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中药软膏剂,确切地说是一种治疗慢性内科炎症的中药霜剂。 中药霜剂是一种半固体膏状乳剂,是软膏剂的一个新品种,其特点是内病外治。中药内病外治历史悠久,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记载,以后历代医师经进一步改进和发展,创造了许多内病外治的良方,但其剂其以黑色硬膏药为主,且大多数是治外科筋骨伤痛之类。因硬膏药的粘度大,涂展性、渗透性、吸性性和卫生性差,疗效不理想,有趋于淘汰之势。近年来兴起的“505神功元气袋”和各种软膏剂也是用于内病外治的,但神功元气袋是粉剂,不接触皮肤,只能选择挥发性中药,用药的局限性大,药剂也不是很好,软膏是将中药粉剂加入油性基质中调和而成,因油性基质渗透性不好,粉剂直接加入其中,药物释放性差,吸收性差,疗效不理想,而且不易洗涤,用药大都局限于治疗皮肤病。据人民卫生出版社92年4月出版的奚念朱、顾学裘主编的《药剂学》所况载的软膏剂的一类,设有关于治疗慢性内科炎症中药霜剂。
本发明的目地是提供一种疗效好,能治疗慢性内科炎症的中药霜剂。
六炎霜是将人工牛黄、羚羊角、水牛角、蟾皮、藤黄、川乌、当归、香附、苍术、白术、白芍、木别子、黄柏、黄连、苦参、大黄、细辛、蜈蚣按照2∶2∶4∶4∶2∶4∶3∶3∶5∶3∶3∶3∶3∶3∶3∶3∶2∶2的重量比配制成中药,然后:
A.将处方中的药称取两份,其重量比为1∶4-5,
B.将量少的一份加水至浸润,并浸泡4小时,然后加入重为药物2-3倍的油脂,再将含有水分的药和油脂加热到200-220℃,并保持该温度,到药变成枯黄色后过滤得到药油,作为基质1,
C.在温度为70-80 C的条件下,在基质1中依次加入硬脂酸(或月桂醇硫酸钠、鲸蜡醇)、蜂蜡(或鲸蜡、石蜡)、2,6叔丁基甲酚,并使它们溶解,它们的重量比为基质1:硬脂酸(或月桂醇硫酸钠、鲸蜡醇)∶蜂蜡(或鲸蜡、石蜡)∶2,6叔丁基甲酚=1∶0.4∶0.08∶0.002,
D.将量多的一份加水,用浸提法浸出有效成分,并浓缩成药水,作为基质2,基质1与基质2的重量比为1∶2-3,
E.在温度为70-80 C的条件下,在基质2中依次加吐温类乳化剂,山梨酸和三乙醇胺(可不用),并使它们溶解,基质1与它们的重量比为基质1∶吐温类乳化剂∶山梨酸∶三乙醇胺=1∶0.12∶0.004∶0.04,
F.在70-80 C下,将溶有硬脂酸(或月桂醇硫酸钠、鲸蜡醇)、蜂蜡(或鲸蜡、石蜡)、2,6叔丁基甲酚地基质1与溶有吐温类乳化剂、山梨酸、三乙醇胺(可不用)的基质2混合,并不断搅拌,然后停止加热,继续搅拌至混合物的温度降为室温,即制得六炎霜,所得六炎霜的有效成分含量为20-21%。
六炎霜还包括白芷、黄芩、花粉、乌药、甘草、赤芍、川芎、雄黄、胆草、肉桂、荆芥、防风、羌活、独活、蜂房、金生、乳香、元胡、只壳、没药、生芪、胆南星、它们的重量与白术比为人工牛黄∶白术∶白芷∶黄芩∶花粉∶乌药∶甘草∶赤马∶川芎∶雄黄∶胆草∶肉桂∶桂枝∶荆芥∶防风∶羌活∶独活∶蜂房∶金生∶乳香∶元胡∶只壳∶没药∶生芪∶胆南星=1∶1∶1∶1∶1∶1∶1∶1∶1∶1∶1∶1∶1∶1∶1∶1∶1∶1∶1∶1∶1.5∶1.5∶2∶1。
制备基质1所用的油脂可为动物油、植物油或氢化植物油,基质1所添加的硬脂酸可用月桂醇硫酸硫、鲸蜡醇代替,蜂蜡(可用鲸蜡、石蜡代替,基质2所添加的吐温类乳化剂为吐温-80、吐温-60、吐温-40。基质1所用的硬脂酸必须与三乙醇胺搭配使用,当用月桂醇硫酸钠或鲸蜡醇时,三乙醇胺可不用,此时吐温类乳化剂、山梨酸的重量与基质1比为基质1∶吐温类乳化剂∶山梨酸=1∶0.12∶0.004。
六炎霜是将用于内服的中药制成外用药,通过皮肤吸收直接作用于患处或关键部位而起到治疗作用,无毒副作用,它所选用了良好的添加剂,使霜剂的涂展性好,渗透性强,而且所选用的药排除了粉剂,将有治疗效果的药直接用于治疗,药物的释放性强,吸收性好,而且细腻、舒适、无污染、易洗涤、其疗效明显高于西药和同方汤剂。它们治疗慢性胆囊炎效果对比为:
人工牛黄10G、羚羊角10G、水牛角20G、蟾皮20G、藤黄10G、川乌20G、当归15G、香附15G、苍术25G、白术15G、白芍15G、木别子15G、黄柏15G、黄连15G、苦参15G、大黄15G、细辛10G、蜈蚣10G
A.按处方称取两份药,一份54G,一份216G,
B.将54G的药加水至浸润,并浸泡4小时,然后加入108G豚脂,再将含有水份的药和豚脂加热到200 C,并保持该温度,到药变成枯黄色后过滤得到药油86G,
C.将药油用水冷却至70 C,然后用水浴使之保持70 C,再依次向药油中加入硬脂酸34.4G,蜂蜡6.9G,2,6叔丁基甲酚0.17G,并不断搅拌,使它们溶解,
D.将216G药用水煎煮4遍,将药水浓缩到172G,
E.将浓缩好的药水冷却降温,然后用水浴使之保持70℃,然后依次向药水中加入吐温-80 10.3G,山梨酸0.34G,三乙醇胺3.4G,并不断搅拌,使它们溶解,
F.在70℃下,把溶有添加剂的药油和药水混合,把药油慢慢倒入药水中,并不断搅拌,然后让混合物冷却,同时持续搅拌至混合物的温度降为室温,即制得六炎霜。
所得到的六炎霜的有效成分含量为20.5%,在25℃时的物理参数为:
例2.处方为:
人工牛黄10G、羚羊角10G、水牛角20G、白芷10G、黄芩10G、蟾皮20G、藤黄10G、蜈蚣10G、川乌20G、当归15G、香附15G、花粉10G、乌药10G、甘草10G、赤芍10G、川芎10G、雄黄10G、苍术25G、白术15G、白芍15G、木别子15G、胆草10G、肉桂10G、桂枝10G、荆芥10G、防风10G、黄柏15G、黄连15G、大黄15G、细辛10G、羌活10G、独活10G、蜂房10G、金生10G、苦参15G、乳香10G、元胡10G、只壳15G、没药15G、生芪20G、胆南星10G
A.按处方称取两份,一份104G,一份520G,
B.将104G的药加水至浸润,并浸泡4小时,然后加入312G花生油,再将含水的药和花生油加热到210℃,并保持该温度,到药变成枯黄色后过滤得到药油250G,
C.将药油自然冷却至75℃,然后用水浴使之保持75℃,再依次向药油中加入月桂醇硫酸钠100G,鲸蜡20G,2,6叔丁基甲酚0.5G,并不断搅拌,使它们溶解,
D.将520G的药用水煎煮3遍,将药水浓缩到750G,
E.将浓缩好的药水自然冷却到75℃,然后用水浴使之保持75℃,依次向药水中加入吐温-60 30G,山梨酸1G,并不断搅拌,使它们溶解,
F.在75℃下,把溶有添加剂的药油慢慢倒入溶有添加剂的药水中,并不断搅拌,然后让混合物冷却,同时继续搅拌至混合物的温度降为室温,即制得六炎霜。
所制得六炎霜的有效成分含量为20%。
所制得六炎霜的物理参数为:温度为25℃
例3.处方为:
人工牛黄10G、羚羊角10G、水牛角20G、白芷10G、黄芩10G、蟾皮20G、藤黄10G、蜈蚣10G、川乌20G、当归15G、香附15G、花粉10G、乌药10G、甘草10G、赤芍10G、川芎10G、雄黄10G、苍术25G、白术15G、白芍15G、木别子15G、胆草10G、肉桂10G、桂枝10G、荆芥10G、防风10G、黄柏15G、黄连15G、大黄15G、细辛10G、羌活10G、独活10G、蜂房10G、金生10G、苦参15G、乳香10G、元胡10G、只壳15G、没药15G、生芪20G、胆南星10G
A.按处方称取两份药,一份104G,一份468G,
B.将104G的药加水至浸润,并浸泡4小时,然后加入260G氢化花生油,再将含有水的药和氢化花生油加热到220℃,并保持该温度,到药变成枯黄色后过滤得到药油208G,
C.将药油用水冷却至80℃,然后用水浴使之保持80℃,再依次向药油中加入鲸蜡醇83.2G,石蜡16.6G,2,6叔丁基甲酚0.42G,并不断搅拌,使它们溶解,
D.将468G的药用水煎煮4遍,将药水浓缩到520G,
E.将浓缩好的药水冷却后,再用水浴使之保持80℃,然后依次加入吐温-40 25G,山梨酸0.83G,并不断搅拌使它们完全溶解,
F.在80℃下,把溶有添加剂的药油慢慢倒入溶有添加剂的药水中,并不断搅拌,然后让混合物自然冷却,同时持续搅拌至混合物的温度降为室温,即制得六炎霜。
所制得六炎霜的有效成分含量为21%。
所制得六炎霜的物理参数为:温度为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