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壳体及门以及门打开角度设定装置的家用器具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壳体的家用器具,在所述壳体内构造用于容纳食物的内部空
间。所述家用器具还包括用于关闭所述内部空间的门,所述门通过耦接设备设置在壳体上,
并且能够相对于所述壳体枢转至最大打开角度。
背景技术
家用器具(例如以冰箱或冷冻机或组合式冰箱/冷冻机的形式的家用制冷器具),
通常具有门,所述门可绕竖直轴线枢转。为此,已知这样的门可打开直至预设的最大打开角
度并随后停止,并且不能再进一步打开。
根据安装位置或其他环境,因此可出现的情况是:当门打开时,至内部空间的用户
友好的可接近性被限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家用器具,在至内部空间的可接近性方面所述家用电
器实施得更灵活。
该目的通过一种具有权利要求1所述的特征的家用器具来实现的。
发明的家用器具包括壳体,在所述壳体内构造用于容纳食物的内部空间。所述家
用器具还包括用于关闭所述内部空间的门,所述门通过耦接设备设置在所述壳体上并且能
够相对于所述壳体枢转至最大打开角度。本发明的一个重要的想法在于:耦接设备具有设
定装置,所述设定装置用于设定门的第一最大打开角度以及与之不同的至少一个第二最大
打开角度。因此,设定装置使得可以预设至少两个不同的打开角度,门可最大打开直至所述
不同的打开角度。因此,根据情况可分别设定相应地优选的最大打开角度。由于可以以更灵
活且可变的方式构造所述最大打开角度、在所述方式中可改变最大打开角度,因此当所述
门打开时,改善了至所述内部空间的用户友好的可接近性。
优选地,可使设定装置具有支撑元件,所述支撑元件以固定的位置设置在所述门
上、并且具有用于耦接元件的第一保持部,所述耦接元件用于将所述门耦接至所述壳体。所
述支撑元件形成机械稳定的基座,所述基座允许耦接在一起的独立的部件以稳定的方式相
对移动,并且防止不需要的游隙。支撑元件至所述门的固定的附接进一步提高了机械支承
能力、以及对力和杠杆作用的吸收。支撑元件优选为下门终止带或上门终止带。
优选地,可使所述门通过耦接元件连接至所述壳体,所述耦接元件以固定的方式
连接至所述壳体。所述耦接元件优选为铰链,以使得所述门的枢转运动可均匀地并因此平
滑地进行,并且可容易地由用户发起。
优选地,可使耦接元件以可转动的方式连接至支撑元件,并且被支撑在第一保持
部中。因此,以第一保持部的形式的支撑元件还形成对耦接元件的运动的机械稳定的引导。
优选地,可使设定装置具有支撑元件,所述支撑元件以固定的位置设置在所述门
上,并且具有用于门打开角度限制元件的第二保持部。该实施例还形成机械稳定的保持部,
所述保持部可承受重负载,并且所述门打开角度限制元件也保持在所述保持部中。如果第
二保持部也构造在该支撑元件内,那么由于支撑元件支撑门打开角度限制元件和耦接元
件,因而形成元件数量减少的设定装置的实施例。这还有利地帮助所述耦接元件与限制元
件的机械耦接,以使得可实现在本文中彼此相关的所述构件的尤其精确和可持续地准确的
位置布置。
优选地,可使门打开角度限制元件能够以可非破坏性地拆卸的方式嵌入第二保持
部中。这是应得到特别提及的实施例,因为该实施例允许实现重复性的组装和拆卸,由此还
允许所述门打开角度限制元件可被非常快且容易地移除。一方面,这意味着,为了维护工作
或替换而移除带有支撑元件和构件的整个模块是不必要的。另一方面,一个应得到特别提
及的优点是:由于通过这种方法可以非破坏性地移除限制元件,因此可改变所述限制元件
在第二保持部中的位置布置,尤其使得门角度限制功能也因而可被改变。由于可从第二保
持部移除限制元件、并且可改变限制元件在所述第二保持部中相对于支撑元件的相对位
置,因此可改变相对于耦接元件的机械位置,由此改变限制元件与耦接元件之间的机械耦
接,以使得最大门打开角度可被改变。能够以可非破坏性地拆卸的方式移除门打开角度限
制元件、并将其嵌入至第二保持部内的所述实施例意味着,用户本身也可以很容易地执行
这种对最大门打开角度的改变。
优选地,可使第二保持部构造成以不可转动的方式定位门打开角度限制元件。优
选的是:门打开角度限制元件在第二保持部中的定位一旦被设定,就不能绕所述保持部的
孔轴线扭转。如果力沿着不平行于所述孔轴线的方向、作用在设置在第二保持部中的所述
限制元件上,那么限制元件的转动运动就因此被阻止。因此,这样的实施例意味着:门打开
角度限制元件用于作为极精确的止动部,即使耦接元件多次被带至止动部而靠着所述门打
开角度限制元件,即使当与耦接元件直接接触、并且因此由此所表征的最大门打开角度也
将以不期望的方式移动或延伸时所述止动部仍维持着它的位置。
优选地,可使门打开角度限制元件具有用于嵌入至第二保持部内的嵌入区,在所
述嵌入区上设置有编码区。当门打开角度限制元件设置在第二保持部中时,所述编码区至
少部分延伸至第二保持部外。这意味着也可以说,所述编码区暴露在顶部并可被带至与耦
接元件直接接触。
尤其可实现门打开角度限制元件在第二保持部内的不可转动的定位,其中,第二
保持部构造成使得所述第二保持部在周向上关于其纵向轴线不是旋转对称的。在此优选地
形成第二保持部的非对称的孔几何结构,所述几何结构允许简单地监测门打开角度限制元
件如何必须被嵌入至所述保持部中并因此相对于支撑元件嵌入,以便随后从多个可能的最
大门打开角度中选择想要的最大门打开角度。
优选地,编码区以板的方式构造。本实施例具有非常低的结构高度,并且是机械稳
定的,因此即使耦接元件被以大的力带至止动部靠着所述编码区,也不会发生不期望的塑
性变形。
为了限制门打开角度,优选地可使:当门打开至最大限度时、所述编码区可直接连
接至设定装置的耦接元件,并且编码区形成止动部以限制门打开角度。这样的实施例形成
以编码区的形式的相对简单的构件,所述编码区以精确的方式保证了能够确定和设定不同
的可能的最大门打开角度。
在一个尤其有利的实施例中,编码区构造成关于第二保持部的孔轴线不对称,并
且因此也关于邻接于编码区的门打开角度限制元件的嵌入区的纵向轴线不对称。这样的不
对称构造意味着:元件自身以简单的方式,使得不同的位置以及因此也不同的与设置在第
一保持部中的耦接元件的距离,可根据门打开角度限制元件在第二保持部中的相对定位来
构造。在此,可自动地实现不同的最大门打开角度的设定。
优选地,可使编码区具有有角的边缘轮廓,所述边缘轮廓带有门打开角度编码线,
所述编码线构造在边缘轮廓的相应的两个拐角点之间,各编码线表征不同的最大门打开角
度。可以说编码线用于作为止动部、所述止动部用于耦接元件,并且作为直线的实施例意味
着创造了最长的可能的直接止动部或直接接触表面。这很大地改善了所述止动部的稳定
性,并因此还改善了所述最大门打开角度的维持。这意味着,可实现与耦接元件在可能的最
大距离上的直接机械接触,并且因此可实现与耦接元件在编码区的可能的最大长度面上的
直接机械接触。
尤其可使各编码线具有长度中心点,即所述长度中心点位于与编码线的两个端点
距离相同处。当存在直线连接时,这些相应的编码线的长度中心点位于与第二保持部的孔
轴线的不同距离处。通过将关联的编码线设置成面向耦接元件,来选择最大门打开角度。
尤其地,通过特定形状的门打开角度限制元件与将耦接元件带至止动部所产生的
相互作用,来形成多个可能的不同的最大门打开角度的设定和改变。
家用器具优选为家用制冷器具,例如冰箱或冷冻机或例如组合式冷藏/冷冻机。
优选地,可使设定装置构造成能够设定四个不同的最大门打开角度。尤其可使第
二保持部的形状构造有凹槽式延伸部,所述各延伸部彼此成90°角。尤其构造有门打开角度
限制元件的嵌入区,以使得嵌入区包括腹板,所述腹板能够以互补的方式嵌入其中,以使得
在此也可以实现相应的不可转动的定位。随着限制元件被相应地嵌入,根据选择门打开角
度限制元件在第二保持部中相对于支撑元件的四个可能相对定位中的哪一个,独立地形成
在编码区上的编码线就面向耦接元件。这也意味着,在耦接元件的关闭位置(门关闭),在编
码线与耦接元件之间相应地形成了各自的不同的距离。
优选地,可使相应地关联的最大门打开角度以显示在编码区的顶面上、背向第二
保持部、位于分配给编码线的相应的点处。这些值尤其还设置成绕着孔轴线或门打开角度
限制元件的轴线、在圆周方向彼此成90°偏置。
优选地,可使最大门打开角度在120°与150°之间。这些打开角度优选为在130°与
145°之间。如果利用设定装置可设定四个不同的最大门打开角度,那么这些值尤其可以是
130°、135°、140°和145°。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将由权利要求、附图和附图说明来呈现。以上在说明书中提及
的特征和特征组合、以及下面在附图说明中提及和/或简单地在附图中示出的特征和特征
组合,不仅可以在相应地提及的组合中、也可以在其它组合中或单独地使用,而不脱离本发
明的范围。本发明的未在附图中明确示出和描述、但从已描述的实施例中呈现以及可由于
单独的特征的组合而形成的实施例,应当因此也认为是可理解的和公开的。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示意图,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予以更详细的描述,附图包括:
图1示出了本发明的家用器具的示例性实施例的透视图;
图2示出了根据图1的家用器具的局部部分的透视图,示出了用于门打开角度的设
定装置的构件;
图3示出了图2的分解视图;
图4示出了根据图3的分解视图的另一透视图;
图5示出了设定装置的局部部分的顶视图,示出了门打开角度限制元件;
图6示出了在第一设定最大门打开角度和门关闭的情况下的设定装置的顶视图;
图7示出了根据图6的顶视图,其中所述门以这些特定的门打开角度打开至最大限
度;
图8示出了设定装置的顶视图,通过所述设定装置设定与图6和图7中不同的的最
大门打开角度;以及
图9示出了根据图8的实施例的顶视图,其中所述门打开至所述最大门打开角度。
具体实施方式
相同元件或相同功能的元件在图中以相同的附图标记示出。
图1示出了一种家用器具1,所述家用器具1构造成家用制冷器具并且可以是例如
冰箱或冷冻机或组合式冷藏/冷冻机。
所述家用器具1包括外壳体2,所述外壳体2包围内容器3。所述内容器3的壁界定内
部空间4,食物和饮料可引入至所述内部空间4内,以便储存和保存。所述内容器3在前方具
有用于进入所述内部空间4的装载开口,所述内部空间4可通过门5关闭。所述门5可绕着竖
直轴线A枢转,所述门5优选地以铰链式方式、尤其借助于耦接设备6附接至壳体2。
为了使所述门5绕着竖直轴线A枢转,还可使门5能够绕竖直轴线A枢转至最大打开
角度。
所述家用器具1包括设定装置7,通过所述设定装置7可为所述门5设置两个不同的
最大门打开角度。为此,设定装置7包括在所述门5的上部区域和所述门5的下部区域内的相
应的构件配置。
图2示出了设定装置7的透视图,所述设定装置7带有例如在门5的下部区域内的构
件。设定装置7包括支撑板8,所述支撑板8构造成门终止带,并且第一保持部9在所述支撑板
8内构造成凹部或孔。耦接元件10部分延伸至所述凹部内或至所述第一保持部9内,所述耦
接元件10为铰链。所述耦接元件10可绕轴线B枢转并且因此可以相对于支撑板8转动,所述
轴线B与轴线A平行或同轴。耦接元件10设置在第一保持部9内、并因此连接至支撑板8,并且
还以固定的方式连接至所述门5。
设定装置7还包括支撑板8中的第二保持部11,在所述第二保持部11中设置门打开
角度限制元件12。
支撑板8尤其在固定位置处附接于门5。
门打开角度限制元件12仅部分延伸至第二保持部11内,为此构造嵌入区13。当嵌
入至第二保持部11内时,门打开角度限制元件12以不可转动的方式设置于其内,这意味着
门打开角度限制元件12不能绕纵向轴线C相对于支撑板8扭转。
门打开角度限制元件12以可非破坏性地拆卸的方式设置在第二保持部11中。因此
门打开角度限制元件12可以重复性地移除和重新嵌入,这尤其有利于分别设定和确定相应
的期望的最大门打开角度。
图3示出了设定装置7的分解视图。
蘑菇状的门打开角度限制元件12除嵌入区13外,还包括以板的方式实施的编码区
14。为了更机械稳定的附接,可使门打开角度限制元件12还通过附接元件、例如螺钉15附接
于第二保持部11中。
图4示出了设定装置7的分解视图的另一视图。在此更详细地示出了编码区14的实
施例。在此,尤其清楚地示出了孔或第二保持部11的几何结构和形状。轴线C平行于第一保
持部9的纵向轴线B延伸,因此所述轴线C代表第二保持器11的轴线以及在已装配状态的门
打开角度限制元件12的纵向轴线。
第二保持部11除圆柱形的凹部外,还具有相对于轴线C径向地突出的突起11a、
11b、11c和11d。这四个突起11a、11b、11c和11d绕轴线C在圆周方向设置成彼此分别成90°
角。这四个突起11a、11b、11c和11d在数量上不应看作是限制性的,并且这只是为可设定四
个不同的最大门打开角度的示例性实施例而加以说明。
根据门打开角度限制元件12嵌入至所述第二保持部11内所处的相对位置,相应地
导致编码区14相对于邻近的耦接元件10的独特的相对位置。
如已从图3中和详细地在图4中可见,所述编码区14构造成不关于轴线C旋转对称。
所述板状的编码区14的不对称性以多边形边缘轮廓16表达。当门打开角度限制元件12嵌入
至第二保持部11内时,编码区14在顶部突出,并且设置为用于与耦接元件10直接接触。
根据所述门打开角度限制元件12设置于第二保持部11中所处的相对位置、以及门
打开角度限制元件12因此相对于支撑板8的相对位置,导致编码区14相对于耦接元件10的
不同的相对位置。这是由于编码区14的不对称性,以使得根据所述相对位置相应地导致编
码区14与耦接元件10之间不同的距离。
该有角的边缘轮廓16包括多个编码线17、18、19和20。编码线17至20的数量与通过
设定装置7可设定的不同的最大门打开角度的数量相同。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可设定四个
不同的最大门打开角度并且这些最大门打开角度尤其可以是130°、135°、140°和145°。
如从图5中可见,可设定的门打开角度的值的详情分别表示在所述编码区14的顶
面21上,所述图5示出了根据图4的在已装配状态的实施例的顶视图并且示出了在本文中在
编码区14的顶视图中的门打开角度限制元件12。如分别彼此成直角设置的突起11a、11b、
11c和11d那样,这四个角度值也绕轴线C在圆周方向以彼此90°偏置显示或标记。面向耦接
元件10的数字是相应的最大设定打开角度。在图5中,将145°设定为最大门打开角度。如图5
所示,编码线17、18、19和20与轴线C处于不同的直线距离。在此,尤其可使所述编码线17至
20分别是倾斜的,并且分别以长度中心点17a、18a、19a和20a与轴线C处于不同的距离。在
此,垂直于轴线C的距离被测量为轴线C与相应的长度中心点17a、18a、19a和20a之间的连
线。
如在图5中可见,在编码线17至20的长度上的所述点被认为是长度中心点17a、
18a、19a和20a,所述点正好位于所述拐角点之间的中心并且因此正好位于编码线17、18、19
和20的全长的中心。如图所示,轴线C与长度中心点17a之间的距离大于轴线C与长度中心点
18a之间的距离。轴线C与长度中心点19a之间的距离进而比前述两个距离短,并且轴线C与
长度中心点20a之间的距离则进而比前述三个距离短。在本文中,相应的距离还对应于相应
的角度值,因此随着最大门打开角度增大,轴线C与编码线的长度中心点之间的距离变短。
这也意味着编码线的长度中心点与耦接元件10的距离随着相应地设定的门打开角度而变
化,因此例如当设定130度的最大门打开角度时,编码线17面向耦接元件10并且编码线17与
耦接元件10之间的距离是最短的。与图5所示的145°的设定最大门打开角度相比,编码线20
面向耦接元件10并且所述编码线20与耦接元件10之间的距离是最长的。
图6示出了顶视图,其中,示出门5在关闭状态、并且因此耦接元件10相应地定位并
设置为不与编码区14相接触。在图6中的该实施例中,设定135°的最大门打开角度,且为此
门打开角度限制元件12特定地定位于第二保持部11内。这通过表示在顶面21上的数字135
面向耦接元件10来识别。
如果门5现为打开的,那么图7适用,在所述图7中耦接元件10以止动面10a在最大
长度上直接靠触着编码线20。该图还示出了:随着各自分别实现所述面10a与相应的编码线
17至20之间的最大长度直接接触,编码区14中的编码线20的定向在编码区14处以不同的角
度相应地倾斜的原因。
图8示出了在另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的设定装置7的顶视图,其中,(与根据图6和图7
的实施例不同)设定130°的最大门打开角度。为此,与图6相比,门打开角度限制元件12基于
图6先从第二保持部11中移除,并且在其相对定位中扭转,以使得当门5如图8所示位于关闭
位置时,数字130面向耦接元件10。此外,基于图8,所述门随后打开,并且图9示出了门5的全
开状态的顶视图,其中,耦接元件10的所述面10a在编码线17的整个长度上直接靠触着编码
线17。在此还可见,以该打开角度,编码线17的特定的倾斜位置允许在编码线17的整个长度
上的最大直接接触,并且因此允许耦接元件10相对于门打开角度限制元件12的所述位置。
附图标记列表
1家用器具
2外壳体
3内容器
4内部空间
5门
6耦接设备
7设定装置
8支撑板
9第一保持部
10耦接元件
10a止动面
11第二保持部
11a突起
11b突起
11c突起
11d突起
12门打开角度限制元件
13嵌入区
14编码区
15螺钉
16多边形边缘轮廓
17编码线
17a长度中心点
18编码线
18a长度中心点
19编码线
19a长度中心点
20编码线
20a长度中心点
21顶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