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二冲程往复式内燃机的气缸套,在气缸套壁上开有进气槽,这些槽由腹板相互隔离。在这类气缸套中,进气槽通常被布置成跟径向平面有一角度,这样,经这些进气槽流入气缸容积内的空气形成了一种涡流。这一空气流的涡旋速度对往复式内燃机的运转数据,即燃料消耗量、生烟、帚气品质以及气缸套和包围燃烧室的其它部件的温度有重大影响。基于发动机的这些运转数据,迄今已确定了这些进气槽的几何形状,并保持不变。 但业已发现,鉴于内燃机必须在不同的负荷和转速下运转,因此,希望相对于这些不同的运转状态来选择气缸容积中的涡流速度。本发明的基本课题是基本上采用这种方法来改善这类气缸套,即通过结构上的简单措施和手段,在运转期间气缸容积中的涡流速度可以改善。
按照本发明,这一课题是借助于设置在进气槽内的一个装置来完成的,它相对于辐板可以活动,借助于这种活动,可以改变流经进气槽的空气方向。
在往复式内燃机运转期间,通过可活动装置的调节使流入气缸容积内的空气的方向,从而它的涡流速度较容易地适合于当时的负荷和/或转速。因此,上述运转数据可按照负荷和转速提高到一个最佳值。由于可活动装置主要处于进气槽内,因此它可以在将气缸套装入内燃机之前安装到气缸套上,然后和气缸套装在一起装入发动机。本发明的另一个优点在于,作为一种附件,若需要将辐板经进一步的机加工制成适当形状,然后使气缸套按权利要求所说那样装备该可活动装置,它甚至可适合于已在使用中的内燃机。
借助于附图,本发明的若干实施例在随后的说明中作较详细的解释。
图1为带有现有技术进气槽的气缸套地部分横剖面;
图2为带有改变涡流的装置的本发明的气缸套的部分轴向剖面;
图3为类同于图2中的轴向剖面,其中沿圆周方向在气缸套的某一位置处已被取代;
图4为沿图3中箭头A方向的视图;
图5为经图2气缸套的部分横剖视图;
图5a和5b为相同于图5中的局部横剖视图,但涡流改变装置的位置不同;
图6为表示涡流改变装置另一实施例的局部横剖视图,和图5相应;
图6a和6b为相同于图6中的局部横剖视图,其中涡流改变装置在另外位置。
按照图1,一台未被示出的二种程往复式柴油机较详细地表示出一气缸套1,其中设置一排进气槽2,它们均匀地分布在气缸套的整个圆周上。进气槽2具有一个大体成矩形的横断面,该横断面的轴与气缸套的轴线3平行。每一进气槽2的中心平面4,与图1中横断面的所处平面相垂直,并不与轴线3相交,但跟经该轴线的径向平面5成一α角。由于中心平面的这一倾斜位置,使流经进气槽2的空气在气缸1所包围的空间6内形成涡流运动(箭头B)。就公知技术气缸套1来说,往复式内燃机在全负荷和部分负荷下在空间6的空气涡流基本上是由空气的流量和密度产生的,它并不一定跟运转中某点工况的最佳值相对应。
按照图5,在铸钢的气缸套10中设置本发明的涡流改变装置20,并在每一辐板17上表示出例如由金属薄板组成的一U形体21。每一U形体21表示出二个臂22和23以及部分24,部分24在位于气缸套外边的这些臂的边缘处跟这些臂连接。从外侧开始,这二个臂22和23在辐板17的两侧延伸到二个相邻的进气槽12,为沿它们流动的空气形成导向区。每一辐板17有二个面17′和17″,它们形成二邻接进气槽12。臂22、23以其自由端弹性地压在分别接近气缸套10的延伸面18的边界面17′和17″上。沿着气缸套10的纵轴线30的方面(图2),在所以情况下,U形体21基本上沿进气槽12的整个高度延伸。每一U形体21的连接部24处在气缸套10的外侧,并在那里连接于在图2至4中未详细表示的一个机构,以便在U形体21上实现一种以枢轴为支点的转动。
在图2的一排进气槽12的上边和下边,设有相应的环25和26,并设计得能沿气缸套10的外侧圆周方向移动。这二个环25和26在它们的外圆周的区域内借助于许多围绕这些环圆周排列的杆27牢固地连接在一起。在下环26的外圆周面上表示出一条具有矩形横断面的环形槽28。一突出部自导块29上凸入环形槽28内,导块固定于环26下边的气缸套10上,以点划线29′表示。沿圆周分布的许多导块29安装于气缸套10上。U形体21在二个环25和264之间自其连接部24上凸出来。二支架31和32固定于每一U形体21,二支架又用铰链连接于一对环25和26上。该铰链连接用互相重叠的点划线31′和32′表示。在气缸套10内上、下移动的工作活塞50也表示在图2中,即在其下止点。在气缸套的顶端以公知方式装有一气缸盖,在气缸盖上装有排气阀。这样,在内燃机运转期间,产生纵向帚气。
按照图3和4,在气缸套10圆周的一个位置上,设有用以转动涡流改变装置20的位置控制机构35。处于一对导块29之间的位置控制机构25包括一螺纹转轴36,一接受传轴36螺纹部的驱动块37,一接受螺纹转轴36的定位块38。按照图3,驱动块37例如用螺丝39固定于环26外圆周上的凹槽中。镶入驱动块37下部内的螺纹件40具有相应于螺纹转轴36的内螺纹,并能在驱动块37内绕一垂直轴41转动。定位块38用二条螺丝42固定于气缸套10上。在定位块38内导向的螺纹转轴36有一轴环36′,它用镶入定位块38内的螺纹环43在轴向固定。自定位块凸出的螺纹转轴36的自由端设有方头45,通过它,可由手或未表示出的位控马达来驱动螺纹转轴。在转动螺纹转轴36时,驱动块37沿气缸套10的圆周方向移动,从而环26和它一起移动,涡流改变装置20便转动,因此,其U形体21改变它们的相对于辐板17的位置。这一改变,改变了流经进气槽12的空气方向,这样,取决于转动的方向,气缸容积60内的涡流如图5a或5b中用不同方向的箭头F和F′所表示那样增强或削弱。
就图6的涡流改变装置20′来说,代替包围每一辐板的U形体,设置楔形体51,在气缸套10的每一进气槽12内有一个。每一楔形体51的楔形面52和53沿气缸套10延伸面18的方向变尖,并在接近该延伸面的进气槽内终止。该楔形体的角度大约为8°。在一种没有进一步详细表示的形式中,每一楔形体51的厚端54连接于二个包围缸套10的环56,这二个环相应于图2中的环25和26。但由于在楔形体51和环56之间的固定连接,省去了杆27和支架31与32。沿着气缸套10的纵轴30方向,楔形体51基本上沿进气槽12的整个长度延伸。
从原则上讲,可以用就图2至5b所述的同样方法来影响涡流改变装置20′的动作,也就是说,用沿着气缸套10周围转动连接楔形体51的环56的方法。在图6中,楔形体51处于气缸套辐板之间的某一中间位置上,因此,进入气缸套的气流在每一进气槽12内再分成二个部分流(箭头C和D),它们从而以不同的角度流入气缸容积60内。部分空气流C在气缸容积内产生一股高涡流,而部分空气流D则产生一股低涡流。这二股部分流在气缸容积60内混合,从而使旋涡流的紊流增强。
在图6a中涡流改变装置20′被表示为处于一个极端位置,其中每一楔形体51以其面53和辐板17顶靠。在此情况下,每一进气槽12仅产生一股空气流(箭头E)。这样,和图6中的位置相比,在气缸容积60内引起了涡流改变。沿逆时针方向转动涡流改变装置20′,楔形体51可以转变到图6b中所示的另一极端位置,其中每一楔形体以其面52靠在辐板17上。这样,在楔形体的这一位置上,再次引起了进气槽12内空气流方向(箭头E′)的改变,从而引起了气缸容积60内涡流的改变。
在图5和6中,辐板17自延伸面18开始,向气缸套10的外侧变尖。由于辐板的这一形状,获得了涡流改变装置20或20′的最大可能调节范围。辐板变尖的限度由辐板材料的强度决定的。计及调节范围的缩小,在外侧19处辐板的宽度也可以大于所画的。例为辐板宽度甚至可以是不变的。
由于气缸套由铸钢制成,气缸套壁的厚度比较大。由于空气导块安装在进气槽和气缸套的外侧,这一壁厚会使进气槽2内的导气长度L相对于一定的辐度7变大(图1)。这一长度L跟槽的宽度g之比一在气缸套延伸面处沿其圆周方向测量一不就应大于0.5。就本发明的装置来说,在给定的调节范围内,能达到最大可能的强度,而L/g小于0.2。
作为所述各种实施例的变异,也可以这样安排气缸套10内的进气槽12,即无涡流改变装置20或20′的结构,空气直接流入气缸容积内。也可以这样这排气缸套内的进气槽12,即进气槽的纵轴线相互平行,但不跟气缸轴线30平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