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松针形茶的生产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松针形茶的生产方法,属于食品加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我国是茶叶的原产国,茶叶加工生产历史悠久,茶叶品类居世界第一,按加工后的茶叶制品成型可分为条扁形茶、颗粒状茶、卷曲形茶、饼形茶等,以上种类的茶叶浸泡在杯中,尤其是透明材质的茶杯中时,茶形外观不整齐、杂乱,并且长时间漂浮在水面上,饮茶时很不方便,不能给人们提供一种视觉上的美感。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茶、品茶成为生活时尚,单纯的用茶壶冲泡饮茶方式已不适应人们快节奏生活的要求;而用茶杯冲泡后,茶形外观不整齐、杂乱,视觉美感度差,也不适应广大消费者高尚、绿色、时尚的生活需求,茶叶传统的加工方法缺乏市场竞争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松针形茶的生产方法,加工后的茶叶制品具有茶形外观整齐、热水浸泡茶叶后成松针状、并倒立下沉至底的美感效果,并且茶叶汤色嫩绿明亮,香气嫩香持久,叶底嫩绿完整等独特的品质特点,迎合消费者高尚、绿色、快捷、时尚的生活需求。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加工工艺步骤为:
一、采摘:采一芽一叶初展的单芽,采摘时要求不采鱼叶、鳞片、病虫芽、紫芽叶、冻伤片、破损芽叶、雨露水芽叶。鲜叶采回后,经拣剔并薄摊3-4个小时。
二、杀青:在电炒锅中进行,杀青前将电炒锅锅面用80目砂纸打磨,并打上少量制茶专用油,使锅面光洁平滑。制茶专用油油烟散尽后投叶,下锅温度160℃左右,投叶量250-300g,前段以抖炒为主,待叶温上升后,稍闷一下,然后抖闷结合,炒至叶色稍暗,梗拆而不断时,即可进行操捻。
三、揉捻:杀青适度后及时出叶揉捻。用双手握住叶团来回推揉,掌握轻一重一轻的原则,中间解散叶团几次,操至茶条稍为卷紧时即可。
四、做形:这是松针形茶加工过程的关键工序。在电炒锅中进行,温度由90℃降到60℃,先高后低,投叶量为同一锅杀青叶。操捻叶下锅后,以甩条为主,抖炒和甩条结合。待茶条基本甩直后,以单向搓条为主,结合甩条进行。茶条稍有刺手感即达七成干时,以双向拉条为主,双向拉条和理条相结合,直至茶叶达八成干时出锅摊凉。
五、摊凉:茶叶出锅后薄摊在蔑盘上,时间约2个小时,待茶条中水分重新分布后,再行干燥。
六、干燥:仍在电炒锅中进行,温度掌握在60℃-80℃之间。摊凉叶下锅后,采用双向拉条手法轻轻拉条,中间轻轻翻动几次,直至手捻茶叶成粉末、梗一折即断时出锅,稍经摊凉,剔出不合格茶条和片末,即成松针形茶叶制品。
采用上述发明的加工工艺,有以下四个方面的优点:
1、茶形外形紧直、隐翠,成松针状,外观整齐;
2、冲泡后茶叶下沉至底,并呈倒立状,有美感效果;
3、茶叶汤色嫩绿明亮,香气嫩香持久,叶底嫩绿完整等独特的品质特点;
3、迎合了消费者高尚、绿色、快捷、时尚的生活需求。
纵上所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松针形茶的生产方法,加工后地茶叶制品具有茶形外观整齐、热水浸泡茶叶后成松针状、并倒立下沉至底的美感效果,并且茶叶汤色嫩绿明亮,香气嫩香持久,叶底嫩绿完整等独特的品质特点。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生产工艺步骤为:
一、采摘:采一芽一叶初展的单芽,经拣剔并薄摊3-4个小时。
二、杀青:电炒锅中温度160℃左右,投叶量250-300g,炒至叶色稍暗,梗拆而不断时,即可进行操捻。
三、揉捻:用双手握住叶团来回推揉,中间解散叶团几次,操至茶条稍为卷紧时即可。
四、做形:电炒锅温度由90℃降到60℃,先高后低,投叶量为同一锅杀青叶。操捻叶下锅后,以甩条为主,抖炒和甩条结合。待茶条基本甩直后,以单向搓条为主,结合甩条进行。茶条稍有刺手感即达七成干时,以双向拉条为主,双向拉条和理条相结合,直至茶叶达八成干时出锅摊凉。
五、摊凉:茶叶出锅后薄摊在蔑盘上,时间约2个小时,待茶条中水分重新分布后,再行干燥。
六、干燥:仍在电炒锅中进行,温度掌握在60℃-80℃之间。摊凉叶下锅后,采用双向拉条手法轻轻拉条,中间轻轻翻动几次,直至手捻茶叶成粉末、梗一折即断时出锅,稍经摊凉,剔出不合格茶条和片末,即成松针形茶叶制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