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镜架驱动装置和搭载有摄像机移动终端.pdf

上传人:狗** 文档编号:5250328 上传时间:2018-12-29 格式:PDF 页数:51 大小: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80034730.6

申请日:

2015.06.18

公开号:

CN106537215A

公开日:

2017.03.22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G02B 7/08申请日:20150618|||公开

IPC分类号:

G02B7/08

主分类号:

G02B7/08

申请人:

三美电机株式会社

发明人:

大坂智彦; 石泽贵

地址:

日本东京

优先权:

2014.07.04 JP 2014-138233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鸿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27

代理人:

温剑;陈英俊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的透镜架驱动装置(10)为了不会给位置检测部带来不良影响且能够准确地检测透镜架(14)的光轴(O)方向上的位置,具备:透镜架(14);包括在透镜架的下侧配置的基体部件(12)的固定部;驱动机构;上侧板簧(22);下侧板簧(24);以及对透镜架的光轴方向上的位置进行检测的位置检测部(34)。驱动机构具备:固定于透镜架周围的驱动线圈(16);大致四棱筒状的磁轭(20);以及在与光轴方向正交的第一方向(Y)上以与驱动线圈对置的方式配置的驱动用磁铁(18)。位置检测部(34)包括:在与光轴方向和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X)上,安装于透镜架的对应的外周面的一对传感器用磁铁中的一者(342a);以及与一者的传感器用磁铁对置地设置于基体部件(12)的磁检测元件(344)。

权利要求书

1.一种透镜架驱动装置(10、10A、10B),其具备:
透镜架(14),其可安装透镜筒(11);
固定部(12、30),其配置于该透镜架(14)的外围;
驱动机构(16、18、18A、18B、20),其用于向透镜的光轴(O)方向驱动所述透镜架(14);
上侧板簧(22),其将所述透镜架(14)和所述固定部(12、30)在其上部侧连结;
下侧板簧(24),其将所述透镜架(14)和所述固定部(12、30)在其下部侧连结;以及
位置检测部(34),其检测所述透镜架(14)的所述光轴(O)方向上的位置,
所述固定部包括在所述透镜架(14)的下侧配置的基体部件(12),
所述驱动机构具备:
驱动线圈(16),其固定于所述透镜架(14)的周围;
大致四棱筒状的磁轭(20),其直立设置于所述基体部件(12)上;以及
驱动用磁铁(18、18A、18B),其包括平板状驱动用磁铁片(182、182A),该平板状驱动用
磁铁片(182、182A)在与所述光轴(O)方向正交的第一方向(Y)上,以与所述驱动线圈(16)对
置的方式分别配置在所述磁轭(20)的对置的一对内壁面上,
所述位置检测部包括:
在与所述光轴(O)方向和所述第一方向(Y)正交的第二方向(X)上,安装于所述透镜架
(14)的对应的外周面的、一对传感器用磁铁(342a、342b)中的一者(342a);以及
与该一者的传感器用磁铁(342a)对置地设置于所述基体部件(12)的磁检测元件
(344)。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架驱动装置,其中,
所述平板状驱动用磁铁片(182、182A)和所述一对传感器用磁铁(342a、342b)配置在关
于所述光轴(O)点对称的位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透镜架驱动装置,其中,
所述位置检测部(34)设置在所述下侧板簧(24)的附近,
所述驱动线圈(16)设置在所述上侧板簧(22)的附近侧,
所述磁轭(20)在与所述一对传感器用磁铁(342a、342b)对置的部分具有切口部(202a、
202b)。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透镜架驱动装置,其中,
所述平板状驱动用磁铁片(182、182A)在径向上被磁化,所述一对传感器用磁铁(342a、
342b)在所述光轴(O)方向上被磁化,
所述平板状驱动用磁铁片(182、182A)的内周侧被磁化为第一极,所述平板状驱动用磁
铁片(182、182A)的外周侧被磁化为第二极,
所述一对传感器用磁铁(342a、342b)各自的上面侧被磁化为所述第二极,所述一对传
感器用磁铁(342a、342b)各自的下面侧被磁化为所述第一极。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透镜架驱动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极为N极和S极中的一者,
所述第二极为N极和S极中的另一者。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透镜架驱动装置,其中,
所述一对传感器用磁铁(342a、342b)分别由居里点为400℃以上的永磁体形成。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透镜架驱动装置,其中,
所述驱动线圈(16)为,由与所述磁轭(20)的四边平行地对置配置的四个长边部(162)、
和与所述磁轭(20)的四角相对的四个短边部(164)形成的八棱筒状,
在所述平板状驱动用磁铁片(182A)的两端部,具有在所述磁轭(20)的四角与所述驱动
线圈(16)的所述四个短边部(164)对置的大致三角柱形状的突起部(182Aa)。
8.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透镜架驱动装置,其中,
所述驱动线圈(16)为,由与所述磁轭(20)的四边平行地对置配置的四个长边部(162)、
和与所述磁轭(20)的四角相对的四个短边部(164)形成的八棱筒状,
所述驱动用磁铁(18B)还具有在所述磁轭(20)的四角与所述驱动线圈(16)的所述四个
短边部(164)分别对置的四个大致三角柱形状的驱动用磁铁片(184)。
9.一种搭载有摄像机的移动终端(80),其搭载权利要求1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透镜架
驱动装置(10、10A、10B)而成。

说明书

透镜架驱动装置和搭载有摄像机移动终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透镜架驱动装置,特别地,涉及能够使可安装透镜筒的透镜架(可动
部)在透镜的光轴方向移动的透镜架驱动装置和搭载有摄像机的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在搭载有摄像机的移动终端中搭载有便携式小型摄像机。该便携式小型摄像机
中,使用自动聚焦(AF:Auto Focus,自动聚焦)用透镜架驱动装置。作为这样的AF用透镜架
驱动装置中使用的驱动机构(致动器),已知有使用了音圈电机(VCM:Voice Coil Motor,音
圈电机)的VCM方式。在VCM方式的AF用透镜架驱动装置中,具备驱动线圈、以及由磁轭和永
磁体构成的磁路作为驱动机构(致动器)。VCM方式的驱动机构大体分为“动圈式”的驱动机
构和“动磁式”的驱动机构。

在这种VCM方式的AF用透镜架驱动装置中使用弹簧部件(弹性部件),该弹簧部件
(弹性部件)将包括透镜的柱状的可动部(透镜+透镜架),以相对于固定部定位于径向的状
态,可位移地支撑于光轴方向(中心轴方向)。此外,可动部也称为移动体或可动体、透镜支
撑体,固定部也称为固定部件、支撑体、外壳、或者固定体。上述驱动机构配备于可动部(移
动体)和固定部(固定部件、支撑体)。

作为这样的弹簧部件(弹性部件),一般使用在保持透镜组件(透镜筒)的透镜架
(柱状的可动部、移动体)的光轴方向两侧设置的一对板簧。一对板簧将透镜架(柱状的可动
部、移动体)以相对于在其周围配置的外壳(筒状的固定部、固定部件、支撑体)在径向定位
的状态,在光轴方向可位移地支撑透镜架(柱状的可动部、移动体)。将一对板簧中的一者称
为上侧板簧,将另一者称为下侧板簧。

此外,也将上侧板簧称为前侧弹簧或者前侧弹簧部件、将下侧板簧称为后侧弹簧
或者后侧弹簧部件。

因此,在VCM方式的AF用透镜架驱动装置中,通过使板簧(弹簧部件)的恢复力(偏
压力)和驱动机构的推力(驱动力)平衡,来使可动部(移动体)移动到光轴方向的规定位置
(目标位置)。在这种结构的VCM方式的AF用透镜架驱动装置中存在以下问题:由于利用板簧
(弹簧部件)相对于固定部(固定部件、外壳、支撑体)支撑可动部(移动体),所以在对可动部
(移动体)进行了驱动时,或者由于来自外部的振动或冲击等,在可动部(移动体)产生不必
要的振动。

因此,在透镜架驱动装置中设置位置检测部(位置检测机构、位置检测单元)来通
过反馈控制进行可动部的位置控制(调整)。以往提出了各种位置检测部。

例如,专利文献1公开了利用使用了霍尔元件传感器用磁铁和霍尔元件传感器的
位置检测机构进行手抖修正的透镜驱动装置。专利文献1公开的透镜驱动装置具备筒状的
透镜支撑体、环状的磁轭和多个驱动用磁铁。筒状的透镜支撑体在长度方向延伸并在外周
侧配备有线圈。磁轭配备在透镜支撑体的径向外侧。多个驱动用磁铁在磁轭的构成环状周
壁的外侧周壁的内侧且线圈的径向外侧,与线圈之间分别隔开规定的间隔而配备。而且,将
多个驱动用磁铁在磁轭的周向在与相邻的驱动用线圈之间隔开规定间隔而配备。

专利文献1中,霍尔元件传感器磁铁在与驱动用磁铁中的在磁轭的周向相邻的两
个驱动用磁铁之间对应的位置配备于透镜支撑体。霍尔元件传感器配备于安装有磁轭和透
镜支撑体的基体。在驱动用磁铁的与相邻的其他驱动用磁铁对置一侧的面形成有切除部。

专利文献2公开了具备致动器和位置检测部的摄像装置。致动器由在保持多个透
镜的移动筒的被驱动面安装的线圈、与线圈对置配置的磁铁、和在磁铁的周围配置的磁轭
构成。位置检测部由安装于移动筒的一个霍尔元件用磁铁、和设置在与移动筒对置的组装
壳体侧的检测霍尔元件用磁铁的磁力而进行位置检测的霍尔元件构成。

专利文献3公开了具备致动器和位置检测单元的透镜驱动装置。致动器由在内周
支撑透镜的透镜支撑体的外围所固定的线圈体、自由移动地支撑透镜支撑体磁轭、和在磁
轭的外周侧壁的角部固定的四个驱动用磁铁构成。各驱动用磁铁的内周侧为沿着线圈的外
周面的圆弧状。

另外,专利文献3的第三实施方式中,检测透镜支撑体的相对于固定体的X方向、Y
方向及Z方向的位置的位置检测单元由在透镜支撑体的侧面配置的X方向位置检测磁铁、Y
方向位置检测磁铁及Z方向位置检测磁铁、以及以分别与它们对置的方式在透镜驱动装置
的外侧面配置的X方向位置检测元件、Y方向位置检测元件及Z方向位置检测元件构成。

此外,将Z方向位置检测磁铁在Z方向(光轴方向)使磁极相互不同地进行了磁化。
具体而言,在驱动用磁铁的内周侧被磁化为N极、外周侧被磁化为S极的情况下,Z方向位置
检测磁铁的光轴方向的前方(上侧)被磁化为N极,光轴方向的后方(下侧)被磁化为S极。在
透镜支撑体中,为了使与三个位置检测磁铁之间的重量平衡,固定有平衡锤。各位置检测磁
铁及平衡锤配置在与磁轭的空间部对应的位置。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3317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7-121850号公报(图3、第[0023]-[0024]段)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2-177753号公报(图9~图14、第[0069]段)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专利文献1公开的位置检测机构检测的不是透镜支撑体的光轴方向(Z轴方向)上
的位置,而是与光轴(Z轴)正交的X轴/Y轴方向的位置。即,专利文献1公开的位置检测机构
的结构,不能检测透镜支撑体的光轴方向(Z轴方向)上的位置。

专利文献2公开的位置检测部中,在移动筒中只安装一个霍尔元件用磁铁,因此,
移动体(多个透镜、移动筒、线圈、霍尔元件用磁铁)的重心从光轴偏离。其结果,具备专利文
献2公开的位置检测部的摄像装置,难以平衡良好地、稳定地驱动移动体。

专利文献3公开的透镜驱动装置中,将内周侧为圆弧状的四个驱动用磁铁固定在
磁轭的外周侧壁的角部。因此,由于将驱动用磁铁和位置检测磁铁接近地配置,所以有可能
在驱动用磁铁产生的磁通会对位置检测单元带来不良影响。另外,由于各驱动用磁铁的内
周侧为圆弧状,因此,也存在难以制造驱动用磁铁的问题。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不会给位置检测部带来不良影响,且位置检测部能
够准确地检测透镜架的光轴方向上的位置的透镜架驱动装置。

本发明的另外的目的随着说明的推进而明确。

解决问题的方案

对本发明的示例的形态的要点进行叙述,透镜架驱动装置具备:透镜架,其能够安
装透镜筒;固定部,其配置于该透镜架的外围;驱动机构,其用于将透镜架向透镜的光轴方
向驱动;上侧板簧,其将透镜架和固定部在其上部侧连结;下侧板簧,其将透镜架和固定部
在其下部侧连结;以及位置检测部,其检测透镜架的光轴方向上的位置。固定部包括在透镜
架的下侧配置的基体部件。驱动机构具备:驱动线圈,其固定于透镜架的周围;大致四棱筒
状的磁轭,其直立设置于基体部件上;以及驱动用磁铁,其包括平板状驱动用磁铁片,该平
板状驱动用磁铁片在与光轴方向正交的第一方向上,以与驱动线圈对置的方式分别配置在
磁轭的对置的一对内壁面上。位置检测部包括:在与光轴方向和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
上,安装于透镜架的对应的外周面的、一对传感器用磁铁中的一者;以及与该一者的传感器
用磁铁对置地设置于基体部件的磁检测元件。

发明效果

本发明不会给位置检测部带来不良影响且位置检测部能够准确地检测透镜架的
光轴方向上的位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透镜架驱动装置的外观立体图。

图2是图1中示出的透镜架驱动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关于图1的线III-III的纵剖面图。

图4是关于图1的线IV-IV的纵剖面图。

图5是以从基体部件仰视观察的状态表示图1所示的透镜架驱动装置中使用的上
侧板簧的形状的俯视图。

图6是以从基体部件仰视观察的状态表示图1所示的透镜架驱动装置中使用的下
侧板簧的形状的俯视图。

图7是表示图5所示的上侧板簧与图6所示的下侧板簧之间的关系的俯视图。

图8是用于说明图1所示的透镜架驱动装置中使用的柔性印刷电路板(FPC: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所形成的导电图案的图,图8(A)是透镜架驱动装置的主视图,
图8(B)是表示柔性印刷电路板(FPC)的导电图案的七个端子和与他们连接的端子之间的关
系的表。

图9是从基体部件仰视观察的状态表示图1所示的透镜架驱动装置的组装体的俯
视图,是表示在下侧板簧设置(涂覆)弹性粘接剂之前的状态的图。

图10是从基体部件仰视观察的状态表示图1所示的透镜架驱动装置的组装体的俯
视图,是表示在下侧板簧设置(涂覆)弹性粘接剂之后的状态的图。

图11是放大表示图9的一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12是放大表示图10的一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13是图1中示出的透镜架驱动装置的主视图。

图14是图1中示出的透镜架驱动装置的后视图。

图15是图1中示出的透镜架驱动装置中所使用的磁轭的立体图。

图16是图1中示出的透镜架驱动装置中所使用的磁轭的主视图。

图17是表示图1中示出的透镜架驱动装置中的、在磁轭组装了衬圈(内部壳体)、驱
动用磁铁、以及上侧板簧后的装配体的立体图。

图18是表示图1中示出的透镜架驱动装置中的、在衬圈(内部壳体)组装了上侧板
簧后的装配体的立体图。

图19是关于图1的线IV-IV的纵剖面图。

图20是详细地表示图19的剖面的一部分(前侧)的局部剖面立体图。

图21是详细地表示图19的剖面的一部分(后侧)的局部剖面立体图。

图22是以省略了柔性印刷电路板(FPC)的状态表示图1中示出的透镜架驱动装置
的立体图。

图23A是表示图1中示出的透镜架驱动装置中使用的柔性印刷电路板(FPC)的主视
图。

图23B是表示图1中示出的透镜架驱动装置中使用的柔性印刷电路板(FPC)的后视
图。

图23C是表示图1中示出的透镜架驱动装置中使用的柔性印刷电路板(FPC)的俯视
图(上表面图)。

图24A是表示图23A所示的柔性印刷电路板(FPC)的基材的主视图。

图24B是表示图23B所示的柔性印刷电路板(FPC)的基材的后视图。

图25A是表示图1中示出的透镜架驱动装置中的、在柔性印刷电路板(FPC)搭载了
霍尔传感器的状态的主视图。

图25B是表示图1中示出的透镜架驱动装置中的、在柔性印刷电路板(FPC)搭载了
霍尔传感器的状态的后视图。

图25C是表示图1中示出的透镜架驱动装置中的、在柔性印刷电路板(FPC)搭载了
霍尔传感器的状态的俯视图(上表面图)。

图25D是表示图1中示出的透镜架驱动装置中的、在柔性印刷电路板(FPC)搭载了
霍尔传感器的状态的、从正面侧观察的立体图。

图25E是表示图1中示出的透镜架驱动装置中的、在柔性印刷电路板(FPC)搭载了
霍尔传感器的状态的、从背面侧观察的立体图。

图26是表示柔性印刷电路板(FPC)的连接状态的、在图1中示出的透镜架驱动装置
的俯视图。

图27是将图26的柔性印刷电路板(FPC)的研钵状的凹陷的附近部分放大表示的局
部放大剖面立体图。

图28是将图26的磁轭的突起部的附近部分放大表示的局部放大立体图。

图29是图1中示出的透镜架驱动装置的立体图。

图30是将图29的磁轭的环状上端部和上侧板簧之间的抵接部分放大表示的局部
放大图。

图31是图1中示出的透镜架驱动装置中所使用的衬圈(内部壳体)的立体图。

图32是将图31的一部分放大表示的局部放大图。

图33是表示搭载了图1中示出的透镜架驱动装置的、搭载有摄像机的移动终端的
立体图。

图34是以省略了磁轭、上侧板簧和衬圈(内部壳体)的状态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
方式的透镜架驱动装置的立体图。

图35是图34中所示的透镜架驱动装置的俯视图。

图36是以省略了磁轭、上侧板簧和衬圈(内部壳体)的状态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
方式的透镜架驱动装置的立体图。

图37是图36中所示的透镜架驱动装置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10A、10B 透镜架驱动装置

11 透镜筒

12 基体部件(致动器基体)

120 基体部

122 前侧突出部(第一突出部)

122a 矩形孔

122b 倒角面

123 后侧突出部(第二突出部)

14 透镜架

140 筒状部

140a 容纳部

16 驱动线圈

162 长边部

164 短边部

18、18A、18B 驱动用磁铁

182、182A 平板状驱动用磁铁片

182Aa 大致三角柱形状的突起部

184 大致三角柱形状的驱动用磁铁片

20 磁轭

202 外筒部

202a 前侧切口部(第一切口部)

202b 后侧切口部(第二切口部)

202F 前侧板部(第一板部)

202B 后侧板部(第二板部)

202L 左侧板部

202R 右侧板部

204 环状上端部

204a 半冲裁部分

206 内侧垂直延伸部

207 突起部

22 上侧板簧

222 上侧内周侧端部

224 上侧外周侧端部

226 上侧臂部

226a U转弯形状部分

24 下侧板簧

24-1 第一弹簧片

24-2 第二弹簧片

242 下侧内周侧端部

242-1 第一端子部

242-2 第二端子部

244 下侧外周侧端部

244-1 第一外部连接端子

244-2 第二外部连接端子

246 下侧臂部

246a U转弯形状部分

247 定位突起

30 衬圈(内部壳体)

302 环状部

304 垂直延伸部

3042 突起

3042a 前端部

305 前侧U字状板部(第一U字状板部)

306 后侧U字状板部(第二U字状板部)

34 位置检测部

342a 传感器用磁铁

342b 传感器用磁铁

344 霍尔传感器(磁检测元件)

40 柔性印刷电路板(FPC)

401 研钵状凹陷

402 基材

402a 第一导电图案

402ag 接地图案

402b 第二导电图案

404 第一盖膜(遮光膜)

406 第二盖膜

45 弹性粘接剂(具有伸缩性且具有挠性的树脂)

52、54 焊锡

80 搭载有摄像机的移动终端(智能手机)

O 光轴

X 前后方向(第二方向)

Y 左右方向(第一方向)

Z 上下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4,对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透镜架驱动装置10进行说明。

图1是透镜架驱动装置10的外观立体图。图2是透镜架驱动装置10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关于图1的线III-III的纵剖面图。图4是关于图1的线IV-IV的纵剖面图。

在此,如图1至图4所示,使用正交坐标系(X、Y、Z)。在图1至图4中示出的状态下,在
正交坐标系(X、Y、Z)中,X轴方向是前后方向(深度方向),Y轴方向是左右方向(宽度方向),Z
轴方向是上下方向(高度方向)。而且,图1至图4所示的例子中,上下方向Z是透镜的光轴O方
向。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将Y轴方向(左右方向)称为第一方向、将X轴方向(前后方向)
称为第二方向。

但是,在实际使用情况下,光轴O方向、即Z轴方向为前后方向。换言之,Z轴的上方
是前方,Z轴的下方是后方。

图示的透镜架驱动装置10是采用使用了音圈电机(VCM)的VCM方式作为驱动机构
(致动器)的透镜架驱动装置。VCM方式的透镜架驱动装置如下所述,具备驱动线圈、以及由
磁轭和永磁体构成的磁路作为驱动机构(致动器)。图示的透镜架驱动装置10采用“动圈式”
的驱动机构作为VCM方式的驱动机构。

图示的透镜架驱动装置10配备于搭载有可自动聚焦(AF)的摄像机的移动电话、下
述的图33所示的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便携式游戏机、网络摄像机、车载摄像机
等移动终端中。

图示的透镜架驱动装置10用于使保持透镜筒11的透镜架14(下述)在光轴O方向上
移动。因此,光轴O是驱动轴(中心轴)。透镜架驱动装置10具有配置于Z轴方向(光轴O方向)
的下侧(后侧)的基体部件(致动器基体)12。

在该基体部件(致动器基体)12的下部(后部)配置有传感器基板(未图示)。传感器
基板搭载摄像元件或时钟源等电子零件。透镜架驱动装置10和传感器基板由屏蔽罩(未图
示)覆盖。屏蔽罩用于屏蔽从传感器基板产生的电磁噪声。

通过将透镜架驱动装置10、传感器基板、摄像元件和屏蔽罩组合,来构成摄像机模
块。

摄像元件对由透镜筒11成像的被拍摄物像进行摄像并变换成电信号。摄像元件例
如由CCD(charge coupled device,电荷耦合器件)型图像传感器、CMOS(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型图像传感器等构成。

透镜架驱动装置10具备:透镜架14,其具有用于保持透镜筒11的筒状部140;环状
的驱动线圈16,其以位于筒状部140的外围的方式固定于该透镜架14;磁轭20,其为大致四
棱筒状、且具备与该驱动线圈16对置的驱动用磁铁18;以及一对板簧22、24,其设置于透镜
架14的筒状部140的光轴O方向两侧。

为了将透镜筒11安装于透镜架14,将透镜筒11收纳在透镜架14内,并用粘接剂等
使透镜筒11与透镜架14相互粘合。

另外,通过组合驱动用磁铁18和磁轭20来构成磁路。

一对板簧22、24以将透镜架14在径向定位的状态在光轴O方向上可位移地对其进
行支撑。将一对板簧22、24中的一个板簧22称为上侧板簧,将另一个板簧24称为下侧板簧。

另外,如上述那样,在实际的使用情况下,Z轴方向(光轴O方向)的上方是前方,Z轴
方向(光轴O方向)的下方是后方。因此,也将上侧板簧22称为前侧弹簧、将下侧板簧24称为
后侧弹簧。

上侧板簧(前侧弹簧)22和下侧板簧(后侧弹簧)24例如由不锈钢、铍铜或镍铜等金
属构成。而且,通过针对规定的薄板进行的冲压加工、或者使用了光刻技术的蚀刻加工来制
造上侧板簧(前侧弹簧)22和下侧板簧(后侧弹簧)24。此外,作为加工,与冲压加工相比优选
使用蚀刻加工。其理由是,因为对于蚀刻加工,在板簧不残留残余应力。

另外,作为板簧的材料,与铍铜相比优选使用不锈钢、特别是高硬度不锈钢。其理
由是,因为已知铍的化合物毒性较强,从环境观点考虑,希望使用铍铜以外的材料(无铍)作
为板簧的材料。此外,作为高硬度不锈钢,例如能够使用日本金属工业株式会社制的NTK S-
4或NTK 301(SUS301)。

如图1和图2所示,磁轭20为大致四棱筒状。即,磁轭20具有:实际上为四方筒形状
的外筒部202;以及在该外筒部202的上端(前端)向外筒部202的内侧突出的大致四边形的
环状上端部204。另外,磁轭20在环上端部204的内侧的四角,还具有与光轴O平行地向垂直
下方延伸的4根内侧垂直延伸部206。

因此,驱动线圈16也为与大致四棱筒状的磁轭20的形状相配合的大致四棱筒状。
更具体而言,驱动线圈16为由与磁轭20的四边平行地对置配置的四个长边部162、和与磁轭
20的四角相对的四个短边部164形成的八棱筒状。将驱动线圈16在上侧板簧22的附近侧,以
收纳在磁轭20的外筒部202与4根内侧垂直延伸部206之间的空间的方式,安装在透镜架14
的筒状部140的外壁。

如图2和图3所示,图示的驱动用磁铁18由两个平板状驱动用磁铁片182构成,该两
个平板状驱动用磁铁片182以与驱动线圈16隔有间隔地对置的方式配置在磁轭20的外筒部
202的在左右方向Y上对置的两个内壁面。换言之,各平板状驱动用磁铁片182的水平方向上
的两端延伸到磁轭20的在前后方向X上对置的两边附近。而且,将驱动线圈16配置为,接近
到各平板状驱动用磁铁片182的水平方向上的两端近旁附近。

利用这样的结构,能够抑制磁路的磁效率的降低。

将各平板状驱动用磁铁片182在径向磁化,内周侧和外周侧被磁化为不同的极。在
图示的例子中,如图3所示,各平板状驱动用磁铁片182的内周侧被磁化为N极,外周侧被磁
化为S极。

通过将驱动线圈16、两个平板状驱动用磁铁片182、以及磁轭20组合,来构成“动圈
式”的驱动机构。

磁轭20的外筒部202由在前后方向X相互对置的前侧板部202F及后侧板部202B、和
在左右方向Y相互对置的左侧板部202L及右侧板部202R构成。前侧板部202F具有在下方敞
开的前侧切口部202a,后侧板部202B也具有在下方敞开的后侧切口部202b。前侧板部202F
在前侧切口部202a处具有向下方突出的突起部207。也将前侧板部202F称为第一板部、将后
侧板部202B称为第二板部。另外,也将前侧切口部202a称为第一切口部、将后侧切口部202b
称为第二切口部。

另一方面,基体部件(致动器基体)12具有:矩形环状的基体部120;和在前后方向X
上对置并从基体部120向上下方向Z的上方突出的一对突出部122、123。在此,将设置于前侧
的突出部122称为前侧突出部,将设置于后侧的突出部123称为后侧突出部。另外,将前侧突
出部122也称为第一突出部,将后侧突出部123也称为第二突出部。

图示的透镜架驱动装置10还具备以在基体部件(致动器基体)12与磁轭20之间夹
着的方式设置的衬圈30。也将衬圈30称为内部壳体。衬圈(内部壳体)30是实际上被收纳在
磁轭20的内壁面那样的形状。具体而言,衬圈(内部壳体)30具有:在磁轭20的外筒部202的
内壁面的上方设置的矩形外形的环状部302;从环状部302的四角与光轴O平行地向下方垂
直延伸的四个垂直延伸部304;以及从环状部302的在前后方向X上对置的一对边与光轴O平
行地向下方延伸的一对U字状板部305、306。在此,将设置于前侧的U字状板部305称为前侧U
字状板部,将设置在后侧的U字状板部306称为后侧U字状板部。另外,也将前侧U字状板部
305称为第一U字状板部、将后侧U字状板部306称为第二U字状板部。

通过将基体部件(致动器基体)12与衬圈(内部壳体)30组合,来构成固定部(12、
30)。

如图2和图4所示,在磁轭20的前侧切口部(第一切口部)202a附近,基体部件12的
前侧突出部(第一突出部)122与衬圈(内部壳体)30的前侧U字状板部(第一U字状板部)305
咬合(卡合)。而且,在磁轭20的后侧切口部(第二切口部)202b附近,基体部件12的后侧突出
部(第二突出部)123与衬圈(内部壳体)30的后侧U字状板部(第二切口部)306咬合(卡合)。

此外,基体部件12的前侧突出部(第一突出部)122具有供下述的磁检测元件即霍
尔传感器344插入的矩形孔122a。另外,透镜架14的筒状部140在以Z轴(光轴O)为中心在前
后方向X上对置的外壁部的下方,具有容纳下述的一对传感器用磁铁342a、342b的一对容纳
部140a。

图示的透镜架驱动装置10还具备检测透镜架14的光轴O方向上的位置的位置检测
部34。

如图2和图4所示,将位置检测部34设置在下侧板簧24的附近侧。具体而言,位置检
测部34由在透镜架14的筒状部140的上述一对容纳部140a中容纳的一对传感器用磁铁
342a、342b中的一者(图示的例子中为前侧的传感器用磁铁342a)、以及与一者的传感器用
磁铁342a对置并插入到上述基体部件12的矩形孔122a而设置的霍尔传感器344构成。

各传感器用磁铁342a、342b在光轴O方向被磁化,上面侧和下面侧被磁化为不同的
极。在图示的例子中,如图4所示,各传感器用磁铁342a、342b的上表面侧被磁化为S极,下表
面侧被磁化为N极。

本第一实施方式中,使用居里点为400℃以上的永磁体作为传感器用磁铁342a、
342b。作为这样的永磁体,例如可以使用钐钴磁铁、铁氧体磁铁、或铝镍钴磁铁。由此,能够
抑制传感器用磁铁342a、342b的在使用环境中的热退磁。

这样,本第一实施方式中,将驱动用磁铁18与位置检测部30的一对传感器用磁铁
342a、342b相互间隔地配置。因此,能够防止驱动用磁铁18中产生的磁通对位置检测部34带
来不良影响。其结果,位置检测部34能够准确地检测透镜架14的光轴O方向上的位置。

另外,本第一实施方式中,如图3和图4所示,通过使两个平板状驱动用磁铁片182
的极性与一对传感器用磁铁342a、342b的极性最优化,能够有效地使用相互间的干扰。具体
而言,通过将驱动用磁铁18配置在磁轭20的内壁面,从而磁轭20自身成为S极。若将传感器
用磁铁342a、342b的靠近磁轭20的一侧(上侧)设为S极,则存在少许磁干扰(排斥方向),但
是,通过使与板簧22、24的弹簧弹力平衡来决定初始位置。在假设将传感器用磁铁342a、
342b的上侧设为N极的情况下,与磁轭20相互拉的力变大,为初始位置不稳定的状态。

此外,若将传感器用磁铁342a、342b的磁力减小,则该磁干扰也变小。然而,这种情
况下,霍尔传感器344的输出也同时变小,霍尔传感器344的输出的S/N比恶化。因此,优选将
传感器用磁铁342a、342b配置在远离磁轭20的位置,以也包含磁干扰的影响的状态,将霍尔
传感器344的位置决定为最佳。总之,优选将传感器用磁铁342a、342b配置在尽可能远离磁
轭20的位置且最远离驱动用磁铁18的位置。

并且,由于将一对传感器用磁铁342a、342b配置在关于光轴O点对称的位置,因此
能够获得透镜架驱动装置10的动态的平衡。其结果,能够稳定地使可动部在光轴O方向上下
移动。

另外,通过将一对传感器用磁铁342a、342b配置在关于光轴O点对称的位置,从而
能够有效地产生一对传感器用磁铁342a、342b对磁路(驱动用磁铁18、磁轭20)的磁干扰效
果。其结果,也得到能够缩短使可动部在光轴O方向上下移动时的暂态响应的时间这样的效
果。

此外,两个平板状驱动用磁铁片182的极性和一对传感器用磁铁342a、342b的极性
不限定于图3及图4中示出的极性,也可以是与上述相反的极性。即,可以将各平板状驱动用
磁铁片182的内周侧磁化为S极,将外周侧磁化为N极,可以将各传感器用磁铁342a、342b的
上面侧磁化为N极,将下面侧磁化为S极。

此外,如图2和图4所示,将霍尔传感器344搭载在柔性印刷电路板(FPC)40上。如图
1和图4所示,柔性印刷电路板(FPC)40在磁轭20的前侧切口部202a处以被磁轭20的突起部
207插入的状态安装在基体部件12的前侧突出部122的外壁。如图1所示,在柔性印刷电路板
(FPC)40中,在左右方向Y的两端侧形成有以向内侧凹陷的方式形成的一对研钵状的凹陷
401。

此外,将一对传感器用磁铁342a、342b分别容纳于在透镜架14的筒状部140的以Z
轴(光轴O)为中心在前后方向X上对置的外壁部的下方所构成的一对容纳部140a是为了保
持透镜架14的移动时或静止时的平衡、为了以Z轴(光轴O)为中心进行均匀重量配置、且为
了使与平板状驱动用磁铁片182之间的磁干扰力(斥力)均匀。因此,假如在一者的传感器用
磁铁342a与平板状驱动用磁铁片182之间存在距离且没有磁干扰的影响的情况下,不与霍
尔传感器344对置的另一者的传感器用磁铁342b可以用同样重量的未被磁化的平衡锤代
替。

上侧板簧(前侧弹簧)22配置在透镜架14的光轴O方向上侧(前侧),下侧板簧(后侧
弹簧)24配置在透镜架14的光轴O方向下侧(后侧)。

参照图5至图7,对上侧板簧22和下侧板簧24的形状以及它们的关系进行说明。

图5是以从基体部件12仰视观察的状态表示上侧板簧22的形状的俯视图。图6是以
从基体部件12仰视观察的状态表示下侧板簧24的形状的俯视图。图7是表示上侧板簧22与
下侧板簧24之间的关系的俯视图。

首先,参照图5对上侧板簧22的形状进行说明。

上侧板簧22具有:上侧内周侧端部222,其安装于透镜架14的上端部;以及上侧外
周侧端部224,其安装于衬圈30的环状部302。在上侧内周侧端部222和上侧外周侧端部224
之间沿着周向设置有4根上侧臂部226。各上侧臂部226连接上侧内周侧端部222与上侧外周
侧端部224。各上侧臂部226包括180度折回的U转弯形状部分226a。

下面,参照图6对下侧板簧24的形状进行说明。

下侧板簧24具有:下侧内周侧端部242,其安装于透镜架14的下端部;以及下侧外
周侧端部244,其安装于致动器基体(基体部件)12。在下侧内周侧端部242和下侧外周侧端
部244之间沿着周向设置有4根下侧臂部246。各下侧臂部246连接下侧内周侧端部242与下
侧外周侧端部244。各下侧臂部246包括180度折回的U转弯形状部分246a。

下面,参照图7对上侧板簧22与下侧板簧24之间的关系进行说明。

根据图7可知,上侧板簧22的4根上侧臂部226和下侧板簧24的4根下侧臂部246俯
视时实际上为相同的形状。

下面,说明对驱动线圈16的供电方法。

如图6所示,下侧板簧24为了能够通过该下侧板簧24向驱动线圈16供电,由相互电
绝缘的第一弹簧片24-1及第二弹簧片24-2构成。第一板簧片24-1和第二板簧片24-2实际上
为以透镜的光轴O为中心旋转对称的形状。

第一板簧片24-1具有从下侧外周侧端部244向前方突出的第一外部连接端子244-
1。第二板簧片24-2也具有从下侧外周侧端部244向前方突出的第二外部连接端子244-2。

另一方面,第一板簧片24-1具有从下侧内周侧端部242向后方突出的第一端子部
242-1。第二板簧片24-2具有从下侧内周侧端部242向前方突出的第二端子部242-2。利用焊
锡将第一端子部242-1与驱动线圈18的第一末端部(未图示)电连接。利用焊锡将第二端子
部242-2与驱动线圈16的第二末端部(未图示)电连接。

如图1所示,将下侧板簧24的第一外部连接端子244-1和第二外部连接端子244-2
从柔性印刷电路板(FPC)40的一对研钵状的凹陷401向外部突出地进行设置。

因此,柔性印刷电路板(FPC)40通过下侧板簧24的第一外部连接端子244-1、下侧
板簧24的第一板簧片24-1及第一端子部242-1与驱动线圈16的第一末端部电连接。同样地,
柔性印刷电路板(FPC)40通过下侧板簧24的第二外部连接端子244-2、下侧板簧24的第二板
簧片24-2及第二端子部242-2与驱动线圈16的第二末端部电连接。

这样,通过下侧板簧24,从柔性印刷电路板(FPC)40向驱动线圈16进行供电。

通过向驱动线圈16通电,从而由于驱动用磁铁18的磁场与在驱动线圈16中流动的
电流产生的磁场之间的相互作用,在透镜架14(透镜筒11)中产生光轴O方向的驱动力,通过
使该驱动力与一对板簧22、24的恢复力(偏压力)平衡,从而能够调整透镜架14(透镜筒11)
的光轴O方向上的位置。

参照图8,对柔性印刷电路板(FPC)40中形成的端子部的导电图案进行说明。图8
(A)是透镜架驱动装置10的主视图,图8(B)是表示柔性印刷电路板(FPC)40的导电图案的七
个端子和与它们连接的端子之间的关系的表。

如图8(A)所示,柔性印刷电路板(FPC)40从右侧向左侧具有第一端子至第七端子
Pin1~Pin7(管脚1~管脚7),作为导电图案。

如图8(B)所示,下侧板簧24的第一外部连接端子244-1即ACT Terminal(+)与第一
端子Pin1连接,霍尔传感器344的第一输出端子Hall output(-)与第二端子Pin2连接,霍尔
传感器344的第一输入端子Hall input(+)与第三端子Pin3连接。接地端子GND与第四端子
Pin4连接。霍尔传感器344的第二输出端子Hall output(+)与第五端子Pin5连接,霍尔元件
344的第一输入端子Hall input(-)与第六端子Pin6连接,下侧板簧24的第二外部连接端子
244-2即ACT Terminal(-)与第七端子Pin7连接。

下面,参照图9至图12,对下侧板簧24的结构更详细地进行说明。

图9和图10是以从基体部件12仰视观察的状态表示透镜架驱动装置10的组装体的
俯视图,图9是表示在下侧板簧24设置(涂覆)下述的弹性粘接剂45之前的状态的图,图10是
表示在下侧板簧24设置(涂覆)弹性粘接剂45之后的状态的图。图11是放大表示图9的一部
分的局部放大图,图12是放大表示图10的一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根据图10和图12可知,下侧板簧24在4根下侧臂部246的U转弯形状部分246a处具
有弹性粘接剂45。各弹性粘接剂45设置成在U转弯形状部分246a的相互对置的部位跨越。将
四个弹性粘接剂45在以光轴O为中心的周向以等角度间隔设置。

此外,弹性粘接剂45由具有伸缩性且具有挠性的树脂形成。本例中,使用从硅系粘
接剂和甲硅烷基末端聚合物系粘接剂中选择的湿气固化型粘接剂,作为弹性粘接剂45。

根据图9和图11可知,4根下侧臂部246的U转弯形状部分246a在上述对置的部位
(即,涂覆弹性粘接剂45的部位)具有使弹性粘接剂45利用其表面张力容易跨越的定位突起
247。

这样,通过在4根下侧臂部246的U转弯形状部分246a涂覆弹性粘接剂45,从而本实
施方式的透镜架驱动装置10能够抑制在图12的箭头所示方向的摆动即二次共振(副共振)。
另外,由于在4根下侧臂部246的U转弯形状部分246a设置弹性粘接剂45,因此,不会限制透
镜架14的本来的冲程。

此外,弹性粘接剂45即使施加洗液也能够没有问题地发挥其功能。因此,能够如以
往那样,在组装透镜架驱动装置10后对透镜架驱动装置10进行清洗,能够维持品质。

另外,在本例中,通过涂覆弹性粘接剂45在下侧板簧24中设置具有伸缩性且具有
挠性的树脂,但是,当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利用双面胶带将这样的具有伸缩性且具有
挠性的树脂即弹性片材粘贴于下侧板簧24,从而在下侧板簧24中设置具有伸缩性且具有挠
性的树脂。或者,也可以利用基体上注塑成型法,将下侧板簧24与具有伸缩性且具有挠性的
树脂进行二色成型,从而在下侧板簧24中设置具有伸缩性且具有挠性的树脂。取而代之,也
可以将光刻胶进行UV固化来在下侧板簧24中设置具有伸缩性且具有挠性的树脂。另外,设
置该具有伸缩性且具有挠性的树脂的部位,不是只限定于下侧板簧24,设置在上侧板簧22
或两个板簧22、24中也是有效的。

接着,参照图13至图16,对磁轭20所形成的前侧切口部(第一切口部)202a和后侧
切口部(第二切口部)202b进行说明。

图13是透镜架驱动装置10的主视图,图14是透镜架驱动装置10的后视图。图15是
磁轭20的立体图,图16是磁轭20是主视图。

磁轭20的前侧板部(第一板部)202F具有梯形的前侧切口部(第一切口部)202a,后
侧板部(第二板部)202B也具有梯形的后侧切口部(第二切口部)202b。

通过采用这样的磁轭20的结构,使得由磁轭20和驱动用磁铁18形成的磁路中产生
的磁场不对一对传感器用磁铁342a、342b(参照图2)带来不良影响。换言之,能够使上述磁
路的对一对传感器用磁铁342a、342b的磁场的影响均匀且尽可能没有。其结果,能够抑制可
动部(透镜筒11+透镜架14)的基于冲程量产生的推力的偏差。

接着,参照图17至图21,对通过衬圈(内部壳体)30将基体部件12和磁轭20嵌合的
结构进行说明。

图17是表示在磁轭20中组装了衬圈(内部壳体)30、驱动用磁铁18和上侧板簧22后
的装配体的立体图。图18是表示在衬圈(内部壳体)30上组装了上侧板簧22后的装配体的立
体图。图19是关于图1的线IV-IV的纵剖面图。图20是详细地表示图19的剖面的一部分(前
侧)的局部剖面立体图,图21是详细地表示图19的剖面的一部分(后侧)的局部剖面立体图。

如图18所示,在衬圈(内部壳体)30上组装了上侧板簧22后,如图17所示,沿着磁轭
20的内壁组装衬圈(内部壳体)30。

而且,如图19所示,衬圈(内部壳体)30与基体部件12嵌合。此时,如图20所示,在磁
轭20的前侧切口部(第一切口部)202a的附近,基体部件12的前侧突出部(第一突出部)122
与衬圈(内部壳体)30的前侧U字状板部(第一U字状板部)305咬合(嵌合)。而且,如图21所
示,在磁轭20的后侧切口部(第二切口部)202b的附近,基体部件12的后侧突出部(第二突出
部)123与衬圈(内部壳体)30的后侧U字状板部(第二U字状板部)306咬合(嵌合)。

而且,在上述咬合的部位(嵌合部位)利用毛细管现象使粘接树脂(粘接剂)流动,
从而堵塞上述咬合的部位(嵌合部位)的间隙。由此,能够防止灰尘或异物从外部通过间隙
向透镜架驱动装置10的内部侵入。

因此,第一突出部122、第二突出部123、以及内部壳体30的组合作为防止异物从第
一和第二板部202F、202B的第一和第二切口部202a、202b向内部侵入的异物侵入防止部件
而起作用。

接着,参照图22对在基体部件12安装了霍尔传感器(磁检测元件)344后的状态进
行说明。

图22是以省略了柔性印刷电路板(FPC)40的状态表示图1中示出的透镜架驱动装
置10的立体图。

如图2和图22所示,通过将霍尔传感器344插入到基体部件12的前侧突出部(第一
突出部)122所形成的矩形孔122a中来进行设置。由此,将霍尔传感器344定位。另外,在基体
部件12的前侧突出部122的矩形孔122a的周围形成了倒角面122b。为了堵塞霍尔传感器344
与矩形孔122a之间的间隙,对该倒角面122b涂覆环氧树脂等树脂(粘接剂),从而使透镜架
驱动装置10成为密闭结构。

利用这样的结构,霍尔传感器344的位置固定,能够抑制霍尔传感器344的输出偏
差。另外,由于在霍尔传感器344与基体部件12之间的间隙流入树脂(粘接剂),因此,矩形孔
122a堵塞。其结果,能够防止异物等通过该矩形孔122a侵入。

参照图23A、图23B、图23C、图24A、以及图24B,对柔性印刷电路板(FPC)40的结构进
行说明。

图23A、图23B、图23C分别是表示柔性印刷电路板(FPC)40的主视图、后视图和俯视
图(上表面图)。图24A、图24B分别是表示柔性印刷电路板(FPC)40的基材402的主视图和后
视图。

柔性印刷电路板(FPC)40由基材402、第一盖膜404和第二盖膜406构成。

如图24A所示,在基材402的主面上形成有第一导电图案402a。第一导电图案402a
在其中央部具有接地图案402ag。如图24B所示,在基材402的反面上形成有第二导电图案
402b。第二导电图案402b用于将霍尔传感器344的四个端子连接。在图示的例子中,第一导
电图案402a和第二导电图案402b由铜图案形成。

如图23A所示,在基材402的主面,以覆盖第一导电图案402a的一部分的方式粘贴
第一盖膜404。第一盖膜404由遮蔽光的黑盖膜(遮光膜)形成。

如图23B所示,在基材402的反面,以覆盖第二导电图案402b的一部分的方式粘贴
第二盖膜406。

参照图25A至图25E,对在柔性印刷电路板(FPC)40中搭载有霍尔传感器344的状态
进行说明。图25A、图25B、图25C、图25D、和图25E分别是在柔性印刷电路板(FPC)40中搭载有
霍尔传感器344的状态的主视图、后视图、俯视图(上表面图)、从正面侧观察到的立体图、和
从背面侧观察到的立体图。

如图25B和图25E所示,在柔性印刷电路板(FPC)40的反面(背面)侧,用焊锡将霍尔
传感器344焊接在第二导电图案402b上。

因此,如图25A和图25D所示,在柔性印刷电路板(FPC)40的与安装有霍尔传感器
344的反面相反一侧的主面,粘贴有黑盖膜(遮光膜)404。由此,能够防止光(漫射光)经由霍
尔传感器344与基体部件12的矩形孔122a(参照图2)之间的间隙侵入到透镜架驱动装置10
的内部。

接着,参照图26至图28,对柔性印刷电路板(FPC)40和磁轭20以及下侧板簧24的第
一外部连接端子244-1和第二外部连接端子244-2之间的电连接进行说明。

图26是表示柔性印刷电路板(FPC)40的连接状态的、透镜架驱动装置10的俯视图。
图27是将图26的柔性印刷电路板(FPC)40的研钵状的凹陷401的附近部分放大表示的局部
放大剖面立体图。图28是将图26的磁轭20的突起部207的附近部分放大表示的局部放大立
体图。

如上所述,在柔性印刷电路板(FPC)40中,在左右方向(第一方向)Y的两端侧形成
有一对研钵状的凹陷401。而且,将下侧板簧24的第一外部连接端子244-1和第二外部连接
端子244-2从柔性印刷电路板(FPC)40的一对研钵状的凹陷401向外部突出地进行设置。在
此,使下侧板簧24的第一外部连接端子244-1和第二外部连接端子244-2(参照图6)以不超
出柔性印刷电路板(FPC)40的主面地向外突出地被收纳在一对研钵状的凹陷401内的方式
突出。

如图26和图27所示,用焊锡52将下侧板簧24的第一外部连接端子244-1和第二外
部连接端子244-2(参照图6)焊接在柔性印刷电路板(FPC)40的一对研钵状的凹陷401处。因
此,能够使焊接面积较大。

另外,如上所述,将柔性印刷电路板(FPC)40在磁轭20的前侧切口部(第一切口部)
202a处以被磁轭20的突起部207插入的状态安装在基体部件12的前侧突出部(第一突出部)
122的外壁。该突起部207被镀锡。

如图26和图28所示,在该突起部207处,用焊锡54将磁轭20与柔性印刷电路板
(FPC)40的接地图案402ag之间连接而导通。

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能够尽可能地将接地图案402ag的电阻值抑制为较小,并且
能够防止柔性印刷电路板(FPC)40脱落。

另外,如图28所示,对磁轭20的突起部207的一部分施以半冲裁。

因此,使柔性印刷电路板(FPC)40在三个地方利用焊锡52、54与基体部件12和衬圈
(内部壳体)30结合。其结果,能够增强柔性印刷电路板(FPC)40的强度。由此,能够防止柔性
印刷电路板(FPC)40脱落。另外,由于对磁轭20的突起部207施以半冲裁,因此,能够抑制焊
锡54的隆起。

接着,参照图29和图30对磁轭20的环状上端部204与上侧板簧22之间的抵接结构
进行说明。

图29是透镜架驱动装置10的立体图。图30是将图29的磁轭20的环状上端部204和
上侧板簧22之间的抵接部分放大表示的局部放大图。

如图29所示,图29的磁轭20的环状上端部204在其内周侧的八个地方,具有施以半
冲裁的半冲裁部分204a。

在将透镜架14向上方移动(驱动)了时,上侧板簧22在这些八个半冲裁部分204a被
卡止(与半冲裁部分204a抵接)。即,磁轭20的八个半冲裁部分204a作为对透镜架14的向上
移动进行限制的上侧限制器(卡止部件)而起作用。

由于这样在磁轭20的环状上端部204形成了多个半冲裁部分204a,因此能够提高
磁轭20的强度。其结果,即使在由于失误使搭载了该透镜架驱动装置10的搭载有摄像机的
移动终端掉落而使可动部(透镜筒11+透镜架14)与磁轭20冲撞,也能够抑制磁轭20发生变
形。在该冲撞时,上侧板簧22碰到磁轭20的半冲裁部分204a的下表面。因此,为金属彼此的
冲撞,从而能够抑制作为成型品的透镜架14发生变形。

参照图31和图32对衬圈(内部壳体)30的结构更详细地进行说明。

图31是衬圈(内部壳体)30的立体图。图32是将图31的一部分放大表示的局部放大
图。

如图31所示,在衬圈(内部壳体)30的四角设置的4个垂直延伸部304的每个具有向
半径方向外侧突出的两个突起3042(在图31中,只图示了四个突起3042)。因此,衬圈(内部
壳体)30合计共具有八个突起3042。

如图32所示,各突起3042为在上下方向Z延伸(与光轴O方向平行地延伸)的大致半
圆柱状。各突起3042在其上部具有大致半圆锥状的前端部3042a。

这样,由于在衬圈(内部壳体)30的四角设置了八个突起3042,因此,能够精度良好
地将磁轭20定位。更具体而言,若将磁轭20套在衬圈(内部壳体)30上,则磁轭20的外筒部
202的内壁被大致半圆锥状的前端部3042a引导的同时,挤压衬圈(内部壳体)30的八个突起
3042,因此,以轻压入状态将磁轭20与衬圈(内部壳体)30嵌合。其结果,能够防止磁轭20松
动。

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能够调整磁轭20的中心轴线相对于透镜的光轴O的错位。其
结果,能够使从由驱动用磁铁18和磁轭20构成的磁路产生的磁对一对传感器用磁铁342的
干扰影响均匀。另外,由此,能够将透镜架驱动装置10的副共振的水平抑制为较小。

本第一实施方式的透镜架驱动装置10中,如下所述,通过反馈控制,对透镜架14的
光轴O方向上的位置进行控制。

首先,在驱动线圈16中流动驱动电流来使透镜架14在光轴O方向上移动,并对透镜
架14的光轴O方向上的位置(检测位置)和利用位置检测部34的霍尔传感器344检测出的检
测值进行计量。由此,可知驱动电流、检测位置、和检测值之间的关系。驱动电流和检测位置
一对一地对应。因此,为了使透镜架14移动到希望的目标位置(光轴O方向上的位置),向驱
动线圈16供给与该目标位置对应的驱动电流即可。

为了能够将检测值变换为检测位置,在ROM(read-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中存
储检测值和检测位置之间的关系(一对一对应)。因此,ROM作为将检测值向检测位置变换的
变换部起作用。

实现反馈控制的控制部(未图示)基于摄像元件的图像信号和利用霍尔传感器344
检测出的检测值,求出为了使透镜架14移动到目标位置所需要的驱动电流,并将求出的驱
动电流供给到驱动线圈16。

控制部包括上述变换部(ROM)、目标位置计算部、比较部和操作部。目标位置计算
部根据摄像元件的图像信号计算透镜架14的目标位置(聚焦位置)。在此,聚焦位置是指对
图像信号进行处理而得到的摄像图像的对比度值最佳的透镜架14的位置。比较部对目标位
置和检测位置进行比较,并输出控制偏差。操作部将控制偏差为零的操作量作为驱动电流
供给到驱动线圈16。

通过这样进行反馈控制,能够例如以10毫秒到20毫秒的短时间使透镜架14停止在
光轴O方向的目标位置(聚焦位置)。

图33是表示搭载有透镜架驱动装置10的搭载有摄像机的移动终端80的立体图。图
示的搭载有摄像机的移动终端80由智能手机构成。在搭载有摄像机的移动终端80的规定位
置安装有透镜架驱动装置10。利用这样的结构,使用者能够使用搭载有摄像机的移动终端
80进行拍摄。

此外,本例中,作为搭载有摄像机的移动终端80,以智能手机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表
示,但是,搭载有摄像机的移动终端也可以是搭载有摄像机的移动电话、笔记本电脑、平板
电脑、便携式游戏机、网络摄像机、车载摄像机。

[第二实施方式]

参照图34及图35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透镜架驱动装置10A进行说明。

图34是以省略了磁轭20、上侧板簧22和衬圈(内部壳体)30的状态表示透镜架驱动
装置10A的立体图。图35是图34中所示的透镜架驱动装置10A的俯视图。

在此,如图34及图35所示,使用正交坐标系(X、Y、Z)。在图34及图35中示出的状态
下,在正交坐标系(X、Y、Z)中,X轴方向是前后方向(深度方向),Y轴方向是左右方向(宽度方
向),Z轴方向是上下方向(高度方向)。而且,图34至图35所示的例子中,上下方向Z是透镜的
光轴O方向。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将Y轴方向(左右方向)称为第一方向、将X轴方向(前
后方向)称为第二方向。

然而,在实际使用情况中,光轴O方向、即Z轴方向为前后方向。换言之,Z轴的上方
是前方,Z轴的下方是后方。

图示的透镜架驱动装置10A配备于搭载有可自动聚焦(AF)的摄像机的移动电话、
图33所示的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便携式游戏机、网络摄像机、车载摄像机等移
动终端中。

除了下述的驱动用磁铁不同以外,图示的透镜架驱动装置10A具有与图1至图4所
示的透镜架驱动装置10相同的结构而进行相同的动作。因此,对驱动用磁铁标以参照符号
18A。对于具有与图1至图4所示的透镜架驱动装置10的构成要素相同的功能的部件,标以相
同的参照符号,并为了简化说明而省略其说明。

驱动用磁铁18A与第一实施方式的驱动用磁铁18同样地,由两个平板状驱动用磁
铁片182A构成,但是,其形状与驱动用磁铁18的平板状驱动用磁铁片182不同。

即,两个平板状驱动用磁铁片182A在其两端部具有在磁轭20(参照图2)的四角与
驱动线圈16的四个短边部164对置的大致三角柱形状的突起部182Aa。各突起部182Aa的内
周侧为平面状。因此,能够容易地制造平板状驱动用磁铁片182A。

本第二实施方式的透镜架驱动装置10A不仅得到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透镜架
驱动装置10相同的效果,还得到下述的效果。

即,两个平板状驱动用磁铁片182A在其两端部具有大致三角柱形状的突起部
182Aa,因此,与第一实施方式的驱动机构相比较,具有本第二实施方式的能够增强驱动机
构的推力的优点。

[第三实施方式]

参照图36及图37对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透镜架驱动装置10B进行说明。

图36是以省略了磁轭20、上侧板簧22和衬圈(内部壳体)30的状态表示透镜架驱动
装置10B的立体图。图37是图36中所示的透镜架驱动装置10B的俯视图。

在此,如图36及图37所示,使用正交坐标系(X、Y、Z)。在图36及图37中图示的状态
下,在正交坐标系(X、Y、Z)中,X轴方向是前后方向(深度方向),Y轴方向是左右方向(宽度方
向),Z轴方向是上下方向(高度方向)。而且,图36至图37所示的例子中,上下方向Z是透镜的
光轴O方向。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将Y轴方向(左右方向)称为第一方向,也将X轴方向
(前后方向)称为第二方向。

然而,在实际使用情况中,光轴O方向、即Z轴方向为前后方向。换言之,Z轴的上方
是前方,Z轴的下方是后方。

图示的透镜架驱动装置10B配备于搭载有可自动聚焦(AF)的摄像机的移动电话、
图33所示的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便携式游戏机、网络摄像机、车载摄像机等移
动终端中。

除了下述的驱动用磁铁不同以外,图示的透镜架驱动装置10B具有与图1至图4所
示的透镜架驱动装置10相同的结构而进行相同的动作。因此,对驱动用磁铁标以参照符号
18B。对于具有与图1至图4所示的透镜架驱动装置10的构成要素同样的功能的部件,标以相
同的参照符号,并为了简化说明而省略其说明。

除了两个平板状驱动用磁铁片182以外,驱动用磁铁18B还包括在磁轭的四角与驱
动线圈16的四个短边部164分别对置的四个大致三角柱形状的驱动用磁铁片184。各驱动用
磁铁片184的内周侧为平面状。因此,能够容易地制造驱动用磁铁片184。

本第三实施方式的透镜架驱动装置10B不仅得到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透镜架
驱动装置10相同的效果,还得到下述的效果。

即,驱动用磁铁18不仅包括两个平板状驱动用磁铁片182,还包括四个大致三角柱
形状的驱动用磁铁片184,因此,与第一实施方式的驱动机构相比较,具有本第三实施方式
的能够增强驱动机构的推力这样的优点。

对本发明的示例的形态进行说明。

对本发明的第一示例的形态的要点进行叙述,透镜架驱动装置(10;10A;10B)具
备:透镜架(14),其能够安装透镜筒(11);固定部(12、30),其配置于该透镜架(14)的外围;
驱动机构(16、18、18A、18B、20),其用于将透镜架(14)向透镜的光轴(O)方向驱动;上侧板簧
(22),其将透镜架(14)和固定部(12、30)在其上部侧连结;下侧板簧(24),其将透镜架(14)
和固定部(12、30)在其下部侧连结;以及位置检测部(34),其检测透镜架(14)的光轴(O)方
向上的位置。固定部包括在透镜架(14)的下侧配置的基体部件(12)。驱动机构具备:驱动线
圈(16),其固定于透镜架(14)的周围;直立设置于基体部件(12)上的大致四棱筒状的磁轭
(20);以及驱动用磁铁(18、18A、18B),其包括平板状驱动用磁铁片(182、182A),该平板状驱
动用磁铁片(182、182A)在与光轴(O)方向正交的第一方向(Y)上,以与驱动线圈(16)对置的
方式分别配置在磁轭(20)的对置的一对内壁面上。位置检测部(34)包括:在与光轴(O)方向
和第一方向(Y)正交的第二方向(X)上,安装于透镜架(14)的对应的外周面的、一对传感器
用磁铁(342a、342b)中的一者(342a);以及与该一者的传感器用磁铁(342a)对置地设置于
基体部件(12)的磁检测元件(344)。

在上述本发明的透镜架驱动装置(10、10A、10B)中,优选,上述平板状驱动用磁铁
片(182、182A)和一对传感器用磁铁(342)配置在关于光轴(O)点对称的位置。也可以将位置
检测部(34)设置在下侧板簧(24)的附近,将驱动线圈(16)设置在上侧板簧(22)的附近侧。
这种情况下,优选,在磁轭(20)的与一对传感器用磁铁(342a、342b)对置的部分具有切口部
(202a、202b)。

另外,在上述本发明的透镜架驱动装置(10、10A、10B)中,平板状驱动用磁铁片
(182、182A)在径向被磁化,一对传感器用磁铁(342a、342b)在光轴(O)方向被磁化。这种情
况下,优选,平板状驱动用磁铁片(182、182A)的内周侧被磁化为第一极,平板状驱动用磁铁
片(182、182A)的外周侧被磁化为第二极,一对传感器用磁铁(342a、342b)分别地其上面侧
被磁化为第二极,其下面侧被磁化为第一极。此外,第一极为N极和S极中的一者,第二极为N
极和S极中的另一者。另外,优选,一对传感器用磁铁(342a、342b)分别由居里点为400℃以
上的永磁体形成。

进而,在上述本发明的透镜架驱动装置(10A、10B)中,驱动线圈(16)也可以为由与
磁轭(20)的四边平行地对置配置的四个长边部(162);以及与磁轭(20)的四角相对的四个
短边部(164)形成的八棱筒状。这种情况下,优选,在平板状驱动用磁铁片(182A)的两端部,
具有在磁轭(20)的四角与驱动线圈(16)的四个短边部(164)对置的大致三角柱形状的突起
部(182Aa)。取而代之地,驱动用磁铁(18B)也可以还包括在磁轭(20)的四角与驱动线圈
(16)的四个短边部(164)分别对置的四个大致三角柱形状的驱动用磁铁片(184)。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示例的形态,可以得到搭载上述透镜架驱动装置(10;10A;10B)
而形成的搭载有摄像机的移动终端(80)。

此外,上述括号内的参照符号是为了容易理解本发明而标记的符号,仅为一例,本
发明当然不限定于这些。

以上,参照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
对于本发明的结构和细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发明的范围内,进行能够理解的各种
变更。

例如,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驱动用磁铁18由在磁轭20的对置的一对内壁面以
与驱动线圈16对置的方式而分别配置的两个平板状驱动用磁铁片182构成,但是,本发明的
驱动用磁铁不限定于此。即,驱动用磁铁如果能够均匀地(即,关于通过光轴O的第二方向X
上的平面对称地)产生磁场,本发明的驱动用磁铁在驱动用磁铁片的形状和个数上没有制
限。

本申请主张以在2014年7月4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特愿2014-138233号为基础的
优先权,将其公开的全部内容引入本申请。

透镜架驱动装置和搭载有摄像机移动终端.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透镜架驱动装置和搭载有摄像机移动终端.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透镜架驱动装置和搭载有摄像机移动终端.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透镜架驱动装置和搭载有摄像机移动终端.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透镜架驱动装置和搭载有摄像机移动终端.pdf(51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的透镜架驱动装置(10)为了不会给位置检测部带来不良影响且能够准确地检测透镜架(14)的光轴(O)方向上的位置,具备:透镜架(14);包括在透镜架的下侧配置的基体部件(12)的固定部;驱动机构;上侧板簧(22);下侧板簧(24);以及对透镜架的光轴方向上的位置进行检测的位置检测部(34)。驱动机构具备:固定于透镜架周围的驱动线圈(16);大致四棱筒状的磁轭(20);以及在与光轴方向正交的第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物理 > 光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