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中药组合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组合物,特别涉及一种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中药组合物。
背景技术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是临床常见的疑难病症之一,由于国内外对该病的病因和病理至今还未有统一认识,所以目前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方法多种多样,大概可以分为无创疗法和有创疗法两种。无创疗法包括药物治疗、中医针灸疗法、理疗等,适用于病程短、疼痛较轻的患者,也可作为有创疗法的补充治疗。有创疗法包括手术治疗、注射治疗和射频热凝疗法等,适用于病程长、病情严重的患者。目前在无创疗法中大多采用西药治疗,存在疗效低、毒副作用大等问题,例如有的有成瘾性,有的可造成白细胞、血小板减少,甚至严重损害肝功能。有创疗法虽然治疗效果明显,但容易产生不良反应和并发症,例如可能引起角膜炎、失明、昏迷、癫痫发作、精神障碍等,而且手术复杂,对技术水平和设备条件要求高,不易推广。
中医学认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属“头痛”、“偏头痛”、“面痛”等范畴,古医书中有“首风”、“脑风”、“头风”等名称记载,如《素问·风论》中记载“首风之状,头面多汗恶风,当先风一日则病甚,头痛不可以出内。”中医对本病主张辩证施治,根据不同类型,给予针对性治疗,如对风邪外袭型,主张活血化瘀,祛风止痛;对肝火上炎型,宜滋阴潜阳,降火熄风。近几年国内以中药治疗该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还存在治疗效果重复性差,服用不方便等缺点,需进一步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中药组合物,治疗效果明显,无毒副作用。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中药组合物,主要由下列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川芎10~30份、僵蚕10~30份、石菖蒲10~30份、白附子6~25份、白芷6~25份、细辛2~15份。
该中药组合物可以制成各种常规剂型,其中优选剂型为胶囊剂。
本发明所采用的原料药材的功能介绍如下:
川芎:辛、温,归肝、胆、心包经,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用于安抚神经,治头痛眩晕,跌扑肿痛,风湿痹痛;
僵蚕:咸、辛、平,归肝、肺、胃经,祛风定惊,化痰散结,用于惊风抽搐,咽喉肿痛,皮肤瘙痒,颌下淋巴结炎,面神经麻痹;
石菖蒲:辛、苦、温,归心、胃经,化湿开胃,开窍豁痰,醒神益智,用于脘痞不饥,噤口下痢,神昏癫痫,健忘耳聋;
白附子:辛,温,有毒,归胃、肝经,祛风痰,定惊搐,解毒散结止痛,用于中风痰壅,口眼歪斜,语言涩謇,痰厥头痛,偏正头痛;
白芷:辛、温,归胃、大肠、肺经,散风除湿,通窍止痛,消肿排脓,用于感冒头痛,眉棱骨痛,鼻塞,鼻渊,牙痛,疮疡肿痛;
细辛:辛、温,归心、肺、肾经,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温肺化饮,用于风寒感冒,头痛,牙痛,鼻塞,鼻渊,风湿痹痛。
诸药合用即可活血祛风,化痰通络,解痉止痛。该发明中药组合物主治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治疗效果明显,治愈率高,复发现象少。
本发明中药组合物胶囊剂的制备方法:按中药组合物中各原料的重量份数配比,经粉碎、筛分,装入胶囊。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试验例来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中药组合物的有益效果。试验例1本发明中药组合物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观察
1.一般资料
临床试验时抽取40例患者,其中男性11例,女性29例,年龄最小者19岁,最大者65岁,其中19~29岁2例,30~39岁6例,40~49岁8例,50~59岁12例,60~65岁12例,平均年龄48岁。病程6个月以内者3例,1年以内者5例,2年以内者2例,3年以内者8例,4年以内者4例,5年以内者8例,5年以上者10例,病程最短者7天,病程最长者25年。其中38例病人均为一侧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剩余2例为双侧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2.诊断标准
(1)中医诊断标准
患者自觉头面部反复发作的阵发性短暂剧烈疼痛,悠来悠去,痛如刀割、锥刺、火灼、电击,脉弦紧或滑、儒、数,舌质淡有瘀点或瘀斑,苔白腻或正常,症型为风痰型。
(2)西医诊断标准
根据疼痛发作部位、性质、触发点,结合起病年龄等,与其它病患相鉴别,必要时可选作颅底或内听孔X线摄片,鼻咽部检查,听力和前庭功能检查,脑脊液检查,气脑造影,脑血管造影,CT检查等,排除牙痛、额窦炎、偏头痛、下颌关节炎、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等。
(3)排除标准
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癫痫、精神病、神经官能症、孕妇、患有其它较严重疾病及身体特别虚弱者、三叉神经手术治疗及酒精封闭治疗后的患者。
3.治疗药物和治疗方法
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用药组和对照用药组两组,每组20人。
(1)对照用药组
对照用药:苯妥英钠,批号910543,杭州民生药厂生产;
用法:口服,饭前半小时温开水送服;
用量:一次1粒,一日3次;
疗程:21天。
(2)治疗用药组
治疗用药: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制成的胶囊,规格为每粒胶囊含有效药物0.5g;
用法:口服,饭前半小时温开水送服;
用量:一次2粒,一日3次;
疗程:21天。
4.疗效评定标准
(1)治愈:发作性疼痛消失,停药后三个月随访无复发者。
(2)显效:疼痛显著减轻,对日常生活无甚干扰,符合下列其中两项或两项以上者。
a.疼痛程度减轻二级以上;
b.疼痛时间缩短一半以上;
c.疼痛发作间隙延长一倍以上;
d.疼痛发作次数减少一半以上。
(3)有效:疼痛减轻,符合下列其中两项或两项以上者。
a.疼痛程度减轻一级以上;
b.疼痛时间有所缩短;
c.疼痛发作间隙有所延长;
d.疼痛次数有减少。
(4)无效:疼痛无明显好转。
疼痛程度临床划分为五级,以患者自身疼痛程度划分:
0-1级:完全无疼;
2-3级:有轻微疼痛,但不影响正常生活、工作;
4-5级:疼痛明显,虽影响工作、生活,但尚可忍受;
6-7级:疼痛剧烈,严重影响工作、生活;
8-9级:疼痛剧烈,无法忍受。
5.治疗结果
有效样本采用随机法,使用随机数字表分组,按双盲法观察,由专科医生针对病位、病程、性质、频率、时间逐一认真记录。治疗用药组和对照用药组患者均在临床试验前7天停止其它药物治疗和其它疗法治疗。两组疗效对比见表1。
表1两组疗效对比
组别 病例数 (例) 治愈 (例) 显效 (例) 有效 (例) 无效 (例) 总有效率 (%) 治疗用药组 20 6 9 3 2 90 对照用药组 20 2 6 2 10 50
治疗用药组和对照用药组经卡方检验,X2=5.8333,P<0.025,有显著差异,说明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制成的胶囊地疗效与苯妥英钠对照,疗效显著优于苯妥英钠。
临床试验中使用本发明中药组合物未发现明显毒副作用,实验室复查亦无异常表现。
以下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中药组合物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按重量份数称取川芎10份、僵蚕15份、石菖蒲25份、白附子6份、白芷12份、细辛10份。
经磨粉,过筛,制成胶囊,口服,一次两粒,一日三次。
实施例2
按重量份数称取川芎20份、僵蚕30份、石菖蒲10份、白附子15份、白芷6份、细辛2份。
经磨粉,过筛,制成胶囊,口服,一次两粒,一日三次。
实施例3
按重量份数称取川芎30份、僵蚕10份、石菖蒲30份、白附子25份、白芷25份、细辛15份。
经磨粉,过筛,制成胶囊,口服,一次两粒,一日三次。
典型病例
1.王某,男,43岁,某省某市人。发作性偏头痛,剧烈无法忍受约2周后于2004年4月7日就诊。患者10年前出现偏头痛,开始几年偏头痛时痛时止,服用过多种药物疼痛可解除。本次是2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剧烈偏头痛并且无法忍受,每天上、下午各发作一次,每次持续30~40分钟,疼痛从右侧颈部放射至咽部,再到鼻翼再到眼部,伴不自禁的流泪、流清涕。曾在河北省二院作CT检查无器质性病变,诊断为丛集性头痛,在疼痛科行穴位注射3天不见好转。根据病人情况进行辨证治疗,服用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制成的胶囊,饭前半小时温开水送服,每日3次,每次2粒,每粒0.5g,疗程21天。服药第1天剧痛明显缓解,服药到第3天疼痛大减,已能忍受,继服至21天,疼痛基本解除,精神振作,三个月随访无复发。
2.吕某某,女,57岁,某市人。2004年6月17日就诊,其女代述:其母患三叉神经痛半年,每天定时左侧疼痛,持续12分钟左右,右侧疼痛较轻,痛时如针刺,如电击,如刀割,使人坐立不安,不能进食,无法忍受。曾服用过一段时间的止痛药无效果,去疼痛科治疗无效。自发病以来,精神不佳,食欲差,大便干燥,小便正常。根据其病情经过辨证分析后服用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制成的胶囊,饭前半小时温开水送服,每日3次,每次2粒,每粒0.5g,疗程21天。服药3天后来电话诉其症状减轻,7天服完后,疼痛基本解除。一年后电话随访,三叉神经痛痊愈,饮食增加,精神振作,未见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