滤色器基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和光电装置.pdf

上传人:r7 文档编号:514810 上传时间:2018-02-20 格式:PDF 页数:69 大小:3.3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410071379.1

申请日:

2004.07.23

公开号:

CN1577003A

公开日:

2005.02.09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专利权的视为放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G02F1/1335; G02F1/133; G02B5/08

主分类号:

G02F1/1335; G02F1/133; G02B5/08

申请人: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发明人:

片上悟; 有贺久; 牛山敏宽; 丸山邦雄; 泷泽圭二

地址:

日本东京

优先权:

2003.07.23 JP 2003-278434; 2003.09.10 JP 2003-318436; 2004.06.03 JP 2004-165777

专利代理机构: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代理人:

李香兰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滤色器基板,该滤色器基板(304a),包括:透明基体材料(309a),形成在基体材料(309a)上的反射膜(312),形成在反射膜(312)上的颜色不同的多个着色单元(316),在反射膜(312)上、形成在多个着色单元(316)的边界上的多个透明的围堰(314)。根据本发明的滤色器基板,可以提高显示的亮度及对比度,通过滤色器基板的可视性。另外,着色单元(316)借助喷墨技术喷出固定到由围堰(314)和遮光构件(313)包围的区域内。围堰(314)本身成为反射膜的露出区域。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滤色器基板,其特征在于,包括:透明的基体材料,形成在该基体材料上的反射膜,形成在该反射膜上的颜色不同的多个着色单元,在前述反射膜上、形成在前述多个着色单元的边界上的多个透明的围堰。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色器基板,其特征在于,在前述多个着色单元的边界处,在没有前述围堰的部分上,具有多个遮光构件。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滤色器基板,其特征在于,前述多个围堰沿着第一个方向呈线状延伸的同时,沿着与其垂直的第二个方向以相当于前述着色单元的宽度的间隔相互平行地排列,
前述多个遮光构件沿第二个方向呈线状延伸的同时,沿着第一个方向以相当于前述着色单元的宽度的间隔相互平行地排列。

4.
  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滤色器基板,其特征在于,前述围堰的面积对应于与该围堰邻接的前述着色单元的颜色,设定成不同的值。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滤色器基板,其特征在于,当对于着色单元的第一种颜色要求面积为A1的透明区域,对于和前述第一种颜色邻接的第二种颜色要求面积为A2的透明区域时,设置在前述第一种颜色和前述第二种颜色之间的前述围堰的面积为(A1/2+A2/2)。

6.
  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滤色器基板,其特征在于,前述多个着色单元的颜色的种类为R(红)、G(绿)、B(蓝)三种颜色,它们以带状配置排列。

7.
  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滤色器基板,其特征在于,在与配备有线路布线的元件基板对向使用的滤色器基板中,在俯视观察时,前述围堰形成得比该线路布线粗,以便包含前述线路布线。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滤色器基板,其特征在于,当对于着色单元的第一种颜色要求面积A1的透明区域,对于和前述第一种颜色邻接的第二种颜色要求面积A2的透明区域,进而,当前述线路布线的面积为AL时,
设置在前述第一种颜色和第二种颜色之间的前述围堰的面积为(A1/2+A2/2+AL)。

9.
  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滤色器基板,其特征在于,前述着色单元通过液滴喷出形成。

10.
  一种光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滤色器基板,与该滤色器基板对向的对向基板,配置在前述滤色器基板与前述对向基板之间的光电物质层。

11.
  一种滤色器基板,配备有:具有透光性的基板,形成在前述基板上并具有开口部的反射层,形成在前述反射层上的边界层,由前述边界层包围的多个着色层,其特征在于,
前述边界层,在相互相同颜色的着色层之间形成有色的边界层,在相互不同颜色的着色层之间形成透光性的边界层。

12.
  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滤色器基板,其特征在于,前述边界层的宽度不同,以便使前述着色层的区域的面积分别不同。

13.
  如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滤色器基板,其特征在于,前述着色层利用由喷出装置喷出规定溶液的液滴形成。

14.
  一种滤色器基板,配备有:具有透光性的基板,形成在前述基板上并具有开口部的反射层,形成在前述反射层上的边界层,由前述边界层包围的多个着色层,以覆盖前述边界层及前述着色层的方式形成的外涂层,其特征在于,
形成有前述边界层的前述反射层的面,是使光散射的凹凸状,在相互相同颜色的着色层之间形成有色的边界层,在相互不同颜色的着色层之间形成透光性的边界层。

15.
  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滤色器基板,其特征在于,通过改变前述边界层的宽度,可以分别设定前述着色层的区域的面积。

16.
  如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滤色器基板,其特征在于,前述着色层,利用由喷出装置喷出规定溶液的液滴形成。

17.
  如权利要求14~16中任一项所述的滤色器基板,其特征在于,前述外涂层在对应于前述反射层的区域的厚度,比其它部分的厚度厚。

18.
  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装载有权利要求11~17中任一项所述的滤色器基板。

19.
  一种滤色器基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基体材料上形成反射膜的工序,
在前述反射膜上,隔开与显示用的点在一个方向的宽度相对应的间隔、相互平行地形成多个带状遮光构件的工序,
在前述反射膜上,隔开与显示用的点在和前述一个方向成直角的方向的宽度相对应的间隔、相互平行地以带状形成透明围堰的的工序,
在由前述遮光构件和前述围堰包围的多个区域内,以构成规定排列的方式利用液滴喷出形成颜色不同的多个着色单元的工序。

20.
  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滤色器基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形成前述围堰的工序中,对应于与各个围堰邻接的前述着色单元的颜色,将前述多个围堰的面积设定成不同的值。

21.
  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滤色器基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对于着色单元的第一种颜色要求面积A1的透明区域,对于与前述第一种颜色邻接的第二种颜色要求面积A2的透明区域时,在前述形成围堰的工序中,将设置在前述第一种颜色与前述第二种颜色之间的前述围堰的面积设定成(A1/2+A2/2)。

22.
  如权利要求19~21中任一项所述的滤色器基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通过前述液滴喷出形成多个着色单元的工序中,将R(红)、G(绿)、B(蓝)三种颜色的着色单元排列成带状。

23.
  如权利要求19~22中任一项所述的滤色器基板的制造方法,在与配备有线路布线的元件基板对向使用的滤色器基板的制造方法中,其特征在于,在形成前述围堰的工序中,在俯视观察时,前述围堰形成得比该线路布线粗,以便包含前述线路布线。

24.
  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滤色器基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对于着色单元的第一种颜色要求面积为A1的透明区域,对于和前述第一种颜色邻接的第二种颜色要求面积为A2的透明区域,进而,前述线路布线的面积为AL时,在形成前述围堰的工序中,将设置在前述第一种颜色与前述第二种颜色之间的前述围堰的面积设定成(A1/2+A2/2+AL)。

25.
  一种滤色器基板的制造方法,包括:在具有透光性的基板上形成具有开口部的反射层的工序,在前述反射层上形成边界层的工序,形成利用前述边界层包围的多个着色层的工序,其特征在于,
具有在前述反射层上的第一区域上形成有色边界层的工序以及在前述反射层上的与前述第一区域不同的第二区域上形成具有透光性的边界层的工序,以分别在相同颜色的着色层之间形成前述有色的边界层,并且在不同颜色的着色层之间形成前述具有透光性的边界层的方式,形成前述着色层。

26.
  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滤色器基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形成前述边界层的工序中,使前述边界层的宽度不同,以便分别使前述着色层的区域的面积不同。

27.
  如权利要求25或26所述的滤色器基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形成前述着色层的工序,利用由喷出装置喷出规定溶液的液滴形成前述着色层。

28.
  一种滤色器基板的制造方法,包括:在具有透光性的基板上形成具有开口部的反射层的工序,在反射层上形成边界层的工序,形成利用前述边界层包围的多个着色层的工序,以覆盖边界层和着色层的方式形成外涂层的工序,其特征在于,
具有在前述反射层上的第一区域上形成有色边界层的工序以及在前述反射层上的与前述第一区域不同的第二区域上形成具有透光性的边界层的工序,形成有前述边界层的前述反射层的面,是使光散射的凹凸状。

29.
  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滤色器基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形成前述边界层的工序,由在相互相同颜色的着色层之间形成有色的边界层的工序,和在相互不同颜色的着色层之间形成具有透光性的边界层的工序构成。

30.
  如权利要求28或29所述的滤色器基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形成前述边界层的工序中,使前述边界层的宽度不同,以便分别使前述着色层的区域的面积不同。

31.
  如权利要求28~30中任一项所述的滤色器基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形成前述着色层的工序中,利用由喷出装置喷出规定溶液的液滴形成前述着色层。

32.
  如权利要求28~31中任一项所述的滤色器基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形成前述外涂层的工序中,将对应于前述反射层的区域的前述外涂层的厚度,形成得比其它部分的厚度大。

33.
  一种显示装置,具有滤色器基板,该滤色器基板配备有:具有透光性的基板,形成在基板上并具有开口部的反射层,形成在反射层上的边界层,由前述边界层包围的多个着色层,其特征在于,
前述边界层,在相互相同颜色的着色层之间形成有色的边界层,在相互不同颜色的着色层之间形成透光性的边界层。

34.
  如权利要求3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边界层的宽度不同,以便使前述着色层的区域的面积分别不同。

35.
  如权利要求33或3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着色层利用由喷出装置喷出规定溶液的液滴形成。

36.
  一种显示装置,具有滤色器基板,该滤色器基板配备有:具有透光性的基板,形成在基板上并具有开口部的反射层,形成在反射层上的边界层,由前述边界层包围的多个着色层,以及以覆盖边界层及着色层的方式形成的外涂层,其特征在于,
形成有前述边界层的前述反射层的面,是使光散射的凹凸形状,在相互相同颜色的着色层之间形成有色的边界层,在相互不同颜色的着色层之间形成透光性的边界层。

37.
  如权利要求3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边界层的宽度不同。以便使前述着色层的区域的面积分别不同。

38.
  如权利要求36或37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着色层利用由喷出装置喷出规定溶液的液滴形成。

39.
  如权利要求36~38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外涂层,在对应于前述反射层的区域的厚度比其它部分的厚度厚。

40.
  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装载有权利要求33至39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

41.
  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具有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光电装置,以及控制该光电装置的动作的控制机构。

42.
  一种光电装置,其特征在于,由具有被包含透光性的边界层包围的着色层的滤色器部,以及作为分别对应于前述着色层的单独光源的有机EL部构成。

43.
  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装载有权利要求42所述的光电装置。

说明书

滤色器基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和光电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可视性良好的滤色器基板,滤色器基板的制造方法,显示装置,光电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在兼具利用外部光进行的反射式显示,利用背照光进行的透射式显示,没有间隙地连接配置彩色显示用的着色层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在反射式显示时,由于从外部来的入射光通过着色层变成着色光,所以,存在着入射光的一部分被着色层吸收,用着色光进行的显示变暗的问题。因此,如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那样,在着色层的一部分上,设置无着色的开口部,以及对应于开口部的反射层,通过外部的入射光不被着色层吸收,作为非着色光被反射,与着色光加在一起,变成明亮的显示。
此外,利用液晶装置,有机EL装置等所谓光电装置进行彩色显示,在现有技术中是公知的。在这种光电装置中,在其内部装入滤色器基板。这种滤色器基板,例如,通过在透明玻璃构成的基体材料上以规定的排列方式形成R(红)、G(绿)、B(蓝)三种颜色的着色单元构成。
其中,作为液晶装置,已知有下面所述的三种类型。第一种,在装置内部反射太阳光,室内光等外部光,利用该反射光进行显示的所谓反射式的液晶装置。第二种,利用从冷阴极射线管、LED(发光二极管)等光源发射出来的、透过液晶装置内部的光进行显示的所谓透射式的液晶装置。第三种,兼具反射式及透射式两种功能的半透射反射式液晶装置。
在上述反射式液晶装置及该半透射反射式液晶装置中,在利用反射光进行显示时,由于外部光两次通过滤色器的着色单元,所以,存在着光的吸收变多,显示亮度降低的问题。为了消除这种问题,已知有在象素区域中形成不存在着色单元的区域,即,形成将反射膜露出的区域的反射式液晶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这种液晶装置中,借助通过反射膜露出的部分,使亮度高的光通过,可以防止彩色显示亮度的降低。
[专利文献1]特开平11-183892号公报(图1)
[专利文献2]特开平10-186347号公报(图1)
但是,在上述专利文献1公开的现有技术中,由于将着色层的一部分制成开口部作为非着色层,所以,有必要分成着色部和非着色部形成着色层。此外,由于没有成为各着色层之间的分界的边界层,着色层没有间隙邻接地配置,所以,不规则地产生着色层相互之间颜色的重合以及没有颜色的间隙,不仅在反射式显示中,在透射式显示中也存在着变成对比度较差的显示的问题。同时,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的液晶装置中,由于反射膜露出的部分设置在黑屏蔽(blackmask)的内侧区域,即,设置在与黑屏蔽不同的区域,所以,存在着缩小着色单元的面积的问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鉴于上述问题,其目的是,提供一种在确保将反射膜露出的区域的同时,又明亮的、对比度良好的可视性优异的滤色器基板,滤色器基板的制造方法,显示装置,光电装置及电子设备。
为达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滤色器基板,其特征在于,包括:透明的基体材料,形成在该基体材料上的反射膜,形成在该反射膜上的颜色不同的多种着色单元,在前述反射膜上、形成在前述多个着色单元的边界上的多个透明的围堰。这里,对于上述围堰,所谓的“透明”,指的是,与着色单元相比,光地透射率高,具体地说,对于波长400nm~700nm的光,光的透射率在50%以上,优选在80%以上。
根据该滤色器基板,由于将划分着色单元的围堰制成透明的,所以,围堰本身具有反射膜露出部的功能。因此,与现有技术中将反射膜的露出部分设置在黑屏蔽的内侧的情况相比,能够加大着色单元的区域,可以确保足够的色度。此外,由于将着色单元配置在由围堰包围的区域内,所以,可以利用液滴喷出技术,即,喷墨技术形成着色单元。
这里,所谓喷墨技术,是一种将着色单元的材料作为墨滴从喷嘴中喷出,喷出到所希望的部位的技术。作为油墨的喷出方法,可以采用随着通电进行振动的压电元件使喷嘴的内部容积变化喷出油墨的方法,使喷嘴内部的油墨进行热膨胀将其喷出的方法,以及其它任意的液滴喷出技术。
上述结构的滤色器基板,优选地,在前述多个着色单元的边界处,在没有前述围堰的部分上,具有多个遮光构件。由于该遮光构件具有作为所谓黑屏蔽的功能,所以,能够显示清晰的彩色像。
在上述结构的滤色器基板上,优选地,前述多个围堰沿着第一个方向呈线状延伸的同时,沿着与其垂直的第二个方向以相当于上着色单元的宽度的间隔相互平行地排列,进而,前述多个遮光构件沿第二个方向呈线状延伸的同时,沿着第一个方向以相当于前述着色单元的宽度的间隔相互平行地排列。根据这种结构,在纵向方向或横向方向中的一个方向上设置遮光构件,在与之垂直的方向上设置透明围堰,借助这些遮光构件及透明围堰,包围各个着色单元的周围。
在上述结构的滤色器基板上,优选地,前述围堰的面积对应于与该围堰邻接的前述着色单元的颜色,设定成不同的值。本申请人在特愿2002-230291号中,提出过通过在各个迅象素区域内设置围堰层或岛状围堰区域等无着色的反射区域,可以获得无着色的明亮的反射光的滤色器基板的方案。这里所用的无着色反射区域的大小,与着色单元的颜色密切相关。例如,在作为着色单元利用R、G、B三种颜色的情况下,如果无着色反射区域的大小分别对应于R、G、B的每一个变化的话,可以按照观察者的希望自由地设定彩色显示时的色平衡。这在本申请的发明中也一样。即,在本申请的发明中,通过令透明围堰的面积对应于着色单元的颜色变化,可以单独地调节各个颜色的亮度,借此,可以按照希望调节彩色显示中的色平衡。
在对应于着色单元的颜色使围堰的面积变化的上述结构的滤色器基板上,当对于着色单元的第一种颜色要求面积为A1的透明区域,对于和前述第一种颜色邻接的第二种颜色要求面积为A2的透明区域时,设置在前述第一种颜色和前述第二种颜色之间的前述围堰的面积优选地为(A1/2+A2/2)。即,在这种情况下,相对于一个围堰,设定成将其两个相邻的着色单元的每一个所必需的透明区域的各自的一半相加起来的尺寸。换句话说,就一个着色单元而言,将对于该着色单元的颜色所要求的透明区域的大小的一半分配到该着色单元的两侧。
在本发明的滤色器基板中,优选地,前述多个着色单元的颜色的种类为R(红)、G(绿)、B(蓝)或及C(蓝绿)、M(品红)、Y(黄)等三色,将它们以带状配置排列。这里,所谓带状配置是指,如图20(a)所示,将R、G、B各个颜色沿纵向方向排列成一列,沿横向方向依次一个个重复变化地排列。
此外,作为着色单元的排列,除带状排列之外,可以采用各种各样的排列,例如,可以采用图20(b)所示的镶嵌配置,以及图20(c)所示的三角形配置等。所谓镶嵌配置,是一种将R、G、B在纵列和横列两者中依次重复排列的配置。此外,所谓三角形配置,是一种将R、G、B配置在相当于三角形顶点的位置上的同时,R、G、B在横列方向上依次重复排列的配置。
其次,根据本发明的滤色器基板,有时与配备有线路布线的元件基板对向地配置。在这种情况下,优选地,在俯视观察时,前述围堰形成得比该线路布线粗,以便将前述线路布线包含于其内。由于设置在元件基板侧的线路布线是不能使光透射的区域,所以,起着黑屏蔽的作用。如果将透明的围堰形成得比线路布线粗的话,可以有效地利用通过围堰的无着色反射光。
在从俯视观察时,在透明围堰中包含线路布线的结构的滤色器基板中,当对于着色单元的第一种颜色,要求面积A1的透明区域,对于和前述第一种颜色邻接的第二种颜色要求面积A2的透明区域,进而,当前述线路布线的面积为AL时,设置在前述第一种颜色和第二种颜色之间的前述围堰的面积优选地为(A1/2+A2/2+AL)。这样,可以有效地利用通过透明围堰的无着色的反射光。
本发明的滤色器基板,配备有:具有透光性的基板,形成在基板上、具有开口部的反射层,形成在反射层上的边界层,由边界层包围的多个着色层,其特征在于,边界层在相互相同颜色的着色层之间形成有色的边界层,在相互不同颜色的着色层之间形成透光性的边界层。
根据这种结构,通过在着色层(着色单元)的交界处设置边界层,可以有序地正确地配置边界层,不存在着色层相互不规则的颜色的重合等,在可以提高彩色对比度的同时,在面积较大的透光性的边界层中,可以充分获得抑制外部入射光的亮度降低的反射光,所以,可以提高显示亮度。此外,由于在相同颜色的着色层之间形成有色的边界层(遮光构件),在形成相同颜色的着色层时,即使着色材料飞散等将有色的边界层着色,不会对显示产生影响,所以,着色层的形成很容易。
在这种情况下,优选地,为了使前述着色层的区域的面积分别不同,优选地,使前述边界层的宽度不同,优选地,着色层利用由喷出装置喷出的规定溶液的液滴形成。根据这种结构,由于只需改变边界层宽度,就可以对其它部分没有影响地简单地改变着色层的大小,所以,可以很容易进行缩小易于辨认的颜色的着色层的面积等的平衡调整。此外,由于通过借助喷出装置形成着色层,可以均匀地涂布液滴,所以,可以形成涂布厚度及涂布范围没有起伏的着色层。
此外,本发明的滤色器基板,配备有:具有透光性的基板,形成在基板上、具有开口部的反射层,形成在反射层上的边界层,由该边界层包围的多个着色层,以覆盖边界层及着色层的方式形成的外涂层的滤色器基板中,其特征在于,形成有边界层的反射层的面,是使光散射的凹凸状,在相互相同颜色的着色层之间形成有色的边界层,在相互不同颜色的着色层之间形成透光性的边界层。
根据这种结构,由于反射层(反射膜)的面是凹凸状的,所以,将光散射反射,可以防止从入射光方向来的像,例如,正在观看显示的人的眼睛及面部等映现出来。
在这种情况下,优选地,为了使前述着色层的区域的面积分别不同,使前述边界层的宽度不同,着色层优选地利用由喷出装置喷出规定溶液的液滴形成。
进而,优选地,外涂层在对应于反射层的区域的厚度比其它部分的厚度厚,在这种结构中,在反射层区域,与外涂层的加厚的量相应地减少相同的区域的液晶部分的厚度,抑制从透光性的边界层(围堰)及着色层来的反射光通过液晶部分时的亮度的降低,能够进行更明亮的显示。
本发明的滤色器基板的制造方法,包括:在具有透光性的基板上形成具有开口部的反射层的工序,在反射层上形成边界层的工序,形成利用边界层包围的多个着色层的工序,其中,具有在前述反射层上的第一区域上形成有色边界层的工序,以及,在前述反射层上的与前述第一区域不同的第二区域上形成具有透光性的边界层的工序,以分别在相同颜色的着色层之间形成前述有色的边界层,并且在不同颜色的着色层之间形成前述具有透光性的边界层的方式,形成前述着色层。此外,优选地,形成边界层的工序,为了前述着色层的区域的面积分别不同,所形成的前述边界层的宽度不同,形成着色层的工序,利用由喷出装置喷出规定溶液的液滴形成前述着色层。
同时,本发明的滤色器基板的制造方法,包括:在具有透光性的基板上形成具有开口部的反射层的工序,在反射层上形成边界层的工序,形成利用边界层包围的多个着色层的工序,以覆盖边界层和着色层的方式形成外涂层的工序,其特征在于,包括在前述反射层上的第一区域上形成有色边界层的工序,以及,在前述反射层上的与前述第一区域不同的第二区域上形成具有透光性的边界层的工序,形成有前述边界层的前述反射层的面,是使光散射的凹凸状。此外,形成边界层的工序优选地由在相互相同的颜色的着色层之间形成有色的边界层的工序,和在相互不同颜色的着色层之间形成具有透光性的工序构成,进而,为了使前述着色层的区域的面积分别不同,优选地,使前述边界层的宽度不同。同时,优选地,形成着色层的工序,利用由喷出装置喷出规定溶液的液滴形成前述着色层。
其次,根据本发明的滤色器基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在基体材料上形成反射膜的工序,隔开与显示用的点在一个方向的宽度相对应的间隔、相互平行地形成多个带状遮光构件的工序,在前述反射膜上、隔开与显示用的点在和前述一个方向成直角的方向的宽度相对应的间隔、相互平行地以带状形成透明围堰的的工序,在由前述遮光构件和前述围堰包围的多个区域内、以构成规定的排列的方式利用液滴的喷出形成颜色不同的多个着色单元的工序。
根据这种滤色器基板的制造方法,由于将划分着色单元的围堰制成透明的,所以,围堰本身起着反射膜露出部的作用。因此,与现有技术中那样将反射膜露出部设置在黑屏蔽的内侧时的情况相比,能够增大着色单元的区域,可以确保充分的色度。此外,由于利用液滴喷出技术,即,喷墨技术形成着色单元,所以,与现有技术中使用的光刻技术相比,简化操作,获得可节约油墨的消耗量等效果。
在上述结构的滤色器基板制造方法中,在形成前述围堰的工序中,优选地,将前述多个围堰的面积,对应于各个围堰邻接的的前述着色单元的颜色,设定成不同的值。这样,可以按照希望调节彩色显示中的色平衡。
此外,在上述结构的滤色器基板的制造方法中,当对于着色单元的第一种颜色要求面积A1的透明区域,对于邻接前述第一种颜色的第二种颜色要求面积A2的透明区域时,在前述形成围堰的工序中,优选地,将设置在前述第一种颜色与前述第二种颜色之间的前述围堰的面积设定成(A1/2+A2/2)。这样,对于一个着色单元所要求的透明区域,分开配置在该着色单元的两侧。
此外,在上述结构的滤色器基板的制造方法中,在利用前述液滴喷出形成多个着色单元的工序中,优选地,将R(红)、G(绿)、B(蓝)三色的着色单元以带状配置排列。
此外,在本发明的滤色器基板的制造方法即与配备有线路布线的元件基板对向使用的滤色器基板的制造方法中,在形成前述围堰的工序中,优选地,从俯视观察时,将前述围堰形成得比该线路布线更粗,以便将前述线路布线包含于其内。
此外,在上述结构的滤色器基板的制造方法中,当对于着色单元的第一种颜色要求面积为A1的透明区域,对于和前述第一种颜色邻接的第二种颜色要求面积为A2的透明区域,进而,前述线路布线的面积为AL时,在形成前述围堰的工序中,优选地,将设置在前述第一种颜色与前述第二种颜色之间的前述围堰的面积设定成(A1/2+A2/2+AL)。
其次,根据本发明的光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上面描述的结构的滤色器基板,与该滤色器基板对向的对向基板,配置在前述滤色器基板与前述对向基板之间的光电物质层。作为这种光电装置,例如,有液晶装置,有机EL装置,等离子体显示装置,以及其它各种装置。
在这种光电装置中,由于在内置的滤色器基板上,将划分着色单元的围堰制成透明的,所以,围堰本身具有作为反射膜露出部的功能。因此,与现有技术中那样将反射膜露出部设置在黑屏蔽的内侧时的情况相比,能够加大着色单元的区域,可以确保充足的色度。借此,能够以鲜明的色彩显示与光电装置相关的各种显示。
其次,本发明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述光电装置,以及控制该光电装置的动作的控制机构。作为这种电子设备,例如,有便携式电话机,便携式信息终端机,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stant个人数字助理),其它各种设备。
本发明的显示装置,具有滤色器基板,该滤色器基板配备有:具有透光性的基板,形成在基板上、具有开口部的反射层,形成在反射层上的边界层,由边界层包围的多个着色层,其特征在于,边界层,在相互相同颜色的着色层之间形成有色的边界层,在相互不同颜色的着色层之间形成透光性的边界层。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使前述着色层的区域的面积分别不同,优选地,使前述边界层的宽度各异,着色层优选地利用由喷出装置喷出规定的溶液的液滴形成。
此外,本发明的显示装置,具有滤色器基板,该滤色器基板配备有:具有透光性的基板,形成在基板上、具有开口部的反射层,形成在反射层上的边界层,由边界层包围的多个着色层,以及以覆盖边界层及着色层的方式形成的外涂层,其特征在于,形成有前述边界层的前述反射层的面,呈使光散射的凹凸形状,在相互相同颜色的着色层之间形成有色的边界层,在相互不同颜色的着色层之间形成透光性的边界层。
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使前述着色层的区域的面积分别不同,优选地,使前述边界层的宽度各异。同时,优选地,着色层利用由喷出装置喷出规定的溶液的液滴形成,将外涂层在对应于反射层的区域处的厚度形成得比其它部分的厚度厚。
本发明的光电装置,其特征在于,由具有被包含透光性的部分的边界层包围的着色层的滤色器部,以及作为分别与着色层对应的各个光源的有机EL部构成。根据这种结构,借助只有与所需的颜色的着色层对应的有机EL发光的没有浪费的节能型光源,以及通过透光性边界层的明亮的有机EL光,获得可视性良好的光电装置。
本发明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装载有滤色器基板,或者显示装置,或者光电装置,根据这种结构,可以实现配备有彩色对比度及亮度得到提高、容易观看的显示装置的各种显示装置,例如,便携式电话机,手表,电子辞典,便携式游戏机,小型电视机等。
根据本发明的滤色器基板,滤色器基板的制造方法,光电装置,以及电子设备,由于利用无色和有色的边界层整齐地将着色层间隔开,从无色的边界层获得明亮的反射光,提高显示亮度,利用有色边界层,使得在着色层形成时的着色材料的飞散等对显示不造成影响,能够允许这种飞散,所以,着色层的形成变得容易,同时可以提高对比度。此外,由于将划分着色单元的围堰制成透明的,所以,围堰本身具有反射膜露出部的功能。因此,与现有技术中将反射膜露出部设置在黑屏蔽的内侧时的情况相比,能够加大着色单元的区域,可以确保足够的色度。此外,由于在围堰中配置着色单元,所以,可以利用液滴喷出技术,即,喷墨技术形成着色单元。因此,可以获得采用喷墨技术时所能得到的效果,例如,可以获得简化工艺,不会浪费油墨等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半透射反射式液晶装置的剖面图。
图2(a)是表示半透射反射式液晶装置中的边界层配置的俯视图。(b)是表示缩小绿的边界层的边界层的配置的俯视图。
图3有色边界层周围的放大剖面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半透射反射式液晶装置的剖面图。
图5是实施方式2的着色部的放大剖面图。
图6是液滴喷出装置的外观透视图。
图7(a)是表示喷出头和喷嘴的配置的俯视图。(b)是表示喷出头的结构的详细图示。
图8是表示向着色部喷出液滴的状态的剖面图。
图9是表示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装置的模式图。
图10是液滴喷出装置的控制系统的框图。
图11是滤色器基板的制造工艺图。
图12是表示光电装置的剖面图。
图13是表示半透射反射式液晶装置中边界层的配置的俯视图。
图14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滤色器基板的一种实施方式的一个象素部分的俯视图。
图15(a)是表示沿着图14的A-A线的滤色器基板的剖面结构的剖面图。(b)是表示沿着图14的B-B线的滤色器基板的剖面结构的剖面图。
图16(a)是表示包含在作为本发明的光电装置的一个例子的液晶装置中的元件侧基板的一个象素部分的俯视图。(b)是沿着(a)的C-C线的剖面图。
图17是表示本发明的光电装置的一实施方式的液晶装置的透视图。
图18、是放大地表示图17的液晶装置中的一个显示用点的区域的剖面结构的图示。
图19是表示在图17的液晶装置中使用的开关元件之一的透视图。
图20是表示形成在图14的滤色器基板上的R、G、B的着色单元的配置图形的例子的图示。(a)表示带状配置,(b)表示镶嵌配置,(c)表示三角形配置。
图21是表示本发明的滤色器基板的制造方法的一实施方式的工序图。
图22是表示在图21的制造方法中使用的喷墨头的透视图。
图23是表示图22的喷墨头的内部结构的分解透视图。
图24是沿着图2310的D-D线的剖面图。
图25是表示本发明的电子设备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框图。
图26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电子设备的实施方式的便携式电话机的透视图。
图27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电子设备的实施方式的数字照相机的透视图。
图中:
1…半透射反射式液晶显示装置,3…反射层,4…开口部,5…无色边界层,6…着色层,7…被喷出部,8…外涂层,15…液晶,21…有色边界层,30…半透射反射式液晶显示装置,31…散射反射层,32…树脂散射层,40、45…滤色器基板,50…光电装置,51…滤色器部,52…有机EL部,100…液滴喷出装置,116…喷出头,117…喷嘴,200…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装置,300…液晶装置(光电装置),302…液晶面板,303…照明装置,304a、304b…基板,306…密封件,307…间隔件,308…液晶层,309a、309b…基体材料,311…树脂层,312…反射膜,313…遮光构件,314…透明围堰,316r、316g、316b…着色单元,317…外涂层,318a…透明电极,318b…点电极,319a、319b…取向膜,321a、321b…偏振片,322…线路布线,323…TFD元件,324…开口,326…第一金属,327…绝缘膜,328…第二金属,329…伸出部,333a、333b…驱动用IC,336…导光体,337…LED,341…喷墨头,342…盒,343…喷嘴,344…喷嘴列,346…喷嘴片,347…振动板,348…间隔构件,349…贮存室,351…储液槽,352…通路,353…液体状材料供应孔,354…管,357…加压体,358…压电元件,359a、359b…电极,361…液滴,420…便携式电话机(电子设备),430…数字照相机(电子设备),D…显示用点,G…单元间隙,M0…液体状材料。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作为装载本发明的滤色器基板的显示装置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实施方式。该液晶显示装置,是一种兼具引入外部光,利用其反射光进行显示的反射式显示,及利用背照光进行显示的透射式显示,根据周围的亮度用最佳的显示方法进行显示的节能型的所谓半透射反射式液晶显示装置,它具有配备彩色显示用的着色层的滤色器基板。
(实施方式1)
图1是本发明的半透射反射式液晶显示装置的剖面图。在该剖面图中,将相对于液晶15而言配置光源20的一侧称之为背面侧,将其相反侧称之为前面侧。通常,从前面侧进行显示内容的确认。此外,图2是表示从前面侧观察时看到的作为本发明的主要部分的边界层的配置的图示,沿X轴方向延伸的多个透光性的无色边界层5,和沿垂直于X轴的Y轴方向延伸的多个没有透光性的有色边界层21形成格栅状。表示无色边界层5的剖面(A-A’)的图是图1,表示有色边界层21的剖面(B-B’)的图是图3。
如图1及图2所示,半透射反射式液晶显示装置1,透光性的背面基板2和前面基板11对向配置,它具有进行彩色显示用的滤色器基板40,该滤色器基板40由以下部分构成:具有形成在背面基板2的前面侧的开口部4的反射层3,在反射层3上以包围开口部4的方式形成的无色边界层5及有色边界层21,由无色边界层5及有色边界层21形成、利用后面描述的喷出装置涂布规定的着色液的多个被喷出部7,作为涂布到各个被喷出部7上的着色液层的着色层6R、6G、6B,将无色边界层5、有色边界层21及着色层6R、6G、6B全部覆盖的外涂层8。
此外,在前面基板11的背面侧,形成与着色层6R、6G、6B对应配置的象素电极12,以及覆盖象素电极12的取向膜13,在上述外涂层8上,形成与象素电极12对应配置的对向电极9,以及覆盖对向电极9的取向膜10。同时,在取向膜10和取向膜13之间,沿前面基板11的外周部形成密封件14,和液晶15封入到由密封件14、取向膜10及取向膜13形成的空间内。进而,它还配备有粘贴到前面基板11的前面侧的前面偏振片17,粘贴到背面基板2的背面侧的背面偏振片16,以覆盖背面偏振片16的背面侧的整个面的方式夹持缓冲件18设置的导光板19,向导光板19提供光的光源20。
此外,将着色层6R、6G、6B配置成规则整齐的格栅状,沿X轴方向有相同颜色的着色层6构成列,沿Y轴方向依次排列着色层6R、6G、6B,在不同颜色的着色层6的交界处配置无色边界层5,在相同颜色的着色层6的交界处配置有色边界层21。这些着色层6被边界层5、21间隔开,相互之间没有颜色的重合或者间隙,不会造成彩色对比度的恶化,可以实现清晰的显示。此外,无色边界层5,对向电极9,象素电极12,取向膜10、13以及外涂层8是透光性的。
首先,对这种结构的半透射反射式液晶显示装置1进行的反射式显示进行说明。当外部光Q、S入射到前面偏振片17上时,只有前面偏振片17的透射方向(透射轴方向)的光通过,其它方向的光被前面偏振片17吸收。通过前面偏振片17的外部光Q及外部光S,以象素电极12→取向膜13→液晶15→取向膜10→对向电极9→外涂层8的路径入射。这里,外部光S通过着色层6R、6G、6B中之一到达反射层3,在反射层3处反射,再次通过着色层6,被着色成着色层6的每一个颜色的着色光,沿着与入射相反的路径向前面侧出射。另一方面,外部光Q,通过无色边界层5到达反射层3,被反射层3反射再次通过无色边界层5,作为非着色光,沿着与入射相反的路径向前面侧出射。
在外部光S中,除着色的该颜色以外的波长的光被着色层6吸收。同时,由于外部光S两次通过着色层6,所以亮度降低。如果为了提高颜色的浓度而加厚着色层6的层厚的话,亮度进一步降低。另一方面,非着色的外部光Q,由于不通过着色层6,而是通过无色边界层5,所以,原封不动地保持明亮的状态出射。因此,为了提高外部光S的亮度,使外部光Q和外部光S同时从前面出射,作为协同效应,确保整个亮度。将着色光和非着色光混合变得更明亮的光,在人的眼睛上不能进行着色光和非着色光的区分,分别被看成是着色光。
由于具有这种效果的无色边界层5由光的透射性良好的丙烯酸树脂或环氧树脂构成,并且规则整齐地形成在不同颜色的着色层6的边界上,所以,达到各着色层6整个亮度的平衡,成为很容易观看的显示。此外,形成在相同颜色的着色层6的边界处的树脂制的有色边界层21,作为黑色具有良好的彩色对比度,同时,由于在用后面描述的喷出装置进行的着色层6的形成过程中,即使着色液喷出到有色边界层21上,也不会对显示产生影响,所以,具有可以连续地进行着色液的喷出的优点。这两种边界层通常都利用分配器及丝网印刷形成。
通过着色层6R、6G、6B的着色光中,绿色光与另外的红色及蓝色的光相比,用人的眼睛观察时的可视度高。即,如图2(b)所示,即使缩小绿的着色层6G的区域,通过着色层6G的着色光,在人的眼睛上认为与其它有色的着色光相同。因此,不会感到绿的显示不清晰。即,即使着色层6G的区域比较小,色平衡也不会破坏。利用这一点,通过将与着色层6G连接的无色边界层5的宽度向着色层6G侧扩展,扩展非着色光的外部光Q的区域,可以整体地提高反射式显示的亮度。这样,通过调整无色边界层5的宽度,不仅提高显示的亮度,而且可以减少所使用的绿的着色液。不仅对于绿色,对于其它的颜色,也同样可以很容易地进行平衡调整。
此外,形成于背面基板2上的反射层3,是银,铝,镍,铬等的薄膜,将光反射。外涂层8,将由于无色边界层5,有色边界层21,着色层6R、6G、6B的形成造成的凹凸平坦化,易于形成对向电极。取向膜10、13在分别覆盖保护对向电极9及象素电极12的同时,还具有防止有机材料渗出使液晶15恶化的目的。
液晶15,根据外加在夹持液晶15相对而立的对向电极9和象素电极12之间的电场,液晶分子的取向状态发生变化,可以控制所通过的光。从而,对向电极9和象素电极12,在对应于各个着色层6R、6G、6B与无色边界层5的位置处成对地配置,控制光的透射,隔断以及各个颜色的亮度,描绘规定的显示。在无色边界层5的区域内,各个相互邻接的对向电极9,以覆盖无色边界层5的宽度的各一半的方式配置。即,外部光Q和外部光S的透射、隔断,由成对的对向电极9、象素电极12的各自的区域的每一个控制。此外,外部光Q、S,与通过着色层6时的情况一样,两次通过液晶15。
其次,对于透射式显示简单地进行说明。在透射式显示中,与反射式显示不同,代替外部光Q、S,利用从光源20发出的透射光P。透射光P由导光板19引导到背面偏振片16,背面偏振片16只允许透过光的方向(透射轴方向)的光通过背面偏振片16,进而,通过背面基板2,从开口部4入射到着色层6R、6G、6B。入射到着色层6R、6G、6B的透射光P,被着色成所入射的着色层6的各自的颜色,经过外涂层8→对向电极9→取向膜10→液晶15→取向膜13→象素电极12→前面基板11→前面偏振片17的路径,入射到前面侧。通常,由于透射光P只通过一次着色层6和液晶15,所以,当从前面入射时的外部光S和从光源来的透射光P具有相同的亮度时,从前面出射时的亮度,透射光P的亮度更高。本发明通过在外部光S上添加外部光Q,增大反射式显示的亮度,使得它与透射式显示的亮度差非常小。
(实施方式2)
其次,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图4是实施方式2的半透射反射式液晶显示装置30的剖面图。与实施方式1一样,在该剖面图上,相对于液晶15而言,将配置光源20的一侧称之为背面侧,将其相反侧称之为前面侧。关于边界层的配置,如图2所示,沿X轴方向延伸的多个无色边界层5,沿着与X轴垂直的Y轴延伸的多个有色边界层21形成格栅状。表示无色边界层5的剖面(A-A’)的图是图4,表示有色边界层21的剖面(B-B’)的图是图5。与实施方式1不同之处为,新增设树脂散射层32,在反射层3上设置凹凸而作为散射反射层31,部分地改变外涂层8的厚度。
如图4及图5所示,半透射反射式液晶显示装置30,透光性的背面基板2与前面基板11对向配置,并具有彩色显示用的由以下部分构成的滤色器基板45,所述部分为:形成于背面基板2的前面侧、在前面侧表面上设置凹凸的树脂散射层32,具有形成在树脂散射层32上的开口部4以及在前面侧表面上使光散射的凹凸面的散射反射层31,在散射反射层31上以包围开口部4的方式形成的无色边界层5及有色边界层21,由无色边界层5及有色边界层21形成的、利用后面描述的喷出装置涂布规定的着色液的多个被喷出部7,作为涂布到各个被喷出部7上的着色液层的着色层6R、6G、6B,在一面将有色边界层21及着色层6R、6G、6B全部覆盖的同时、与散射反射层31对应的部分形成得比较厚的外涂层8。
此外,在前面基板11的背面侧,形成与着色层6R、6G、6B对应配置的象素电极12,覆盖象素电极12的取向膜13,在上述外涂层8上,形成与象素电极12对应的配置成凹状的对向电极9,以及覆盖对向电极9的取向膜10。同时,在取向膜10和取向膜13之间,以沿着前面基板11的外周部的方式形成密封件14,在由密封件14、取向膜10及取向膜13形成的空间内封入液晶15。半透射反射式液晶显示装置30,进一步配备有粘贴在前面基板11的前面侧的前面偏振片17,粘贴在背面基板2的背面侧的背面偏振片16,以覆盖背面偏振片16的整个面夹持缓冲材18设置的导光板19,向导光板19提供光的光源20。
此外,将着色层6R、6G、6B规则整齐地配置成格栅状,沿X轴方向有相同色的着色层6构成列,沿Y轴方向依次排列着色层6R、6G、6B,在不同颜色的着色层6的交界上配置无色边界层5,在相同颜色的着色层6的交界处配置有色边界层21。此外,无色边界层5,对向电极9,象素电极12,取向膜10、13,外涂层8以及树脂散射层32是透光性的。
首先,对在这种结构的半透射反射式液晶显示装置30中的反射式显示进行说明。当外部光Q、S入射到前面偏振片17上时,只有前面偏振片17的透射方向(透射轴方向)的光通过,通过光,以象素电极12→取向膜13→液晶15→取向膜10→对向电极9→外涂层8的路径入射。这里,外部光S通过着色层6R、6G、6B之一到达散射反射层31,被散射反射层31反射,再次通过着色层6,成为被着色成着色层6的各自颜色的着色光,经由与入射相反的路径向前面侧出射。另一方面,外部光Q通过无色边界层5,到达散射反射层31,由散射反射层31反射再次通过无色边界层5,作为非着色光经由与入射相反的路径向前面侧出射。
这里,外部光Q、S,在由散射反射层31反射时,借助散射反射层31的表面的凹凸向各种方向散射。借此,可以防止在没有凹凸时所产生的从前面来的人的眼睛及面部的像映现出来,获得更清晰的显示。该散射反射层31,是银,铝,镍,铬等的薄膜,将光反射。进而,在散射反射层31的表面上,为了使光散射,通过氧等离子处理等设置凹凸。此外,向开口部4入射的外部光几乎不被反射,但为了防止微小的像的映现,使显示更加清晰,在树脂散射层32的前面侧表面上也设置凹凸。
外部光S两次通过着色层6,被着色成规定的颜色和色浓度,亮度降低,外部光Q,不通过着色层6,通过无色边界层5原封不动地保持明亮的状态出射。这样,同时使外部光Q和外部光S从前面出射,确保整体的亮度。由于具有这种效果的无色边界层5,由透光性良好的丙烯酸树脂或环氧树脂构成,规则整齐地形成在不同颜色的着色层6的边界处,所以,达到各着色层6的整体亮度的平衡、成为很容易观看的显示。
同时,形成在相同颜色的着色层6的边界处的树脂制的有色边界层21,是黑色的,在使彩色对比度良好的同时,在用后面所述的喷出这种进行的着色层的形成过程中,即使着色液喷出到有色边界层21上,也不会对显示造成影响,所以,具有连续地进行着色液的喷出的优点。
此外,由于绿色的光与红色及蓝色的光相比,容易被人的眼睛识别所以,如图2(b)所示,即使扩展无色边界层5,缩小绿的着色层6G的区域,可视性也不会产生问题。此外,通过展宽无色边界层5,相应地增加外部光Q,提高反射式显示的亮度。进而,如图4、5所示,为了保持由散射反射层31反射的外部光Q、S的亮度,将和散射反射层31对应的外涂层8与该部分相应地加厚形成,将被散射反射层31反射的外部光Q、S通过的液晶15部分的长度设定得比其它部分短。借此,抑制由于通过液晶15引起的亮度的降低,可以提高从前面出射的光的亮度。
此外,当对于无色边界层5和有色边界层21的配置进行补充时,无色边界层5和有色边界层21,不仅可以采用如图2所示的,无色边界层5沿X轴方向连续地延伸,有色边界层21沿Y轴方向断续地延伸的结构,也可以采用如图13所示的,有色边界层21沿Y轴方向连续延伸,无色边界层5沿X轴方向断续延伸的结构。
对于透射式显示,和已经说明过的半透射反射式液晶显示装置1相同。在实施方式2中,附加了缩短外部光Q、S通过的液晶15的长度抑制亮度降低的措施,设定成当令入射时的外部光Q、S和从光源20来的透射光P的亮度相同时,从前面出射的透射光P和外部光Q、S的亮度没有差异。即,半透射反射式液晶显示装置30,是一种消除由透射光P及外部光Q、S的通过路径不同引起的亮度差异的显示平衡良好的显示装置。
在这种实施方式1及2中说明的半透射反射式液晶显示装置1、30中,为了均匀地形成彩色显示所需要要的着色层6R、6G、6B,可以利用液滴喷出装置,将着色液在液滴状态下向被喷出部喷出涂布来进行。在这种情况下,外涂层8也可以利用液滴喷出装置形成。
液滴喷出装置100,如图6所示,包括:具有喷出液滴的喷出头部110的喷出头机构部102,载置作为从喷出头部110喷出出来的液滴的喷出对象的工件120的工件机构部103,向喷出头部110供应液体133的液体供应部104,综合地控制所述各个机构部及供应部的控制部105。
液滴喷出装置100,配备有设置在底面上的支承腿106,设置在支承腿106的上侧的平台107。在平台107的上侧,以沿着平台107的长度方向(X轴方向)延伸的方式配置工件机构部103,在工件机构部103的上方,沿着与工件机构部103垂直的方向(Y轴方向)延伸地配置用固定到平台103上的两个柱双柱支承的喷出头机构部102。此外,在平台107的一方端部上,配置与喷出头机构部102的喷出头部110连通的供应液体133的液体供应部104。进而,在平台107的下侧,收容控制部105。
喷出头机构部102包括:喷出液体133的喷出头部110,搭载喷出头部110的滑架111,对滑架111向Y轴的方向的移动进行导向的Y轴导向件113,在Y轴导向件113的下侧沿Y轴方向设置的Y轴滚珠丝杠115,使Y轴滚珠丝杠115正反旋转的Y轴马达114,位于滑架111的下部,与Y轴滚珠丝杠115螺纹配合的形成使滑架111移动的阴螺纹部的滑架螺纹配合部112。
工件机构部103位于喷出头机构部102的下方,以喷出头机构部102基本上相同的结构沿X轴方向配置,由载置工件120的载置台121,对载置台121的移动进行导向的X轴导向件123,设置在X轴导向件123的下侧的X轴滚珠丝杠125,使X轴滚珠丝杠125正反旋转的X轴马达124,位于载置台121的下部、与X轴滚珠丝杠125螺纹配合、使载置台121移动的载置台螺纹配合部122构成。
此外,在喷出头机构部102及工件机构部103上,分别配备图中未示出的喷出头部110和检测载置台121移动的位置的位置检测机构。此外,在滑架111和载置台121上,装入调整旋转方向(所谓Θ轴)的机构,能够进行以喷出头部110的中心作为旋转中心的旋转方向的调整,以及载置台121的旋转方向的调整。
通过这种结构,喷出头部110和工件120可以分别沿着Y轴方向及X轴方向往复自由移动。首先,对于喷出头部110的移动进行说明。通过Y轴马达114的正反旋转,Y轴滚珠丝杠115正反旋转,通过螺纹配合到Y轴滚珠丝杠115上的滑架螺纹配合部112沿着Y轴导向件113移动,与滑架螺纹配合部112成一整体的滑架111移动到任意位置。即,通过Y轴马达114的驱动,搭载到滑架111上的喷出头部110自由地沿着Y轴方向移动。同样地,载置于载置台121上的工件120也沿着X轴方向自由移动。
这样,喷出头部110移动到Y轴方向的喷出位置停止,与位于下方的工件120沿X轴方向的移动同步,喷出液滴。通过相对地控制沿X轴方向移动的工件120和沿Y轴方向移动的喷出头部110,可以在工件120上进行规定的描绘等。
其次,向喷出头部110向供应液体133的液体供应部104,由形成与喷出头部110连通的流路的管131a,将液体送入管131a的泵132,将液体133向泵132供应的管131b(流路),与管131b连通、贮存液体133的容器130构成,配置在平台107的一端上。当考虑到液体133的补充及更换时,优选地,容器130设置在平台107的上侧或下方,但就配置而言,如果能够配置在喷出头部110的上上方的话,无需泵132,用一个软管将容器130和喷出头部110连接,借助重力就可以进行液体的自然供应。
喷出头部110,如图7(a)所示,保持相互具有相同结构的多个喷出头116。这里,图7(a)是从载置台121侧观察喷出头部110时看到的图示。在喷出头部110上,以各个喷出头116的长度方向相对于X轴方向构成角度的方式配置两列由6个喷出头116构成的列。此外,喷出液体133用的喷出头116,具有分别沿着喷出头116的长度方向延伸的两个喷嘴列118、119。一个喷嘴列是分别由180个喷嘴117排列成一列的列,沿着该喷嘴列118、119的方向的喷嘴117的间隔约为140μm。两个喷嘴列118、119之间的喷嘴117,分别错开半个间距(约70μm)配置。
如图7(b)所示,各个喷出头116,配备有振动板143,喷嘴片144。总是填充从容器130经由孔147供应的液体133的储液槽145位于振动板143和喷嘴片144之间。此外,多个间隔壁141位于振动板143和喷嘴片144之间。同时,由振动板143、喷嘴片144、及一对间隔壁141包围的部分,是空腔140。由于空腔140对应于喷嘴117设置,所以,空腔140的数目和喷嘴117的数目相同。经由位于一对间隔壁141之间的供应口146将从储液槽145来的液体133供应给空腔140。
如图8所示,振子142与各个空腔140相对应,位于振动板143上。振子142由压电元件142c,夹持压电元件142c的一对电极142a、142b构成。通过向该一对电极142a、142b上施加驱动电压,液体133成为液滴从对应的喷嘴117喷出。在半透射反射式液晶显示装置1、30的情况下,着色液的液滴150,向被无色边界层5及有色边界层21包围的被喷出部7喷出,形成着色层6R、6G、6B。
其次,参照图10说明控制上述结构的控制系统。控制系统包括控制部105和驱动部175,控制部105由CPU170,ROM,RAM,以及输入输出接口171构成,CPU170根据ROM、RAM的数据对经由输入输出接口171输入的各种信号进行处理,经由输入输出接口171向驱动部175输出控制信号,进行各种控制。
驱动部175,由喷出头驱动器176,马达驱动器177,泵驱动器178构成。马达驱动器177借助控制部105的控制信号,使X轴马达124,Y轴马达114正反旋转,控制工件120、喷出头部110的移动。喷出头驱动器176,控制从喷出头116来的液体133的喷出,与马达驱动器177的控制同步,在工件120上进行规定的描绘。此外,泵驱动器168,根据液体133的喷出状态控制泵132,对向喷出头116的液体供应进行最佳控制。
控制部105经由喷出头驱动器176,给予多个振子142的每一个相互独立的信号。因此,根据从喷出头176来的信号相对于每一个喷嘴117,控制从喷嘴117喷出出来的液滴150的体积。进而,从喷嘴117的每一个喷出来的液滴150的体积,可在0pl~42pl(微微升)之间变化。
下面,参照图11具体地说明包含背面基板2,反射层3,开口部4,无色边界层5,有色边界层21,被喷出部7,着色层6R、6G、6B以及外涂层8的实施方式1的滤色器基板40的制造方法。首先,如图11(a)所示,在背面基板2上在对应于开口部4非位置上,形成有机物抗蚀剂膜27,利用蒸镀法等在其上形成构成反射层3的铝,铬等金属薄膜。金属薄膜紧密地形成在背面基板2上,但并不紧贴在抗蚀剂上。在形成金属薄膜后,当利用溶剂除去抗蚀剂膜27和抗蚀剂膜27上的金属膜时,如图11(b)所示,形成反射层3。其次,利用丝网印刷等在反射层3上,将由丙烯酸等透光性树脂构成的无色边界层5和由黑色树脂构成的有色边界层21形成格栅状,如图11(c)所示,形成由这些背面基板2,反射层3,边界层5、21包围的区域的被喷出部7。
这里,以喷出红的着色液形成着色层6R时的情况为例,说明利用液滴喷出装置100向被喷出部7上喷出着色液的液滴150,形成着色层6R的方法。首先,将已经形成反射层3和无色边界层5和有色边界层21的背面基板2作为工件120载置到载置台121上。载置的方向,如图2所示,将无色边界层5的延伸方向作为X轴方向,将有色边界层21的延伸方向作为Y轴方向。喷出头116一面向X轴方向移动,一面如图8所示,从喷嘴117喷出出红的着色液的液滴150,沿着X轴方向排列成一列的应该设置红的着色层的一端的被喷出部7直到另一端的被喷出部7,依次配置液滴150。这时,在对应于红的着色层6R的其它的被喷出部7的列上,可以利用另外的喷嘴117同时配置液滴150。按照作为红的着色层6R的被喷出部7的列的数目,重复进行多次这种操作,完成红的着色层6R。
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沿X轴排列的红的着色层6R的边界是向Y轴方向延伸的没有透光性的有色边界层21,所以,即使液滴150落到有色边界层21上,对应对于作为显示装置的性能也没有影响。从而,X轴方向的液滴的喷出,不必避开有色边界层21进行间歇的喷出,可以进行连续喷出,是高效率的。在如图2所示的矩形的着色层6R上配置液滴150的情况下,四角变得是液滴150难以充满的区域。当避免液滴150落到边界层5、21上配置液滴150时,变成在着色层6R的中央部配置液滴150,有不能充满到拐角部的倾向。为了使液滴150充分充满该拐角部,以液滴150落到拐角部附近的有色边界层21上的方式进行配置是有效的,均匀地形成各个着色层6。此外,由于与相邻的绿的着色层6G的交界是无色边界层5,所以,必须避免液滴150落于其上,由于无色边界层5与X轴平行,喷嘴117也向X轴方向相对移动,所以,相互不交叉,容易回避。在现有技术例中,在各该被喷出部7内的一部分上设置非着色部分,使之起着本发明的无色边界层5的作用,所以每次向各个被喷出部7上喷出液滴150时,必须避开非着色部分进行喷出,控制变得很复杂。这些对于着色层6G、6B而言,也是一样的。如上所述,在着色层6R、6G、6B形成之后,以覆盖着色层6R、6G、6B和无色边界层5及有色边界层21的方式设置外涂层8(图11(d)),完成滤色器基板40。
此外,对于实施方式2中的滤色器基板45,其制造方法基本上和实施方式1的滤色器基板40的制造方法相同,所以,只对其主要不同点进行说明。在背面基板2的前面侧,全部补加粘贴在前面侧表面上设置凹凸的透光性的树脂散射层32,在树脂散射层32上形成抗蚀剂膜27和散射反射层31。由于散射反射层31是金属薄膜,所以,沿着树脂散射层32表面的凹凸形成,但通过氧等离子处理等在表面上进一步设置凹凸,提高散射的效果。在此后的抗蚀剂膜27的除去工序以后,以实施方式1为准。
为了利用这种液滴喷出这种100有效地形成着色层6R、6G、6B,下面说明的制造装置是有效的。图9所示的制造装置200,是制造半透射反射式液晶显示装置1、30的装置组,相对于图1及图4的着色层6R、6G、6B的每一个,包含喷出对应的着色液的液滴150的液滴喷出装置100。制造装置200包括:向涂布红的着色液的整个着色层6R上涂布喷出红的着色液的喷出装置210R,使着色层6R上的着色液干燥的干燥装置220R,在整个涂布绿的着色液的着色层6G上涂布绿的着色液的喷出装置210G,使着色层6G上的着色液干燥的干燥装置220G,同样地,向涂布蓝的着色液的整个着色层6B上分别涂布蓝的着色液并使之干燥的喷出装置210B,干燥装置220B,将各种颜色的着色液再次进行加热(后烘干)的干燥机230,在后烘干的着色液的层上设置外涂层8的喷出装置210C,使外涂层8干燥的干燥装置220C,将干燥过的外涂层8再次加热固化的固化装置240。进而,制造装置200还包括:将着色层6R、6G、6B依次向喷出装置210R,干燥装置220R,喷出装置210G,干燥装置220G,喷出装置210B,干燥装置220B,干燥机230,喷出装置210C,干燥装置220C,固化装置240上搬运的搬运装置250。
此外,试制等过程中,喷出装置210R,喷出装置210G,喷出装置210B,喷出装置210C,也可以是一个相同的液滴喷出装置100。在这种情况下,液滴喷出装置100,也可以具有喷出头部110利用喷出头116喷出出红(R)、绿(G)、蓝(B)、外涂层的每一个的着色液的液滴的结构。例如,在形成红的着色层6R时,利用供应红(R)的着色液的喷出头116,液滴喷出装置100实现和制造装置200的喷出装置210R相同的功能,在绿(G)的着色层6G的形状过程中,利用供应绿(G)的着色液的喷出头116,实现和制造装置200的喷出装置210G的功能,对于蓝(B)、外涂层,可以进行同样的对应。进而,也可以利用液滴喷出装置100进行用分配器或丝网印刷进行的滤色器基板40、45的无色边界层5或有色边界层21的形成,半透射反射式液晶显示装置1、30的取向膜10、13的形成,以及液晶15的涂布,可以在上述制造装置200上附加这些功能。
下面,以图1所示的半透射反射式液晶显示装置1作为代表,对于分别搭载上述实施方式1及2的滤色器基板40、45的半透射反射式液晶显示装置1及30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首先,在由背面基板2,反射层3,开口部4,无色边界层5,有色边界层21,被喷出部7,着色层6R、6G、6B,以及外涂层8构成的滤色器基板40的外涂层8上,与各个着色层6对应地形成由透明材料ITO(Indium Tin Oxide:氧化铟锡)构成的对向电极9。进而,覆盖全部对向电极9和外涂层8,形成聚酰亚胺等的取向膜10,制成背面基板部。
另一方面,在前面基板11的背面侧,形成利用和对向电极9同样的ITO构成的、配置在与对向电极对应的位置上的象素电极12,以覆盖整个象素电极12和前面基板11的方式,形成聚酰亚胺等的取向膜13,制成前面基板部。其次,在背面基板部的取向膜10上,利用丝网印刷等形成在一部分上具有切口部、形成液晶15的区域的矩形密封件14。利用液滴喷出装置100,从喷出头116的喷嘴117,将保持在喷出性良好的温度的液晶15,喷出到该密封件14的内侧。在液晶充满之后,将前面基板部的取向膜13的面粘贴到密封件上,在除去从切口部溢出的液晶之后,将切口部密封。这时喷出来的液晶15的体积,为了在液晶1区域内不产生间隙或者将多余的部分溢出,优选地,为液晶区域的容积的100%至110%。
同时,在前面基板11及背面基板2上分别粘贴前面偏振片17,背面偏振片16,进而,在背面偏振片16的周围设置缓冲件18,借助缓冲件18,与背面偏振片16的整个面对向地粘贴导光板19,与导光板19直接连接地配置光源20。这样,完成颜色可视性优异的半透射反射式液晶显示装置1。对于附加树脂散射层32的半透射反射式液晶显示装置30用同样的制造工艺进行制造。
(实施方式3)
其次,对于作为将配备有本发明的无色边界层5的滤色器部与发射白色光的有机EL(Electroluminescence:电致发光)组合的显示装置的光电装置简单地进行说明。如图12所示,这种光电装置50,由滤色器部51和有机EL部52构成。
滤色器部51,由前面基板11,与前面基板11对向配置的共用基板64,形成在共用基板64的前面基板11侧的无色边界层5,有色边界层21,红、绿、蓝各个着色层6R、6G、6B,覆盖无色边界层5、有色边界层21以及着色层6R、6G、6B的外涂层8构成。
有机EL部52由下述部分构成:EL基板55,形成在EL基板55上的多个开关元件56,形成在开关元件56上的绝缘膜57,形成在绝缘膜57上的多个EL象素电极59,形成在多个EL象素电极59之间的由无机物围堰58a及有机物围堰58b构成的围堰部58,形成在EL象素电极59上的空穴传输层60,形成在空穴传输层60上的白色发光层61,以覆盖发光层61及围堰部58的方式设置的EL对向电极62。进而,在EL对向电极62上配置与EL基板55相互在周边部粘结的滤色器部51共用的基板64,在共用基板64与EL对向电极62之间封入惰性气体63,构成光电装置50。
在这种结构的光电装置50中,EL基板55,共用基板64,前面基板11,是具有透光性的例如玻璃基板,将滤色器部51的着色层6R、6G、6B,配置成如图2所示的格栅状,对应于各个着色层6,分别配置有机EL部52的发光层61,EL象素电极59,空穴传输层60,发光层61,EL对向电极62。空穴传输层60位于EL象素电极59和发光层61之间,提高发光层61的发光效率。EL象素电极59及EL对向电极62,是具有透光性的例如ITO电极,分别与开关元件56电连接,控制发光层61的发光。发光层61发出白色的光,该白色光变成对应的着色层6的红、绿、蓝其中一种有色的着色光,从前面基板11出射。即,有机EL部52起着作为对应于着色层6R、6G、6B的每一个的光源的作用。
作为有机EL部52的主要部分的空穴传输层60及发光层61,如果利用液滴喷出装置100形成的话是效率很高的。首先,将已经形成有开关元件56,绝缘膜57,EL象素电极59,围堰部58的EL基板55作为工件120载置于载置台121上,以载置方向对应于图2所示的着色层6R、6G、6B的方式,决定X轴方向及Y轴方向。喷出头116一面向X轴方向相对移动,一面从喷嘴117喷出空穴传输层形成材料的液滴,向沿X轴排列成一列的EL象素电极59和围堰部58规定的凹部,依次配置液滴。根据该凹部在Y轴方向的列数和喷嘴117的配置,通过多次重复这种相对移动,完成空穴传输层60。其次,在使空穴传输层形成材料的液滴干燥后,与空穴传输层60的形成同样地在空穴传输层60上喷出EL发光材料的液滴,形成发光层61。利用喷出装置100进行的工序结束后,使发光层61干燥,形成EL对向电极62,以有机EL部52的发光层61与滤色器部51的着色层6对应的方式,将两个部分粘贴。而且,最后,在EL对向电极62与共用基板64之间封入惰性气体63。
根据这种光电装置50,对应于滤色器部51的着色层6R、6G、6B的每一个,配置有机EL部52的发光层61,由于只有对应于需要的颜色的着色层6的发光层61才发光,所以,获得极为节省电力型的显示装置。此外,借助滤色器部51的无色边界层5,从前面基板11出射无着色的明亮的光,使得整个显示变得明亮且容易观看。此外,有机EL部52,也可以是电子发射元件的FED(Filed Emission Display:场致发射显示)以及SED(Surface-Conduction Electron-Emitter Display:表面导电电子发射显示)。
(实施方式4)
(滤色器基板及光电装置的实施方式)
下面,举出一个例子,对根据本发明的滤色器基板和使用它的光电装置一起,进行说明。此外,在下面的说明中,以采用作为双端子式的开关元件的TFD(Thin Film Diode:薄膜二极管)的有源矩阵型的液晶装置的半透射反射式液晶装置为例。此外,不言而喻,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这种实施方式。
在图17中,作为光电装置的液晶装置300,包括液晶面板302,装配于其上的照明装置303。液晶面板302,从箭头A方向观察,通过利用环形密封件306将第一基板304a和第二基板304b粘贴起来形成。第一基板304a是形成有滤色器的滤色器基板,第二基板304b是形成有TFD元件的元件基板。图18放大地表示在图17的液晶面板302上的一个显示用的点部分。如图18所示,在第一基板304a与第二基板304b之间,形成利用间隔件307保持的间隙、所谓单元间隙G,在该单元间隙G内封入液晶,形成液晶层308。
图14表示从箭头A方向,即,从观察方向看到的图17的第一基板304a的一个象素区域时的平面结构。此外,图15(a)表示沿着图14的A-A线的第一基板304a的剖面结构。此外,图15(b)表示沿着图14的B-B线的第一基板304a的剖面结构。在图15(a)及图15(b)中,第一基板304a包括用透光性玻璃,透光性塑料等形成的第一基体材料(背面基板)309a。在该第一基体材料309a的液晶侧表面上,形成树脂层311,在其上形成反射膜312。此外,树脂层311具有作为树脂散射层的功能,反射膜312具有作为散射反射层的功能。
此外,在反射膜312上形成遮光构件313及透明围堰314。遮光构件313,作为有色边界层发挥作用,透明围堰314作为无色边界层法规作用。遮光构件313,沿着图15的垂直纸面的方向,从而沿着图14的上下方向延伸地形成。进而,透明围堰314,沿着图15的左右方向,从而沿着图14的左右方向,即,与遮光构件313垂直的方向延伸地形成。在由透明围堰314和遮光构件313包围的方形区域内,形成着色单元(着色层)316。在该着色单元316上,有R、G、B三种颜色,它们在由透明围堰314和遮光构件313包围的一个区域内各形成一种颜色。此外,如图14所示,将R色着色单元称作316r,将G色着色单元称作316g,将B色着色单元称作316b。在本实施方式中,将这些R、G、B各种颜色的着色单元316以图20(a)的带状配置进行排列,用这些着色单元316构成滤色器。
在图15(a)及图15(b)中,在遮光构件313,透明围堰314及着色单元316上,形成外涂层317,在其上形成带状的透明电极(对向电极)318a,在其上形成取向膜319a。在取向膜319a上进行取向处理,例如进行摩擦处理,借此,决定该取向膜319a附近的液晶分子的取向。此外,在第一基体材料309a的外侧表面上,如图17所示,通过粘贴等安装偏振片321a。
在图15(a)及图15(b)中,在树脂层311的表面上形成凹凸,在叠层到该树脂层311上的反射膜312的表面上也形成凹凸。该凹凸图形,从箭头A方向观察时,在平面内无规地形成。通过这种凹凸的存在,入射到反射膜312上的光变成散射光加以发射。一个带状透明电极318a,向图15(a)及图15(b)的与纸面垂直的方向延伸,在相邻的透明电极318a之间,设置与遮光构件313的宽度基本上一致的间隔。借此,多个透明电极318a从箭头A方向观察时,形成带状。
在图18中,第二基板304b与夹持液晶层308的第一基板304a对向。图16(a)表示从箭头A方向观察看到的该第二基板304b的一个象素区域的平面结构。此外,图16(b)表示沿着图16(a)的C-C线的第二基板304b的剖面结构。在图16(b)中,第二基板304b,包括由透光性玻璃,透光性塑料等形成的第二基体材料(前面基板)309b。在该第二基体材料309b的液晶侧表面上,形成线状线路布线322,作为有源元件的TFD元件323以及透明的点电极(象素电极)318b。进而,在这些部件上,形成取向膜319b,对该取向膜319b进行取向处理,例如摩擦处理,借此,决定在该取向膜319b附近的液晶分子的取向。图18的第一基板304a侧的取向膜319a的摩擦方向和第二基板304b侧的取向膜319b的摩擦方向,根据液晶的特性,以适当的角度交叉地进行。此外,在第二基体材料309b的外侧表面上,通过粘贴等安装偏振片321b。
在图16(a)中,点电极318b形成接近于正方形或长方形的点状,经由TFD元件323连接到线路布线322上。此外,为了进行参考,用点划线表示形成在第一基板304a侧的带状透明电极318a。点电极318b与透明电极318a构成在平面上重合的一个显示用的点的区域D。这种一个显示用的点的区域D是对应于R、G、B的一个颜色的区域。在进行彩色显示的本实施方式中,利用对应于R、G、B三种颜色的三个显示用点的区域D,构成一个象素。在图18中,在反射膜312上,对应于各个显示用点D,设置光通过用的开口324。这些开口324,是具有使光透过反射膜312的功能用的结构,但也可以代替设置该开口324,将反射膜312的厚度减薄,使之具有将光反射的功能和使光透射的功能两种功能。
图16(a)的TFD元件323,如图19所示,通过串联连接第一TFD部件323a和第二TFD部件323b形成。该TFD元件323,例如,按下述方式形成。即,首先,利用TaW(钽钨)形成线路布线322的第一层322a及TFD元件323的第一金属326。
其次,通过阳极氧化处理,形成线路布线322的第二层322b及TFD元件323的绝缘膜327。其次,例如,利用Cr(铬)形成线路布线322的第三层322c及TFD元件323的第二金属328。
第一TFD部件323a的第二金属328,从线路布线322的第三层322c起延伸。此外,以重叠到第二TFD部件323b的第二金属328的前端的方式,形成点电极318b。如果考虑电信号从线路布线322向点电极318b的流动的话,沿着其电流方向,在第一TFD部件323a中,电信号按照第二金属层328→绝缘膜327→第一金属326的顺序流动,另一方面,在第二TFD部件323b中,电信号按照第一金属326→绝缘膜327→第二金属328的顺序流动。
即,在第一TFD部件323a和第二TFD部件323b之间,相互串联地连接电学上反向的一对TFD部件。这种结构,一般地,称作背对背(Back-to-Back)结构,已知,这种结构的TFD元件,与只用一个TFD部件构成TFD元件时的情况相比,可以获得稳定的特性。
在图17中,第二基板304b具有伸出到第一基板304a的外侧的伸出部329,在该伸出部329的在第一基板304a侧的表面上,形成布线331及端子332。利用图中未示出的ACF(Anisotropic Coductive Film:各向异性导电膜),将一个驱动用IC333a和两个驱动用IC333b安装到这些布线331及端子汇集的区域内。
布线331及端子332,和在第二基板304b上形成线路布线322或点电极318b时同时形成。此外,线路布线322在伸出部329上原封不动地伸出,成为布线331,连接到驱动用IC333a上。此外,在粘结第一基板304a和第二基板304b的密封件306的内部,混入圆筒形的导通件(图中未示出)。形成于第一基板304a上的透明电极318a,在第一基板304a上被绕到密封件306的部位处之后,经由密封件306中的导通件连接到第二基板304b上的布线331上。借此,第一基板304a上的透明电极318a连接到第二基板304b上的驱动用IC333b上。
在图17中,与构成液晶面板302的第一基板304a的外侧表面对向配置的照明装置303,例如,包括由透明塑料形成的方形的板状的导光体336,作为点光源的LED337。在导光体336中与液晶面板302相反侧的面上,可以安装发射片(图中未示出)。此外,在导光体336中与液晶面板302对向的面上可以安装光扩散片(图中未示出)。此外,在光扩散片上,进而可以安装棱镜片(图中未示出)。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三个LED337,但根据需要,LED337可以是一个,或者,也可以是三个以外的多个。此外,也可以代替LED等点光源,使用冷阴极射线管等线状光源。
下面,说明利用上述结构构成的液晶装置的动作。
在太阳光,室内光等外部光充足的情况下,如图18中箭头F所示,外部光通过第二基板304b被提取到液晶面板302的内部,该外部光通过液晶层308之后,由反射膜312反射,提供给液晶层308。另一方面,在外部光不足的情况下,点亮构成图17的照明装置303的LED337。这时,将从LED337以点状出射的光从导光体336的光入射面336a引导到该导光体336的内部,然后,从与液晶面板302对向的面,即,光出射面336b呈面状出射。这样,从光出射面336b的各个部位出射的光,在图18中如图箭头G所示,通过形成在反射膜312上的开口324作为面状光,供应给液晶层308。
这样,在将光供应给液晶层308期间,就液晶面板302而言,由图17的驱动用IC333a及333b控制,例如将扫描信号供应给线路布线322,同时,例如将数据信号供应给透明电极318a。这时,当变成根据扫描信号和数据信号的电位差选择附属于特定的显示用点的TFD元件323(参照图16(a))的状态(即,接通的状态)时,将图形信号写入该显示用点内的液晶容量中,然后,当所述TFD元件323变成非选择状态(即断开状态)时,该信号存储在该显示点中,驱动该显示点内的液晶层308。
这样,液晶层308内的液晶分子被每个显示用点D控制,因此,通过液晶层308的光被显示用点D的每一个调制。而且,通过这样调制的光穿过图17的第二基板304b侧的偏振片321b,在液晶面板302的有效显示区域内显示文字,数字,图形等的像。利用由图18的反射膜312发射的外部光进行显示,是反射式显示。此外,利用从照明装置303来的光进行的显示是透射式显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根据使用者的希望,或者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自动地选择反射式显示及透射式显示。
如图14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多个着色单元316r、316g、316b的边界处设置透明围堰314。在该透明围堰314的部位处,图15(a)及图15(b)的反射膜312变成露出到外部的状态。因此,在外部光入射到液晶面板302的内部的情况下,在着色单元316存在的区域,对应于该着色单元316的颜色的光成为反射光,在透明围堰314的部位由反射膜312反射的无着色的明亮的光成为反射光。这样,通过在透明围堰314的部位处获得无着色的明亮的反射光,在进行反射式显示时,可以进行明亮的彩色显示。
在现有技术中一般的液晶装置中,在本实施方式中的透明围堰314的部位处,设置和遮光构件313同样的遮光构件,起着黑屏蔽的作用。同时,如特开平10-186347号公报及特愿2002-230291号的所述,为确保反射显示时的亮度用的无着色光反射区域,即,反射膜露出区域,在用黑屏蔽包围的区域内与黑屏蔽分开单独地设置。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透明围堰314本身是透明的,所以,能够以足够的面积形成着色单元316。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液晶装置中,尽管获得明亮的反射光,却仍然获得足够的色度。
不过,为了恰当地调和R、G、B各个颜色的平衡,优选地,使设置在各个着色单元316上的反射膜的露出部的面积,即,透明区域的面积,在R、G、B各个颜色之间不同。例如,当一个显示用点的面积为15123μm2时,R色着色单元316r所必需的透明区域的面积Ar=681μm2,G色着色单元316g所必需的透明区域的面积Ag=2003μm2,同时,B色着色单元316b所必需的透明区域的面积Ab=1014μm2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反射膜露出的面积,即透明区域的必需量在R、G、B各种颜色之间不同,所以,使透明围堰314的面积,和与之相邻的着色单元316的颜色对应地具有不同的值。即,当令R色着色单元316r和G色着色单元316g的边界处的透明围堰314的面积为Arg,G色着色单元316g和B色着色单元316b的边界处的透明围堰314的面积为Agb,B色着色单元316b和R色着色单元316r的边界处的透明围堰314的面积为Abr时,设定成
     Arg≠Agb≠Abr
具体地说,如上所述,当令R、G、B的反射膜露出面积为Ar、Ag、Ab时,设定成
     Arg=Ar/2+Ag/2
     Agb=Ag/2+Ab/2
     Abr=Ab/2+Ar/2
这种情况,当考察一个着色单元时,对于该着色单元而言,相当于在所述一个着色单元的两侧,各分配有所必需的反射膜露出的面积的一半的量。
其中,如可从图14和图16(a)中看到的,当将第一基板304a和第二基板304b组合起来形成液晶面板302(参照图17)时,在从图17的箭头A方向观察时,第二基板304b上的线路布线322与第一基板304a上的透明围堰314重合。在这种情况下,线路布线322起着一种黑屏蔽的作用,在该区域,光不能直接进入观察者的眼睛。考虑到这一点,优选地,令透明围堰314的面积大于线路布线322的面积。进而,当令线路布线322的面积为AL时,将设置在各个着色单元316r、316g、316b之间的透明围堰314的面积,分别设定成
      Arg=Ar/2+Af/2+AL
      Agb=Ag/2+Ab/2+AL
      Abr=Ab/2+Ar/2+AL
这样,由于各个颜色所必需的反射膜露出的面积完全配置在起着黑屏蔽作用的线路布线322的外侧,所以,可以如希望的那样,获得反射显示时所希望的亮度。
在以上的实施方式中,将本发明应用于利用作为双端子型开关元件的TFD元件的有源矩阵方式的半透射反射式液晶装置中,但本发明也可以适用于采用作为三端子型开关元件的TFT(Thin Film Transistor:薄膜晶体管)有源矩阵方式的液晶装置中。本发明也适用于不用开关元件的简单的矩阵方式的液晶装置。此外,本发明也适用于反射式液晶装置。进而,本发明也适用于除液晶装置以外的光电装置,例如,有机EL装置,等离子体显示装置等。
(滤色器基板的制造方法的实施方式)
其次,以制造图14及图15所示的滤色器基板304a时的情况为例说明根据本发明的滤色器基板的制造方法。
图21表示这种滤色器基板的制造方法的一种实施方式。首先,在工序P1,在基体材料309a上,均匀地涂敷,即,涂布图15的树脂层311的材料,在本实施方式中为感光性树脂。其次,在工序P2,将该树脂层材料曝光并显影,形成树脂层311。这时,在该树脂层311的表面上形成无规的凹凸图形。通过上述方式,在基体材料309a上形成表面上具有无规的凹凸的树脂层311。
其次,在工序P3,例如溅射Cr,均匀地在树脂层311上涂布图15的反射膜312的材料。其次,在工序P4,均匀地在其反射膜材料层上涂布抗蚀剂材料,进而,曝光显影,形成所需图形的抗蚀剂膜。其次,在工序P5,将该抗蚀剂膜作为掩模,将上述反射膜材料曝光及显影,进而,在工序P6,通过进行蚀刻处理,在树脂层311上形成反射膜312。这时,对于各个显示用的点,在反射膜312上形成透射光用的开口324。通过上述方式,形成对于各个显示用的点D配备有开口324的反射膜312。
其次,在工序P7,在反射膜312上,均匀地涂敷遮光构件313的材料,例如,黑色等的感光性树脂。其次,在工序P8,将该材料曝光并显影,形成如图14所示的带状的遮光构件313。其次,在工序P9,在反射膜312上均匀地涂敷透明围堰314的材料,例如,透明的感光性树脂,进而,在工序P10,将该围堰材料曝光并显影,如图14所示,形成相对于遮光构件313向直角方向延伸的多个带状的透明围堰314。这里,所谓透明,是指比着色单元316的光透射率高,优选地,相对于波长为400nm~700nm的光,透射率在50%以上,更优选地在80%以上。考虑到后面进行的喷墨工序,该透明围堰314优选地由疏油性的材料,例如氟系材料形成。
此外,各个透明围堰314的面积Arg、Agb、Abr,以与之相邻的着色单元316的颜色相对应成为不同的值的方式决定,但由于具体的决定方法与上述滤色器基板的实施方式的说明相同,所以,省略其说明。
通过上述方式,在基体材料309a上,形成多个点阵状的由遮光构件313和透明围堰314包围的方形区域。这时,遮光构件313存在的部位,处于不能看到其下方的反射膜312的状态。另一方面,透明围堰314所处的部位,通过用透明材料形成该透明围堰314,其下方的反射膜312变成露出到外部的状态,即,成为透明状态。此外,透明围堰314的面积,如上面的滤色器基板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对应于各个着色单元316中所必需的反射膜露出区域的面积决定。此外,根据需要,在考虑到对向基板侧的线路布线面积的因素的情况下决定。
其次,在图21的工序P11中,利用喷墨技术向由遮光构件313和透明围堰314包围的点的区域内,利用喷墨技术,作为液滴喷出着色单元316的材料。这里,利用喷墨头方式进行的膜的形成,例如,通过使图22所示的喷墨头341,如箭头X’以及箭头Y’所示,进行平面扫描来进行。
该喷墨头341具有大致为长方形的盒342,在该盒342的底面上设置多个喷嘴343。这些喷嘴343具有直径约为0.02~0.1mm左右的微小的开口。
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喷嘴343跨过两列设置,借此,形成两个喷嘴列344、344。在各个喷嘴列344上,喷嘴343以一定的间隔设置在一个直线上。将液体状材料从箭头H所示的方向供应到这些喷嘴列344上。所供应的液体状材料,随着压电元件的振动,从各个喷嘴343作为微小的液滴喷出。此外,喷嘴列的344的个数,也可以是一个或三个以上。如果是三个以上的话,可以从一个喷墨头341的各个喷嘴列344分别单独喷出R、G、B各种颜色的着色单元材料。
如图23所示,喷墨头341包括例如不锈钢制的喷嘴片346,与之对向配置的振动板347,将两者相互接合的多个间隔构件348。此外,在喷嘴片346和振动板347之间,利用各个间隔构件348形成贮存液体状材料的贮存室349,以及作为暂时储存液体状材料的部位的储液槽351。进而,经由通路352将多个贮存室349和储液槽351连通。此外,在振动板347的适当的部位处形成液体材料的供应孔353,材料容器356经由管354连接到该供应孔353上。在材料容器356内收容着色单元的材料,从该材料容器356供应的液体状材料M0,被填充到储液槽351中,进而通过通路352填充到贮存室349内。
在构成喷墨头341的一部分的喷嘴片346上,设置将液体状材料从贮存室349喷出成射流状用的喷嘴343。这种喷嘴343多个并列排列,构成喷嘴列344,如和图22相关地描述的那样。此外,在振动板347上,在对应于贮存室349的面上安装对液体状材料加压用的加压体357。如图24所示,该加压体357,包括压电元件358及夹持它的一对电极359a及359b。
通过向电极352a及352b上通电,压电元件358以向箭头J所示的外侧突出的方式挠曲变形,借此,具有使贮存室349的容积增大的功能。同时,当贮存室349的容积增大时,与增大的容积的量相当的液体状材料M0,从储液槽351通过通路352流入贮存室349内。
另一方面,当解除向压电元件358上的通电时,压电元件358和振动板347一起恢复原来的形状,贮存室349也恢复原来的容积。因此,位于贮存室349的内部的液体状材料的压力上升,液体状材料变成液滴361从喷嘴343中喷出。此外,与包含在液体状材料内的溶剂等的种类无关,液滴361作为微小的液滴从喷嘴343中稳定地喷出。
此外,喷墨头341,相对于R、G、B三种颜色的着色单元316,准备专用的喷墨头,设置在制造生产线上的不同的工作台上。而且,利用这些三种颜色用的喷墨头341分别形成各种颜色的着色单元316。此外,根据不同的情况,将三种颜色的着色单元的材料供应系统组装到一个喷墨头341上,只利用一个喷墨头341就能够喷出三种颜色的着色单元。
如果利用上述喷墨头方式的喷墨技术形成着色单元316的话,与现有技术中利用光刻处理的图形成形方法相比,可以大幅度减少着色单元材料的消耗量。此外,与光刻处理相比,工艺显著地简化。
利用喷墨方式形成着色单元316之后,在图21的工序P12中,形成图15的外涂层317。进而,在工序P13中,用ITO等透明电极材料作为材料,利用光刻法及蚀刻形成图15的透明电极318a。进而,在工序P14中,利用聚酰亚胺等形成取向膜319a。通过上述方法,制造滤色器基板304a。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滤色器基板的制造方法,通过采用喷墨技术,可以非常简单并且经济地制造图14及图15所示的滤色器基板。此外,由于将透明围堰本身制成透明的,所以,在反射显示时,可以利用无着色的明亮的反射光进行明亮的彩色显示,而且由于可以加大着色单元316的面积,所以,也可以将色度保持得很高。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本发明应用于利用作为双端子型开关元件的TFD元件的有源矩阵方式的半透射反射式液晶装置的制造,但是在制造采用作为三端子型开关元件的TFT(Thin Film Transistor:薄膜晶体管)的有源矩阵方式的液晶装置时,本发明也是适用的。此外,在制造不用开关元件的简单的矩阵方式的液晶装置时,本发明也是适用的。此外,本发明也适用于反射式液晶装置的制造。进而,在制造除液晶装置以外的光电装置时,例如,在制造有机EL装置,等离子体显示装置等,电子发射元件(FieldEmission Display:场发射显示,以及Surface-Conduction Electron-EmitterDisplay表面导电电子发射显示等)时,本发明也是适用的。
(实施方式5)
(电子设备的实施方式)
下面,列举实施方式说明本发明的电子设备。此外,本实施方式表示本发明的一个例子,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该实施方式。
图25表示本发明的电子设备的一种实施方式。这里所示的电子设备,由显示信息输出源401,显示信息处理电路402,电源电路403,定时发生器404,以及液晶装置405构成。同时,液晶装置405包括液晶面板407及驱动电路406。
显示信息输出源401备有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等存储器,各种盘等存储单元,以及将数字图像信号调谐输出的调谐电路等,根据利用定时发生器404生成的各种时钟信号,将规定格式的图像信号等显示信息,提供给显示信息处理电路402。
其次,显示信息处理电路402配备有:放大·反转电路,旋转电路,γ校正电路,嵌位电路等公知的多种电路,实行对输入的显示信息的处理,将图像信号和时钟信号CLK一起提供给驱动电路406。这里,驱动电路406与扫描线驱动电路(图中未示出)和数据线驱动电路(图中未示出)一起,统称为检查电路。此外,电源电路403,将规定的电压提供给上述各个结构部件。液晶装置405,例如,可以和图17所示的液晶装置300同样构成。
图26表示将本发明应用于作为电子设备的一个例子的便携式电话机时的一种实施方式。这里所示的便携式电话机420,具有主体部421,可开闭地设于其上的显示体部422。利用液晶装置等光电装置构成的显示装置423,配置在显示体部422内、与电话通信相关的各种显示在显示体部422上,可以由显示画面观察。在主体部421的前面,排列设置操作钮426。
从显示体部422的一个端部上可自由出没地安装天线。在受话部428的内部,配置扬声器,在送话部429的内部,内置麦克风。控制显示装置423的动作用的控制部,作为担负便携式电话机的整体控制的控制部的一部分,或者与该控制部分开,容纳在主体部421或者显示体部422的内部。
图27是作为根据本发明的电子设备的其它的另外一种实施方式的数字照相机,表示将液晶装置用作取景器。在该数字照相机430的机壳431的背面,设置液晶显示单元432。该液晶显示单元432,具有显示被拍照物体的取景器的功能。该液晶显示单元432,例如,可以用图17所示的液晶装置300构成。
在机壳431的前面侧(在图中,背面侧),设置光学透镜或包含CCD等的光接收单元433。摄影者确认显示在液晶显示单元432上的被拍照体的像,当按下快门按钮434时,该时刻的CCD摄像信号被传送到电路基板435的存储器上,并存储在其内。
在机壳431的侧面上,设置视频信号输出端子436,数据通信用输入输出端子437。在视频信号输出端子436上,根据需要连接电视监视器438,此外,在数据通信用输出输入端子437上,根据需要连接个人计算机439。存储在电路基板435的存储器内的摄像信号,通过规定的操作,输出到电视监视器438,以及个人计算机439上。
在用于上述各种电子设备的液晶装置中,如与图14相关地说明过的那样,由于划分着色单元316的透明围堰314,其本身用透明构件形成,所以,在该透明围堰314的部位处,形成反射膜露出区域,利用由该区域反射的光,在反射显示时,也可以到达明亮的彩色显示。而且,由于用透明构件形成透明围堰314本身,所以,在着色单元316的区域不形成反射露出区域也可以,因此,可以达到色度高的彩色显示。
作为电子设备,除上面说明的便携式电话机,数字照相机之外,还可以列举出个人计算机,手表型电子设备,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stant:个人数字助理),液晶电视,取景器型或者监视器直视型录相机,汽车驾驶导向装置,寻呼机,电子记事本,台式电子计算机,电子辞典,便携式游戏机,字处理器,工作站,电视电话,POS终端器等。
本发明的滤色器基板,用于使液晶装置、有机EL装置等光电装置具有彩色显示功能。此外,本发明的光电装置,适合于作为便携式电话机,便携式信息终端,PDA等电子设备的显示部。此外,本发明的电子设备是便携式电话机,便携式信息终端,PDA等电子设备,特别是作为配备有能够进行视觉显示种种信息的功能的电子设备。

滤色器基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和光电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滤色器基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和光电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滤色器基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和光电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滤色器基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和光电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滤色器基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和光电装置.pdf(6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提供一种滤色器基板,该滤色器基板(304a),包括:透明基体材料(309a),形成在基体材料(309a)上的反射膜(312),形成在反射膜(312)上的颜色不同的多个着色单元(316),在反射膜(312)上、形成在多个着色单元(316)的边界上的多个透明的围堰(314)。根据本发明的滤色器基板,可以提高显示的亮度及对比度,通过滤色器基板的可视性。另外,着色单元(316)借助喷墨技术喷出固定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物理 > 光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