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0810306173.0
2008.12.11
CN101757024A
2010.06.30
撤回
无权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A61K 33/30申请公布日:20100630|||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61K 33/30申请日:20081211|||公开
A61K33/30; A61P17/00; A61P17/10; A61K31/047; A61K31/122; A61K31/20; A61K33/22
A61K33/30
董根荣
313012 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双林镇虹桥北村13幢
杭州新源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34
李大刚;孙玉英
本发明公开的是一种治疗雀斑、粉刺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该药物按照重量份计算是由硬脂酸钠1300~1800份、氧化锌5~20份、硼酸5~20份、浓甘油400~600份、对苯醌1~3份以及适量的植物香精制备而成。本发明的药物具有疗效显著、使用效果好的特点,对治疗雀斑、粉刺尤其有效。
1. 治疗雀斑、粉刺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是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制成;硬脂酸钠1300~1800份、氧化锌5~20份、硼酸5~20份、浓甘油400~600份、对苯醌1~3份以及适量的植物香精。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雀斑、粉刺的药物,其特征在于:该药物是由下述重量的原料制成;硬脂酸钠1500g、氧化锌10g、硼酸10g、浓甘油500ml、对苯醌3g、植物香精适量。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治疗雀斑、粉刺的药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硬脂酸钠高温熔化后加入氧化锌和硼酸,边搅拌边加入浓甘油,待冷却再加入对苯醌、植物香精,搅拌均匀,分装,即得成品。
治疗雀斑粉刺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雀斑、粉刺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属于药物的技术领域。 技术背景 在脸上长雀斑、粉刺对很多人来说是一件非常令人头痛的事情。目前市场上用于治疗雀斑、粉刺的药物种类繁多,但使用效果不是很理想,而且较多的药剂也便于患者根据自己的特点进行选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疗效显著、使用效果较好的治疗雀斑、粉刺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使患者有更多的选择余地。 发明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治疗雀斑、粉刺的药物。该药物是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制成;硬脂酸钠1300~1800份、氧化锌5~20份、硼酸5~20份、浓甘油400~600份、对苯醌1~3份以及适量的植物香精。 上述的治疗雀斑、粉刺的药物中,较好的是由下述重量的原料制成;硬脂酸钠1500g、氧化锌10g、硼酸10g、浓甘油500ml、对苯醌3g、植物香精适量。 前述的治疗雀斑、粉刺的药物的制备方法。该方法是将硬脂酸钠高温熔化后加入氧化锌和硼酸,边搅拌边加入浓甘油,待冷却再加入对苯醌、植物香精,搅拌均匀,分装。 本发明的临床小结如下: 1、临床资料:治疗雀斑60例,男子组8-20岁10例,21-25岁18例;女子组10-20岁20例,21-25岁12例。60例中,年龄最大25岁,最小的16岁,病程最长的2年,最短的1个月。 2、临床症状-患者脸上不同程度呈现黄褐色、暗褐色、浅黑色的色素斑,形状为圆形、卵圆形或不规则形,少的数十个,多则百余个。 3、治疗方法:使用本品直接涂抹在患处,每日1-3次,1-2周为1个疗程。 4、治疗效果:60例中,痊愈36例,显效18例,有效4例,无效2例。 5、治疗标准:痊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显效和有效-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无效-临床症状未见改善。 6、总有效率为:96%。 与现有技术比较,临床使用本发明药物,其最大的特点是治疗效率高、使用效果相当理想,一般经2~3个疗程的治疗即痊愈。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取硬脂酸钠1500g、氧化锌10g、硼酸10g、浓甘油500ml、对苯醌3g、植物香精适量,将硬脂酸钠高温熔化后加入氧化锌和硼酸,边搅拌边加入浓甘油500毫升,待冷却再加入对苯醌,植物香精,搅拌均匀,分装,即得成品。本品直接涂抹于患处。
《治疗雀斑粉刺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治疗雀斑粉刺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pdf(3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的是一种治疗雀斑、粉刺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该药物按照重量份计算是由硬脂酸钠13001800份、氧化锌520份、硼酸520份、浓甘油400600份、对苯醌13份以及适量的植物香精制备而成。本发明的药物具有疗效显著、使用效果好的特点,对治疗雀斑、粉刺尤其有效。。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