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中药.pdf

上传人:sha****007 文档编号:5209807 上传时间:2018-12-26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576.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667582.9

申请日:

2014.11.20

公开号:

CN104399035A

公开日:

2015.03.11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61K36/9068申请日:20141120|||公开

IPC分类号:

A61K36/9068; A61P19/00; A61P29/00

主分类号:

A61K36/9068

申请人:

界首骨科医院

发明人:

刘亚

地址:

236500安徽省阜阳市界首市大桥南路126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安徽信拓律师事务所34117

代理人:

娄尔玉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用于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中药,由以下重量的原料药制成,生川乌2-4g、生草乌2-4g、肉桂2-4g、独活4-6g、皂刺4-6g、制附子4-6g、威灵仙8-12g、红花4-6g、辽细辛4-6g、透骨草4-6g、艾绒250-350g、生姜450-550g。把以上药物研末,艾绒单包,生姜打碎为汁糊状待用。嘱患者平卧,把药粉均匀置于脊柱部位,宽约2cm,厚度约0.5cm,上敷纱布,生姜汁糊平铺纱布之上,将艾绒放在生姜汁糊上点燃,以患处潮红,局部有温热感,而又不引起灼伤为度。每日1次,5次为一疗程,间隔10日可继续第二疗程。本发明取材容易、制作简单、成本低廉、实用性好等特点,有害成分含量低,无毒副作用,补气养血、活血化瘀、补肝肾、强筋骨、疏通督脉之功效,疗效显著。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用于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中药,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的原料药制成的药剂,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中药,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的原料药制成的药剂,

说明书

说明书一种用于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中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草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中药(温督强脊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
背景技术
强脊炎属于风湿病范畴,是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中的一种。病变主要累及侵犯脊柱,并可不同程度的累及骶髂关节和周围关节,引起脊柱强直和纤维化,造成弯腰、行走活动受限,并可有不同程度的眼、肺、肌肉、骨骼的病变,也有自身免疫功能的紊乱,所以又属自身免疫性疾病。从中医角度看根本病因在于肾亏、肾虚,符合中医痹症范畴,但不同于一般风、湿、热痹,强直性脊柱炎相当于“肾痹”、“骨痹”。肾虚,容易感受外邪。如“肾阴虚,肾气热,则腰脊不举,骨枯而髓成,发为骨痹,若肾阳虚,阳气卫外不同,风寒湿邪乘虚而入,发为痹痹。骨痹可致骨松、骨弯、脊柱变形”。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治愈率高,使用安全可靠的用于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中药。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用于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中药,由以下重量的原料药制成,

各原料药的优选重量为:


用法用量:
把以上药物研末,艾绒单包,生姜打碎为汁糊状待用。嘱患者平卧,把药粉均匀置于脊柱部位,宽约2cm,厚度约0.5cm,上敷纱布,生姜汁糊平铺纱布之上,将艾绒放在生姜汁糊上点燃,以患处潮红,局部有温热感,而又不引起灼伤为度。每日1次,5次为一疗程,间隔10日可继续第二疗程。
辅助疗法:
1、针刀松解、减压治疗;
2、西药辅助治疗:
①非甾体类药物,如:芬必得、英太青
②免疫调节剂,如:柳氮磺吡啶
③镇痛药与肌松药,如镇痛新、强痛啶肌舒平
④抗叶酸类药物,如甲氨蝶呤
3、中药治疗:防己黄芪汤、六味地黄汤、八珍汤等
4、功能锻炼(飞燕点水式)
5、避免受凉、忌烟酒。
药理分析:
生川乌:
【药性】辛、苦,热。有大毒。归心肝肾脾经。
【功效】祛风湿,温经止痛。
【药理作用】生川乌有明显的抗炎、镇痛作用,有局部麻醉作用,散寒止痛功效显著。
生草乌:
【药性】辛、苦,热。有大毒。归心肝肾脾经。
【功效】祛风湿,温经止痛。
【药理作用】生草乌有明显的抗炎、镇痛作用,散寒止痛功效显著。
肉桂:
【药性】辛、甘,热。归脾、肾、心肝经。
【功效】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温经通脉。
【药理作用】用于肾阳衰弱的阳痿宫冷,虚喘心悸,心腹冷痛,寒疝作痛,寒痹腰痛,胸痹,阴疽。闭经,痛经。
独活:
【药性】辛、苦,微温。归肾、膀胱经。
【功效】祛风湿,止痛,解表。
【药理作用】独活有抗炎、镇痛及镇静作用;对血小板聚集有抑制作用。
皂刺:
【药性】辛;温。归肝;肺经。
【功效】消肿排脓、搜风拔毒、行气理气。
【药理作用】皂角味辛温咸,有消肿拔毒。排脓之功。《本草汇言》:“皂荚刺,拔毒祛风,”凡痈疽未成者,能引之以消散,将破者,能引之以出头,已溃者能引之以行脓。于疡毒药中为第一要剂,又泄血中风热风毒,故而风药中亦推此药为开导前锋也;辛能散,能行血行气,成能软坚散结,温能搜风,活血祛瘀。托里排胀,常用于厉痈,癣疮等证;入肝肾经,有行气行血,温经通络,活血祛瘀,催胎衣下行之功,常用于胞衣不下,妒乳,闭经等证。
制附子:
【药性】辛、甘,热。有毒。归心、肾、脾经。
【功效】回阳救逆,助阳补火,散寒止痛。
【药理作用】用于亡阳证,虚寒性的阳痿宫冷,脘腹冷痛,泄泻,水肿;寒痹症。
威灵仙:
【药性】辛,咸,温,有毒。归膀胱经。
【功效】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窍,温肺化饮。
【药理作用】1、对心脏和血压的作用,临床发现提取物对心脏有先抑制后兴奋的作用,其降压作用似与对心脏的抑制有关;2、降血糖作用威灵仙浸剂有显著增强葡萄糖同化的作用,因此有降血糖作用;3、抗利尿作用狭叶铁线莲制剂对有显著的抗利尿作用。50%煎剂0.2ml与脑垂体后叶素0.1u的 抗利尿效果相当,但其作用时间似比脑垂体后叶素为长。
红花:
【药性】辛、温。归心、肝经。
【功效】活血通经,祛瘀止痛。
【药理作用】红花注射液能显著提高耐缺氧能力,中枢神经系统有镇痛、镇静和抗惊厥作用。红花醇提取物和水提取物右抗炎作用;红花黄色素有免疫抑制作用。
辽细辛:
【药性】辛,温。有小毒。入肺、肾、心经。
【功效】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窍,温肺化饮。
【药理作用】本品能散寒止痛,对于风湿痹痛,以属于寒湿者为宜,对于外感风寒、阴寒里盛的病症,亦可应用;现代临床研究细辛挥发油、水及醇提取物分别具有解热、抗炎、镇痛、抗惊厥及局麻作用。
透骨草:
【药性】苦、甘,温。归肝、肾经。
【功效】祛风湿,补肝肾,强腰膝。
【药理作用】用于风湿痹痛,腰痛脊强,不能俯仰,足膝软弱;肾气不固之遗尿,白带过多。
艾绒:
【药性】性温、味苦、无毒、纯阳之性。
【功效】温经止血、散寒调经、安胎。
【药理作用】本品捣绒,制成艾条、艾柱等,用以熏灸体表穴位,能温煦气血、通达经络,为温灸的主要原料
生姜:
【药性】辛、温。归肺、脾、胃经。
【功效】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
【药理作用】本品含挥发油,油中主要为姜醇、姜烯、水芹烯、芳香醇、柠檬醇、甲基庚烯酮、壬醛等,尚含辣味成分姜辣素。生姜能促进消化液分泌,有增进饮食作用;有镇吐、镇痛、抗炎消肿等作用;醇提取物能兴奋运 动中枢、呼吸中枢、心脏。
疗效分析:
该疗法已在我院临床应用10余年,治疗患者500余例,并进行长期的跟踪回访,发现坚持2-3个疗程后患者症状未见进一步加重,脊柱凉痛、僵硬感、活动度受限症状有所缓解,患者功能运动明显改善;坚持5个疗程以后观察患者脊柱搭桥有所吸收,骶髂关节间隙增宽,患者无疼痛、僵硬不适,运动功能基本正常。
诊断标准:
本处方已在临床应用,治愈患者600余例,并进行长期的跟踪回访,发现坚持用药三月后患者症状未见进一步加重,脊柱僵硬、骶髂关节纤维化症状有所缓解,患者功能运动明显改善;坚持服药半年后观察患者脊柱搭桥有所吸收,骶髂关节间隙增宽,患者运动功能基本正常。
为了验证临床疗效,本组方分别在界首市风湿病研究所进行试用,通过随机选取其中100例病人,疗程最短20天,最长的为3个月。
治疗方法:按照本发明方法使用。
疗效判定:采用四级标准;
痊愈临床改善率≥30%、显效临床改善率≥52%、有效临床改善率≥16%、无效临床改善率≥2%,具体治疗结果参见表1。
表1
例数痊愈显效有效无效有效率(%)100325016298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取材容易、制作简单、成本低廉、实用性好等特点,采用外敷的方式,有害成分含量低,无毒副作用,补气养血、活血化瘀、补肝肾、强筋骨、疏通督脉之功效,疗效显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实施例1
一种用于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中药,由以下重量的原料药制成,

用法用量:
把以上药物研末,艾绒单包,生姜打碎为汁糊状待用。嘱患者平卧,把药粉均匀置于脊柱部位,宽约2cm,厚度约0.5cm,上敷纱布,生姜汁糊平铺纱布之上,将艾绒放在生姜汁糊上点燃,以患处潮红,局部有温热感,而又不引起灼伤为度。每日1次,5次为一疗程,间隔10日可继续第二疗程。
辅助疗法:
1、针刀松解、减压治疗;
2、西药辅助治疗:
①非甾体类药物,如:芬必得、英太青
②免疫调节剂,如:柳氮磺吡啶
③镇痛药与肌松药,如镇痛新、强痛啶肌舒平
④抗叶酸类药物,如甲氨蝶呤
3、中药治疗:防己黄芪汤、六味地黄汤、八珍汤等
4、功能锻炼(飞燕点水式)
5、避免受凉、忌烟酒。
实施例2
一种用于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中药,由以下重量的原料药制成,

用法用量:
把以上药物研末,艾绒单包,生姜打碎为汁糊状待用。嘱患者平卧,把 药粉均匀置于脊柱部位,宽约2cm,厚度约0.5cm,上敷纱布,生姜汁糊平铺纱布之上,将艾绒放在生姜汁糊上点燃,以患处潮红,局部有温热感,而又不引起灼伤为度。每日1次,5次为一疗程,间隔10日可继续第二疗程。
辅助疗法:
1、针刀松解、减压治疗;
2、西药辅助治疗:
①非甾体类药物,如:芬必得、英太青
②免疫调节剂,如:柳氮磺吡啶
③镇痛药与肌松药,如镇痛新、强痛啶肌舒平
④抗叶酸类药物,如甲氨蝶呤
3、中药治疗:防己黄芪汤、六味地黄汤、八珍汤等
4、功能锻炼(飞燕点水式)
5、避免受凉、忌烟酒。
实施例3
一种用于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中药,由以下重量的原料药制成,

用法用量:
把以上药物研末,艾绒单包,生姜打碎为汁糊状待用。嘱患者平卧,把药粉均匀置于脊柱部位,宽约2cm,厚度约0.5cm,上敷纱布,生姜汁糊平铺纱布之上,将艾绒放在生姜汁糊上点燃,以患处潮红,局部有温热感,而又不引起灼伤为度。每日1次,5次为一疗程,间隔10日可继续第二疗程。
辅助疗法:
1、针刀松解、减压治疗;
2、西药辅助治疗:
①非甾体类药物,如:芬必得、英太青
②免疫调节剂,如:柳氮磺吡啶
③镇痛药与肌松药,如镇痛新、强痛啶肌舒平
④抗叶酸类药物,如甲氨蝶呤
3、中药治疗:防己黄芪汤、六味地黄汤、八珍汤等
4、功能锻炼(飞燕点水式)
5、避免受凉、忌烟酒。
本发明处方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病案举例(病例来源于界首市疼痛疾病研究所):
病例1
方某某,男,43岁,因“颈背腰部僵硬1年余。”入院,查体:患者颈部活动度消失,背、腰部关节活动度明显受限,脊柱强硬、前屈畸形,椎旁压痛(+),活动加剧,双侧骶髂关节深压痛,屈髋屈膝试验(++),局部皮肤未见明显红肿异常,四肢肌力5级,神经系统(-)。辅检:脊柱DR示:椎体边缘有增生影,小关节显影模糊,强直性脊柱炎性改变。骨密度测定示:骨质减少。HLA-B27(+)。诊断为:强直性脊柱炎。
予患者本发明温督强脊灸全脊柱灸疗每日1次,5次为1疗程,连续3个疗程后,患者脊柱僵硬症状得到缓解,功能锻炼时仍有紧束感;继续3个疗程后回访,患者脊柱无明显僵硬及叩击痛等异常不适。
病例2
程某某,女,33岁,因“腰背部疼痛9年余,加重10天。”入院,来时查体:患者腰背部脊柱关节前屈、后伸、侧屈、旋转活动度均有受限,脊柱僵硬、紧束感明显,椎旁压痛、叩击痛(++)、夜间痛甚,夜不能寐。辅检:脊柱DR示:1、脊柱诸小关节炎呈毛糙阴影;2、双侧骶髂关节炎,以左侧为著。诊断为“强直性脊柱炎”。
住院期间予脊柱、骶髂关节部针刀松解术,后予温督强脊灸全脊柱灸疗,每日1次,5次为1疗程,配合中西药活血化瘀、补肝肾、强筋骨、通络止痛对症处理,适当功能锻炼,脊柱僵硬、疼痛症状明显好转。
出院休息10日后继续第二疗程,连续3个疗程后患者脊柱无疼痛、晨僵等不适症状,随访半年症状未再复发。
病例3
徐某,男,27岁,因“脊柱及双髋部疼痛、活动不利1年余。”入院。查体:患者生活不能自理。颈、背、腰部关节活动度明显受限,脊柱强硬、略有前屈畸形,椎旁压痛(++),活动加剧,双侧骶髂关节深压痛,髋关节周压痛明显,4字试验(++)、屈髋屈膝试验(++)。辅检示:双髋CT示:双侧髋臼缘均有唇状改变,两侧骶髂关节尚清,两侧股骨头骨质改变。诊断为:1、强直性脊柱炎;2、双侧股骨头无菌性坏死。
予脊柱、骶髂关节部针刀松解术,后予温督强脊灸全脊柱灸疗,每日1次,连续2个疗程,配合中西药活血化瘀、补肝肾、强筋骨、通络止痛对症处理,适当功能锻炼,脊柱僵硬、疼痛症状明显好转。
出院休息10日后继续第3疗程,连续5个疗程后患者脊柱无疼痛、晨僵等不适症状,功能受限得到有效改善,生活基本可以自理。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一种用于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中药.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一种用于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中药.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一种用于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中药.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用于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中药.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用于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中药.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410667582.9 (22)申请日 2014.11.20 A61K 36/9068(2006.01) A61P 19/00(2006.01) A61P 29/00(2006.01) (71)申请人 界首骨科医院 地址 236500 安徽省阜阳市界首市大桥南路 126 号 (72)发明人 刘亚 (74)专利代理机构 安徽信拓律师事务所 34117 代理人 娄尔玉 (54) 发明名称 一种用于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中药 (57) 摘要 一种用于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中药, 由以下 重量的原料药制成, 生川乌 2-4g、 生草乌 2-4g、 。

2、肉 桂 2-4g、 独活 4-6g、 皂刺 4-6g、 制附子 4-6g、 威灵 仙8-12g、 红花4-6g、 辽细辛4-6g、 透骨草4-6g、 艾 绒250-350g、 生姜450-550g。 把以上药物研末, 艾 绒单包, 生姜打碎为汁糊状待用。嘱患者平卧, 把 药粉均匀置于脊柱部位, 宽约 2cm, 厚度约 0.5cm, 上敷纱布, 生姜汁糊平铺纱布之上, 将艾绒放在生 姜汁糊上点燃, 以患处潮红, 局部有温热感, 而又 不引起灼伤为度。 每日1次, 5次为一疗程, 间隔10 日可继续第二疗程。本发明取材容易、 制作简单、 成本低廉、 实用性好等特点, 有害成分含量低, 无 毒副作用。

3、, 补气养血、 活血化瘀、 补肝肾、 强筋骨、 疏通督脉之功效, 疗效显著。 (51)Int.Cl.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7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4399035 A (43)申请公布日 2015.03.11 CN 104399035 A 1/1 页 2 1. 一种用于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中药, 其特征在于 : 由以下重量的原料药制成的药 剂,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用于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中药, 其特征在于 : 由以下重 量的原料药制成的药剂,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4399035 A 2 1/7 页 3。

4、 一种用于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中药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中草药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中药 ( 温督 强脊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 )。 背景技术 0002 强脊炎属于风湿病范畴, 是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中的一种。病变主要累及侵犯脊 柱, 并可不同程度的累及骶髂关节和周围关节, 引起脊柱强直和纤维化, 造成弯腰、 行走活 动受限, 并可有不同程度的眼、 肺、 肌肉、 骨骼的病变, 也有自身免疫功能的紊乱, 所以又属 自身免疫性疾病。从中医角度看根本病因在于肾亏、 肾虚, 符合中医痹症范畴, 但不同于一 般风、 湿、 热痹, 强直性脊柱炎相当于 “肾痹” 、“骨痹” 。肾虚。

5、, 容易感受外邪。如 “肾阴虚, 肾 气热, 则腰脊不举, 骨枯而髓成, 发为骨痹, 若肾阳虚, 阳气卫外不同, 风寒湿邪乘虚而入, 发 为痹痹。骨痹可致骨松、 骨弯、 脊柱变形” 。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治愈率高, 使用安全可靠的用于治疗强 直性脊柱炎的中药。 0004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 0005 一种用于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中药, 由以下重量的原料药制成, 0006 0007 各原料药的优选重量为 : 0008 0009 0010 用法用量 : 0011 把以上药物研末, 艾绒单包, 生姜打碎为汁糊状待用。嘱患者平卧, 把。

6、药粉均匀置 于脊柱部位, 宽约 2cm, 厚度约 0.5cm, 上敷纱布, 生姜汁糊平铺纱布之上, 将艾绒放在生姜 说 明 书 CN 104399035 A 3 2/7 页 4 汁糊上点燃, 以患处潮红, 局部有温热感, 而又不引起灼伤为度。 每日1次, 5次为一疗程, 间 隔 10 日可继续第二疗程。 0012 辅助疗法 : 0013 1、 针刀松解、 减压治疗 ; 0014 2、 西药辅助治疗 : 0015 非甾体类药物, 如 : 芬必得、 英太青 0016 免疫调节剂, 如 : 柳氮磺吡啶 0017 镇痛药与肌松药, 如镇痛新、 强痛啶肌舒平 0018 抗叶酸类药物, 如甲氨蝶呤 001。

7、9 3、 中药治疗 : 防己黄芪汤、 六味地黄汤、 八珍汤等 0020 4、 功能锻炼 ( 飞燕点水式 ) 0021 5、 避免受凉、 忌烟酒。 0022 药理分析 : 0023 生川乌 : 0024 【药性】 辛、 苦, 热。有大毒。归心肝肾脾经。 0025 【功效】 祛风湿, 温经止痛。 0026 【药理作用】 生川乌有明显的抗炎、 镇痛作用, 有局部麻醉作用, 散寒止痛功效显 著。 0027 生草乌 : 0028 【药性】 辛、 苦, 热。有大毒。归心肝肾脾经。 0029 【功效】 祛风湿, 温经止痛。 0030 【药理作用】 生草乌有明显的抗炎、 镇痛作用, 散寒止痛功效显著。 003。

8、1 肉桂 : 0032 【药性】 辛、 甘, 热。归脾、 肾、 心肝经。 0033 【功效】 补火助阳, 散寒止痛, 温经通脉。 0034 【药理作用】 用于肾阳衰弱的阳痿宫冷, 虚喘心悸, 心腹冷痛, 寒疝作痛, 寒痹腰痛, 胸痹, 阴疽。闭经, 痛经。 0035 独活 : 0036 【药性】 辛、 苦, 微温。归肾、 膀胱经。 0037 【功效】 祛风湿, 止痛, 解表。 0038 【药理作用】 独活有抗炎、 镇痛及镇静作用 ; 对血小板聚集有抑制作用。 0039 皂刺 : 0040 【药性】 辛 ; 温。归肝 ; 肺经。 0041 【功效】 消肿排脓、 搜风拔毒、 行气理气。 0042 。

9、【药理作用】 皂角味辛温咸, 有消肿拔毒。排脓之功。 本草汇言 :“皂荚刺, 拔毒祛 风, ” 凡痈疽未成者, 能引之以消散, 将破者, 能引之以出头, 已溃者能引之以行脓。 于疡毒药 中为第一要剂, 又泄血中风热风毒, 故而风药中亦推此药为开导前锋也 ; 辛能散, 能行血行 气, 成能软坚散结, 温能搜风, 活血祛瘀。托里排胀, 常用于厉痈, 癣疮等证 ; 入肝肾经, 有行 气行血, 温经通络, 活血祛瘀, 催胎衣下行之功, 常用于胞衣不下, 妒乳, 闭经等证。 说 明 书 CN 104399035 A 4 3/7 页 5 0043 制附子 : 0044 【药性】 辛、 甘, 热。有毒。归心。

10、、 肾、 脾经。 0045 【功效】 回阳救逆, 助阳补火, 散寒止痛。 0046 【药理作用】 用于亡阳证, 虚寒性的阳痿宫冷, 脘腹冷痛, 泄泻, 水肿 ; 寒痹症。 0047 威灵仙 : 0048 【药性】 辛, 咸, 温, 有毒。归膀胱经。 0049 【功效】 解表散寒, 祛风止痛, 通窍, 温肺化饮。 0050 【药理作用】 1、 对心脏和血压的作用, 临床发现提取物对心脏有先抑制后兴奋的作 用, 其降压作用似与对心脏的抑制有关 ; 2、 降血糖作用威灵仙浸剂有显著增强葡萄糖同化 的作用 , 因此有降血糖作用 ; 3、 抗利尿作用狭叶铁线莲制剂对有显著的抗利尿作用。50 煎剂 0.2。

11、ml 与脑垂体后叶素 0.1u 的抗利尿效果相当, 但其作用时间似比脑垂体后叶素为 长。 0051 红花 : 0052 【药性】 辛、 温。归心、 肝经。 0053 【功效】 活血通经, 祛瘀止痛。 0054 【药理作用】 红花注射液能显著提高耐缺氧能力, 中枢神经系统有镇痛、 镇静和抗 惊厥作用。红花醇提取物和水提取物右抗炎作用 ; 红花黄色素有免疫抑制作用。 0055 辽细辛 : 0056 【药性】 辛, 温。有小毒。入肺、 肾、 心经。 0057 【功效】 解表散寒, 祛风止痛, 通窍, 温肺化饮。 0058 【药理作用】 本品能散寒止痛 , 对于风湿痹痛, 以属于寒湿者为宜, 对于外感。

12、风寒、 阴寒里盛的病症, 亦可应用 ; 现代临床研究细辛挥发油、 水及醇提取物分别具有解热、 抗炎、 镇痛、 抗惊厥及局麻作用。 0059 透骨草 : 0060 【药性】 苦、 甘, 温。归肝、 肾经。 0061 【功效】 祛风湿, 补肝肾, 强腰膝。 0062 【药理作用】 用于风湿痹痛, 腰痛脊强, 不能俯仰, 足膝软弱 ; 肾气不固之遗尿, 白带 过多。 0063 艾绒 : 0064 【药性】 性温、 味苦、 无毒、 纯阳之性。 0065 【功效】 温经止血、 散寒调经、 安胎。 0066 【药理作用】 本品捣绒, 制成艾条、 艾柱等, 用以熏灸体表穴位, 能温煦气血、 通达经 络, 为。

13、温灸的主要原料 0067 生姜 : 0068 【药性】 辛、 温。归肺、 脾、 胃经。 0069 【功效】 发汗解表、 温中止呕、 温肺止咳。 0070 【药理作用】 本品含挥发油, 油中主要为姜醇、 姜烯、 水芹烯、 芳香醇、 柠檬醇、 甲基 庚烯酮、 壬醛等, 尚含辣味成分姜辣素。生姜能促进消化液分泌, 有增进饮食作用 ; 有镇吐、 镇痛、 抗炎消肿等作用 ; 醇提取物能兴奋运动中枢、 呼吸中枢、 心脏。 说 明 书 CN 104399035 A 5 4/7 页 6 0071 疗效分析 : 0072 该疗法已在我院临床应用10余年, 治疗患者500余例, 并进行长期的跟踪回访, 发 现坚持。

14、 2-3 个疗程后患者症状未见进一步加重, 脊柱凉痛、 僵硬感、 活动度受限症状有所缓 解, 患者功能运动明显改善 ; 坚持 5 个疗程以后观察患者脊柱搭桥有所吸收, 骶髂关节间隙 增宽, 患者无疼痛、 僵硬不适, 运动功能基本正常。 0073 诊断标准 : 0074 本处方已在临床应用, 治愈患者 600 余例, 并进行长期的跟踪回访, 发现坚持用药 三月后患者症状未见进一步加重, 脊柱僵硬、 骶髂关节纤维化症状有所缓解, 患者功能运动 明显改善 ; 坚持服药半年后观察患者脊柱搭桥有所吸收, 骶髂关节间隙增宽, 患者运动功能 基本正常。 0075 为了验证临床疗效, 本组方分别在界首市风湿病。

15、研究所进行试用, 通过随机选取 其中 100 例病人, 疗程最短 20 天, 最长的为 3 个月。 0076 治疗方法 : 按照本发明方法使用。 0077 疗效判定 : 采用四级标准 ; 0078 痊愈临床改善率 30、 显效临床改善率 52、 有效临床改善率 16、 无效 临床改善率 2, 具体治疗结果参见表 1。 0079 表 1 0080 例数痊愈显效有效无效有效率 ( ) 100325016298 0081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 本发明取材容易、 制作简单、 成本低廉、 实用性好等特点, 采 用外敷的方式, 有害成分含量低, 无毒副作用, 补气养血、 活血化瘀、 补肝肾、 强筋骨、 。

16、疏通督 脉之功效, 疗效显著。 具体实施方式 0082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 创作特征、 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 下面结 合具体实施例, 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0083 实施例 1 0084 一种用于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中药, 由以下重量的原料药制成, 0085 0086 用法用量 : 0087 把以上药物研末, 艾绒单包, 生姜打碎为汁糊状待用。嘱患者平卧, 把药粉均匀置 于脊柱部位, 宽约 2cm, 厚度约 0.5cm, 上敷纱布, 生姜汁糊平铺纱布之上, 将艾绒放在生姜 说 明 书 CN 104399035 A 6 5/7 页 7 汁糊上点燃, 以患处潮红, 局部有温热感, 而。

17、又不引起灼伤为度。 每日1次, 5次为一疗程, 间 隔 10 日可继续第二疗程。 0088 辅助疗法 : 0089 1、 针刀松解、 减压治疗 ; 0090 2、 西药辅助治疗 : 0091 非甾体类药物, 如 : 芬必得、 英太青 0092 免疫调节剂, 如 : 柳氮磺吡啶 0093 镇痛药与肌松药, 如镇痛新、 强痛啶肌舒平 0094 抗叶酸类药物, 如甲氨蝶呤 0095 3、 中药治疗 : 防己黄芪汤、 六味地黄汤、 八珍汤等 0096 4、 功能锻炼 ( 飞燕点水式 ) 0097 5、 避免受凉、 忌烟酒。 0098 实施例 2 0099 一种用于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中药, 由以下重量的。

18、原料药制成, 0100 0101 用法用量 : 0102 把以上药物研末, 艾绒单包, 生姜打碎为汁糊状待用。嘱患者平卧, 把药粉均匀置 于脊柱部位, 宽约 2cm, 厚度约 0.5cm, 上敷纱布, 生姜汁糊平铺纱布之上, 将艾绒放在生姜 汁糊上点燃, 以患处潮红, 局部有温热感, 而又不引起灼伤为度。 每日1次, 5次为一疗程, 间 隔 10 日可继续第二疗程。 0103 辅助疗法 : 0104 1、 针刀松解、 减压治疗 ; 0105 2、 西药辅助治疗 : 0106 非甾体类药物, 如 : 芬必得、 英太青 0107 免疫调节剂, 如 : 柳氮磺吡啶 0108 镇痛药与肌松药, 如镇痛。

19、新、 强痛啶肌舒平 0109 抗叶酸类药物, 如甲氨蝶呤 0110 3、 中药治疗 : 防己黄芪汤、 六味地黄汤、 八珍汤等 0111 4、 功能锻炼 ( 飞燕点水式 ) 0112 5、 避免受凉、 忌烟酒。 0113 实施例 3 0114 一种用于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中药, 由以下重量的原料药制成, 0115 说 明 书 CN 104399035 A 7 6/7 页 8 0116 用法用量 : 0117 把以上药物研末, 艾绒单包, 生姜打碎为汁糊状待用。嘱患者平卧, 把药粉均匀置 于脊柱部位, 宽约 2cm, 厚度约 0.5cm, 上敷纱布, 生姜汁糊平铺纱布之上, 将艾绒放在生姜 汁糊上点。

20、燃, 以患处潮红, 局部有温热感, 而又不引起灼伤为度。 每日1次, 5次为一疗程, 间 隔 10 日可继续第二疗程。 0118 辅助疗法 : 0119 1、 针刀松解、 减压治疗 ; 0120 2、 西药辅助治疗 : 0121 非甾体类药物, 如 : 芬必得、 英太青 0122 免疫调节剂, 如 : 柳氮磺吡啶 0123 镇痛药与肌松药, 如镇痛新、 强痛啶肌舒平 0124 抗叶酸类药物, 如甲氨蝶呤 0125 3、 中药治疗 : 防己黄芪汤、 六味地黄汤、 八珍汤等 0126 4、 功能锻炼 ( 飞燕点水式 ) 0127 5、 避免受凉、 忌烟酒。 0128 本发明处方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病案。

21、举例 ( 病例来源于界首市疼痛疾病研究所 ) : 0129 病例 1 0130 方某某, 男, 43 岁, 因 “颈背腰部僵硬 1 年余。 ” 入院, 查体 : 患者颈部活动度消失, 背、 腰部关节活动度明显受限, 脊柱强硬、 前屈畸形, 椎旁压痛 (+), 活动加剧, 双侧骶髂关节 深压痛, 屈髋屈膝试验 (+), 局部皮肤未见明显红肿异常, 四肢肌力 5 级, 神经系统 (-)。辅 检 : 脊柱DR示 : 椎体边缘有增生影, 小关节显影模糊, 强直性脊柱炎性改变。 骨密度测定示 : 骨质减少。HLA-B27(+)。诊断为 : 强直性脊柱炎。 0131 予患者本发明温督强脊灸全脊柱灸疗每日1。

22、次, 5次为1疗程, 连续3个疗程后, 患 者脊柱僵硬症状得到缓解, 功能锻炼时仍有紧束感 ; 继续 3 个疗程后回访, 患者脊柱无明显 僵硬及叩击痛等异常不适。 0132 病例 2 0133 程某某, 女, 33 岁, 因 “腰背部疼痛 9 年余, 加重 10 天。 ” 入院, 来时查体 : 患者腰背 部脊柱关节前屈、 后伸、 侧屈、 旋转活动度均有受限, 脊柱僵硬、 紧束感明显, 椎旁压痛、 叩击 痛 (+)、 夜间痛甚, 夜不能寐。辅检 : 脊柱 DR 示 : 1、 脊柱诸小关节炎呈毛糙阴影 ; 2、 双侧骶 髂关节炎, 以左侧为著。诊断为 “强直性脊柱炎” 。 0134 住院期间予脊柱。

23、、 骶髂关节部针刀松解术, 后予温督强脊灸全脊柱灸疗, 每日 1 次, 5 次为 1 疗程, 配合中西药活血化瘀、 补肝肾、 强筋骨、 通络止痛对症处理, 适当功能锻 炼, 脊柱僵硬、 疼痛症状明显好转。 0135 出院休息 10 日后继续第二疗程, 连续 3 个疗程后患者脊柱无疼痛、 晨僵等不适症 说 明 书 CN 104399035 A 8 7/7 页 9 状, 随访半年症状未再复发。 0136 病例 3 0137 徐某, 男, 27 岁, 因 “脊柱及双髋部疼痛、 活动不利 1 年余。 ” 入院。查体 : 患者生活 不能自理。 颈、 背、 腰部关节活动度明显受限, 脊柱强硬、 略有前屈畸。

24、形, 椎旁压痛(+), 活动 加剧, 双侧骶髂关节深压痛, 髋关节周压痛明显, 4 字试验 (+)、 屈髋屈膝试验 (+)。辅检 示 : 双髋 CT 示 : 双侧髋臼缘均有唇状改变, 两侧骶髂关节尚清, 两侧股骨头骨质改变。诊断 为 :1、 强直性脊柱炎 ; 2、 双侧股骨头无菌性坏死。 0138 予脊柱、 骶髂关节部针刀松解术, 后予温督强脊灸全脊柱灸疗, 每日1次, 连续2个 疗程, 配合中西药活血化瘀、 补肝肾、 强筋骨、 通络止痛对症处理, 适当功能锻炼, 脊柱僵硬、 疼痛症状明显好转。 0139 出院休息 10 日后继续第 3 疗程, 连续 5 个疗程后患者脊柱无疼痛、 晨僵等不适症 状, 功能受限得到有效改善, 生活基本可以自理。 0140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 本行业的技术 人员应该了解, 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 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 发明的原理, 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 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 这些变 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 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 等效物界定。 说 明 书 CN 104399035 A 9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医学或兽医学;卫生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