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吡蚜酮与虫螨腈的杀虫组合物.pdf

上传人:奻奴 文档编号:522111 上传时间:2018-02-20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387.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010583967.9

申请日:

2010.12.11

公开号:

CN101999369A

公开日:

2011.04.06

当前法律状态:

驳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驳回IPC(主分类):A01N 43/707申请公布日:20110406|||著录事项变更IPC(主分类):A01N 43/707变更事项:申请人变更前:陕西美邦农药有限公司变更后:陕西美邦农药有限公司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710075 陕西省西安市高新区科技路金桥国际广场C座15层变更后:715500 陕西省蒲城县农化基地工业园区|||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01N 43/707申请日:20101211|||公开

IPC分类号:

A01N43/707; A01N43/36; A01P7/04

主分类号:

A01N43/707

申请人:

陕西美邦农药有限公司

发明人:

张伟; 高超; 曹巧利

地址:

710075 陕西省西安市高新区科技路金桥国际广场C座15层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吡蚜酮与虫螨腈的杀虫组合物,包括有效活性成分、助剂以及填料,有效活性成分为吡蚜酮与虫螨腈,其重量份数比为1∶64~64∶1。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吡蚜酮与虫螨腈复配后,具有明显增效和持续防治效果,并扩大了杀虫谱,对蚜虫、稻飞虱、蓟马、叶蝉、小菜蛾、甜菜夜蛾等害虫均有较高活性。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吡蚜酮与虫螨腈的杀虫组合物,包括有效活性成分、助剂以及填料,其特征在于:有效活性成分吡蚜酮与虫螨腈的重量份数比为1∶64~64∶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吡蚜酮与虫螨腈的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吡蚜酮与虫螨腈的重量份数比为1∶16~16∶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吡蚜酮与虫螨腈的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吡蚜酮与虫螨腈的重量份数比为1∶8~8∶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吡蚜酮与虫螨腈的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组合物制成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悬浮剂。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吡蚜酮与虫螨腈的杀虫组合物在水稻、果树及蔬菜上防治害虫的应用。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吡蚜酮与虫螨腈的杀虫组合物主要用于防治叶蝉、稻飞虱、蚜虫、蓟马、蔬菜小菜蛾、甜菜夜蛾。

说明书

一种含吡蚜酮与虫螨腈的杀虫组合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业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有效活性成分为吡蚜酮和虫螨腈的杀虫组合物。

背景技术

吡蚜酮的英文通用名:pymetrozine,分子式:C10H11N5O,化学名称为:(E)-4,5-二氢-6-甲基-4-(3-吡啶亚甲基胺)-1,2,4-三嗪-3(2H)-酮。

结构式为:

吡蚜酮是一种对刺吸式口器害虫具有很高选择性的高效新颖杀虫剂,主要用于烟粉虱,蓟马、蚜虫、白粉虱、叶蝉、稻飞虱等害虫的防治。适用于蔬菜、水稻、棉花、果树及多种大田作物。

虫螨腈,英文通用名chlorfenapyr,分子式:C15H11BrClF3N2O,化学名称为4-溴基-2-(4-氯苯基)-1-(乙氧基甲基)-5-(三氟甲基)吡咯-3-腈。

虫螨腈是新型吡咯类化合物,作用于昆虫体内细胞的线粒体上,通过昆虫体内的多功能氧化酶起作用,主要抑制二磷酸腺苷(ADP)向三磷酸腺苷(ATP)的转化。而三磷酸腺苷贮存细胞维持其生命机能所必须的能量。该药具有胃毒及触杀作用。在叶面渗透性强,有一定的内吸作用,且具有杀虫谱广、防效高、持效长、安全的特点。可以控制抗性害虫。

在农业生产的实际过程中,害虫繁殖周期短,繁殖量大,移动性小,自交程度高,特别容易产生抗性。

对于防治农业上产生抗性的害虫,一种办法是推出新的与现有品种无交互抗性的新成分。但是,新的有效成分的开发成本高,开发周期长,而且永远都比不上害虫产生抗性的速度。其他的方法如作物布局调整、不同农药轮换等,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很难真正起到明显的效果。

不同品种成分进行复配,是防治抗性害虫很常见的方法。不同成分进行复配,经过发明人研究,发现将吡蚜酮与虫螨腈复配后能产生很好的增效作用,并且关于吡蚜酮与虫螨腈复配的相关报道尚未公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目前单独使用吡蚜酮和虫螨腈成本高、防治害虫用药量大、重复使用害虫易产生抗性的实际问题,提供一种复配的含吡蚜酮与虫螨腈的杀虫组合物。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含吡蚜酮与虫螨腈的杀虫组合物,包括有效活性成分、助剂以及填料,其特征在于:有效活性成分吡蚜酮与虫螨腈的重量份数比为1∶64~64∶1。

所述的吡蚜酮与虫螨腈复配杀虫组合物,吡蚜酮与虫螨腈的重量份数比优选为1∶16~16∶1。

所述的吡蚜酮与虫螨腈复配杀虫组合物,吡蚜酮与虫螨腈的重量份数比更优选为1∶8~8∶1。

所述的吡蚜酮与虫螨腈复配杀虫组合物,吡蚜酮与虫螨腈的重量份数比进一步优选为1∶4~4∶1。

所述的吡蚜酮与虫螨腈复配杀虫组合物,吡蚜酮与虫螨腈的重量份数比更进一步的优选为1∶2~2∶1。

所述的吡蚜酮与虫螨腈复配杀虫组合物按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技术,加入相应助剂及赋形剂可制成农药上允许的任一种剂型,其中较优选的如: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悬浮剂。

所述的助剂及赋形剂选自:分散剂、湿润剂、崩解剂、增稠剂、消泡剂、抗冻剂、填料中之一种或多种。

所述的分散剂选自烷基萘磺酸盐、双(烷基)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萘磺酸甲醛缩合物、芳基酚聚氧乙烯丁二酸酯磺酸盐、辛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硫酸盐、聚羧酸盐、木质素磺酸盐、烷基酚聚氧乙烯嘧甲醛缩合物硫酸盐、烷基苯磺酸钙盐、萘磺酸甲醛缩合物钠盐、烷基酚聚氧乙烯嘧、脂肪胺聚氧乙烯嘧、脂肪酸聚氧乙烯酯、酯聚氧乙烯嘧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的湿润剂选自:十二烷基硫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拉开粉BX、润湿渗透剂F、皂角粉、蚕沙、无患子粉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的崩解剂选自:膨润土、尿素、硫酸铵、葡萄糖、氯化铝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的抗冻剂选自:乙二醇、丙二醇、丙三醇、聚乙二醇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的消泡剂选自:硅酮类、C8~10脂肪醇类、C10~20饱和脂肪酸类(如癸酸)及酰胺、硅油、硅酮类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的填料选自:高岭土、硅藻土、膨润土、凹凸棒土、白炭黑、淀粉、轻质碳酸钙中的一种或多种。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1)吡蚜酮和虫螨腈对靶标害虫的作用机制完全不同,两者复配具有明显增效和持效作用;(2)扩大了杀虫谱,对叶蝉、稻飞虱、蚜虫、蓟马、蔬菜小菜蛾、甜菜夜蛾等害虫均有较高活性;(3)减少了农药的用药量,降低了农药在作物上的残留量,减轻了环境污染;(4)对人畜安全、环境相容性好、害虫不易产生抗药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中的百分比均为重量百分比,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

本发明实施例是采用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先通过室内毒力测定,明确两种药剂按一定比例复配后的共毒系数(CTC),CTC<80为拮抗作用,80≤CTC≤120为相加作用,CTC>120为增效作用,在此基础上,再进行田间试验。

应用实施例一

供试昆虫:甘蓝蚜虫。

试验药剂均由陕西美邦农药有限公司提供。

试验设计:经过预备试验确定吡蚜酮原药、虫螨腈原药及二者不同配比混剂的有效致死浓度范围,每个药剂按有效成分含量分别设计五个梯度浓度处理,以不含原药的空白处理做对照。

试验方法:采用叶碟喷雾法,选取生长一直的甘蓝叶片,用直径18mm的打孔器做成叶碟,每皿三个叶碟,每叶碟10~15头,每处理重复4次,并设不含药剂的处理作为空白对照。于72h检查死虫数,计算死亡率和校正死亡率,求得毒力回归方程并计算LC50值。计算公式如下:

将蚜虫校正死亡率换算成机率值(y),处理浓度(μg/ml)转换成对数值(x),以最小二乘法得出毒力回归方程,并由此计算出每种药剂的值。按照孙云沛公式法计算出共毒系数CTC。计算公式如下(以吡蚜酮为标准药剂,其毒力指数为100):

M的理论毒力指数(TTI)=吡蚜酮的TI×P吡蚜酮+虫螨腈的TI×P虫螨腈

式中:M为不同配比的混合物

P虫螨腈为虫螨腈在组合物中所占的比例

P吡蚜酮为吡蚜酮在组合物中所占的比例

实验结果如表1所示:

表1吡蚜酮与虫螨腈不同配比对甘蓝蚜虫的毒力测定

由表1可知,吡蚜酮与虫螨腈以及复配产品对甘蓝蚜虫室内毒力测定实验发现,当吡蚜酮与虫螨腈配比在64∶1至1∶64范围内时,对甘蓝蚜虫共毒系数均在120以上,表现出明显的增效作用,其中吡蚜酮∶虫螨腈在16∶1至1∶16时增效作用较为突出,尤其当吡蚜酮∶虫螨腈在8∶1至1∶8时,增效作用最为明显。

应用实例二防治水稻稻飞虱药效试验

吡蚜酮50%、虫螨腈30%、聚羧酸盐4%、十二烷基硫酸钠4%、白炭黑8%、高岭土加至100%,混合物进行气流粉碎,制得80%吡蚜酮·虫螨腈可湿性粉剂。该配方按10克/亩稀释喷雾,药后72小时防治水稻稻飞虱效果为93.04%~97.12%。50%吡蚜酮可湿性粉剂和10%虫螨腈悬浮剂按照同样方法,分别按15克/亩和65克/亩稀释喷雾,药后72小时防效分别为74.16%和68.44%。在实验中,发明人未发现试验药剂对作物有不良影响,对益虫安全。

本应用实例中,吡蚜酮与虫螨腈的比例可以在64∶1至1∶64的增效作用范围内调整,从而形成新的实施例。

应用实例三防治苹果叶蝉药效试验

吡蚜酮40%、虫螨腈10%、烷基苯磺酸钙盐5%、皂角粉4%、白炭黑6%、硅藻土加至100%,混合物进行气流粉碎,制得50%吡蚜酮·虫螨腈可湿性粉剂。该配方按6000倍稀释喷雾,药后72小时防治苹果叶蝉效果为92.31%~96.80%。50%吡蚜酮可湿性粉剂和10%虫螨腈悬浮剂按照同样方法,分别稀释5000倍和1000倍使用,药后72小时防效分别为69.72%和78.53%。在实验中,发明人未发现试验药剂对作物有不良影响,对益虫安全。

本应用实例中,吡蚜酮与虫螨腈的比例可以在64∶1至1∶64的增效作用范围内调整,从而形成新的实施例。

应用实例四防治甘蓝小菜蛾药效试验

吡蚜酮20%、虫螨腈40%、聚羧酸盐3%、木质素磺酸盐3%、十二烷基硫酸钠4%、硫酸铵2%、淀粉3%、膨润土加至100%,混合制得60%吡蚜酮·虫螨腈水分散粒剂。该配比按7500倍稀释喷雾,药后72小时防治甘蓝小菜蛾效果为96.77%~98.28%,50%吡蚜酮可湿性粉剂和10%虫螨腈悬浮剂按照同样方法,分别稀释5000倍和1000倍使用,药后72小时防效分别为70.36%和82.57%。在实验中,发明人未发现试验药剂对作物有不良影响,对益虫安全。

本应用实例中,吡蚜酮与虫螨腈的比例可以在64∶1至1∶64的增效作用范围内调整,从而形成新的实施例。

应用实例五防治甘蓝蚜虫药效试验

吡蚜酮40%、虫螨腈5%、烷基酚聚氧乙烯嘧3%、无患子粉4%、丁二酸2%、淀粉20%、硅藻土41%,混合制得45%吡蚜酮·虫螨腈水分散粒剂。该配比按5000倍稀释喷雾,药后72小时防治甘蓝蚜虫效果为93.74%~96.34%,50%吡蚜酮可湿性粉剂和10%虫螨腈悬浮剂按照同样方法分别稀释5000倍和1000倍使用,药后72小时防效分别为80.75%和68.92%。在实验中,发明人未发现试验药剂对作物有不良影响,对益虫安全。

本应用实例中,吡蚜酮与虫螨腈的比例可以在64∶1至1∶64的增效作用范围内调整,从而形成新的实施例。

应用实例六防治茄子蓟马药效试验

吡蚜酮10%、虫螨腈20%、木质素磺酸钠5%、润湿渗透剂F 3%、十二烷基苯磺酸2%、硅油0.1%、乙二醇3%、聚乙烯醇2%,去离子水加至100%,混合制得30%吡蚜酮·虫螨腈悬浮剂。该配比按4000倍稀释喷雾,药后72小时防治茄子蓟马效果为95.82%~97.56%,50%吡蚜酮可湿性粉剂和10%虫螨腈悬浮剂按照同样方法分别稀释5000倍和1000倍使用,药后72小时防效分别为69.75%和73.74%。在试验中发现本发明组合物对靶标作物无不良影响,对益虫安全。

本应用实例中,吡蚜酮与虫螨腈的比例可以在64∶1至1∶64的增效作用范围内调整,从而形成新的实施例。

应用实例七防治甘蓝甜菜夜蛾药效试验

吡蚜酮5%、虫螨腈5%、脂肪胺聚氧乙烯嘧4%、十二烷基苯磺酸钠4%、硅酮类化合物0.1%、聚乙二醇1%、丙三醇4%、去离子水加至100%,混合制得10%吡蚜酮·虫螨腈悬浮剂。该配比按1800倍稀释喷雾,药后72小时防治甘蓝甜菜夜蛾效果为90.72%~94.92%,50%吡蚜酮可湿性粉剂和10%虫螨腈悬浮剂按照同样方法分别稀释5000倍和1000倍使用,药后72小时防效分别为68.43%和76.44%。在实验中,发明人未发现试验药剂对作物有不良影响,对益虫安全。

本应用实例中,吡蚜酮与虫螨腈的比例可以在64∶1至1∶64的增效作用范围内调整,从而形成新的实施例。

一种含吡蚜酮与虫螨腈的杀虫组合物.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一种含吡蚜酮与虫螨腈的杀虫组合物.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一种含吡蚜酮与虫螨腈的杀虫组合物.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含吡蚜酮与虫螨腈的杀虫组合物.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含吡蚜酮与虫螨腈的杀虫组合物.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1999369A43申请公布日20110406CN101999369ACN101999369A21申请号201010583967922申请日20101211A01N43/707200601A01N43/36200601A01P7/0420060171申请人陕西美邦农药有限公司地址710075陕西省西安市高新区科技路金桥国际广场C座15层72发明人张伟高超曹巧利54发明名称一种含吡蚜酮与虫螨腈的杀虫组合物57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吡蚜酮与虫螨腈的杀虫组合物,包括有效活性成分、助剂以及填料,有效活性成分为吡蚜酮与虫螨腈,其重量份数比为164641。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吡蚜酮与虫螨腈复。

2、配后,具有明显增效和持续防治效果,并扩大了杀虫谱,对蚜虫、稻飞虱、蓟马、叶蝉、小菜蛾、甜菜夜蛾等害虫均有较高活性。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5页CN101999377A1/1页21一种吡蚜酮与虫螨腈的杀虫组合物,包括有效活性成分、助剂以及填料,其特征在于有效活性成分吡蚜酮与虫螨腈的重量份数比为16464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吡蚜酮与虫螨腈的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吡蚜酮与虫螨腈的重量份数比为11616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吡蚜酮与虫螨腈的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吡蚜酮与虫螨腈的重量份数比为188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吡蚜酮与虫螨腈。

3、的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组合物制成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悬浮剂。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吡蚜酮与虫螨腈的杀虫组合物在水稻、果树及蔬菜上防治害虫的应用。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吡蚜酮与虫螨腈的杀虫组合物主要用于防治叶蝉、稻飞虱、蚜虫、蓟马、蔬菜小菜蛾、甜菜夜蛾。权利要求书CN101999369ACN101999377A1/5页3一种含吡蚜酮与虫螨腈的杀虫组合物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属于农业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有效活性成分为吡蚜酮和虫螨腈的杀虫组合物。背景技术0002吡蚜酮的英文通用名PYMETROZINE,分子式C10H11N5O,化学名称为E4,5二氢6甲基43吡啶亚甲基胺1,2,4三嗪32H酮。。

4、0003结构式为0004吡蚜酮是一种对刺吸式口器害虫具有很高选择性的高效新颖杀虫剂,主要用于烟粉虱,蓟马、蚜虫、白粉虱、叶蝉、稻飞虱等害虫的防治。适用于蔬菜、水稻、棉花、果树及多种大田作物。0005虫螨腈,英文通用名CHLORFENAPYR,分子式C15H11BRCLF3N2O,化学名称为4溴基24氯苯基1乙氧基甲基5三氟甲基吡咯3腈。0006虫螨腈是新型吡咯类化合物,作用于昆虫体内细胞的线粒体上,通过昆虫体内的多功能氧化酶起作用,主要抑制二磷酸腺苷ADP向三磷酸腺苷ATP的转化。而三磷酸腺苷贮存细胞维持其生命机能所必须的能量。该药具有胃毒及触杀作用。在叶面渗透性强,有一定的内吸作用,且具有杀。

5、虫谱广、防效高、持效长、安全的特点。可以控制抗性害虫。0007在农业生产的实际过程中,害虫繁殖周期短,繁殖量大,移动性小,自交程度高,特别容易产生抗性。0008对于防治农业上产生抗性的害虫,一种办法是推出新的与现有品种无交互抗性的新成分。但是,新的有效成分的开发成本高,开发周期长,而且永远都比不上害虫产生抗性的速度。其他的方法如作物布局调整、不同农药轮换等,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很难真正起到明显的效果。0009不同品种成分进行复配,是防治抗性害虫很常见的方法。不同成分进行复配,经过发明人研究,发现将吡蚜酮与虫螨腈复配后能产生很好的增效作用,并且关于吡蚜酮与虫螨腈复配的相关报道尚未公开。发明内容0。

6、010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目前单独使用吡蚜酮和虫螨腈成本高、防治害虫用药量大、重复使用害虫易产生抗性的实际问题,提供一种复配的含吡蚜酮与虫螨腈的杀虫组合物。0011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含吡蚜酮与虫螨腈的杀虫组合物,包括有效说明书CN101999369ACN101999377A2/5页4活性成分、助剂以及填料,其特征在于有效活性成分吡蚜酮与虫螨腈的重量份数比为164641。0012所述的吡蚜酮与虫螨腈复配杀虫组合物,吡蚜酮与虫螨腈的重量份数比优选为116161。0013所述的吡蚜酮与虫螨腈复配杀虫组合物,吡蚜酮与虫螨腈的重量份数比更优选为1881。0014所述的吡蚜酮与虫螨腈复配杀虫组合。

7、物,吡蚜酮与虫螨腈的重量份数比进一步优选为1441。0015所述的吡蚜酮与虫螨腈复配杀虫组合物,吡蚜酮与虫螨腈的重量份数比更进一步的优选为1221。0016所述的吡蚜酮与虫螨腈复配杀虫组合物按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技术,加入相应助剂及赋形剂可制成农药上允许的任一种剂型,其中较优选的如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悬浮剂。0017所述的助剂及赋形剂选自分散剂、湿润剂、崩解剂、增稠剂、消泡剂、抗冻剂、填料中之一种或多种。0018所述的分散剂选自烷基萘磺酸盐、双烷基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萘磺酸甲醛缩合物、芳基酚聚氧乙烯丁二酸酯磺酸盐、辛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硫酸盐、聚羧酸盐、木质素磺酸盐、烷基酚聚氧乙烯嘧甲醛缩合。

8、物硫酸盐、烷基苯磺酸钙盐、萘磺酸甲醛缩合物钠盐、烷基酚聚氧乙烯嘧、脂肪胺聚氧乙烯嘧、脂肪酸聚氧乙烯酯、酯聚氧乙烯嘧中的一种或多种。0019所述的湿润剂选自十二烷基硫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拉开粉BX、润湿渗透剂F、皂角粉、蚕沙、无患子粉中的一种或多种。0020所述的崩解剂选自膨润土、尿素、硫酸铵、葡萄糖、氯化铝中的一种或多种。0021所述的抗冻剂选自乙二醇、丙二醇、丙三醇、聚乙二醇中的一种或多种。0022所述的消泡剂选自硅酮类、C810脂肪醇类、C1020饱和脂肪酸类如癸酸及酰胺、硅油、硅酮类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0023所述的填料选自高岭土、硅藻土、膨润土、凹凸棒土、白炭黑、淀粉、轻质碳酸钙。

9、中的一种或多种。0024本发明的优点在于1吡蚜酮和虫螨腈对靶标害虫的作用机制完全不同,两者复配具有明显增效和持效作用;2扩大了杀虫谱,对叶蝉、稻飞虱、蚜虫、蓟马、蔬菜小菜蛾、甜菜夜蛾等害虫均有较高活性;3减少了农药的用药量,降低了农药在作物上的残留量,减轻了环境污染;4对人畜安全、环境相容性好、害虫不易产生抗药性。具体实施方式0025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中的百分比均为重量百分比,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0026本发明实施例是采用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先通过室内毒力测定,明确两种药剂按一定比例复配后的共毒系数CTC,CTC80为拮抗作用,80CTC120为相加作。

10、用,CTC120为增效作用,在此基础上,再进行田间试验。0027应用实施例一说明书CN101999369ACN101999377A3/5页50028供试昆虫甘蓝蚜虫。0029试验药剂均由陕西美邦农药有限公司提供。0030试验设计经过预备试验确定吡蚜酮原药、虫螨腈原药及二者不同配比混剂的有效致死浓度范围,每个药剂按有效成分含量分别设计五个梯度浓度处理,以不含原药的空白处理做对照。0031试验方法采用叶碟喷雾法,选取生长一直的甘蓝叶片,用直径18MM的打孔器做成叶碟,每皿三个叶碟,每叶碟1015头,每处理重复4次,并设不含药剂的处理作为空白对照。于72H检查死虫数,计算死亡率和校正死亡率,求得毒力。

11、回归方程并计算LC50值。计算公式如下003200330034将蚜虫校正死亡率换算成机率值Y,处理浓度G/ML转换成对数值X,以最小二乘法得出毒力回归方程,并由此计算出每种药剂的值。按照孙云沛公式法计算出共毒系数CTC。计算公式如下以吡蚜酮为标准药剂,其毒力指数为100003500360037M的理论毒力指数TTI吡蚜酮的TIP吡蚜酮虫螨腈的TIP虫螨腈00380039式中M为不同配比的混合物0040P虫螨腈为虫螨腈在组合物中所占的比例0041P吡蚜酮为吡蚜酮在组合物中所占的比例0042实验结果如表1所示0043表1吡蚜酮与虫螨腈不同配比对甘蓝蚜虫的毒力测定0044说明书CN101999369。

12、ACN101999377A4/5页60045由表1可知,吡蚜酮与虫螨腈以及复配产品对甘蓝蚜虫室内毒力测定实验发现,当吡蚜酮与虫螨腈配比在641至164范围内时,对甘蓝蚜虫共毒系数均在120以上,表现出明显的增效作用,其中吡蚜酮虫螨腈在161至116时增效作用较为突出,尤其当吡蚜酮虫螨腈在81至18时,增效作用最为明显。0046应用实例二防治水稻稻飞虱药效试验0047吡蚜酮50、虫螨腈30、聚羧酸盐4、十二烷基硫酸钠4、白炭黑8、高岭土加至100,混合物进行气流粉碎,制得80吡蚜酮虫螨腈可湿性粉剂。该配方按10克/亩稀释喷雾,药后72小时防治水稻稻飞虱效果为93049712。50吡蚜酮可湿性粉剂。

13、和10虫螨腈悬浮剂按照同样方法,分别按15克/亩和65克/亩稀释喷雾,药后72小时防效分别为7416和6844。在实验中,发明人未发现试验药剂对作物有不良影响,对益虫安全。0048本应用实例中,吡蚜酮与虫螨腈的比例可以在641至164的增效作用范围内调整,从而形成新的实施例。0049应用实例三防治苹果叶蝉药效试验0050吡蚜酮40、虫螨腈10、烷基苯磺酸钙盐5、皂角粉4、白炭黑6、硅藻土加至100,混合物进行气流粉碎,制得50吡蚜酮虫螨腈可湿性粉剂。该配方按6000倍稀释喷雾,药后72小时防治苹果叶蝉效果为92319680。50吡蚜酮可湿性粉剂和10虫螨腈悬浮剂按照同样方法,分别稀释5000倍。

14、和1000倍使用,药后72小时防效分别为6972和7853。在实验中,发明人未发现试验药剂对作物有不良影响,对益虫安全。0051本应用实例中,吡蚜酮与虫螨腈的比例可以在641至164的增效作用范围内调整,从而形成新的实施例。0052应用实例四防治甘蓝小菜蛾药效试验说明书CN101999369ACN101999377A5/5页70053吡蚜酮20、虫螨腈40、聚羧酸盐3、木质素磺酸盐3、十二烷基硫酸钠4、硫酸铵2、淀粉3、膨润土加至100,混合制得60吡蚜酮虫螨腈水分散粒剂。该配比按7500倍稀释喷雾,药后72小时防治甘蓝小菜蛾效果为96779828,50吡蚜酮可湿性粉剂和10虫螨腈悬浮剂按照同。

15、样方法,分别稀释5000倍和1000倍使用,药后72小时防效分别为7036和8257。在实验中,发明人未发现试验药剂对作物有不良影响,对益虫安全。0054本应用实例中,吡蚜酮与虫螨腈的比例可以在641至164的增效作用范围内调整,从而形成新的实施例。0055应用实例五防治甘蓝蚜虫药效试验0056吡蚜酮40、虫螨腈5、烷基酚聚氧乙烯嘧3、无患子粉4、丁二酸2、淀粉20、硅藻土41,混合制得45吡蚜酮虫螨腈水分散粒剂。该配比按5000倍稀释喷雾,药后72小时防治甘蓝蚜虫效果为93749634,50吡蚜酮可湿性粉剂和10虫螨腈悬浮剂按照同样方法分别稀释5000倍和1000倍使用,药后72小时防效分别。

16、为8075和6892。在实验中,发明人未发现试验药剂对作物有不良影响,对益虫安全。0057本应用实例中,吡蚜酮与虫螨腈的比例可以在641至164的增效作用范围内调整,从而形成新的实施例。0058应用实例六防治茄子蓟马药效试验0059吡蚜酮10、虫螨腈20、木质素磺酸钠5、润湿渗透剂F3、十二烷基苯磺酸2、硅油01、乙二醇3、聚乙烯醇2,去离子水加至100,混合制得30吡蚜酮虫螨腈悬浮剂。该配比按4000倍稀释喷雾,药后72小时防治茄子蓟马效果为95829756,50吡蚜酮可湿性粉剂和10虫螨腈悬浮剂按照同样方法分别稀释5000倍和1000倍使用,药后72小时防效分别为6975和7374。在试验。

17、中发现本发明组合物对靶标作物无不良影响,对益虫安全。0060本应用实例中,吡蚜酮与虫螨腈的比例可以在641至164的增效作用范围内调整,从而形成新的实施例。0061应用实例七防治甘蓝甜菜夜蛾药效试验0062吡蚜酮5、虫螨腈5、脂肪胺聚氧乙烯嘧4、十二烷基苯磺酸钠4、硅酮类化合物01、聚乙二醇1、丙三醇4、去离子水加至100,混合制得10吡蚜酮虫螨腈悬浮剂。该配比按1800倍稀释喷雾,药后72小时防治甘蓝甜菜夜蛾效果为90729492,50吡蚜酮可湿性粉剂和10虫螨腈悬浮剂按照同样方法分别稀释5000倍和1000倍使用,药后72小时防效分别为6843和7644。在实验中,发明人未发现试验药剂对作物有不良影响,对益虫安全。0063本应用实例中,吡蚜酮与虫螨腈的比例可以在641至164的增效作用范围内调整,从而形成新的实施例。说明书CN101999369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农业;林业;畜牧业;狩猎;诱捕;捕鱼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