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棘胸蛙的养殖方法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棘胸蛙的养殖方法。
背景技术
棘胸蛙,俗称石蛙、棘蛙、石鸡等,隶属于两栖纲、无尾目、蛙科、蛙属,系分布于我
国南方丘陵山区的特有大型食用蛙,其肉嫩、味美、营养丰富,食用后有滋补强身、清心润
肺、健肝胃、补虚损,以及清热解毒、治疳疾等功效,素有“百蛙之王”和“山珍”之美誉,历来
是我国居民喜食的名贵佳肴和高档滋补品。近年来,随栖息地生境的持续恶化和山民滥捕
的影响,我国野生棘胸蛙资源已经基本枯竭,故在有效增殖保护这一已被列入中国物种红
色名录中易危等级的名贵野生资源的同时,大力发展棘胸蛙的养殖,无疑对农民创收致富
和满足市场对棘胸蛙日益高涨的消费需求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授权公告号为CN104621043A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棘胸蛙的养殖方法,该发明通
过对水源水质处理、种蛙培育、种蛙产卵、蛙卵孵化、蝌蚪培育、成蛙饲养这些步骤得到生长
快速、生长健康、身体健壮的成品蛙,但是由于蝌蚪变态过程中会出现营养不良,体力缺乏
等问题,导致变态转换率低,从而导致存活率较低。
发明内容
为解决棘胸蛙变态转换率和存活率低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棘胸蛙的养殖方
法。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棘胸蛙的养殖方法,其特征是具有如下步骤:
第一步,蝌蚪孵化饲养,设孵化池,所述孵化池内水深15cm-20cm,所述孵化池保持正常
光照,避免强烈阳光直射,所述孵化池水温为23℃~28℃,溶解氧大于等于5mg/L,PH值6.5~
7.5,每天投喂一次蛋类饲料;
第二步,蝌蚪变态预备,设变态预备池,当蝌蚪培育至1-2个月,重量达到4g/尾时,进入
所述变态预备池,入池前先进行消毒,消毒采用3%~4%食盐水溶液对蝌蚪进行浸浴,浸浴时
间为15min~20min,每天投喂2-4次蛋类饲料,所述变态预备池养殖区的四周及顶上安装喷
雾装置,所述变态预备池的环境湿度保持在95%及以上,且在所述变态预备池底部铺满薄
膜;
第三步,蝌蚪变态,设变态池,当蝌蚪重量达到17~20g/尾时,进入变态池,蝌蚪入池前
用3%~4%食盐水溶液进行浸浴,浸浴时间为15min~20min,变态池底坡度15°~25°,并保持一
半以上的干露区,所述变态池环境湿度保持在85%以上,所述变态池水中铺设隐蔽物及水
草,所述变态池保持光照强度在2000~3500lx/d,音量在30~40dB,每日傍晚投喂一次昆虫饲
料,投放量为两小时摄食量;
第四步,幼蛙培育,设幼蛙池,幼蛙入池前用2%食盐水溶液浸浴10min~20min,所述幼蛙
池设有干露区,所述干露区占总面积1/2至2/3,所述幼蛙池环境湿度保持在85%以上,所述
幼蛙池水中铺设隐蔽物及水草,所述幼蛙池保持光照强度在2000~3500lx/d,保持流水,所
述幼蛙池内设置防逃遮光网罩,每日傍晚投喂一次昆虫饲料,投放量为两小时摄食量,当幼
蛙体重达到70~100g时,即为成蛙;
第五步,成蛙饲养,设成蛙池,成蛙入池前消毒用3%~4%食盐水溶液或10mg/L~20mg/L高
锰酸钾溶液,浸浴15min~20min,以活饵为饲料,按成蛙体重的5%~7%投喂,投放量为四小时
摄食量,每日傍晚投喂一次,所述成蛙池加盖防护网,进、出水口加过滤设施。
所述孵化池、 变态预备池、变态池、幼蛙池、成蛙池均建设在室内,所述孵化池、
变态预备池、变态池、幼蛙池、成蛙池均设有高位蓄水池,底部铺设有热水管道。
所述孵化池、 变态预备池、变态池、幼蛙池、成蛙池建成后需用水浸泡至少一个
月,用消毒水对池内以及室内进行消毒。
所有池水均为PH值6.5~7.5的自来水。
首先选取符合国家标准的自来水,对自来水进行氯含量的检验;然后加入高锰酸
钾-活性炭粉末除去过量金属离子以及大颗粒杂质,进行第一次消毒;再曝晒2~3小时除去
自来水水中过量的氯含量,再加入漂白粉进一步消毒最后用生石灰或食醋调节水PH至6.5~
7.5。
步骤一、二所述的蛋类饲料为鲜鸡蛋经水浴加热煮熟后人工剥离的卵黄,每800尾
蝌蚪投放一个卵黄。
步骤三、四所述昆虫饲料为黄粉虫。
步骤五所述的活饵饲料为蚯蚓、黄粉虫、大麦虫或蚕幼虫。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根据棘胸蛙不同生长阶段,进行不同程度的培养,特别是对蝌蚪变态时进行营
养强化,给蝌蚪提供了变态所需的足够的营养,提高了蝌蚪的变态率和存活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一种棘胸蛙的养殖方法,包括孵化池、 变态预备池、变态池、幼蛙池、成蛙池,其特征在
于它是按如下步骤进行的:
第一步,蝌蚪孵化,设孵化池,所述孵化池面积1㎡-2㎡为宜,高1.0m,池内水深15cm-
20cm,所述孵化池保持正常光照,避免强烈阳光直射,所述孵化池水温为23℃~28℃,适合蝌
蚪在此水温孵化,溶解氧大于等于5mg/L,PH值6.5~7.5,适合蝌蚪生存,每天投喂一次蛋类
饲料;
第二步,蝌蚪变态预备,设变态预备池,当蝌蚪培育至1-2个月,重量达到4g/尾时,进入
所述变态预备池,所述变态预备池面积1㎡-2㎡为宜,池高1.0m,池内水深15cm-20cm,入池
前先进行消毒,消毒采用3%~4%食盐水溶液对蝌蚪进行浸浴,浸浴时间为15min~20min,每天
投喂2-4次蛋类饲料,每次投放量为50尾/个禽蛋卵黄,紫外线照射5-10min,具体视摄食情
况,酌情增减,所述变态预备池养殖区的四周及顶上安装喷雾装置,使所述变态预备池的环
境湿度保持在95%及以上,保证蝌蚪变态时的湿度所需,可且在所述变态预备池底部铺满薄
膜,减少蝌蚪与墙壁间的摩擦,增大成活率;
第三步,蝌蚪变态,设变态池,当蝌蚪重量达到17~20g/尾时,进入变态池,蝌蚪入池前
用3%~4%食盐水溶液进行浸浴,浸浴时间为15min~20min,变态池底面积5㎡-10㎡为宜,池高
1.0m,坡度15°~25°,并保持一半以上的干露区,所述变态池环境湿度保持在85%以上,所述
变态池水中铺设隐蔽物及水草,所述变态池保持光照强度在2000~3500lx/d,音量在30~
40dB,每日傍晚投喂一次昆虫饲料,投放量为两小时摄食量,具体视摄食情况,酌情增减;
第四步,幼蛙培育,设幼蛙池,幼蛙入池前用2%食盐水溶液浸浴10min~20min,所述幼蛙
池设有干露区,所述干露区占总面积1/2至2/3,所述幼蛙池环境湿度保持在85%以上,水中
设置隐蔽物以及水草,所述幼蛙池保持光照强度在2000~3500lx/d,保持流水,所述幼蛙池
内设置防逃遮光网罩,蛙池加盖防护网,同时做好防冻防暑工作,每日傍晚投喂一次昆虫饲
料,投放量为两小时摄食量,当幼蛙体重达到70~100g时,即为成蛙;
第五步,成蛙饲养,设成蛙池,所述成蛙池面积6㎡-20㎡为宜,池高1.0m,池内水深
20cm-30cm,成蛙入池前消毒用3%~4%食盐水溶液或10mg/L~20mg/L高锰酸钾溶液,浸浴
15min~20min,以活饵为饲料,按成蛙体重的5%~7%投喂,投放量为四小时摄食量,每日傍晚
投喂一次,所述成蛙池加盖防护网,进、出水口加过滤设施,发现水霉、红腿、烂皮等患病个
体,及时隔离并治疗,死亡个体随时捞除,进行深埋无害化处理,体重达150g以上、符合无公
害产品要求,可进行人工抓捕。
第六步,配种产卵,雌蛙体重150g以上,雄蛙体重200g以上,无病无伤,体格健壮;
通常在4~9月份进行配种,产卵时保持环境幽静、水位恒定、水质清新且有水声,且产卵时养
殖密度适当减少,可促进产卵效率,最高密度为30只/10㎡,亲蛙一般在夜间抱对,母蛙于凌
晨排卵,卵块粘附在石块、池壁、水草上,1小时内避免移动卵块。
所述孵化池、 变态预备池、变态池、幼蛙池、成蛙池均建设在室内,所述孵化池、
变态预备池、变态池、幼蛙池、成蛙池均设有高位蓄水池,底部铺设有热水管道。提高池水温
度,使蛙不冬眠而继续活动、摄食、以利于加快其生长,缩短养殖周期。
所述孵化池、 变态预备池、变态池、幼蛙池、成蛙池建成后需用水浸泡至少一个
月,用消毒水对池内以及室内进行消毒。减少蝌蚪和棘胸蛙的得病概率,提高蝌蚪和棘胸蛙
的成活率。
所有池水均为PH值6.5~7.5的自来水,首先选取符合国家标准的自来水,对自来水
进行氯含量的检验;然后加入高锰酸钾-活性炭粉末除去过量金属离子以及大颗粒杂质,进
行第一次消毒;再曝晒2~3小时除去自来水水中过量的氯含量,再加入漂白粉进一步消毒最
后用生石灰或食醋调节水PH至6.5~7.5。由于棘胸蛙养殖多在偏远的山区和丘陵地带,存在
棘胸蛙养殖的水质要求高,需保证流水养殖的误区,造成养殖地点选择单一、移动性不强、
疾病无法及时发现及解决,现在经过处理的自来水就能进行养殖,不但克服地点单一、移动
性不强、疾病无法及时发现及解决等问题,而且取水方便,养殖规模不受水源限制。
步骤一、二所述的蛋类饲料为鲜鸡蛋经水浴加热煮熟后人工剥离的卵黄,每800尾
蝌蚪投放一个卵黄;步骤三、四所述昆虫饲料为黄粉虫;步骤五所述的活饵饲料为蚯蚓、黄
粉虫、大麦虫或蚕幼虫。既能在市场上买到,获得方式比较简单,又能提供蝌蚪和青蛙充分
的营养。
显然,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本发明
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
其他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例。而这些属于本
发明的实质精神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