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治疗带下病的中药制剂.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用于治疗带下病的中药制剂.pdf(3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1991796A43申请公布日20110330CN101991796ACN101991796A21申请号200910166582X22申请日20090826A61K36/8994200601A61P15/0020060171申请人栗素琴地址452470河南省登封市妇幼保健院产二科72发明人栗素琴54发明名称用于治疗带下病的中药制剂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治疗带下病的中药制剂,选取的原料药及其重量组份分别是薏苡仁、蛇床子、黄芩、黄柏、二花、茯芩、香附、荆芥、桑寄生、苍术、车前子、艾叶、金樱子各15份,蒲公英50份;其制剂包括运用传统制剂工艺或现代制剂工艺制成的丸剂、粉剂。
2、、片剂、口服液制剂、胶囊制剂。所选药材共凑疏肝理气、清热燥湿、利水通淋之功效。通过内服提高了机体免疫机能,针对脾阳虚、肾阳虚、阳虚挟湿所致带下病具有良好疗效,且服用方便。经临床应用发现,本发明具有作用迅速、治疗效果明显、耐受性好、成本低廉、无任何毒副作用的优势。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1页CN101991799A1/1页21用于治疗带下病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选取的原料药及其重量组份分别是薏苡仁、蛇床子、黄芩、黄柏、二花、茯芩、香附、荆芥、桑寄生、苍术、车前子、艾叶、金樱子各15份,蒲公英50份;其制剂包括运用传统制剂工艺或现代制剂工艺。
3、制成的丸剂、粉剂、片剂、口服液制剂、胶囊制剂。权利要求书CN101991796ACN101991799A1/1页3用于治疗带下病的中药制剂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治疗带下病的中药制剂。背景技术0002高等医学院教材中医妇科学中说“带下量明显增多,色、质、臭气异常,或伴全身、或局部症状者,称带下病。带下病分为带下过多和带下缺少症。现有技术中用于治疗带下病的药物尚不多见。中药认为本病与脾阳虚、肾阳虚阳虚挟湿有关。发明内容000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疏肝理气、清热燥湿、利水通淋功效的中药制剂,针对脾阳虚、肾阳虚、阳虚挟湿所致带下病具有良好疗效。0004本发明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00。
4、05选取的原料药及其重量组份分别是薏苡仁、蛇床子、黄芩、黄柏、二花、茯芩、香附、荆芥、桑寄生、苍术、车前子、艾叶、金樱子各15份,蒲公英50份;其制剂包括运用传统制剂工艺或现代制剂工艺制成的丸剂、粉剂、片剂、口服液制剂、胶囊制剂。0006本发明选取的原料药为纯中药材,香附疏肝理气,调经止痛。薏苡仁利水渗湿,健脾止泻,清热排脓。蛇床子燥湿杀虫,散寒祛风,湿肾壮阳。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黄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退虚热。二花清热解毒,疏散风热。茯芩利水渗湿,健脾,安神。荆芥祛风解表,透疹止痒,炒炭止血。桑寄生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安胎。苍术燥湿健脾,祛风湿,发汗,明目。车前了利水通淋。
5、,渗湿止泻,清肝明目,清肺化痰。艾叶温经止血,散寒止痛。蒲公英清热解毒,消痈散结,利湿通淋。0007所选药材共凑疏肝理气、清热燥湿、利水通淋之功效。通过内服提高了机体免疫机能,针对脾阳虚、肾阳虚、阳虚挟湿所致带下病具有良好疗效,且服用方便。经临床应用发现,本发明具有作用迅速、治疗效果明显、耐受性好、成本低廉、无任何毒副作用的优势。0008应用本发明临床收治患者376例,康复病例为352例。康复标准为症状消失,无不适症状。具体实施方式0009本发明所述的用于治疗带下病的中药制剂,选取的原料药及其重量组份分别是薏苡仁、蛇床子、黄芩、黄柏、二花、茯芩、香附、荆芥、桑寄生、苍术、车前子、艾叶、金樱子各15份,蒲公英50份;其制剂包括运用传统制剂工艺或现代制剂工艺制成的丸剂、粉剂、片剂、口服液制剂、胶囊制剂。说明书CN101991796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