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塑拉链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拉链,特别涉及一种注塑拉链,也称塑钢拉链。
背景技术
市场上的注塑拉链由布带与链牙组合而成,布带由中心线、一组普通经线和一条连续的纬线交错织造而成;中心线也称拉链布带的带筋,是布带中比较粗的经线,由一组纱线组合而成;普通经线多为涤纶低弹丝,约50条以上不等。布带与链牙结合面的经向连续布带部分即布带的芯部区域,该区域内包含了中心线和部分经线,而其余的经线分布在布带与链牙结合面之外;链牙呈单独颗粒状态间隔均匀,夹住布带中比较粗的中心线部位。注塑拉链的生产是通过注塑成型机将注塑材料(多为聚甲醛)加热熔解,由注塑成型机螺杆将溶解后的注塑材料液体挤压、射出到注塑拉链成型模具,所述注塑拉链成型模具中间已放置拉链布带;这样当注塑材料冷却固化后形成链牙并包夹住拉链布带的中心线从而与拉链布带结合形成注塑拉链链条。注塑拉链链牙与布带的结合力主要取决于冷却后注塑材料包夹拉链布带中心线的牢固程度。
目前市场上出现一种新的注塑拉链,其对链牙与布带的结合力的技术改进是对拉链布带芯部区域内中心线的加工方式的改进,由加捻中心线改为编织中心线,相比而言后者表面比较凹凸不平,利用编织中心线加工的拉链布带的芯部区域表面相对也更加粗糙,对生产的注塑拉链而言,注塑材料对拉链布带的中心线的包夹牢固程度会增加,从而提高了链牙与布带的结合力。
但是以上通过改变中心线的加工方式来提升链牙与布带的结合力的方法,没有改变依靠注塑材料包夹布带中心线来结合链牙与布带的根本方式和注塑拉链的基本结构,所以只能有限提升注塑拉链链牙与布带的结合力,无法从根本上提升链牙与布带的结合力。目前市场上对于注塑拉链链牙与布带要求高结合力的场合很多(如:远足、野营、登山等户外活动服装,极为寒冷地区所穿的羽绒服),在这种情况下,提高注塑拉链链牙与布带之间的结合力始终是一个无法解决的技术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注塑拉链链牙与布带之间的结合力不够的缺陷,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注塑拉链,该结构注塑拉链从根本性上改变注塑拉链链牙与拉链布带的结合方式,即注塑材料包夹拉链布带芯部区域内中心线的方式,从而能明显提升注塑拉链链牙与拉链布带之间的结合力。
本发明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的:包括链牙、布带,链牙与布带结合在一起,布带与链牙接触并被链牙覆盖的部分为布带的结合面区域,在布带的结合面区域内设置小孔,布带与每个单独的链牙的结合面区域内至少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小孔,具体来说在布带的结合面区域内沿着链牙的排列方向设置均匀分布的一排小孔。在链牙上设置塑材立柱,所述塑材立柱贯穿布带小孔,塑材立柱与链牙结合固定在一起。
所述小孔的形状为圆形或方形或狭长开口形或者三角形。所述小孔的大小可以使注塑拉链生产时注塑成型机加热熔解的注塑材料液体通过,并使注塑材料液体能够顺布带小孔对流、渗透。注塑材料液体冷却后在小孔中间形成塑材立柱,塑材立柱与布带两面的链牙融合成一体。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也可在布带的结合面区域内沿着链牙的排列方向设置两排或两排以上地小孔。所述多排小孔交错排列,这样就使注塑拉链的布带与每个单独的链牙的结合面区域内至少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小孔。
所述布带的编织材料全部或者部分为涤纶牵伸丝。
本发明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采用上述结构,注塑拉链生产时注塑成型机加热熔解的注塑材料液体在注塑螺杆的挤压力作用下,在注塑拉链布带芯部区域内的小孔对流、渗透,冷却后在布带小孔中间形成塑材立柱,塑材立柱与布带两面的注塑材料连成一体,形成注塑链牙固定在布带上。由于每个单独的注塑拉链链牙与拉链布带的结合面区域内至少有一个塑材立柱。注塑拉链中链牙与布带的结合力除了注塑材料对拉链布带中心线的包夹力作为链牙和布带之间的结合力之外,还有穿透在布带结合面区域内的塑材立柱与拉链布带的结合力,如同建筑工程中混凝土内钢筋所起的作用相仿。塑材立柱与拉链布带的结合力远远大于注塑材料对拉链布带中心线的包夹力。因此利用此结构生产的注塑拉链,其注塑拉链的链牙与拉链布带之间的结合力会得到极大的提升。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将本发明注塑拉链中布带的芯部区域内的中心线改细,增加注塑拉链布带的芯部区域内的经线数量,可在注塑拉链布带芯部区域内的经线方向上设置两排或多排均匀分布的小孔,两排或多排小孔交错排列,小孔之间的间隔确保拉链布带与每个注塑拉链链牙的结合面区域内至少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小孔;用这样结构生产的注塑拉链,每个单独注塑拉链链牙内至少有两个塑材立柱。这样本结构注塑拉链中布带芯部区域内的中心线改细后注塑材料对拉链布带中心线的包夹力虽会有部分降低,但每个链牙内的两根塑材立柱足可以保证每个注塑拉链链牙与拉链布带的结合力得到更大提升。
作为本发明更进一步的改进,将本结构注塑拉链中布带芯部区域内的经线材料由涤纶低弹丝改为表面更为光滑的涤纶牵伸丝,可使拉链布带小孔的孔壁更加光滑,注塑拉链生产时注塑材料液体顺布带中小孔的流动和渗透更为便利,更能有效的保证塑材立柱的形成,从而确保本结构注塑拉链的链牙与拉链布带的结合力得到极大提升。
综上所述,本发明结构注塑拉链的优点是:利用注塑拉链中设置在布带芯部区域内的小孔在注塑拉链生产时在拉链布带中形成塑材立柱,通过此塑材立柱结合拉链布带和链牙;为此从根本性上改变目前注塑拉链链牙与拉链布带的结合方式,即改变注塑材料包夹拉链布带中心线的方式,从而能明显提升注塑拉链链牙与拉链布带的结合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注塑拉链局部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注塑拉链在塑材立柱部位的A-A的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注塑拉链局部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3的注塑拉链局部示意图。
图中:链牙1,纬线2,经线3,小孔4,中心线5,布带6,芯部区域8,塑材立柱9。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来更清楚完整地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注塑拉链包括:链牙1、布带6,所述布带6由中心线5、一组经线3和连续性的纬线2组成;布带6与链牙1接触并被链牙1覆盖的部分为布带6的结合面区域,结合面的经向连续布带部分为布带6的芯部区域8,,在芯部区域8内中心线5的旁边设置一排沿着经线3方向均匀分布的小孔4,小孔4的间隔确保布带6与每个单独的链牙1的结合面区域内至少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小孔4。注塑拉链生产过程中注塑成型机加热熔解的注塑材料液体由注塑成型机螺杆挤压、射出到注塑拉链成型模具内,小孔4的大小可以使注塑拉链生产时注塑材料液体通过,并使注塑材料液体能够顺布带小孔4对流、渗透。
如图2所示,注塑材料液体冷却后形成链牙1,并同时在小孔4中间形成塑材立柱9,塑材立柱9与布带6两面的注塑材料即与链牙1融合成一体,形成链牙1固定在布带6上。本发明注塑拉链的链牙1与布带6的结合方式从原先由注塑材料对拉链布带中心线5的包夹方式改变为在此包夹方式上更增加了塑材立柱9与布带6的结合方式,由于每个单独的链牙1与布带6的结合面区域内至少有一个塑材立柱9。这样本结构注塑拉链的链牙1与布带6的结合力得到极大提升。
实施例2
如图3所示,将本发明注塑拉链中布带6的芯部区域8内的中心线5改细,增加注塑拉链布带6的芯部区域8内的经线3数量,在布带6的芯部区域8内的经线3方向上设置交错排列的两排或多排均匀分布的小孔4,小孔4的间隔确保每个链牙1与布带6的结合面区域内至少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小孔4;这样生产后注塑拉链的每个链牙1与布带6结合面区域内至少有两个塑材立柱9;注塑拉链的链牙1与布带6的结合力会得到更大提升。本实施例注塑拉链的其他未提及的具体结构与本发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3
如图4所示,本发明注塑拉链中布带6中不设置中心线5,在布带6与链牙1的结合面沿经线3方向上设置一排或交错排列的两排或多排均匀分布的小孔4,小孔4的间隔确保布带6与每个链牙1的结合面区域内至少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小孔4;这样生产后注塑拉链的每个链牙1与布带6结合面区域内至少有一个或一个以上塑材立柱9。本实施例注塑拉链的其他未提及的具体结构与本发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4
作为本发明的更进一步改进,将本结构注塑拉链中布带芯部区域8内的经线3不采用传统的涤纶低弹丝,而采用表面更为光滑的涤纶牵伸丝,可使拉链布带小孔4的孔壁更加光滑,注塑拉链生产时注塑材料液体的流动和渗透更为便利,更能有效的保证塑材立柱9的形成,从而确保注塑拉链的链牙1与布带6的结合力得到极大提升。本实施例注塑拉链的其他未提及的具体结构与本发明实施例1相同。
本发明注塑拉链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小孔4可以为圆形、长条形、方形等任意形状。不论注塑拉链中布带6的芯部区域8内的小孔4的形状或数量及排列方式有何种变化,也不论小孔4的形成是利用是何种方式;凡是在注塑拉链中布带6上与链牙1结合面区域内设置小孔4,并利用该小孔4在注塑拉链生产时形成塑材立柱9与布带6结合,从通过而改变链牙1与布带6的结合方式来提升链牙1与布带6结合力的注塑拉链,都是本发明保护范围之内。此外,将本发明所述的注塑材料由目前常规的聚甲醛改为其他注塑材料,也应认为在本发明保护范围之内。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些仅是举例说明,在不背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