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心脾两虚型功血的中药组合物.pdf

上传人:三** 文档编号:5211065 上传时间:2018-12-26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489.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032208.6

申请日:

2015.01.22

公开号:

CN104524195A

公开日:

2015.04.22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61K 36/8969申请日:20150122|||公开

IPC分类号:

A61K36/8969; A61P7/04; A61P15/00; A61K35/32(2015.01)N; A61K35/618(2015.01)N

主分类号:

A61K36/8969

申请人:

李宇花

发明人:

李宇花

地址:

311899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暨阳街道赵石新村石家580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心脾两虚型功血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药材制成:凤尾参18-25份、龙眼肉11-14份、女贞子8-11份、太子参11-14份、土人参35-45份、鹿茸1-3份、血风藤20-25份、蕨麻20-25份、黄精11-14份、仙鹤草11-14份、茜草11-14份、墓头回11-14份、地榆9-12份、荆芥5-8份、海螵蛸15-25份、蜡瓣花根6-10份、大一面锣15-20份、甘草4-6份。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用于治疗心脾两虚型功血,有效率高,疗效可靠,愈后不再复发。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治疗心脾两虚型功血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药材制成:
凤尾参18-25份、龙眼肉11-14份、女贞子8-11份、太子参11-14份、土人参35-45份、鹿茸1-3份、血风藤20-25份、蕨麻20-25份、黄精11-14份、仙鹤草11-14份、茜草11-14份、墓头回11-14份、地榆9-12份、荆芥5-8份、海螵蛸15-25份、蜡瓣花根6-10份、大一面锣15-20份、甘草4-6份。

说明书

说明书一种治疗心脾两虚型功血的中药组合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特别是一种用于治疗心脾两虚型功血的中药组合物。
背景技术
功血属于中医“崩漏”的范畴。引起功血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①、脾虚。素体脾胃虚弱或忧思过度,饮食劳倦,损伤脾胃,脾伤则气陷,统摄无权,冲任失固,不能制约经血,致成崩漏。②、肾虚。先天肾气不足;或少女肾气未盛,天癸未充;或房劳多产损伤肾气;或久病大病穷必及肾,或七七之年肾气渐衰,天癸渐竭;肾气虚封藏失司,冲任不固,不能制约经血,子宫藏泻失常发为崩漏。亦有素体阳虚,命门火衰,或久崩久漏,阴损及阳,阳不摄阴,封藏失职,冲任不固,不能制约经血而成崩漏。或素体肾阴亏虚,或多产房劳耗伤真阴,阴虚失守,虚火动血,迫血妄行,子宫藏泻无度,遂致崩漏。③、血热。素体阳盛或阴虚内热;或七情内伤,肝郁化热;或内蕴湿热之邪,热伤冲任,迫血妄行,发为崩漏。④、血瘀。素性抑郁,气血运行不畅,或七情所伤,冲任瘀滞;或经期产后,余血未尽又感于寒热,以致成瘀,瘀阻冲任,血不归经,发为崩漏。即前人所谓"瘀结占据血室,好血不得归经".胞宫瘀滞,新血不生,由是经乱无期,离经之血时瘀时止,故经血时来时止。若冲任阻隔,则经水不至;蓄极而满,但瘀血不去,新血难安,故血又暴下。功血主要表现为月经周期不规律、经量过多、经期延长或不规则出血。目前,临床上常用雌激素治疗,但会引起恶心、呕吐、头晕、乳房胀痛等不良表现,此外治疗期间容易导致突发性出血,治疗停止后仍有可能大量出血,中医治疗功血是安全可靠的治疗方式。中医根据不同原因引起的功血,结合临床实际进行辨证治疗,将本病分为五个类型:肝郁血热型、肝肾阴虚型、脾肾阳虚型、心脾两虚型、气滞血瘀型。目前,治疗功血的中药有多种,但针对于心脾两虚型功血的中成药尚无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治疗心脾两虚型功血的中药组合物,通过选择合适的药材及其配比,达到安全有效治愈心脾两虚型功血的目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治疗心脾两虚型功血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药材制成:
凤尾参18-25份、龙眼肉11-14份、女贞子8-11份、太子参11-14份、土人参35-45份、鹿茸1-3份、血风藤20-25份、蕨麻20-25份、黄精11-14份、仙鹤草11-14份、茜草11-14份、墓头回11-14份、地榆9-12份、荆芥5-8份、海螵蛸15-25份、蜡瓣花根6-10份、大一面锣15-20份、甘草4-6份。
配方中所涉及到的药材的来源及功能主治如下:
凤尾参【来源】药材基源:为玄参植物亨氏马先蒿或长茎马先蒿的根。【性味】味甘;微苦;性微温【功能主治】补气血;强筋骨;健脾胃。主头晕耳鸣;心慌气短;手足痿软;筋骨疼痛;支气管炎;小儿食积;营养不良。
龙眼肉【来源】药材基源:为无患子科植物龙眼的假种皮。【性味】甘;温【归经】心;肾;肝;脾经【功能主治】补心脾;益气血;安心神。主心脾两虚;气血不足所致的惊悸;怔忡;失眠;健忘;血虚萎黄;有经不调;崩漏。
女贞子【来源】药材基源:为木犀科植物女贞的果实。【性味】甘;苦;性凉【归经】肝;肾经【功能主治】补益肝肾;清虚热;明目。主头昏目眩;腰膝酸软;遗精;耳鸣;须发早白,骨蒸潮热;目暗不明。
太子参【来源】药材基源:为石竹科植物孩儿参的块根。【性味】甘;微苦;性微寒【归经】脾、肺经【功能主治】补益脾肺;益气生津。主脾胃虚弱;食欲不振;倦怠无力;气阴两伤;干咳痰少;自汗气短;以及温病后期气虚津伤;内热口渴;或神经衰弱,心悸失眠,头昏健忘,小儿夏季热。
土人参【来源】药材基源:为马齿苋科植物栌兰的根。【性味】甘;淡;性平【归经】脾;肺;肾经【功能主治】补气润肺;止咳;调经。主气虚芝倦;食少;泄泻;肺痨咳血;眩晕;潮热;盗汗;自汗;月经不调;带下,产妇乳汁不足。
鹿茸【来源】药材基源:为鹿科动物梅花鹿、马鹿等的雄鹿密生茸毛尚未骨化的幼角。【性味】味甘;咸;性温【归经】肾;肝经【功能主治】壮肾阳;益精血;强筋骨;托疮毒。主肾阳虚衰;阳痿滑精;宫冷不孕;虚劳赢瘦;神疲畏寒;眩晕;耳鸣耳聋;腰背酸痛;筋骨痿软;小儿五迟;女子崩漏带下;阴疽。
血风藤【来源】药材基源:为鼠李科植物翼核果的根或茎。【性味】甘;温【归经】肺;脾经【功能主治】补气血;强筋骨;舒经络。主气血虚弱;月经不调;血虚经闭;风湿疼痛;跌打损伤;腰肌劳损。
蕨麻【来源】药材基源:为蔷薇科植物蕨麻的块根。【性味】甘;苦;寒【归经】脾;胃经【功能主治】补气血;健脾胃;生津止渴。主脾虚泄泻;病后贫血;营养不良;水肿;风湿痹痛。
黄精【来源】药材基源:为百合科植物黄精、多花黄精和滇黄精的根茎。【性味】甘;平【归经】脾;肺;肾经【功能主治】养阴润肺;补脾益气,滋肾填精。主阴虚劳嗽;肺燥咳嗽;脾虚乏力;食少口干;消渴;肾亏腰膝酸软;阳痿遗精;耳鸣目暗;须发早白;体虚赢瘦;风癞癣疾。
仙鹤草【来源】药材基源:为蔷薇科植物龙芽草的地上部分。【性味】味苦、涩,性平。【归经】肺;肝;脾经【功能主治】收敛止血,止痢,杀虫。主咯血;吐血;尿血;便血;赤白痢疾;崩漏带下;劳伤脱力;痈肿;跌打;创伤出血。
茜草【来源】药材基源:为茜草科植物茜草的根。【性味】苦;寒归肝;心经【归经】肝;心;肾;脾;胃;心包经【功能主治】凉血止血;活血化瘀。主血热咯血;吐血;衄血;尿血;便血;崩漏;经闭;产后瘀阻腹痛;跌打损伤;风湿痹痛;黄疸;疮痈;痔肿。
墓头回【来源】药材基源:为败酱科植物糙叶败酱或异叶几酱的根。【性味】味苦;微酸涩;性凉【归经】归心;肝经【功能主治】燥湿止带;收敛止血;清热解毒。主赤白带下;崩漏;泄泻痢疾;黄疸;疟疾;肠痈;疮疡肿毒;跌打损伤;子宫颈癌;胃癌。
地榆【来源】药材基源:为蔷薇科植物地榆、长叶地榆的根。【性味】苦酸;寒;无毒【归经】肝;肺;肾;大肠经【功能主治】凉血止血,清热解毒,消肿敛疮。主吐血,咯血,衄血,尿血,便血,痔血,血痢,崩漏,赤白带下,疮痈肿痛,湿疹,阴痒,水火烫伤,蛇虫咬伤。
荆芥【来源】药材基源:为唇科植物裂叶荆芥和多裂叶荆芥的茎叶和花穗。【性味】味辛;微苦;性微湿【归经】归肺;肝经【功能主治】祛风;解表;透疹;止血。主感冒发热;头痛;目痒;咳嗽;咽喉肿痛;麻疹;痈肿;疮疥;衄血;吐血;便血;崩漏;产后血晕。
海螵蛸【来源】药材基源:为乌贼科动物无针乌贼、鑫乌贼、针乌贼、白斑乌贼、虎班乌贼、拟目乌贼等多种乌贼的内壳。【性味】味咸;涩;性温【归经】肝;肾经【功能主治】收敛止血;固精止带;制酸止痛;收湿敛疮。主吐血;呕血;崩漏;便血;衄血;创伤出血;肾虚遗精滑精,赤白带下,胃痛嘈杂;嗳气泛酸;湿疹溃疡。
蜡瓣花根【来源】药材基源:为金缕梅科植物中华蜡瓣花的根或根皮。【性味】甘;平【归经】胃;心经【功能主治】疏风和胃;宁心安神。主外感风邪;头痛;恶心呕吐;心悸;烦躁不安。
大一面锣【来源】药材基源:为苦苣苔科植物大一面萝的全草。【性味】味甘;涩;性平【归经】肺;心;肾经【功能主治】益气;补肾;涩精;固下。主心悸怔肿;梦遗滑粗;崩漏带下。
甘草【来源】本品为豆科植物甘草 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胀果甘草 Glycyrrhiza inflata Bat. 或光果甘草 Glycyrrhiza glabra L. 的干燥根。【性味】甘,平。【归经】归心、肺、脾、胃经 。【功能主治】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
在中医辨证治疗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结合诊断性刮宫、排卵和黄体功能监测、血液和凝血、纤溶功能、肝肾功能检查来排除生殖道器质性病变所致出血,以便进一步进行确诊。心脾两虚型功血主要是因为心血不足,脾虚气陷,统摄无权,气不摄血,其临床表现为经血非时而至,崩中继而淋漓,色鲜无块,同时伴有心悸气短,神疲懒言,面色咣白,腹胀便溏,舌质淡胖,苔薄白,脉沉细。治疗原则为补气摄血、固涩止血。本发明采用科学的配方及配比,配方中所采用的凤尾参具有补气血、强筋骨、健脾胃的功效;龙眼肉具有补心脾、益气血、安心神的功效;女贞子具有补益肝肾、清虚热、明目的功效;太子参具有补益脾肺、益气生津的功效;土人参具有补气润肺、止咳、调经的功效;鹿茸具有壮肾阳、益精血、强筋骨、托疮毒的功效;血风藤具有补气血、强筋骨、舒经络的功效;蕨麻具有补气血、健脾胃、生津止渴的功效;黄精具有养阴润肺、补脾益气、滋肾填精的功效;仙鹤草具有收敛止血、止痢、杀虫的功效;茜草具有凉血止血、活血化瘀的功效;墓头回具有燥湿止带、收敛止血、清热解毒的功效;地榆具有凉血止血、清热解毒、消肿敛疮的功效;荆芥具有祛风、解表、透疹、止血的功效;海螵蛸具有收敛止血、固精止带、制酸止痛、收湿敛疮的功效;蜡瓣花根具有疏风和胃、宁心安神的功效;大一面锣具有益气、补肾、涩精、固下的功效;甘草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的功效。配方中的各药物之间相互配合,协同作用,所制成的中药具有补气摄血、固涩止血的功效,能有效治疗心脾两虚型功血,四年来,通过对55例患者的使用表明,有效率达96.3%,治疗效果好,治愈后随访一年不再复发。
下面结合临床实验数据来说明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抽样方法
从我单位近五年来确诊为心脾两虚型功血的患者中,随机选取110例病人,年龄15-60岁,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5人。两组年龄等资料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2、试验方法
2.1对照组患者使用激素疗法,按说明书服用,疗程6周。
2.2治疗组口服本发明按照具体实施例1制得的中药颗粒,早、中、晚各一次。疗程6周。
3、疗效标准及治疗结果
3.1疗效标准:
临床治愈:治疗后经量、经期恢复正常,其他症状消失,停药3个月未复发;显效:治疗后经量比治疗前减少1/3,经期在7天以内,停药3个月经周期不复发;有效:治疗后经量比治疗前有所减少或经期较治疗前有所缩短,其他症状无改善;无效:治疗前后经量、经期无改善。
3.2治疗统计结果见表1。
表1两组疗效比较

由此可见,采用本发明的组方制得的药物能够安全有效治疗心脾两虚型功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的例子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实施例1
称取凤尾参18克、龙眼肉11克、女贞子8克、太子参11克、土人参35克、鹿茸1克、血风藤20克、蕨麻20克、黄精11克、仙鹤草11克、茜草11克、墓头回11克、地榆9克、荆芥5克、海螵蛸15克、蜡瓣花根6克、大一面锣15克、甘草4克。将以上各种药材粉磨成末,然后用常规方法“全成分”提取制成速溶中药颗粒,按照每小袋10克进行分装,密闭,于阴凉、干燥处保存。
用于治疗心脾两虚型功血。口服,每日分早、中、晚三次服用。
具体实施例2
称取凤尾参20克、龙眼肉12克、女贞子10克、太子参12克、土人参40克、鹿茸2克、血风藤22克、蕨麻22克、黄精12克、仙鹤草13克、茜草12克、墓头回12克、地榆10克、荆芥7克、海螵蛸20克、蜡瓣花根8克、大一面锣17克、甘草5克。将以上各种药材粉磨成末,然后用常规方法“全成分”提取制成速溶中药颗粒,按照每小袋10克进行分装,密闭,于阴凉、干燥处保存。
用于治疗心脾两虚型功血。口服,每日分早、中、晚三次服用。
具体实施例3
称取凤尾参25克、龙眼肉14克、女贞子11克、太子参14克、土人参45克、鹿茸3克、血风藤25克、蕨麻25克、黄精14克、仙鹤草14克、茜草14克、墓头回14克、地榆12克、荆芥8克、海螵蛸25克、蜡瓣花根10克、大一面锣20克、甘草6克。将以上各种药材粉磨成末,然后用常规方法“全成分”提取制成速溶中药颗粒,按照每小袋10克进行分装,密闭,于阴凉、干燥处保存。
用于治疗心脾两虚型功血。口服,每日分早、中、晚三次服用。

一种治疗心脾两虚型功血的中药组合物.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一种治疗心脾两虚型功血的中药组合物.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一种治疗心脾两虚型功血的中药组合物.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治疗心脾两虚型功血的中药组合物.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治疗心脾两虚型功血的中药组合物.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心脾两虚型功血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药材制成:凤尾参18-25份、龙眼肉11-14份、女贞子8-11份、太子参11-14份、土人参35-45份、鹿茸1-3份、血风藤20-25份、蕨麻20-25份、黄精11-14份、仙鹤草11-14份、茜草11-14份、墓头回11-14份、地榆9-12份、荆芥5-8份、海螵蛸15-25份、蜡瓣花根6-10份、大一面锣15-20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医学或兽医学;卫生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