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变性制备稳定白蛋白纳米颗粒的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热变性制备稳定白蛋白纳米颗粒的方法.pdf(13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510014295.2 (22)申请日 2015.01.07 A61K 9/51(2006.01) A61K 47/42(2006.01) A61K 31/704(2006.01) A61K 31/337(2006.01) A61P 35/00(2006.01) (71)申请人 中国药科大学 地址 211198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龙眠大道 639 号 (72)发明人 李芳 辛俊勃 刘建平 朱家壁 施秦 (54) 发明名称 一种热变性制备稳定白蛋白纳米颗粒的方法 (57) 摘要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药材料制备领域, 涉及一 种热变性制备稳。
2、定白蛋白纳米颗粒的方法。该方 法通过加入香草醛或其类似物, 在加热条件下通 过 (1) 白蛋白分子上的游离巯基互相反应形成分 子间二硫键, (2) 分子内及分子间的氨基与羧基 反应形成酰胺键, (3) 白蛋白分子上的氨基与香 草醛或其类似物上的醛基反应形成希夫碱等化学 键形成水溶液中稳定的纳米颗粒。制备过程中不 引入任何有机溶剂, 安全无毒, 制得的纳米颗粒对 紫杉醇、 盐酸阿霉素等抗肿瘤药物均有较好的包 载。 此外, 该载体在肿瘤细胞内环境具有氧化还原 响应, 在细胞内还原谷胱甘肽的作用下能够打开 二硫键并释放药物。 本制备方法工艺简单, 方便操 作, 适宜工业化大生产。 (51)Int.C。
3、l.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5页 附图5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4490847 A (43)申请公布日 2015.04.08 CN 104490847 A 1/2 页 2 1.一种适宜工业化大生产的制备稳定白蛋白纳米颗粒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该方法按照 如下步骤进行 : 1) 配制体积质量浓度为 0.1 10mg/mL 的白蛋白水溶液 ; 2) 在白蛋白水溶液中加入 1 100 倍物质的量的香草醛或其类似物, 待溶解完全后于 10 120下反应 0.5 360min 即得纳米颗粒溶液 ; 3) 将步骤 2) 反应后的白蛋白纳米。
4、颗粒溶液在 0 25下透析除去多余的香草醛或其 类似物, 得到的白蛋白纳米颗粒溶液经冷冻干燥、 减压蒸馏或喷雾干燥等进行脱水处理, 得 到白蛋白纳米颗粒。 2.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通过热变性制备稳定白蛋白纳米颗粒的方法, 其特征在 于 : 所述的白蛋白包括人血清白蛋白、 重组人血清白蛋白、 牛血清白蛋白、 卵白蛋白、 驴血清 白蛋白及它们的组合。 3.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通过热变性制备稳定白蛋白纳米颗粒的方法, 其特征在 于 : 所述的香草醛及其类似物包括香草醛、 邻香草醛、 乙基香草醛及其组合。 4.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通过热变性制备稳定白蛋白纳米颗粒的方法, 其特征。
5、在于 : 所述的白蛋白纳米颗粒的平均粒径为 10 700nm, 平均 Zeta- 电位 在 -15.00 -30.00mV。 5.一种用于递送活性药物成分的白蛋白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该方法按照 如下步骤进行 : 1) 配制体积质量浓度为 0.1 10mg/mL 的白蛋白水溶液 ; 2) 在白蛋白水溶液中加入 1 100 倍物质的量的香草醛或其类似物, 使溶解完全 ; 3) 向步骤 2) 所得的溶液中加入活性药物的水溶液或醇溶液于 10 120下反应 0.5 360min, 得到载有活性药物的白蛋白纳米颗粒溶液 ; 所述的白蛋白水溶液与加入的 活性药物的水溶液或醇溶液的体积比为 1 。
6、1 200 1 ; 4) 将步骤 2) 得到的溶液于 10 120下反应 0.5 360min 即得纳米颗粒溶液 ; 5) 向冷却至室温的步骤 4) 中反应所得纳米颗粒溶液中加入活性药物的水溶液或醇溶 液, 室温放置 10min 至 48h, 必要时应避光, 得到载有活性药物的白蛋白纳米颗粒溶液 ; 所述 的白蛋白水溶液与加入的活性药物的水溶液或醇溶液的体积比为 1 1 200 1 ; 6) 将步骤 3) 或步骤 5) 制得的载药白蛋白纳米颗粒溶液在在 0 25下透析, 得到的 白蛋白纳米颗粒溶液经冷冻干燥、 减压蒸馏或喷雾干燥等进行脱水处理, 得到载有活性药 物成分的白蛋白纳米颗粒。 6.根。
7、据权利要求 5 所述的一种用于递送活性药物成分的白蛋白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白蛋白纳米颗粒对所包载活性药物成分的载药率为 0.2 80, 包封 率为 10 100。 7.根据权利要求 5 所述的一种用于递送活性药物成分的白蛋白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的载活性药物成分的白蛋白纳米颗粒的平均粒径为 10 900nm, 平均 Zeta- 电位在 -15.00 -30.00mV。 8.根据权利要求 5 所述的一种用于递送活性药物成分的白蛋白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的活性药物为抗癌药物。 9.根据权利要求 8 所述的一种用于递送活性药物成分的白蛋白。
8、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4490847 A 2 2/2 页 3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的抗癌药物包括阿霉素类、 紫杉烷类、 喜树碱类、 长春碱类、 铂类、 环孢菌 素类、 姜黄素和它们的组合。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4490847 A 3 1/5 页 4 一种热变性制备稳定白蛋白纳米颗粒的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热变性制备稳定白蛋白纳米颗粒的方法, 属于生物医药材料制备 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化学治疗是目前临床上最普遍使用的肿瘤治疗策略, 但由于抗肿瘤药物往往缺乏 选择性, 故而对正常细胞与组织有很强的毒副作用。如紫杉醇注射液在临床上。
9、有很 强的过敏反应, 盐酸阿霉素注射液有较强的心脏毒性等。选用优良的药物运送载体能够实 现药物向靶部位的传递, 减轻抗肿瘤药物的毒副作用、 提高化疗效果。 0003 白蛋白为血浆中含量最多的蛋白质, 具有无毒、 安全、 可生物降解、 无免疫原性等 优点, 其作为药物运送载体已经在临床上得到了应用并被认为是最理想的药物载体之一。 美国生物制药公司赛尔基因研制的紫杉醇白蛋白结合颗粒注射悬液为 FDA 批 准的首个化疗药物纳米粒制剂, 其适用于治疗联合化疗失败的转移性乳腺癌或辅助化疗 失败后 6 个月内复发的乳腺癌、 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以及转移性胰腺癌。与 相比,中紫杉醇的溶解度得到了显著提高。
10、, 极大地降低了过敏反应的发生, 无需 提前用药预处理及采用特殊的输液装置, 且缩短了静脉给药的时间。但 Nab 法 ( 专利 200310123461.X) 制备的白蛋白纳米粒也存在一些不足 : 该法制得的纳米粒不能承受缓冲 溶液及血清白蛋白溶液的稀释作用 ; 高压均质时间较长会影响药物的稳定性, 可致药物降 解 ; 药物纳晶会在 24h 内聚集成较大颗粒, 不利于生产质量稳定的纳米粒制剂。 0004 白 蛋 白 纳 米 粒 的 制 备 方 法 还 有 反 溶 剂 法、 乳 化 固 化 法、 二 硫 键 断 裂 法 (CN102048695A) 等, 在这些制备中乙醇、 丙酮、 二氯甲烷、 。
11、氯仿、 戊二醛、 巯基乙醇等有机溶 剂或毒性试剂是不可或缺的, 而这些有机溶剂或毒性试剂的使用也可能成为危害患者生命 安全的隐患。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安全无毒的制备稳定白蛋白纳米颗粒的方法, 该白蛋白 纳米颗粒由分子间二硫键及酰胺键交联而稳定, 适宜工业化大生产。 0006 本发明所述的白蛋白纳米颗粒是一种药物输送系统, 其特征包括 : 0007 本发明所述的药物递送系统由白蛋白、 香草醛或其类似物、 药物活性成分, 在加热 条件下白蛋白分子上的游离巯基与相邻分子上的游离巯基反应形成分子间二硫键, 白蛋白 分子上的氨基与羧基互相反应形成酰胺键以稳定该药物传递系统。 00。
12、08 本发明所述的白蛋白包括(但不仅限于)下列物质的一种或多种 : 人血清白蛋白、 重组人血清白蛋白、 牛血清白蛋白、 驴血清白蛋白、 卵白蛋白及它们的组合。 0009 本发明所述的香草醛及其类似物包括 ( 但不仅限于 ) 下列物质的一种或多种 : 香 草醛、 邻香草醛、 乙基香草醛。 0010 本发明所述的药物活性成分为抗癌药物, 包括(但不仅限于)下列的一种或多种 : 说 明 书 CN 104490847 A 4 2/5 页 5 阿霉素类、 紫杉烷类、 喜树碱类、 长春碱类、 环孢菌素类、 铂类。 0011 一种适宜工业化大生产的稳定白蛋白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该方法按 照如下步。
13、骤进行 : 0012 1) 配制体积质量浓度为 0.1 10mg/mL 的白蛋白水溶液 ; 0013 2) 在白蛋白水溶液中加入 1 100 倍物质的量的香草醛或其类似物, 待溶解完全 后于 10 120下反应 0.5 360min 即得纳米颗粒溶液 ; 0014 3) 将步骤 2) 反应后的白蛋白纳米颗粒溶液在 0 25下透析除去多余的香草醛 或其类似物, 得到的白蛋白纳米颗粒溶液经冷冻干燥、 减压蒸馏或喷雾干燥等方法进行脱 水处理, 得到白蛋白纳米颗粒。 0015 一种用于递送活性药物成分的白蛋白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该方法按 照如下步骤进行 : 0016 1) 配制体积质量浓度。
14、为 0.1 10mg/mL 的白蛋白水溶液 ; 0017 2) 在白蛋白水溶液中加入 1 100 倍物质的量的香草醛或其类似物, 使溶解完 全 ; 0018 3) 向步骤 2) 所得的溶液中加入活性药物的水溶液或醇溶液于 10 120下反应 0.5 360min, 得到载有活性药物的白蛋白纳米颗粒溶液 ; 所述的白蛋白水溶液与加入的 活性药物的水溶液或醇溶液的体积比为 1 1 200 1 ; 0019 4) 将步骤 2) 得到的溶液于 10 120下反应 0.5 360min 即得纳米颗粒溶液 ; 0020 5) 向冷却至室温的步骤 4) 中反应所得纳米颗粒溶液中加入活性药物的水溶液 或醇溶液。
15、, 必要时可调节 pH 值, 室温放置 10min 至 48h, 得到载有活性药物的白蛋白纳米 颗粒溶液 ; 所述的白蛋白水溶液与加入的活性药物的水溶液或醇溶液的体积比为 1 1 200 1 ; 0021 6) 将步骤 3) 或步骤 5) 制得的载药白蛋白纳米颗粒溶液在在 0 25下透析, 得 到的白蛋白纳米颗粒溶液经冷冻干燥、 减压蒸馏或喷雾干燥等方法进行脱水处理, 得到载 有活性药物成分的白蛋白纳米颗粒。 0022 本发明技术方案中, 得到的白蛋白纳米颗粒的平均粒径为 10 700nm, 平均 Zeta- 电位在 -15.00 -30.00mV。 0023 本发明技术方案中, 得到的载活性。
16、药物成分的白蛋白纳米颗粒的平均粒径为 10 900nm, 平均 Zeta- 电位在 -15.00 -30.00mV。 0024 本发明技术方案中, 得到的白蛋白纳米颗粒对所包载活性药物成分的载药率为 0.2 80, 包封率为 10 100。 0025 本发明所制得的白蛋白纳米颗粒和载有活性药物成分的白蛋白纳米颗粒的优点 在于 : 纳米颗粒中白蛋白分子间通过二硫键及酰胺键交联, 在 pH 3-10 的水溶液或缓冲溶 液中均稳定, 在肿瘤细胞内能够打开二硫键而释放药物, 而在机体血液循环系统中稳定。 附图说明 : 0026 图 1 为白蛋白纳米颗粒在 50M 胰酶 (pH 8.0) 溶液中降解时 。
17、(a) 纳米颗粒粒径 随降解时间变化的曲线和 (b) 降解产物的 SDS-PAGE 凝胶电泳图。其中, a 为胰酶磷酸盐缓 冲溶液 (PBS 8.0) 的条带, b 为白蛋白纳米颗粒磷酸盐缓冲溶液 (PBS 8.0)0h 的条带, c 为 说 明 书 CN 104490847 A 5 3/5 页 6 白蛋白纳米颗粒磷酸盐缓冲溶液 (PBS 8.0)6h 的条带, d 为白蛋白纳米颗粒磷酸盐缓冲溶 液 (PBS 8.0)12h 的条带, e 为白蛋白纳米颗粒胰酶降解 2h 的条带, f 为白蛋白纳米颗粒胰 酶降解 4h 的条带, g 为白蛋白纳米颗粒胰酶降解 6h 的条带, h 为白蛋白纳米颗粒。
18、胰酶降解 12h 的条带, i 为蛋白 Marker 的条带。 0027 图 2 为白蛋白纳米颗粒在 10M(pH 7.4) 还原型谷胱甘肽 (GSH) 溶液中 (a) 纳 米颗粒粒径随降解时间变化的曲线和 (b) 降解产物的 SDS-PAGE 凝胶电泳图。其中, a 为还 原型谷胱甘肽磷酸盐缓冲溶液 (pH 7.4) 的条带, b 为白蛋白纳米颗粒磷酸盐缓冲溶液 (pH 7.4)0h 的条带, c 为白蛋白纳米颗粒磷酸盐缓冲溶液 (pH 7.4)12h 的条带, d 为白蛋白纳米 颗粒磷酸盐缓冲溶液 (pH 7.4)24h 的条带, e 为白蛋白纳米颗粒 GSH(pH 7.4) 降解 0h 。
19、的条 带, f 为白蛋白纳米颗粒 GSH(pH 7.4) 降解 12h 的条带, g 为白蛋白纳米颗粒 GSH(pH 7.4) 降解 24h 的条带, i 为蛋白 Marker 的条带。 0028 图 3 为白蛋白纳米颗粒在 20mM(pH 6.5) 还原型谷胱甘肽 (GSH) 溶液中 (a) 纳米 颗粒粒径随降解时间变化的曲线和 (b) 降解产物的 SDS-PAGE 凝胶电泳图。其中, a 为还原 型谷胱甘肽磷酸盐缓冲溶液 (PBS6.5) 的条带, b 为白蛋白纳米颗粒磷酸盐缓冲溶液 (PBS 6.5)0h 的条带, c 为白蛋白纳米颗粒磷酸盐缓冲溶液 (PBS 6.5)12h 的条带, 。
20、d 为白蛋白纳 米颗粒磷酸盐缓冲溶液 (PBS 6.5)24h 的条带, e 为白蛋白纳米颗粒 GSH(PBS 6.5) 降解 0h 的条带, f 为白蛋白纳米颗粒 GSH(PBS 6.5) 降解 12h 的条带, g 为白蛋白纳米颗粒 GSH(PBS 6.5) 降解 24h 的条带, i 为蛋白 Marker 的条带。 0029 图 4 为白蛋白纳米颗粒在磷酸盐缓冲液中的稳定性研究。 0030 图 5 为体系中巯基浓度随着加热时间延长的变化曲线, 0 为牛血清白蛋白中的巯 基浓度。 0031 图 6 为体系中羧基浓度随着加热时间延长的变化曲线, 0 为牛血清白蛋白中的羧 基浓度。 0032 。
21、图 7 为体系中氨基浓度随着加热时间延长的变化曲线, 0 为牛血清白蛋白中的氨 基浓度。 具体实施方式 : 0033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 结合以下实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阐释。本发明提供了 一种稳定性好、 工艺简单、 适宜工业化大生产的以抗肿瘤药物为主药制成的白蛋白纳米颗 粒, 但保护范围并不仅限于以下实例。 0034 下述实施例中所述的实验方法, 如无特殊说明, 均为常规方法 ; 所述材料与试剂, 如无特殊说明, 均可通过商业途径获得。 0035 实施例 1, 制备稳定的牛血清白蛋白纳米颗粒。 0036 以牛血清白蛋白与香草醛为原料, 制备二硫键与酰胺键稳定的牛血清白蛋白纳米 颗粒。 00。
22、37 制备方法如下 : 0038 将牛血清白蛋白 250mg 与香草醛 14.4mg 溶于 50mL 的纯化水, 70加热 2h 后冷却 至室温, 随后将所制得的纳米颗粒溶液置于透析袋中, 于 4纯化水中透析 24h, 即得到稳 定的牛血清白蛋白纳米颗粒, 白蛋白纳米颗粒的平均粒径为 50 300nm。 说 明 书 CN 104490847 A 6 4/5 页 7 0039 所制得纳米颗粒在胰酶溶液的逐步降解过程可以从图 1a 的粒径变化曲线和图 1b 的 SDS-PAGE 凝胶电泳图中得到确认。 0040 所制得纳米颗粒在还原型谷胱甘肽溶液的逐步降解过程可以从图 2a、 图 3a 的粒 径变。
23、化曲线和图 2b、 图 3b 的 SDS-PAGE 凝胶电泳图中得到确认。 0041 实施例 2, 制备稳定的牛血清白蛋白纳米颗粒。 0042 以牛血清白蛋白与香草醛为原料, 制备二硫键与酰胺键稳定的牛血清白蛋白纳米 颗粒。 0043 制备方法如下 : 0044 将牛血清白蛋白 250mg 与香草醛 14.4mg 溶于 50mL 的纯化水, 80加热 1h 后冷却 至室温, 随后将所制得的纳米颗粒溶液置于透析袋中, 于 4纯化水中透析 24h, 即得到稳 定的牛血清白蛋白纳米颗粒, 白蛋白纳米颗粒的平均粒径为 50 500nm。 0045 所得白蛋白纳米颗粒在磷酸盐缓冲溶液 4保存的稳定性可以。
24、从图 4 中看出来。 0046 所得白蛋白纳米颗粒在制备过程中游离巯基的变化可以从图 5 中看出来。 0047 所得白蛋白纳米颗粒在制备过程中游离羧基的变化可以从图 6 中看出来。 0048 所得白蛋白纳米颗粒在制备过程中游离氨基的变化可以从图 7 中看出来。 0049 实施例 3, 制备稳定的盐酸阿霉素 - 人血清白蛋白纳米颗粒递药系统。 0050 以人血清白蛋白、 盐酸阿霉素和香草醛为原料, 制备二硫键与酰胺键稳定的载盐 酸阿霉素的人血清白蛋白纳米颗粒递药系统。 0051 制备方法如下 : 0052 将人血清白蛋白250mg与香草醛14.4mg溶于50mL的纯化水, 70恒温加热2h, 即。
25、 得人血清白蛋白纳米颗粒溶液。将上述人血清白蛋白纳米颗粒溶液冷却至室温后, 向其中 加热 5mg/mL 的盐酸阿霉素溶液 2.5mL, 避光放置过夜。将所得的人血清白蛋白纳米悬浊液 置于透析袋中, 在 4的纯化水中透析 24h, 即得载盐酸阿霉素的人血清白蛋白纳米颗粒。 所得载盐酸阿霉素人血清白蛋白纳米粒的平均粒径为 50 500nm, 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 盐酸阿霉素的载药量为 4.45, 包封率为 92.6。 0053 实施例 4, 制备稳定的盐酸阿霉素 - 人血清白蛋白纳米颗粒递药系统。 0054 以人血清白蛋白、 盐酸阿霉素和香草醛为原料, 制备二硫键与酰胺键稳定的载盐 酸阿霉素的人血。
26、清白蛋白纳米颗粒递药系统。 0055 制备方法如下 : 0056 将人血清白蛋白250mg与香草醛14.4mg溶于50mL的纯化水, 70恒温加热2h, 即 得人血清白蛋白纳米颗粒溶液。将上述人血清白蛋白纳米颗粒溶液冷却至室温后, 向其中 加热 5mg/mL 的盐酸阿霉素溶液 5mL, 调节 pH 值, 避光放置过夜。将所得的人血清白蛋白纳 米悬浊液置于透析袋中, 在 4的纯化水中透析 24h, 即得载盐酸阿霉素的人血清白蛋白纳 米颗粒。所得载盐酸阿霉素人血清白蛋白纳米粒的平均粒径为 50 500nm, 用紫外分光光 度法测定盐酸阿霉素的载药量为 8.70, 包封率为 92.0。 0057 实。
27、施例 5, 制备稳定的紫杉醇 - 人血清白蛋白纳米颗粒递药系统。 0058 以人血清白蛋白、 紫杉醇和香草醛为原料, 制备二硫键与酰胺键稳定的载紫杉醇 的人血清白蛋白纳米颗粒递药系统。 0059 制备方法如下 : 说 明 书 CN 104490847 A 7 5/5 页 8 0060 将人血清白蛋白250mg与香草醛14.4mg溶于50mL的纯化水, 70恒温加热2h, 即 得人血清白蛋白纳米颗粒溶液。将上述人血清白蛋白纳米颗粒溶液冷却至室温后, 向其中 加热5mg/mL的紫杉醇乙醇溶液1.25mL, 室温放置过夜。 将所得的人血清白蛋白纳米悬浊液 置于透析袋中, 在 4的纯化水中透析 24h。
28、, 即得载紫杉醇的人血清白蛋白纳米颗粒。所得 载紫杉醇人血清白蛋白纳米粒的平均粒径为50500nm, 用HPLC法测定紫杉醇的载药量为 1.44, 包封率为 73.0。 说 明 书 CN 104490847 A 8 1/5 页 9 图 1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4490847 A 9 2/5 页 10 图 3 图 4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4490847 A 10 3/5 页 11 图 5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4490847 A 11 4/5 页 12 图 6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4490847 A 12 5/5 页 13 图 7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4490847 A 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