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水稻稻曲病和穗颈瘟等穗期病害的田间桶混农药增效配方.pdf

上传人:sha****007 文档编号:5215110 上传时间:2018-12-26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502.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009784.9

申请日:

2015.01.09

公开号:

CN104488922A

公开日:

2015.04.08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A01N 43/90申请公布日:20150408|||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01N 43/90申请日:20150109|||公开

IPC分类号:

A01N43/90; A01P3/00; A01N43/653(2006.01)N; A01N43/16(2006.01)N

主分类号:

A01N43/90

申请人:

姚卫平

发明人:

姚卫平

地址:

247000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植保站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市华诚律师事务所31210

代理人:

章登亚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针对水稻稻曲病和穗颈瘟等穗期病害的田间桶混农药增效配方及其喷施方法,由三种农药制剂混合而成,三种农药制剂的活性成分分别为肟菌·戊唑醇、丁香菌酯、三环唑;肟菌·戊唑醇的重量占活性成分总重的10-35%,丁香菌酯的重量占活性成分总重的10-35%,三环唑的重量占活性成分总重的30-80%;活性成分总重为肟菌·戊唑醇、丁香菌酯、三环唑三者的重量之和。本发明适于在田间桶混使用,充分利用了肟菌·戊唑醇、丁香菌酯对稻曲病的预防和治疗活性高、三环唑对穗颈瘟持效期长的互补优势,能高效预防和治疗水稻稻曲病和穗颈瘟等穗期病害,显著提高防治效果,克服了单一药剂活性差的缺陷;减少了田间施药次数、用药量和用药成本,减少农药对稻田环境的污染。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针对水稻稻曲病和穗颈瘟等穗期病害的田间桶混农药增效配方,由三种农药制剂混合而成,其特征是,所述三种农药制剂的活性成分分别为肟菌·戊唑醇、丁香菌酯、三环唑;肟菌·戊唑醇的重量占活性成分总重的10-35%,丁香菌酯的重量占活性成分总重的10-35%,三环唑的重量占活性成分总重的30-80%;所述活性成分总重为肟菌·戊唑醇、丁香菌酯、三环唑三者的重量之和。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针对水稻稻曲病和穗颈瘟等穗期病害的田间桶混农药增效配方,其特征是,活性成分为肟菌·戊唑醇的农药制剂剂型为水分散粒剂;活性成分为丁香菌酯的农药制剂剂型为悬浮剂;活性成分为三环唑的农药制剂剂型为可湿性粉剂。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针对水稻稻曲病和穗颈瘟等穗期病害的田间桶混农药增效配方,其特征是,肟菌·戊唑醇的重量占所述活性成分总重的20-35%,丁香菌酯的重量占所述活性成分总重的10-35%,三环唑的重量占所述活性成分总重的30-70%。

4.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针对水稻稻曲病和穗颈瘟等穗期病害的田间桶混农药增效配方,其特征是,肟菌·戊唑醇的重量占所述活性成分总重的20-35%,丁香菌酯的重量占所述活性成分总重的20-35%,三环唑的重量占所述活性成分总重的30-60%。

5.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针对水稻稻曲病和穗颈瘟等穗期病害的田间桶混农药增效配方,其特征是,肟菌·戊唑醇的重量占所述活性成分总重的15-35%,丁香菌酯的重量占所述活性成分总重的20-35%,三环唑的重量占所述活性成分总重的30-65%。

6.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针对水稻稻曲病和穗颈瘟等穗期病害的田间桶混农药增效配方,其特征是,肟菌·戊唑醇的重量占所述活性成分总重的25-35%,丁香菌酯的重量占所述活性成分总重的25-35%,三环唑的重量占所述活性成分总重的30-50%。

7.  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针对水稻稻曲病和穗颈瘟等穗期病害的田间桶混农药增效配方用于预防和治疗病害的用途。

说明书

说明书针对水稻稻曲病和穗颈瘟等穗期病害的田间桶混农药增效配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针对水稻稻曲病和穗颈瘟等穗期病害的田间桶混农药增效配方,尤其是一种含有肟菌·戊唑醇、丁香菌酯、三环唑三种活性成分的田间桶混农药增效配方。属于农药科学使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我国的水稻种植面积占粮食作物的1/3,而危害水稻的病、虫、草害种类较多,且多重叠发生。稻田化学农药种类繁多,施药次数已从20世纪每季稻田用药2-3次陡增到10次以上,同时施药方式由原先的单一药剂施用转变成将多种农药制剂在田间现场桶混在一起后施用。但是,田间现场的桶混存在随意性,缺乏理论依据,容易出现以下问题:(1)某些药剂桶混后表现为药效的叠加甚至拮抗,使药效降低,导致农药过量使用;(2)某些药剂桶混后,使农药制剂原有的理化性能发生改变,与原先单一制剂相比桶混后制剂稳定性变差,容易导致药害的发生。
水稻穗颈瘟是水稻上常发性、气传性主要病害,在水稻破口至齐穗扬花期发生,由于气候条件适宜,水稻很容易发生穗颈瘟。特别是阴雨连绵、日照不足、时晴时雨、早晚有云雾以及露水条件下,病情扩展迅速。染病后,最初形成水渍状褪绿病斑,最后变黑褐色,穗颈节坏死,植株输送到穗部的养分通道被阻断,从而形成白穗或瘪粒,造成秕谷增加、千粒重降低,一般减产10%~30%,严重时甚至绝产。结合穗颈瘟病发生危害的各种因素,穗颈瘟病防治在生产上除了选用抗病品种、种子消毒、加强田间水肥管理,促生长健壮抗病外,药剂预防和治疗是主要措施。
稻曲病是水稻的常见病害之一,主要危害谷粒,形成墨绿色或黄色粉团,不仅影响产量,一般减产20%~30%,更为严重的是污染稻谷,危害人身健康。稻曲病主要在抽穗扬花期发生,气候条件、田间湿度、氮肥施用情况对病害发生轻重影响很大。水稻抽穗扬花期如遇持续阴雨天气,将有利于病菌的侵染与繁殖,病害将发生重。田间湿度大,露重且上午露水干得迟的情况下发生较重。施用氮肥过量、过迟,叶片生长宽大而披垂,田间荫蔽,通风透光性差,稻株氮碳比失调,抗性下降,容易发病且程度加重。稻曲病防治在生产上除了选用抗病品种、种子消毒、加强田间水肥管理,促生长健壮抗病外,药剂预防和治疗是主要措施。
稻田孕穗未期至破口期,水稻稻曲病和穗颈瘟等穗期病害重叠发生,研究一种针对水稻稻曲病和穗颈瘟等穗期病害的田间桶混农药增效配方及其喷施方法,将利于农药药效的提高和农药的减量使用。
据申请人所知,肟菌·戊唑醇属真正的广谱内吸性杀菌剂,对绝大多数主要植物病原真菌均有效,生物活性高,防效好,持效期长,且效果稳定;杰出的系统传导性、兼具优良的保护和治疗性;毒性低、残留低对使用者、消费者和环境非常友好;调节钙的吸收,减轻生理性病害。
丁香菌酯属于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具有免疫、防御、进攻、迷向作用,它含有丁香内酯族基团,不仅具有杀菌功能,还有使入侵菌丝找不到契合位点而迷向的功能。治疗效果好、持效期长以及对作物安全、改善产量及品质。
三环唑是防治稻瘟病专用杀菌剂,具有较强的内吸性的保护性杀菌剂。能迅速被水稻各部位吸收,杀菌作用机理主要是抑制附着孢黑色素的形成,从而抑制孢子萌发和附着孢形成,阻止病菌侵人和减少稻瘟病菌孢子的产生,持效期长,药效稳定。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实现的发明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针对水稻稻曲病和穗颈瘟等穗期病害的田间桶混农药增效配方及其喷施方法,可增强药效,提高防效,有利于农药减量使用。
本发明技术构思如下:经系统性试验研究,申请人从多种农药制剂中筛选出肟菌·戊唑醇、丁香菌酯、三环唑三种农药制剂, 按一定比例在田间现场桶混,增强对水稻稻曲病和穗颈瘟等穗期病害的药效;并从多种剂型中筛选出各制剂剂型的组合,保证桶混后制剂的稳定性;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申请人进一步从喷施方法上研究,保证桶混后制剂对水稻稻曲病和穗颈瘟等穗期病害的优良防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
针对水稻稻曲病和穗颈瘟等穗期病害的田间桶混农药增效配方,由三种农药制剂混合而成,其特征是,所述三种农药制剂的活性成分分别为肟菌·戊唑醇、丁香菌酯、三环唑;混合后,肟菌·戊唑醇的重量占所述活性成分总重的10-35%,丁香菌酯酯的重量占所述活性成分总重的10-35%,三环唑的重量占所述活性成分总重的30-80%;所述活性成分总重为肟菌·戊唑醇、丁香菌酯、三环唑三者的重量之和。
本发明进一步完善的技术方案是:活性成分为肟菌·戊唑醇的农药制剂剂型为水分散粒剂;活性成分为丁香菌酯的农药制剂剂型为悬浮剂;活性成分为三环唑的农药制剂剂型为可湿性粉剂。
采用上述剂型组合可保证桶混后制剂的稳定性,从而避免发生药害。
优选的,肟菌·戊唑醇的重量占所述活性成分总重的20-35%,丁香菌酯的重量占所述活性成分总重的10-35%,三环唑的重量占所述活性成分总重的30-70%。
优选的,肟菌·戊唑醇的重量占所述活性成分总重的20-35%,丁香菌酯酯的重量占所述活性成分总重的20-35%,三环唑的重量占所述活性成分总重的30-60%。
优选的,肟菌·戊唑醇的重量占所述活性成分总重的15-35%,丁香菌酯的重量占所述活性成分总重的20-35%,三环唑的重量占所述活性成分总重的30-65%。
优选的,肟菌·戊唑醇的重量占所述活性成分总重的25-35%,丁香菌酯的重量占所述活性成分总重的25-35%,三环唑的重量占所述活性成分总重的30-50%。
上述配方适于在田间桶混使用,充分利用了充分利用了肟菌·戊唑醇、丁香菌酯对稻曲病的预防和治疗活性高、三环唑对穗颈瘟持效期长的互补优势,能高效预防和治疗水稻稻曲病和穗颈瘟等穗期病害,显著提高防治效果,克服了单一药剂活性差的缺陷;减少了田间施药次数、用药量和用药成本,减少农药对稻田环境的污染。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对水稻稻曲病和穗颈瘟等穗期病害的田间药效试验
按活性成份比例称取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20%丁香菌酯悬浮剂、75%三环唑粉剂共50克,混和并充分溶解在1千克水中,搅拌均匀后再添加29千克的水搅拌,最终形成30千克的预防和治疗水稻稻曲病和穗颈瘟等穗期病害的田间桶混药液,于2014年9月3日和9月12日在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秋江办事处莲台村对易感水稻稻曲病和穗颈瘟等穗期病害的太湖糯进行试验,对照药剂为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20%丁香菌酯悬浮剂、75%三环唑粉剂,于水稻破口前5~7天和水稻全部齐穗时,采用背负式喷雾器在下午16点以后进行全田喷雾的方法,喷施在水稻穗部。田间采用三次重复,药后15天调查穗颈瘟防效,药后25天调查稻曲病防效,处理结果见表 1。
表1:一种预防和治疗水稻稻曲病和穗颈瘟等穗期病害的田间桶混试验结果表

注:A为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B为20%丁香菌酯悬浮剂;C为75%三环唑粉剂。A:B:C=20:10:70其对应的实际用量是10g:5ml:35g,A:B:C=20:30:50其对应的实际用量是10g:15ml:25g,A:B:C=25:25:50其对应的实际用量是12.5g:12.5ml:25g,A:B:C=30:30:40其对应的实际用量是15g:15ml:20g
药后15天和25天调查,田间药效结果表明,本田间桶混增效药剂对水稻稻曲病和穗颈瘟等穗期病害具有优良的预防和治疗效果,防效均达到80%以上,防治效果极明显好于单品的效果。
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发明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

针对水稻稻曲病和穗颈瘟等穗期病害的田间桶混农药增效配方.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针对水稻稻曲病和穗颈瘟等穗期病害的田间桶混农药增效配方.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针对水稻稻曲病和穗颈瘟等穗期病害的田间桶混农药增效配方.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针对水稻稻曲病和穗颈瘟等穗期病害的田间桶混农药增效配方.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针对水稻稻曲病和穗颈瘟等穗期病害的田间桶混农药增效配方.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510009784.9 (22)申请日 2015.01.09 A01N 43/90(2006.01) A01P 3/00(2006.01) A01N 43/653(2006.01) A01N 43/16(2006.01) (71)申请人 姚卫平 地址 247000 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农业技术 推广中心植保站 (72)发明人 姚卫平 (74)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市华诚律师事务所 31210 代理人 章登亚 (54) 发明名称 针对水稻稻曲病和穗颈瘟等穗期病害的田间 桶混农药增效配方 (57)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针对水稻稻曲病和穗颈瘟等。

2、 穗期病害的田间桶混农药增效配方及其喷施方 法, 由三种农药制剂混合而成, 三种农药制剂的活 性成分分别为肟菌戊唑醇、 丁香菌酯、 三环唑 ; 肟菌戊唑醇的重量占活性成分总重的 10-35%, 丁香菌酯的重量占活性成分总重的 10-35%, 三环 唑的重量占活性成分总重的 30-80% ; 活性成分总 重为肟菌戊唑醇、 丁香菌酯、 三环唑三者的重量 之和。 本发明适于在田间桶混使用, 充分利用了肟 菌戊唑醇、 丁香菌酯对稻曲病的预防和治疗活 性高、 三环唑对穗颈瘟持效期长的互补优势, 能高 效预防和治疗水稻稻曲病和穗颈瘟等穗期病害, 显著提高防治效果, 克服了单一药剂活性差的缺 陷 ; 减少了。

3、田间施药次数、 用药量和用药成本, 减 少农药对稻田环境的污染。 (51)Int.Cl.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4488922 A (43)申请公布日 2015.04.08 CN 104488922 A 1/1 页 2 1.针对水稻稻曲病和穗颈瘟等穗期病害的田间桶混农药增效配方, 由三种农药制剂 混合而成, 其特征是, 所述三种农药制剂的活性成分分别为肟菌戊唑醇、 丁香菌酯、 三环 唑 ; 肟菌戊唑醇的重量占活性成分总重的 10-35%, 丁香菌酯的重量占活性成分总重的 10-35%, 三环唑的重量。

4、占活性成分总重的 30-80% ; 所述活性成分总重为肟菌戊唑醇、 丁香 菌酯、 三环唑三者的重量之和。 2.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针对水稻稻曲病和穗颈瘟等穗期病害的田间桶混农药增效配 方, 其特征是, 活性成分为肟菌戊唑醇的农药制剂剂型为水分散粒剂 ; 活性成分为丁香菌 酯的农药制剂剂型为悬浮剂 ; 活性成分为三环唑的农药制剂剂型为可湿性粉剂。 3.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针对水稻稻曲病和穗颈瘟等穗期病害的田间桶混农药增效配 方, 其特征是, 肟菌戊唑醇的重量占所述活性成分总重的 20-35%, 丁香菌酯的重量占所述 活性成分总重的 10-35%, 三环唑的重量占所述活性成分总重的 30-70。

5、%。 4.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针对水稻稻曲病和穗颈瘟等穗期病害的田间桶混农药增效配 方, 其特征是, 肟菌戊唑醇的重量占所述活性成分总重的 20-35%, 丁香菌酯的重量占所述 活性成分总重的 20-35%, 三环唑的重量占所述活性成分总重的 30-60%。 5.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针对水稻稻曲病和穗颈瘟等穗期病害的田间桶混农药增效配 方, 其特征是, 肟菌戊唑醇的重量占所述活性成分总重的 15-35%, 丁香菌酯的重量占所述 活性成分总重的 20-35%, 三环唑的重量占所述活性成分总重的 30-65%。 6.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针对水稻稻曲病和穗颈瘟等穗期病害的田间桶混农药增效配 方。

6、, 其特征是, 肟菌戊唑醇的重量占所述活性成分总重的 25-35%, 丁香菌酯的重量占所述 活性成分总重的 25-35%, 三环唑的重量占所述活性成分总重的 30-50%。 7.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针对水稻稻曲病和穗颈瘟等穗期病害的田间桶混农药 增效配方用于预防和治疗病害的用途。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4488922 A 2 1/3 页 3 针对水稻稻曲病和穗颈瘟等穗期病害的田间桶混农药增效 配方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针对水稻稻曲病和穗颈瘟等穗期病害的田间桶混农药增效配方, 尤其是一种含有肟菌戊唑醇、 丁香菌酯、 三环唑三种活性成分的田间桶混农药增效配方。 属于农药。

7、科学使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我国的水稻种植面积占粮食作物的 1/3, 而危害水稻的病、 虫、 草害种类较多, 且多 重叠发生。稻田化学农药种类繁多, 施药次数已从 20 世纪每季稻田用药 2-3 次陡增到 10 次以上, 同时施药方式由原先的单一药剂施用转变成将多种农药制剂在田间现场桶混在一 起后施用。但是, 田间现场的桶混存在随意性, 缺乏理论依据, 容易出现以下问题 : (1) 某些 药剂桶混后表现为药效的叠加甚至拮抗, 使药效降低, 导致农药过量使用 ; (2) 某些药剂桶 混后, 使农药制剂原有的理化性能发生改变, 与原先单一制剂相比桶混后制剂稳定性变差, 容易导致药害的发。

8、生。 0003 水稻穗颈瘟是水稻上常发性、 气传性主要病害, 在水稻破口至齐穗扬花期发生, 由 于气候条件适宜, 水稻很容易发生穗颈瘟。 特别是阴雨连绵、 日照不足、 时晴时雨、 早晚有云 雾以及露水条件下, 病情扩展迅速。 染病后, 最初形成水渍状褪绿病斑, 最后变黑褐色, 穗颈 节坏死, 植株输送到穗部的养分通道被阻断, 从而形成白穗或瘪粒, 造成秕谷增加、 千粒重 降低, 一般减产 10%30%, 严重时甚至绝产。结合穗颈瘟病发生危害的各种因素, 穗颈瘟病 防治在生产上除了选用抗病品种、 种子消毒、 加强田间水肥管理, 促生长健壮抗病外, 药剂 预防和治疗是主要措施。 0004 稻曲病是。

9、水稻的常见病害之一, 主要危害谷粒, 形成墨绿色或黄色粉团, 不仅影响 产量, 一般减产 20%30%, 更为严重的是污染稻谷, 危害人身健康。稻曲病主要在抽穗扬花 期发生, 气候条件、 田间湿度、 氮肥施用情况对病害发生轻重影响很大。水稻抽穗扬花期如 遇持续阴雨天气, 将有利于病菌的侵染与繁殖, 病害将发生重。田间湿度大, 露重且上午露 水干得迟的情况下发生较重。 施用氮肥过量、 过迟, 叶片生长宽大而披垂, 田间荫蔽, 通风透 光性差, 稻株氮碳比失调, 抗性下降, 容易发病且程度加重。稻曲病防治在生产上除了选用 抗病品种、 种子消毒、 加强田间水肥管理, 促生长健壮抗病外, 药剂预防和治。

10、疗是主要措施。 0005 稻田孕穗未期至破口期, 水稻稻曲病和穗颈瘟等穗期病害重叠发生, 研究一种针 对水稻稻曲病和穗颈瘟等穗期病害的田间桶混农药增效配方及其喷施方法, 将利于农药药 效的提高和农药的减量使用。 0006 据申请人所知, 肟菌 戊唑醇属真正的广谱内吸性杀菌剂, 对绝大多数主要植物病 原真菌均有效, 生物活性高, 防效好, 持效期长, 且效果稳定 ; 杰出的系统传导性、 兼具优良 的保护和治疗性 ; 毒性低、 残留低对使用者、 消费者和环境非常友好 ; 调节钙的吸收, 减轻 生理性病害。 0007 丁香菌酯属于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 具有免疫、 防御、 进攻、 迷向作用, 它含。

11、有 说 明 书 CN 104488922 A 3 2/3 页 4 丁香内酯族基团 , 不仅具有杀菌功能 , 还有使入侵菌丝找不到契合位点而迷向的功能。治 疗效果好、 持效期长以及对作物安全、 改善产量及品质。 0008 三环唑是防治稻瘟病专用杀菌剂, 具有较强的内吸性的保护性杀菌剂。能迅速被 水稻各部位吸收, 杀菌作用机理主要是抑制附着孢黑色素的形成, 从而抑制孢子萌发和附 着孢形成, 阻止病菌侵人和减少稻瘟病菌孢子的产生, 持效期长, 药效稳定。 发明内容 0009 本发明所要实现的发明目的是 : 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提供一种针对水稻稻 曲病和穗颈瘟等穗期病害的田间桶混农药增效配方及其。

12、喷施方法, 可增强药效, 提高防效, 有利于农药减量使用。 0010 本发明技术构思如下 : 经系统性试验研究, 申请人从多种农药制剂中筛选出肟 菌戊唑醇、 丁香菌酯、 三环唑三种农药制剂, 按一定比例在田间现场桶混, 增强对水稻稻 曲病和穗颈瘟等穗期病害的药效 ; 并从多种剂型中筛选出各制剂剂型的组合, 保证桶混后 制剂的稳定性 ; 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 申请人进一步从喷施方法上研究, 保证桶混后制剂对 水稻稻曲病和穗颈瘟等穗期病害的优良防效。 0011 为实现上述目的,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 针对水稻稻曲病和穗颈瘟等穗期病害的田间桶混农药增效配方, 由三种农药制剂混合 而成, 其特征是。

13、, 所述三种农药制剂的活性成分分别为肟菌戊唑醇、 丁香菌酯、 三环唑 ; 混 合后, 肟菌戊唑醇的重量占所述活性成分总重的 10-35%, 丁香菌酯酯的重量占所述活性 成分总重的 10-35%, 三环唑的重量占所述活性成分总重的 30-80% ; 所述活性成分总重为肟 菌戊唑醇、 丁香菌酯、 三环唑三者的重量之和。 0012 本发明进一步完善的技术方案是 : 活性成分为肟菌戊唑醇的农药制剂剂型为水 分散粒剂 ; 活性成分为丁香菌酯的农药制剂剂型为悬浮剂 ; 活性成分为三环唑的农药制剂 剂型为可湿性粉剂。 0013 采用上述剂型组合可保证桶混后制剂的稳定性, 从而避免发生药害。 0014 优选的。

14、, 肟菌戊唑醇的重量占所述活性成分总重的 20-35%, 丁香菌酯的重量占 所述活性成分总重的 10-35%, 三环唑的重量占所述活性成分总重的 30-70%。 0015 优选的, 肟菌戊唑醇的重量占所述活性成分总重的 20-35%, 丁香菌酯酯的重量 占所述活性成分总重的 20-35%, 三环唑的重量占所述活性成分总重的 30-60%。 0016 优选的, 肟菌戊唑醇的重量占所述活性成分总重的 15-35%, 丁香菌酯的重量占 所述活性成分总重的 20-35%, 三环唑的重量占所述活性成分总重的 30-65%。 0017 优选的, 肟菌戊唑醇的重量占所述活性成分总重的 25-35%, 丁香菌。

15、酯的重量占 所述活性成分总重的 25-35%, 三环唑的重量占所述活性成分总重的 30-50%。 0018 上述配方适于在田间桶混使用, 充分利用了充分利用了肟菌 戊唑醇、 丁香菌酯对 稻曲病的预防和治疗活性高、 三环唑对穗颈瘟持效期长的互补优势, 能高效预防和治疗水 稻稻曲病和穗颈瘟等穗期病害, 显著提高防治效果, 克服了单一药剂活性差的缺陷 ; 减少了 田间施药次数、 用药量和用药成本, 减少农药对稻田环境的污染。 具体实施方式 说 明 书 CN 104488922 A 4 3/3 页 5 0019 实施例 1: 对水稻稻曲病和穗颈瘟等穗期病害的田间药效试验 按活性成份比例称取 75% 肟。

16、菌 戊唑醇水分散粒剂、 20% 丁香菌酯悬浮剂、 75% 三环唑 粉剂共 50 克, 混和并充分溶解在 1 千克水中, 搅拌均匀后再添加 29 千克的水搅拌, 最终形 成 30 千克的预防和治疗水稻稻曲病和穗颈瘟等穗期病害的田间桶混药液, 于 2014 年 9 月 3 日和 9 月 12 日在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秋江办事处莲台村对易感水稻稻曲病和穗颈瘟等 穗期病害的太湖糯进行试验, 对照药剂为 75% 肟菌 戊唑醇水分散粒剂、 20% 丁香菌酯悬浮 剂、 75% 三环唑粉剂, 于水稻破口前 57 天和水稻全部齐穗时, 采用背负式喷雾器在下午 16 点以后进行全田喷雾的方法, 喷施在水稻穗部。田间。

17、采用三次重复, 药后 15 天调查穗颈瘟 防效, 药后 25 天调查稻曲病防效, 处理结果见表 1。 0020 表 1: 一种预防和治疗水稻稻曲病和穗颈瘟等穗期病害的田间桶混试验结果表 注 : A为 75%肟菌 戊唑醇水分散粒剂 ; B为 20%丁香菌酯悬浮剂 ; C为 75%三环唑粉 剂。A: B: C=20: 10: 70其对应的实际用量是 10g: 5ml: 35g, A: B: C=20: 30: 50其对应的实 际用量是 10g: 15ml: 25g, A: B: C=25: 25: 50其对应的实际用量是 12.5g: 12.5ml: 25g, A: B: C=30: 30: 40其对应的实际用量是 15g: 15ml: 20g 药后15天和25天调查, 田间药效结果表明, 本田间桶混增效药剂对水稻稻曲病和穗颈 瘟等穗期病害具有优良的预防和治疗效果, 防效均达到 80% 以上, 防治效果极明显好于单 品的效果。 0021 除上述实施例外, 本发明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 成的技术方案, 均落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 说 明 书 CN 104488922 A 5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农业;林业;畜牧业;狩猎;诱捕;捕鱼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