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型音形码与形码汉字输入法及键盘 本发明涉及一套两种汉字输入方法。
目前计算机的汉字编码方法很多,主要有拼音码、区位码、形码及音形混合码等等。
拼音码充分利用了人们现有的知识,易学易用,但对于不会普通话的人或不懂拼音的人来说,则不便使用,而且该输入法重码率高。
形码是采用物理拆字的形式实现字与键盘的对应,这种方法重码少,速度较快,但是需要操作者重新学习一种技能,掌握较多的操作规则,记忆量较大,学习和熟练过程偏长。
张天光先生已获专利的“中文检索与编码通用字元(部首)及键盘”,该发明有音形码和全形序码两种输入方法。所优选出的字元,用诗句的方式帮助记忆,取码规则少,具有一定的先进性。但是韵母键盘的规律性仍然不强,同一键位上的字元仍然没有相关性,而且音形码与全形序码的字元键盘具有不一致性。故有改进的必要。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具有不同知识结构的人们使用的简单易学、输入效率高,重码少,记忆量少的汉字输入方法。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按照汉语拼音方案中韵母的特点,将韵母按照规律性归纳到26个计算机键盘上,使其横向有序、上下相联、区位明确(如图1)。使记忆和操作有规律可寻。
第二,根据汉字的特点,选取了85个基本字元,将其组合成26个汉字,平均每个汉字负担3.3个基本字元,26个汉字的韵母与韵母键位相对应(如图2)。使人们在记忆汉字键位地同时,记忆韵母键位,反之亦同。
由于常用汉字已经被人们牢固地记忆着,本发明利用了这一特点,从而达到减少记忆的目的。26个汉字的分解说明如图3。
由于本发明把字元组成了汉字,使同一键位上的字元有密切的相关性,使一部分汉字的记忆和操作更加直观、方便、简捷。例如:在“W”键位上,甬、涌、通、诵、桶、勇、蛹、踊、恿、俑、捅、痛、用、佣、拥、庸、角、解等三十多个字在形码输入时都可用键盘的连击进行输入,从而提高输入速度。
第三,音形码和形码输入法的码长最多为四位。
音形码输入法的取码顺序为声母码、韵母码、第一字元码和末尾字元码。没有声母的首码为“U”码。空格键为结束键。其中的前两码,可以作为纯拼音码进行输入。在音形码输入状态下,对于不认识的字,可按纯形码输入。具体方法是:第1码统一为“I”码,二至四码分别为第一字元,第二字元和末尾字元。
形码输入法的取码顺序为:第一字元、第二字元、第三字元和末尾尾字元码。不足四码的补一声母码,空格键为结束键。在字元码结束时,辅以利用提示行按数字键进行输入,由于“孺、折、涛”三个字在第二至第四码的使用频度很低,所以在用提示行按数字键输入时,不足四码的可以用这三个字所在的键分别代表“1、2、3”,这样可以既不用声母码,而且也很方便地输入汉字。
利用形码进行输入时,在不转换输入方式的情况下,可按拼音码进行输入,具体办法是第一码、第二码分别为声母码和韵母码,第三码和第四码都为“I”码,然后用数字键选字输入。
第四,无论用哪种方法输入,其形码的取码规则均按照汉字的书写笔顺,取大顾整。
取大顾整:取大就是在取字元时,应尽量取得大一些。顾整就是指该方案的字元中,有一些是简单的汉字,叫做汉字形字元,其他字元叫做非汉字形字元,在取字元时,非汉字形字元应照顾汉字形字元的完整性,并尽量使汉字形字元大一些。但是在汉字形字元中,“二”应该照顾其他字元的完整性,如“夫”应拆为“一”和“大”,而不能拆分为“二”和“人”。
依据笔顺、取大顾整的取码规则,可有效地避免在拆字取码中的不确定性。例如“主”字,应拆分为“丶”和“王”,而不是“亠”和“土”;又例如“用”字,应拆分为“月”和“丨”,而不是“冂”和“”。而且不论是用音形码,还是用形码,其拆分的字元完全一致。例如“扶”字,按音形码,其首末码为“扌”和“大”,再按形码,其首末码仍为“扌”和“大”,而不是“扌”和“人”。
由于两种方法均能相互兼容,故不设万能键或学习键。
附图说明:图1——韵母规律图图2——键盘总图图3——26个汉字的分解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