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0410071324.0
2004.07.19
CN1577544A
2005.02.09
终止
无权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IPC(主分类):G11B 7/135申请日:20040719授权公告日:20070801终止日期:20100719|||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G11B7/135; G02B7/00
夏普株式会社
吉泽明穗
日本大阪府
2003.07.18 JP 199416/2003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李贵亮;杨梧
一种光拾取装置,其把传动器底座固定在壳体的传动器底座固定部,其中,在传动器底座固定部的侧面部与传动器底座的间隙内配置按压两者的刚体球。这样能防止传动器底座与传动器底座固定部的相对位置偏离。
1、 一种光拾取装置,其具备:框体和固定在该框体内侧上的固定零件,其特征在于,在相互相对的所述框体的侧面部与所述固定零件的侧面部之间设置按压所述两侧面部的同时还保持两者相对位置的刚体。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拾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零件是传动器、反射镜、棱镜和透镜中的至少一个。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拾取装置,其特征在于,用粘接剂粘接所述框体与所述刚体以及所述刚体与所述固定零件。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拾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框体和/或固定零件与所述刚体用相同的材质构成。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拾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刚体是球形状。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拾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框体和固定零件的至少一方的侧面部上设置限制部,从所述刚体来看,所述限制部用于防止所述刚体在所述框体与固定零件的间隙延伸的间隙方向移动。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拾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制部是形成在所述框体和固定零件的至少一方的侧面部上的槽。8、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拾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刚体是球形状,所述槽在向深度方向延伸的同时形成倾斜,该倾斜随着接近框体与固定零件的侧面部中的相对区域的中心,使槽的底部与框体或固定零件的间隔变狭窄。9、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拾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刚体是球形状,所述槽的断面形状是V字形状。10、 一种光拾取装置,具备:框体和固定在该框体上的固定零件,其特征在于,在相互相对的所述框体与固定零件之间具备与两者的侧面部接触的刚体,并且用粘接剂分别粘接所述框体与刚体以及所述固定零件与刚体。11、 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光拾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零件是传动器、反射镜、棱镜和透镜的至少一个。12、 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光拾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框体和/或固定零件与所述刚体用相同的材质构成。13、 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光拾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刚体是球形状。14、 一种光拾取装置的制造方法,把固定零件固定在框体的内侧,其特征在于,包括嵌入工序,其在相互相对的所述框体的侧面部与所述固定零件的侧面部间嵌入刚体,以按压所述两侧面部的同时还保持两者相对位置。15、 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光拾取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粘接工序,其用粘接剂分别固定所述框体与所述刚体以及所述刚体与所述固定零件。16、 一种光拾取装置的制造方法,把固定零件固定在框体的内侧,其特征在于,包括:配置工序,其在相互相对的所述框体的侧面部与所述固定零件的侧面部间配置刚体与所述两侧面部接触;粘接工序,其为了防止所述刚体移动,而用粘接剂分别固定所述框体与刚体以及所述固定零件与刚体。
光拾取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例如对光盘等信息记录媒体进行光学的信息记录或再现的光盘使用装置等中恰当适用的光拾取装置及其制造方法。更详细说就是涉及把传动器和直立反射镜等零件对框体(壳体)进行位置调整并粘接固定的光拾取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光盘作为能以高密度记录大量信息信号的信息记录媒体而在音响、影像、计算机等的多个领域被利用。所述光盘等的信息记录媒体为了把用μm单位记录的信息信号再现就需要使光对光盘的磁道进行正确的跟踪。 在物镜和全反射镜等光学系统的零件产生位置/角度偏离时,则有可能产生慧差和象散而给记录再现带来障碍。 特别是DVD,例如与CD等相比其信号的记录密度高。因此对DVD等的信息记录媒体记录·再现信息时,能向DVD写入的光拾取装置需要把物镜、直立反射镜等光学系统用严密的精度定位。 图7是表示现有光拾取装置的传动器底座固定部和直立反射镜固定部的主要部分概略结构的平面图。图8是图7D-D’线的向视剖面图。该图8表示了固定在传动器底座固定部上的传动器和固定在该传动器上的物镜座的概略结构。 图9是图7E-E’线的向视剖面图。该图9表示了固定在反射镜固定部上的直立反射镜的概略结构。 如图7和图8所示,分别是物镜30固定在物镜座31上,该物镜座31固定在传动器底座32上,该传动器底座32固定在传动器底座固定部35上。如图9所示,直立反射镜34固定在反射镜固定部36上。传动器底座固定部35和反射镜固定部36形成在壳体33内。 如图8、图9所示,所述传动器底座32与传动器底座固定部35以及直立反射镜34与反射镜固定部36相互间是仅用粘接剂40固定的。如图8所示,传动器底座固定部35形成在壳体33内,该传动器底座固定部35与传动器底座32是通过粘接剂40连接(粘接)的。 具体说就是在把传动器底座32插入在传动器底座固定部35内的状态下,通过把所述粘接剂40注入设置在传动器底座固定部35上的槽35a内来把传动器底座32固定在传动器底座固定部35上。 如图9所示,反射镜固定部36形成在壳体33内,该反射镜固定部36与直立反射镜34是通过粘接剂40连接的。具体说就是在把直立反射镜34插入在反射镜固定部36内的状态下,通过把所述粘接剂40注入设置在反射镜固定部36上的槽36a内来把直立反射镜34固定在反射镜固定部36上。 这样就成为设置在壳体33的传动器底座固定部35与传动器底座32以及反射镜固定部36与直立反射镜34是仅用槽35a、36a的粘接剂40进行固定的结构。 例如专利文献1(特开2002-56563号公报(公开日:2002年2月22日))公开的结构是,在把反射镜在反射镜座固定时,在反射镜与反射镜座间插入弯曲的U字型弹性零件,在通过该弹性零件的复原力而保持反射镜的状态下,向反射镜与反射镜座间注入粘接剂,这样来固定反射镜。所述专利文献1中是把所述反射镜座仅用粘接剂固定在壳体内。 但通过把粘接剂注入在所述反射镜和传动器底座等零件与壳体间的间隙内来把零件固定在所述壳体内时,产生以下的问题。 具体地来说就是,单单仅用粘接剂把零件固定在壳体内时,由于来自外部的力或周围环境(温度和湿度等)的变化,所述粘接剂会膨胀或收缩。在粘接剂收缩或膨胀了时,用该粘接剂固定位置的零件在壳体内的位置产生偏离。因此单单用粘接剂固定零件时,有对壳体不发生位置/角度偏离而进行固定是困难的问题。 特别是用粘接剂进行固定时,当零件具有的两个侧面部和与该侧面部相对的壳体侧面部的两个间隙的间隔不同时,有零件位置/角度产生偏离的情况。 例如,在向上述两个间隔内注入粘接剂的量相互不同时,有由粘接剂到硬化完的时间差别和粘接剂硬化时收缩的收缩量不同而位置/角度产生偏离的情况。 在作为光拾取装置制造工序中一个工序而使用恒温槽的退火工序中,有由粘接剂硬化时间的差和收缩量的不同而使在进行了位置调整后的零件固定位置可能产生偏离的问题。 而且固定在光拾取装置壳体内的零件位置/角度产生偏离时,根据情况会出现不合格品而使光拾取装置的生产性降低。 所述专利文献1的结构是利用弯曲的U字型弹性零件的复原力把反射镜向反射镜座按压的结构。因此所述弹性零件受到外力(也包括由热引起的粘接剂的膨胀收缩)时,该弹性零件根据该外力而变形。 因此,例如在固定所述弹性零件周围的粘接剂由热而引起膨胀(收缩)时,该弹性零件也根据粘接剂的膨胀而变形,不能把反射镜固定在反射镜固定的规定的位置上。即专利文献1的结构有由所述外力而反射镜的固定的位置/角度偏离的情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点而开发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拾取装置,其能防止由外部力和周围环境变化而引起的固定在框体内地固定零件位置/角度的偏离。 本发明的光拾取装置为了达到所述目的,其具备:框体和固定在该框体内侧上的固定零件,其中,在所述框体的侧面部与固定零件的侧面部间设置按压所述两侧面部的同时还保持两者相对位置的刚体。 根据所述结构,框体和固定零件相互通过刚体连接,该刚体按压两者。即刚体进行按压,以保持两者的间隔固定。 这样,与现有仅用粘接剂固定框体和固定零件的结构相比,例如在受到外力时,其能防止在固定零件的框体上所固定的位置/角度(框体与固定零件的相对位置)偏离。因此,与现有技术比较,能没有位置/角度偏离地固定所述固定零件。这样能防止在组装光拾取装置并进行了光轴调整等位置调整后所述固定零件的位置/角度偏离。即通过所述结构能提高光拾取装置的可靠性。 本发明其他的目的、特征和优点通过下面的叙述就充分地了解了。而且本发明的好处用参照附图的下面的说明就了解了。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施例光拾取装置具备的壳体1的包括传动器底座固定部2的主要部分概略结构的平面图; 图2是图1的A-A’线向视剖面图; 图3是表示本实施例光拾取装置概略结构的平面图; 图4是所述光拾取装置的剖面图; 图5是表示本实施例其他形式光拾取装置具备的壳体1的包括直立反射镜固定部3主要部分概略结构的平面图; 图6是图5的C-C’线向视剖面图; 图7是表示现有光拾取装置的传动器底座固定部和直立反射镜固定部主要部分概略结构的平面图; 图8是图7的D-D’线向视剖面图; 图9是图7的E-E’线向视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下就是根据图1~图4说明本发明光拾取装置的一实施例。 图3是表示本实施例光拾取装置概略结构的平面图,图4是所述光拾取装置的剖面图。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光拾取装置包括:光源A11和光源B12和光束分光器13和准直透镜14和直立反射镜(固定零件)15和物镜16和物镜座17和传动器底座18和壳体1。 所述壳体1具备:固定传动器底座18用的传动器底座固定部(框体)2和固定直立反射镜15用的直立反射镜固定部(框体)3。物镜16固定在物镜座17内。所述物镜座17固定在传动器底座18上。 传动器底座固定部2通过后述的刚体球20使该传动器底座固定部2内侧的侧面部与传动器底座18的侧面部相对地固定住该传动器底座18。 所述物镜16分别把从光源A11和光源B12射出不同的光R和光I向光盘19的面聚光。准直透镜14把从光源A11和光源B12射出的光变换成平行光。光束分光器13上镀有根据偏振光方向进行透射或反射的偏振光膜(偏振光滤光器),在此,其偏振光方向被设定成反射来自光源A11的光而透射来自光源B12的光。 在此说明使用上述光拾取装置读出记录在光盘19上信息的方法。首先,用准直透镜14把从光源A11和光源B12射出的光变换成平行光后,用直立反射镜15反射,用物镜16向光盘19的面聚光。然后由光盘19反射的反射光按顺序通过物镜16、直立反射镜15、准直透镜14由未图示的受光元件受光检测。 这时所述物镜16、直立反射镜15和准直透镜14等以调整了光轴的状态固定在各自的固定部(物镜座17、直立反射镜固定部3、准直透镜座(未图示))上。下面例如对固定直立反射镜15等光学零件的固定部结构进行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施例光拾取装置具备的壳体1的包括传动器底座固定部2主要部分概略结构的平面图,图2是图1的A-A’线向视剖面图。 如图1所示,壳体1具备:固定传动器底座18的传动器底座固定部2和固定直立反射镜(未图示)的直立反射镜固定部3。所述传动器底座18具备物镜座17。该物镜座17固定在传动器底座18上。物镜座17用于固定物镜16。 即,壳体1通过传动器底座固定部2固定传动器底座18,该传动器底座18固定物镜座17。 下面参照图2说明传动器底座18固定在传动器底座固定部2上的结构。 如图2所示,传动器底座18以该传动器底座18的侧面部与传动器底座固定部2内侧的侧面部相对的状态被固定。具体说就是在传动器底座18的侧面部与传动器底座固定部2的侧面部间形成有间隙,刚体球20以按压两者的状态配置在该间隙内。即刚体球20成为与所述间隙啮合的状态。 所述刚体球20的周围用粘接剂30固定。具体说就是所述粘接剂30把刚体球20与传动器底座固定部2以及刚体球20与传动器底座18粘接住。即本实施例中不是粘接剂30保持传动器底座固定部2与传动器底座18相对位置地把两者固定,而是由刚体球20保持两者的相对位置不偏离。具体说就是粘接剂30粘接刚体球20与传动器底座固定部2接触(按压)的接点周围和粘接刚体球20与传动器底座18接触(按压)的接点周围。 在此更详细地说明所述刚体球20与传动器底座固定部2的接点。 如图2所示,在传动器底座18固定在传动器底座固定部2上的状态下,在传动器底座固定部2的与传动器底座18相对的侧面部(以后叫做相对侧面部)形成有槽(限制装置)2a、2b。具体说就是在传动器底座固定部2的相对侧面部端面上形成有槽2a、2b。而且所述刚体球20嵌入在所述槽2a、2b内。 所述槽2a设置在靠近传动器底座18的设有保持物镜16的物镜座17的面一侧。换言之就是所述槽2a形成在距离壳体1中载置传动器底座18的载置面远的一侧。而且槽2a向插入了壳体1的传动器底座18的深度方向(插入方向)倾斜,以使所述槽2a的底部与该传动器底座18的侧面部的间隔变狭窄。而槽2b朝向插入了壳体1的传动器底座18的插入方向的相反方向倾斜,以使所述槽2b的底部与该传动器底座18的侧面部的间隔变狭窄。槽2a、2b朝向传动器底座固定部2的相对侧面部中心倾斜,以使所述槽2a的底部与该传动器底座18的侧面部的间隔变狭窄。 所述刚体球20嵌入所述槽2a、2b,该槽2a、2b与刚体球20以相互接触的状态用粘接剂30粘接。具体说就是把刚体球20嵌入所述槽2a、2b后(或是使刚体球20进入槽2a、2b内后),通过向该槽2a、2b注入所述粘接剂30来粘接槽2a、2b与刚体球20。 在此,对使用所述刚体球20来固定传动器底座18与传动器底座固定部2的方法进行了说明。下面的说明是对在传动器底座固定部2的相对侧面部上设置槽2a的结构进行说明。 首先,对物镜16的位置,即传动器底座18对传动器底座固定部2的位置进行调整。具体说就是进行物镜16和直立反射镜15等光学元件的光轴调整(位置调整),用夹具把传动器底座18保持在对壳体1调整的位置。这样来使壳体1的传动器底座固定部2的相对侧面部与所述传动器底座18侧面部的间隙保持在规定的间隔上。 然后把刚体球20嵌入在传动器底座固定部2的相对侧面部上形成的槽2a内。即把刚体球20插入以使传动器底座18与槽2a间形成的间隙啮合。这样刚体球20成为按压传动器底座固定部2和传动器底座18的状态。然后向所述槽2a内注入粘接剂30。 这样本实施例的光拾取装置使用刚体球20把传动器底座18对传动器底座固定部2固定。具体地说就是所述光拾取装置把刚体球20夹在传动器底座18与传动器底座固定部2之间的间隙内地嵌入。这样即使在例如有力从外部加在光拾取装置上时,也能防止两者相对位置偏离。因此与现有技术比较,能无位置偏离地固定传动器底座18,所以能防止例如把光拾取装置组装并进行光轴调整等位置调整后的所述传动器底座18的位置偏离。即通过所述结构能提高光拾取装置的可靠性。 即,刚体球20与传动器底座18和传动器底座固定部2分别大致用一点接触,并按压两者,所以例如与现有这样仅用粘接剂固定的结构相比,其不受由该粘接剂热收缩和热膨胀引起的体积变化的影响。通过用粘接剂30粘接所述刚体球20的周围,能防止该刚体球20的位置偏离。 特别是进行物镜16位置调整的结果是,需要与图1A-A’线方向相对的两个传动器底座固定部2与传动器底座18的间隙的间隔各自不同地固定传动器底座18时,由于现有的使用粘接剂固定的结构,其粘接剂的使用量不同,所以有由该粘接剂的收缩和膨胀引起位置偏离的情况。但本实施例是用刚体球20固定两者,所以能更可靠地防止位置偏离。 而且通过在传动器底座固定部2的相对侧面部上形成槽2a、2b而能限制刚体球20向间隙方向的移动。所述间隙方向是与深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且表示从刚体球20看是所述间隙延伸的方向。通过形成槽2a·2b,能把嵌入刚体球20的位置预先确定。通过把槽2a、2b设置成倾斜的,能可靠地使刚体球20啮合在所述两者的间隙内。 如图2所示,在传动器底座固定部2的相对侧面部上部和底部这两处(端部)分别设置有槽2a和2b,在该槽2a和2b内分别嵌入刚体球20并固定时,只要把刚体球20嵌入所述上部或底部任一处的槽内并用粘接剂30固定后,把传动器底座固定部2翻转并同样地固定另一处便可。这样通过在上部和底部这两处使用刚体球20固定,把传动器底座18更加牢固地固定,能更加防止位置/角度的偏离。所述底部表示的是所述相对侧面部的靠近壳体1的端部,所述上部表示的是相对侧面部距离壳体1远的端部。 刚体球20最好用与壳体1的传动器底座固定部2相同的材质构成。这样即使周围温度变化,也由于刚体球20与传动器底座固定部2以同样的比例热膨胀,而刚体球20与壳体1的传动器底座固定部2的接触点不会由热膨胀引起的伸缩而偏离,能更加减少传动器底座18的位置偏离。 在此说明了所述刚体球20。作为构成所述刚体球20的材质,最好其受热膨胀·收缩的影响小。如上所述,把刚体球20嵌入传动器底座固定部2与传动器底座18之间时,作为该刚体球20的材质最好是与传动器底座固定部2和/或传动器底座18相同的材质。作为所述刚体球20的材质,具体说例如可举出锌球、铝球等。所述例示的材质中可以仅使用一种,也可以并用两种以上。 作为所述刚体球20的大小,是随传动器底座固定部2和传动器底座18大小的不同而不同,但考虑到组装操作,其直径最好是从0.5mm到1.5mm范围内的大小。 所述槽2a·2b用于限制刚体球20使其不向间隙方向移动,但作为限制装置,并不限定于所述槽。即只要能限制刚体球20向间隙方向移动便可,例如也可以是从传动器底座固定部2的相对侧面部突出的两个突起和设置在所述相对侧面部上的凹部等。即只要刚体球20嵌入所述两个突起之间,就用该突起限制了刚体球20向间隙方向的移动。 在传动器底座固定部2上形成槽2a·2b时,作为该槽2a·2b的断面形状更理想的是V字形状。通过把该槽2a·2b的断面形状制成V字形状能使刚体球20用两点对各槽2a·2b固定。因此刚体球20能更可靠地无位置偏离地固定传动器底座固定部2和传动器底座18,而且还能良好限制该刚体球20向间隙方向的移动。所述断面形状表示的是用对槽延伸方向正交的面切断的面。 所述说明是对把槽2a·2b仅形成在传动器底座固定部2上的结构进行的说明,但例如也可以把槽形成在传动器底座18上。具体说就是最好把槽形成在传动器底座固定部2和传动器底座18任一个的侧面部上,也可以把槽形成在两方上。 作为所述槽2a·2b的形状,并不限定于上面所述的形状,只要是把刚体球20嵌入传动器底座固定部2与传动器底座18之间时,该刚体球20与两者接触的形状便可,而且其设置个数和设置位置不限定于上述结构。 本实施例中对作为刚体使用刚体球20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作为刚体的形状并不限定于是上述的,只要是向框体与固定零件之间嵌入时能分别按压固定零件和框体的形状便可,其材料和大小、形状等没有特别的限定。 所述说明中对作为框体使用传动器底座固定部2,作为固定零件使用传动器底座18进行了说明,但作为框体和固定零件并不限定于是上述的。作为框体使用直立反射镜固定部3,作为固定零件使用直立反射镜15的结构在下面说明。 本实施例对作为框体使用底座固定部2,作为固定零件使用传动器底座18进行了说明,但作为框体和固定零件并不限定于是上述的。而且不论是框体还是固定零件都不是单纯决定的。 即,从底座固定部2来看传动器底座18相当于固定零件,从物镜座17来看传动器底座18相当于框体。从物镜16来看物镜座17相当于框体。 [实施例2] 如下是根据图5到图6说明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为了说明方便,在与所述实施例1所示各零件具有相同功能的零件上付与相同的符号而省略其说明。 图5是表示本实施例光拾取装置具备的壳体1的包括直立反射镜固定部3主要部分概略结构的平面图。图6是图5的C-C’线向视剖面图。参照这些图5和图6,说明本实施例光拾取装置中壳体1的固定部的其他结构。 如图5所示,壳体1具备固定直立反射镜(固定零件)15的直立反射镜固定部(框体)3。即所述直立反射镜15固定在直立反射镜固定部3上。 下面参照图6说明直立反射镜15固定在直立反射镜固定部3上的结构。 如图6所示,直立反射镜15被固定成该直立反射镜15的侧面部与直立反射镜固定部3的侧面部相对的状态。具体说就是在直立反射镜15的侧面部与直立反射镜固定部3的侧面部间形成有间隙,刚体球20a以按压两者的状态配置在该间隙内。 所述刚体球20a的周围用粘接剂30固定。具体说就是所述粘接剂30粘接刚体球20a与直立反射镜固定部3以及粘接刚体球20a与直立反射镜15。即本实施例中不是粘接剂30保持直立反射镜固定部3与直立反射镜15的相对位置并固定两者,而是由刚体球20a保持两者的相对位置不偏离。具体说就是粘接剂30粘接刚体球20a与直立反射镜固定部3接触(按压)的接点周围,和粘接刚体球20a与直立反射镜15接触(按压)的接点周围。 在此,更详细说明所述刚体球20a与直立反射镜固定部3的接点。 如图6所示,在直立反射镜15固定在直立反射镜固定部3上的状态,直立反射镜固定部3的与直立反射镜15相对的相对侧面部上形成有槽(限制装置)3a。具体说就是在直立反射镜固定部3的相对侧面部上距离载置直立反射镜15的载置面远的端面上形成槽3a。所述刚体球20a嵌入在所述槽3a内。 槽3a向直立反射镜固定部3的相对侧面部中心(相对区域的中心)倾斜,以使所述槽3a的底部与该直立反射镜15的侧面部间的间隔变狭窄。 所述刚体球20a嵌入所述槽3a内,在该槽3a与刚体球20a相互接触的状态下用粘接剂30粘接。具体说就是把刚体球20a嵌入所述槽3a内后,通过把所述粘接剂30注入该槽3a内来粘接槽3a和刚体球20a。 在此对使用所述刚体球20a来固定直立反射镜15与直立反射镜固定部3的方法进行说明。而且下面是对在直立反射镜固定部3的相对侧面部上设置槽3a的结构进行说明。 首先,调整物镜16的位置,即调整直立反射镜15对直立反射镜固定部3的位置。具体说就是进行物镜16和直立反射镜15等光学元件的光轴调整(位置调整),把直立反射镜15用夹具保持在对壳体1(直立反射镜固定部3)调整好的位置上。这样使壳体1的直立反射镜固定部3的相对侧面部与所述直立反射镜15的侧面部的间隙保持在规定的间隔上。 然后把刚体球20a嵌入直立反射镜固定部3的相对侧面部上形成的槽3a。即把刚体球20a插入直立反射镜15与槽3a间形成的间隙内使其啮合。这样刚体球20a就成为按压直立反射镜固定部3与直立反射镜15的状态。然后向所述槽3a内注入粘接剂30。 这样直立反射镜15就被固定在直立反射镜固定部3上。 嵌入在直立反射镜15与直立反射镜固定部3间隙内的刚体球20a与嵌入在传动器底座固定部2与传动器底座18间隙内的刚体球20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不同的。具体说就是只要恰当设定根据固定零件的大小和材质等使用的刚体球便可。 本发明中作为对壳体1固定位置的固定零件并不限定于是传动器底座18和直立反射镜15,而是可以固定壳体1内所有固定的零件。例如把物镜座17固定在传动器底座18上时和把物镜16固定在物镜座17上时,也可以如所述说明那样使用刚体进行固定。本发明的固定方法,即使对固定在壳体1内的零件中要求特别严格位置精度的光学元件(例如直立反射镜15)进行固定的情况也是适合的。 本实施例的光拾取装置具备:框体和固定在该框体上的固定零件,其中,在所述框体固定固定零件的侧面部和固定零件的侧面部的至少一个侧面部的至少一部分上形成倾斜,该倾斜朝向固定零件固定在框体上的状态时该框体与固定零件的相对面的(相对区域)中心,以使框体与固定零件间的间隔变狭窄,在所述框体与固定零件间设置保持两者相对位置的同时还放置按压两者侧面部的刚体球。 根据所述结构,框体和固定零件相互间通过刚体球接触,该刚体球按压两者。即刚体球进行按压以使两者的间隔保持一定。这样与现有技术用的粘接剂固定框体与固定零件的结构相比,能防止例如在受到来自外部的力时固定零件从固定在框体上的位置(框体与固定零件的相对位置)偏离。从而能比现有的无位置偏离地固定固定零件,所以例如能防止组装光拾取装置并进行了光轴调整等的位置调整后所述固定零件的位置偏离。即通过所述结构能提高光拾取装置的产品可靠性。所说的“在固定零件固定在框体上的状态下,该框体与固定零件的相对面的中心”表示的是框体的侧面部与固定零件的侧面部的相对的区域中的中心。即所述倾斜形成在框体上时,该倾斜朝向框体侧面部的大致中心形成。而当所述倾斜形成在固定零件上时,该倾斜朝向固定零件侧面部的大致中心形成。 本实施例的光拾取装置具备:框体和固定在该框体上的固定零件,其也可以是下面的结构,即通过所述固定零件的位置调整而配置成所述框体与所述固定零件间具有规定间隔的间隙,在所述框体的与所述固定零件邻接的侧面部的至少一部分上设置槽,并且所述槽朝向框体与固定零件相对的区域(相对区域)的中心方向具有斜度,以使所述槽的底部与固定零件间的间隔变狭窄,并具备按压所述槽和所述固定零件双方的刚体。 根据所述结构,通过在具有斜度的槽与固定零件间嵌入刚体而使刚体分别按压框体和固定零件,所以把框体与所述固定零件的相对位置保持恒定,并且能防止固定零件的位置偏离。这样能防止在固定零件的位置调整后由周围的热变动和来自外部的冲击等引起的固定零件的位置偏离。因此提高了光拾取装置的组装质量。 与象现有技术那样把固定零件仅用粘接剂固定在框体上的情况相比,其是通过刚体按压框体和固定零件的,所以其能防止发生由周围环境的变化或来自外部的冲击等引起粘接剂的伸缩或偏离而产生的固定零件的位置偏离。 使刚体嵌入所述间隙是非常简单的结构,所以例如与使用螺钉和弹簧等调整用部件的情况相比,能抑制成本,并且能提高光拾取装置零件组装作业的作业效率。 如上所述那样,本发明的光拾取装置具备:框体和固定在该框体内侧上的固定零件,其中,在所述框体的侧面部与固定零件的侧面部间设置刚体,该刚体在按压所述两个侧面部的同时保持这两者的相对位置。 根据所述结构,框体和固定零件相互间通过刚体接触,该刚体按压两者。即刚体进行按压以使两者的间隔保持恒定。这样与现有技术仅用粘接剂固定框体与固定零件的结构相比,能防止例如在受到来自外部的力时,固定零件从固定在框体上的位置/角度(框体与固定零件的相对位置)偏离。从而能比现有技术的无位置/角度偏离地固定所述固定零件,所以能防止组装光拾取装置并进行了光轴调整等的位置调整后所述固定零件的位置/角度偏离。即通过所述结构能提高光拾取装置的产品可靠性。 本发明的光拾取装置最好其结构是所述固定零件是传动器、反射镜、棱镜和透镜的任一个。 所述固定零件是反射镜、棱镜或透镜等光学元件和使该光学元件动作的传动器时,一般要求它们有高的位置精度。即为了进行信息高密度的写入/读出,就需要把光对信息记录媒体聚光在正确的位置上,所以就需要在光拾取装置中把光学元件和使该光学元件动作的传动器等的位置用高精度固定。因此通过所述结构能防止光拾取装置组装后的固定零件的位置/角度偏离,所以能把光对信息记录媒体聚光在更正确的位置上。这样就能提供对信息记录媒体能用更高密度进行信息写入/读出的光拾取装置。 本发明的光拾取装置最好其结构是用粘接剂粘接所述刚体与框体以及粘接该刚体与固定零件。 根据所述结构,刚体的周围用粘接剂固定,并且相对所述框体和固定零件固定刚体的位置。具体说就是在刚体按压固定零件和框体的状态下,用粘接剂把刚体与框体以及该刚体与固定零件粘接。并不是通过粘接剂把该刚体与框体以及该刚体与固定零件粘接,使用粘接剂的目的在于单单地不想使刚体移动。这样能更加防止决定框体与固定零件间隔的刚体其位置偏离。即能更加牢固地保持固定零件相对框体的位置。 本发明的光拾取装置最好其结构是所述框体和/或固定零件与刚体用相同材质构成。 根据所述结构,通过把所述框体和/或固定零件与刚体用相同材质构成而能使两者的热膨胀率相同。这样即使例如周围温度变化,也能更加减少由热膨胀引起的框体、固定零件和/或刚体伸缩的影响。即能更加无位置/角度偏离地把固定零件固定。 本发明的光拾取装置最好其结构是所述刚体是球的形状。 根据所述结构,通过把刚体制成球的形状,能更简单地固定框体和固定零件。 本发明的光拾取装置最好其结构是在所述框体和固定零件的至少一方的侧面部上设置限制装置,该限制装置用于防止该刚体在从所述刚体来看在所述框体与固定零件的间隙延伸的间隙方向上移动。 根据所述结构,设置了限制刚体向间隙方向移动的限制装置。这样在把刚体向所述与固定零件间嵌入时,能决定刚体的设置位置。 本发明的光拾取装置最好其结构是所述限制装置在所述框体和固定零件的至少一方的侧面部上形成的槽。 根据所述结构,通过限制装置的槽,能不增加新零件地用更简单的结构限制刚体向间隙方向的移动。 本发明的光拾取装置最好其结构是所述刚体是球形状,所述槽在向深度方向延伸的同时形成倾斜,该倾斜朝向框体与固定零件的侧面部相对区域中心,并使槽的底部与框体或固定零件的间隔变狭窄。 根据所述结构,通过使槽形成为倾斜,能使球形状的刚体(以后叫做刚体球)固定在恰当的位置。所述槽由于朝向相对区域的中心形成了倾斜,所以在使用刚体球固定时,刚体球就把两者固定在相对区域中心的近旁。这样能更加无位置/角度偏离地把两者固定。所述相对区域是指框体的侧面部与固定零件的侧面部相对的区域。所述深度方向是指固定零件对框体插入的方向和其相反的方向。 本发明的光拾取装置最好其结构是所述刚体是球形状,所述槽的断面形状是V字形状。 根据所述结构,通过槽的断面形状是V字形状,能使刚体可靠地按压该V字形状槽的两点。因此与例如刚体用一点按压槽的结构相比,能更加可靠地固定框体与固定零件不向所述间隙方向移动。所说的槽的断面(形状)是指与槽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的断面(形状)。 本发明的光拾取装置为了解决所述课题,其具备:框体和固定在该框体上的固定零件,其中,在所述框体与固定零件间具备与两者的侧面部接触的刚体,并且用粘接剂把所述框体与刚体以及所述固定零件与刚体粘接。 根据所述结构,刚体被设置在框体与固定零件间并与两者接触。然后用所述粘接剂固定以使所述固定零件不移动。即通过所述结构即使有力从外部对框体施加时,固定零件通过刚体也保持该固定零件与框体间的间隔,所以两者的相对位置不变化。这样与现有技术的用粘接剂粘接框体与固定零件的结构相比,能更可靠地防止固定零件的位置/角度偏离。在所述的结构中粘接剂并不是仅用来想使固定零件不移动,所以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减少粘接剂的使用量。即能减少粘接剂热膨胀和热收缩的影响。 对发明详细说明的项目中所举具体的实施方式或实施例,归根到底是为了明确本发明的技术内容,而不应该狭义解释为仅限定于其具体例,在本发明的精神和下面所述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变更实施。
《光拾取装置及其制造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光拾取装置及其制造方法.pdf(21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光拾取装置,其把传动器底座固定在壳体的传动器底座固定部,其中,在传动器底座固定部的侧面部与传动器底座的间隙内配置按压两者的刚体球。这样能防止传动器底座与传动器底座固定部的相对位置偏离。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