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螺旋藻片及其制备方法.pdf

上传人:1*** 文档编号:521520 上传时间:2018-02-20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396.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010541210.3

申请日:

2010.11.12

公开号:

CN101999713A

公开日:

2011.04.06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专利权的转移IPC(主分类):A23L 1/337登记生效日:20171016变更事项:专利权人变更前权利人:昆明振华制药厂有限公司变更后权利人:云南植物药业有限公司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权利人:650000 云南省昆明市气象路王家坝22号变更后权利人:650503 云南省昆明市高新区马金铺马澄公路2899号|||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23L 1/337申请日:20101112|||公开

IPC分类号:

A23L1/337; A23P1/02

主分类号:

A23L1/337

申请人:

昆明振华制药厂有限公司

发明人:

郭文; 李俊; 罗姗姗; 董维

地址:

650000 云南省昆明市气象路王家坝22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昆明正原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53100

代理人:

金耀生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是一种螺旋藻片及其制备方法。原料重量配比为:螺旋藻粉60~85%,交联聚维酮5~15%,丙烯酸树脂III号0.5~3%,二氧化硅1~3.5%,硬脂酸镁0.4~0.6%,微粉硅胶5~12%,微晶纤维素3~6%。将螺旋藻粉、交联聚维酮过80目筛混合均匀后,用质量百分浓度的丙烯酸树脂III号乙醇溶液制粒,颗粒干燥后加入1~3.5%的二氧化硅、硬脂酸镁硬镁、微粉硅胶、微晶纤维素混合均匀后压制成片。本发明大幅提高了螺旋藻片在体内的代谢与吸收率,较传统的片剂大幅度提高了螺旋藻的崩解吸收(在制片过程中不添加淀粉等粘合剂非功能成分)有利于胃肠消化,吸收率高,生物利用度高。

权利要求书

1.一种螺旋藻片,其特征在于原料重量配比为:螺旋藻粉                60~85%交联聚维酮              5~15%丙烯酸树脂III号溶液     0.5~3%二氧化硅                1~3.5%硬脂酸镁                0.4~0.6%微粉硅胶                5~12%微晶纤维素              3~6%。2.按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螺旋藻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丙烯酸树脂III号溶液是质量百分浓度为0.5%的溶液。3.按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螺旋藻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60~85%螺旋藻粉、5~15%的交联聚维酮过80目筛混合均匀后,用0.5~3%丙烯酸树脂III号溶液制粒,颗粒干燥后加入1~3.5%的二氧化硅、0.4~0.6%硬脂酸镁硬镁、5~12%微粉硅胶、3~6%微晶纤维素混合均匀后压制成片。

说明书

一种螺旋藻片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功能食品,具体地说是一种螺旋藻片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对螺旋藻工业化生产的研究始于80年代末,1993年后开始将科技成果产业化。目前已有年产约1000T干燥粉的规模,占世界总产量的三分之一以上,其中食用螺旋藻片约占70%。1995年前藻片基本以原料形式出口日本、美国、欧洲等国家和地区。现有的螺旋藻片,由于螺旋藻含有大量蛋白质,水分难以浸透,使用常用的崩解剂,如干淀粉、羧甲基淀粉钠、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和表面活性剂如吐温-80等制得的螺旋藻片崩解时限均超过标准规定,部分产品在制片过程中添加明胶等非功能成分粘合剂,硬度高,不易掰碎,崩解时间均较长,食用后由于其难于崩解而造成吸收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崩解度好,易吸收,生物利用度高的螺旋藻片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螺旋藻片的原料重量配比为:

螺旋藻粉              60~85%

交联聚维酮            5~15%

丙烯酸树脂III号溶液   0.5~3%

二氧化硅              1~3.5%

硬脂酸镁              0.4~0.6%

微粉硅胶              5~12%

微晶纤维素            3~6%

制法:将60~85%螺旋藻粉、5~15%的交联聚维酮过80目筛混合均匀后,用0.5~3%质量百分浓度的丙烯酸树脂III号乙醇溶液制粒,颗粒干燥后加入1~3.5%的二氧化硅、0.4~0.6%硬脂酸镁硬镁、5~12%微粉硅胶、3~6%微晶纤维素混合均匀后压制成片。

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发明的螺旋藻片及其制备方法具有以下优点:

解决了现有螺旋藻片产品中普遍存在的崩解时限严重超标,进而大幅提高了螺旋藻片在体内的代谢与吸收率。本螺旋藻崩解时间为18min,较传统的片剂大幅度提高了螺旋藻的崩解吸收(在制片过程中不添加淀粉等粘合剂非功能成分)有利于胃肠消化,吸收率高。崩解时间短、极易吸收。本品使用的辅料微粉硅胶在制粒压片中有利于改善颗粒的流动性,同时硅胶表面的硅醇基吸附药物后能显著的提高难溶药物的崩解和溶出速率。丙烯酸树脂III号具有连续的碳氢链结构,在胃内很稳定,不受消化酶破坏,在体液中溶胀,但不被吸收、不参与人体生理代谢。口服后以不变的分子形式很快排出,对人体无害。

采用以下实验对本螺旋藻片功能效果进行验证。

1、抗运动疲劳实验

以运动员为观察对象,进行随机对照试验。运动员年龄为20-26岁,男女各半,平均体重为56kg,将20名运动员随机分为2组,每组10名。螺旋藻的补给方法:在试验期间试验组运动员服用螺旋藻片3次/d,10粒/次,共80d;对照组运动员服用玉米淀粉片3次/d,10粒/次,共80d。两组膳食标准统一。试验组每日采用螺旋藻营养法计划配合训练,对照组则采用传统的方法。根据对2组运动员试验前后测试的血乳酸、尿素氮值、心率和血压等指标进行比较,评价试验效果。结果见表1、表2。

表1两组运动员运动前后血乳酸和血尿素氮的变化

(x±s,n=10,mmol/L)

两组运动员实验前测得血乳酸和血尿素氮值无明显差异,经服药螺旋藻片80d后,运动后实验组血乳酸和血尿素氮值明显比对照组低,两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

表2两组运动员运动前后心率的变化

(x±s,n=10,mmol/L)

试验组运动员的心率在100m测试后第3分钟开始出现不同,表现为试验组较对照组下降平稳快速,快速,有迅速恢复至安静状态的趋势。

以上实验说明本螺旋藻片可促进人体运动后心率、收缩压的恢复,增快疲劳恢复,对心血管机能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即螺旋藻片具有抗疲劳的作用。

2、螺旋藻片对衰老小鼠脑功能的作用

使用D-半乳糖建立小鼠衰老模型,用螺旋藻灌胃进行实验性治疗。动物,昆明种小白鼠,雌雄兼用,取体重16-18g昆明种小鼠3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模型组、实验组,实验组每天给予螺旋藻片1.5g/kg灌胃。持续6周后,检测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及脑组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见表3

表3各组小鼠脑组织SOD活力和MDA含量测定结果

(x±s,n=10)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下降(P<0.05或P<0.01),SOD活力下降、MDA含量升高;当补充螺旋藻后,实验组的学习记忆能力又不同程度的得到恢复(P(0.05),SOD活力升高、MDA的含量下降。螺旋藻对衰老小鼠的脑功能具有保护作用。

3、螺旋藻片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取体重16-18g昆明种小鼠4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四组:正常对照组、环磷酰胺(Cy)组,螺旋藻片低剂量组+Cy及螺旋藻片高剂量+Cy组,以腹腔注射环磷酰胺Cy所致免疫功能低下小鼠为对象。分别给予螺旋藻片2g/kg、4g/kg灌胃治疗。连续14天后,眼眶取血10μl,按常规临床方法计数各鼠白细胞,小鼠称重后摘眼放血处死,剖取胸腺及脾脏,按胸腺重(10mg)/10g、脾重(10mg)/10g体重计算,分别检测相应免疫指标胸腺指数和脾指数。结果见表4

表4螺旋藻片对小鼠白细胞、胸腺指数及脾指数的影响(x±s,n=10)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与P<0.01,与Cy组相比P<0.05,P<0.01。实验表明螺旋藻片能显著对抗Cy对小鼠免疫功能的抑制作用。使小鼠白细胞水平、胸腺指数及脾指数明显回升,显示了对Cy所致免疫功能低下小鼠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有明显促进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原料配方:(重量百分比)

螺旋藻粉                60%

交联聚维酮              15%

丙烯酸树脂III号溶液     3%

二氧化硅                3.5%

硬脂酸镁                0.5%

微粉硅胶                12%

微晶纤维素              6%

制法:将螺旋藻粉、交联聚维酮过80目筛混合均匀后,用丙烯酸树脂III号溶液(用乙醇配制成质量百分浓度为0.5%的溶液)制粒,颗粒干燥后加入的二氧化硅、硬脂酸镁硬镁、微粉硅胶、微晶纤维素混合均匀后,压制成片。

实施例2:

螺旋藻粉                75%

交联聚维酮              10%

丙烯酸树脂III号溶液     2%

二氧化硅                2.5%

硬脂酸镁                0.5%

微粉硅胶                6%

微晶纤维素              4%

制法同实施例1。

实施例3:

螺旋藻粉                84%

交联聚维酮              5%

丙烯酸树脂III号溶液     0.6%

二氧化硅              1%

硬脂酸镁              0.4%

微粉硅胶              6%

微晶纤维素            3%

制法同实施例1。

一种螺旋藻片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一种螺旋藻片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一种螺旋藻片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螺旋藻片及其制备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螺旋藻片及其制备方法.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1999713A43申请公布日20110406CN101999713ACN101999713A21申请号201010541210322申请日20101112A23L1/337200601A23P1/0220060171申请人昆明振华制药厂有限公司地址650000云南省昆明市气象路王家坝22号72发明人郭文李俊罗姗姗董维74专利代理机构昆明正原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53100代理人金耀生54发明名称一种螺旋藻片及其制备方法57摘要本发明是一种螺旋藻片及其制备方法。原料重量配比为螺旋藻粉6085,交联聚维酮515,丙烯酸树脂III号053,二氧化硅135,硬脂酸镁0406,微粉。

2、硅胶512,微晶纤维素36。将螺旋藻粉、交联聚维酮过80目筛混合均匀后,用质量百分浓度的丙烯酸树脂III号乙醇溶液制粒,颗粒干燥后加入135的二氧化硅、硬脂酸镁硬镁、微粉硅胶、微晶纤维素混合均匀后压制成片。本发明大幅提高了螺旋藻片在体内的代谢与吸收率,较传统的片剂大幅度提高了螺旋藻的崩解吸收在制片过程中不添加淀粉等粘合剂非功能成分有利于胃肠消化,吸收率高,生物利用度高。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5页CN101999721A1/1页21一种螺旋藻片,其特征在于原料重量配比为螺旋藻粉6085交联聚维酮515丙烯酸树脂III号溶液053二氧化硅。

3、135硬脂酸镁0406微粉硅胶512微晶纤维素36。2按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螺旋藻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丙烯酸树脂III号溶液是质量百分浓度为05的溶液。3按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螺旋藻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6085螺旋藻粉、515的交联聚维酮过80目筛混合均匀后,用053丙烯酸树脂III号溶液制粒,颗粒干燥后加入135的二氧化硅、0406硬脂酸镁硬镁、512微粉硅胶、36微晶纤维素混合均匀后压制成片。权利要求书CN101999713ACN101999721A1/5页3一种螺旋藻片及其制备方法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功能食品,具体地说是一种螺旋藻片及其制备方法。背景技术0002我国对螺旋藻工业化。

4、生产的研究始于80年代末,1993年后开始将科技成果产业化。目前已有年产约1000T干燥粉的规模,占世界总产量的三分之一以上,其中食用螺旋藻片约占70。1995年前藻片基本以原料形式出口日本、美国、欧洲等国家和地区。现有的螺旋藻片,由于螺旋藻含有大量蛋白质,水分难以浸透,使用常用的崩解剂,如干淀粉、羧甲基淀粉钠、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和表面活性剂如吐温80等制得的螺旋藻片崩解时限均超过标准规定,部分产品在制片过程中添加明胶等非功能成分粘合剂,硬度高,不易掰碎,崩解时间均较长,食用后由于其难于崩解而造成吸收率低。发明内容0003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崩解度好,易吸收,生物。

5、利用度高的螺旋藻片及其制备方法。0004本发明的螺旋藻片的原料重量配比为0005螺旋藻粉60850006交联聚维酮5150007丙烯酸树脂III号溶液0530008二氧化硅1350009硬脂酸镁04060010微粉硅胶5120011微晶纤维素360012制法将6085螺旋藻粉、515的交联聚维酮过80目筛混合均匀后,用053质量百分浓度的丙烯酸树脂III号乙醇溶液制粒,颗粒干燥后加入135的二氧化硅、0406硬脂酸镁硬镁、512微粉硅胶、36微晶纤维素混合均匀后压制成片。0013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发明的螺旋藻片及其制备方法具有以下优点0014解决了现有螺旋藻片产品中普遍存在的崩解时限严重超标,进。

6、而大幅提高了螺旋藻片在体内的代谢与吸收率。本螺旋藻崩解时间为18MIN,较传统的片剂大幅度提高了螺旋藻的崩解吸收在制片过程中不添加淀粉等粘合剂非功能成分有利于胃肠消化,吸收率高。崩解时间短、极易吸收。本品使用的辅料微粉硅胶在制粒压片中有利于改善颗粒的流动性,同时硅胶表面的硅醇基吸附药物后能显著的提高难溶药物的崩解和溶出速率。丙烯酸树脂III号具有连续的碳氢链结构,在胃内很稳定,不受消化酶破坏,在体液中溶胀,但不被吸收、不参与人体生理代谢。口服后以不变的分子形式很快排出,对人体无害。0015采用以下实验对本螺旋藻片功能效果进行验证。说明书CN101999713ACN101999721A2/5页4。

7、00161、抗运动疲劳实验0017以运动员为观察对象,进行随机对照试验。运动员年龄为2026岁,男女各半,平均体重为56KG,将20名运动员随机分为2组,每组10名。螺旋藻的补给方法在试验期间试验组运动员服用螺旋藻片3次/D,10粒/次,共80D;对照组运动员服用玉米淀粉片3次/D,10粒/次,共80D。两组膳食标准统一。试验组每日采用螺旋藻营养法计划配合训练,对照组则采用传统的方法。根据对2组运动员试验前后测试的血乳酸、尿素氮值、心率和血压等指标进行比较,评价试验效果。结果见表1、表2。0018表1两组运动员运动前后血乳酸和血尿素氮的变化0019XS,N10,MMOL/L00200021两组。

8、运动员实验前测得血乳酸和血尿素氮值无明显差异,经服药螺旋藻片80D后,运动后实验组血乳酸和血尿素氮值明显比对照组低,两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0022表2两组运动员运动前后心率的变化0023XS,N10,MMOL/L0024说明书CN101999713ACN101999721A3/5页50025试验组运动员的心率在100M测试后第3分钟开始出现不同,表现为试验组较对照组下降平稳快速,快速,有迅速恢复至安静状态的趋势。0026以上实验说明本螺旋藻片可促进人体运动后心率、收缩压的恢复,增快疲劳恢复,对心血管机能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即螺旋藻片具有抗疲劳的作用。00272、螺旋藻片对衰老小鼠。

9、脑功能的作用0028使用D半乳糖建立小鼠衰老模型,用螺旋藻灌胃进行实验性治疗。动物,昆明种小白鼠,雌雄兼用,取体重1618G昆明种小鼠3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模型组、实验组,实验组每天给予螺旋藻片15G/KG灌胃。持续6周后,检测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及脑组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见表30029表3各组小鼠脑组织SOD活力和MDA含量测定结果0030XS,N1000310032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下降P005或P001,SOD活力下降、MDA含量升高;当补充螺旋藻后,实验组的学习记忆能力又不同程度的得到恢复说明书CN10199971。

10、3ACN101999721A4/5页6P005,SOD活力升高、MDA的含量下降。螺旋藻对衰老小鼠的脑功能具有保护作用。00333、螺旋藻片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0034取体重1618G昆明种小鼠4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四组正常对照组、环磷酰胺CY组,螺旋藻片低剂量组CY及螺旋藻片高剂量CY组,以腹腔注射环磷酰胺CY所致免疫功能低下小鼠为对象。分别给予螺旋藻片2G/KG、4G/KG灌胃治疗。连续14天后,眼眶取血10L,按常规临床方法计数各鼠白细胞,小鼠称重后摘眼放血处死,剖取胸腺及脾脏,按胸腺重10MG/10G、脾重10MG/10G体重计算,分别检测相应免疫指标胸腺指数和脾指数。结果见表40。

11、035表4螺旋藻片对小鼠白细胞、胸腺指数及脾指数的影响XS,N1000360037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与P001,与CY组相比P005,P001。实验表明螺旋藻片能显著对抗CY对小鼠免疫功能的抑制作用。使小鼠白细胞水平、胸腺指数及脾指数明显回升,显示了对CY所致免疫功能低下小鼠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有明显促进作用。具体实施方式0038实施例10039原料配方重量百分比0040螺旋藻粉600041交联聚维酮150042丙烯酸树脂III号溶液30043二氧化硅350044硬脂酸镁050045微粉硅胶120046微晶纤维素60047制法将螺旋藻粉、交联聚维酮过80目筛混合均匀后,用丙烯酸树脂III号溶液用乙醇配制成质量百分浓度为05的溶液制粒,颗粒干燥后加入的二氧化硅、硬脂酸镁硬镁、微粉硅胶、微晶纤维素混合均匀后,压制成片。说明书CN101999713ACN101999721A5/5页70048实施例20049螺旋藻粉750050交联聚维酮100051丙烯酸树脂III号溶液20052二氧化硅250053硬脂酸镁050054微粉硅胶60055微晶纤维素40056制法同实施例1。0057实施例30058螺旋藻粉840059交联聚维酮50060丙烯酸树脂III号溶液060061二氧化硅10062硬脂酸镁040063微粉硅胶60064微晶纤维素30065制法同实施例1。说明书CN101999713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其他类不包含的食品或食料;及其处理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