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装置及其键盘组件 (1)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一种键盘组件,特别是有关一种运用接点与电子装置电连接,以便安装及取出的键盘组件。
(2)背景技术
在习知技术中,键盘与电子装置可利用不同的方式建立信号连接。其中一种方式是利用自键盘凸出一段的软性印刷排线插入机体内的连接器来建立信号连接。此段软性印刷排线长度及大小可依据设计需要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且形状可为对称或不对称结构。此连接方式为目前的笔记型电脑中相当常见。
图1显示一具有键盘的电子装置1,其包括一壳体11以及一键盘20。键盘20具有凸出一段的软性印刷排线22。藉由将此软性印刷排线22插入并连结于壳体11内的一连接器15,键盘20可与电子装置1进行信号的连结及沟通。
然而,上述此键盘在组装及取出时具有以下的不便:
1.在组装阶段中,作业人员需将软性印刷排线22拉至连接器15并插入结合,此壳体11内的空间往往限制作业员组装软性印刷排线22的动作。
2.软性印刷排线22需理线,长度太长易干涉其他元件,长度太短,作业人员不易组装。
3.维修人员捡修及使用者自行捡修也需由壳体11的空间松开连接器15,此过程常造成连接器15松动及软性印刷排线22磨损,此对维修人员捡修及使用者而言并不方便。
(3)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是提供一种不需键盘理线,缩短组装工时,及快速简易将键盘组装及拆解的电子装置,进而方便维修人员检修或使用者自行维修。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所提出的电子装置包括一壳体、一主电路板、以及一键盘组件。壳体具有一开口,键盘组件与壳体组合时,遮盖此开口。主电路板设置于壳体中且具有至少一第一接点。键盘具有至少一第二接点,且第二接点于键盘上的位置为固定的。当键盘组件与壳体组合时,第二接点分别与对应的第一接点接触,以建立信号连接。
键盘组件可包括至少一按键顶盖、至少一按键支撑结构、以及一键盘电路板。按键支撑结构设置于键盘电路板与按键顶盖之间,以支撑按键顶盖,当按键顶盖受一被压力时,按键支撑结构会局部改变形状,当压力消失后,按键支撑结构回复原形状,并将按键顶盖推回原高度。当按键顶盖被下压时,键盘电路板会传送出一电气信号,此电气信号是经由第二接点与第一接点传送至主电路板。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上述的键盘电路板可为一软性印刷排线。当键盘电路板采用软性印刷排线时,键盘组件于键盘电路板下方还包括一支撑底板,且此软性印刷排线可具有一延伸部,其凸出于支撑底板,并反折及固定于支撑底板下方。第二接点位于此延伸部区域,且其与第一接点相对应及电连接。
在另一较佳实施例中,上述地键盘电路板亦可为一硬质电路板。当键盘电路板是硬质电路板时,键盘组件可于键盘电路板下方可还包括一支撑底板,且此支撑底板还具有一破口,第二接点分布于此破口位置中,与该第一接点相对应且相连接。
在另一较佳实施例中,上述的键盘电路板亦可为一较厚硬质电路板。因较厚硬质电路板的厚度较厚,具有足够刚性支撑按键顶盖、按键支撑结构、以及键盘电路部。第二接点分布于此硬质电路板的下表层,且其与第一接点相对应及电连接。
在另一较佳实施例中,以上所述的第一接点可为连接于主电路板上的一弹片式连接器的弹片,而第二接点为裸露于键盘电路部上的导电区域。
在另一较佳实施例中,以上所述的第一接点亦可为裸露于主电路板上的导电区域,而第二接点为连接于键盘电路部的弹片式连接器的弹片。
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点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一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如下。
(4)附图说明
图1是为习知键盘与主电路板的连接示意图。
图2是为本发明的电子装置的立体组合图。
图3是为电子装置的壳体及主电路板的示意图。
图4是为本发明在一较佳实施例中的键盘分解图,其中键盘电路部的材质为一软性印刷排线。
图5是为本发明在一较佳实施例中的键盘组装入壳体的示意图,其中键盘电路部的材质为一软性印刷排线。
图6是为本发明在一较佳实施例中的键盘的三视图,其中键盘电路部的材质为一软性印刷排线。
图7是为本发明在另一较佳实施例中的键盘分解图,其中键盘电路部的材质为一硬质电路板。
图8是为本发明在另一较佳实施例中的键盘三视图,其中键盘电路部的材质为一硬质电路板。
图9是为本发明在另一较佳实施例中的键盘分解图,其中键盘电路部的材质为一较厚硬质电路板。
图10是为本发明在另一较佳实施例中的键盘三视图,其中键盘电路部的材质为一较厚硬质电路板。
图11是为本发明在另一较佳实施例中的键盘分解图,其中第一接点为多个小型导电区域,第二接点为固定于软性印刷排线所制成键盘电路部的第二连接器上弹片。
图12是为本发明在另一较佳实施例中的键盘分解图,其中第一接点为多个小型导电区域,第二接点为固定于硬质电路板所制成的键盘电路部的第二连接器上弹片。
图13是为本发明在另一较佳实施例中的键盘分解图,其中第一接点为多个小型导电区域,第二接点为固定于刚性强且较厚硬质电路板所制成的键盘电路部的第二连接器上弹片。
(5)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及图3所示,电子装置30包括一壳体31、一主电路板32以及一键盘组件50。壳体31具有一开口35,键盘组件50是设置于壳体31的开口35处,主电路板32位于壳体31中,一第一连接器34固定于主电路板32上,且至少一第一接点33是设置于第一连接器34上,其中第一接点33具有弹性,受压力时会局部变形,压力释出后回复原形状。
请参阅图4,该键盘组件50具有至少一按键顶盖51、一按键支撑结构53、以及一键盘电路部60。压下每一按键顶盖51各代表不同的信号输入,且每一按键顶盖51下方皆有相对应的按键支撑结构53,提供支撑及固定按键顶盖51,下压该按键顶盖51时,按键支撑结构53会局部改变形状,当下压力量消失后,按键支撑结构53回复原形状,并将按键顶盖51推回原高度。
请参阅图4及、图5、以及图6,一键盘电路部60位于该按键支撑结构53下方,键盘电路部60包括至少一按键接触点61、至少一第二接点63、一信号传输线路65、一绝缘基质67。按键接触点61为分布及裸露于绝缘基质67表层的多个小型导电区域,且其位置与各个按键顶盖51相对应,当使用者下压按键顶盖51及按键支撑结构53时,碰击到按键接触点61,按键接触点61则传送出代表按键顶盖51的电气信号。
第二接点63是为与第一接点33相对应及电连接的接点。绝缘基质67,是键盘电路部60内不导电区域,防止信号传输线路65与外界物体发生短路。信号传输线路65则位于绝缘基质67之间,受绝缘基质67的保护,且信号传输线路65连结各个按键接触点61与第二接点63,将电气信号由按键接触点61传输至第二接点63。
请参阅图4及、图5以及图6,在一较佳实施例中,键盘电路部60的材质为软性印刷排线所制成,因软性印刷排线刚性不足,无法具有支撑作用,因此键盘电路部60下方还具有一支撑底板55,以提供按键顶盖51、按键支撑结构53以及键盘电路部60的支撑。键盘电路部60还具有一延伸部69,延伸部69是凸出于支撑底板55,并反折及黏附固定于支撑底板55下方,第二接点63设置于延伸部69,且第二接点63与第一接点33相对应及电连接。
在另一较佳实施例中,如图7及图8所示,键盘电路部60a的材质为硬质电路板所制成,一支撑底板55a是用以加强刚性并支撑按键顶盖51、按键支撑结构53、以及键盘电路部60a。此支撑底板55a还具有至少一破口57a。一第二接点63a为分布且裸露于键盘电路部60a下表层的多个小型导电区域,其位于破口57a上方,且第二接点63a与第一接点33相对应及电连接。信号传输线路65a则位于绝缘基质67a之间,受绝缘基质67a的保护,且信号传输线路65a连结各个按键接触点61a与第二接点63a,将电气信号由按键接触点61a传输至第二接点63a。
在另一较佳实施例中,如图9及图10所示,其中键盘电路部60b的材质为为一较厚硬质电路板所制成,但其厚度较厚且具有足够刚性支撑按键顶盖51、按键支撑结构53、以及键盘电路部60b。第二接点63b为分布且裸露于绝缘基质67b下表层的多个小型导电区域,且其与第一接点33相对应及电连接。
另外,在另一较佳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第一接点33c为一分布且裸露于主电路板32c表层的多个小型导电区域,而第二接点63c为固定于软性印刷排线所制成延伸部69c的第二连接器70上弹片,且第一接点33c与第二接点63c为相对应及电连接的关系。
在另一较佳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第一接点33c为一分布且裸露于主电路板32c表层的多个小型导电区域,而第二接点63d为固定于硬质电路板所制成的键盘电路部60d的第三连接器71上弹片,且一支撑底板55a是用以加强刚性并支撑键盘电路部60d,此支撑底板55a还具有至少一破口57a。第二接点63d凸出于破口57a,且第一接点33c与第二接点63b具有相对应及电连接的关系。
在另一较佳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第一接点33c为一分布且裸露于主电路板32c表层的多个小型导电区域,而第二接点63e为固定于刚性强且较厚硬质电路板所制成的键盘电路部60e的第四连接器72上弹片,且第一接点33c与第二接点63e具有相对应及电连接的关系。
依据此发明,在组装及取出键盘组件50时,维修人员并不需如图1所示的习知技术般,须将键盘组件50的软性印刷排线22插入连接器15。维修人员只需将键盘组件50置放于壳体31的开口35处,键盘组件50的第二接点63便会与主电路板32的第一接点33相接触且电连接。因此,本发明所提出的键盘组件50具有易于安装,节省工时,以及方便维修人员检修或使用者自行维修更换等技术功效。
虽然本申请已以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而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技术的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出种种的等效改变或等效替换,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后附的权利要求所界定的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