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药物组合物的新用途.pdf

上传人:罗明 文档编号:5217010 上传时间:2018-12-26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1.0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310469830.4

申请日:

2013.10.10

公开号:

CN104546965A

公开日:

2015.04.29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A61K 36/234申请公布日:20150429|||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61K 36/234申请日:20131010|||公开

IPC分类号:

A61K36/234; A61P31/10; A61P29/00; A61P37/08; A61P17/04; A61K31/045(2006.01)N; A61K31/125(2006.01)N; A61K33/28(2006.01)N; A61K33/04(2006.01)N

主分类号:

A61K36/234

申请人:

广东太安堂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柯树泉; 柯少彬

地址:

515021广东省汕头市金园工业区11R2-2片区第1,2座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市浩天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276

代理人:

刘云贵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药物组合物在制备外用杀灭或抑制真菌药物中的应用,该药物组合物的原料药包括:升药底、蛇床子、升华硫、樟脑、冰片。具体来说提供了一种药物组合物在制备外用抗真菌、抗炎、抗过敏、止痒药物中的应用,该药物组合物的原料药主要包括升药底10-100重量份、蛇床子10-100重量份、升华硫10-100重量份、樟脑10-100重量份、冰片5-50重量份。该药物组合物对多种真菌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和杀灭作用;能显著抑制大鼠蛋清性足肿胀、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以及二甲苯所致小鼠腹部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能明显提高致痒剂磷酸组织胺对豚鼠的致痒阈;对Ⅰ型变态反应及Ⅱ型变态反应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药物组合物在制备外用杀灭或抑制真菌的药物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该药物组合物的原料药包括:升药底、蛇床子、升华硫、樟脑、冰片。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组合物的原料药组成为:升药底10-100重量份、蛇床子10-100重量份、升华硫10-100重量份、樟脑10-100重量份、冰片5-50重量份。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组合物加入常规辅料按常规制剂工艺制成的外用膏剂、贴剂、擦剂、凝胶剂。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组合物加入辅料苯酚10-80体积份、基质500-1000重量份,制成外用膏剂;其中,所述重量/体积为g/ml。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质选自凡士林、卡波姆、纤维素、黄原胶、瓜耳胶、聚乙二醇、淀粉中的一种或几种。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真菌选自毛癣菌属,小孢子菌属,表皮癣菌属,白色念珠菌属中的一种或几种。

7.  一种药物组合物在制备外用抗炎药物中的应用,所述药物组合物的原料药组成为:升药底10-100重量份、蛇床子10-100重量份、升华硫10-100重量份、樟脑10-100重量份、冰片5-50重量份。

8.  一种药物组合物在制备外用抑制变态反应药物中的应用,所述药物组合物的原料药组成为:升药底10-100重量份、蛇床子10-100重量份、升华硫10-100重量份、樟脑10-100重量份、冰片5-50重量份。

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变态反应为I型变态反应或II型变态反应。

说明书

说明书一种药物组合物的新用途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药物组合物的新用途,具体涉及一种药物组合物在制备抗真菌、抗炎、抗过敏、止痒药物中的新用途,属于医药领域。
背景技术
皮肤病是发生在人体表皮、真皮、皮下组织、毛发、指甲、汗腺和皮脂腺等部位的病症,主要是由于感染各种病毒、霉菌、真菌等,以及集体对某种物质的变态反应等而发生的。其临床主要表现为苔癣、斑疹、鳞屑等,伴有瘙痒、疼痛、麻木等感觉。
在临床上用西药治疗此类疾病的药膏中大多含有激素类成分,长期使用会对人体产生不利影响。中医学认为皮肤病的发生是外因感受风、湿、热、虫、毒等邪,其治疗的重要方法是外治法。常用的外用药物有三黄洗剂、青黛散、牛皮癣软膏等,但治疗效果均不理想。因此,人们对疗效更好的治疗皮肤病的外用中药制剂仍存在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药物组合物在制备外用抗真菌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该药物组合物在制备外用抗炎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第三个目的在于提供该药物组合物在制备外用抑制变态反应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第四个目的在于提供该药物组合物在制备外用止痒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药物组合物在制备外用抗真菌药物中的应用,该药物组合物的原料药包括:升药底、蛇床子、升华硫、樟脑、冰片。
进一步,所述真菌选自毛癣菌属,小孢子菌属,表皮癣菌属,白色念珠菌属中的一种或几种。
本发明还提供了该药物组合物在制备外用抗炎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还提供了该药物组合物在制备外用抑制变态反应药物中的应用。
进一步,其特征在于,抑制I型变态反应反应或II型变态反应。
本发明还提供了该药物组合物在制备外用止痒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所述药物组合物的原料药组成为:升药底10-100重量份、蛇床子10-100重量份、升华硫10-100重量份、樟脑10-100重量份、冰片5-50重量份。
更进一步,所述药物组合物的原料药组成为:升药底20-80重量份、蛇床子20-80重量份、升华硫20-80重量份、樟脑20-80重量份、冰片10-40重量份。
更进一步,所述药物组合物的原料药组成为:升药底40-60重量份、蛇床子40-60重量份、升华硫40-60重量份、樟脑40-60重量份、冰片20-35重量份。
更进一步,所述药物组合物的原料药组成为:升药底50重量份、蛇床子50重量份、升华硫50重量份、樟脑50重量份、冰片30重量份。
本发明药物组合物可加入常规辅料,按常规制剂工艺制成膏剂、贴剂、擦剂、凝胶剂等外用制剂。
进一步,所述药物组合物外用膏剂的辅料组成为:苯酚10-80体积份、基质500-1000重量份;所述重量/体积为g/ml。
更进一步,其辅料组成为:苯酚20-60体积份、基质600-900重量份;更进一步,其辅料组成为:苯酚30-50体积份、基质700-800重量份;更进一步,其辅料组成为:苯酚40体积份、基质730重量份。
更进一步,所述基质选自凡士林、卡波姆、纤维素、黄原胶、瓜耳胶、聚乙二醇、淀粉中的一种或几种;更进一步,所述卡波姆选自carbopol-910、 carbopol-934、carbopol-934p、carbopol-940、carbopol-941、carbopol-1342中的一种;所述纤维素选自甲基纤维素、羟丙基纤维素、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中的一种。
本发明药物组合物外用膏剂的制备方法为:
按比例取各原料药,将升药底、蛇床子、升华硫、樟脑、冰片五味粉碎,过筛,并加入到基质中,混合均匀;然后加入苯酚,混合均匀,即得。
进一步,将升药底、蛇床子、升华硫、樟脑、冰片五味进行微粉碎,过300目筛。
本发明所述基质可采用如下方法制备:
(1)卡波姆(carbopol)凝胶基质:取卡波姆5~10g,加入1000ml水中,搅拌分散均匀,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至6~7.5,搅匀,制成所需的凝胶基质;
(2)纤维素凝胶基质:取纤维素20~50g,加入1000ml水中,加热,搅拌使其完全溶胀,制成所需的凝胶基质;
(3)黄原胶凝胶基质:取黄原胶10~30g,加入1000ml水中,加热,搅拌使其完全溶胀,成为凝胶基质;其中黄原胶又名汉生胶或黄单胞细菌多糖;
(4)瓜耳胶凝胶基质:取瓜耳胶10~30g,加入1000ml水中,搅拌使其完全溶胀,加酸调pH值至酸性,制成所需的凝胶基质;
(5)聚乙二醇(PEG)凝胶基质:取聚乙二醇(400)600g,加热;另取聚乙二醇(4000)400g,加热熔化,将以上两种液体混合均匀,制成1000g所需的凝胶基质;
(6)淀粉制成的凝胶基质:取淀粉30~50g,加入1000ml冷水中,搅匀,加热,制成所需的凝胶基质。
本发明对药材升药底、蛇床子、升华硫、樟脑、冰片的微粉碎可通过气流粉碎机、振动磨、球磨机或行星磨实现,其中气流粉碎机包括水平圆盘式气流粉碎机、循环管式气流粉碎机、对喷式逆向气流粉碎机、撞击板靶式气流粉碎机、流化床式气流粉碎机。为了避免药材粉碎过程中的高温糊化对有 效成分的破坏,微粉碎操作在低于10℃下进行。
药效研究结果表明,本发明药物组合物对多种真菌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和杀灭作用;能显著抑制大鼠蛋清性足肿胀、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以及二甲苯所致小鼠腹部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能明显提高致痒剂磷酸组织胺对豚鼠的致痒阈;对Ⅰ型变态反应及Ⅱ型变态反应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变态反应(allergy),也叫超敏反应(hypersensitivityreaction),是指机体对某些抗原初次应答后,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发生的一种以机体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细胞损伤为主的特异性免疫应答。1963年起Gell与Coombs按变态反应发生发展的近代知识,将变态反应分为四种类型:Ⅰ型变态反应,即速发型(immediat type),又称过敏反应;Ⅱ型变态反应,即细胞毒型(cytotoxic type);Ⅲ型变态反应,即免疫复合物型(immunecomplex type),以上3型均由抗体所介导;而Ⅳ型变态反应,即迟发型(delayedtype)或细胞介导型(cellmediated type),由细胞因子所介导。
实验例1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药品及剂量设置
对照药物:复方醋酸地塞米松乳膏(含醋醋地塞米松0.075%,樟脑1%,薄荷脑1%):市售购买;中药软膏:市售购买;硝酸咪康唑乳膏(含硝酸咪康唑2%):市售购买。
实验药物:本发明药物组合物(按实施例1制备),每克药膏含生药0.27克。使用时按所提供的软膏工艺配成所需浓度。
实验药物按临床浓度的0.5、1、2倍分别设立3个剂量组,以浓度(%)表示,阳性药物按该药的临床浓度。
1.2 试剂与仪器
试验所用试剂包括:二甲苯(Xylene)、
丙酮、
无水硫酸钠、
磷酸组织胺、
卵蛋白、
弗氏完全佐剂均由市售购进。
所用仪器包括:
UNICO 7200光栅分光光度计:尤尼柯(上海)仪器有限公司产品。
BS110S电子天平:Sartorius公司产品。
光学显微镜,OLYMPUS,日本。
HHB11420型医用培养箱,江苏省连云港市墟沟电器厂。
1.3 实验动物
SD系大鼠,NIH系小鼠,豚鼠,均购自广东省医学实验动物中心。新西兰兔,广州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购入。体内抗真菌试验采用英国种白色豚鼠,由四川省实验动物专委会养殖场提供。
2 实验方法与结果
2.1 抗菌试验
2.1.1 体外抗真菌试验
实验菌种:表皮癣菌属1种2株;小孢子菌属3种4株;毛癣菌属8种9株;白色念珠菌属1种1株。以上菌株由上海市华山医院皮肤科真菌室、同济医科大学微生物教研室按照现有技术制备。
培养基:沙保弱琼脂培养基(SDA)由广东环凯微生物科技公司、广东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提供;SD液体培养基为自配(含2%蛋白胨、1%葡萄糖)。以上培养基经8磅15’高压灭菌后备用。
药物配制:本发明组合物药材浓缩液为棕色混悬液,为临床浓度的2倍;对照药物硝酸咪康唑乳膏(含硝酸咪康唑2%)。本试验经过预实验证明,确定药物的最大起始浓度为25%(V/V),直接混悬到SDA培养基内,再作对倍稀释制成含不同浓度药物的SDA斜面,共13个浓度,从25%~0.006%;硝酸咪康唑乳膏从0.156~2%。另外,再分装若干支不含药物的SDA斜面作为真菌培养对照管。
实验方法:
(1)最小抑菌浓度(MIC)测定:用白金耳从菌种管中刮取适量菌苔, 置无菌研钵内磨碎,加入1.0ml无菌生理盐水,制成乳状菌液。接种时,用白金耳挑一环接种1支斜面管,每种菌株先接种一管不含药物的SDA斜面作为对照。再接种本发明组合物系列稀释管,浓度从25%~0.006%;硝酸咪康唑乳膏稀释管浓度从0.156~2%。以上接种管均放于26~28℃培养箱中,7天后观察结果。对照管应有真菌生长,若对照管无真菌生长,则继续培养至对照管有真菌生长时才判定药物试验结果。药物管中无真菌生长的最低稀释度即为该真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
(2)最小杀菌浓度(MBC)测定:MBC测定采用SD液体培养基。将MIC测定中未见真菌生长的所有药物管,每管刮取斜面一小块,接种SD液基1管,放26~28℃培养箱中,12天后观察结果。无真菌生长的最低稀释度即为最小杀菌浓度(MBC)。
实验结果:见表1。
表1 本发明组合物对不同菌种MIC和MBC的影响


表1结果表明,本发明组合物对毛癣菌属7种9株的MIC为0.006~0.39%,MBC为0.012~0.39%;对小孢子菌属3种4株的MIC与MBC均为0.098~0.39%;对表皮癣菌属1种2株的MIC与MBC均为0.024~0.39%;对白色念珠菌属1种1株的MIC与MBC均为0.39%。其抑菌和杀菌功效与对照药物硝酸咪康唑乳膏相似。
2.1.2 体内抗真菌试验
试验菌株:石膏样小孢子菌、石膏样毛癣菌由四川省皮肤性病研究所提供,从临床分离而得。
菌种接种前培养及菌液制备:将石膏样小孢子菌、石膏样毛癣菌菌株分别接种于沙保弱葡萄糖琼脂斜面上,28℃、5天,取菌苔于匀浆器中加入无菌生理盐水,并乳化,计数,石膏样小孢子菌稀释为1×108/ml之孢子菌丝混悬液,石膏样毛癣菌稀释为1×107/ml之孢子菌丝混悬液作为动物接种用。
动物接种及观察:每种菌株均取豚鼠50只,用电推在其背部一侧脱毛3×8cm2面积,24小时后,用无菌细砂纸檫破脱毛面中央皮肤,以轻度渗血为度,造成面积为2×6cm2长方形创伤面,再在创伤面上均匀接种上述菌株混悬液0.2ml。真菌接种后,逐日观察病变情况,用“0、1、2、3、4”分级表示病变程度,判断标准为:无病变为0;有少数“小红斑”性丘疹或病变倾向痊愈者、新生体毛长出者为1;红斑融合或呈岛状散在,且周围发红者为2;红斑全面扩大,有大量鳞屑及有厚痂皮形成者为3;伴有出血的极期病变者为4;病变界于两级之间者用低分加0.5记录。感染第五天豚鼠局部出现红肿,取病变周围组织镜检,结果均为阳性,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本发明药物低、中、高剂量组,硝酸咪康唑乳膏组,开始依组别不同给予药物治疗,2ml/只,每天2次,均匀涂抹于感染部位,模型对照组涂等量基质。隔天对每只豚鼠病变程度按上述标准评分,治疗时间为2周。
真菌镜检及培养:①每隔4天,取上述试验豚鼠病变部位周围取鳞屑或毛发,每只动物取3处,用氢氧化钾消化后镜检,有菌丝或孢子者为阳性,计算每组转阴率=检察阴性数/检查样本总数×100%。②接种后第13天,取病变部位鳞屑或毛发、和试验最后一天,将豚鼠处死,取病变部位皮肤,每只均取3个标本,用青霉素和链霉素处理10min,接种于含青霉素和链霉素的沙保弱培养基上,28℃、5天后观察有无真菌生长,以真菌生长的阴性率作为判断药物疗效的指标。
实验结果:见表2-4。
表2 本发明组合物对不同菌种所致豚鼠体癣模型病变程度的影响(n=10)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下同)
表2结果表明,石膏样小孢子菌感染豚鼠局部皮肤后,5天出现病变,11天左右达到高峰,以后逐渐减轻,19天左右痊愈;石膏样毛癣菌感染豚鼠局部皮肤后,5天出现病变,13天左右达到高峰,以后逐渐减轻,至痊愈。本发明组合物各剂量组能够明显减轻病变的严重程度,使痊愈时间提前。
表3 本发明组合物对不同菌种所致豚鼠体癣模型真菌镜检转阴率的影响(n=30)

表3结果表明,本发明组合物能提高石膏样小孢子菌所致豚鼠体癣模型接种后9至19天的镜检转阴率,以中、高剂量明显(P<0.01);能提高石膏样毛癣菌所致豚鼠体癣模型接种后9至21天的镜检转阴率,以高剂量明 显(P<0.01)。
表4 对不同菌种所致豚鼠体癣模型真菌培养转阴率的影响(n=30)

表4结果表明,本发明组合物能提高石膏样小孢子菌所致豚鼠体癣模型 真菌培养13天和19天的转阴率,以中、高剂量明显(P<0.01);能提高石膏样毛癣菌所致豚鼠体癣模型真菌培养13天和19天的转阴率,以高剂量明显(P<0.01)。
2.2 抗炎试验
2.2.1 对大鼠蛋清性足肿胀的影响
选取健康雄性大鼠,体重为130-150g。实验时,先测定右后足踝关节以下容积(作为基础值),然后将药膏涂于大鼠右后足(对照组涂基质),涂药后30min,于大鼠右后足跖腱膜下注射100%新鲜鸡蛋清(0.1ml/只)致炎,并同时再涂药1次,然后测量致炎后1、2、3、4小时的足肿容积(每次测量后均再涂药1次),减去基础值,作为足肿胀度,比较各组的差异。结果见表5。
表5 本发明组合物对大鼠蛋清性足肿胀的影响

表5结果提示,本发明组合物中、高剂量均可显著抑制1、2、3、4h的足肿胀度(P<0.05~0.01);低剂量可显著抑制2、4h的足肿胀度(P<0.05)。市购中药软膏亦可抑制2、3、4h的足肿胀度(P<0.05~0.01)。
2.2.2 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的影响
取健康雄性小鼠,体重20±2g,随机分组,于小鼠右耳双面涂药一次,对照组涂基质。30min后给小鼠右耳双面各涂二甲苯0.02ml一次,同时待二甲苯挥干后以及30min后再按上法各涂药一次。1h后脱颈椎处死小鼠,剪下左右耳壳,用9mm打孔器取同部位的左右两耳片,称重,以左右耳片重 量之差为肿胀度。结果见表6。
表6 本发明组合物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的影响

表6结果提示,本发明组合物低、中、高剂量均可显著抑制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P<0.05~0.01);市购中药软膏亦可显著抑制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P<0.01)。
2.2.3 对二甲苯所致小鼠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的影响
选取健康雄性小白鼠,体重为18-20g,随机分组后,剪除腹毛。实验时,腹部搽药,对照组搽基质。1h时后,尾静脉注射2%伊文氏兰生理盐水0.1ml/10g体重,同时于腹部正中皮肤外滴二甲苯20ul/只,待二甲苯充分渗透入皮肤后再搽药一次,30min后放血处死小鼠,洗净皮肤并剪取腹部蓝染部位,剪碎,浸泡于10ml的水丙酮溶液(3:7)中24h(中间振摇数次),过滤,取滤液于722分光光度计(波长610nm)中比色测定OD值,结果如表7所示。
表7 本发明组合物对二甲苯所致小鼠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影响

表7结果提示,本发明组合物中、高剂量均能明显降低二甲苯所致小鼠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P<0.05~0.01);市购中药软膏亦能明显降低二甲苯所致小鼠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P<0.01)。
2.3 抗过敏试验
2.3.1 对大鼠同种被动皮肤过敏反应(PCA.Ⅰ型变态反应)的影响
选取健康大白鼠5只,体重180-200g,雌雄兼用。将1%卵蛋白生理盐水溶液0.5ml肌肉注射于后腿两侧,同时于背部皮下注射弗氏佐剂0.05ml/只。14天后采血,离心取血清备用。另取健康大白鼠,体重180-200g,雌雄各半,动物随机分组,在大鼠背部中线两侧,距脊柱1.5cm处剪毛,每侧2点,间隔2cm。取上述抗血清加生理盐水稀释为1:5~1:20,按不同浓度抗血清的次序,皮内注射于剪毛的各点(0.5ml/点),空白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注射后腹部涂药,2次/天,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涂基质,连续3天。末次涂药后1h,每鼠尾静脉注射1%卵蛋白和1%伊文氏蓝-生理溶液1ml/100g,30min后断头处死动物,洗净皮肤并取下腹部蓝色斑皮片,剪碎,用7:3丙酮生理盐水混合液5ml浸泡24小时,离心取上清,在610nm处测OD值(表示皮肤过敏反应的强弱)。结果见表8。
表8 本发明组合物对大鼠同种被动皮肤过敏反应(PCA)的影响

注: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1
表8结果表明,本发明组合物中、高剂量均可显著抑制大鼠同种被动皮肤过敏反应(P<0.05)。复醋酸地塞松乳膏亦可显著抑制大鼠同种被动皮肤 过敏反应(P<0.01)。
2.3.2 对II型变态反应(豚鼠皮肤血管炎反应)的影响
将109SRBC混悬于1ml磷酸缓冲液,给正常新西兰兔静脉注射,隔天1次,共10次。于注射结束后14天,收集兔血清(抗SRBC血清)。取体重200-300g的健康豚鼠,剪去背部毛,于背部剪毛处涂药(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涂基质),30min后,将抗血清(生理盐水1:8稀释)于背部中线两侧(距脊柱1.5cm)皮内注射,每侧2点,间隔2cm,每点注射0.1ml,空白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24h后静脉注射0.5%伊文氏蓝-生理溶液1ml/100g,30min后处死动物,取下背部蓝色斑皮片,剪碎,用7:3丙酮生理盐水混合液5ml浸泡24小时,离心取上清,在610nm处测OD值。结果见表9。
表9 本发明组合物对豚鼠皮肤血管炎反应的影响(X±S)

表9结果提示,本发明组合物中、高剂量均可显著抑制豚鼠皮肤血管炎反应(P<0.05~0.01)。复醋酸地塞松乳膏亦可显著抑制豚鼠皮肤血管炎反应(P<0.01)。
2.4 本发明组合物止痒作用
取健康豚鼠,雌雄兼用,体重250-320g,随机分组,剃除右后足背毛后外涂药一次,对照组涂基质,1h后用粗砂纸擦伤右足背剃毛处,面积约1cm2,局部再涂药一次,10min后开始在创面处滴0.01%磷酸组织胺0.05ml/只,此后每隔3min依0.01%、0.02%、0.03%、0.04%、0.05%……递增浓度,每次均为0.05ml/只,直致出现豚鼠回舔右后足,以最后出现豚鼠回头舔右后足 时所给予的磷酸组织胺总量为致痒阈,结果见表10。
表10 对磷酸组织胺所致豚鼠瘙痒反应的影响(X±S)

表10结果表明,本发明组合物低、中、高剂量均可明显提高致痒剂磷酸组织胺对豚鼠的致痒阈(P<0.05~0.01);复醋酸地塞松乳膏也可提高豚鼠的致痒阈(P<0.01)。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原料药:升药底50g、升华硫50g、蛇床子50g、樟脑50g、冰片30g;
辅料:苯酚40ml、凡士林730g;
制备方法:将升药底、升华硫、蛇床子、樟脑、冰片五种药材分别微粉碎,过300目筛,待用;再将凡士林加热至91℃使熔化,用200目筛网滤过,然后向凡士林中加入经微粉碎的升药底、升华硫、蛇床子三种药材和苯酚,搅匀,稍冷后(上述膏体温度为52℃时)再加入经微粉碎的樟脑、冰片,搅匀,即得膏剂。
实施例2
原料药:升药底40g、升华硫60g、蛇床子40g、樟脑60g、冰片20g;
辅料:苯酚50ml、凡士林900g;
制备方法:将升药底、升华硫、蛇床子、樟脑、冰片五种药材分别微粉碎,过300目筛,待用;再将凡士林加热至95℃使熔化,用200目筛网滤过, 然后向凡士林中加入经微粉碎的升药底、升华硫、蛇床子三种药材和苯酚,搅匀,稍冷后(上述膏体温度为58℃时)再加入经微粉碎的樟脑、冰片,搅匀,即得膏剂。
实施例3
原料药:升药底60g、升华硫40g、蛇床子60g、樟脑40g、冰片35g;
辅料:苯酚30ml、水溶性凝胶基质基质700g;所述水溶性凝胶基质基质采用如下方法制备:取卡波姆-910 8g,加入1000ml水中,搅拌分散均匀,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至7,搅匀,即得。
制备方法:将升药底、升华硫、蛇床子、樟脑、冰片五种药材分别微粉碎,过300目筛,待用;然后向凝胶基质中加入经微粉碎的升药底、升华硫、蛇床子三种药材和苯酚,搅匀,稍冷后(上述膏体温度为55℃时)再加入经微粉碎的樟脑、冰片,搅匀,涂布在无纺布上,即得贴剂。
实施例4
原料药::升药底20g、升华硫80g、蛇床子20g、樟脑80g、冰片10g;
辅料:苯酚60ml、水溶性基质800g;所述水溶性凝胶基质采用如下方法制备:取羟丙基纤维素30g,加入1000ml水中,加热,搅拌使其完全溶胀,制成所需的凝胶基质。
制备方法:将升药底、升华硫、蛇床子、樟脑、冰片五种药材分别微粉碎,过300目筛,待用;然后向凝胶基质中加入经微粉碎的升药底、升华硫、蛇床子三种药材和苯酚,搅匀,稍冷后(上述膏体温度为55℃时)再加入经微粉碎的樟脑、冰片,搅匀,即得膏剂。
实施例5
原料药::升药底80g、升华硫20g、蛇床子80g、樟脑20g、冰片40g;
辅料:苯酚20ml、凡士林850g;
制备方法:将升药底、升华硫、蛇床子、樟脑、冰片五种药材分别微粉碎,过300目筛,待用;再将凡士林加热至93℃使熔化,用200目筛网滤过, 然后向凡士林中加入经微粉碎的升药底、升华硫、蛇床子三种药材和苯酚,搅匀,稍冷后(上述膏体温度为55℃时)再加入经微粉碎的樟脑、冰片,搅匀,即得膏剂。
实施例6
原料药:升药底15g、升华硫90g、蛇床子90g、樟脑15g、冰片5g;
辅料:氮酮50ml、吐温-80 50ml;
制备方法:将辅料氮酮和吐温-80置于乳钵中,用乳棒研匀;将原料药置于约乙醇中溶解,加入氮酮和吐温-80,搅匀,即得擦剂。
实施例7
原料药::升药底95g、升华硫10g、蛇床子15g、樟脑90g、冰片45g;
辅料:苯酚15ml、水溶性凝胶基质1000g;所述水溶性凝胶基质采用如下方法制备:取淀粉30~50g,加入1000ml冷水中,搅匀,加热,制成所需的凝胶基质。
制备方法:升药底、升华硫、蛇床子、樟脑、冰片五种药材分别微粉碎,过300目筛,待用;然后向凝胶基质中加入经微粉碎的升药底、升华硫、蛇床子三种药材和苯酚,搅匀,稍冷后(上述膏体温度为55℃时)再加入经微粉碎的樟脑、冰片,搅匀,即得膏剂。

一种药物组合物的新用途.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一种药物组合物的新用途.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一种药物组合物的新用途.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药物组合物的新用途.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药物组合物的新用途.pdf(1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药物组合物在制备外用杀灭或抑制真菌药物中的应用,该药物组合物的原料药包括:升药底、蛇床子、升华硫、樟脑、冰片。具体来说提供了一种药物组合物在制备外用抗真菌、抗炎、抗过敏、止痒药物中的应用,该药物组合物的原料药主要包括升药底10-100重量份、蛇床子10-100重量份、升华硫10-100重量份、樟脑10-100重量份、冰片5-50重量份。该药物组合物对多种真菌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和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医学或兽医学;卫生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