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自动肠溶胶囊生产线.pdf

上传人:sha****007 文档编号:5216165 上传时间:2018-12-26 格式:PDF 页数:22 大小:1.1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736476.1

申请日:

2014.12.05

公开号:

CN104546487A

公开日:

2015.04.29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61J 3/07申请日:20141205|||公开

IPC分类号:

A61J3/07

主分类号:

A61J3/07

申请人:

丹东金丸集团有限公司

发明人:

贾毅; 朱光耀; 何福银; 栾国利; 赵丹宇; 唐欣; 王镇奎; 庞煜磊; 周鹏飞; 王平; 辛伟

地址:

118000辽宁省丹东市元宝区蛤蟆塘大街559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沈阳优普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21234

代理人:

吕敏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全自动肠溶胶囊生产线,属于胶囊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包括平台机、自动机、涂油机、蘸胶机、吸废料系统、上烘道、下烘道及主控系统,所述下烘道上间隔设置送风管道和回风管道,在所述下烘道上还间隔设置有两个包衣机,所述包衣机分别置于隔离空间内,隔离空间连接有抽真空装置。本发明通过设置两个密闭的隔离空间内包衣机,通过抽真空装置吸收包衣液中的挥发性物质,防止散发到车间内遇到明火发生爆炸。本发明生产出的胶囊适合肠溶标准,胶囊壁薄厚均匀,质量好。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全自动肠溶胶囊生产线,包括平台机、自动机、涂油机、蘸胶机、吸废料系统、上烘道、下烘道、尾部平台及主控系统,所述下烘道上间隔设置送风管道和回风管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下烘道上还间隔设置有两个包衣机,所述第一台包衣机设置于在尾部平台前端,第二台包衣机设置于第一台包衣机和平台机之间,所述包衣机分别置于隔离间内,隔离间连接有抽真空装置。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全自动肠溶胶囊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衣机包括输入端托板、输出端托板、后箱体、前中箱体、两后侧箱体、两前侧箱体、升降平台、圆盘翻转机构、蘸胶机、复位圆盘机构、拨条机构及推出机构,所述前、后箱体并列设置,在前、后箱体两侧分别对称设置前侧箱体和后侧箱体,在后箱体上对应输入端托板上模条位置设置升降平台,于后箱体上的升降平台侧边位置设置圆盘翻转机构,所述后箱体和两后侧箱体间分别设置蘸胶机,两后侧箱体及两前侧箱体上均对称设置有复位圆盘机构,两前侧箱体上分别设置有拨条机构,在前中箱体上两拨条机构间设置有推出机构,模条蘸胶后,经复位圆盘机构复位,再经拨条机构及推出机构推出至输出端托板。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全自动肠溶胶囊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盘翻转机构包括两套翻转圆盘组件、上推爪机构和下推爪机构,所述两套翻转圆盘组件位于升降平台两侧位置,靠近蘸胶机侧,上推爪机构安装在升降平台上,其上推爪端沿升降平台移动,下推爪机构安装在后箱体上,推动模条时,其上推爪端或下推爪端分别与模条相接触。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全自动肠溶胶囊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圆盘组件包括两对称设置在升降平台两侧的翻转圆盘、翻转圆盘座及连接两翻转圆盘的第一连接轴,所述第一连接轴安装在后箱体上,并与其电机输出轴连接,翻转圆盘座置于翻转圆盘外侧,安装在第一连接轴上,在两翻转圆盘上均对称开有容纳模条底座的一端开口的条形槽,所述条形槽的槽口端对应升降平台端。

5.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全自动肠溶胶囊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推爪机构包括转轴及两对称设置的支座、第一齿轮、两组第一齿条,所述两支座上连接有第二连接轴,转轴两端分别连接第一齿轮,两组第一齿条分别沿升降平台两侧设置,每组第一齿条为上下两个,分别与同侧第一齿轮啮合,支座两侧的上下第一齿条间分别安装上推爪,所述上推爪与第一齿条螺纹连接,沿第一齿条移动,第二连接轴通过第一带轮连接其对应电机输出轴。

6.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全自动肠溶胶囊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推爪机构包括两组对称设置的第一导轨、第二齿条、下推爪和第二齿轮,所述两组第一导轨对称安装在后箱体上,每组第二齿条分别为对称两个,通过滑块沿第一导轨对称设置,在第二齿条靠近翻转圆盘端设置下推爪,与第二齿条相啮合的第二齿轮通过转轴连接在其电机输出轴上。

7.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全自动肠溶胶囊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圆盘机构包括复位圆盘组件、第一丝杠、第二导轨及伺服电机,所述复位圆盘组件通过第二导轨连接在后侧箱体及前侧箱体的两后侧板、两前侧板上,复位圆盘组件与第一丝杠配合连接,沿第一丝杠运动,第一丝杠一端连接在后侧箱体的端板上,并与伺服电机输出轴连接,第一丝杠另一端连接在前侧箱体的端板上。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全自动肠溶胶囊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圆盘组件包括两对称设置的复位圆盘、复位圆盘座及连接两复位圆盘的第三连接轴,所述复位圆盘安装于复位圆盘座内,复位圆盘座两侧设置第二导轨滑块,复位圆盘座底端安装第一丝杠,在两复位圆盘上均对称开有容纳模条底座的通长条形槽,在复位圆盘座上对应所述通长条形槽翻转前后的位置开有两开口槽,所述两开口槽均对应模条输入端。

9.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全自动肠溶胶囊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拨条机构包括支撑架、导轨支架、第三导轨、第二丝杠、第二电机、第二带轮及推爪,所述支撑架、导轨支架十字交叉设置于前侧箱体上,导轨支架垂直生产线方向连接于支撑架下方,两第三导轨连接在导轨支架的两横梁下方,与第三导轨连接的滑块上固定有推爪,第二丝杠连接在导轨支架两连接杆间,与第二丝杠配合连接的丝母与推爪连接,第二丝杠一端通过第二带轮连接第二电机。

10.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全自动肠溶胶囊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出机构包括第三丝杠、第三带轮和第二推杆,所述第三丝杠连接在前中箱体的两侧板上,且一端与其电机通过第三带轮连接,第二推杆为两个,分别对应放置模条位置,两第二推杆均连接在与第三丝杠配合的丝母上。

11.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全自动肠溶胶囊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平台包括平台、凸轮、支撑柱、连接板及电机,所述支撑柱至少为两个,一端连接支撑平台,另一端通过连接板连接,与电机输出轴连接的凸轮与连接板相接触,带动平台升降。

12.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全自动肠溶胶囊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蘸胶机的溶液桶带有包衣液循环系统,所述该循环系统包括水泵、溶液槽、出液管和回液管,所述溶液桶通过进液管连接溶液槽的进液口,通过回液管连接溶液槽的第二回液口,所述溶液槽的进液口高于第二回液口,溶液桶的出液口低于第一回液口,所述进液管上连接水泵,回液管上连接阀门。

13.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全自动肠溶胶囊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溶液槽包括內槽和外槽,內槽悬置于外槽内,且內槽壁高于外槽壁,內槽内设置有孔板,进液管伸入內槽孔板与內槽底板间,伸入內槽的进液管上开有多个出液孔,回液管连接于外槽低于进液口位置。

14.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全自动肠溶胶囊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溶液桶上还连接有补液管,补液管与补液桶相连,所述补液口高于溶液桶的第一回液口。

15.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全自动肠溶胶囊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溶液桶底板上还开有放液口,其上连接放液管。

1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全自动肠溶胶囊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溶液桶内还设有液位计。

1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全自动肠溶胶囊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溶液桶上还连接有方便拉出的拉杆,溶液桶底板上还安装有万向轮。

说明书

说明书全自动肠溶胶囊生产线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胶囊生产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全自动肠溶胶囊生产线。
背景技术
由于肠溶胶囊需要在肠道内遇碱性液体才会溶化,而胃酸是酸性的,因此胶囊在胃里不会被溶化。如果肠溶胶囊在胃中溶化,反而有可能会对胃造成损伤。所以在肠溶胶囊生产过程中,要对明胶胶囊进行包衣。现有的肠溶胶囊生产线,为手动生产,通过人工再次蘸胶,厂房不密封,由于再次蘸胶过程中会产生挥发性物质,伤害人体。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全自动肠溶胶囊肠溶胶囊生产线。它能实现自动连续生产,其包衣机置于密闭的隔离空间内,挥发性物质不会散发而发生危险。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本发明包括平台机、自动机、涂油机、蘸胶机、吸废料系统、上烘道、下烘道、尾部平台及主控系统,所述下烘道上间隔设置送风管道和回风管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下烘道上还间隔设置有两个包衣机,所述第一台包衣机设置于在尾部平台前端,第二台包衣机设置于第一台包衣机和平台机之间,所述包衣机分别置于隔离间内,隔离间连接有抽真空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包衣机包括输入端托板、输出端托板、后箱体、前中箱体、两后侧箱体、两前侧箱体、升降平台、圆盘翻转机构、蘸胶机、复位圆盘机构、拨条机构及推出机构,所述前、后箱体并列设置,在前、后箱体两侧分别对称设置前侧箱体和后侧箱体,在后箱体上对应输入端托板上模条位置设置升降平台,于后箱体上的升降平台侧边位置设置圆盘翻转机构,所述后箱体和两后侧箱体间分别设置蘸胶机,两后侧箱体及两前侧箱体上均对称设置有复位圆盘机构,两前侧箱体上分别设置有拨条机构,在前中箱体上两拨条机构间设置有推出机构,模条蘸胶后,经复位圆盘机构复位,再经拨条机构及推出机构推出至输出端托板。
进一步地,所述圆盘翻转机构包括两套翻转圆盘组件、上推爪机构和下推爪机构,所述两套翻转圆盘组件位于升降平台两侧位置,靠近蘸胶机侧,上推爪机构安装在升降平台上,其上推爪端沿升降平台移动,下推爪机构安装在后箱体上,推动模条时,其上推爪端或下推爪端分别与模条相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翻转圆盘组件包括两对称设置在升降平台两侧的翻转圆盘、翻转圆盘座及连接两翻转圆盘的第一连接轴,所述第一连接轴安装在后箱体上,并与其电机输出轴连接,翻转圆盘座置于翻转圆盘外侧,安装在第一连接轴上,在两翻转圆盘上均对称开有容纳模条底座的一端开口的条形槽,所述条形槽的槽口端对应升降平台端。
进一步地,所述上推爪机构包括转轴及两对称设置的支座、第一齿轮、两组第一齿条,所述两支座上连接有第二连接轴,转轴两端分别连接第一齿轮,两组第一齿条分别沿升降平台两侧设置,每组第一齿条为上下两个,分别与同侧第一齿轮啮合,支座两侧的上下第一齿条间分别安装上推爪,所述上推爪与第一齿条螺纹连接,沿第一齿条移动,第二连接轴通过第一带轮连接其对应电机输出轴。
进一步地,所述下推爪机构包括两组对称设置的第一导轨、第二齿条、下推爪和第二齿轮,所述两组第一导轨对称安装在后箱体上,每组第二齿条分别为对称两个,通过滑块沿第一导轨对称设置,在第二齿条靠近翻转圆盘端设置下推爪,与第二齿条相啮合的第二齿轮通过转轴连接在其电机输出轴上。
进一步地,所述复位圆盘机构包括复位圆盘组件、第一丝杠、第二导轨及伺服电机,所述复位圆盘组件通过第二导轨连接在后侧箱体及前侧箱体的两后侧板、两前侧板上,复位圆盘组件与第一丝杠配合连接,沿第一丝杠运动,第一丝杠一端连接在后侧箱体的端板上,并与伺服电机输出轴连接,第一丝杠另一端连接在前侧箱体的端板上。
进一步地,所述复位圆盘组件包括两对称设置的复位圆盘、复位圆盘座及连接两复位圆盘的第三连接轴,所述复位圆盘安装于复位圆盘座内,复位圆盘座两侧设置第二导轨滑块,复位圆盘座底端安装第一丝杠,在两复位圆盘上均对称开有容纳模条底座的通长条形槽,在复位圆盘座上对应所述通长条形槽翻转前后的位置开有两开口槽,所述两开口槽均对应模条输入端。
进一步地,所述拨条机构包括支撑架、导轨支架、第三导轨、第二丝杠、第二电机、第二带轮及推爪,所述支撑架、导轨支架十字交叉设置于前侧箱体上,导轨支架垂直生产线方向连接于支撑架下方,两第三导轨连接在导轨支架的两横梁下方,与第三导轨连接的滑块上固定有推爪,第二丝杠连接在导轨支架两连接杆间,与第二丝杠配合连接的丝母与推爪连接,第二丝杠一端通过第二带轮连接第二电机。
进一步地,所述推出机构包括第三丝杠、第三带轮和第二推杆,所述第三丝杠连接在前中箱体的两侧板上,且一端与其电机通过第三带轮连接,第二推杆为两个,分别对应放置模条位置,两第二推杆均连接在与第三丝杠配合的丝母上。
进一步地,所述升降平台包括平台、凸轮、支撑柱、连接板及电机,所述支撑柱至少为两个,一端连接支撑平台,另一端通过连接板连接,与电机输出轴连接的凸轮与连接板相接触,带动平台升降。
进一步地,所述蘸胶机的溶液桶带有包衣液循环系统,所述该循环系统包括水泵、溶液槽、出液管和回液管,所述溶液桶通过进液管连接溶液槽的进液口,通过回液管连接溶液槽的第二回液口,所述溶液槽的进液口高于第二回液口,溶液桶的出液口低于第一回液口,所述进液管上连接水泵,回液管上连接阀门。
进一步地,所述溶液槽包括內槽和外槽,內槽悬置于外槽内,且內槽壁高于外槽壁,內槽内设置有孔板,进液管伸入內槽孔板与內槽底板间,伸入內槽的进液管上开有多个出液孔,回液管连接于外槽低于进液口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溶液桶上还连接有补液管,补液管与补液桶相连,所述补液口高于溶液桶的第一回液口。
进一步地,所述溶液桶底板上还开有放液口,其上连接放液管。
进一步地,所述溶液桶内还设有液位计。
进一步地,所述溶液桶上还连接有方便拉出的拉杆,溶液桶底板上还安装有万向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通过设置两个密闭的隔离空间内包衣机,通过抽真空装置吸收包衣液中的挥发性物质,不会散发至厂房内发生爆炸。
2.本发明包衣机中的各机构配合传动连接,使得肠溶胶囊生产自动、连续,生产的胶囊产品质量好,满足生产要求。通过对称设置两组翻转圆盘组件,使胶囊体模条及胶囊帽模条同时在生产线中运行,通过翻转圆盘组件使模条翻转180度,且实现不同高度的直线运输。通过复位圆盘组件,使蘸胶后的胶囊模条能够翻转180度复位,通过丝杠传动,配合导轨移动,实现模条生产线工位间平稳运输。拨条机构分别通过上推爪机构和下推爪机构,将模条推入和推出翻转圆盘,通过电机带动齿轮及上推爪、下推爪沿其齿条、导轨移动,实现直线运动的目的。通过步进电机带动带轮运转,驱动丝杠、丝母传动,带动与模条接触的推爪推动模条沿导轨框架移动,其结构简单,配合紧密。由步进电机正反转动,实现推爪的往复运动,实现自动推送模条的目的。经本发明包衣机生产工序的胶囊,经本发明的推出机构推出至下一工位。
3. 本发明生产出的胶囊适合肠溶标准,胶囊壁薄厚均匀,质量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包衣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俯视图。
图4为图2翻转圆盘机构的安装示意图。
图5为图4的俯视示意图。
图6为图4翻转圆盘组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2复位圆盘机构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的A-A剖视图。
图9为图8的左视图。
图10为图2中拨条机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的B-B剖面示意图。
图12为图10的左视局部剖视示意图。
图13为图2中溶液桶的循环系统结构图。
图中:
1.第一包衣机,1’第二包衣机,
11. 升降平台,1101.平台,1102.凸轮,1103.支撑柱,1104.连接板;
12.翻转圆盘机构, 121.翻转圆盘组件,1211.翻转圆盘,1212. 第一连接轴,1213.翻转圆盘座,1214.条形槽;122.上推爪机构,1221.支座,1222.第一齿轮,1223.第一齿条,1224.上推爪,1225.第二连接轴,1226.第一带轮;123.下推爪机构,1231.第一导轨,1232.第二齿轮,1233. 第二齿条,234.下推爪,1235.转轴;
13. 复位圆盘机构,131.伺服电机,132.复位圆盘组件,1321.复位圆盘,1322.复位圆盘座,1323.通长条形槽,1324.开口槽,1325.第三连接轴,133.第一丝杠,134.第二导轨;
14.拨条机构,141. 支撑架,1411.立柱,1412.纵梁,142.导轨支架,1421.横梁,1422.连接杆,143.第三导轨,144.第二丝杠,145.丝母,146.推爪,1461.连杆,1462.第一推杆,147.第二带轮。
15.推出机构,151.第三丝杠,152.丝母,153.第二推杆,154.第三带轮;
16.包衣液循环系统:161. 溶液桶,1611.出液口,1612.放液口,1613.万向轮,1614.桶盖,1615.拉杆,1616.补液口,1617.第一回液口,162.水泵,163.进液管,164. 溶液槽,1641.进液口,1642.出液孔,1643.孔板,1644.內槽,1645.外槽,1646.第二回液口,165.回液管,1651.阀门,166.补液管,167.补液桶;
17.前中箱体,18.后侧箱体,181.后侧边,19.前侧箱体,191.前侧板,110.输入端托板,111.输出端托板,112.蘸胶机挂架,113. 后箱体,114.模条;115.空调机,116.送风管道,117.送风空间,118.回风空间。
2.隔离间,3.下烘道,4.上烘道,5.回风管道,6. 平台机,7.自动机,8.涂油机,9.蘸胶机,10.吸废料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述。
实施例:如图1、图2所示,本发明包括平台机6、自动机7、涂油机8、蘸胶机9、吸废料系统10、上烘道4、下烘道3、尾部平台及主控系统,所述下烘道3上间隔设置送风管道116和回风管道5,在所述下烘道3上还间隔设置有两个包衣机,所述第一台包衣机1设置于在尾部平台前端,第二台包衣机1’设置于第一台包衣机1和平台机6之间,所述两个包衣机分别置于隔离间2内,隔离间2连接有抽真空装置,以防止包衣液冲剂挥发至室内发生爆炸,且隔离间2相对包衣机模条组进出位置开有模条组进出口。所述两包衣机的间距按照厂家的包衣液烘干时间来确定,本例间隔十板模条组的距离,每板模条组为24个模条。
所述包衣机包括输入端托板110、输出端托板111、后箱体161、前中箱体17、两后侧箱体18、两前侧箱体19、升降平台11、圆盘翻转机构12、蘸胶机12、复位圆盘机构13、拨条机构14及推出机构15,所述前中箱体17、后箱体113并列设置,在前、后箱体17、161两侧分别对称设置前侧箱体19和后侧箱体18,在后箱体161上对应输入端托板110上模条114位置设置升降平台11,于后箱体161上的升降平台11侧边位置设置圆盘翻转机构12,所述后箱体113和两后侧箱体18间分别设置蘸胶机,两后侧箱体18及两前侧箱体19上均对称设置有复位圆盘机构13,两前侧箱体19上分别设置有拨条机构14,在前箱体17上两拨条机构14间设置有推出机构15,模条114蘸胶后,经复位圆盘机构13复位,再经拨条机构14及推出机构15推出至输出端托板111。
所述升降平台11包括平台1101、偏心凸轮1102、支撑柱1103、连接板1104及电机,所述支撑柱1103至少为两个,一端连接支撑平台1101,另一端通过连接板1104连接,与电机输出轴连接的凸轮1102与连接板1104相接触,带动平台1101升降。通过偏心凸轮1102转动,带动平台1101升降。
如图3-图5所示,本发明翻转圆盘机构12包括两套翻转圆盘组件121、上推爪机构122和下推爪机构123,所述两套翻转圆盘组件121位于升降平台两侧位置,靠近蘸胶机侧,上推爪机构安装在后箱体113的升降平台11上,其上推爪1224端沿升降平台11移动,下推爪机构123安装在后箱体113上,推动模条114时,其上推爪1224端或下推爪1234端分别与模条114相接触。
如图4、图5所示,所述翻转圆盘组件121包括两对称设置在升降平台11两侧的翻转圆盘1211、翻转圆盘座1213及连接两翻转圆盘的第一连接轴1212,所述第一连接轴1212安装在后箱体113上,并与其电机输出轴连接,翻转圆盘座1213置于翻转圆盘1211外侧,安装在第一连接轴1212上,在两翻转圆盘1211上均对称开有容纳模条114底座的一端开口的条形槽1214,在模条4翻转前工作状态,所述条形槽214的槽口端对应升降平台11端。
如图3、图4所示,所述上推爪机构122包括第二连接轴1225及两对称设置的支座1221、第一齿轮1222、两组第一齿条1223,所述两支座1221置于升降平台1上,之间连接有第二连接轴1225,第二连接轴1225两端分别连接第一齿轮1222,两组第一齿条1223分别沿升降平台1两侧设置,每组第一齿条1223为上下两个,分别与同侧第一齿轮1222啮合,支座1221两侧的上下第一齿条1222间分别安装上推爪1224,所述上推爪1224与第一齿条1223螺纹连接,沿第一齿条1223移动,第二连接轴225通过第一带轮1226连接其对应电机输出轴。
如图3、图4所示,所述下推爪机构123包括两组对称设置的第一导轨1231、第二齿条1233、下推爪1234和第二齿轮1232,所述两组第一导轨1231对称安装在后箱体113上,每组第二齿条1233分别为对称两个,通过滑块沿第一导轨1231对称设置,在第二齿条1233靠近翻转圆盘11端设置下推爪1234,与第二齿条1233相啮合的第二齿轮1232通过转轴1235连接在其对应电机输出轴上。所述下推爪1234为杆状结构,连接在第二齿条1233靠近翻转圆盘1211的端部。
所述蘸胶机为现有结构,包括蘸胶挂架112和溶液桶161,通过蘸胶挂架12悬挂模条114在溶液桶161中蘸胶,然后运送到复位圆盘机构13工位,其溶液桶161中盛装包衣液。
如图12所示,蘸胶机的溶液桶161带有包衣液循环系统16,该循环系统包括水泵162、溶液槽164、进液管163和回液管165,所述溶液桶161通过进液管163连接溶液槽164的进液口1641,通过回液管165连接溶液槽164的第二回液口46,所述溶液槽4的进液口1641高于第二回液口1646,溶液桶1的出液口1611低于第一回液口1617,所述进液管163上连接水泵162,回液管165上连接阀门1651。
所述溶液槽164包括內槽1644和外槽1645,內槽1644悬置于外槽1645内,且內槽1644壁高于外槽1645壁,內槽1644内设置有孔板1643,进液管163伸入內槽孔板1643与內槽1644底板间,伸入內槽1644的进液管163上开有多个出液孔1642,使包衣液流出平缓,回液管165连接于外槽1645低于进液口1641位置。孔板1643的作用是,防止包衣液波动,使上层包衣液流动平稳,利于模条蘸胶。
所述溶液桶161上还连接有补液管166,补液管166与补液桶167相连,所述补液口1616高于溶液桶1的第一回液口1617。补液桶167为外购现有结构。
所述溶液桶161底板上还开有放液口1612,其上连接放液管。
所述溶液桶161上还连接有方便拉出的拉杆1615,溶液桶161底板上还安装有万向轮1613。
所述溶液桶161内还设有液位计,显示溶液位置。溶液桶161上设有桶盖1614,防止落入杂物,方便清洗、换胶。
其在工作时,先关闭阀门1651,通过水泵162工作,使溶液充满溶液槽164的內槽1644。然后打开阀门1651,包衣液通过回液管流入溶液桶1,随着水泵162不停的工作,形成溶液桶161-进液管163-溶液槽164-回液管165的正常循环,防止包衣液中的溶质沉淀,影响模条包衣效果。当包衣液量不足时,通过补液桶167及补液管166进行补液。
如图6-图8所示,复位圆盘机构13安装于后侧箱体18及前侧箱体19上,包括复位圆盘组件132、第一丝杠133、第二导轨134及伺服电机131,所述复位圆盘组件132通过第二导轨134连接在后侧箱体18及前侧箱体19的两后侧板181、两前侧板181上,复位圆盘组件132与第一丝杠133配合连接,沿第一丝杠133运动,第一丝杠133一端连接在后侧箱体18的端板上,并与伺服电机131输出轴连接,第一丝杠133另一端连接在前侧箱体19的端板上。
如图7、图8所示,所述复位圆盘组件132包括两对称设置的复位圆盘1321、复位圆盘座1322及连接两复位圆盘1321的第三连接轴1325,所述复位圆盘1321安装于复位圆盘座1322内,复位圆盘座1322两侧设置第二导轨134滑块,复位圆盘座1322底端安装第一丝杠133,在两复位圆盘1321上均对称开有容纳模条底座的通长条形槽1323,在复位圆盘座1322上对应所述通长条形槽123翻转前后的位置开有两开口槽1324,所述两开口槽1324均对应模条输入端,即蘸胶机端,第三连接轴1325一端连接步进电机的输出轴。如图8所示,复位圆盘1321由两部分构成,该两部分组合后形成带有通长条形槽1323的圆盘结构。
如图9-图11所示,所述拨条机构14包括支撑架141、导轨支架142、第三导轨143、丝杠144、步进电机、第二带轮145及推爪146,所述支撑架141、导轨支架142十字交叉设置,导轨支架142垂直生产线方向连接于支撑架41下方,两导轨143连接在导轨支架142的两横梁1421下方,与第三导轨143连接的滑块上连接有推爪146,丝杠144连接在导轨支架142两连接杆1422间,与第二丝杠4配合连接的丝母与推爪146连接,第二丝杠144一端通过带轮145连接步进电机。
如图11所示,所述推爪146由连杆1461和两第一推杆1462构成,连杆1461一侧连接与模条接触的两个第一推杆1462,另一侧连接与第二丝杠144配合的丝母,连杆1461两端通过滑块连接在第三导轨143上。
如图9、图11所示,所述支撑架141由对称连接的两纵梁1412和两立柱1411构成,所述两纵梁1412分别连接导轨支架142的两横梁1421。
如图9所示,所述导轨支架142由对称连接的两横梁1421和两连接杆1422构成,两横梁1421与支撑架141的两纵梁1412分别连接,两连接杆1422上连接第二丝杠144。
如图1所示,所述推出机构5包括第三丝杠151、第二推杆153、第三带轮及电机,所述第三丝杠151连接在前箱体7的两侧板上,且一端与其电机通过第三带轮155连接,第二推杆153为两个,分别对应放置模条114位置,两第二推杆53均连接在与第三丝杠151配合的丝母156上。其中的第二推杆为长条板,大于或等于与所推送的模条14组宽度。
本发明中的平台机6、自动机7、涂油机8、蘸胶机9、吸废料系统10、上烘道4、下烘道3及尾部平台均为现有结构,模条114经初始蘸胶后传送至上烘道4烘干,然后输送至下烘道3,进入第一个包衣机1中进行二次蘸胶;二次蘸胶后的模条经下烘道3烘干一段时间及行程,进入第二个包衣机1中,进行三次蘸胶,最后再经下烘道3烘干制成肠溶胶囊。
其中包衣机的工作过程:
如图1-图5所示,本发明胶囊模条经输入端托板110输入至升降平台1上,通过升降平台11升降使模条114底座达到翻转圆盘1211的条形槽1214位置,通过翻转圆盘机构12上推爪机构122的第一电机驱动,带动第二连接轴1225转动,使上推爪1224沿第一齿条1223移动,推动模条114进入翻转圆盘1211的条形槽1214,驱动翻转圆盘1211的第一连接轴1212转动180度,再通过下推爪机构13的电机驱动转轴1235转动,带动与第二齿条1233相啮合的第二齿轮1232转动,使下推爪234推动模条114进入蘸胶工位。
如图1所示,模条114经蘸胶机的蘸胶挂架12悬挂模条114在溶液桶161的溶液槽164蘸胶,然后运送到复位圆盘机构13工位。
如图6-图8所示,复位圆盘机构13在工作时,复位圆盘1321的通长条形槽1323置于下部位置,通过上一工位输入至复位圆盘1321内的模条组,经步进电机带动所述第三连接轴1325转动,带动复位圆盘1321翻转180度复位;启动伺服电机131,带动第一丝杠133转动,从而带动与其配合连接的复位圆盘座132沿第一丝杠133运动,同时,在第二导轨134的作用下,复位圆盘组件132带动模条组移动至下一工位。
如图9-图11所示,拨条机构14在工作时,通过步进电机带动第二带轮47转动,从而带动与第二丝杠144配合的丝母145带动推爪146沿导轨支架142上的第三导轨143移动,推动模条114移动到前箱体17平台上。通过步进电机反转,实现丝母145带动推爪146沿第三导轨143反方向移动,实现推爪146的往复运动。从而使本发明拨条机构14往复运动,实现自动运送模条114的目的。
最后经推出机构15的电机带动其第三带轮154驱动第三丝杠151转动,带动与母152连接的第二推杆153沿前箱体17移动,推出模条114组至输出端托板111,进行下一工位。

全自动肠溶胶囊生产线.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全自动肠溶胶囊生产线.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全自动肠溶胶囊生产线.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自动肠溶胶囊生产线.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自动肠溶胶囊生产线.pdf(22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全自动肠溶胶囊生产线,属于胶囊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包括平台机、自动机、涂油机、蘸胶机、吸废料系统、上烘道、下烘道及主控系统,所述下烘道上间隔设置送风管道和回风管道,在所述下烘道上还间隔设置有两个包衣机,所述包衣机分别置于隔离空间内,隔离空间连接有抽真空装置。本发明通过设置两个密闭的隔离空间内包衣机,通过抽真空装置吸收包衣液中的挥发性物质,防止散发到车间内遇到明火发生爆炸。本发明生产出的胶囊适合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医学或兽医学;卫生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