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沙梨树寄生清肺祛痰膏.pdf

上传人:sha****007 文档编号:5278637 上传时间:2018-12-31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338.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786426.9

申请日:

2015.11.14

公开号:

CN106692909A

公开日:

2017.05.24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61K 36/9068申请日:20151114|||公开

IPC分类号:

A61K36/9068; A61P11/00; A61P11/14; A61K35/583(2015.01)N

主分类号:

A61K36/9068

申请人:

陈国志

发明人:

陈国志

地址:

537628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白县顿谷镇顿谷村关塘口队013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沙梨树寄生清肺祛痰膏,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黄芪6-7份、白芥子2-3份、葶苈子2-3份、卜荷2-3份、紫苏1-2份、白术1-2份、生姜3-4份、杏仁3-4份,桔壳2-3份,蛤蚧2-3份。本发明组方合理独到,用于治疗中医辩证属于虚寒型的咳嗽具有疗效迅速、安全无副作用等优点。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沙梨树寄生清肺祛痰膏,其特征在于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
黄芪6-7份、白芥子2-3份、葶苈子2-3份、卜荷2-3份、紫苏1-2份、
白术1-2份、生姜3-4份、杏仁3-4份,桔壳2-3份,蛤蚧2-3份。
2.根据权利要求1的沙梨树寄生清肺祛痰膏,其特征在于由下述重量配
比的原料制成:
黄芪6.5份、白芥子2.4份、葶苈子2.5份、卜荷2.5份、紫苏1.2份、
白术1.2份、生姜3.2份、杏仁3.5份,桔壳2.5份,蛤蚧2.5份。
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沙梨树寄生清肺祛痰膏,其特征在于通过下
述步骤制备:
(1)将黄芪、生姜、葶苈子、白芥子、卜荷、紫苏、白术、杏仁、桔壳
按照处方量称量,净制后粗碎;另取蛤蚧去头脚等净制后粉碎至120-140目。
(2)将黄芪、生姜回流提取挥发油、药液过滤得清膏;
(3)将葶苈子、白芥子、卜荷、紫苏、白术、杏仁、桔壳加6倍水浸泡
一小时,加热煎煮3小时,第二次加水4倍水煎煮2小时,合并提取液,滤过,
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0-1.22(60℃)的清膏;将上述各清膏与蛤蚧粉置于
煎煮锅内混匀,加入炼蜜适量(不超过清膏量的三倍),不断搅拌煎煮浓缩至
相对密度约1.40时加入黄芪、生姜挥发油,搅拌均匀收膏;
(4)分装,外包装。

说明书

一种沙梨树寄生清肺祛痰膏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沙梨树寄生清肺祛痰膏。

背景技术

上呼吸道感染后引起的咳嗽是一种常见病,咳嗽又分为痰咳和干咳,痰咳的治疗目前西医多用抗生素结合化痰药、止咳药,如抗生素中的大环内酯类、头孢菌素类,化痰、止咳药如羧甲司坦、喷托维林、溴己新等。中成药复方甘草片、止咳枇杷露、密炼川贝枇杷膏等,然而,临床上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引起咳嗽的病人,效果还是不理想,特别是对于慢性咳嗽,虚咳、寒咳、百日咳,效果都不理想,如果单用中药、或单用普通抗生素治疗,则治疗时间长、效果不显著,久咳不愈影响了患者的日常工作和生活,如果重用或者联用抗生素,对于热咳则虽然效果快一些,但是副作用大,而且容易耐药,最后可能导致无抗生素可用的尴尬境地,许多人咳上几个星期、甚至一两个月也难以痊愈。而且,对于一部分患者来说,抗生素过敏、不良反应等又是影响临床用药选择的因素,还有一部分患者,本身有其他疾病,此时患者这种咳嗽,给这些患者选择药物又增加一道难题。中医认为,痰多咳嗽,分为寒咳和热咳,寒咳主要是痰色白,热咳主要特点是痰多或痰稠色黄;如果是寒咳有痰的咳嗽,西医用抗生素疗法,效果更差,而中成药亦不多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沙梨树寄生清肺祛痰膏,用于中医辩证属于虚寒型的咳嗽具有疗效迅速、安全无副作用等优点。

本发明所采用原料的功效及药理研究:

黄芪:药理作用:祛痰、平喘作用,所含挥发油有刺激性祛痰作用,主要成分为柠檬烯。鲜品煎剂似有支气管扩张作用。可完全对抗组胺所引起的豚鼠离体支气管痉挛性收缩。对支气管哮喘有一定疗效。

白芥子:为十字花科植物白芥的种子。味辛,性温。入肺、胃经。功能:利气豁痰、温中散寒、通络止痛。

葶苈子:本品为菊科植物葶苈子的全草。其味辛、性温。其功效:祛痰止咳,通鼻窍,解毒消肿。临床应用:祛痰止咳,可以治疗百日咳、咳嗽痰多的病症。

卜荷:为卜荷科植物卜荷的根。味苦、辛,性平。入肺、胃经。功能:开宣肺气、祛痰、利咽、排脓。主治:外感咳嗽、咽喉肿痛、肺痈吐脓、胸满胁痛、痢疾腹痛。现代研究其药理作用有:

1.祛痰作用 卜荷煎剂给麻醉犬口服1g/kg后,能使呼吸道黏液分泌量显著增加,作用强度与氯化铵相似。对麻醉猫亦有促进呼吸道黏液分泌的作用。其机制是由于卜荷中所含皂甙,能刺激胃黏膜,引起轻度恶心,反射性引起支气管腺体分泌增多,稀释痰液,而发挥祛痰作用。

2.镇咳作用 用豚鼠气管刺激法,卜荷皂甙15mg/kg有镇咳作用。粗制卜荷皂甙给麻醉豚鼠腹腔注射,其半数镇咳有效量ED50为6.4mg/kg,提示其有较强的镇咳作用。

3.抗炎作用 卜荷皂甙对急性及慢性炎症有较强的抗炎作用。卜荷皂甙口服1/10~1/5LD50剂量,对大鼠角叉菜胶性足肿胀、醋酸性足肿胀有抑制作用;口服小于1/10LD50剂量,对大鼠棉球肉芽肿的形成也有显著抑制作用;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亦有效。

苏子:为唇形科植物皱紫苏、尖紫苏等的果实。亦名紫苏子(《药性论》)等。味辛,性温。入肺、大肠经。功能:下气、消痰、润肺、宽肠。主治:咳逆、痰喘、气滞、便秘。

白术:为多孔菌科植物白术的干燥菌核。味甘、淡,性平。入心、脾、肺经。功能:渗湿利水、益脾和胃、宁心安神。主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恶心呕吐、泄泻、遗精、淋浊、惊悸、健忘。

生姜:为姜科植物姜Zingiber offioinale Rosc.的鲜根茎。味辛,性温。入肺、胃、脾经。功能:发表、散寒、止呕、开痰。主治:感冒风寒、呕吐、痰饮、喘满、胀满、泄泻;解半夏、天南星及鱼蟹、鸟兽肉毒。其主要成分:生姜含挥发油0.25%~3.0%。实验证明生姜油0.4ml/kg给大鼠灌胃,对蛋清性足肿有显著抑制作用,作用维持5小时,强度近似阿司匹林300mg/kg;0.25ml/kg给大鼠灌胃,可显著抑制棉球肉芽肿,并使胸腺萎缩,肾上腺重量增加,提示其抗炎作用可能与兴奋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有关。生姜油0.25~0.4ml/kg灌胃,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郭肿胀、组胺或醋酸所致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有显著抑制作用。小鼠腹腔注射鲜姜注射液5g/kg或10g/kg,有明显的镇痛作用。另外生姜还有抗病原微生物作用:生姜提取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伤寒杆菌、宋内痢疾杆菌、绿脓杆菌均有明显抑制作用,尤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最强。生姜水浸剂在体外对伤寒杆菌及霍乱弧菌有强烈的杀菌作用。在试管内对毛癣菌有抑制作用。姜根茎中的姜醇和姜酚具有杀灭软体动物和杀灭血吸虫的作用。

麻黄: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或木贼麻黄和中麻黄的草质茎。味辛、微苦,性温。入肺、膀胱经。功能:发汗、平喘、利水。主治:伤寒表实,发热、恶寒、无汗、头痛、鼻塞、骨节疼痛,咳嗽气喘,风水浮肿、小便不利,风邪顽 痹、皮肤不仁、风疹瘙痒。

桔壳:菊科植物桔壳的根茎。味苦、甘,性温。入脾、胃经。功能:补脾、益胃、燥湿、和中、止汗、安胎。主治:脾胃气弱、不思饮食、倦怠少气、虚胀、泄泻、痰饮、水肿、黄疸、湿痹、小便不利、头晕、自汗、胎气不安

蛤蚧:为壁虎科动物蛤蚧除去内脏的全体。亦名蛤蟹(《日华子本草》)、仙蟾(《本草纲目》)、大壁虎(《中药志》)等。味咸,性平。入肺、肾经。功能:补肺益肾、定喘止嗽。主治:虚劳、肺痿、喘嗽、咯血、消渴、阳痿。

本发明采用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祛痰止咳黄芪膏,其特征在于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黄芪6-7份、白芥子2-3份、葶苈子2-3份、卜荷2-3份、紫苏1-2份、白术1-2份、生姜3-4份、杏仁3-4份,桔壳2-3份,蛤蚧2-3份。

所述的祛痰止咳黄芪膏,优选的原料配比如下:黄芪6份、白芥子2份、葶苈子2份、卜荷2份、紫苏1份、白术1份、生姜3份、杏仁3份,桔壳2份,蛤蚧2份。

所述紫苏炮制方法:将苏子在70-90℃翻炒5-6分钟,加入15-20%炼蜜拌炒,至蜜汁吸尽。

所述杏仁炮制方法:杏仁取麻黄段,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蜜炙法(附录IID)炒至不粘手,炼蜜用量20%。

所述的祛痰止咳黄芪膏,制法如下:

将黄芪、生姜、葶苈子、白芥子、卜荷、紫苏、白术、杏仁、桔壳按照处方量称量,净制后粗碎;将黄芪、生姜回流提取挥发油、药液过滤得清膏,葶苈子、白芥子、卜荷、紫苏、白术、生姜、杏仁、桔壳加6倍水浸泡一小时,加热煎煮3小时,第二次加水4倍水煎煮2小时,合并提取液,滤过,并浓缩 至相对密度为1.20-1.22(60℃)的清膏;另取蛤蚧去头脚等净制后粉碎至120-140目,将上述各清膏与蛤蚧粉置于煎煮锅内混匀,加入炼蜜适量(不超过清膏量的三倍),不断搅拌煎煮浓缩至相对密度约1.40时加入黄芪、生姜挥发油,搅拌均匀收膏;然后分装,外包装即得。

本发明所述沙梨树寄生清肺祛痰膏,其制备方法的特点在于挥发油的提取和利用,使得药效成分最大程度的保留,所以要比一般汤剂效果要好;另外本发明所述的蛤蚧粉采用热加入法,具有消毒杀菌效果,加上煎膏剂本身含糖量高而具有抑菌作用,从而使得本发明不需要外加防腐抑菌剂,而且煎膏剂所含蜂蜜又有滋补润肺的作用,非常适合慢性咳嗽的人群。

本发明所述的沙梨树寄生清肺祛痰膏的处方,在中医辩证的基础之上组方,契合病机,辨证论治,以黄芪、葶苈子温宣肺气、化痰止咳,是为君;以白芥子、苏子降气化痰止咳平喘是为臣;卜荷性平,有润肺而止咳化痰之功效,以和君臣辛温之情;桔壳、白术健脾益气、此所谓培土生金,也是为佐;蛤蚧补肾纳气而治气虚之咳喘,联合桔壳、白术而佐治肺金之虚;生姜发表、散寒、止呕、开痰。杏仁,发表兼止咳平喘,二者既能散肺之寒气而佐君臣之用,又能解表而驱表邪,使外感风寒不能侵肺,也可引药归肺之表而驱寒外出,是为使药,本膏方制成中成药煎膏剂之后,含有蜂蜜,中医学认为,蜂蜜具有润肺止咳之功效。而且,本方没有采用市场上多见治疗此类疾病的半夏、附子、南星等有毒药材。所以本膏方组方合理独到,用于治疗中医辩证属于虚寒型的咳嗽具有疗效迅速、安全无副作用等优点。

临床试验:

本发明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组方,并经过长期的临床劳动实践获得的结果,2004年-2011期间,对120个病例进行临床观察,120例均为门诊病 例,中医诊断为虚寒型痰咳。每天服用本发明两次,每次10-20克,疗程7日。

(1)治疗效果判定

痊愈:痰、咳症状消失,呼吸顺畅舒适;

有效:痰明显减少、咳的次数也明显减少,偶尔有轻度咳嗽,咽喉部位偶尔有异物感。

无效:痰、咳等症状无明显减轻,。

(2)试验结果

治疗结果痊愈105例,有效14例,无明显效果1例,总有效率达到99.2%。

(3)结论:本发明用于治疗中医辩证属于虚寒咳嗽的患者有独到疗效。

(4)典型案例

患者,女性,41岁,农民,自述咳嗽有一月余,平时咳嗽,喉咙有异物感,是有痰吐出,晚上尤其明显,天气变化症状也加重,曾到诊所求医,服用中西药并输液,偶感觉有点效,但是过后又恢复咳嗽原状。经医院X射线检查排除肺部结核和其他病变,其脉沉弱,脸色青白,痰稀白,中医诊断为虚寒型咳嗽,给予实施例1的产品服用,一次15克,一日2次,连服3日,诸症大减,又服5日,诸症悉除而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祛痰止咳黄芪膏,其特征在于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黄芪7份、白芥子3份、葶苈子3份、卜荷3份、紫苏2份、白术2份、生姜4份、杏仁4份、桔壳3份、蛤蚧3份。其制备方法如下:

1、将黄芪、生姜、葶苈子、白芥子、卜荷、紫苏、白术、杏仁、桔壳按 照处方量称量,净制后粗碎;另取蛤蚧去头脚等净制后粉碎至120-140目。

2、将黄芪、生姜回流提取挥发油、药液过滤得清膏;

3、将葶苈子、白芥子、卜荷、紫苏、白术、杏仁、桔壳加6倍水浸泡一小时,加热煎煮3小时,第二次加水4倍水煎煮2小时,合并提取液,滤过,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0-1.22(60℃)的清膏;将上述各清膏与蛤蚧粉置于煎煮锅内混匀,加入炼蜜适量(不超过清膏量的三倍),不断搅拌煎煮浓缩至相对密度约1.40时加入黄芪、生姜挥发油,搅拌均匀收膏;

4、分装,外包装。

实施例2

一种祛痰止咳黄芪膏,其特征在于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

黄芪6.5份、白芥子2.4份、葶苈子2.5份、卜荷2.5份、紫苏1.2份、白术1.2份、生姜3.2份、杏仁3.5份,桔壳2.5份,蛤蚧2.5份。

其制备方法如下:

1、将黄芪、生姜、葶苈子、白芥子、卜荷、紫苏、白术、杏仁、桔壳按照处方量称量,净制后粗碎;另取蛤蚧去头脚等净制后粉碎至120-140目。

2、将黄芪、生姜回流提取挥发油、药液过滤得清膏;

3、将葶苈子、白芥子、卜荷、紫苏、白术、杏仁、桔壳加6倍水浸泡一小时,加热煎煮3小时,第二次加水4倍水煎煮2小时,合并提取液,滤过,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0-1.22(60℃)的清膏;将上述各清膏与蛤蚧粉置于煎煮锅内混匀,加入炼蜜适量(不超过清膏量的三倍),不断搅拌煎煮浓缩至相对密度约1.40时加入黄芪、生姜挥发油,搅拌均匀收膏。

一种沙梨树寄生清肺祛痰膏.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一种沙梨树寄生清肺祛痰膏.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一种沙梨树寄生清肺祛痰膏.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沙梨树寄生清肺祛痰膏.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沙梨树寄生清肺祛痰膏.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沙梨树寄生清肺祛痰膏,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黄芪6-7份、白芥子2-3份、葶苈子2-3份、卜荷2-3份、紫苏1-2份、白术1-2份、生姜3-4份、杏仁3-4份,桔壳2-3份,蛤蚧2-3份。本发明组方合理独到,用于治疗中医辩证属于虚寒型的咳嗽具有疗效迅速、安全无副作用等优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医学或兽医学;卫生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