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株暗双孢AGR0073菌株及其抗香蕉小窦氏叶斑病微生物制剂与应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株暗双孢AGR0073菌株及其抗香蕉小窦氏叶斑病微生物制剂与应用.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2994397 A (43)申请公布日 2013.03.27 CN 102994397 A *CN102994397A* (21)申请号 201210486198.X (22)申请日 2012.11.26 CGMCC No. 6644 2012.09.29 C12N 1/14(2006.01) A01N 63/04(2006.01) A01P 3/00(2006.01) C12R 1/645(2006.01) (71)申请人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资源研 究所 地址 650205 云南省昆明市北郊龙头街桃园 村 (72)发明人 杨佩文 曾莉 番华彩 郭志祥 李元。
2、广 (74)专利代理机构 昆明合众智信知识产权事务 所 53113 代理人 康珉 (54) 发明名称 一株暗双孢 AGR0073 菌株及其抗香蕉小窦氏 叶斑病微生物制剂与应用 (57)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株暗双孢 AGR0073 菌株及其 抗香蕉小窦氏叶斑病微生物制剂与应用, 属微生 物农药技术领域。所述的抗香蕉小窦氏叶斑病微 生物制剂的活性成分为暗双孢 (Cordanamusae) AGR0073CGMCCNo.6644 菌株。该微生物制剂可以 通过试管种培养、 菌株液体种子培养、 菌株液体 发酵培养得到。含有该菌株的抗香蕉小窦氏叶斑 病微生物制剂对香蕉小窦氏叶斑病具有显著的 离体和活体防。
3、效, 对香蕉小窦氏叶斑病菌孢子的 萌发抑制率达到 100% ; 对香蕉小窦氏叶斑病菌的 抑菌圈直径平均为 20.48mm, 盆栽活体试验结果 表明 : 对香蕉小窦氏叶斑病的平均防治效果达到 91.71%。 (83)生物保藏信息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6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6 页 1/1 页 2 1. 暗双孢 (Cordana musae) AGR0073 CGMCC No. 6644 菌株。 2. 一种抗香蕉小窦氏叶斑病微生物制剂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 (1) 试管种培养 将暗。
4、双孢 (Cordana musae) AGR0073 CGMCC No. 6644菌株接种到试管固体培养基斜面 上, 于28下培养120h, 获得试管种 ; 所述的固体培养基的配方为 : 马铃薯 200g, 蔗糖20g, 琼脂 15g, 蒸馏水 1000ml, pH 7.0 ; (2) 液体种子培养 采用三角瓶摇瓶培养, 方法是 : 配制液体种子培养基, 按液体种子培养基配方所述的各成分及其含量混合而成液体 种子培养基, 所述的液体种子培养基的配方是 : 马铃薯 200g, 蔗糖 20.0g, 酵母浸膏 5.0g, 蒸馏水 1000ml, pH 7.0 ; 在三角瓶中装入 100ml 所述的液。
5、体种子培养基, 121灭菌 20min, 冷却后接入 1cm2 的试管种, 28下于转速为 220 rmin-1的摇床上培养 72h 得液体种子 ; (3) 制备所述的抗香蕉小窦氏叶斑病微生物制剂 采用三角瓶摇瓶培养, 方法是 : 配制液体发酵培养基, 按液体发酵培养基配方所述的各成分及其含量混合而成液 体发酵培养基, 液体发酵培养基配方是 : 马铃薯 200g, 蔗糖 20.0g, 酵母浸膏 5.0g, 蒸馏水 1000ml, pH 7.0 ; 在三角瓶中装入 200ml 液体发酵培养基, 121灭菌 20min, 冷却后接入 10ml 步骤 (2) 培养得到的液体种子, 28下于转速为 2。
6、20 rmin-1的摇床上培养 120h 得发酵液 ; 在发酵液中加入等体积的以质量分数计的100%丙酮, 经摇床振荡12 h后, 用转速为 4000rmin-1的离心机离心 15min, 取上清液并在旋转蒸发仪上 25蒸发去除丙酮, 用水稀 释到原发酵液体积, 即得到所述的抗香蕉小窦氏叶斑病微生物制剂。 3. 一种抗香蕉小窦氏叶斑病微生物制剂, 其活性成分为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暗双孢 (Cordana musae) AGR0073 CGMCC No. 6644 菌株。 4. 一种抗香蕉小窦氏叶斑病微生物制剂, 按权利要求 2 所述的抗香蕉小窦氏叶斑病微 生物制剂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 5. 权。
7、利要求 1 所述的暗双孢 (Cordana musae) AGR0073 CGMCC No. 6644 菌株在抗香 蕉小窦氏叶斑病中的应用。 6.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抗香蕉小窦氏叶斑病微生物制剂在抗香蕉小窦氏叶斑病中的 应用。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2994397 A 2 1/6 页 3 一株暗双孢 AGR0073 菌株及其抗香蕉小窦氏叶斑病微生物 制剂与应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株暗双孢真菌及其抗香蕉小窦氏叶斑病的微生物制剂的制备方法 和应用, 属微生物农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香蕉小窦氏叶斑病又称煤纹病, 是由半知菌亚门簇生长蠕孢菌 Helminthospri。
8、um torulosum (Syd) Ashby 侵染引起的一种香蕉生产上较为严重叶部病害之一。早在 20 世 纪 30 年代初期在中美洲和南太平洋地区普遍发生, 70 年代我国的台湾、 广东、 海南、 云南等 蕉区亦普遍发现。 主要为害叶片引起蕉叶干枯, 叶片的光合作用面积明显减少, 导致植株早 衰, 影响果实充实, 可减产 30以上。此外, 病株的果实品质欠佳、 不耐贮藏, 容易腐烂。随 着国际贸易的发展, 水果的远距离销售和人员流动的增加, 扩大了病害转播的途径, 使病害 的传播更为迅速和广泛, 也给研究者们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0003 目前对香蕉小窦氏叶斑病的防治尚无有效方法。 在农业。
9、防治方面主要采用合理密 植、 清除园内杂草、 合理施肥等技术提高植株抗病力外, 对该病的控制主要还是集中在化学 药剂防治。 目前普遍采用的有铜制剂、 有机硫类杀菌剂和敌力脱、 抑霉唑等抑制甾醇类杀菌 剂 , 但是施药要求做好病害的监测和预测预报工作 , 否则防效不理想, 造成浪费和对环 境造成污染 , 提高成本, 而且仅局限在小范围内控制病害的发生与蔓延。研究者们认为 , 在探讨香蕉小窦氏叶斑病发生规律的基础上, 研究切实有效的防治方法是当前研究工作的 重点。 0004 随着病原菌生理小种的变异和抗药性产生, 生物防治因环境和防治成本的要求而 普遍受到研究者的重视。有研究表明, 从香蕉叶面上筛。
10、选到具有拮抗活性的细菌菌株 , 其 在培养基条件下对香蕉小窦氏叶斑病菌表现出拮抗作用 , 但很难在香蕉叶面繁殖, 防病能 力有限。目前, 尚无抗小窦氏叶斑病微生物制剂田间应用的相关报道。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株对香蕉小窦氏叶斑病防治效果好的暗双孢菌株及抗香 蕉小窦氏叶斑病微生物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0006 本发明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 1、 本发明提供的一株暗双孢菌株是暗双孢 (Cordana musae) AGR0073 CGMCC No. 6644 菌株。 0007 2、 一种抗香蕉小窦氏叶斑病微生物制剂的制备方法, 其步骤如下 : (1) 试管种培养。
11、 将暗双孢 (Cordana musae) AGR0073 CGMCC No. 6644菌株接种到试管固体培养基斜面 上, 于28下培养120h, 获得试管种 ; 所述的固体培养基的配方为 : 马铃薯 200g, 蔗糖20g, 琼脂 15g, 蒸馏水 1000ml, pH 7.0 ; 说 明 书 CN 102994397 A 3 2/6 页 4 (2) 液体种子培养 采用三角瓶摇瓶培养, 方法是 : 配制液体种子培养基, 按液体种子培养基配方所述的各成分及其含量混合而成液体 种子培养基, 所述的液体种子培养基的配方是 : 马铃薯 200g, 蔗糖 20.0g, 酵母浸膏 5.0g, 蒸馏水 1。
12、000ml, pH 7.0 ; 在每个三角瓶中装入 100ml 所述的液体种子培养基, 121灭菌 20min, 冷却后接入 1cm2的试管种, 28下于转速为 220 rmin-1的摇床上培养 72h 得液体种子 ; (3) 制备所述的抗香蕉小窦氏叶斑病微生物制剂 采用三角瓶摇瓶培养, 方法是 : 配制液体发酵培养基, 按液体发酵培养基配方所述的各成分及其含量混合而成液 体发酵培养基, 液体发酵培养基配方是 : 马铃薯 200g, 蔗糖 20.0g, 酵母浸膏 5.0g, 蒸馏水 1000ml, pH 7.0 ; 在每个三角瓶中装入 200ml 液体发酵培养基, 121灭菌 20min, 冷。
13、却后接入 10ml 步 骤 (2) 培养得到的液体种子, 28下于转速为 220 r min-1的摇床上培养 120h 得发酵液 ; 在发酵液中加入等体积的以质量分数计的100%丙酮, 经摇床振荡12 h后, 用转速为 4000rmin-1的离心机离心 15min, 取上清液并在旋转蒸发仪上 25蒸发去除丙酮, 用水稀 释到原发酵液体积, 即得到所述的抗香蕉小窦氏叶斑病微生物制剂。 0008 3、 一种抗香蕉小窦氏叶斑病微生物制剂, 所述的抗香蕉小窦氏叶斑病微生物制剂 含有暗双孢 (Cordana musae) AGR0073 CGMCC No. 6644 菌株。 0009 4、 一种抗香蕉小。
14、窦氏叶斑病微生物制剂, 按上述技术方案 2 所述的抗香蕉小窦氏 叶斑病微生物制剂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 0010 5、 上述技术方案 1 所述的暗双孢 (Cordana musae) AGR0073 CGMCC No. 6644 菌株 在抗香蕉小窦氏叶斑病中的应用。 0011 6、 上述技术方案3或4所述的抗香蕉小窦氏叶斑病微生物制剂在抗香蕉小窦氏叶 斑病中的应用。 0012 将本发明所述的含有暗双孢 (Cordana musae) AGR0073 CGMCC No. 6644菌株的微 生物制剂, 采用孢子萌发抑制法、 菌丝生长抑制法及盆栽活体试验三种方法, 试验该制剂对 香蕉小窦氏叶斑病的防治。
15、作用表明 : 本发明所述的含有暗双孢 (Cordana musae) AGR0073 CGMCC No. 6644菌株的微生物制 剂对香蕉小窦氏叶斑病具有显著的离体和活体防效, 防治香蕉小窦氏叶斑病效果显著, 可 用于香蕉作物上小窦氏叶斑病的防治。 0013 本发明所述的暗双孢 (Cordana musae) AGR0073 CGMCC No. 6644 菌株及其抗香 蕉小窦氏叶斑病微生物制剂在孢子萌发抑制法试验中, 对香蕉小窦氏叶斑病菌孢子的萌发 抑制率达到 100% ; 在菌丝生长抑制法试验中, 对香蕉小窦氏叶斑病菌菌丝生长的抑菌圈直 径平均为 20.48mm(5 次重复) , 两项试验结。
16、果表明本发明暗双孢 (Cordana musae) AGR0073 CGMCC No. 6644 菌株及其抗香蕉小窦氏叶斑病微生物制剂对香蕉小窦氏叶斑病菌生长具 有很强的抑制活性。 0014 盆栽活体试验结果表明 : 本发明暗双孢 (Cordana musae) AGR0073 CGMCC No. 说 明 书 CN 102994397 A 4 3/6 页 5 6644 菌株及其抗香蕉小窦氏叶斑病微生物制剂对盆栽香蕉的小窦氏叶斑病表现出了显著 的防治效果, 平均防治效果达到 91.71%。 0015 本发明具有原料成本低、 生产工艺简单、 防治效果好等优点, 具有较好的应用前 景。 0016 本。
17、发明所述的Cordana musae AGR0073 CGMCC No. 6644 菌株于 2012 年 09 月 29 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 (简称 : CGMCC) , 保藏号是 CGMCC No. 6644, 该普通微生物中心地址 : 中国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 1 号院 3 号。 具体实施方式 0017 以下各实施例所用的各种试剂均为常规试剂, 这些试剂及其它试验材料均可从商 业渠道购买到。以下各实施例无特别说明为常规方法。 0018 实施例 1 暗双孢 (Cordana musae) AGR0073 CGMCC No. 6644 菌株的获得、 鉴定 和培养。
18、。 0019 1、 暗双孢 (Cordana musae) AGR0073 CGMCC No. 6644 菌株的获得。 0020 1.1 材料 1.1 来源 本发明所述的暗双孢 (Cordana musae) AGR0073 CGMCC No. 6644 菌株是从中国云南 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勐捧镇一株巴西蕉 (Musa AAA Cavendish subgroup cv. Brazil) 根部分离得到。 0021 1.2 培养基 培养基配方 : 马铃薯 200g ; 蔗糖 20 g ; 蒸馏水 1000m l ; pH7.0。 0022 1.3 方法 样品消毒处理 : 预先取巴西蕉健康。
19、植株根部用自来水冲洗干净、 晾干水分后, 采用以下 方法进行表面消毒 : 0.2% 升汞消毒 30s, 无菌水冲洗后 75% 乙醇消毒 60s, 最后再用无菌水 冲洗、 晾干。所述的百分数是质量分数。 0023 分离培养 : 上述巴西蕉根组织样品经处理完毕后, 在无菌条件下, 切成 0.2cm0.2cm 片段移植于上述培养基内, 置于 28培养箱中培养。510d 后, 培养基中可 见有菌落形成, 挑取植物组织周围的菌落转接入斜面培养基中, 经纯化后即得到内生真菌。 所述的培养基的制备方法是 : 取马铃薯 200g 去皮后切成小块, 加蒸馏水 1000mL 煮沸 30 分 钟, 过滤后得到 10。
20、00ml 滤液, 然后加入葡萄糖 20g, 琼脂 15g, pH 7.0。 0024 分类鉴定 : 采用真菌学插片培养方法, 对分离获得的内生真菌进行显微形态特征 的观察、 分类鉴定。 在显微镜下观察菌丝、 有性或无性孢子、 孢子着生状态等形态特征, 确定 所分离获得的内生真菌的分类地位。分类检索参照文献 1、 2、 3、 4 。 0025 1 魏景超 . 真菌鉴定手册 M . 上海 :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79. 2 H. L 巴尼特 , B.B 亨特 . 沈崇尧译 . 半知菌属图解 M . 北京 : 科学出版 社 ,1977. 3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 常见与常用真菌 M. 北。
21、京 : 科学出版社 , 1978. 4邵力平, 沈瑞祥, 张素轩, 等.真菌分类学M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1984. 上述得到的内生真菌菌株在培养基平板上形成不规则橘黄色菌落, 气生菌丝灰白、 绒 说 明 书 CN 102994397 A 5 4/6 页 6 毛状。菌落生长较慢, 接种 3-4 天后出现菌落, 一个月左右产孢 ; 分生孢子双胞、 倒卵形, 无 色至淡褐色, 隔膜处稍缢缩, 脐点明显突出, 大小为(1418.5)m(9.011.5)m。 分 生孢子梗直立或微弯曲, 无分枝, 褐色, 隔膜数个。形态鉴定结果与Cordana musae的形态 相吻合。 0026 经上述鉴定表明。
22、所分离获得的菌株为暗双孢 (Cordana musae) , 其代号定为 AGR0073, 所述的Cordana musae AGR0073 菌株于 2012 年 09 月 29 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 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 (简称 : CGMCC) , 保藏号是 CGMCC No. 6644, 该普通微生 物中心地址 : 中国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 1 号院 3 号。 0027 该暗双孢 (Cordana musae) AGR0073 CGMCC No. 6644 菌株的培养保存方法 : 短期培养保存 : 将暗双孢 (Cordana musae) AGR0073 CGMCC No. 6。
23、644 菌株接种在 PDA 固体斜面培养基上 (即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 , 待菌充分生长后, 棉塞部分用油纸包扎 好, 移至 28的冰箱中保藏。 0028 长期培养保存 : 将暗双孢 (Cordana musae) AGR0073 CGMCC No. 6644 菌株接种在 装有脱脂牛乳滤纸片的安瓿管中, 待菌丝长满后, 用真空泵抽气至干, 熔封后 -20低温保 存。 0029 实施例 2 : 孢子萌发抑制法试验 1、 抗香蕉小窦氏叶斑病微生物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抗香蕉小窦氏叶斑病微生物制剂的制备方法, 其步骤如下 : (1) 试管种培养 将所述的暗双孢 (Cordana musae) AGR。
24、0073 CGMCC No. 6644菌株接种到试管固体培养 基斜面上, 于28下培养120h, 获得试管种 ; 所述的固体培养基的配方为 : 马铃薯 200g ; 蔗 糖 20g ; 琼脂 15g ; 蒸馏水 1000ml ; pH7.0 ; (2) 液体种子培养 采用 500ml 三角瓶摇瓶培养, 方法是 : 配制液体种子培养基, 按液体种子培养基配方所述的各成分及其含量混合而成液体 种子培养基, 所述的液体种子培养基的配方是 : 马铃薯 200g ; 蔗糖 20.0g ; 酵母浸膏 5.0g ; 蒸馏水 1000ml ; pH 7.0 ; 在每个三角瓶中装入 100ml 所述的液体种子培。
25、养基, 121灭菌 20min, 冷却后接入 1cm2的试管种, 28下于转速为 220 rmin-1的摇床上培养 72h 得液体种子 ; (3) 制备所述的抗香蕉小窦氏叶斑病微生物制剂 采用 500ml 三角瓶摇瓶培养, 方法是 : 配制液体发酵培养基, 按液体发酵培养基配方所述的各成分及其含量混合而成液体 发酵培养基, 液体发酵培养基配方是 : 马铃薯 200g ; 蔗糖 20.0g ; 酵母浸膏 5.0g ; 蒸馏 水 1000ml ; pH 7.0 ; 在每个三角瓶中装入 200ml 液体发酵培养基, 121灭菌 20min, 冷却后接入 10ml 步 骤 (2) 培养得到的液体种子,。
26、 28下于转速为 220 rmin-1的摇床上培养 120h 得到发酵 液 ; 在发酵液中加入等体积的以质量分数计的 100% 丙酮, 经摇床振荡 12h 后, 用转速为 说 明 书 CN 102994397 A 6 5/6 页 7 4000 rmin-1的离心机离心 15min, 取上清液并在旋转蒸发仪上 25蒸发去除丙酮, 用水 稀释到原发酵液体积, 即得到所述的抗香蕉小窦氏叶斑病微生物制剂。 0030 本发明所述的抗香蕉小窦氏叶斑病微生物制剂可以通过上述方法制备得到。 0031 2、 制备香蕉小窦氏叶斑病菌分生孢子悬浮液 香蕉小窦氏叶斑病菌分生孢子悬浮液的制备方法及其致病菌的分离按本领域。
27、的常规 方法, 具体是在云南省元江县的香蕉种植区采集小窦氏叶斑病典型病叶, 用单孢分离法进 行病原菌的分离, 并通过柯赫氏法则验证菌株的致病性。菌株在 PDA 斜面上保存, 备用。将 香蕉小窦氏叶斑病菌接种到培养基上 28下培养, 待菌丝长满培养基后用自来水洗去气生 菌丝, 于 400nm 日光灯照射下培养产分生孢子, 2 3d 待产生分生孢子后, 用蒸馏水洗下分 生孢子, 并稀释成浓度为在 1010 低倍镜下、 每个视野 30 40 个分生孢子的香蕉小窦氏 叶斑病分生孢子悬浮液备用。 0032 3、 孢子萌发抑制试验 将上述制备的抗香蕉小窦氏叶斑病微生物制剂与配制好的香蕉小窦氏叶斑病菌分生 。
28、孢子悬浮液等体积混合, 取75l加在凹玻片上, 每处理5个重复, 同时设清水为空白对照。 在 28下保湿培养 24h 后察看空白对照分生孢子的萌发情况, 以芽管长度超过分生孢子小 端直径一半时为萌发, 当空白对照分生孢子的萌发率达到 85% 后, 观察抗香蕉小窦氏叶斑 病微生物制剂对香蕉小窦氏叶斑病菌分生孢子萌发的抑制情况。其中对照孢子萌发率是 97.62%, 处理的 5 个重复的孢子萌发率均为零, 按以下公式计算孢子萌发抑制率为 100%。 0033 孢子萌发抑制率= (对照孢子萌发率处理孢子萌发率) / (对照孢子萌发率) 100% 实验结果表明, 用含有本发明所述的暗双孢 (Cordan。
29、a musae) AGR0073 CGMCC No. 6644 菌株的抗香蕉小窦氏叶斑病微生物制剂对香蕉小窦氏叶斑病菌分生孢子的萌发抑制 率为 100%。 0034 实施例 3 : 菌丝生长抑制试验 菌丝生长抑制试验 : 在内径为 9cm 的已灭菌培养皿中倒入 10ml 的水琼脂培养基, 水琼 脂培养基配方为 : 琼脂 15g, 蒸馏水 1000ml, pH7.0 。将实施例 2 制备的香蕉小窦氏叶斑病 菌分生孢子悬浮液 1ml 与 10 ml 培养基充分混匀, 倒入已盛有 10ml 的水琼脂培养基的培养 皿中, 制成双层带菌培养基。 菌丝生长抑制实验采用常规的杯碟法, 即在每个带菌双层平板 。
30、上放置牛津杯, 在牛津杯内加入实施例 2 所述的抗香蕉小窦氏叶斑病微生物制剂 0.2ml, 以 清水为空白对照, 重复 5 个样品, 置 28恒温箱中培养 72h 后, 用十字交叉法测量抑菌圈直 径。 0035 实验数据 : 5 次重复抑菌圈直径测量结果分别为 19.40mm、 21.5 mm、 20.7 mm、 19.6 mm、 21.2 mm, 平均为20.48 mm。 实验结果表明 : 含有本发明所述的暗双孢 (Cordana musae) AGR0073 CGMCC No. 6644 菌株的抗香蕉小窦氏叶斑病微生物制剂对香蕉小窦氏叶斑病菌 的菌丝生长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0036 实施。
31、例 4 温室盆栽活体试验 试验用香蕉苗的准备方法 : 在塑料大棚中, 将组培的香蕉苗洗净根部的培养基后, 移栽 于育苗袋中, 待香蕉苗长出 34 片叶 (约 1 个月) 后, 再移植于直径 30cm 的育苗盆中, 移栽 后经常淋水保湿, 每周施肥 (每株 2g/ 次复合肥溶于水中施用, 以质量分数计, 复合肥中的 N-P2O5-K2O 为 15-15-15) 12 次。待香蕉苗长出 68 片叶 (约 2 个月) 后, 备用。 说 明 书 CN 102994397 A 7 6/6 页 8 0037 将实施例 2 所制备的本发明抗香蕉小窦氏叶斑病微生物制剂喷施在长势一致的 上述盆栽香蕉植株上, 待。
32、药液晾干后, 用悬滴法将实施例 2 制备的香蕉小窦氏叶斑病菌分 生孢子悬浮液接种在香蕉叶片上, 每株香蕉苗接种 3 5 片叶, 每片叶接种 10 滴, 同时设清 水为空白对照, 接种后置于 28培养箱中保湿培养 6d 后, 观察本发明抗香蕉小窦氏叶斑病 微生物制剂对香蕉叶片上香蕉小窦氏叶斑病发病的抑制情况, 统计各处理叶片接种点发病 率、 发病严重度和病情指数, 并计算防治效果。 0038 药效的计算采用下列两公式 : 病情指数 = (病级叶数 代表级数) /(叶数总数 最高代表级值) 100 防治效果 (%) =(对照组病情指数 - 处理组病情指数) / 对照组病情指数 100% 实验数据 。
33、: 含有本发明所述的暗双孢 (Cordana musae) AGR0073 CGMCC No. 6644 菌 株的抗香蕉小窦氏叶斑病微生物制剂对香蕉小窦氏叶斑病 4 次重复的温室盆栽防治效果 分别为 92.47%、 91.24%、 90.97%、 92.14%, 平均为 91.71%。实验数据表明 : 含有本发明所 述的暗双孢 (Cordana musae) AGR0073 CGMCC No. 6644 菌株的抗香蕉小窦氏叶斑病微生 物制剂在盆栽香蕉上也表现出显著的防治效果, 其对香蕉小窦氏叶斑病的平均防治效果为 91.71%, 与其室内离体抑菌效果具有较好的相关性。表明本发明所述的暗双孢 (Cordana musae) AGR0073 CGMCC No. 6644 菌株及其抗香蕉小窦氏叶斑病微生物制剂能实际应用, 对 香蕉小窦氏叶斑病具有显著的离体和活体防效, 防治香蕉小窦氏叶斑病效果显著。 说 明 书 CN 102994397 A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