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隔热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及其制备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隔热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及其制备方法.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4177741 A (43)申请公布日 2014.12.03 CN 104177741 A (21)申请号 201410386884.9 (22)申请日 2014.08.08 C08L 29/14(2006.01) C08K 13/02(2006.01) C08K 3/22(2006.01) C03C 27/12(2006.01) (71)申请人 浙江天台锐华塑胶有限公司 地址 317200 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高新技术 产业园区 (72)发明人 孙国富 (74)专利代理机构 台州蓝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 公司 33229 代理人 詹锐 (54) 发明名称 一种隔热夹层。
2、玻璃用中间膜及其制备方法 (57)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隔热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及 其制备方法, 该中间膜包括 PVB 树脂、 增塑剂、 抗氧剂、 紫外线吸收剂、 纳米隔热微粒和分散 剂。生产方法为 : 将纳米隔热微粒、 分散剂和少 量增塑剂球磨成分散液, 将分散液、 抗氧剂、 紫 外线吸收剂和剩余增塑剂加入剪切乳化机混合 45min-60min ; 停放2小时。 通过加液系统按比例 将 PVB 树脂和上述剪切乳化得到的混合物加入双 螺杆挤出机 ; 经混合、 塑化均匀、 排气后经进口模 具挤出, 冷却定型、 除湿、 分切、 卷取、 包装。 通过该 方法使得中间膜在保持隔热效果的同时, 能够保 证透。
3、明度和清晰度。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2 页 说明书 5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5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4177741 A CN 104177741 A 1/2 页 2 1. 一种隔热夹层玻璃用中间膜, 其特征在于, 包括如下组分 : PVB 树脂、 增塑剂、 抗氧 剂、 紫外线吸收剂、 、 纳米隔热微粒和分散剂。 2.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隔热夹层玻璃用中间膜, 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隔热微粒为 ATO 微粒。 3.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隔热夹层玻璃用中间膜, 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散剂为 TDL-N。
4、D1。 4.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隔热夹层玻璃用中间膜, 其特征在于, 各组分的重量比为 : 5. 一种权利要求 1 所述的隔热夹层玻璃用中间膜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包括如下 步骤 : 1) 用球磨机对纳米隔热微粒、 分散剂和少量增塑剂进行研磨, 制得高浓度的分散液 ; 2) 将上述分散液、 抗氧剂、 紫外线吸收剂和剩余增塑剂一同加入剪切乳化机, 混合 45-60 分, 停放 2 小时 ; 3)将PVB树脂、 步骤2得到的混合物按比例加入双螺旋挤出机, 经混合、 塑化、 排气后从 进口模具挤出 ; 4) 冷却定型、 除湿、 分切、 卷取和包装 ; 所述少量增塑剂是指占整个增塑剂重量。
5、 20的增塑剂。 6. 如权利要求 5 所述的一种隔热夹层玻璃用中间膜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纳 米隔热微粒为 ATO 微粒。 7. 如权利要求 5 所述的一种隔热夹层玻璃用中间膜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 散剂为 TDL-ND1。 8. 如权利要求 5 所述的一种隔热夹层玻璃用中间膜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各组分 的重量比为 :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4177741 A 2 2/2 页 3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4177741 A 3 1/5 页 4 一种隔热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安全玻璃使用的隔热中间膜, 尤其涉。
6、及一种 PVB 隔热中间膜。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国内安全玻璃行业普遍使用 PVB 中间膜, 随着经济的发展对安全玻璃提出了 更高的节能要求 : 需要隔热效果更好同时透明度也要高, 但是目前的隔热膜中, 隔热效果好 的透明度和清晰度要差, 透明度和清晰度高的隔热效果又差。 因此需要一种隔热效果好, 同 时又能保持良好的透明度和清晰度的隔热膜。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 PVB 中间膜, 该中间膜加入了纳米隔热微粒, 通过微 粒分散技术使纳米隔热微粒均匀分布在中间膜中, 该隔热微粒对可见光吸收率和散射率极 低, 有着高透明性 ; 通过吸收和反射红外线, 能够显著提高隔热性。
7、能。 0004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 0005 一种隔热夹层玻璃用中间膜, 其特征在于, 包括如下组分 : PVB 树脂、 增塑剂、 抗氧 剂、 紫外线吸收剂、 、 纳米隔热微粒和分散剂。 0006 所述纳米隔热微粒为 ATO 微粒。 0007 所述分散剂为 TDL-ND1。 0008 各组分的重量比为 : 0009 0010 0011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隔热夹层玻璃用中间膜的制备方法, 包括如下步 骤 : 0012 1) 用球磨机对纳米隔热微粒、 分散剂和少量增塑剂进行研磨, 制得高浓度的分散 液 ; 0013 2) 将上述分散液、 抗氧剂、 紫外线吸收剂和剩余增塑剂一同加。
8、入剪切乳化机, 混合 45-60 分, 停放 2 小时 ; 说 明 书 CN 104177741 A 4 2/5 页 5 0014 3)将PVB树脂、 步骤2得到的混合物按比例加入双螺旋挤出机, 经混合、 塑化、 排气 后从进口模具挤出 ; 0015 4) 冷却定型、 除湿、 分切、 卷取和包装 ; 0016 所述少量增塑剂是指占整个增塑剂重量 20的增塑剂。 0017 所述纳米隔热微粒为 ATO 微粒。 0018 所述分散剂为 TDL-ND1。 0019 优选的, 各组分的重量比为 : 0020 0021 0022 本发明具有的技术效果如下 : 0023 安全玻璃对 PVB 中间膜的技术要求。
9、有力学性能、 耐老化性能和光学性能几个方 面, 其中光学性能是指PVB中间膜的透明度和清晰度要高, 技术指标为 : 透光率和雾度。 (雾 度高, PVB 胶片的清晰度差。) 太阳光的组成为紫外线、 可见光、 红外线 ; 加入优选无机的纳 米隔热微粒就是吸收或反射太阳光中的近红外线 (1000nm 2500nm), 以达到隔热的目的。 0024 无机的纳米颗粒会引起PVB中间膜的雾度偏高 ; 由于含量小, 要在PVB中间膜中分 散均匀, 对生产工艺要求就比较苛刻。在配方中加入纳米隔热微粒 ATO 和分散剂, 通过研磨 和在经剪切乳化机的强力剪切分散后的加工保证了隔热微粒的粒径在 10-40nm 。
10、之间, 容易 分散均匀 ; 最后通过双螺杆挤出机的强烈混合作用使微量的纳米隔热微粒在 PVB 中间膜中 分散均匀, 保证了隔热膜的透明度、 清晰度和隔热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0025 以下结合实施例来说明。 0026 实施例 1 0027 一种隔热夹层玻璃用中间膜, 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组分 : 0028 说 明 书 CN 104177741 A 5 3/5 页 6 0029 0030 制备方法如下 : 0031 1)用球磨机对纳米隔热微粒、 分散剂和少量增塑剂(20)进行研磨, 制得高浓度 的分散液 ; 0032 2) 将分散液、 抗氧剂、 紫外线吸收剂和剩余增塑剂 (80 ) 加入剪切乳化机混。
11、合 45-60 分, 停放 2 小时 ; 0033 3)将PVB树脂、 步骤2得到的混合物按比例加入双螺旋挤出机, 经混合、 塑化、 排气 后从进口模具挤出 ; 0034 4) 冷却定型、 除湿、 分切、 卷取和包装。 0035 实施例 2 0036 一种隔热夹层玻璃用中间膜, 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组分 : 0037 0038 制备方法如下 : 0039 1)用球磨机对纳米隔热微粒、 分散剂和少量增塑剂(20)进行研磨, 制得高浓度 的分散液 ; 0040 2) 将分散液、 抗氧剂、 紫外线吸收剂和剩余增塑剂 (80 ) 加入剪切乳化机混合 45-60 分, 停放 2 小时 ; 0041 3)将P。
12、VB树脂、 步骤2得到的混合物按比例加入双螺旋挤出机, 经混合、 塑化、 排气 后从进口模具挤出 ; 0042 4) 冷却定型、 除湿、 分切、 卷取和包装。 说 明 书 CN 104177741 A 6 4/5 页 7 0043 为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效果, 进行下表的对比试验 : 0044 0045 测定上表中各个中间膜的性能数据, 与市场上的龙膜、 3M 膜进行对比 : 0046 0047 说 明 书 CN 104177741 A 7 5/5 页 8 0048 由表中可以看出, 龙膜在可见光通过率达到 70.9 的时候, 红外线通过率达到了 67.2, 说明了龙膜在高透明的时候, 隔热效果。
13、是比较差的。 0049 3M 侧膜的红外通过率仅有 8.2, 但是其可见光通过率只有 14.3, 说明了 3M 膜在具 有高隔热性的同时, 不具有高透明性。 0050 透明 PVB 膜的可见光通过率达到 92, 雾度达到 0.5, 说明该膜的透明性能非常好, 但是红外线通过率也有 69.6, 显然, 隔热效果不行。 0051 加入了隔热微粒的隔热膜, 红外线通过率降低到了 20-45, 同时可见光通过率达到 了 75-83, 说明该隔热膜隔热效果和透光性都了同时提高, 但是其雾度达到了 0.9, 清晰度 明显不行。 0052 加入了隔热微粒和分散剂的隔热膜, 红外线通过率保持在 18-40, 可见光通过率有 75-84, 雾度也仅有 0.6, 说明加入了隔热微粒和分散剂的隔热膜既具有高隔热效果, 同时也 保持了透明度和清晰度。 0053 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 本 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 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 而不 是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在不脱离本发明范围的前提下, 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 和改进, 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范围内。 说 明 书 CN 104177741 A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