷脑权利要求书CN102357184ACN102357193A2/3页3环糊精包合物混合均匀,加入药剂学上允许的辅料制成各种口服制剂。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所述的一种治疗。

7、咳嗽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该中药制剂是片剂、丸剂或颗粒剂。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咳嗽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A原料组成麻黄100份,川贝母10份,枇杷叶50份,紫菀50份,罂粟壳60份,黄芩50份,甘草50份,薄荷脑03份;B制备工艺将上述A中8味中药原料,按下述步骤操作1将麻黄切成短段,加酸水浸泡后煎煮提取,提取液浓缩成清膏备用;2取川贝母、黄芩和紫菀加入一定浓度的乙醇浸泡后,回流提取,提取液回收乙醇并浓缩成清膏留用,药渣与罂粟壳、枇杷叶和甘草一起加水煎煮提取,滤液适当浓缩后加乙醇使含醇量至一定浓度,静置,回收乙醇并浓缩成清膏备用;3用95的乙醇溶解薄荷脑制成薄荷脑溶液后,用环。

8、糊精包合,得薄荷脑环糊精包合物备用;4将1和2中三处所得清膏混合并干燥成干膏粉后,与3中所述的薄荷脑环糊精包合物混合均匀,加入药剂学上允许的辅料制成各种口服制剂。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治疗咳嗽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1将麻黄切成0510CM,加入与药材重量比为812倍量、PH为3050酸水浸泡2040MIN后,加热回流提取13次,每次05H2H,提取液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013的清膏备用;2取川贝母、黄芩和紫菀药材,加入与药材重量比为610倍量、浓度为5090的乙醇浸泡2040MIN后,回流提取23次,每次1H2H,提取液减压回收乙醇后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013的清膏备用,药渣与罂粟壳、。

9、枇杷叶和甘草一起加入与药材重量比为610倍量水,煎煮提取23次,每次1H2H,提取液适当浓缩后加乙醇使含醇量至6080,静置2448H,滤过,滤液回收乙醇并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013的清膏备用;3用95的乙醇溶解薄荷脑制成210的薄荷脑溶液后,用与药材重量比为26倍量的环糊精包合,得薄荷脑环糊精包合物备用;4将1和2中三处所得清膏混合并干燥成干膏粉后,与3中所述的薄荷脑环糊精包合物混合均匀,加入药剂学上允许的辅料制成各种口服制剂。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治疗咳嗽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1将麻黄切成05CM,加入与药材重量比为10倍量、PH为40的酸水浸泡30MIN后,加热回流提取2次,每。

10、次1H,合并滤液并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1的清膏备用;2取川贝母、黄芩和紫菀药材,加入与药材重量比为8倍量、浓度为70的乙醇浸泡30MIN后,回流提取2次,每次1H,滤过,合并滤液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1的清膏备用,药渣与罂粟壳、枇杷叶和甘草一起加入与药材重量比为8倍量水,煎煮提取2次,每次1H,滤过,合并滤液并适当浓缩后,加入乙醇使含醇量至70,静置24H,滤过,滤液回收乙醇并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1的清膏备用;3用95的乙醇溶解薄荷脑制成5的薄荷脑溶液后,用与药材重量比为3倍量的环糊精包合,得薄荷脑环糊精包合物备用;权利要求书CN102357184ACN102357193A3/3页44。

11、将1和2中三处所得清膏混合并干燥成干膏粉后,与3中所述的薄荷脑环糊精包合物混合均匀,加入药剂学上允许的辅料制成各种口服制剂。8如权利要求57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治疗咳嗽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是按以下方法实现的将1和2中三处所得清膏混合并干燥成干膏粉后,加入3中所述的薄荷脑环糊精包合物,药用辅料淀粉、羧甲基纤维素钠、甜菊甙,混匀过80目筛,加适量水制粒,60减压干燥,整粒,分装,即得颗粒剂。9如权利要求57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治疗咳嗽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是按以下方法实现的将1和2中三处所得清膏混合并干燥成干膏粉后,与3中所述的薄荷脑环糊精包合物和100目可压性淀粉混。

12、合均匀,取出1520混合粉备用;备用粉加入510聚乙烯吡咯烷酮无水乙醇液混匀,20目制粒两次后形成丸芯,上锅滚动,视湿粒情况撒药粉成丸,出锅干燥、筛分,即得丸剂。10如权利要求57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治疗咳嗽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是按以下方法实现的将1和2中三处所得清膏混合并干燥成干膏粉后,加入3中所述的薄荷脑环糊精包合物混合均匀后,再加入淀粉、滑石粉及硬脂酸镁适量,制粒,压制成片,包衣,即得片剂。权利要求书CN102357184ACN102357193A1/10页5一种治疗咳嗽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咳嗽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医药制剂技术领。

13、域。背景技术0002咳嗽是临床常见的主诉症候,多种疾病如感冒、急慢性气管炎、肺炎等均可出现。咳嗽具有重要的呼吸道防御功能,能清除吸人呼吸道的异物和储留在呼吸道内的分泌物,但严重且持续的咳嗽使病人不适,妨碍睡眠和休息,可造成呼吸道组织和功能的损害,并可引起全身多种并发症。同时还对患者的心理和社会功能造成负面影响,降低生存质量。故需应用镇咳药使之缓解,有痰而咳嗽较剧烈者,需祛痰药和止咳药同时使用,故止咳药剂临床需求量较大。祖国医学认为,人体感受外来风、寒、湿、热等邪气致使气壅不顺则咳嗽,风邪、热邪化热,蕴热伤水而停机则生痰。由于外邪诸毒侵袭肌表,则肺气不宣,致使肺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的功能失调,从而。

14、因脾胃虚弱,水谷精微不从正化,进而则转化为痰湿上犯于肺,以致津液停积,邪毒上窜化热而干渴,进而出现体虚乏力等症状。概其病因病机,以风热犯肺、风寒袭肺、痰湿壅肺为主证,治则当清热宣肺,化痰止咳平喘为法,如此才可达到标本兼治的治病目的。0003介于此,我们先后申请了发明专利并获得了授权,在申请号为021534624专利申请文件中,主要是从制剂处方和口服液体制剂的制备方法等方面进行保护,本发明是在此基础上进行大量的实验研究,以进一步完善工艺制备方法,提高药物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为目的,而创造性的研制成功的一种治疗咳嗽的中药固体制剂。发明内容0004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起质量稳定,疗效可靠,生物利用度。

15、高的治疗咳嗽的中药制剂。0005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起质量稳定,疗效可靠,生物利用度高的治疗咳嗽的中药颗粒剂、片剂和丸剂。0006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该治疗咳嗽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该方法中各组份配伍合理,工艺稳定,制得的中药制剂经过相应的药效学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中药组合物疗效稳定、有效、可靠。0007本发明的中药制剂的原料组成为麻黄100份,川贝母10份,枇杷叶50份,紫菀50份,罂粟壳60份,黄芩50份,甘草50份,薄荷脑03份;0008本发明技术方案是由下述步骤实现的00091将麻黄切成短段,加酸水浸泡后煎煮提取,提取液浓缩成清膏备用;00102取川贝母、黄芩和紫菀加入一定。

16、浓度的乙醇浸泡后,回流提取,提取液回收乙醇并浓缩成清膏留用,药渣与罂粟壳、枇杷叶和甘草一起加水煎煮提取,滤液适当浓缩后加乙醇使含醇量至一定浓度,静置,回收乙醇并浓缩成清膏备用;00113用95的乙醇溶解薄荷脑制成薄荷脑溶液后,用环糊精包合,得薄荷脑说明书CN102357184ACN102357193A2/10页6环糊精包合物备用;00124将1和2中三处所得清膏混合并干燥成干膏粉后,与3中所述的薄荷脑环糊精包合物混合均匀,加入药剂学上允许的辅料制成各种口服制剂。0013本发明技术方案具体是由以下步骤实现的00141将麻黄切成0510CM,加入与药材重量比为812倍量、PH为3050酸水浸泡20。

17、40MIN后,加热回流提取13次,每次05H2H,提取液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013的清膏备用;00152取川贝母、黄芩和紫菀药材,加入与药材重量比为610倍量、浓度为5090的乙醇浸泡2040MIN后,回流提取23次,每次1H2H,提取液减压回收乙醇后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013的清膏备用,药渣与罂粟壳、枇杷叶和甘草一起加入与药材重量比为610倍量水,煎煮提取23次,每次1H2H,提取液适当浓缩后加乙醇使含醇量至6080,静置2448H,滤过,滤液回收乙醇并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013的清膏备用;00163用95的乙醇溶解薄荷脑制成210的薄荷脑溶液后,用与药材重量比为26倍量的环糊精包合,得薄荷脑环糊。

18、精包合物备用;00174将1和2中三处所得清膏混合并干燥成干膏粉后,与3中所述的薄荷脑环糊精包合物混合均匀,加入药剂学上允许的辅料制成各种口服制剂。0018本发明最终优选的技术方案如下00191将麻黄切成05CM,加入与药材重量比为10倍量、PH为40的酸水浸泡30MIN后,加热回流提取2次,每次1H,合并滤液并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1的清膏备用;00202取川贝母、黄芩和紫菀药材,加入与药材重量比为8倍量、浓度为70的乙醇浸泡30MIN后,回流提取2次,每次1H,滤过,合并滤液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1的清膏备用,药渣与罂粟壳、枇杷叶和甘草一起加入与药材重量比为8倍量水,煎煮提取2次,。

19、每次1H,滤过,合并滤液并适当浓缩后,加入乙醇使含醇量至70,静置24H,滤过,滤液回收乙醇并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1的清膏备用;00213用95的乙醇溶解薄荷脑制成5的薄荷脑溶液后,用与药材重量比为3倍量的环糊精包合,得薄荷脑环糊精包合物备用;00224将1和2中三处所得清膏混合并干燥成干膏粉后,与3中所述的薄荷脑环糊精包合物混合均匀,加入药剂学上允许的辅料制成各种口服制剂。0023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中药制剂可以制成药剂学上可接受的颗粒剂、片剂和丸剂。0024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具有清热,宣肺,平喘,化痰止咳的作用。用于风热犯肺、内郁化火所致的咳嗽痰多或吐痰不爽,咽喉肿痛,胸满气短,感冒咳嗽及急、慢。

20、性支气管炎见上述证侯者。我们在实际的研究过程当中,相比于在先申请的专利021534624,主要具有以下创造性的有益技术效果00251药材的提取、纯化研究0026A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由川贝母、麻黄、紫菀和枇杷叶等8味中药材组成,其组方相当精简得当;其中麻黄为君药,含有大量的生物碱类有效成分,因此我们采用酸水提取的方式提取,另外,我们偶然发现将麻黄药材切成小段、加酸水浸泡后,其生物碱提取率显著增加;川贝母、黄芩和紫菀3味药材中含有大量的水溶性和醇溶性有效成分,因此,先将其说明书CN102357184ACN102357193A3/10页7进行乙醇提取后,药渣再进行水煎煮以提取水溶性成分,然后在水溶液。

21、中加入乙醇醇沉除杂,最终达到高效用药的目的;罂粟壳当中含有吗啡、可待因、罂粟碱等水溶性成分,枇杷叶和甘草中含有三萜类成分,因此,将川贝母、黄芩和紫菀3味醇提药渣与其一起进行水煎煮提取。这样既可以减少操作步骤,又能尽可能地提取各种不同理化性质的有效成分,同时还达到提高提取效率的作用。0027B薄荷脑是唇型科植物薄荷的新鲜茎和叶经水蒸汽蒸馏得薄荷油后,再从薄荷油中提取而得到的一种饱和环状醇,其为一种无色针状或棱柱状的白色结晶粉末。薄荷脑极易挥发,熔点为4245,不仅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强烈的刺激,制备温度高时易熔融,而且严重影响产品的稳定性,因此,我们对其采用环糊精包合技术,以提高其制备工艺及成品质量。

22、的可操作性和稳定性。00282药效学研究0029由于本发明内容是在申请号为021534624基础上改进而来,因此我们在药效学试验中重点考察与该公开技术方案的对比。由于两者处方组成比例相同,但是其提取、纯化工艺不同的中药制剂,于是我们均以最佳制备工艺为代表来说明两者的差异性。由于本发明方案的核心创造点在于药材提取、纯化工艺中的巨大优势,因此我们本着平行、合理、节约的对比实验原则,我们在研究中摒除由于剂型不同带来疗效不同的必然干扰,即分别将二者均按照各自的提取工艺方案制成干膏粉然后配制成相同浓度药液给药的方式进行比较。在药效试验中我们主要从镇咳、祛痰、平喘、抗炎作用等方面进行研究,达到科学、有效的。

23、阐明本发明内容的显著药物疗效,最终说明本发明所达到的有益技术效果。003021实验动物成年豚鼠,WISTAR大鼠,昆明种小白鼠,清洁级,由第四军医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003122统计学处理实验结果以表示,采用T检验测定组间差异的显著性。003223实验药物组的制备0033A本发明药物组的制备00341取麻黄100G切成05CM,加入与药材重量比为10倍量、PH为40的酸水浸泡30MIN后,加热回流提取2次,每次1H,合并滤液并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1的清膏备用;00352取川贝母10G、黄芩50G和紫菀50G药材,加入与药材重量比为8倍量、浓度为70的乙醇浸泡30MIN后,回流提取2次,每次1H。

24、,滤过,合并滤液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1的清膏备用,药渣与罂粟壳60G、枇杷叶50G和甘草50G一起加入与药材重量比为8倍量水,煎煮提取2次,每次1H,滤过,合并滤液并适当浓缩后,加入乙醇使含醇量至70,静置24H,滤过,滤液回收乙醇并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1的清膏备用;00363用95的乙醇溶解薄荷脑03G制成5的薄荷脑溶液后,用与药材重量比为3倍量的环糊精包合,得薄荷脑环糊精包合物备用;00374将1和2中三处所得清膏混合并干燥成干膏粉后,与3中所述的薄荷脑环糊精包合物混合均匀,备用。0038B申请号021534624药物组的制备0039取麻黄100G,用水蒸气蒸馏法,收集蒸馏液及。

25、药液,药液备用;药渣与川贝母10G、枇杷叶50G、紫菀50G、黄芩50G、罂粟壳60G、甘草50G,加水煎煮两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次15小时,合并煎煮液,滤过,滤液与提取挥发油后的药液合并浓缩,所得清膏加乙醇使说明书CN102357184ACN102357193A4/10页8含醇量至60,静置24小时,滤过,回收乙醇,并继续浓缩成干膏粉;薄荷脑03G用3倍量环糊精包合,将上述干膏粉与薄荷脑环糊精包合物混合均匀,备用。0040将上述A、B药物组混合粉末临用前加水配成一定浓度的药液,留用。004124镇咳实验研究0042241浓氨水喷雾法0043取小鼠3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3组,每组分别灌胃。

26、给药,每天1次,连续3D。于末次给药1H后,小鼠接受浓氨水喷雾10S,喷雾结束后,取出小鼠,观察咳嗽反应出现的时间和次数,记录小鼠的咳嗽潜伏期和3MIN内咳嗽次数,结果见表1。0044表1对浓氨水诱发小鼠咳嗽的影响00450046注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P005,P001,P0001;与申请号021534624药物组比较,P005,P001。0047由表1的结果可知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本发明药物组和申请号021534624对浓氨水诱发的小鼠咳嗽的参数指标存在显著性的差异;与申请号021534624药物组比较,本发明药物组在小鼠咳嗽的潜伏期时间明显延长,咳嗽次数明显减少,均达到显著性差异的效果。

27、。0048242二氧化硫刺激法0049取小鼠3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3组,每组分别灌胃给药,每天1次,连续3D。于末次给药1H后,取25ML玻璃皿,加入05G无水亚硫酸钠和50硫酸5ML,用500ML钟罩扣住玻璃皿,迅速将小鼠放入含有二氧化硫的钟罩内,观察咳嗽反应出现的时间和次数,记录小鼠的咳嗽潜伏期和3MIN内咳嗽次数,结果见表2。0050表2对二氧化硫诱发小鼠咳嗽的影响00510052注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P001,P0001;与申请号021534624药物组比较,P005。0053由表2的结果可知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本发明药物组和申请号021534624对二氧化硫诱发的小鼠咳嗽的潜。

28、伏期、次数等参数指标方面,存在显著性的差异;与申请号021534624药物组比较,本发明药物组在小鼠咳嗽的潜伏期时间明显延长,咳嗽次数明显说明书CN102357184ACN102357193A5/10页9减少,并且都具有显著性差异的效果。0054由表1、2的结果可知与申请号021534624药物组比较,本发明药物组有更加明显的治疗和改善各样咳嗽的病理症状。005525祛痰实验研究气管段酚红法0056取小鼠3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3组,每天分别灌胃给药,每天1次,连续3D。末次给药30MIN后,腹腔注射5酚红01ML/10G,再过30MIN后处死小鼠,剥离气管周围组织,剪下自甲状软骨至气管分叉。

29、处的一段气管,放入2ML生理盐水中,加入1MOL/L的氢氧化钠2滴,546NM比色,计算酚红含量,结果见表3。0057表3对小鼠气管段酚红排泌量的影响00580059注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P001,P0001;与申请号021534624药物组比较,P001。0060由表3的实验结果可知与生理盐水组比较,本发明药物组和申请号021534624药物组使得小鼠气管段酚红排泌量明显增多,并且均达到了非常显著差异的效果;与申请号021534624药物组比较,本发明药物组酚红排泌量明显增多,达到显著效果,充分表明本发明组合物的祛痰作用更优良。006126平喘作用的研究0062取豚鼠30只,雌雄各半,随机。

30、分为3组,给药前按照下述方法诱发豚鼠哮喘将豚鼠放入玻璃钟罩中,以400MMHG的压力喷入2氯化乙酰胆碱和01磷酸组胺等容积混合液15S,观察豚鼠的哮喘潜伏期给药前。次日起每组分别灌胃给药,每天1次,连续3D。于末次给药1H后,用上述同样方法再次诱发哮喘,测定给药后豚鼠的哮喘潜伏期,然后两者作差计算出时间差,结果见表4。0063表4对豚鼠哮喘的影响00640065注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P001,P0001;与申请号021534624药物组比较,P005。0066由表4的实验结果可知与生理盐水组比较,本发明药物组和申请号021534624药物组使得豚鼠哮喘潜伏期明显延长,并且均达到了非常显著性差。

31、异的效果;与申请号说明书CN102357184ACN102357193A6/10页10021534624药物组比较,本发明药物组明显延长了乙酰胆碱和组胺联合诱发的豚鼠哮喘潜伏期,并且达到了显著性差异的效果,实验结果提示本发明组合物具有更加优良的平喘疗效。006727抗炎作用研究0068271对二甲苯引起的小鼠耳肿胀的影响0069取小鼠4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每日灌胃给药1次药物组给药剂量以生药量计,连续5日,于末次给药后30分钟,将二甲苯按20L/只滴于小鼠右耳背,15分钟后处死动物,用5MM打孔器沿左右耳廓相同部位打孔取材,分别称重,以两耳片重差代表肿胀程度,比较各组肿胀程度并求出。

32、抑肿率,结果见表5。0070抑肿率右耳片重量左耳片重量/左耳重量1000071表5对二甲苯引起的小鼠耳肿胀的影响00720073注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P005,P001,P0001;与申请号021534624药物组比较,P005。0074由表5的实验结果显示与生理盐水组比较,阿司匹林对照组、本发明药物组和申请号021534624药物组均具有明显的抗炎效果;与申请号021534624药物组比较,本发明药物组对二甲苯引起小鼠两耳片重量差明显减小,并且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显著性差异,此结果提示本发明药物组具有较优的抗炎作用。0075272对角叉菜胶所致大鼠踝关节肿胀的影响0076取大鼠40只,随机分为。

33、4组,每组10只,每日灌胃给药1次药物组给药剂量以生药量计,连续5日,末次给药后30分钟后,于右后足踝皮下注射1角叉菜胶01ML引起炎症,采用游标卡尺于给药后0H、4H、8H测量右后足厚度,然后与致炎前右后足厚度之差为其肿胀度,结果见表6。0077表6对角叉菜胶所致大鼠踝关节肿胀的影响00780079注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P001,P0001;与申请号021534624药物组比较,P005,P0001。说明书CN102357184ACN102357193A7/10页110080由表6的实验结果显示与生理盐水组比较,阿司匹林对照组、本发明药物组和申请号021534624药物组均具有非常明显的抗。

34、炎效果;与申请号021534624药物组比较,本发明药物组在给药后4H、8H对角叉菜胶所致大鼠踝关节肿胀度有显著的缩小作用,达到了显著性差异,此结果提示本发明药物组具有较优的抗炎作用。0081273对大鼠炎症肉芽肿的抑制作用0082取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每组分别先用3戊巴比妥钠麻醉,于无菌操作下切开腋下皮肤,每鼠以消毒小棉花粒重量为10G埋藏于腋下皮下,每日灌胃给药1次药物组给药剂量以生药量计,连续给药7D,于末次给药后次日处死动物,取出肉芽肿,在80干燥1H,然后放置干燥器中6H,称重扣除棉花重量,得肉芽肿净重,从对照组和给药组的净重计算药物对炎症肉芽肿的抑制率,结果见表7。

35、。0083表7对大鼠炎症肉芽肿的抑制作用00840085注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P001,P0001;与申请号021534624药物组比较,P005,P001。0086由表7的实验结果显示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各给药组均能显著减少大鼠炎症肉芽肿的重量,其中以阿司匹林对照组最为明显,本发明药物组次之;与申请号021534624药物组比较,本发明药物组对大鼠炎症肉芽肿具有更加明显的抑制作用,并且具有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性差异,此结果提示本发明药物组具有较优的抗炎作用。0087通过上述抗炎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本发明药物对各类急慢性炎症均有良好抑制效果,其综合疗效优于申请号021534624药物组。0088根。

36、据以上的研究内容显示,本发明技术内容是在申请号021534624的基础上,结合现代中医药发展的新技术而研制成功的治疗咳嗽的中药制剂,其具有质量稳定,生物利用度高,药效作用明显优于申请号021534624的显著特点,这将为该中药制剂的临床应用带来巨大的潜力和发展空间。具体实施方式0089以下是本发明内容的具体实施例,用于阐述本申请文件中所要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有助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本发明内容。但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现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0090实施例10091A原料组成麻黄100G,川贝母10G,枇杷叶50G,紫菀50G,罂粟壳60G,黄芩50G,甘草50G,薄荷脑03G;0092B制备工艺。

37、将上述A中8味中药原料,按下述步骤操作说明书CN102357184ACN102357193A8/10页1200931将麻黄切成05CM,加入与药材重量比为10倍量、PH为40的酸水浸泡30MIN后,加热回流提取2次,每次1H,合并滤液并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1的清膏备用;00942取川贝母、黄芩和紫菀药材,加入与药材重量比为8倍量、浓度为70的乙醇浸泡30MIN后,回流提取2次,每次1H,滤过,合并滤液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1的清膏备用,药渣与罂粟壳、枇杷叶和甘草一起加入与药材重量比为8倍量水,煎煮提取2次,每次1H,滤过,合并滤液并适当浓缩后,加入乙醇使含醇量至70,静置24H,滤过。

38、,滤液回收乙醇并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1的清膏备用;00953用95的乙醇溶解薄荷脑制成5的薄荷脑溶液后,用与药材重量比为3倍量的环糊精包合,得薄荷脑环糊精包合物备用;00964将1和2中三处所得清膏混合并干燥成干膏粉后,与3中所述的薄荷脑环糊精包台物混合均匀后,加入薄荷脑、淀粉、羧甲基纤维素钠、甜菊甙,混匀过80目筛,加适量水制粒,60减压干燥,整粒,分装,即得颗粒剂。0097实施例20098A原料组成麻黄100G,川贝母10G,枇杷叶50G,紫菀50G,罂粟壳60G,黄芩50G,甘草50G,薄荷脑03G;0099B制备工艺将上述A中8味中药原料,按下述步骤操作01001将麻黄切成05CM,加入。

39、与药材重量比为10倍量、PH为40的酸水浸泡30MIN后,加热回流提取2次,每次1H,合并滤液并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1的清膏备用;01012取川贝母、黄芩和紫菀药材,加入与药材重量比为8倍量、浓度为70的乙醇浸泡30MIN后,回流提取2次,每次1H,滤过,合并滤液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1的清膏备用,药渣与罂粟壳、枇杷叶和甘草一起加入与药材重量比为8倍量水,煎煮提取2次,每次1H,滤过,合并滤液并适当浓缩后,加入乙醇使含醇量至70,静置24H,滤过,滤液回收乙醇并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1的清膏备用;01023用95的乙醇溶解薄荷脑制成2的薄荷脑溶液后,用与药材重量比为2倍量的环糊精包合,得。

40、薄荷脑环糊精包合物备用;01034将1和2中三处所得清膏混合并干燥成干膏粉后,与3中所述的薄荷脑环糊精包合物和100目可压性淀粉混合均匀,取出20混合粉备用;备用粉加入5聚乙烯吡咯烷酮无水乙醇液混匀,20目制粒两次后形成丸芯,上锅滚动,视湿粒情况撒药粉成丸,出锅干燥、筛分,即得丸剂。0104实施例30105A原料组成麻黄100G,川贝母10G,枇杷叶50G,紫菀50G,罂粟壳60G,黄芩50G,甘草50G,薄荷脑03G;0106B制备工艺将上述A中8味中药原料,按下述步骤操作01071将麻黄切成05CM,加入与药材重量比为10倍量、PH为40的酸水浸泡30MIN后,加热回流提取2次,每次1H,。

41、合并滤液并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1的清膏备用;01082取川贝母、黄芩和紫菀药材,加入与药材重量比为8倍量、浓度为70的乙醇浸泡30MIN后,回流提取2次,每次1H,滤过,合并滤液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1的清膏备用,药渣与罂粟壳、枇杷叶和甘草一起加入与药材重量比为8倍量水,煎煮提取2次,每次1H,滤过,合并滤液并适当浓缩后,加入乙醇使含醇量至70,静置24H,滤过,说明书CN102357184ACN102357193A9/10页13滤液回收乙醇并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1的清膏备用;01093用95的乙醇溶解薄荷脑制成10的薄荷脑溶液后,用与药材重量比为6倍量的环糊精包合,得薄荷脑环糊精包合。

42、物备用;01104将1和2中三处所得清膏混合并干燥成干膏粉后,与3中所述的薄荷脑环糊精包合物混合均匀后,再加入淀粉、滑石粉及硬脂酸镁适量,制粒,压制成片,包衣,即得片剂。0111实施例40112A原料组成麻黄100G,川贝母10G,枇杷叶50G,紫菀50G,罂粟壳60G,黄芩50G,甘草50G,薄荷脑03G;0113B制备工艺将上述A中8味中药原料,按下述步骤操作01141将麻黄切成07CM,加入与药材重量比为8倍量、PH为30的酸水浸泡20MIN后,加热回流提取1次,每次2H,合并滤液并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0的清膏备用;01152取川贝母、黄芩和紫菀药材,加入与药材重量比为10倍量、浓度为50。

43、的乙醇浸泡40MIN后,回流提取3次,每次15H,滤过,合并滤液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3的清膏备用,药渣与罂粟壳、枇杷叶和甘草一起加入与药材重量比为10倍量水,煎煮提取3次,每次15H,滤过,合并滤液并适当浓缩后,加入乙醇使含醇量至80,静置48H,滤过,滤液回收乙醇并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3的清膏备用;01163用95的乙醇溶解薄荷脑制成8的薄荷脑溶液后,用与药材重量比为4倍量的环糊精包合,得薄荷脑环糊精包合物备用;01174将1和2中三处所得清膏混合并干燥成干膏粉后,与3中所述的薄荷脑环糊精包合物和100目可压性淀粉混合均匀,取出18混合粉备用;备用粉加入8聚乙烯吡咯烷酮无水乙醇液。

44、混匀,20目制粒两次后形成丸芯,上锅滚动,视湿粒情况撒药粉成丸,出锅干燥、筛分,即得丸剂。0118实施例50119A原料组成麻黄100G,川贝母10G,枇杷叶50G,紫菀50G,罂粟壳60G,黄芩50G,甘草50G,薄荷脑03G;0120B制备工艺将上述A中8味中药原料,按下述步骤操作01211将麻黄切成10CM,加入与药材重量比为12倍量、PH为50的酸水浸泡40MIN后,加热回流提取3次,每次05H,合并滤液并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3的清膏备用;01222取川贝母、黄芩和紫菀药材,加入与药材重量比为6倍量、浓度为90的乙醇浸泡20MIN后,回流提取3次,每次2H,滤过,合并滤液减压回收乙醇,并。

45、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0的清膏备用,药渣与罂粟壳、枇杷叶和甘草一起加入与药材重量比为6倍量水,煎煮提取2次,每次2H,滤过,合并滤液并适当浓缩后,加入乙醇使含醇量至60,静置32H,滤过,滤液回收乙醇并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0的清膏备用;01233用95的乙醇溶解薄荷脑制成5的薄荷脑溶液后,用与药材重量比为5倍量的环糊精包合,得薄荷脑环糊精包合物备用;01244将1和2中三处所得清膏混合并干燥成干膏粉后,与3中所述的薄荷脑环糊精包合物和100目可压性淀粉混合均匀,取出15混合粉备用;备用粉加入10聚乙烯吡咯烷酮无水乙醇液混匀,20目制粒两次后形成丸芯,上锅滚动,视湿粒情况撒药粉说明书CN102357184ACN102357193A10/10页14成丸,出锅干燥、筛分,即得丸剂。说明书CN102357184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医学或兽医学;卫生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