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载银抑菌水胶体敷料及其制备方法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用敷料领域,具体而言是涉及一种载银抑菌水胶体敷料及其制备方
法。
背景技术
人体皮肤因各种外力因素会导致创伤,从而失去天然的保护功能,引发其它并发
症。传统的纱布类敷料,主要是由棉、麻材质原料经深加工而制成的,制作工艺简单、价格低
廉、使用方便。但是,传统纱布敷料无法维持创面愈合所需的湿润环境,而且易粘连伤口组
织,换药时造成二次机械损伤。此外,传统敷料也不具有抗菌性,创面易受到细菌感染,产生
难闻的气味并引发伤口并发症,不利于伤口愈合。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新型医用敷料不断
出现,新的临床功效也在不断提高。
水胶体敷料作为一种新兴功能敷料,既能在伤口表面形成一个物理屏障,阻止外
界水分、灰尘、细菌等进入伤口,避免伤口二次感染,而且吸收渗液后不粘连伤口,能够伤口
提供理想的温度湿度和PH环境,为伤口提供一个湿润的密闭环境,吸收伤口内渗出液和毒
性物质,为伤口提供理想的愈合环境,全面促进伤口的痊愈,与目前权威公认的伤口“湿法
疗法”理论相吻合。
中国专利CN101987207公开了一种水胶创面敷料水胶体及其制备方法,将水溶性
高分子与橡胶粘性物质混合加工制备成了适用于少到中等渗出液的伤口,能有效发挥清创
作用,有粘性,能高度密闭创面。
中国专利CN102302798GO公开了一种水胶体敷料的制备方法,该水胶体敷料对伤
口渗液有良好的吸收能力,并且具有良好的弹性和自粘性。
虽然已有关于水胶体敷料方面的专利,但是由于金黄色葡萄球菌、念珠菌和大肠
杆菌等病原体容易在伤口上繁殖,导致感染的伤口不易愈合,发展既能保护创面又能抑菌
的水胶体敷料已成为临床需求,然而目前关于抑菌水胶体的专利并不多。
中国专利CN102218155A公开了一种纳米银功能性水胶体医用敷料的制备方法,该
专利将纳米银加入到水胶体中,赋予水胶体持续的抗菌功能,促进创面愈合。然而,随着纳
米材料的广泛研究,有研究表明,银纳米颗粒的接触可能导致炎症反应,氧化应激,遗传毒
性(对生殖细胞有影响)以及细胞毒性。鉴于纳米尺寸的银微粒迁移进入人体内后产生的负
面生物效应和不良反应尚不明晰,含纳米银类水胶体敷料在临床上的应用受到极大限制。
中国专利CN104225663B公开了一种抗菌水胶体敷料及其制备方法,通过添加聚六
亚甲基胍、聚六亚甲基胍盐酸盐或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作为抑菌剂,促进创面愈合。虽然
该抑菌剂抑菌性能强烈,并且安全性好,是一种优异的可用于感染性创面的抑菌材料,但是
该成分属于阳离子型杀菌剂,故不能和阴离子型的杀菌剂或助剂配伍使用,否则会大大降
低其杀菌活性,这就大大限制了水胶体其他助剂的选择范围。
综上,需要开发一种既具有良好防水阻菌、能够吸收伤口渗出液和毒性物质,维持
伤口湿性愈合环境,不粘连伤口,又具有较好抑菌性能和持久抑菌效果,且安全无刺激,对
配方组成限定较少的水胶体敷料,以满足临床复杂伤口的不同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抗菌水胶体敷料及其制备方
法,该方法所制备的水胶体敷料具有良好的抗菌性能,且无安全风险;制备过程中加入银离
子抑菌剂和植物提取物协同抑菌剂,植物提取物协同抑菌剂的加入有效增加敷料抑菌性能
的同时,降低银离子抑菌剂的加入浓度;银离子抑菌剂的加入既增加抑菌广谱性,又增加抑
菌持久性,两种抑菌剂配合使用,能有效预防伤口感染。此外,本发明制备的水胶体敷料还
具有阻菌、吸收渗液、不粘连伤口、为伤口提供理想的湿性愈合环境,促进伤口愈合,减少疤
痕形成的优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载银抑菌水胶体敷料,其
特征在于:所述水胶体敷料从下层到上层依次为背衬、水胶体功能敷芯、隔离层;所述水胶
体功能敷芯的是由以下重量份数比的原料制备而成:羧甲基纤维素钠20-50份,SIS热塑性
弹性体5-40份,液体石蜡5-25份,增粘树脂5-20份,抗氧化剂BHT0.01-5份,增塑剂己二酸二
辛酯1-10份、抑菌剂0.001-5份,协同抑菌剂0-10份。
所述的增粘树脂取自聚异丁烯、石油树脂、松香甘油酯、脂松香、二萜烯聚合物中
的任意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物。
所述的抑菌剂取自氯化银、硫酸银、磷酸钙银、磺胺嘧啶银、磷酸锆载银、磷酸锆钠
氯银、二氧化钛载银、ZEOMIC银离子抗菌剂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物。
所述的协同抑菌剂为山楂核提取物与牡丹皮提取物的混合物,其配比为7:3。
所述背衬为防水型聚氨酯薄膜。
一种制备如上述载银抑菌水胶体敷料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羧甲基纤维素钠与含银化合物超微粉碎充分混合均匀后作为A组分待用;
2)、将SIS热塑性弹性体、液体石蜡、增粘树脂、抗氧化剂BHT、增塑剂己二酸二辛酯依次
加入捏合机中,在150℃、45r/min的条件下,混合30min,使其混合均匀作为B组分;3)、将组
分A加入到捏合机B组分中,在120℃,45r/min的条件下搅拌30min,使其混合均匀作为C组
分;
4)、将协同抑菌剂山楂核提取物与牡丹皮提取物加入到C组分中,在100℃,45r/min的
条件下搅拌10min;
5)、将混合均匀的物料均匀涂于隔离层上,其涂布厚度为0.2 mm -2mm,并覆盖聚氨酯
背衬,经过辐照灭菌即制成成品。
本发明所制备的抗菌水胶体敷料,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一、在水胶
体中,加载有抑菌成分,且在制备过程中加入银离子抑菌剂和植物提取物协同抑菌剂,植物
提取物协同抑菌剂的加入有效增加敷料抑菌性能的同时,降低银离子抑菌剂的加入浓度,
降低产品的生物安全性风险;银离子抑菌剂的加入既增加抑菌广谱性,又增加抑菌持久性,
两种抑菌剂配合使用,产品抑菌率大于50%,抑菌有效性长达7天,能有效预防伤口感染。二、
植物抑菌剂山楂核提取物内含黄酮、植物有机酸等多种杀菌因子,可以杀灭金黄色葡萄球
菌、大肠杆菌、白色念珠菌和奈瑟氏淋球菌,对皮肤瘙痒、脚癣、褥疮、脂溢性皮炎、尖锐湿疣
等致病微生物有极强的杀灭作用,且对正常皮肤粘膜无毒、无刺激,在杀菌同时,能有效维
护皮肤菌群平衡,提高皮肤抵抗力。它的加入使本发明制备的水胶体拓展了应用,不仅可以
用于受损创面修复,慢性感染创面如溃疡,压疮,糖尿病足溃疡,急性浅度烧伤,皮肤擦伤,
供皮区,术后切口,以及因细菌严重定植而导致延迟愈合的伤口,或怀疑存在感染危险的伤
口,还可用于皮肤瘙痒处如念珠菌病、甲癣等皮肤病部位。三、牡丹皮提取液的抑菌有效成
份为丹皮酚与没食子酸,对枯草杆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变形杆菌、绿脓杆
菌、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霍乱弧菌等均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对痢疾杆菌、绿
脓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显著抗菌作用。此外,牡丹皮提取物中还具有镇静、清热、镇痛、
抗炎、止血的活性成分,具有镇静、杀菌、抗炎、止血的作用。四、本发明的水胶体敷料安全、
无刺激,既能在伤口表面形成一个物理屏障,阻止外界水分、灰尘、细菌等进入伤口,降低伤
口二次感染的风险,还能够吸收渗液,在伤口表面形成凝胶,不粘连伤口的同时还能为伤口
提供理想的温度、湿度和PH环境,吸收伤口内渗出液和毒性物质,为伤口提供理想的愈合环
境,全面促进伤口的愈合,减少疤痕的形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载银抑菌水胶体敷料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完整的描述。
在图1中,本发明为一种载银抑菌水胶体敷料,它由背衬1、水胶体功能敷芯2、隔离
层3组成,水胶体功能敷芯2位于背衬1和隔离层3之间,所述水胶体功能敷芯的主要成分及
重量比为羧甲基纤维素钠20-50份,SIS热塑性弹性体(5-40份),液体石蜡5-25份,增粘树脂
5-20份,抗氧化剂BHT(0.01-5份),增塑剂己二酸二辛酯(1-10份)、抑菌剂0.001-5份,协同
抑菌剂0-10份。所述的增粘树脂为聚异丁烯、石油树脂、松香甘油酯、脂松香、二萜烯聚合物
中的一种或几种,优选聚异丁烯、石油树脂、松香甘油酯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的抑菌剂为
含银化合物,包括氯化银、硫酸银、磷酸钙银、磺胺嘧啶银、磷酸锆载银、磷酸锆钠氯银、二氧
化钛载银、ZEOMIC银离子抗菌剂中的一种或几种,优选磺胺嘧啶银、磷酸锆载银、磷酸锆钠
氯银、二氧化钛载银、ZEOMIC银离子抗菌剂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的协同抑菌剂为山楂核提
取物与牡丹皮提取物,其配比为7:3,所述背衬为防水型聚氨酯薄膜。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载银抑菌水胶体敷料的制备方法,它主要包含以下步骤,一、
将羧甲基纤维素钠与含银化合物超微粉碎充分混合均匀后作为A组分待用;二、将SIS热塑
性弹性体、液体石蜡、增粘树脂、抗氧化剂BHT、增塑剂己二酸二辛酯依次加入捏合机中,在
150℃、45r/min的条件下,混合30min,使其混合均匀作为B组分;三、将组分A加入到捏合机B
组分中,在120℃,45r/min的条件下搅拌30min,使其混合均匀作为C组分;四、将协同抑菌剂
山楂核提取物与牡丹皮提取物加入到C组分中,在100℃,45r/min的条件下搅拌10min;五、
将混合均匀的物料均匀涂于隔离层3上,并覆盖聚氨酯背衬1,经过辐照灭菌即制成成品。使
用时揭除隔离层3,将水胶体功能敷芯2贴敷于伤口处,背衬1接触空气,能够阻止外界水分、
灰尘、细菌等进入伤口,降低伤口二次感染的风险,并且能够允许空气和水蒸气通过
实施例1.
一、将羧甲基纤维素钠20份与含银化合物0.001份超微粉碎充分混合均匀后作为A组分
待用;二、将SIS热塑性弹性体(40份)、液体石蜡25份、增粘树脂5份、抗氧化剂BHT5份、增塑
剂己二酸二辛酯10份依次加入捏合机中在150℃、45r/min的条件下,混合30min,将混合均
匀的物料作为B组分;三、将组分A加入到捏合机中,在120℃,45r/min的条件下搅拌30min,
使其混合均匀作为C组分;四、将协同抑菌剂山楂核提取物7份与牡丹皮提取物3份加入到C
组分中,在100℃,45r/min的条件下搅拌10min;五、将混合均匀的物料均匀涂于隔离层3上,
并覆盖聚氨酯背衬1,经过Co60辐照灭菌即制成成品。使用时揭除隔离层3,将水胶体功能敷
芯2贴敷于伤口处,背衬1接触空气。
实施例2.
一、将羧甲基纤维素钠35份与含银化合物0.5份超微粉碎充分混合均匀后作为A组分待
用;二、将SIS热塑性弹性体(25份)、液体石蜡15份、增粘树脂10份、抗氧化剂BHT2.5份、增塑
剂己二酸二辛酯5份依次加入捏合机中在150℃、45r/min的条件下,混合30min,将混合均匀
的物料作为B组分;三、将组分A加入到捏合机中,在120℃,45r/min的条件下搅拌30min,使
其混合均匀作为C组分;四、将协同抑菌剂山楂核提取物5.6份与牡丹皮提取物2.4份加入到
C组分中,在100℃,45r/min的条件下搅拌10min;五、将混合均匀的物料均匀涂于隔离层3
上,并覆盖聚氨酯背衬1,经过Co60辐照灭菌即制成成品。使用时揭除隔离层3,将水胶体功
能敷芯2贴敷于伤口处,背衬1接触空气。
实施例3.
一、将羧甲基纤维素钠50份与含银化合物5份超微粉碎充分混合均匀后作为A组分待
用;二、将SIS热塑性弹性体(5份)、液体石蜡5份、增粘树脂20份、抗氧化剂BHT0.01份、增塑
剂己二酸二辛酯1份依次加入捏合机中在150℃、45r/min的条件下,混合30min,将混合均匀
的物料作为B组分;三、将组分A加入到捏合机中,在120℃,45r/min的条件下搅拌30min,使
其混合均匀作为C组分;四、将协同抑菌剂山楂核提取物0.07份与牡丹皮提取物0.03份加入
到C组分中,在100℃,45r/min的条件下搅拌10min;五、将混合均匀的物料均匀涂于隔离层3
上,并覆盖聚氨酯背衬1,经过Co60辐照灭菌即制成成品。使用时揭除隔离层3,将水胶体功
能敷芯2贴敷于伤口处,背衬1接触空气。
实施例4.
一、将羧甲基纤维素钠20份与含银化合物5份超微粉碎充分混合均匀后作为A组分待
用;二、将SIS热塑性弹性体(40份)、液体石蜡25份、增粘树脂5份、抗氧化剂BHT5份、增塑剂
己二酸二辛酯10份依次加入捏合机中在150℃、45r/min的条件下,混合30min,将混合均匀
的物料作为B组分;三、将组分A加入到捏合机中,在120℃,45r/min的条件下搅拌30min,使
其混合均匀作为C组分;四、将协同抑菌剂山楂核提取物0.07份与牡丹皮提取物0.03份加入
到C组分中,在100℃,45r/min的条件下搅拌10min;五、将混合均匀的物料均匀涂于隔离层3
上,并覆盖聚氨酯背衬1,经过Co60辐照灭菌即制成成品。使用时揭除隔离层3,将水胶体功
能敷芯2贴敷于伤口处,背衬1接触空气。
实施例5.
一、将羧甲基纤维素钠20份与含银化合物0.05份超微粉碎充分混合均匀后作为A组分
待用;二、将SIS热塑性弹性体(40份)、液体石蜡25份、增粘树脂5份、抗氧化剂BHT5份、增塑
剂己二酸二辛酯10份依次加入捏合机中在150℃、45r/min的条件下,混合30min,将混合均
匀的物料作为B组分;三、将组分A加入到捏合机中,在120℃,45r/min的条件下搅拌30min,
使其混合均匀作为C组分;四、将协同抑菌剂山楂核提取物1.4份与牡丹皮提取物0.6份加入
到C组分中,在100℃,45r/min的条件下搅拌10min;五、将混合均匀的物料均匀涂于隔离层3
上,并覆盖聚氨酯背衬1,经过Co60辐照灭菌即制成成品。使用时揭除隔离层3,将水胶体功
能敷芯2贴敷于伤口处,背衬1接触空气。
实施例6.
一、将羧甲基纤维素钠20份与含银化合物0.5份超微粉碎充分混合均匀后作为A组分待
用;二、将SIS热塑性弹性体(40份)、液体石蜡25份、增粘树脂5份、抗氧化剂BHT5份、增塑剂
己二酸二辛酯10份依次加入捏合机中在150℃、45r/min的条件下,混合30min,将混合均匀
的物料作为B组分;三、将组分A加入到捏合机中,在120℃,45r/min的条件下搅拌30min,使
其混合均匀作为C组分;四、将协同抑菌剂山楂核提取物2.1份与牡丹皮提取物0.9份加入到
C组分中,在100℃,45r/min的条件下搅拌10min;五、将混合均匀的物料均匀涂于隔离层3
上,并覆盖聚氨酯背衬1,经过Co60辐照灭菌即制成成品。使用时揭除隔离层3,将水胶体功
能敷芯2贴敷于伤口处,背衬1接触空气。
实施例7.
一、将羧甲基纤维素钠20份与含银化合物1.0份超微粉碎充分混合均匀后作为A组分待
用;二、将SIS热塑性弹性体(40份)、液体石蜡25份、增粘树脂5份、抗氧化剂BHT5份、增塑剂
己二酸二辛酯10份依次加入捏合机中在150℃、45r/min的条件下,混合30min,将混合均匀
的物料作为B组分;三、将组分A加入到捏合机中,在120℃,45r/min的条件下搅拌30min,使
其混合均匀作为C组分;四、将协同抑菌剂山楂核提取物0.7份与牡丹皮提取物0.3份加入到
C组分中,在100℃,45r/min的条件下搅拌10min;五、将混合均匀的物料均匀涂于隔离层3
上,并覆盖聚氨酯背衬1,经过Co60辐照灭菌即制成成品。使用时揭除隔离层3,将水胶体功
能敷芯2贴敷于伤口处,背衬1接触空气。
对上述实施例得到的载银抑菌敷料的抑菌率和抑菌有效期进行了测定,其抑菌率
和抑菌有效期见下表。
表1
敷料种类
抑菌率
抑菌有效期(天)
实施例1
100%
2
实施例2
100%
7
实施例3
100%
7
实施例4
100%
7
实施例5
80%
4
实施例6
100%
7
实施例7
100%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