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通孔钓竿用钓线导入件 本发明涉及钓鱼线导入件,具体涉及装在设有穿过钓鱼线的内部通道的带通孔钓竿上,将来自绕线轮的钓鱼线导入内部通道的钓线导入口用的带通孔钓竿用钓线导入件。
带通孔钓竿在竿体内部设有钓鱼线的内部通道,同时在近手侧设有使内部通道和外部相连通的钓线导入口。这种带通孔钓竿将来自绕线轮的钓鱼线通过钓线导入口导入竿体内部的通道,再导向竿体顶端侧的开口。
这种带通孔钓竿,当使用卷绕绕线轮将钓鱼线抛出时,由于钓鱼线欲向绕线轮卷绕的卷绕趋势,抛出时会呈螺旋状。为了消除钓鱼线的卷绕趋势后将其导入钓线导入口,如日本实用新型公开1986年第60676号公报所示,已有一种在绕线轮和钓线导入口之间设导向件的钓竿方案。
这种现有的导入件设有装在钓竿上的脚部和形成于脚部顶端地环状钓线穿通部。脚部一般用线材制成,例如侧视呈倒V字形。此外,环状钓线穿通部例如通过焊接固定在脚部的顶端。再有,也有提出用板状构件一体形成脚部和钓线穿通部的。此时,脚部相对钓竿在1处固定。
上述现有的导入件因为钓线穿通部突出于竿体,所以,钓线穿通部容易与其他部件钩挂或碰撞,容易从线材制成的脚部脱落,脚部容易弯折。另外,当脚部和钓线穿通部用板材形成时,因为与钓竿的固定部分是1个部位,所以,如前所述,当钓线穿通部与其他部件碰撞时,容易弯折。
此外,钓线穿通部是制成环状的,而钓线穿通部和钓竿之间的脚部是倒V字形或I字形的。因此,当从绕线轮放出的钓鱼线在鱼咬钩时产生所谓的钓线摇动时,摇动的钓鱼线容易缠绕在环状的钓线穿通部和脚部之部的颈部。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高带通孔钓竿用钓线导入件的强度。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使摇动的钓鱼线不容易缠绕在钓线导入件上。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使来自绕线轮的钓鱼线的卷绕趋势更减小后将其导入钓线导入口。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1方案所述的带通孔钓竿用钓线导入件是装在设有穿过钓鱼线的内部通道的带通孔的钓竿上,将来自绕线轮的钓鱼线导入所述内部通道钓线导入口用的钓线导入件,其特征在于,具有前、后固定件和连接件,前、后固定件形成于两端并固定于带通孔钓竿的外周面,所述连接件连接所述前、后固定件,并设有可穿过来自绕线轮的钓鱼线且将该钓鱼线导向钓线导入口用的导向部。
本发明第2方案所述的带通孔钓竿用钓线导入件,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1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前、后固定件形成一体。
本发明第3方案所述的带通孔钓竿用钓线导入件,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1或第2方案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所述连接件呈在所述钓线导入口的上方向外弯曲的弓形,所述导向部形成于绕线轮侧的倾斜部分。
本发明第4方案所述的带通孔钓竿用钓线导入件,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1至第3方案的基础上更进一步,还设有一端固定于所述连接件,另一端固定于所述带通孔钓竿前固定件的安装部和后固定件的安装部之间,并设有将穿过所述连接件的导向部的钓鱼线导向所述钓线导入口的副导向部的中间支承件。
本发明第5方案所述的带通孔钓竿用钓线导入件,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方案4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所述连接件的导向部和中间支承件的副导向部分别设有通孔,且所述副导向部的通孔内径比导向部的通孔内径小。
本发明第6方案所述的带通孔钓竿用钓线导入件,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方案1或2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所述连接件在比所述钓线导入口更靠近绕线轮侧处形成弓形,且所述导向部设置于绕线轮侧的倾斜部分,还设有形成于所述弓形连接件的钓线导入口侧的倾斜部分处的副导向部。
本发明第7方案所述的带通孔钓竿用钓线导入件,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6方案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所述连接件的导向部和副导向部分别设有通孔,且所述副导向部的通孔内径比导向部的通孔内径小。
本发明第8方案所述的带通孔钓竿用钓线导入件,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1或第2方案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所述连接件具有与所述后固定件相连成弓形的第一弓形部分,以及与所述前固定件和第一弓形部分相连且设于所述钓线导入口上方位置的第二弓形部分,所述第一弓形部分和第二弓形部分之间低谷部的下侧面可以与带通孔钓竿的外周面接触,所述导向部形成于所述第一弓形部分的绕线轮侧倾斜部分,还设有形成于所述第一弓形部分的钓线导入口侧倾斜部分的第1副导向部,以及形成于所述第二弓形部分的绕线轮侧倾斜部的第2副导向部。
本发明第9方案所述的带通孔钓竿用钓线导入件,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8方案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所述导向部、第1副导向部和第2副导向部上分别有通孔,所述各导向部的通孔越靠近所述钓线导入口其内径越小。
本发明第1方案所述的带通孔钓竿用钓线导入件,其前后固定件固定在钓竿上。来自绕线轮的钓鱼线由设于连接前后固定件的连接部上的导向部引导导向带通孔钓竿的钓线导入口,再通过钓竿内部通道从钓竿梢顶端的开口导出。
这种结构因为在前后两处固定在钓竿上,所以强度稳定。而且,因为在连接前后固定件的连接件上设有导向部,所述,即使连接件与其他部件碰撞,导向部也很少会发生弯折等。还有,因为不存在传统结构那样的颈部,所以,即使产生钓线摇动,也能减少钓鱼线的缠绕。
本发明第2方案所述的钓竿用钓线导入件,其连接件是与所述前后固定件一体形成的,因此制造方便。又因为各部分可以是连续形成的,所以能提高强度并减少凹凸、减少钓鱼线的钓挂。
本发明第3方案所述的带通孔钓竿用钓线导入件,其连接件设置成在所述钓线导入口的上方向外弯曲的弓形。钓鱼线由形成于该连接件的绕线轮侧倾斜部分的导向部引导,被导入位于弓形连接件下方的钓线导入口。因为此处连接件成弓形,所以连接件以平滑状态突出,钓鱼线更不容易被连接件钓挂住。此外,连接件强度高。
本发明第4方案所述的带通孔钓竿用钓线导入件在前后固定件之间还设有中间支承件。钓鱼线由连接件的导向部导向,再由中间支承件的副导向部导向而被导入钓线导入口。此时,通过两个导向部可将钓鱼线的卷绕趋势减弱后导入钓线导入口。
本发明第5方案所述的带通孔钓竿用钓线导入件,其钓鱼线与上述方案一样,穿过连接件的导向部和中间支承件的副导向部的通孔被导入钓线导入口。此时,导向部的通孔和副导向部的通孔其内径依次减小。因此,由于绕线轮而带有卷绕趋势的钓鱼线的卷绕趋势渐渐得到矫正,以此状态被导入钓线导入口。所以,钓鱼线的纠缠很少。
本发明第6方案所述的带通孔钓竿用钓线导入件,所述连接件呈弓形地设置在比所述钓线导入口更靠近绕线轮侧处,钓鱼线先由设于弓形连接件的绕线轮侧倾斜部分处的导向部引导,再由设于钓线导入口侧倾斜部分的副导向部引导而导入钓线导入口。此时,由于两个导向部,可以将钓鱼线的卷绕趋势减弱,以此状态被导入钓线导入口。
本发明第7方案所述的带通孔钓竿用钓线导入件,与上述第5方案一样,因为所述连接件的导向部和副导向部的通孔内径渐渐减小,所以,能边渐渐矫正钓鱼线的卷绕趋势边导入钓线导入口。
本发明第8方案所述的带通孔钓竿用钓线导入件,所述连接件具有两个连续的弓形部分。钓鱼线先由形成于绕线轮侧弓形部分的两倾斜部分的两个导向部引导,再由形成于另一弓形部分的绕线轮侧倾斜部分的导向部引导而被导入钓线导入口。此时,因为被3个导向部导向,所以,可以更减轻钓鱼线的卷绕趋势后将其导入钓线导入口。又因为两个弓形部分之间的低谷部与钓竿外周面接触,所以连接件的强度高。
本发明第9方案所述的带通孔钓竿用钓线导入件,因为与前述方案一样,越靠近钓线导入口,各导向部的通孔内径越小,所以,可以更减轻钓鱼线的卷绕趋势后将其导入钓线导入口。
以下结合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带通孔钓竿的侧视图。
图2(a)和图2(b)分别为图1中钓竿的钓线导入件部分的俯视图和侧视图。
图3为图1中钓竿的钓线导入件部分的立体图。
图4(a)和图4(b)是第2实施例的与图2(a)和图2(b)相当的图。
图5是示出第2实施例的变形例子的图。
图6(a)和图6(b)是第3实施例的与图2(a)和图2(b)相当的图。
图7(a)和图7(b)是第4实施例的与图2(a)和图2(b)相当的图。
图8是第5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9是示出各实施例的变形例子的钓线导入件部分的侧视图。
图1所示的带通孔钓竿1具有筒状主竿1,以及在主竿1的顶端侧以可拉出的形式连接着的多根筒状竿体2。在主竿1前端部开设有钓线导入口1a,从该钓线导入口1a被导入竿体内部的钓鱼线通过竿体的内部通道从竿梢顶端的开口被导出。主竿1的靠近手一侧可装上卷绕绕线轮3,而在主竿1的前端部装有钓线导入件4。此外,主竿1内可收容钓竿竿梢侧的多根竿体2。
如图2(a)、(b)和图3所示,钓线导入件4是将管状构件的轴向中间部分局部切除并使缺口部分向外弯曲而形成的,具有筒状的前固定部10,同样筒状的后固定部11,以及连接前、后固定部10、11的连接部12。连接部12从前、后固定部10、11起平滑向外弯曲成弓形。此外,从图2(a)可知,轴向中间部与其前、后部分相比,宽度渐渐变窄。该钓线导入件4固定在主竿1上并使弓形连接部12的前侧倾斜部位于钓线导入口1a的上方。在弓形连接部12的绕线轮侧(后方侧)倾斜部设有导向部15。导向部15具有形成于连接部12的通孔16,以及装在通孔16的开口边缘部上的陶瓷等材料构成的硬质环17。
使用这种钓线导入件4时,从绕线轮放出的钓鱼线穿过导向部15后被导入钓线导入口1a。从钓线导入口1a插入竿内部的钓鱼线通过竿内部的通道被导到竿梢侧,从竿梢顶端开口被导出。
上述实施例中的钓线导入件4可以使用管状材料将前、后固定部10、11和连接部12一体制成,制造方便,且制造工序也可简化。
此外,因为通过前、后固定部10、11支承在主竿上,所以,连接部12即使与其他部件碰撞也很少如以往那样发生弯折。再有,因为连接部12呈弓形,与前、后固定部10、11平滑连续,所以,即使从绕线轮放出的钓鱼线发生摇动时,摇动的钓鱼线也不会缠绕在连接部12等处。
图4所示的第2实施例中的钓线导入件20有与第1实施例一样的前、后固定部21、22及连接部23。在连接部23的绕线轮侧倾斜部上形成有导向部24。导向部24具有通孔及装在该通孔开口边缘部上的硬质环25。
在该实施例中,还设有一端固定于连接部23的前部,另一端固定于主竿1的弓形中间支承部件26。中间支承部件26的另一端固定在前、后固定部21、22所固定部分的中间部分。中间支承部件26的绕线轮侧倾斜部上设有副导向部27。副导向部27与导向部24一样,具有通孔和装在该通孔开口边缘部的硬质环28。在此,副导向部27的硬质环28的内径比导向部24的硬质环25的内径要小。
在该例子中,因为连接部23上固定有中间支承部件26,所以连接部23的强度提高。又因为钓鱼线通过两个导向部24、27被导入钓线导入口1a,所以,能使钓鱼线减小卷绕趋势后导入到钓线导入口1a。而且,导向部24的硬质环25的内径和副导向部27的硬质环28的内径是依次减小的,所以,能边渐渐矫正钓鱼线的卷绕趋势边将其顺畅地导至钓线导入口1a。
图5示出了第2实施例的变形例子。
此处与上述一样,连接部23上固定有中间支承部件30。中间支承部件30的形状与图4所示的基本相同,呈弓形,前侧一端部固定在连接部23的下侧面,另一端部固定在主竿1上。并且,在绕线轮侧倾斜部的下侧面(里侧面)涂覆有树脂31。因此,即使垂钓人将手指插入中间支承部件30和主竿1之间来操作钓竿,也能防止手指直接碰到支承部件30的边缘而受伤。
图6示出了第3实施例。
该实施例的钓线导入件35与上述的一样,是利用管状材料一体制成的,具有筒状的前固定部36和后固定部37,以及连接前后固定部36、37的连接部38。连接部38从前后固定部36、37起平滑向外弯曲成弓形,轴向中间部的宽度比其他部分的宽度要窄。
此外,该实施例中的钓线导入件35装在主竿1上并使其弓形连接部38位于钓线导入口1a的更后方位置。在前固定部36上开设有与钓线导入口1a同样尺寸或比钓线导入口1a更大尺寸的开口36a,该开口36a与钓线导入口1a重叠配置。
在弓形连接部38的绕线轮侧(后侧)倾斜部上设有导向部40,在钓线导入口侧(前侧)倾斜部上设有副导向部41。导向部40具有通孔和装在通孔开口边缘部上的硬质环42。而副导向部41也同样有通孔和装在通孔开口边缘部上的硬质环43,副导向部41的硬质环43的内径比导向部40的硬质环42的内径要小。
在此例子中,能以与图1所示实施例相同的简单结构设置两个导向部,所以,可以更减小钓鱼线的卷绕趋势后将其顺畅地导至钓线导入口1a。
图7示出了第4实施例。
该实施例的钓线导入件50具有分别为筒状的前固定部51和后固定部52,以及连接这两个固定部51、52的连接部53。上述各部51、52、53用管形材料一体形成。
连接部53具有与后固定部52连续成弓形的第1架桥部55,以及与前固定部51和第1架桥部55连接且位于钓线导入口1a上方的第2架桥部56。第1架桥部55和第2架桥部56之间的低谷部57的下侧面与主竿1的外周面抵接、固定。在第1架桥部55的绕线轮侧倾斜部和钓线导入口侧倾斜部以及第2架桥部56的绕线轮侧倾斜部上,分别设有与前述一样的导向部58、59和60。各导向部58、59、60与前述一样具有通孔和装在通孔开口边缘部的硬质环。再有,各导向部58、59、60的硬质环的内径随着接近钓线导入口1a而变小。
在此,连接部53由两个弓形架桥部55、56所构成,且它们之间的低谷部固定在主竿1的外周面,所以,与第1实施例相比强度提高。此外,因为通过3个导向部引导钓鱼线,所以,能将钓鱼线顺畅地导至钓线导入口1a。再有,因为3个导向部的硬质环的内径随接近钓线导入口1a而变小,所以,能进一步消除钓鱼线的卷绕趋势。
在上述各实施例中,钓线导入件由成为一体的前、后固定部和连接部构成,但是,当然也可以将分别制成的前和后固定件及连接件相连制成钓线导入件。
图8示出了本发明的第5实施例。
该实施例的钓线导入件65的前后固定部是一体制成的。即,该钓线导入件65具有筒状的固定构件66以及钎焊在固定构件66上的弓形的连接部67。固定构件66的前部作为前固定部66a起作用,后部作为后固定部66b起作用。此外,在固定构件66的上侧面上,开设有与主竿1的钓线导入口1a同样大小或更大尺寸的开口66c。连接部67固定成其前侧倾斜部位于开口66c上方位置的状态。此外,连接部67的绕线轮侧倾斜部上设有导向部68。导向部68与前述实施例一样,具有通孔和装在通孔开口边缘部的硬质环。又,在连接部67的绕线轮侧倾斜部的导向部68上部及下部,设有开口部67a和67b以减轻重量。
在上述各实施例中,前后固定部制成管状,但是,前后固定部的形状并不限于上述各实施例所示。
图9所示的钓线导入件70基本结构与前述各实施例一样,由前后固定部71、72及连接它们的弓形连接部73所组成。在连接部73的绕线轮侧倾斜部上设有导向部74。在该实施例中,前后固定部71、72不是完整的筒形,而是圆弧形。这种结构可相对主竿从上方进行装配,装配作业方便。
本发明方案1的带通孔钓竿用钓线导入件,因为在前后两处固定在主竿上,所以强度稳定。而且导向部设在连接部上,所以,即使连接部与其他部件碰撞,导向部也很少受损。又因为不存在传统结构那样的颈部,所以能减少钓鱼线的钩挂。
本发明第2方案的带通孔钓竿用钓线导入件,因为连接部与前后固定部是一体制成的,所以制造方便。又因为可将各部分制成相连续的,所以能提高强度并减少凹凸,进一步减少钓鱼线的钩挂。
本发明方案3的带通孔钓竿用钓线导入件,因为连接部制成弓形,所以连接部平滑向外突出,钓鱼线更少被连接部钩挂。此外,连接部的强度也高。
本发明方案4的带通孔钓竿用钓线导入件,因为在前后固定部之间再设置中间支承部件,钓鱼线由导向部和副导向部引导而被导至钓线导入口,所以能减轻钓鱼线的卷绕趋势将其导至钓线导入口。
本发明方案5的带通孔钓竿用钓线导入件,因为导向部的通孔和副导向部的通孔其内径依次减小,所以,由于绕线轮而带有卷绕趋势的钓鱼线被渐渐矫正其卷绕趋势后被导致钓线导入口。因此,钓鱼线的缠结很少。
本发明方案6的带通孔钓竿用钓线导入件,因为与前述一样,钓鱼线由弓形连接部的绕线轮侧倾斜部的导向部及钓线导入口侧倾斜部的副导向部引导,所以能减轻钓鱼线的卷绕趋势。
本发明方案7的带通孔钓竿用钓线导入件,因为与方案5的一样,上述连接部的导向部及副导向部的通孔直径渐渐变小,所以,能边渐渐矫正钓鱼线的卷绕趋势边将其导至钓线导入口。
本发明方案8的带通孔钓竿用钓线导入件,因为连接部有两个连续的弓形部分,钓鱼线由3个导向部引导,所以可以进一步减轻钓鱼线的卷绕趋势。此外,因为两个弓形之间的低谷部与钓竿外周面抵接,所以连接部的强度高。
本发明方案9的带通孔钓竿用钓线导入件,因为与上述例子一样,各导向部的通孔随着接近钓线导入口直径变小,所以能进一步减轻钓鱼线的卷绕趋势,将其导至钓线导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