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火炉.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退火炉.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2978347 A (43)申请公布日 2013.03.20 CN 102978347 A *CN102978347A* (21)申请号 201210556761.6 (22)申请日 2012.12.20 C21D 1/00(2006.01) C21D 1/26(2006.01) (71)申请人 肇庆宏旺金属实业有限公司 地址 526238 广东省肇庆市国家高新技术开 发区工业大道东 30 号 (72)发明人 刘自然 戴泽辉 周广发 卢威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 务所 ( 普通合伙 ) 11277 代理人 林火城 (54) 发明名称 退火炉。
2、 (57)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退火炉, 包括炉台、 加热罩、 保护罩以及热交换器, 所述加热罩与保护罩罩设 所述炉台上, 且所述加热罩罩设所述保护罩, 所述 热交换器设置于炉台内, 用于对保护罩内的气体 进行热交换。本发明退火炉内通过炉台上设置风 机, 并通过热交换器换气, 使得保护罩内的空气可 循环流动并可进行热交换, 有利于加快保护罩内 的温度达到均匀, 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3 页 附图 1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3 页 附图 1 页 1/1 页 2 1. 一种退火炉。
3、 (100) , 其特征在于 : 包括炉台 (10) 、 加热罩 (20) 、 保护罩 (30) 以及热交 换器 (60) ; 所述加热罩 (20) 与保护罩 (30) 罩设在炉台 (10) 上, 且所述加热罩 (20) 罩设所 述保护罩 (30) , 所述炉台 (10) 包括底座 (11) 、 风机 (12) 、 填充块 (13) 、 导流块 (14) 以及承 载板 (15) , 所述风机 (12) 包括电机主体 (121) 、 转轴 (122) 以及扇轮 (123) , 所述电机本体 (121) 设置在底座 (11) 内, 所述转轴 (122) 与扇轮 (123) 相对底座 (11) 伸出。
4、, 所述填充块 (13) 与导流块 (14) 设置在底座 (11) 上且位于风机 (12) 的外周, 围成一容置空间 (140) 收 容所述转轴 (122) 与扇轮 (123) , 所述承载板 (15) 设置在所述导流块 (14) 上, 所述承载板 (15) 上开设有通风口 (150) 与所述容置空间 (140) 连通, 所述填充块 (13) 内开设有通气孔 (132) , 所述热交换器 (60) 设置于所述通气孔 (132) 内, 所述热交换器 (60) 包括热交换气道 与散气道。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退火炉 (100) ,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填充块 (13)设置在底座 (11)。
5、 上, 所述导流块 (14) 设置在填充块 (13) 上且位于风机 (12) 的扇轮 (123) 的外周。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或 2 所述的退火炉 (100) ,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填充块 (13) 内嵌设有 加固件 (131) , 所述加固件 (131) 两端分别与所述底座 (11) 以及导流板 (14) 抵接。 4. 根据权利要求 1 或 2 所述的退火炉 (100) ,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填充块 (13) 填充至所 述扇轮 (123) 与底座 (11) 表面之间的空间。 5. 根据权利要 1 所述的退火炉 (100) ,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导流块 (14) 为多孔材料制成。 。
6、6. 根据权利要 1 所述退火炉 (100) , 其特征在于 : 所述保护罩 (30) 罩设所述炉台 (10) , 并与所述炉台 (10)形成空间 (310) , 所述空间 (310)通过通风口 (150)与所述容置空间 (140) 连通。 7. 根据权利要 1 所述退火炉 (100) ,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加热罩 (20) 包括保温层 (21) 、 第 一耐火层 (22) 、 第二耐火层 (23) 以及加热层 (24) ; 所述保温层 (21) 、 第一耐火层 (22) 、 第二 耐火层 (23) 、 加热层 (24) 由外而内依次层叠。 8. 根据权利要 7 所述退火炉 (100) , 。
7、其特征在于 : 所述第一耐火层 (22) 采用耐火纤维 制作, 所述第二耐火层 (23) 采用含高铬的耐火纤维制作, 所述加热层 (24) 为耐热钢丝交织 形成。 9. 根据权利要 1 所述退火炉 (100) ,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热交换器 (60) 的热交换气道与 散气道分别单独通过开关控制。 10. 根据权利要 1 所述退火炉 (100) , 其特征在于 : 所述承载板 (15) 上承载有层叠的料 盘, 层叠的料盘中心形成一气道 (41) 。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2978347 A 2 1/3 页 3 退火炉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冷轧钢领域的加工设备, 尤其涉及一。
8、种应用于冷轧钢领域的退火 炉。 背景技术 0002 钢材经过冷轧变形后金属内部组织产生晶粒拉长、 破碎等现象, 导致金属内部自 由能升高, 处于不稳定状态。 但是这种不稳定状态下的金属具有自发地恢复到比较完整、 规 则和自由能低稳定状态的趋势。然而在常温下, 原子动能小, 扩散速度慢, 从而导致上述趋 势无法实现, 因此需要经过退火炉进行退火。传统退火炉在加温和保温阶段通常会出现退 火炉内热量不均匀状态, 或达到均匀状态速度较慢的现象, 从而影响生产效率。 发明内容 0003 鉴于以上内容所述, 本发明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加快退火炉内热量均匀状态的退火 炉。 0004 一种退火炉, 包括炉台、 加。
9、热罩、 保护罩以及热交换器 ; 所述加热罩与保护罩罩设 在炉台上, 且所述加热罩罩设所述保护罩, 所述炉台包括底座、 风机、 填充块、 导流块以及承 载板, 所述风机包括电机主体、 转轴以及扇轮, 所述电机本体设置在底座内, 所述转轴与扇 轮相对底座伸出, 所述填充块与导流块设置在底座上且位于风机的外周, 围成一容置空间 收容所述转轴与扇轮, 所述承载板设置在所述导流块上, 所述承载板上开设有通风口与所 述容置空间连通, 所述填充块内开设有通气孔, 所述热交换器设置于所述通气孔内, 所述热 交换器包括热交换气道与散气道。 0005 进一步地, 所述填充块设置在底座上, 所述导流块设置在填充块上。
10、且位于风机的 扇轮的外周。 0006 进一步地, 所述填充块内嵌设有加固件, 所述加固件两端分别与所述底座以及导 流板抵接。 0007 进一步地, 所述填充块填充至所述扇轮与底座表面之间的空间。 0008 进一步地, 所述导流块为多孔材料制成。 0009 进一步地, 所述保护罩罩设所述炉台, 并与所述炉台形成空间, 所述空间通过通风 口与所述容置空间连通。 0010 进一步地, 所述加热罩包括保温层、 第一耐火层、 第二耐火层以及加热层 ; 所述保 温层、 第一耐火层、 第二耐火层、 加热层由外而内依次层叠。 0011 进一步地, 所述第一耐火层采用耐火纤维制作, 所述第二耐火层采用含高铬的耐。
11、 火纤维制作, 所述加热层为耐热钢丝交织形成。 0012 进一步地, 所述热交换器的热交换气道与散气道分别单独通过开关控制。 0013 进一步地, 所述承载板上承载有层叠的料盘, 层叠的料盘中心形成一气道。 0014 本发明提供的退火炉炉台通过保护罩罩设, 炉台内设置风机, 通过在炉台的所述 说 明 书 CN 102978347 A 3 2/3 页 4 填充块的通气孔内设置热交换器, 保护罩内的空气可循环流动并可进行热交换, 有利于加 快保护罩内的温度达到均匀, 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0015 图 1 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中退火炉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 0016 图 2 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
12、中炉台的剖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退火炉的结构及其工作过程作进一步的描述。 具体 实施例为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 非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0018 请参阅图1, 一种退火炉100, 设置在一工作台70上。 所述退火炉100包括炉台10、 加热罩 20、 保护罩 30 以及热交换器 60。所述加热罩 20 与保护罩 30 罩设所述炉台 10 上, 且所述加热罩 20 罩设所述保护罩 30, 所述热交换器 60 设置于炉台 10 内, 用于对保护罩 30 内的气体进行热交换。 0019 请参阅图 2, 所述炉台 10 包括底座 11、 风机 12、 填充块 1。
13、3、 导流块 14 以及承载板 15。所述底座 11 上设置有所述风机 12。所述风机 12 用于在退火炉 100 内吹风使空气流 动, 风机 12 包括电机本体 121、 从电机本体 121 上伸出的转轴 122、 以及设置在转轴 122 末 端的扇轮 123。所述电机本体 121 设置在底座 11 内, 所述转轴 122 与扇轮 123 相对底座 11 伸出。 0020 所述填充块 13 设置在底座 11 上且位于风机 12 的外周, 且填充至所述扇轮 123 与 底座 11 表面之间的空间。所述填充块 13 内嵌设有加固件 131, 所述加固件 131 与所述底座 11 以及导流板 14。
14、 抵接, 用以提高填充块 13 的承载强度。所述填充块 13 内开设有通气孔 132。通气孔 132 从填充块 13 上邻近扇轮 123 的一侧开设且贯通填充块 13, 可供扇轮 123 运转时形成的气流穿出。 0021 所述导流块 14 设置在填充块 13 上且位于风机 12 的扇轮 123 的外周, 所述导流块 14 与填充块 13 围成一容置空间 140, 容置空间 140 内收容所述转轴 122 与扇轮 123。所述 导流块 14 为多孔材料, 可供风流通。 0022 所述承载板 15 设置在所述导流块 14 上且位于所述扇轮 123 的顶端。所述承载板 15 上开设有通风口 150,。
15、 以供扇轮 123 运转时气流流通。所述通风口 150 与所述容置空间 140 贯通。 0023 请再次参阅图 1, 所述加热罩 20 罩设于所述炉台 10 的底座 11 上, 该加热罩 20 包 括保温层 21、 第一耐火层 22、 第二耐火层 23 以及加热层 24。所述保温层 21、 第一耐火层 22、 第二耐火层23、 加热层24由外而内依次层叠。 所述第一耐火层22采用普通耐火纤维制 作, 所述第二耐火层23为含高铬的耐火纤维制作而成, 所述加热层24为耐热钢丝交织形成 的钢丝网。所述保温层 21、 第一耐火层 22 及第二耐火层 23 用于保温作用。所述加热层 24 通电后, 可产。
16、生大量的热量。 0024 所述保护罩 30 设置于加热罩 20 内, 且罩设在所述底座 11 上, 并与所述底座 11 配 合形成一空间 310。 0025 所述热交换器 60 设置于所述填充块 13 的通气孔 132 内。该热交换器 60 用于对 说 明 书 CN 102978347 A 4 3/3 页 5 保护罩 30 内的气体进行热交换, 以加快退火炉 100 的冷却速度。所述热交换器 60 具有热 交换气道, 当需要进行热交换时, 开启该热交换气道。所述热交换器 60 可进一步包括一散 气道, 当无需进行热交换, 关闭热交换气道打开该散气道使空间 140 与空间 310 连通。热交 换。
17、气道与散气道分别单独通过开关控制。 0026 当退火炉100在退火工艺的升温与保温工作时, 通气孔132关闭, 所述热交换器60 关闭 ; 向空间 310 注入保护气体。将待退火的料盘层叠地放置至所述承载板 15 上, 料盘中 心形成第一气道 41, 第一气道 41 与所述通风孔 150 连通。将保护罩 30 罩设在所述炉台 10 的底座 11 上, 并形成所述空间 310, 保护罩 30 与堆叠的料盘之间形成第二气道 42, 该第二 气道 42 通过填充块 13 内的通气孔 132 与所述第一气道 41 连通。将加热罩 20 罩设在保护 罩 30 的外侧, 并与所述底座 11 固定。对空间 。
18、310 内的料盘加热。启动风机 12, 扇轮 123 旋 转, 所述扇轮 123 从第一气道 41 吸入空气经过所述通风孔 150, 进入所述容置空间 140 内, 通过所述扇轮 123 将吸入的空气形成气流通过导流板 13 进入至第二气道 42 内, 再进入第 一气道 41 内, 如此往复循环运动, 可加快空间 310 内温度达到平衡, 保护气体均匀分布, 使 得空间 310 内的料盘加热均匀。 0027 退火时, 移除加热罩 10, 通气孔 132 打开。启动热交换器 60 与风机 12, 部分气体 进入通气孔 132 通过热交换器 60 冷却, 然后气体进入第二气道 42 与热空气进行混。
19、合, 混合 后的气体进入第一气道 41, 再通过扇轮 123 吹向第二气道 42, 部分气体通过导流板进入第 二气道 42 内。由于扇轮 123 的转动, 第二气道 42 内的气体进入第一气道 41, 使得空气在第 一气道 41 与第二气道 42 内循环运动, 如此, 加快冷却速度, 从而提高产品的质量。 0028 本发明提供的退火炉 100 设置一个能产生循环风的扇轮 123, 通过扇轮 123 旋转, 空气从第一气道 41 进入扇轮 123, 然后通过导流板 13 进入第二气道 42 内, 进入第二气道 42 的气流再进入到第一气道 41 内, 从而使得空气在空间 310 循环运动。 0029 需要进行热交换时, 通过开启热交换器 60, 使得气流经过热交换器 60, 如此, 循环 的气流可经过热交换器 60 交换热量, 调节了空气的温度。 0030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 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 凡是利用本发 明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 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 域, 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说 明 书 CN 102978347 A 5 1/1 页 6 图 1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978347 A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