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用抬腿牵引架.pdf

上传人:v**** 文档编号:5189643 上传时间:2018-12-25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832.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100272.3

申请日:

2015.03.06

公开号:

CN104666028A

公开日:

2015.06.03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 IPC(主分类):A61G 12/00申请公布日:20150603|||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61G 12/00申请日:20150306|||公开

IPC分类号:

A61G12/00

主分类号:

A61G12/00

申请人:

任永恒

发明人:

任永恒

地址:

518055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沙河西路4089号深圳职业技术学院08届机电学院学生集体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医用抬腿牵引架,包括框体、固定杆、支架装置、固定块装置、导轨块装置、抬腿装置、牵引装置及滑轮装置,框体包括左壁、右壁、下壁及上壁,上壁上设有第一矩形孔及第二矩形孔,左壁上设有第一横杆,右壁上设有第二横杆,支架装置包括支撑柱、矩形块及支撑杆,导轨块装置包括第一导轨块、第二导轨块、第一垫片及第二垫片,抬腿装置包括第一抬腿装置及第二抬腿装置,第一抬腿装置包括第一顶靠板、第一弹簧、第一抬腿块、第一连接块、第一连接绳、第一定位块及第二定位块,牵引装置包括第一牵引装置及第二牵引装置,第一牵引装置包括第一水平板、第一竖杆、第一挡止板及第三连接绳,滑轮装置包括第一滑轮、第二滑轮、第三滑轮及第四滑轮。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医用抬腿牵引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医用抬腿牵引架包括 框体、位于所述框体左右两侧的固定杆、位于所述框体内部的支架装 置、位于所述支架装置左右两侧的固定块装置、位于所述固定块装置 上方的导轨块装置、位于所述导轨块装置之间的抬腿装置、位于所述 抬腿装置上方的牵引装置及设置于所述框体上的滑轮装置,所述框体 包括左壁、位于左壁右侧的右壁、下壁及位于所述下壁上方的上壁, 所述上壁上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第一矩形孔及位于所述第一矩形 孔右侧的第二矩形孔,所述左壁的左表面上设有第一横杆,所述第一 横杆的左端设有第一矩形槽,所述右壁的右表面上设有第二横杆,所 述第二横杆的右端设有第二矩形槽,所述支架装置包括支撑柱、位于 所述支撑柱左右两侧的矩形块及位于所述矩形块上方的支撑杆,所述 支撑杆包括位于上端的倾斜部及位于下端的水平部,所述固定块装置 包括位于左侧的左固定块及位于右侧的右固定块,所述导轨块装置包 括第一导轨块、位于所述第一导轨块右侧的第二导轨块、位于所述第 一导轨块上方的第一垫片及位于所述第二导轨块上方的第二垫片,所 述抬腿装置包括位于左侧的第一抬腿装置及位于所述支撑柱右侧的 第二抬腿装置,所述第一抬腿装置包括第一顶靠板、位于所述第一顶 靠板上方的第一弹簧、位于所述第一弹簧上方的第一抬腿块、位于所 述第一抬腿块上的第一连接块、位于所述第一抬腿块上方的第一连接 绳、位于所述第一抬腿块下方的第一定位块及位于所述第一抬腿块上 方的第二定位块,所述牵引装置包括位于左侧的第一牵引装置及位于 所述支撑柱右侧的第二牵引装置,所述第一牵引装置包括第一水平 板、设置于所述第一水平板上的第一竖杆、位于所述第一竖杆上方的 第一挡止板及位于所述第一挡止板上方的第三连接绳,所述滑轮装置 包括位于右侧的第一滑轮、位于所述第一滑轮左侧的第二滑轮、位于 所述第二滑轮左侧的第三滑轮及位于所述第三滑轮左侧的第四滑轮。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抬腿牵引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 导轨块呈长方体,所述第一导轨块的下表面与所述左固定块的上表面 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导轨块的左表面与所述左壁的右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导轨块的上表面上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呈半圆形, 所述第一垫片收容于所述第一凹槽中。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医用抬腿牵引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 导轨块呈长方体,所述第二导轨块的下表面与所述右固定块的上表面 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导轨块的右表面与所述右壁的左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导轨块的上表面上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呈半圆形, 所述第二垫片收容于所述第二凹槽中。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医用抬腿牵引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 顶靠板呈长方体,所述第一顶靠板的右表面与所述支撑柱的左表面固 定连接,所述第一顶靠板的左表面与所述第一导轨块的右表面固定连 接,所述左固定块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一顶靠板的下表面接触。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医用抬腿牵引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 抬腿块呈长方体,所述第一抬腿块的左表面与所述第一导轨块的右表 面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抬腿块的右表面与所述支撑柱的左表面滑动连 接,所述第一抬腿块的上表面上设有第三凹槽,所述第三凹槽呈半圆 形。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医用抬腿牵引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 连接块呈长方体,所述第一连接块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一抬腿块的上表 面固定连接,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医用抬腿牵引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 抬腿装置包括第二顶靠板、位于所述第二顶靠板上方的第二弹簧、位 于所述第二弹簧上方的第二抬腿块、位于所述第二抬腿块上方的第二 连接块、位于所述第二连接块上方的第二连接绳、位于所述第二抬腿 块下方的第三定位块及位于所述第三定位块上方的第四定位块。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医用抬腿牵引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 牵引装置包括第二水平板、设置于所述第二水平板上的第二竖杆、位 于所述第二竖杆上的第二挡止板及位于所述第二挡止板上的第四连 接绳。

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医用抬腿牵引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 水平板呈长方体,所述第一水平板的右表面与所述支撑柱的左表面固 定连接。

10.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医用抬腿牵引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 竖杆呈圆柱体,所述第一竖杆贯穿所述第一水平板的上下表面,所述 第一竖杆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一连接绳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竖杆的上表 面与所述第一挡止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说明书

说明书一种医用抬腿牵引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医用抬腿牵引架。
【背景技术】
临床上,下肢手术时,由于麻醉后病人肢体活动受限,巡回护士 需要抬腿消毒,既费力又影响消毒效果。而手术后,由于病痛病人肢 体活动受限,护士更需要抬高下肢体消毒和护理,如果用人力抬高或 是病人自己抬高,或是采用垫被褥、衣物等方法,既费力又影响效果, 也达不到所需抬高的标准与目的,从而影响了治疗效果。
因此,确有必要提供一种可有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新的技术方 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有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医 用抬腿牵引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医用抬腿牵引架,所述医用抬腿牵引架包括框体、位于所述 框体左右两侧的固定杆、位于所述框体内部的支架装置、位于所述支 架装置左右两侧的固定块装置、位于所述固定块装置上方的导轨块装 置、位于所述导轨块装置之间的抬腿装置、位于所述抬腿装置上方的 牵引装置及设置于所述框体上的滑轮装置,所述框体包括左壁、位于 左壁右侧的右壁、下壁及位于所述下壁上方的上壁,所述上壁上设有 贯穿其上下表面的第一矩形孔及位于所述第一矩形孔右侧的第二矩 形孔,所述左壁的左表面上设有第一横杆,所述第一横杆的左端设有 第一矩形槽,所述右壁的右表面上设有第二横杆,所述第二横杆的右 端设有第二矩形槽,所述支架装置包括支撑柱、位于所述支撑柱左右 两侧的矩形块及位于所述矩形块上方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包括位于 上端的倾斜部及位于下端的水平部,所述固定块装置包括位于左侧的 左固定块及位于右侧的右固定块,所述导轨块装置包括第一导轨块、 位于所述第一导轨块右侧的第二导轨块、位于所述第一导轨块上方的 第一垫片及位于所述第二导轨块上方的第二垫片,所述抬腿装置包括 位于左侧的第一抬腿装置及位于所述支撑柱右侧的第二抬腿装置,所 述第一抬腿装置包括第一顶靠板、位于所述第一顶靠板上方的第一弹 簧、位于所述第一弹簧上方的第一抬腿块、位于所述第一抬腿块上的 第一连接块、位于所述第一抬腿块上方的第一连接绳、位于所述第一 抬腿块下方的第一定位块及位于所述第一抬腿块上方的第二定位块, 所述牵引装置包括位于左侧的第一牵引装置及位于所述支撑柱右侧 的第二牵引装置,所述第一牵引装置包括第一水平板、设置于所述第 一水平板上的第一竖杆、位于所述第一竖杆上方的第一挡止板及位于 所述第一挡止板上方的第三连接绳,所述滑轮装置包括位于右侧的第 一滑轮、位于所述第一滑轮左侧的第二滑轮、位于所述第二滑轮左侧 的第三滑轮及位于所述第三滑轮左侧的第四滑轮。
所述第一导轨块呈长方体,所述第一导轨块的下表面与所述左固 定块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导轨块的左表面与所述左壁的右表 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导轨块的上表面上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 槽呈半圆形,所述第一垫片收容于所述第一凹槽中。
所述第二导轨块呈长方体,所述第二导轨块的下表面与所述右固 定块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导轨块的右表面与所述右壁的左表 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导轨块的上表面上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 槽呈半圆形,所述第二垫片收容于所述第二凹槽中。
所述第一顶靠板呈长方体,所述第一顶靠板的右表面与所述支撑 柱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顶靠板的左表面与所述第一导轨块的 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左固定块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一顶靠板的下表面 接触。
所述第一抬腿块呈长方体,所述第一抬腿块的左表面与所述第一 导轨块的右表面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抬腿块的右表面与所述支撑柱的 左表面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抬腿块的上表面上设有第三凹槽,所述第 三凹槽呈半圆形。
所述第一连接块呈长方体,所述第一连接块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一 抬腿块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抬腿装置包括第二顶靠板、位于所述第二顶靠板上方的 第二弹簧、位于所述第二弹簧上方的第二抬腿块、位于所述第二抬腿 块上方的第二连接块、位于所述第二连接块上方的第二连接绳、位于 所述第二抬腿块下方的第三定位块及位于所述第三定位块上方的第 四定位块。
所述第二牵引装置包括第二水平板、设置于所述第二水平板上的 第二竖杆、位于所述第二竖杆上的第二挡止板及位于所述第二挡止板 上的第四连接绳。
所述第一水平板呈长方体,所述第一水平板的右表面与所述支撑 柱的左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竖杆呈圆柱体,所述第一竖杆贯穿所述第一水平板的上 下表面,所述第一竖杆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一连接绳固定连接,所述第 一竖杆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一挡止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发明医用抬腿牵引 架结构简单,能够轻松的将病人的肢体抬高到需要的高度,并且亦可 以同时将双腿放置其上进行抬高作业,方便快捷,减轻了医护人员的 工作强度,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医用抬腿牵引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医用抬腿牵引架包括框体1、位于所述框体1 左右两侧的固定杆2、位于所述框体1内部的支架装置3、位于所述支 架装置3左右两侧的固定块装置4、位于所述固定块装置4上方的导轨 块装置5、位于所述导轨块装置5之间的抬腿装置6、位于所述抬腿装 置6上方的牵引装置7及设置于所述框体1上的滑轮装置8。
如图1所示,所述框体1呈长方体,所述框体1包括左壁、位于左 壁右侧的右壁、下壁及位于所述下壁上方的上壁,所述左壁与所述上 壁及下壁固定连接,所述右壁与所述上壁及下壁固定连接。所述上壁 上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第一矩形孔11及位于所述第一矩形孔11右 侧的第二矩形孔12。所述左壁的左表面上设有第一横杆13,所述第一 横杆13呈长方体,所述第一横杆13的右表面与所述左壁的左表面固定 连接,所述第一横杆13的上表面与所述左壁的上表面处于同一水平面 内,所述第一横杆13的左端设有第一矩形槽131。所述右壁的右表面 上设有第二横杆14,所述第二横杆14呈长方体,所述第二横杆14的左 表面与所述右壁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横杆14的上表面与所述 右壁的上表面处于同一水平面内,所述第二横杆14的右端设有第二矩 形槽141。所述固定杆2呈长方体,所述固定杆2水平放置,所述固定 杆2设有两个,其包括位于左侧的左固定杆21及位于所述框体1右侧的 右固定杆22,所述左固定杆21的右表面与所述左壁的左表面固定连 接,所述左固定杆21的下表面与所述左壁的下表面处于同一水平面 内。所述右固定杆22的左表面与所述右壁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右 固定杆22的下表面与所述右壁的下表面处于同一水平面内。所述固定 杆2可以固定所述框体1,防止所述框体1侧翻。
如图1所示,所述支架装置3包括支撑柱31、位于所述支撑柱31 左右两侧的矩形块32及位于所述矩形块32上方的支撑杆33。所述支撑 柱31呈长方体,所述支撑柱31位于所述框体1的内部,所述支撑柱31 的下表面与所述下壁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柱31的上表面与所 述上壁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矩形块32呈长方体,所述矩形块32 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支撑柱31的左右两侧,所述矩形块32与所述 支撑柱31及下壁的上表面固定连接,从而可以固定所述支撑柱31。所 述支撑杆33包括位于上端的倾斜部331及位于下端的水平部332,所述 倾斜部331与所述水平部332一体成型,所述倾斜部331的一端与所述 支撑柱31固定连接,所述水平部332的下表面与所述下壁的上表面固 定连接,所述支撑杆33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支撑柱31的左右两 侧。
如图1所述,所述固定块装置4包括位于左侧的左固定块41及位于 右侧的右固定块42。所述左固定块41呈长方体,所述左固定块41的下 表面与所述下壁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左固定块41的左表面与所述 左壁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右固定块42呈长方体,所述右固定块42 的下表面与所述下壁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右固定块42的右表面与 所述右壁的左表面固定连接。
如图1所示,所述导轨块装置5包括第一导轨块51、位于所述第一 导轨块51右侧的第二导轨块52、位于所述第一导轨块51上方的第一垫 片53及位于所述第二导轨块52上方的第二垫片54。所述第一导轨块51 呈长方体,所述第一导轨块51的下表面与所述左固定块41的上表面固 定连接,所述第一导轨块51的左表面与所述左壁的右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导轨块51的上表面上设有第一凹槽511,所述第一凹槽511 呈半圆形。所述第二导轨块52呈长方体,所述第二导轨块52的下表面 与所述右固定块4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导轨块52的右表面与 所述右壁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导轨块52的上表面上设有第二 凹槽521,所述第二凹槽521呈半圆形。所述第一垫片53位于所述第一 凹槽511中且与所述第一导轨块5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垫片54位于所 述第二凹槽521中且与所述第二导轨块5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垫片53 及第二垫片54采用柔软材料制成。
如图1所示,所述抬腿装置6包括位于左侧的第一抬腿装置61及位 于所述支撑柱31右侧的第二抬腿装置62。所述第一抬腿装置61包括第 一顶靠板611、位于所述第一顶靠板611上方的第一弹簧612、位于所 述第一弹簧612上方的第一抬腿块613、位于所述第一抬腿块613上的 第一连接块617、位于所述第一抬腿块613上方的第一连接绳614、位 于所述第一抬腿块613下方的第一定位块615及位于所述第一抬腿块 613上方的第二定位块616。所述第一顶靠板611呈长方体,所述第一 顶靠板611的右表面与所述支撑柱31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顶 靠板611的左表面与所述第一导轨块51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左固 定块41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一顶靠板611的下表面接触,从而对所述第 一顶靠板611起到支撑作用。所述第一弹簧612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 所述两侧,所述第一弹簧612的下端与所述第一顶靠板611的上表面固 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612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抬腿块613的下表面固定 连接。所述第一抬腿块613呈长方体,所述第一抬腿块613的左表面与 所述第一导轨块51的右表面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抬腿块613的右表面 与所述支撑柱31的左表面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抬腿块613的上表面上 设有第三凹槽,所述第三凹槽呈半圆形。所述第一连接块617呈长方 体,所述第一连接块617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一抬腿块613的上表面固定 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块617位于所述第三凹槽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一 连接绳614由三条线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一连接绳614的一端与位于左 侧的第一连接块617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绳614的另一端与位于右 侧的第一连接块617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定位块615呈长方体,所述第 一定位块615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左右两侧,位于左侧的第一定位块 615的左表面与所述第一导轨块51的右表面固定连接,位于右侧的第 一定位块615的右表面与所述支撑柱31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 定位块616呈长方体,所述第二定位块616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左右两 侧,位于左侧的第二定位块616的左表面与所述第一导轨块51的右表 面固定连接,位于右侧的第二定位块616的右表面与所述支撑柱31的 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定位块615与所述第二定位块616可以防止 所述第一抬腿块613过度向上及过度向下移动。所述第二抬腿装置62 具有与所述第一抬腿装置61类似的结构,其包括第二顶靠板621、位 于所述第二顶靠板621上方的第二弹簧622、位于所述第二弹簧622上 方的第二抬腿块623、位于所述第二抬腿块623上方的第二连接块627、 位于所述第二连接块627上方的第二连接绳624、位于所述第二抬腿块 623下方的第三定位块625及位于所述第三定位块625上方的第四定位 块626。所述第二抬腿块623的上表面上设有第四凹槽,所述第四凹槽 呈半圆形。由于所述第二抬腿装置62与所述第一抬腿装置61的结构类 似,故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1所示,所述牵引装置7包括位于左侧的第一牵引装置71及位 于所述支撑柱31右侧的第二牵引装置72。所述第一牵引装置71包括第 一水平板711、设置于所述第一水平板711上的第一竖杆712、位于所 述第一竖杆712上方的第一挡止板713及位于所述第一挡止板713上方 的第三连接绳714。所述第一水平板711呈长方体,所述第一水平板711 的右表面与所述支撑柱31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水平板711水 平放置。所述第一竖杆712呈圆柱体,所述第一竖杆712贯穿所述第一 水平板711的上下表面且与所述第一水平板711滑动连接,所述第一竖 杆712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一连接绳614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挡止板713 呈长方体,所述第一竖杆712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一挡止板713的下表面 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连接绳714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挡止板713的上表面 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牵引装置72包括第二水平板721、设置于所述第 二水平板721上的第二竖杆722、位于所述第二竖杆722上的第二挡止 板723及位于所述第二挡止板723上的第四连接绳724。所述第二水平 板721呈长方体,所述第二水平板721的左表面与所述支撑柱31的右表 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水平板721水平放置。所述第二竖杆722呈圆柱 体,所述第二竖杆722贯穿所述第二水平板721的上下表面且与所述第 二水平板721滑动连接,所述第二竖杆722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二连接绳 624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挡止板723呈长方体,所述第二竖杆722 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二挡止板723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连接绳 724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挡止板72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如图1所示,所述滑轮装置8包括位于右侧的第一滑轮81、位于所 述第一滑轮81左侧的第二滑轮82、位于所述第二滑轮82左侧的第三滑 轮83及位于所述第三滑轮83左侧的第四滑轮84。所述第一滑轮81收容 于所述第二矩形槽141中且与所述第二横杆14轴转连接,使得所述第 一滑轮81可以在所述第二矩形槽141中旋转。所述第二滑轮82收容于 所述第二矩形孔12中且与所述上壁轴转连接,使得所述第二滑轮82 可以在所述第二矩形孔12中旋转。所述第三滑轮83收容于所述第一矩 形孔11中且与所述上壁轴转连接,使得所述第三滑轮83可以在所述第 一矩形孔11中旋转。所述第四滑轮84收容于所述第一矩形槽131中且 与所述第一横杆13轴转连接,使得所述第四滑轮84可以在所述第一矩 形槽131中旋转。所述第三连接绳714穿过第三滑轮83及第四滑轮84。 所述第四连接绳724穿过所述第二滑轮82及第一滑轮81。
如图1所示,所述本发明医用抬腿牵引架使用时,首先将患者腿 部放置在第一抬腿块613的第三凹槽或第二抬腿块623的第四凹槽中, 或者将双手同时放置其上。然后向下拉动第三连接绳714及第四连接 绳724,所述第三连接绳714通过所述第四滑轮84及第三滑轮83带动所 述第一挡止板713向上移动,所述第一挡止板713带动所述第一竖杆 712向上移动,由于所述第一水平板711的设置,使得所述第一竖杆712 不会偏移,所述第一竖杆712带动所述第一连接绳614向上移动,进而 带动所述第一抬腿块613向上移动,从而带动腿部向上移动。当第一 抬腿块613的上表面顶靠在所述第二定位块616的下表面上时,停止拉 动第三连接绳714,然后缓慢松动第三连接绳714,从而使得第一挡止 板713及第一竖杆712向下移动,进而通过第一连接绳614使得第一抬 腿块613向下移动,并且所述第一抬腿块613在所述第一弹簧612的作 用下向下移动,直至所述第一抬腿块613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一定位块 615的上表面接触。当拉动第四连接绳724时,其工作过程与上述步骤 相同,故在此不再赘述。当患者腿部完成抬腿作业时,可以将其腿部 放置在第一垫片53或者第二垫片54上休息片刻,从而使得治疗效果更 好,由于第一垫片53及第二垫片54采用柔软材料制成,从而减少了患 者的不适感,同时由于第一凹槽511及第二凹槽521的作用防止患者腿 部左右晃动。至此,本发明医用抬腿牵引架使用过程描述完毕。

一种医用抬腿牵引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一种医用抬腿牵引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一种医用抬腿牵引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医用抬腿牵引架.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医用抬腿牵引架.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医用抬腿牵引架,包括框体、固定杆、支架装置、固定块装置、导轨块装置、抬腿装置、牵引装置及滑轮装置,框体包括左壁、右壁、下壁及上壁,上壁上设有第一矩形孔及第二矩形孔,左壁上设有第一横杆,右壁上设有第二横杆,支架装置包括支撑柱、矩形块及支撑杆,导轨块装置包括第一导轨块、第二导轨块、第一垫片及第二垫片,抬腿装置包括第一抬腿装置及第二抬腿装置,第一抬腿装置包括第一顶靠板、第一弹簧、第一抬腿块、第一连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医学或兽医学;卫生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