荭草和灯盏细辛组合物在制备治疗脑血管及相关疾病药物中的应用.pdf

上传人:00****42 文档编号:520020 上传时间:2018-02-20 格式:PDF 页数:17 大小:918.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810068837.4

申请日:

2008.07.25

公开号:

CN101632724A

公开日:

2010.01.27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IPC(主分类):A61K 36/704申请日:20080725授权公告日:20120328终止日期:20140725|||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A61K36/704; A61K9/20; A61K9/48; A61K9/16; A61K9/10; A61P9/10; A61P7/04; A61P7/10; A61P9/12; A61P9/02; A61P1/08; A61P25/28

主分类号:

A61K36/704

申请人:

贵州益佰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窦啟玲; 周黎亚

地址:

550008贵州省贵阳市白云大道220-1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荭草和灯盏细辛组合物在制备治疗脑血管及相关疾病的药物中的应用,所述脑血管疾病包括中风、中风后遗症、局部缺血、出血、出血后水肿、再灌注损伤、血栓、血管收缩、梗塞和阿尔茨海默氏病,还包括各种原因引起的眩晕。其中,荭草和灯盏细辛组合物是由中药原料荭草和灯盏细辛合并后提取或分别提取后合并所得的提取物组成。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荭草和灯盏细辛组合物新的医药用途,即该组合物在制备治疗脑血管及相关疾病药物方面的应用,并通过动物试验证实了荭草和灯盏细辛组合物对脑血管及相关疾病的治疗具有确切的疗效,为

权利要求书

1: 荭草和灯盏细辛组合物在制备以下方面作用的药物中的应用: (1)脑中风及后遗症; (2)脑缺血、NMDA受体诱导脑神经细胞损伤; (3)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4)脑血栓、脑梗塞。
2: 荭草和灯盏细辛组合物在制备治疗脑出血包括急性期脑出血、高血压脑出血、脑出血 后水肿的药物中的应用。
3: 荭草和灯盏细辛组合物在制备治疗阿尔茨海默氏病,改善大鼠记忆的药物中的应用。
4: 荭草和灯盏细辛组合物在制备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眩晕,如脑动脉供血不足、梅尼埃 病、高血压脑病、冠心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等造成的眩晕的药物中的应用。
5: 按照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荭草和灯盏细辛组合物在制备药物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 所述荭草和灯盏细辛组合物是由中药原料荭草和灯盏细辛合并后提取所得的提取物或分别提 取后合并所得的提取物。
6: 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荭草和灯盏细辛组合物在制备药物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生药 的重量配比:荭草1-10份,灯盏细辛1-10份。
7: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生药的重量配比为: 荭草3-8份    灯盏细辛1-5份。
8: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生药的重量配比为: 荭草5份      灯盏细辛1份。
9: 按照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荭草和灯盏细辛组合物在制备药物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 所述药物为注射制剂、片剂、丸剂、滴丸、胶囊剂、颗粒剂、口服液。
10: 按照权利要求8所述荭草和灯盏细辛组合物在制备药物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 述药物为注射制剂。

说明书


荭草和灯盏细辛组合物在制备治疗脑血管及相关疾病药物中的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组合物的应用,特别涉及荭草和灯盏细辛组合物在制备治疗脑血管及相关疾病药物中的应用。

    技术背景

    脑血管病是危害人类生命与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并发症多”-“四高一多”的特点,是中年人致死和致残的主要疾病。由于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脑血管病的发病率仍在不断上升。在人类各种疾病死因的排序中,脑血管病一直列于前三位之内,成为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全球范围内,每年使460万人死亡,其患病和死亡主要在65岁以上的人群。我国也是脑卒中死亡率高发地区,据估计居民现患脑血管病600万,每年新发生脑血管病130万人、死亡近100万人,在幸存者中约3/4的人留下偏瘫等后遗症状,部分病人丧失劳动能力和生活能力。

    脑血管病,是指脑部动脉或支配脑的颈部动脉发生病变,或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脑血管的堵塞或破裂,致使颅内血液循环障碍,脑组织受损的一组疾病。能引起相关症状,是一种危害人民健康,威胁生命,影响劳动力的常见病和多发病。

    常见的脑血管病大致可以分为缺血性脑中风和出血性脑中风两大类。缺血性脑中风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血栓、脑栓塞和脑梗塞等四种,临床较多见,约占全部脑血管病人的70%~80%,是由于脑动脉硬化等原因,使脑动脉管腔狭窄,血流减少或完全阻塞,脑部血液循环障碍,脑组织受损而发生的一系列症状。出血性脑中风包括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两种疾病,多由长期高血压、先天性脑血管畸形等因素所致。由于血管破裂,血液溢出,压迫脑组织,血液循环受阻,病人常表现颅内压增高、神志不清等症状。这类病人约占脑血管病的20%~30%左右。

    目前治疗或防治脑血管及相关疾病的药物不多,具有显著效果的则更少。而中药复方含多味药,单味药含有多种成分,因此中药可以通过多层次、多靶点、多环节发挥作用,随着科学的进展与研究的深入,目前一些中药制剂,如醒脑静、川芎嗪、复方丹参、银杏达莫、脉络宁等注射制剂相继在临床上使用,并获得好评。

    荭草和灯盏细辛组合物由荭草和灯盏细辛两味药组成。其中荭草为蓼科植物红蓼Polygonum orientale L.的全草或带根全草,具有祛风除湿,活血止痛的功效;灯盏细辛为菊科植物短葶飞蓬Erigeron breviscapus(Vaniot)Hand.-Mazz.的干燥全草,具有解表散寒,活血舒筋,止痛消积的功效。荭草可用于增加心脏冠脉流量,减缓氧耗,抗心肌缺血,抗支气管痉挛等;而灯盏细辛具有抗血栓、改善微循环、抗心肌缺血、脑缺血、改善肾功能、抗肝纤维化、改善肾功能等广泛的药理作用。两者合用更能增强抗冠心病心绞痛等耗氧、缺血方面心脏疾病的作用。但未见利用荭草和灯盏细辛组合物对脑血管及相关疾病防治作用的临床药理研究方面的报道。

    中国专利申请02128066.5和200610051009.0中提出的发明是复方荭草制剂及其制备方法,主要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用途。但本申请人经过进一步的试验研究后,还意外地发现,荭草和灯盏细辛组合物在治疗其他疾病方面也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荭草和灯盏细辛组合物的第二医药用途,即其在制备治疗脑血管及相关疾病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所述的脑血管疾病包括缺血性脑血管病和出血性脑血管病,具体包括中风、中风后遗症、局部缺血、出血、出血后水肿、再灌注损伤、血栓、血管收缩、梗塞和阿尔茨海默氏病;

    本发明所述的脑血管相关疾病包括各种原因引起的眩晕,如脑动脉供血不足、梅尼埃病、高血压脑病、冠心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等造成的眩晕。

    本发明提供了荭草和灯盏细辛组合物在制备以下方面作用的药物中的应用:

    (1)脑中风及后遗症;

    (2)脑缺血、NMDA受体诱导脑神经细胞损伤;

    (3)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4)脑血栓、脑梗塞;

    本发明提供了荭草和灯盏细辛组合物在制备治疗脑出血包括急性期脑出血、高血压脑出血、脑出血后水肿的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提供了荭草和灯盏细辛组合物在制备治疗阿尔茨海默氏病,改善大鼠记忆的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提供了荭草和灯盏细辛组合物在制备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眩晕,如脑动脉供血不足、梅尼埃病、高血压脑病、冠心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等造成的眩晕的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所述荭草和灯盏细辛组合物是由中药原料荭草和灯盏细辛合并后提取所得的提取物或分别提取后合并所得的提取物。

    按照生药的重量配比:荭草1-10份   灯盏细辛1-10份

    优选的配比为:荭草3-8份          灯盏细辛1-5份

    最优选的配比为:荭草5份          灯盏细辛1份

    本发明的荭草和灯盏细辛组合物,其中荭草具有散血、消积、止痛的功能,主要含黄酮类荭草素、荭草甙、叶绿醌等成分,可用于风湿性关节炎、心肌缺血、降血压、脚气疮肿地治疗,为主药;灯盏细辛具有散寒解表,活血舒筋,止痛消积的功能,用于瘫痪、风湿痹痛、胃痛、牙痛、急性肾功能衰竭、跌扑损伤等,为辅药。

    本发明提供的荭草和灯盏细辛组合物中,其荭草、灯盏细辛的有效成分提取物可以按照专利号为02128066.5中的合并煎煮、醇沉、树脂分离的方法进行提取,也可以按照专利号为200610051009.0中的单独提取分离的方法进行提取,还可以用常规的方法进行提取。

    本发明的荭草和灯盏细辛组合物可以根据需要加入一种或多种药学上可以接受的载体,如稀释剂、赋形剂、填充剂、崩解剂、湿润剂、粘合剂、表面活性剂、吸收促进剂、润滑剂等等,按照药学领域的常规方法,制备需要的剂型。

    本发明所述的荭草和灯盏细辛组合物制成的复方荭草制剂包括注射制剂、片剂、丸剂、滴丸、胶囊剂、颗粒剂、口服液。优选为注射制剂。

    本发明所述复方荭草制剂的有效剂量根据病人的情况而定,如:30-90mg生药/kg体重/天,优选为60mg生药/kg体重/天。

    通过动物试验证实本发明的荭草和灯盏细辛组合物可以治疗脑血管病以及由脑部缺血等相关疾病引起的眩晕等,确切地说,本发明提供的荭草和灯盏细辛组合物具有治疗脑中风、中风后遗症、局部缺血、出血、再灌注损伤、血栓、血管收缩、梗塞和阿尔茨海默氏病的作用,还具有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眩晕,如脑动脉供血不足、梅尼埃病、高血压脑病、冠心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等造成的眩晕的作用。

    为了使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发明,以下通过实验及实施例来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复方荭草制剂的组成、其制备方法及用途:

    实验用药物复方荭草注射液,是根据实施例1和2的方法制备的。

    试验内容:

    试验1荭草和灯盏细辛组合物对不完全性脑缺血的影响

    1.1实验材料

    动物:Wistar大鼠,体重220-260g,贵阳中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药物:复方荭草注射液,将按照实施例方法提取的荭草、灯盏细辛提取物合并,按照常规的方法制备成注射液;血塞通注射液,昆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1.2试验方法与结果

    1.2.1对血管通透性的影响

    取40只健康大鼠,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缺血模型组,血塞通注射液57.0mg/kg剂量给药组,复方荭草60.0mg/kg剂量给药组,每天一次,静脉给药三天。末次给药前,先将动物腹腔注射水合氯醛300mg/kg麻醉,分离双侧颈总动脉,穿线以被结扎。药后15min于动物舌下静脉注射伊文思蓝50mg/kg,5min后结扎,逐层缝合皮肤。空白对照组只将颈总动脉分离后不结扎。4小时后处死大鼠,取同样重量脑组织,置于3ml0.5%Na2SO3生理盐水溶液-丙酮(3∶7)溶液中,捣碎,充分浸泡24小时,离心,上清液于650nm处比色,计算其中伊文思蓝含量。结果见下表1:

    表1对不完全性脑缺血大鼠脑组织中伊文思蓝含量的影响(x±s)

      组别  动物数(只)  伊文思蓝含量(mg)  空白对照组  10  27.9±10.87  缺血模型组  10  29.5±5.47  血塞通注射液组  10  22.6±4.21**  复方荭草组  10  24.3±7.08**

    由上表可知,复方荭草组和血塞通注射液组可明显降低脑中伊文思蓝含量,且组间无显著差异,表明两者治疗效果相当。

    1.2.2对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

    同样取40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缺血模型组,血塞通注射液57.0mg/kg剂量给药组,复方荭草60.0mg/kg剂量给药组,每天一次,静脉给药三天。末次给药后15min,同样进行双侧颈总动脉结扎,造成大鼠不完全性脑缺血。4小时后断头处死大鼠,立即取脑,在4下匀浆、离心,提取SOD,并测定其活性;同时测定MDA含量。结果见下表2:

    表2对不完全性脑缺血大鼠脑组织中MDA含量及SOD活性的影响(x±s)

      组别  动物数(只)  MDA  nmol/g组织  SOD  U/g组织  空白对照组  10  3.4±0.66  23.1±4.28  缺血模型组  10  6.2±1.75△  15.4±3.27△  血塞通注射液组  10  3.0±0.90*  23.9±2.44*  复方荭草组  10  2.4±1.24*  25.0±3.47*

    由上表可知,大鼠脑缺血后,其中MDA含量明显升高,SOD活性显著降低,与空白对照组比P<0.01;而血塞通和复方荭草组的动物脑组织中MDA含量明显较模型组降低,同时SOD活性明显升高。

    试验2荭草和灯盏细辛组合物对局灶性脑缺血的影响

    2.1试验药物:复方荭草注射液,将按照实施例方法提取的荭草、灯盏细辛提取物合并,按照常规的方法制备成注射液;血塞通胶囊,云南白药集团文山七花有限公司生产。

    2.2试验动物:Wistar大鼠,体重230-270g,贵阳中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2.3试验方法:健康成年大鼠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0只,其中缺血对照组用生理盐水灌胃;复方荭草组50.0mg/kg剂量给药;血塞通组42.0mg/kg剂量给药。

    动物模型的建立:采用两血管闭塞合并放血法,造成急性脑缺血。实验动物先麻醉后固定在手术台上。经颈正中切口,钝性分离两侧颈总动脉,丝线结扎悬挂30min,同时断尾放血0.8ml,然后松开丝带结扎线10min,再结扎两侧颈总动脉30min后松开。术后给予进食进水。

    观测指标:(1)凝血系统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测定(FBG)。

    (2)脑梗死面积的测定术后一定时间采血后处死,取一定量大鼠大脑,去掉小脑和脑干,冠状切为0.3cm的脑片,观察有无出血灶。将脑片浸入TTC中,恒温后甲醛固定,利用图像病理分析系统测定梗死面积。

    病理学检测:脑片经染色后,在光镜下观察脑组织病理变化。

    2.4结果

    (1)凝血纤溶系统的检测结果:如下表3

    表3凝血纤溶系统的检测结果(x±s)

    结论:复方荭草组和血塞通组给药后可以看到TT、APTT、FBG含量较对照组高,当双侧颈总动脉结扎造成前脑缺血性损伤后,可使TT、APTT延长,且FBG的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性,但两治疗组相比无显著差异性。表明复方荭草治疗作用与血塞通相当。

    (2)大鼠局灶性脑缺血一定时间后脑梗死面积及药物的影响结果:如下表4

    表4脑梗死范围(x±s)

    组别例数 梗死面积/%复方荭草组10 5.74±1.61*血塞通组10 5.63±1.88*缺血对照组10 10.82±2.71

    注: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结论:两个治疗组的脑梗死面积明显低于对照组,且组间无显著差异性。证明复方荭草能减少脑缺血动物的脑梗死面积。

    (3)病理学改变:对照组光镜下观察,发现组织间隙增宽,水肿,有空泡形成,神经元细胞核缩小,甚至溶解消失。而治疗组可以看到组织间隙水肿较对照组轻,细胞间隙改变不明显,神经元细胞核大小基本正常,核较深染,病灶中心区有少许空泡形成。

    试验3荭草和灯盏细辛组合物对体内血小板血栓形成的影响

    3.1试验药物:复方荭草注射液,将按照实施例方法提取的荭草、灯盏细辛提取物合并,按照常规的方法制备成注射液。

    3.2试验动物:Wistar大鼠,体重230-270g,贵阳中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3.3试验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只,给予复方荭草注射液60mg/kg。最后一次给药1小时后麻醉,固定,分离气管插入气管导管,分离右颈总动脉和左颈外静脉。在聚乙烯管仲放入一根已称重的丝线,用含肝素的生理盐水充满聚乙烯管,将管的一端插入右颈总动脉,另一端插入左颈外静脉。打开血流15min后中断,取出丝线称重,计算血栓重量。

    3.4试验结果:对照组血栓重38.2±8.73mg,复方荭草治疗组血栓中21.5±6.57mg(P<0.05)。说明复方荭草可抑制体内血栓的形成。

    试验4对大鼠局部脑缺血导致神经细胞损伤的影响

    4.1实验材料

    动物:雄性Wistar大鼠,体重280-350g,贵阳中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药物:复方荭草注射液,将按照实施例方法提取的荭草、灯盏细辛提取物合并,按照常规的方法制备成注射液;红四氮唑:美国Sigma公司产品,临用前用生理盐水配成4%溶液。

    4.2试验方法与结果

    动物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等容量溶剂),模型对照组(等容量溶剂),尼莫地平组1.5mg/kg,复方荭草90mg/kg组,复方荭草60mg/kg组,复方荭草30mg/kg组,每组10只。禁食12小时后,水合氯醛(350mg/kg,静注)麻醉,分离右侧颈总动脉,夹闭颈内、颈总动脉,颈外动脉近心端及远心端结扎,中间剪断。将颈外动脉游离端拉至与颈内动脉成一条直线,将栓线由颈外动脉插入至颅内,遇轻微阻力时停止,插入深度约为2厘米。结扎颈外动脉开口,并打开颈总动脉动脉夹,消毒缝合伤口,造成左侧大脑动脉缺血模型;假手术组仅进行右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外动脉的分离,术后各组动物静脉注射相应药物(给药体积1ml/200g)。

    24小时后观察并记录大鼠行为障碍:(A)提鼠尾观察前肢屈曲情况,0分:双前肢对称伸向地面,1分:手术对侧前肢出现腕屈曲,2分:肘屈曲,3分:肩内旋,4分:腕屈曲和/或肘屈曲、肩内旋。(B)将动物置于平地上,分别推双肩向对侧移动,检查阻力。0分:双侧阻力对等且有力,如向手术对侧推动时,根据阻力下降程度不同分为轻、中、重度,计为1、2和3分。(C)将动物双前肢置一金属网上,观察双前肢的肌张力。0分:张力对等且有力,同样根据手术对侧肌张力下降程度不同计为1、2和3分。(D)动物有不停向一侧转圈者,计为1分。满分11分,分数越高,表示行为障碍越严重。

    行为评分后处死大鼠,取脑,去掉嗅球、小脑和低位脑干,冠状切为5片,脑片用红四氮唑(TTC)染色,正常组织经染色后呈红色,梗塞组织呈白色,求梗塞面积比,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如下表5:

    表5复方荭草对大鼠局部脑缺血损伤的影响(x±s)

    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0.01;与60mg/kg组比较,△P<0.05,#P>0.05。

    结果如上表所示,缺血24小时后,大鼠表现出明显的行为障碍,大鼠脑组织也明显出现灶状缺血区,达到全脑的25%左右;给予不同剂量的复方荭草注射液,动物行为障碍不同程度的减轻,大脑缺血区也有明显好转。其60mg/kg作用强于30mg/kg(P<0.05),但是与90mg/kg比较无明显差别(P>0.05)。提示当剂量再增加时,药效没有继续增加。

    试验5对N-甲基-D-门冬氨酸所致大鼠神经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5.1实验材料

    动物:雄性SD大鼠,体重240-290g,贵阳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药物:复方荭草注射液,将按照实施例方法提取的荭草、灯盏细辛提取物合并,按照常规的方法制备成注射液。

    5.2试验方法

    5.2.1神经细胞原代培养

    怀孕15天大鼠水合氯醛麻醉,75%乙醇消毒胸腹,无菌条件下取出胎鼠,剥出后分离两侧皮层组织,用手术刀切成糜状,移入含0.125%胰蛋白酶的磷酸缓冲液中消化30min(37℃)后弃去消化液,加入含10%胎牛血清,10%马血清,100μ/ml青霉素,100μ/ml链霉素的DMED培养液,用小口径吸管反复吹打分散,200目细胞筛过滤后,以DMEM调整细胞浓度至106个/ml,接种至预先涂有0.01%多赖聚氨酸的35mm培养皿中,每皿2ml,置CO2培养箱中37℃孵育,于培养第3天在培养液中加入细胞分裂抑制剂阿糖胞普储备液(6mm/皿)以抑制非神经元细胞的过度增殖,左右48小时后换新鲜培养液,以后每周换液2次,每次半量。

    5.2.2NMDA诱导神经细胞损伤

    细胞培养到14天后,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MDA 50μmol/L组,复方荭草30μmol/L、90μmol/L组;各组换以含不同药物的低血清DMEM(5%胎牛血清,5%马血清,30mmol/LHEPES)继续培养6小时,再加50mmol/L NMDA,孵育12小时后观察细胞形态,计算细胞死亡率。进行统计学处理。

    5.3结果

    5.3.1对培养神经细胞形态变化的影响

    正常对照组细胞生成良好,胞体呈锥形、梭形或三角形,突触粗而长,呈树根状交织成网;50μmol/L NMDA组培养12小时后,细胞出现肿胀、轮廓模糊,神经元突触断裂、消失、甚至细胞崩解;复方荭草组细胞损伤程度明显减轻,形态基本保持完整,但细胞密度有所降低,仍可见突触断裂等现象。表明荭草和灯盏细辛组合物对NMDA诱导的大鼠神经细胞损伤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5.3.2对培养细胞死亡率的影响

    NMDA 50μmol/L组孵育12小时后,苔酚蓝染色着色细胞明显增多(NMDA组83%;正常对照组9%,P<0.001),提示细胞死亡率增加;复方荭草30μmol/L、90μmol/L组分别为42%、23%,可明显降低细胞死亡率,与NMDA 50μmol/L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试验6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导致神经细胞损伤的影响

    6.1实验材料

    动物:雄性Wistar大鼠,体重280-350g,贵阳中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药物:复方荭草注射液,将按照实施例方法提取的荭草、灯盏细辛提取物合并,按照常规的方法制备成注射液。

    6.2试验方法与结果

    动物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等容量溶剂),模型对照组(等容量溶剂),尼莫地平组1.5mg/kg,复方荭草90mg/kg组,复方荭草60mg/kg组,复方荭草30mg/kg组,每组10只。禁食12小时后,按试验4方法造成左侧大脑中动脉缺血;术后10min各组动物静脉注射相应药物(给药体积1ml/200g)。缺血2小时后,抽出尼龙线,造成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再灌24小时后处死大鼠,取脑,去掉嗅球、小脑和低位脑干,冠状切为5片,脑片置10%福尔马林中固定,经脱水、浸腊、包埋、切片等步骤后,制成8μm厚的组织切片,甲苯胺蓝染色,以相同切面的脑片半影区进行细胞计数,细胞核消失、细胞体暗染作为神经元坏死的指标,计算坏死神经元占总神经元数的百分比。结果如下:

    表6复方荭草对局部脑缺血大鼠神经元坏死百分比的影响(x±s)

    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0.05,**P<0.01;与60mg/kg组比较,△P<0.05,#P>0.05。

    结果显示,模型对照组大鼠神经元周围间隙扩大,出现散在的暗染神经元,神经细胞出现不同程度的皱缩。给予复方荭草组动物有不同程度的减轻,不同剂量复方荭草治疗组皮层、纹状体神经元坏死百分比明显减少,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复方荭草60mg/kg作用强于30mg/kg(P<0.05),但是与90mg/kg比较无明显差别(P>0.05)。提示当剂量再增加时,药效没有继续增加。

    试验7荭草和灯盏细辛组合物对眩晕患者的治疗作用

    7.1入组与试验

    61例病人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30例,其中脑动脉供血不足23例,梅尼埃病7例,合并高血压性脑病7例,冠心病2例,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3例;对照组32例,其中脑动脉供血不足23例,梅尼埃病9例,合并高血压性脑病6例,冠心病3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4例。治疗组给予复方荭草注射液10ml静注,每日两次,连用3-7天。对照组给予利多卡因50mg静注,每日一次,连用3-7天。

    疗效标准:

    (1)显效:眩晕及伴随症状完全消失,观察12小时未复发。

    (2)有效:眩晕及主要症状体征明显减轻。

    (3)无效:症状无改善。

    7.2结果

    疗效组总有效率86.7%,对照组为87.5%,差别无显著性,说明二者对治疗眩晕都有较好疗效,因此,荭草和灯盏细辛组合物可以应用于脑动脉供血不足等引起的眩晕。

    表7治疗眩晕疗效比较

    注:经X2检验,P>0.05

    试验8荭草和灯盏细辛组合物对早期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治疗作用

    8.1入组与试验

    8.1.1入组高血压脑出血(HICH)60例,有明确的高血压病史,全部符合入选标准。随机分为复方荭草注射液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30例,男15例,女15例;平均年龄(65.4±10.2)岁;出血量15~20ml 5例,~30ml 13例,~40ml 12例,平均出血量(30.26±6.17)ml;平均血肿周围面积(5.64±0.78)cm2,神经功能缺损程度(30.45±4.25)。对照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平均年龄(66.2±9.4)岁;出血量15~20ml 7例,~30ml 11例,~40ml 12例,平均出血量(28.63±6.88)ml;平均血肿周围面积(5.41±0.92)cm2,神经功能缺损程度(30.28±4.50)。两组病例性别、年龄分布,治疗前血肿量及血肿周围面积,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既往史和伴发症情况相近,具有可比性。

    8.1.2试验方法全部病例均采用心痛定控制过高血压,意识障碍者鼻饲给药,合理使用甘露醇降低颅内压,保持水-电解质平衡和基本营养物质以维持生命机能,加强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均采用紫外线辐射自血光量子疗法,隔日1次,5次为1疗程共2疗程。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当病程达24小时加用复方荭草注射液50ml+5%葡萄糖注射液500ml静脉滴注(血糖高用等渗盐水),每日1次,连用3周。

    8.1.3观察指标试验过程观察血压、神志、精神、智力、语言、瘫痪肢体肌力变化;定期查血生化、血糖、出凝血时间、纤维蛋白原、血尿常规等;病情如有突然变化随时复查头颅CT;疗程结束后复查头颅CT,测量血肿及其周围水肿面积。

    8.1.4统计学方法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8.2结果

    8.2.1综合疗效评定显效:意识转清醒,精神改善,瘫痪肢体肌力提高II级,CT显示血肿量减少15ml以上,血肿明显液化,血肿周围水肿面积减少50%以上;有效:意识转清醒、精神改善、瘫痪肢体肌力提高I级,CT显示血肿量减少10ml以上,血肿周围水肿面积减少30%以上;无变化: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基本相同:恶化:病情加重。

    8.2.2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治疗组为6.30±4.96,对照组12.58±6.80。经秩和检验,差异明显(P<0.05),显示复方荭草组优于对照组。

    8.2.3疗效比较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血肿量及血肿周围水肿面积变化比较,见表;两组综合疗效比较,见表8、9。

    表8两组治疗前后血肿量、水肿面积比较(x±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

    表9两组综合疗效比较[n(%)]

    分组n 显效有效无变化恶化治疗组30 15(50.00)*12(40.00)3(10.00)0(0)对照组30 9(30.00)11(36.67)7(23.33)3(10.00)

    注:两组疗效比较,*P<0.05

    8.2.4副作用治疗组无病情突然加重及再出血现象发生,无明显毒副作用。

    8.3结论

    由以上数据可知,复方荭草注射液治疗组血肿周围水肿面积减少速度、血肿吸收速度比对照组明显加快(P<0.01),治疗组神经功能缺失积分减少、综合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表明复方荭草早期应用于治疗HICH可以改善HICH后脑缺血损害,抑制脑出血后脑水肿形成,促进血肿吸收,有利于神经功能恢复。从而缩短疗程,提高疗效,降低致残、致死率。

    试验9荭草和灯盏细辛组合物治疗急性期脑出血疗效观察

    9.1入组与试验

    9.1.1入组脑出血病人60例,全部符合入选标准。随机分为复方荭草注射液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平均年龄(59.7±9.4)岁;对照组30例,男20例,女10例。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既往史、入院时CT血肿量和神经功能评分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9.1.2试验方法对照组给予脱水、降颅压、神经营养药物、对症支持、预防感染、预防并发症、针灸和康复治疗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于发病24h起给予复方荭草注射液50mL加入生理盐水500mL静脉输注,每日1次,连用21d。以多田公式(血肿量=π/6×长轴×短轴×层面)计算病人用药前、用药第21天头颅CT血肿体积。

    9.1.3判断标准基本痊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显著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无变化:功能缺损评分减少不足17%或增加,包括死亡。于用药前、用药后第21天对两组病人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根据两次评分判断疗效。

    9.1.4统计学方法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9.2结果

    9.2.1头颅CT血肿量、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两组用药前头颅CT血肿量、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用药后第21天,头颅CT血肿量、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降低(P<0.01)。详见下表10:

    表10两组治疗前后CT血肿量、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x±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

    9.2.2临床疗效治疗组显效率(基本痊愈+显著进步)为,总有效率为;对照组显效率为,总有效率为。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详见下表11:

    表1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分组n基本痊愈显著进步进步无变化总有效治疗组30 6(20.0)11(36.7)10(33.3)2(6.7)27(90.0)**对照组30 3(10.0)7(23.3)8(26.7)12(40.0)18(60.0)

    注:两组总有效率比较,**P<0.01

    9.2.3不良反应治疗组无病情突然加重及再出血现象发生,无明显毒副反应。

    9.3结论

    以上数据可知,复方荭草注射液可降低血黏度、改善微循环,控制脑水肿和减轻继发神经功能缺血性损害。使用荭草和灯盏细辛组合物治疗脑出血,可加快血肿吸收,对提高脑出血的治愈率,减少致残率有较好疗效。

    试验10荭草和灯盏细辛组合物对AD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

    10.1材料和方法

    10.1.1动物及分组:雄性SD大鼠,体重170-230g,2月-3月大,贵阳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随机分为A对照组、B模型组、C模型加复方荭草30mg/kg组、D模型加复方荭草60mg/kg组、E模型加复方荭草90mg/kg组。治疗组每天腹腔注射复方荭草注射液,模型组和对照组大鼠为正常喂养,连续给药20d后测定学习记忆行为。

    10.1.2试剂及仪器:复方荭草注射液,将按照实施例方法提取的荭草、灯盏细辛提取物合并,按照常规的方法制备成注射液。鹅膏蕈氨酸(IBO):瑞士Alexis公司生产,批号LO5308;大鼠脑立体定位仪(张家港市教学实验器械厂生产);Y型迷宫、MG-3迷宫刺激器(张家港市教学实验器材厂)。

    10.1.3 AD动物模型制备

    大鼠用10%水合氯醛(0.4g/kg)腹腔麻醉后,固定于脑立体定位仪上。常规备皮消毒,于头顶正中做一个1.5cm的矢状切口,参照大鼠脑立体定位图谱,Meynert核定位坐标为(Ap:1.6mm Lat±2.8mm Dv.8.2mm),于双侧颅骨各对应点分别钻一个直径1mm的孔洞,用玻璃微量进样器进行垂直注射。模型组和治疗组双侧Meynert核每侧一次性注射BO5μg(以1μl生理盐水溶解)。每针注射时间5min,留针10min,使BO充分扩散。对照组同样方法注入等容积的生理盐水。术后肌注青霉素预防感染。

    10.1.4跳台试验

    自制跳台实验箱,箱底铺有铜栅作为刺激电极,箱内右后侧放置一个橡皮垫作为大鼠逃避电击的安全区。先放入大鼠适应5min,随后通入70V,0.5A~0.7A电流,大鼠遭到电击后正常反应是跳上平台以躲避伤害性刺激。记录大鼠从开始通电到完全上台所用的时间。24h后重测验一次以测记忆能力。

    10.1.5 Y迷宫试验

    将大鼠放入Y型迷宫中适应3min后开始实验,有灯光的支臂为不通电安全区,安全区灯亮10s后,另两臂底部铝栅同时通入70V,0.5A~0.7A电流,大鼠受电击后跑到有灯光的安全区后停止,灯光继续作用30s,以大鼠所在的支臂作为下一次测试的起点,无规则随机变换安全区。以大鼠一次性跑向安全区为正确反应,否则为错误反应。连续测试30次,记录正确反应次数作为学习成绩。次日重做进行记忆能力测试。

    10.1.6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以(x±s)表示,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0.2结果

    各组大鼠跳台实验及迷宫实验学习、记忆能力的比较,见表12、表13。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学习记忆能力有显著性下降(P<0.01),说明模型建立成功;各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学习能力均有显著性差异,说明治疗有效。

    表12跳台实验学习记忆能力的比较(x±s)

    注:**P<0.01;*P<0.05

    表13迷宫实验学习记忆能力的比较(x±s)

    注:**P<0.01;*P<0.05

    10.3结论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在临床上首先表现为近期记忆力降低,继而呈现持续性智能衰退,其中认知功能障碍为其核心症状。通过回避性跳台和Y迷宫试验,观察复方荭草注射液对BO损伤双侧NBM造成的拟AD大鼠学习记忆等认知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荭草和灯盏细辛组合物可提高AD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的智能障碍。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本制备实施例仅仅是介绍一种制备提取物的方法,是为了阐释本发明,而不是限制本发明。

    实施例1、

    取50kg荭草加10倍水煎煮3次,每次1小时,滤过,合并滤液,减压浓缩,加乙醇使含醇量达65%,静置12小时,抽滤,取上清液过滤,滤液用醋酸乙酯萃取3次,弃去醋酸乙酯液,合并水层液,用盐酸调pH值3,用水饱和的正丁醇提取4次,合并正丁醇液,水洗,减压回收正丁醇,残留物加80%乙醇溶解,上聚酰胺柱(500g,Φ8cm,径高比1∶6,吸附流速1.5BV/h),收集流穿液和洗脱液,回收乙醇,残留物真空干燥,得荭草提取物;

    取灯盏细辛10kg加10倍水煎煮3次,每次0.5小时,滤过,合并滤液,减压浓缩,加乙醇使含醇量达55%,静置12小时,抽滤,滤液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0,用盐酸调pH值至2,55℃保温6小时,倾弃上清液,抽滤,沉淀用水洗至pH3-4,微波真空干燥,得灯盏细辛提取物。

    实施例2、

    将实施例1得到的荭草提取物和灯盏细辛提取物混合,用制剂学常规技术制备成注射用水针剂。

    实施例3、

    将实施例1得到的荭草提取物和灯盏细辛提取物混合,用制剂学常规技术制备成片剂。

    实施例4、

    将实施例1得到的荭草提取物和灯盏细辛提取物混合,用制剂学常规技术制备成胶囊剂。

    实施例5、

    将实施例1得到的荭草提取物和灯盏细辛提取物混合,用制剂学常规技术制备成颗粒剂。

    实施例6、

    将实施例1得到的荭草提取物和灯盏细辛提取物混合,用制剂学常规技术制备成口服液。

    实施例7、

    将实施例1得到的荭草提取物和灯盏细辛提取物混合,用制剂学常规技术制备成丸剂。

    实施例8、

    将实施例1得到的荭草提取物和灯盏细辛提取物混合,用制剂学常规技术制备成滴丸剂。

    实施例9、

    将实施例1得到的荭草提取物和灯盏细辛提取物混合,用制剂学常规技术制备成冷冻干燥注射剂。

    实施例10、

    将实施例1得到的荭草提取物和灯盏细辛提取物混合,用制剂学常规技术制备成注射用粉剂。

    实施例11、

    将实施例1得到的荭草提取物和灯盏细辛提取物混合,用制剂学常规技术制备成输液剂。

荭草和灯盏细辛组合物在制备治疗脑血管及相关疾病药物中的应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荭草和灯盏细辛组合物在制备治疗脑血管及相关疾病药物中的应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荭草和灯盏细辛组合物在制备治疗脑血管及相关疾病药物中的应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荭草和灯盏细辛组合物在制备治疗脑血管及相关疾病药物中的应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荭草和灯盏细辛组合物在制备治疗脑血管及相关疾病药物中的应用.pdf(1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荭草和灯盏细辛组合物在制备治疗脑血管及相关疾病的药物中的应用,所述脑血管疾病包括中风、中风后遗症、局部缺血、出血、出血后水肿、再灌注损伤、血栓、血管收缩、梗塞和阿尔茨海默氏病,还包括各种原因引起的眩晕。其中,荭草和灯盏细辛组合物是由中药原料荭草和灯盏细辛合并后提取或分别提取后合并所得的提取物组成。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荭草和灯盏细辛组合物新的医药用途,即该组合物在制备治疗脑血管及相关疾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医学或兽医学;卫生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