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移动设备的辅助听力方法及系统.pdf

上传人:1*** 文档编号:51472 上传时间:2018-01-20 格式:PDF 页数:25 大小:8.7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310163702.7

申请日:

2013.05.06

公开号:

CN104144374A

公开日:

2014.11.12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H04R 25/00申请日:20130506|||公开

IPC分类号:

H04R25/00; A61B5/12

主分类号:

H04R25/00

申请人: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发明人:

雍雅琴; 蒋斌; 林福辉; 常广鸣

地址:

201203 上海市浦东新区张江高科技园区祖冲之路2288弄展讯中心1号楼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思微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37

代理人:

郑玮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移动设备的辅助听力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输出多个频率的测试音,以测试用户在所述多个频率下的听阈,并根据所述用户在所述多个频率下的听阈生成听力曲线图;根据所述听力曲线图判断所述用户的听力损失类型,根据所述听力损失类型选择相应的选配处方公式;根据所述选配处方公式和听力曲线图确定所述用户的验配参数;采集语音信号,并根据所述用户的验配参数对所述语音信号作提高言语识别率的处理后进行播放。本发明能够利用移动设备测试用户的听力损失情况,并自动记录用户的听力曲线图,根据不同用户听力曲线图进行自动验配,有针对性进行听力补偿,从而将听力计的测听功能、助听器验配软件的验配功能和助听器的功能集成一体。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基于移动设备的辅助听力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输出多个频率的测试音,以测试用户在所述多个频率下的听阈,并根据所述用户在所述多个频率下的听阈生成听力曲线图; 
根据所述听力曲线图判断所述用户的听力损失类型,根据所述听力损失类型选择相应的选配处方公式; 
根据所述选配处方公式和听力曲线图确定所述用户的验配参数; 
采集语音信号,并根据所述用户的验配参数对所述语音信号作提高言语识别率的处理后进行播放。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移动设备的辅助听力方法,其特征在于,输出多个频率的测试音,测试用户在所述多个频率下的听阈,并根据所述用户在所述多个频率下的听阈生成听力曲线图的步骤包括: 
依次输出多个频率的测试音,并依次测试用户在所述多个频率下的听阈; 
若用户在第一个频率与最后一个频率下的听阈差别小于或等于5dBHL,则判断两个倍频频率的听阈相差是否大于或等于20dBHL;若否,根据所述用户在所述多个频率下的听阈生成听力曲线图;若是,则测试所述两个倍频频率之间的半倍频频率的听阈,并根据所述半倍频频率的听阈和所述用户在所述多个频率下的听阈生成听力曲线图; 
若用户在第一个频率与最后一个频率下的听阈差别大于5dBHL,则重新依次测试用户在所述多个频率下的听阈,直至第一个频率与最后一个频率下的听阈相差小于或等于5dBHL为止,并判断两个倍频频率的听阈相差是否大于或等于20dBHL,若否,根据最后一次测试的用户在所述多个频率下的听阈生成听力曲线图;若是,则测试所述两个倍频频率之间的半倍频频率的听阈,并根据半倍频频率的听阈和最后一次测试的用户在所述多个频率下的听阈生成听力曲线图。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移动设备的辅助听力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频率中第一个频率和最后一个频率相同。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移动设备的辅助听力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频率包括:1000Hz、2000Hz、3000Hz、4000Hz、6000Hz、8000Hz、250 Hz、500Hz、1000Hz。 

5.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移动设备的辅助听力方法,其特征在于,测试用户在每个频率下的听阈的步骤包括: 
步骤一:获取用户在当前频率下的听力级初始值,并开始输出测试音,所述测试音的初始听力级为用户在当前频率下的听力级初始值减10dBHL,若用户听不见测试音,则以5dBHL一档增加强度,直至用户听见测试音; 
步骤二:用户听见测试音后,以10dBHL一档降低强度,直至用户听不见测试音,再以5dBHL一档增加强度,直至用户听见测试音,则记录该测试音的当前听力级; 
重复执行步骤二三次以上后,判断其中三次记录的当前听力级是否为同一听力级,若否,继续执行步骤二三次以上,直至重新记录的三次当前听力级为同一听力级为止,则记录所述同一听力级为所述当前频率下的听阈。 

6.
  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基于移动设备的辅助听力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听力损失类型包括传导性聋、感音性聋和混合性聋。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移动设备的辅助听力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听力损失类型为感音性聋时,选择相应的选配处方公式为POGO或NAL-RP。 

8.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移动设备的辅助听力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听力损失类型为传导性聋或混合性聋时,选择相应的选配处方公式为DSL[i/o]或IHAFF。 

9.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移动设备的辅助听力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选配处方公式和听力曲线图确定所述用户的验配参数的步骤包括: 
将每个频率划分入相应的通道; 
获取预设的痛域和拐点; 
根据所述选配处方公式和听力曲线图确定每个通道的输入输出曲线; 
根据所述输入输出曲线、痛域和拐点确定每个输入输出曲线的线性放大部分和非线性放大部分的介入增益。 

10.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基于移动设备的辅助听力方法,其特征在于,采集语音信号,并根据所述用户的验配参数对所述语音信号作提高言语识别率的处理后进行播放的步骤包括: 
采集语音信号,并对所述语音信号进行低通滤波; 
将经过低通滤波后的语音信号进行模数转换,以生成数字信号; 
根据每个输入输出曲线的线性放大部分和非线性放大部分的介入增益对所述数字信号作多通道频响补偿的处理; 
将经过多通道频响补偿的处理的数字信号进行数模转换,以生成语音并进行播放。 

11.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基于移动设备的辅助听力方法,其特征在于,采集语音信号,并根据所述用户的验配参数对所述语音信号作提高言语识别率的处理后进行播放的步骤包括: 
采集语音信号,并对所述语音信号进行低通滤波; 
将经过低通滤波后的语音信号进行模数转换,以生成数字信号; 
对所述数字信号作语音增强的处理; 
根据每个输入输出曲线的线性放大部分和非线性放大部分的介入增益对经过语音增强处理的数字信号作多通道频响补偿的处理; 
将经过多通道频响补偿的处理的数字信号进行数模转换,以生成语音并进行播放。 

12.
  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基于移动设备的辅助听力方法,其特征在于,当移动设备为单麦克时,所述语音增强的处理的方法为利用语音的准周期性去噪的梳状滤波器法、基于模型类的卡尔曼滤波法、基于谱幅度估计类的谱减法或维纳滤波法中的任一种。 

13.
  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基于移动设备的辅助听力方法,其特征在于,当移动设备为麦克风阵列时,所述语音增强的处理的方法为自适应波束形成方法中的最小方差无失真响应波束形成器、线性约束最小方法波束形成器或广义旁瓣消除器中的任一种。 

14.
  如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基于移动设备的辅助听力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通道频响补偿的处理方法为下述任一种: 
采用插值半带滤波器,实现等带宽均匀分布的滤波器组;或 
应用梳状滤波器配合多个谐振子对数字信号分频,并将分频后的各路数字信号加权相加输出;或 
应用响度补偿公式和频域抽样FIR滤波器设计方法,根据频域增益设计时域滤波器,对输入的数字信号滤波。 

1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移动设备的辅助听力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音为纯音、啭音或脉冲音中的一种或多种。 

16.
  一种基于移动设备的辅助听力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测听模块,用于输出多个频率的测试音,以测试用户在所述多个频率下的听阈,并根据所述用户在所述多个频率下的听阈生成听力曲线图; 
验配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听力曲线图判断所述用户的听力损失类型,根据所述听力损失类型选择相应的选配处方公式,根据所述选配处方公式和听力曲线图确定所述用户的验配参数; 
辅助听力模块,用于采集语音信号,并根据所述用户的验配参数对所述语音信号作提高言语识别率的处理后进行播放。 

17.
  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基于移动设备的辅助听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测听模块包括: 
输出单元,用于依次输出多个频率的测试音; 
听力曲线图单元,用于依次测试用户在所述多个频率下的听阈;若用户在第一个频率与最后一个频率下的听阈差别小于或等于5dBHL,则判断两个倍频频率的听阈相差是否大于或等于20dBHL;若否,根据所述用户在所述多个频率下的听阈生成听力曲线图;若是,则测试所述两个倍频频率之间的半倍频频率的听阈,并根据所述半倍频频率的听阈和所述用户在所述多个频率下的听阈生成听力曲线图;若用户在第一个频率与最后一个频率下的听阈差别大于5dBHL,则重新依次测试用户在所述多个频率下的听阈,直至第一个频率与最后一个频率下的听阈相差小于或等于5dBHL为止,并判断两个倍频频率的听阈相差是否大于或等于20dBHL,若否,根据最后一次测试的用户在所述多个频率下的听阈生成听力曲线图;若是,则测试所述两个倍频频率之间的半倍频频率的听阈,并根据半倍频频率的听阈和最后一次测试的用户在所述多个频率下的听阈生成听力曲线图。 

18.
  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基于移动设备的辅助听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单元输出多个频率中第一个频率和最后一个频率相同。 

19.
  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基于移动设备的辅助听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单元输出多个频率包括:1000Hz、2000Hz、3000Hz、4000Hz、6000Hz、8000Hz、250Hz、500Hz、1000Hz。 

20.
  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基于移动设备的辅助听力系统,其特征在于,听力曲线图单元,用于获取用户在当前频率下的听力级初始值,并开始输出测试音,所述测试音的初始听力级为用户在当前频率下的听力级初始值减10dBHL,若用户听不见测试音,则以5dBHL一档增加强度,直至用户听见测试音;执行三次以上听阈测试:用户听见测试音后,以10dBHL一档降低强度,直至用户听不见测试音,再以5dBHL一档增加强度,直至用户听见测试音,则记录该测试音的当前听力级;判断其中三次记录的当前听力级是否为同一听力级,若否,继续执行三次以上听阈测试,直至重新记录的三次当前听力级为同一听力级为止,则记录所述同一听力级为所述当前频率下的听阈。 

21.
  如权利要求16至20任意一项所述的基于移动设备的辅助听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验配模块所判断的听力损失类型包括传导性聋、感音性聋和混合性聋。 

22.
  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基于移动设备的辅助听力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听力损失类型为感音性聋时,所述验配模块选择相应的选配处方公式为POGO或NAL-RP,当所述听力损失类型为传导性聋或混合性聋时,所述验配模块选择相应的选配处方公式为DSL[i/o]或IHAFF。 

23.
  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基于移动设备的辅助听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验配模块,用于将每个频率划分入相应的通道;获取预设的痛域和拐点;根据所述选配处方公式和听力曲线图确定每个通道的输入输出曲线;根据所述输入输出曲线、痛域和拐点确定每个输入输出曲线的线性放大部分和非线性放大部分的介入增益。 

24.
  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基于移动设备的辅助听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听力模块包括: 
低通滤波单元,用于采集语音信号,并对所述语音信号进行低通滤波; 
模数转换单元,用于将经过低通滤波后的语音信号进行模数转换,以生成数字信号; 
频响补偿单元,用于根据每个输入输出曲线的线性放大部分和非线性放大部分的介入增益对所述数字信号作多通道频响补偿的处理; 
数模转换单元,用于将经过多通道频响补偿的处理的数字信号进行数模转换,以生成语音并进行播放。 

25.
  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基于移动设备的辅助听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听力模块还包括语音增强单元,用于对所述数字信号作语音增强的处理。 

26.
  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基于移动设备的辅助听力系统,其特征在于,当移动设备为单麦克时,所述语音增强单元采用的处理方法为利用语音的准周期性去噪的梳状滤波器法、基于模型类的卡尔曼滤波法、基于谱幅度估计类的谱减法或维纳滤波法中的任一种。 

27.
  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基于移动设备的辅助听力系统,其特征在于,当移动设备为麦克风阵列时,所述语音增强单元采用的处理方法为自适应波束形成方法中的最小方差无失真响应波束形成器、线性约束最小方法波束形成器或广义旁瓣消除器中的任一种。 

28.
  如权利要求24或25所述的基于移动设备的辅助听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频响补偿单元采用的多通道频响补偿的处理方法为下述任一种: 
采用插值半带滤波器,实现等带宽均匀分布的滤波器组;或 
应用梳状滤波器配合多个谐振子对数字信号分频,并将分频后的各路数字信号加权相加输出;或 
应用响度补偿公式和频域抽样FIR滤波器设计方法,根据频域增益设计时域滤波器,对输入的数字信号滤波。 

29.
  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基于移动设备的辅助听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测听模块输出所述测试音为纯音、啭音或脉冲音中的一种或多种。 

说明书

基于移动设备的辅助听力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移动设备的辅助听力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我国是世界上听力障碍人数最多的国家,现有听力障碍人约6000万,大多数患者需要辅助听力设备进行听力补偿。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加剧,听力障碍人数不断增长,听力障碍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密切关注。助听器是一种常用的补偿听力损失的医疗设备,通过它将声音放大,最大限度地利用听障者的残余听力,使之听到原来听不到或听不清的声音,提高患者的听力水平。
目前,市场上的助听器大多为国外产品,中高端助听器为数字助听器,价格为几千到万元,价格较贵,普通百姓佩戴不起,低端助听器大多为模拟助听器,佩戴效果不佳,不但不能改善用户的听力状况,还有可能损坏听力损失者的残存听力,进一步加重听力损失程度。另外,用户若要佩戴助听器需要到专业门诊请助听器验配师进行听力测试、验配和后期回访等操作,对于医疗卫生条件不发达的地区的人群来说难以实现。此外,助听器作为一种医疗设备,佩戴助听器会暴露用户的生理缺陷,大多数佩戴者不愿让旁人知道自己是听力残疾人。
因此,用户目前亟需一种助听方法或系统,可以通过简单的操作,为用户作听力测试和验配后,便可实现助听功能,方便用户使用,并且不会暴露用户自身的生理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移动设备的辅助听力方法及系统,能够在移动设备上实现助听器的功能,改善用户的听力水平。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移动设备的辅助听力方法,包括:
输出多个频率的测试音,以测试用户在所述多个频率下的听阈,并根据所述用户在所述多个频率下的听阈生成听力曲线图;
根据所述听力曲线图判断所述用户的听力损失类型,根据所述听力损失类型选择相应的选配处方公式;
根据所述选配处方公式和听力曲线图确定所述用户的验配参数;
采集语音信号,并根据所述用户的验配参数对所述语音信号作提高言语识别率的处理后进行播放。
进一步的,在上述方法中,输出多个频率的测试音,测试用户在所述多个频率下的听阈,并根据所述用户在所述多个频率下的听阈生成听力曲线图的步骤包括:
依次输出多个频率的测试音,并依次测试用户在所述多个频率下的听阈;
若用户在第一个频率与最后一个频率下的听阈差别小于或等于5dBHL,则判断两个倍频频率的听阈相差是否大于或等于20dBHL;若否,根据所述用户在所述多个频率下的听阈生成听力曲线图;若是,则测试所述两个倍频频率之间的半倍频频率的听阈,并根据所述半倍频频率的听阈和所述用户在所述多个频率下的听阈生成听力曲线图;
若用户在第一个频率与最后一个频率下的听阈差别大于5dBHL,则重新依次测试用户在所述多个频率下的听阈,直至第一个频率与最后一个频率下的听阈相差小于或等于5dBHL为止,并判断两个倍频频率的听阈相差是否大于或等于20dBHL,若否,根据最后一次测试的用户在所述多个频率下的听阈生成听力曲线图;若是,则测试所述两个倍频频率之间的半倍频频率的听阈,并根据半倍频频率的听阈和最后一次测试的用户在所述多个频率下的听阈生成听力曲线图。
进一步的,在上述方法中,所述多个频率中第一个频率和最后一个频率相同。
进一步的,在上述方法中,所述多个频率包括:1000Hz、2000Hz、3000Hz、4000Hz、6000Hz、8000Hz、250Hz、500Hz、1000Hz。
进一步的,在上述方法中,测试用户在每个频率下的听阈的步骤包括:
步骤一:获取用户在当前频率下的听力级初始值,并开始输出测试音,所 述测试音的初始听力级为用户在当前频率下的听力级初始值减10dBHL,若用户听不见测试音,则以5dBHL一档增加强度,直至用户听见测试音;
步骤二:用户听见测试音后,以10dBHL一档降低强度,直至用户听不见测试音,再以5dBHL一档增加强度,直至用户听见测试音,则记录该测试音的当前听力级;
重复执行步骤二三次以上后,判断其中三次记录的当前听力级是否为同一听力级,若否,继续执行步骤二三次以上,直至重新记录的三次当前听力级为同一听力级为止,则记录所述同一听力级为所述当前频率下的听阈。
进一步的,在上述方法中,所述听力损失类型包括传导性聋、感音性聋和混合性聋。
进一步的,在上述方法中,当所述听力损失类型为感音性聋时,选择相应的选配处方公式为POGO或NAL-RP。
进一步的,在上述方法中,当所述听力损失类型为传导性聋或混合性聋时,选择相应的选配处方公式为DSL[i/o]或IHAFF。
进一步的,在上述方法中,根据所述选配处方公式和听力曲线图确定所述用户的验配参数的步骤包括:
将每个频率划分入相应的通道;
获取预设的痛域和拐点;
根据所述选配处方公式和听力曲线图确定每个通道的输入输出曲线;
根据所述输入输出曲线、痛域和拐点确定每个输入输出曲线的线性放大部分和非线性放大部分的介入增益。
进一步的,在上述方法中,采集语音信号,并根据所述用户的验配参数对所述语音信号作提高言语识别率的处理后进行播放的步骤包括:
采集语音信号,并对所述语音信号进行低通滤波;
将经过低通滤波后的语音信号进行模数转换,以生成数字信号;
根据每个输入输出曲线的线性放大部分和非线性放大部分的介入增益对所述数字信号作多通道频响补偿的处理;
将经过多通道频响补偿的处理的数字信号进行数模转换,以生成语音并进行播放。
进一步的,在上述方法中,采集语音信号,并根据所述用户的验配参数对所述语音信号作提高言语识别率的处理后进行播放的步骤包括:
采集语音信号,并对所述语音信号进行低通滤波;
将经过低通滤波后的语音信号进行模数转换,以生成数字信号;
对所述数字信号作语音增强的处理;
根据每个输入输出曲线的线性放大部分和非线性放大部分的介入增益对经过语音增强处理的数字信号作多通道频响补偿的处理;
将经过多通道频响补偿的处理的数字信号进行数模转换,以生成语音并进行播放。
进一步的,在上述方法中,当移动设备为单麦克时,所述语音增强的处理的方法为利用语音的准周期性去噪的梳状滤波器法、基于模型类的卡尔曼滤波法、基于谱幅度估计类的谱减法或维纳滤波法中的任一种。
进一步的,在上述方法中,当移动设备为麦克风阵列时,所述语音增强的处理的方法为自适应波束形成方法中的最小方差无失真响应波束形成器、线性约束最小方法波束形成器或广义旁瓣消除器中的任一种。
进一步的,在上述方法中,所述多通道频响补偿的处理方法为下述任一种:
采用插值半带滤波器,实现等带宽均匀分布的滤波器组;或
应用梳状滤波器配合多个谐振子对数字信号分频,并将分频后的各路数字信号加权相加输出;或
应用响度补偿公式和频域抽样FIR滤波器设计方法,根据频域增益设计时域滤波器,对输入的数字信号滤波。
进一步的,在上述方法中,所述测试音为纯音、啭音或脉冲音中的一种或多种。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面,提供一种基于移动设备的辅助听力系统,包括:
测听模块,用于输出多个频率的测试音,以测试用户在所述多个频率下的听阈,并根据所述用户在所述多个频率下的听阈生成听力曲线图;
验配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听力曲线图判断所述用户的听力损失类型,根据 所述听力损失类型选择相应的选配处方公式,根据所述选配处方公式和听力曲线图确定所述用户的验配参数;
辅助听力模块,用于采集语音信号,并根据所述用户的验配参数对所述语音信号作提高言语识别率的处理后进行播放。
进一步的,在上述系统中,所述测听模块包括:
输出单元,用于依次输出多个频率的测试音;
听力曲线图单元,用于依次测试用户在所述多个频率下的听阈;若用户在第一个频率与最后一个频率下的听阈差别小于或等于5dBHL,则判断两个倍频频率的听阈相差是否大于或等于20dBHL;若否,根据所述用户在所述多个频率下的听阈生成听力曲线图;若是,则测试所述两个倍频频率之间的半倍频频率的听阈,并根据所述半倍频频率的听阈和所述用户在所述多个频率下的听阈生成听力曲线图;若用户在第一个频率与最后一个频率下的听阈差别大于5dBHL,则重新依次测试用户在所述多个频率下的听阈,直至第一个频率与最后一个频率下的听阈相差小于或等于5dBHL为止,并判断两个倍频频率的听阈相差是否大于或等于20dBHL,若否,根据最后一次测试的用户在所述多个频率下的听阈生成听力曲线图;若是,则测试所述两个倍频频率之间的半倍频频率的听阈,并根据半倍频频率的听阈和最后一次测试的用户在所述多个频率下的听阈生成听力曲线图。
进一步的,在上述系统中,所述输出单元输出多个频率中第一个频率和最后一个频率相同。
进一步的,在上述系统中,所述输出单元输出多个频率包括:1000Hz、2000Hz、3000Hz、4000Hz、6000Hz、8000Hz、250Hz、500Hz、1000Hz。
进一步的,在上述系统中,听力曲线图单元,用于获取用户在当前频率下的听力级初始值,并开始输出测试音,所述测试音的初始听力级为用户在当前频率下的听力级初始值减10dBHL,若用户听不见测试音,则以5dBHL一档增加强度,直至用户听见测试音;执行三次以上听阈测试:用户听见测试音后,以10dBHL一档降低强度,直至用户听不见测试音,再以5dBHL一档增加强度,直至用户听见测试音,则记录该测试音的当前听力级;判断其中三次记录的当前听力级是否为同一听力级,若否,继续执行三次以上听阈测试,直至重 新记录的三次当前听力级为同一听力级为止,则记录所述同一听力级为所述当前频率下的听阈。
进一步的,在上述系统中,所述验配模块所判断的听力损失类型包括传导性聋、感音性聋和混合性聋。
进一步的,在上述系统中,当所述听力损失类型为感音性聋时,所述验配模块选择相应的选配处方公式为POGO或NAL-RP,当所述听力损失类型为传导性聋或混合性聋时,所述验配模块选择相应的选配处方公式为DSL[i/o]或IHAFF。
进一步的,在上述系统中,所述验配模块,用于将每个频率划分入相应的通道;获取预设的痛域和拐点;根据所述选配处方公式和听力曲线图确定每个通道的输入输出曲线;根据所述输入输出曲线、痛域和拐点确定每个输入输出曲线的线性放大部分和非线性放大部分的介入增益。
进一步的,在上述系统中,所述辅助听力模块包括:
低通滤波单元,用于采集语音信号,并对所述语音信号进行低通滤波;
模数转换单元,用于将经过低通滤波后的语音信号进行模数转换,以生成数字信号;
频响补偿单元,用于根据每个输入输出曲线的线性放大部分和非线性放大部分的介入增益对所述数字信号作多通道频响补偿的处理;
数模转换单元,用于将经过多通道频响补偿的处理的数字信号进行数模转换,以生成语音并进行播放。
进一步的,在上述系统中,所述辅助听力模块还包括语音增强单元,用于对所述数字信号作语音增强的处理。
进一步的,在上述系统中,当移动设备为单麦克时,所述语音增强单元采用的处理方法为利用语音的准周期性去噪的梳状滤波器法、基于模型类的卡尔曼滤波法、基于谱幅度估计类的谱减法或维纳滤波法中的任一种。
进一步的,在上述系统中,当移动设备为麦克风阵列时,所述语音增强单元采用的处理方法为自适应波束形成方法中的最小方差无失真响应波束形成器、线性约束最小方法波束形成器或广义旁瓣消除器中的任一种。
进一步的,在上述系统中,所述频响补偿单元采用的多通道频响补偿的处 理方法为下述任一种:
采用插值半带滤波器,实现等带宽均匀分布的滤波器组;或
应用梳状滤波器配合多个谐振子对数字信号分频,并将分频后的各路数字信号加权相加输出;或
应用响度补偿公式和频域抽样FIR滤波器设计方法,根据频域增益设计时域滤波器,对输入的数字信号滤波。
进一步的,在上述系统中,所述测听模块输出所述测试音为纯音、啭音或脉冲音中的一种或多种。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输出不同频率的测试音,测试和记录用户在不同频率下的听阈,并根据用户在不同频率下的听阈生成听力曲线图,根据所述听力曲线图判断用户的听力损失类型,根据所述听力损失类型选择相应的选配处方公式,根据所述选配处方公式和听力曲线图确定用户的验配参数,并采集语音信号,再根据用户的验配参数对所述语音信号作提高言语识别率的处理后进行播放,能够利用移动设备测试用户的听力损失情况,并自动记录用户的听力曲线图,根据不同用户听力曲线图进行自动验配,有针对性进行听力补偿,从而将听力计的测听功能、助听器验配软件的验配功能和助听器的功能集成一体。
另外,基于移动设备的辅助听力方法或系统在方便用户使用的同时,不会暴露用户自身的生理缺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基于移动设备的辅助听力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步骤S1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步骤S12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步骤S4的第一种流程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步骤S4的第二种流程示意图;
图6是感音神经性聋的听力曲线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二的基于移动设备的辅助听力系统的模块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一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移动设备(例如手机)的辅助听力方法,目前我国手机用户已达10亿户,而且手机的价格仍在逐年下降,手机的价格远远低于助听器,基于移动设备的辅助听力方法可与手机共享硬件资源,节省硬件资源的开发成本。因此,基于手机等移动设备设计一种基于移动设备的辅助听力方法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本实施例的基于移动设备的辅助听力方法包括步骤S1至步骤S4,下面结合图1至图6详细说明的本实施例的基于移动设备的辅助听力方法。
步骤S1,输出多个频率的测试音,以测试用户在多个频率下的听阈,并根据所述用户在多个频率下的听阈生成听力曲线图。本步骤的作用是测试用户的听力损失情况,并自动记录用户的听力测试结果,可以通过移动设备上的人机交互界面和听力测试程序,让用户在安静环境中,佩戴好耳机后,点击开始测试,可先对移动设备进行音量校准,然后开始测试用户听力,并自动记录用户的听力曲线图。
其中,所述测试音可以为纯音、啭音或脉冲音中一种或多种。具体的,依据测试者的年龄和测试情况来选择纯音、啭音或脉冲音,一般来说,老人使用啭音的较多,啭音更能引起被测试人的注意;而年轻人反映快,使用纯音测听的居多,脉冲音是间断的纯音,脉冲音和纯音可交替使用。可在移动设备上利用电声学原理,通过电子振荡、放大、衰减等线路产生不同频率和强度的测试音,也可在移动设备中存储测试信号,使用播放器软件播放并测听,通过参数设置,发出不同频率和强度的测试音,并通过移动设备上的声音输出设备输出测试音。在正式测试和记录用户在不同频率下的听阈前,可先采用主观校准检验来进行音量校准,在进行音量校准之前,先确定在移动设备上插上耳机,然后在安静的环境下进行测试,先请一个听力正常的年轻人做测试,正常的年轻人带好耳机后,将移动设备的音量调到最大,移动设备发出一个测试音,如果用户能听到一个微弱的测试音,接下来,先慢慢的将音量调低,直到测试音消 失为止,然后,再一点一点地调高音量,到听力正常的年轻人觉得测试音又开始出现再停止,将此时音量定义为0dBHL。接下来,音量调节旋钮固定不动,听力障碍者佩戴好耳机,即可开始正式测试和记录用户在不同频率下的听阈。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步骤S1具体可包括步骤S10~S19,以下结合图2详细介绍上述步骤S10~S19。
步骤S10,依次输出1000Hz、2000Hz、3000Hz、4000Hz、6000Hz、8000Hz、250Hz、500Hz、1000Hz下的测试音。
步骤S11,依次测试和记录用户在1000Hz、2000Hz、3000Hz、4000Hz、6000Hz、8000Hz、250Hz、500Hz、1000Hz频率下的听阈。
步骤S12,判断第一个1000Hz频率与最后一个1000Hz频率下的听阈差别是否小于或等于5dBHL,若是,则转到步骤S13,若否,则转到步骤S16。
步骤S13,判断两个倍频频率的听阈相差是否大于或等于20dBHL;若否,则转到步骤S14,若是,则转到步骤S15;
步骤S14,根据所述用户在所述多个频率下的听阈生成听力曲线图;
步骤S15,测试所述两个倍频频率之间的半倍频频率的听阈,并根据所述半倍频频率的听阈和所述用户在所述多个频率下的听阈生成听力曲线图;
步骤S16,重新依次测试用户在所述多个频率下的听阈,直至第一个频率与最后一个频率下的听阈相差小于或等于5dBHL为止,并转到步骤S17,;
步骤S17,判断两个倍频频率的听阈相差是否大于或等于20dBHL,若否,则转到步骤S18;若是,则转到步骤S19。
步骤S18,根据最后一次测试的用户在所述多个频率下的听阈生成听力曲线图;
步骤S19,测试所述两个倍频频率之间的半倍频频率的听阈,并根据半倍频频率的听阈和最后一次测试的用户在所述多个频率下的听阈生成听力曲线图。
一般先测较佳耳或健耳(听力较好的耳朵),然后测另一听力较差的耳朵,注意在开始测试时,最好先给一个较大的声音(阈值上20dB左右),让患者能很清晰的听到此声音,从而让患者明白该对什么样的声音作出反应,避免患者将其它干扰声(如耳鸣声)和测试音相混淆,作出不准确的反应。也可以适当调整测试音的种类,如改为啭音等,来与耳鸣音区别。本步骤S11中给声时间 可持续1~2秒,间隔时间不得短于给声时间,这是因为适应后需要完全恢复时间通常为1~2秒,此外,给声时间及间隔时间应不规则。整个测试时间不得超过20分钟,否则可使受试者疲劳而难以获得可靠之结果。
步骤S11中,测试和记录用户在每一频率(1000Hz、2000Hz、3000Hz、4000Hz、6000Hz、8000Hz、250Hz、500Hz或1000Hz)下的听阈的步骤可采用上升法和升降法中的任一种,临床上较多采用上升法,如图3所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采用上升法来测试和记录用户在每一频率(1000Hz、2000Hz、3000Hz、4000Hz、6000Hz、8000Hz、250Hz、500Hz或1000Hz)下的听阈的步骤具体可包括步骤S111~步骤S114:
步骤S111,获取用户在当前频率下的听力级初始值,并开始输出测试音,所述测试音的初始听力级为用户在当前频率下的听力级初始值减10dBHL,若用户听不见测试音,则以5dBHL一档增加强度,直至用户听见测试音。具体的,听力级的单位是dBHL(HL:hearing level),听力级是测到的听力损失绝对值,人类的听觉是有限度的,就像把水结冰时的温度定为0摄氏度一样,听力学家把正常年轻人刚刚能听到的几种不同频率的声音人为地规定为听力零级(0dBHL),听力零级大小的声音正常人勉强能听到。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步骤S111中,在当前频率为第一个1000Hz频率时,获取用户在1000Hz、40dBHL熟悉试验下的听阈作为第一个1000Hz频率听力级初始值,具体的,在测试和记录第一个1000Hz频率下的听阈之前,可先进行熟悉试验:以1000Hz、40dBHL强度的测试音给被试耳,如能勉强听到,则每20dBHL一档降低强度直至用户(患者)不能勉强听到;然后再10dB一档递增,直到用户患者再次能勉强听到,记录当前的听阈,反复上述降低和递增的熟悉试验3次,若其中2次以上记录的当前听力级为的同一听力级,则将该听力级作为第一个1000Hz频率下的听力级初始值,则可开始测试和记录第一个1000Hz频率下的听阈;在当前频率为除第一个1000Hz之外频率时,即依次为2000Hz、3000Hz、4000Hz、6000Hz、8000Hz、250Hz、500Hz或1000Hz(第二个1000Hz)时,获取用户在上一个频率下的听阈作为听力级初始值,例如,2000Hz时,以第一个1000Hz下的听阈作为听力级初始值;3000Hz时,以2000Hz下的听阈作为听力级初始值,依此类推,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S112,用户听见测试音后,以10dBHL一档降低强度,直至用户听不见测试音,再以5dBHL一档增加强度,直至用户听见测试音,则记录该测试音的当前听力级。具体的,如受试者的听力极差,应测试至最大输出声音强度处。重复步骤S112五次后转到步骤S113。
步骤S113,判断其中三次记录的当前听力级是否为同一听力级,若是,则转到步骤S114,否则,转到步骤S112。
步骤S114,记录该同一听力级为当前频率下的听阈。
进一步的,可根据听力曲线图计算言语频率平均损失,并在移动终端的屏幕上向用户显示测试结果。具体来说,在纯音平均听阈上,500Hz、1000Hz、2000Hz三个频率点在决定语言可懂度的重要性中占70%,是衡量听觉功能的关键范围。为此,世界卫生组织采用500Hz、1000Hz、2000Hz这三个频率点听力损失的平均值,作为划分听力下降等级的依据。另外,世界卫生组织在1997年颁布新的划分标准,较以前的标准增加了一个4000Hz的听阈,充分考虑了听力障碍者的高频听力损失的情况,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现多采用该新标准。根据500Hz、1000Hz、2000Hz和4000Hz的平均听力损失将听力损失程度分成4个等级,可在测听结束后,在移动设备的屏幕上向用户显示测试结果,也可向用户语音播报测试结果,测试结果可如下表所示:

测试结果言语频率平均听阈(听力损失程度)正常小于26dBHL轻度聋26-40dBHL中度聋41-60dBHL重度聋61-80dBHL极重度聋大于80dBHL

例如,听力障碍者在500Hz、1000Hz、2000Hz、4000Hz的听阈分别是55dBHL、50dBHL、50dBHL、70dBHL,则他的平均听力损失为(55+50+50+70)/4=56.25,则对应的测试结果为中度聋。
步骤S2,根据所述听力曲线图判断所述用户的听力损失类型,根据所述听力损失类型选择相应的选配处方公式。具体的,选配处方公式是一种基础的选 配调试依据,根据选配处方公式确定验配参数,用户还可根据助听后的感受及个体差异做相应的调整。
优选的,步骤S2中所述听力损失类型可以包括传导性聋、感音性聋和混合性聋。具体的,正常人的听力曲线图可显示骨导听力在各频率范围中均为0~20dBHL,气导听力则在0~25dBHL,气、骨导间距为10dBHL以内。传导性聋表现为气导听力减退而骨导听力正常,骨导曲线正常或接近正常,气导曲线听力损失在30~60dBHL之间,一般低频听力损失较重,气、骨导间距大于10dBHL以上,传导性聋的听力曲线图特点为:气导曲线低频区的听力损失较高频区为甚,骨导听阈正常或接近正常。气导听阈在任何频率不于60dBHL,听力曲线平坦,无骤升骤降;感音性聋表现为气导、骨导阈皆提高,无气骨导差值(同于气导及骨导输出强度在听力计校准时容许有3~5dBHL之误差,故气骨导之差值大于10dBHL才认为存在着气骨导差值),感音性聋的听力曲线图特点为:气、骨导曲线均相应下降,低频区听力较佳,越至高频区听力损失越重,气骨导曲线基本吻合或相差5dBHL,听力曲线可骤升骤降,高频区可有V、U、W、斜坡、陡降,气导某些频率听阈损失可大于60dBHL,8kHz以上多不能感受,气、骨导曲线均呈谷状缺损或高频听力陡降者常示耳蜗性聋,常见于噪声、爆震、耳毒性聋;混合性聋表现为气导阈及骨导阈皆提高,但存在着气骨导差值,混合性聋的听力曲线图特点为:不仅骨导下降,气导听力损失更多,听力曲线可骤然起伏,气骨间距在低频区可大于15dBHL,常见于中耳炎并有噪声损伤或耳毒性、传导性聋晚期、局限性迷路损伤等,表现低频以传导性聋为主,气骨导间有明显间距,而高频气、骨导均下降,二者间差异微小或消失。
较佳的,当所述听力损失类型为感音性聋时,选择相应的选配处方公式为POGO(prescription of gain and output,增益及输出处方)或NAL-RP(National Acoustic Laboratories revised profound),当所述听力损失类型为传导性聋或混合性聋时,选择相应的选配处方公式为DSL[i/o](Desired sensation level [input/output])、IHAFF(Independent hearing aid fitting forum独立助听器选配论坛)。其中,DSL[i/o]为Cornelisse Seewald Jamieson于1995年3月提出的“输入/输出公式[i/o]”。
下面以POGO公式为例详细介绍的介入增益的确定过程。
POGO公式是1983年由美国犹他州大学的McCandless和丹麦Oticon公司的Lyregaard首先介绍的,该公式仅适用于感音神经性聋。
介入增益定义为外耳道内近鼓膜处的听力级,POGO公式所需的介入增益,如下表所示:
频率(Hz)介入增益(dBHL)2501/2HTL-105001/2HTL-510001/2HTL20001/2HTL30001/2HTL40001/2HTL

上表中,HTL为Hearing Threshold Level,即为听阈。
1987年推出的POGO公式第二版(POGPⅡ),对于大于等于65dBHL的听力损失,给予了更多的补偿。修正后的介入增益公式为:
IG=1/2HTL-C+1/2(HTL-65)
式中,在250Hz处,C=10dBHL;
在500Hz处,C=10dBHL;
其他频率处,C=0dBHL。
当输入的是如图6所示感音神经性聋的听力障碍者的左右耳听力曲线图时,利用POGO公式计算所需的介入增益的结果如下表:

采用其它公式时的,介入增益的确定过程与采用POGO公式确定所需的介入增益类似,在此不赘述。
步骤S3,根据所述选配处方公式和听力曲线图确定所述用户的验配参数。具体的,用户不同的听力损失情况决定了其需要的电声参数也可能不同,因此,应根据用户的听力损失情况,选用不同的选配处方公式来得到合适的验配参数,以给予用户不同的频响补偿。另外,还可以在移动设备的验配界面上设置轻声、大声、重低音等供用户便捷选择的可选项,在若无听力损失情况的输入,则输出轻声、大声、重低音的相应默认验配参数。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步骤S3包括:将每个频率划分入相应的通道;获取预设的痛域和拐点;根据所述选配处方公式和听力曲线图确定每个通道的输入输出曲线;根据所述输入输出曲线、痛域和拐点确定每个输入输出曲线的线性放大部分和非线性放大部分的介入增益。其中,痛阈为当声音听到使人耳开始产生痛感的声压级,拐点为线性放大部分和非线性放大部分的交点。
步骤S4,采集语音信号,并根据所述用户的验配参数对所述语音信号作提高言语识别率的处理后进行播放。具体的,目前市场上的助听器中的算法的存储空间有限,因此要求算法尽可能做到计算量小、存储量小,因此需要在计算能力和最高的聆听效果之间折衷,而本实施例可共享移动设备提供的硬件资源,由于移动设备上的数字信号处理芯片具有存储空间大、处理速度快等特点,因此,本步骤中可选用计算量大但效果好的算法,以提高语音信号的信噪比,进而提高听力障碍者的言语识别率,给予听力障碍者舒适的听觉效果,另外还可灵活调整和更新算法。而且,移动设备可提供足够大的功耗,本实施例可不受功耗的限制,同时开启多个应用程序,并能长时间使用。此外,市场上现有的助听器扬声器发出的声音通常会泄漏给麦克风,导致输出信号发生高强度的振荡(啸叫)的反馈现象,而本实施例基于移动设备的麦克风与扬声器的位置较远,不易发生反馈现象。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步骤S4具体可包括:
步骤S411,采集语音信号,并对所述语音信号进行低通滤波,以滤除8000Hz以上的语音信号;
步骤S412,将经过低通滤波后的语音信号进行模数转换,以生成数字信号;
步骤S413,根据每个输入输出曲线的线性放大部分和非线性放大部分的介入增益对所述数字信号作多通道频响补偿的处理。具体的,多通道频响补偿的 功能是有针对性的增加或降低某个频率段的输入语音信号的幅度,并使语音信号落在听力障碍者的听力范围内,辅助听力障碍者听得到、听的懂语音信号。可在移动设备上设计验配界面,用户可对助听效果、介入增益、拐点等验配参数进行选择,以求达到最舒服的聆听效果;
步骤S414,将经过多通道频响补偿的处理的数字信号进行数模转换,以生成语音并进行播放。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步骤S4具体可包括:
步骤S421,采集语音信号,并对所述语音信号进行低通滤波;
步骤S422,将经过低通滤波后的语音信号进行模数转换,以生成数字信号;
步骤S423,对所述数字信号作语音增强的处理;具体的,语音增强是指当语音信号被各种各样的噪声干扰、甚至淹没后,从噪声背景中提取有用的语音信号,抑制、降低噪声干扰的方法;语音增强的目的是改善语音质量,提高清晰度和可懂度,减少听觉疲劳;移动设备的麦克风采集到的语音信号,不可避免的会被背景噪声干扰,因此,语音增强算法是需要的;语音增强算法可提高输入语音信号的语言清晰度和可懂度,让用户能够更好地听见声音,进而提高与人会话交流的能力,方便其进行日常生活中的言语交流;优选的,当移动设备为单麦克时,可利用单路含噪语音信号的统计特性来去除噪声,所述语音增强的处理的方法为利用语音的准周期性去噪的梳状滤波器法、基于模型类的卡尔曼滤波法、基于谱幅度估计类的谱减法或维纳滤波法中的任一种;另外,当移动设备为麦克风阵列时,所述语音增强的处理的方法为自适应波束形成方法,常用的有最小方差无失真响应波束形成器、线性约束最小方法波束形成器和广义旁瓣消除器,其中应用较为广泛的是自适应波束形成方法中的广义旁瓣消除器(GSC),改进方法为将多通道维纳滤波器引入广义旁瓣消除器的非自适应通道方法能更有效的抑制非相关噪声、对阻塞矩阵进行降维处理;
步骤S424,根据每个输入输出曲线的线性放大部分和非线性放大部分的介入增益对经过语音增强处理的数字信号作多通道频响补偿的处理。另外,对于高频听力完全丧失的重度听力损失患者,还可在移动设备上应用移频算法和频率压缩算法,将整个语音谱压缩到低频部分或将高频单纯转移到低频,以充分利用患者的低频剩余听力。还可在移动设备上的提供环境识别功能、自然方向 性方法、净噪方法以及智能优化等功能;
步骤S425,将经过多通道频响补偿的处理的数字信号进行数模转换,以生成语音并进行播放。例如可通过移动设备上的扬声器进行播放。
优选的,步骤S413或步骤S424中,所述多通道频响补偿的处理方法可以为下述任一种:采用插值半带滤波器,实现等带宽均匀分布的滤波器组;或应用梳状滤波器配合多个谐振子对数字信号分频,并将分频后的各路数字信号加权相加输出;或应用响度补偿公式和频域抽样FIR滤波器设计方法,根据频域增益设计时域滤波器,对输入的数字信号滤波。其中,采用插值半带滤波器,实现等带宽均匀分布的滤波器组,及应用梳状滤波器配合多个谐振子对数字信号分频,并将分频后的各路数字信号加权相加输出方法的计算量较小,应用响度补偿公式和频域抽样FIR滤波器设计方法,根据频域增益设计时域滤波器,对输入的数字信号滤波方法虽然计算量较大,但相对于传统时域分频方法,该方法减小了语音失真,对于提高言语识别率非常有益。
听力障碍者在佩戴本实施例的移动设备一段时间后,听力障碍者初步适应助听器后,无需到专业门诊进行后期回访,重新调整助听器的参数,听力障碍者可以自己调试参数,以节省时间和路费。本实施例基于移动设备的辅助听力方法具有大功耗、高性价比、操作简单的特点,可利用移动设备上的基本设备,如麦克风、喇叭、耳机等,方便用户使用,不会暴露其生理缺陷,保护用户隐私。
实施例二
如图7所示,本发明还提供另一种基于移动设备的辅助听力系统,包括测听模块1、验配模块2和辅助听力模块3。
测听模块1,输出多个频率的测试音,以测试用户在所述多个频率下的听阈,并根据所述用户在所述多个频率下的听阈生成听力曲线图。
可选的,所述测听模块1输出所述测试音为纯音、啭音或脉冲音中一种或多种。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测听模块1包括输出单元11、记录单元12和听力曲线图单元13。
输出单元11,用于依次输出多个频率的测试音,如依次输出1000Hz、2000Hz、3000Hz、4000Hz、6000Hz、8000Hz、250Hz、500Hz、1000Hz下的测试音。所述输出单元11输出多个频率中第一个频率和最后一个频率相同。
听力曲线图单元12,用于依次测试用户在所述多个频率下的听阈;若用户在第一个频率与最后一个频率下的听阈差别小于或等于5dBHL,则判断两个倍频频率的听阈相差是否大于或等于20dBHL;若否,根据所述用户在所述多个频率下的听阈生成听力曲线图;若是,则测试所述两个倍频频率之间的半倍频频率的听阈,并根据所述半倍频频率的听阈和所述用户在所述多个频率下的听阈生成听力曲线图;若用户在第一个频率与最后一个频率下的听阈差别大于5dBHL,则重新依次测试用户在所述多个频率下的听阈,直至第一个频率与最后一个频率下的听阈相差小于或等于5dBHL为止,并判断两个倍频频率的听阈相差是否大于或等于20dBHL,若否,根据最后一次测试的用户在所述多个频率下的听阈生成听力曲线图;若是,则测试所述两个倍频频率之间的半倍频频率的听阈,并根据半倍频频率的听阈和最后一次测试的用户在所述多个频率下的听阈生成听力曲线图。
优选的,所述听力曲线图单元12,用于获取用户在当前频率下的听力级初始值,并开始输出测试音,所述测试音的初始听力级为用户在当前频率下的听力级初始值减10dBHL,若用户听不见测试音,则以5dBHL一档增加强度,直至用户听见测试音;执行三次以上听阈测试:用户听见测试音后,以10dBHL一档降低强度,直至用户听不见测试音,再以5dBHL一档增加强度,直至用户听见测试音,则记录该测试音的当前听力级;判断其中三次记录的当前听力级是否为同一听力级,若否,继续执行三次以上听阈测试,直至重新记录的三次当前听力级为同一听力级为止,则记录所述同一听力级为所述当前频率下的听阈。
较佳的,在当前频率为第一个1000Hz频率时,所述听力曲线图单元12获取用户在1000Hz、40dBHL熟悉试验下的听阈作为听力级初始值;在当前频率为除第一个1000Hz之外频率时,所述听力曲线图单元12获取用户在上一个频率下的听阈作为听力级初始值。
验配模块2,用于根据所述听力曲线图判断所述用户的听力损失类型,根据 所述听力损失类型选择相应的选配处方公式,根据所述选配处方公式和听力曲线图确定所述用户的验配参数。
优选的,所述验配模块2所判断的听力损失类型包括传导性聋、感音性聋和混合性聋。当所述听力损失类型为感音性聋时,验配模块2选择相应的选配处方公式为POGO或NAL-RP,当所述听力损失类型为传导性聋或混合性聋时,验配模块2选择相应的选配处方公式为DSL[i/o]或IHAFF。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验配模块2,用于将每个频率划分入相应的通道;获取预设的痛域和拐点;根据所述选配处方公式和听力曲线图确定每个通道的输入输出曲线;根据所述输入输出曲线、痛域和拐点确定每个输入输出曲线的线性放大部分和非线性放大部分的介入增益。
辅助听力模块3,用于采集语音信号,并根据所述用户的验配参数对所述语音信号作提高言语识别率的处理后进行播放。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辅助听力模块3包括低通滤波单元31、模数转换单元32、频响补偿单元33和数模转换单元34。
低通滤波单元31,用于采集语音信号,并对所述语音信号进行低通滤波。
模数转换单元32,用于将经过低通滤波后的语音信号进行模数转换,以生成数字信号。
频响补偿单元33,用于根据每个输入输出曲线的线性放大部分和非线性放大部分的介入增益对所述数字信号作多通道频响补偿的处理。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频响补偿单元采用的多通道频响补偿的处理方法为下述任一种:
采用插值半带滤波器,实现等带宽均匀分布的滤波器组;或应用梳状滤波器配合多个谐振子对数字信号分频,并将分频后的各路数字信号加权相加输出;或应用响度补偿公式和频域抽样FIR滤波器设计方法,根据频域增益设计时域滤波器,对输入的数字信号滤波。
数模转换单元34,用于将经过多通道频响补偿的处理数字信号进行数模转换,以生成语音并进行播放。
较佳的,所述辅助听力模块3还包括语音增强单元35,用于对所述数字信号作语音增强的处理。当移动设备为单麦克时,所述语音增强单元35采用的处 理方法为利用语音的准周期性去噪的梳状滤波器法、基于模型类的卡尔曼滤波法、基于谱幅度估计类的谱减法或维纳滤波法中的任一种。当移动设备为麦克风阵列时,所述语音增强单元35采用的处理方法为自适应波束形成方法中的最小方差无失真响应波束形成器、线性约束最小方法波束形成器或广义旁瓣消除器等中的任一种。
实施例二的其它详细内容具体可参见实施例一的各相应部分,在此不再赘述。
综上所述,本发明通过输出不同频率的测试音,测试和记录用户在不同频率下的听阈,并根据用户在不同频率下的听阈生成听力曲线图,根据所述听力曲线图判断用户的听力损失类型,根据所述听力损失类型选择相应的选配处方公式,根据所述选配处方公式和听力曲线图确定用户的验配参数,并采集语音信号,再根据用户的验配参数对所述语音信号作提高言语识别率的处理后进行播放,能够利用移动设备测试用户的听力损失情况,并自动记录用户的听力曲线图,根据不同用户听力曲线图进行自动验配,有针对性进行听力补偿,从而将听力计的测听功能、助听器验配软件的验配功能和助听器的功能集成一体。另外,基于移动设备的辅助听力方法或系统在方便用户使用的同时,不会暴露用户自身的生理缺陷。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系统而言,由于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专业人员还可以进一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现,为了清楚地说明硬件和软件的可互换性,在上述说明中已经按照功能一般性地描述了各示例的组成及步骤。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 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括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基于移动设备的辅助听力方法及系统.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基于移动设备的辅助听力方法及系统.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基于移动设备的辅助听力方法及系统.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于移动设备的辅助听力方法及系统.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移动设备的辅助听力方法及系统.pdf(2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4144374A43申请公布日20141112CN104144374A21申请号201310163702722申请日20130506H04R25/00200601A61B5/1220060171申请人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地址201203上海市浦东新区张江高科技园区祖冲之路2288弄展讯中心1号楼72发明人雍雅琴蒋斌林福辉常广鸣74专利代理机构上海思微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1237代理人郑玮54发明名称基于移动设备的辅助听力方法及系统57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移动设备的辅助听力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输出多个频率的测试音,以测试用户在所述多个频率下的听阈,并根据。

2、所述用户在所述多个频率下的听阈生成听力曲线图;根据所述听力曲线图判断所述用户的听力损失类型,根据所述听力损失类型选择相应的选配处方公式;根据所述选配处方公式和听力曲线图确定所述用户的验配参数;采集语音信号,并根据所述用户的验配参数对所述语音信号作提高言语识别率的处理后进行播放。本发明能够利用移动设备测试用户的听力损失情况,并自动记录用户的听力曲线图,根据不同用户听力曲线图进行自动验配,有针对性进行听力补偿,从而将听力计的测听功能、助听器验配软件的验配功能和助听器的功能集成一体。51INTCL权利要求书4页说明书14页附图6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4页说明书1。

3、4页附图6页10申请公布号CN104144374ACN104144374A1/4页21一种基于移动设备的辅助听力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输出多个频率的测试音,以测试用户在所述多个频率下的听阈,并根据所述用户在所述多个频率下的听阈生成听力曲线图;根据所述听力曲线图判断所述用户的听力损失类型,根据所述听力损失类型选择相应的选配处方公式;根据所述选配处方公式和听力曲线图确定所述用户的验配参数;采集语音信号,并根据所述用户的验配参数对所述语音信号作提高言语识别率的处理后进行播放。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移动设备的辅助听力方法,其特征在于,输出多个频率的测试音,测试用户在所述多个频率下的听阈,并根据所述用。

4、户在所述多个频率下的听阈生成听力曲线图的步骤包括依次输出多个频率的测试音,并依次测试用户在所述多个频率下的听阈;若用户在第一个频率与最后一个频率下的听阈差别小于或等于5DBHL,则判断两个倍频频率的听阈相差是否大于或等于20DBHL;若否,根据所述用户在所述多个频率下的听阈生成听力曲线图;若是,则测试所述两个倍频频率之间的半倍频频率的听阈,并根据所述半倍频频率的听阈和所述用户在所述多个频率下的听阈生成听力曲线图;若用户在第一个频率与最后一个频率下的听阈差别大于5DBHL,则重新依次测试用户在所述多个频率下的听阈,直至第一个频率与最后一个频率下的听阈相差小于或等于5DBHL为止,并判断两个倍频频。

5、率的听阈相差是否大于或等于20DBHL,若否,根据最后一次测试的用户在所述多个频率下的听阈生成听力曲线图;若是,则测试所述两个倍频频率之间的半倍频频率的听阈,并根据半倍频频率的听阈和最后一次测试的用户在所述多个频率下的听阈生成听力曲线图。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移动设备的辅助听力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频率中第一个频率和最后一个频率相同。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移动设备的辅助听力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频率包括1000HZ、2000HZ、3000HZ、4000HZ、6000HZ、8000HZ、250HZ、500HZ、1000HZ。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移动设备的辅助听力方法,其特征在于,。

6、测试用户在每个频率下的听阈的步骤包括步骤一获取用户在当前频率下的听力级初始值,并开始输出测试音,所述测试音的初始听力级为用户在当前频率下的听力级初始值减10DBHL,若用户听不见测试音,则以5DBHL一档增加强度,直至用户听见测试音;步骤二用户听见测试音后,以10DBHL一档降低强度,直至用户听不见测试音,再以5DBHL一档增加强度,直至用户听见测试音,则记录该测试音的当前听力级;重复执行步骤二三次以上后,判断其中三次记录的当前听力级是否为同一听力级,若否,继续执行步骤二三次以上,直至重新记录的三次当前听力级为同一听力级为止,则记录所述同一听力级为所述当前频率下的听阈。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

7、一项所述的基于移动设备的辅助听力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听力损失类型包括传导性聋、感音性聋和混合性聋。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移动设备的辅助听力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听力损失权利要求书CN104144374A2/4页3类型为感音性聋时,选择相应的选配处方公式为POGO或NALRP。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移动设备的辅助听力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听力损失类型为传导性聋或混合性聋时,选择相应的选配处方公式为DSLI/O或IHAFF。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移动设备的辅助听力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选配处方公式和听力曲线图确定所述用户的验配参数的步骤包括将每个频率划分入相应的通道;获取预设的痛域。

8、和拐点;根据所述选配处方公式和听力曲线图确定每个通道的输入输出曲线;根据所述输入输出曲线、痛域和拐点确定每个输入输出曲线的线性放大部分和非线性放大部分的介入增益。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基于移动设备的辅助听力方法,其特征在于,采集语音信号,并根据所述用户的验配参数对所述语音信号作提高言语识别率的处理后进行播放的步骤包括采集语音信号,并对所述语音信号进行低通滤波;将经过低通滤波后的语音信号进行模数转换,以生成数字信号;根据每个输入输出曲线的线性放大部分和非线性放大部分的介入增益对所述数字信号作多通道频响补偿的处理;将经过多通道频响补偿的处理的数字信号进行数模转换,以生成语音并进行播放。11如权利要。

9、求9所述的基于移动设备的辅助听力方法,其特征在于,采集语音信号,并根据所述用户的验配参数对所述语音信号作提高言语识别率的处理后进行播放的步骤包括采集语音信号,并对所述语音信号进行低通滤波;将经过低通滤波后的语音信号进行模数转换,以生成数字信号;对所述数字信号作语音增强的处理;根据每个输入输出曲线的线性放大部分和非线性放大部分的介入增益对经过语音增强处理的数字信号作多通道频响补偿的处理;将经过多通道频响补偿的处理的数字信号进行数模转换,以生成语音并进行播放。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基于移动设备的辅助听力方法,其特征在于,当移动设备为单麦克时,所述语音增强的处理的方法为利用语音的准周期性去噪的梳状。

10、滤波器法、基于模型类的卡尔曼滤波法、基于谱幅度估计类的谱减法或维纳滤波法中的任一种。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基于移动设备的辅助听力方法,其特征在于,当移动设备为麦克风阵列时,所述语音增强的处理的方法为自适应波束形成方法中的最小方差无失真响应波束形成器、线性约束最小方法波束形成器或广义旁瓣消除器中的任一种。14如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基于移动设备的辅助听力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通道频响补偿的处理方法为下述任一种采用插值半带滤波器,实现等带宽均匀分布的滤波器组;或应用梳状滤波器配合多个谐振子对数字信号分频,并将分频后的各路数字信号加权相加输出;或应用响度补偿公式和频域抽样FIR滤波器设计方法,。

11、根据频域增益设计时域滤波器,权利要求书CN104144374A3/4页4对输入的数字信号滤波。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移动设备的辅助听力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音为纯音、啭音或脉冲音中的一种或多种。16一种基于移动设备的辅助听力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测听模块,用于输出多个频率的测试音,以测试用户在所述多个频率下的听阈,并根据所述用户在所述多个频率下的听阈生成听力曲线图;验配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听力曲线图判断所述用户的听力损失类型,根据所述听力损失类型选择相应的选配处方公式,根据所述选配处方公式和听力曲线图确定所述用户的验配参数;辅助听力模块,用于采集语音信号,并根据所述用户的验配参数对所述语。

12、音信号作提高言语识别率的处理后进行播放。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基于移动设备的辅助听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测听模块包括输出单元,用于依次输出多个频率的测试音;听力曲线图单元,用于依次测试用户在所述多个频率下的听阈;若用户在第一个频率与最后一个频率下的听阈差别小于或等于5DBHL,则判断两个倍频频率的听阈相差是否大于或等于20DBHL;若否,根据所述用户在所述多个频率下的听阈生成听力曲线图;若是,则测试所述两个倍频频率之间的半倍频频率的听阈,并根据所述半倍频频率的听阈和所述用户在所述多个频率下的听阈生成听力曲线图;若用户在第一个频率与最后一个频率下的听阈差别大于5DBHL,则重新依次测试用户在。

13、所述多个频率下的听阈,直至第一个频率与最后一个频率下的听阈相差小于或等于5DBHL为止,并判断两个倍频频率的听阈相差是否大于或等于20DBHL,若否,根据最后一次测试的用户在所述多个频率下的听阈生成听力曲线图;若是,则测试所述两个倍频频率之间的半倍频频率的听阈,并根据半倍频频率的听阈和最后一次测试的用户在所述多个频率下的听阈生成听力曲线图。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基于移动设备的辅助听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单元输出多个频率中第一个频率和最后一个频率相同。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基于移动设备的辅助听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单元输出多个频率包括1000HZ、2000HZ、3000HZ、40。

14、00HZ、6000HZ、8000HZ、250HZ、500HZ、1000HZ。20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基于移动设备的辅助听力系统,其特征在于,听力曲线图单元,用于获取用户在当前频率下的听力级初始值,并开始输出测试音,所述测试音的初始听力级为用户在当前频率下的听力级初始值减10DBHL,若用户听不见测试音,则以5DBHL一档增加强度,直至用户听见测试音;执行三次以上听阈测试用户听见测试音后,以10DBHL一档降低强度,直至用户听不见测试音,再以5DBHL一档增加强度,直至用户听见测试音,则记录该测试音的当前听力级;判断其中三次记录的当前听力级是否为同一听力级,若否,继续执行三次以上听阈测试,直至重。

15、新记录的三次当前听力级为同一听力级为止,则记录所述同一听力级为所述当前频率下的听阈。21如权利要求16至20任意一项所述的基于移动设备的辅助听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验配模块所判断的听力损失类型包括传导性聋、感音性聋和混合性聋。权利要求书CN104144374A4/4页5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基于移动设备的辅助听力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听力损失类型为感音性聋时,所述验配模块选择相应的选配处方公式为POGO或NALRP,当所述听力损失类型为传导性聋或混合性聋时,所述验配模块选择相应的选配处方公式为DSLI/O或IHAFF。23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基于移动设备的辅助听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验。

16、配模块,用于将每个频率划分入相应的通道;获取预设的痛域和拐点;根据所述选配处方公式和听力曲线图确定每个通道的输入输出曲线;根据所述输入输出曲线、痛域和拐点确定每个输入输出曲线的线性放大部分和非线性放大部分的介入增益。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基于移动设备的辅助听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听力模块包括低通滤波单元,用于采集语音信号,并对所述语音信号进行低通滤波;模数转换单元,用于将经过低通滤波后的语音信号进行模数转换,以生成数字信号;频响补偿单元,用于根据每个输入输出曲线的线性放大部分和非线性放大部分的介入增益对所述数字信号作多通道频响补偿的处理;数模转换单元,用于将经过多通道频响补偿的处理的数。

17、字信号进行数模转换,以生成语音并进行播放。25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基于移动设备的辅助听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听力模块还包括语音增强单元,用于对所述数字信号作语音增强的处理。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基于移动设备的辅助听力系统,其特征在于,当移动设备为单麦克时,所述语音增强单元采用的处理方法为利用语音的准周期性去噪的梳状滤波器法、基于模型类的卡尔曼滤波法、基于谱幅度估计类的谱减法或维纳滤波法中的任一种。27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基于移动设备的辅助听力系统,其特征在于,当移动设备为麦克风阵列时,所述语音增强单元采用的处理方法为自适应波束形成方法中的最小方差无失真响应波束形成器、线性约束最小方法波。

18、束形成器或广义旁瓣消除器中的任一种。28如权利要求24或25所述的基于移动设备的辅助听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频响补偿单元采用的多通道频响补偿的处理方法为下述任一种采用插值半带滤波器,实现等带宽均匀分布的滤波器组;或应用梳状滤波器配合多个谐振子对数字信号分频,并将分频后的各路数字信号加权相加输出;或应用响度补偿公式和频域抽样FIR滤波器设计方法,根据频域增益设计时域滤波器,对输入的数字信号滤波。29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基于移动设备的辅助听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测听模块输出所述测试音为纯音、啭音或脉冲音中的一种或多种。权利要求书CN104144374A1/14页6基于移动设备的辅助听力方法及系。

19、统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移动设备的辅助听力方法及系统。背景技术0002我国是世界上听力障碍人数最多的国家,现有听力障碍人约6000万,大多数患者需要辅助听力设备进行听力补偿。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加剧,听力障碍人数不断增长,听力障碍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密切关注。助听器是一种常用的补偿听力损失的医疗设备,通过它将声音放大,最大限度地利用听障者的残余听力,使之听到原来听不到或听不清的声音,提高患者的听力水平。0003目前,市场上的助听器大多为国外产品,中高端助听器为数字助听器,价格为几千到万元,价格较贵,普通百姓佩戴不起,低端助听器大多为模拟助听器,佩戴效果不佳,不但不能改善用户的听力状况,还有。

20、可能损坏听力损失者的残存听力,进一步加重听力损失程度。另外,用户若要佩戴助听器需要到专业门诊请助听器验配师进行听力测试、验配和后期回访等操作,对于医疗卫生条件不发达的地区的人群来说难以实现。此外,助听器作为一种医疗设备,佩戴助听器会暴露用户的生理缺陷,大多数佩戴者不愿让旁人知道自己是听力残疾人。0004因此,用户目前亟需一种助听方法或系统,可以通过简单的操作,为用户作听力测试和验配后,便可实现助听功能,方便用户使用,并且不会暴露用户自身的生理缺陷。发明内容000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移动设备的辅助听力方法及系统,能够在移动设备上实现助听器的功能,改善用户的听力水平。0006为解决上述问。

21、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移动设备的辅助听力方法,包括0007输出多个频率的测试音,以测试用户在所述多个频率下的听阈,并根据所述用户在所述多个频率下的听阈生成听力曲线图;0008根据所述听力曲线图判断所述用户的听力损失类型,根据所述听力损失类型选择相应的选配处方公式;0009根据所述选配处方公式和听力曲线图确定所述用户的验配参数;0010采集语音信号,并根据所述用户的验配参数对所述语音信号作提高言语识别率的处理后进行播放。0011进一步的,在上述方法中,输出多个频率的测试音,测试用户在所述多个频率下的听阈,并根据所述用户在所述多个频率下的听阈生成听力曲线图的步骤包括0012依次输出多个频率的测试音。

22、,并依次测试用户在所述多个频率下的听阈;0013若用户在第一个频率与最后一个频率下的听阈差别小于或等于5DBHL,则判断两个倍频频率的听阈相差是否大于或等于20DBHL;若否,根据所述用户在所述多个频率下的听阈生成听力曲线图;若是,则测试所述两个倍频频率之间的半倍频频率的听阈,并根据所说明书CN104144374A2/14页7述半倍频频率的听阈和所述用户在所述多个频率下的听阈生成听力曲线图;0014若用户在第一个频率与最后一个频率下的听阈差别大于5DBHL,则重新依次测试用户在所述多个频率下的听阈,直至第一个频率与最后一个频率下的听阈相差小于或等于5DBHL为止,并判断两个倍频频率的听阈相差是。

23、否大于或等于20DBHL,若否,根据最后一次测试的用户在所述多个频率下的听阈生成听力曲线图;若是,则测试所述两个倍频频率之间的半倍频频率的听阈,并根据半倍频频率的听阈和最后一次测试的用户在所述多个频率下的听阈生成听力曲线图。0015进一步的,在上述方法中,所述多个频率中第一个频率和最后一个频率相同。0016进一步的,在上述方法中,所述多个频率包括1000HZ、2000HZ、3000HZ、4000HZ、6000HZ、8000HZ、250HZ、500HZ、1000HZ。0017进一步的,在上述方法中,测试用户在每个频率下的听阈的步骤包括0018步骤一获取用户在当前频率下的听力级初始值,并开始输出测。

24、试音,所述测试音的初始听力级为用户在当前频率下的听力级初始值减10DBHL,若用户听不见测试音,则以5DBHL一档增加强度,直至用户听见测试音;0019步骤二用户听见测试音后,以10DBHL一档降低强度,直至用户听不见测试音,再以5DBHL一档增加强度,直至用户听见测试音,则记录该测试音的当前听力级;0020重复执行步骤二三次以上后,判断其中三次记录的当前听力级是否为同一听力级,若否,继续执行步骤二三次以上,直至重新记录的三次当前听力级为同一听力级为止,则记录所述同一听力级为所述当前频率下的听阈。0021进一步的,在上述方法中,所述听力损失类型包括传导性聋、感音性聋和混合性聋。0022进一步的。

25、,在上述方法中,当所述听力损失类型为感音性聋时,选择相应的选配处方公式为POGO或NALRP。0023进一步的,在上述方法中,当所述听力损失类型为传导性聋或混合性聋时,选择相应的选配处方公式为DSLI/O或IHAFF。0024进一步的,在上述方法中,根据所述选配处方公式和听力曲线图确定所述用户的验配参数的步骤包括0025将每个频率划分入相应的通道;0026获取预设的痛域和拐点;0027根据所述选配处方公式和听力曲线图确定每个通道的输入输出曲线;0028根据所述输入输出曲线、痛域和拐点确定每个输入输出曲线的线性放大部分和非线性放大部分的介入增益。0029进一步的,在上述方法中,采集语音信号,并根。

26、据所述用户的验配参数对所述语音信号作提高言语识别率的处理后进行播放的步骤包括0030采集语音信号,并对所述语音信号进行低通滤波;0031将经过低通滤波后的语音信号进行模数转换,以生成数字信号;0032根据每个输入输出曲线的线性放大部分和非线性放大部分的介入增益对所述数字信号作多通道频响补偿的处理;0033将经过多通道频响补偿的处理的数字信号进行数模转换,以生成语音并进行播说明书CN104144374A3/14页8放。0034进一步的,在上述方法中,采集语音信号,并根据所述用户的验配参数对所述语音信号作提高言语识别率的处理后进行播放的步骤包括0035采集语音信号,并对所述语音信号进行低通滤波;0。

27、036将经过低通滤波后的语音信号进行模数转换,以生成数字信号;0037对所述数字信号作语音增强的处理;0038根据每个输入输出曲线的线性放大部分和非线性放大部分的介入增益对经过语音增强处理的数字信号作多通道频响补偿的处理;0039将经过多通道频响补偿的处理的数字信号进行数模转换,以生成语音并进行播放。0040进一步的,在上述方法中,当移动设备为单麦克时,所述语音增强的处理的方法为利用语音的准周期性去噪的梳状滤波器法、基于模型类的卡尔曼滤波法、基于谱幅度估计类的谱减法或维纳滤波法中的任一种。0041进一步的,在上述方法中,当移动设备为麦克风阵列时,所述语音增强的处理的方法为自适应波束形成方法中的。

28、最小方差无失真响应波束形成器、线性约束最小方法波束形成器或广义旁瓣消除器中的任一种。0042进一步的,在上述方法中,所述多通道频响补偿的处理方法为下述任一种0043采用插值半带滤波器,实现等带宽均匀分布的滤波器组;或0044应用梳状滤波器配合多个谐振子对数字信号分频,并将分频后的各路数字信号加权相加输出;或0045应用响度补偿公式和频域抽样FIR滤波器设计方法,根据频域增益设计时域滤波器,对输入的数字信号滤波。0046进一步的,在上述方法中,所述测试音为纯音、啭音或脉冲音中的一种或多种。0047根据本发明的另一面,提供一种基于移动设备的辅助听力系统,包括0048测听模块,用于输出多个频率的测试。

29、音,以测试用户在所述多个频率下的听阈,并根据所述用户在所述多个频率下的听阈生成听力曲线图;0049验配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听力曲线图判断所述用户的听力损失类型,根据所述听力损失类型选择相应的选配处方公式,根据所述选配处方公式和听力曲线图确定所述用户的验配参数;0050辅助听力模块,用于采集语音信号,并根据所述用户的验配参数对所述语音信号作提高言语识别率的处理后进行播放。0051进一步的,在上述系统中,所述测听模块包括0052输出单元,用于依次输出多个频率的测试音;0053听力曲线图单元,用于依次测试用户在所述多个频率下的听阈;若用户在第一个频率与最后一个频率下的听阈差别小于或等于5DBHL,则判。

30、断两个倍频频率的听阈相差是否大于或等于20DBHL;若否,根据所述用户在所述多个频率下的听阈生成听力曲线图;若是,则测试所述两个倍频频率之间的半倍频频率的听阈,并根据所述半倍频频率的听阈和所述用户在所述多个频率下的听阈生成听力曲线图;若用户在第一个频率与最后一个频率下的听阈差别大于5DBHL,则重新依次测试用户在所述多个频率下的听阈,直至第一个频率说明书CN104144374A4/14页9与最后一个频率下的听阈相差小于或等于5DBHL为止,并判断两个倍频频率的听阈相差是否大于或等于20DBHL,若否,根据最后一次测试的用户在所述多个频率下的听阈生成听力曲线图;若是,则测试所述两个倍频频率之间的。

31、半倍频频率的听阈,并根据半倍频频率的听阈和最后一次测试的用户在所述多个频率下的听阈生成听力曲线图。0054进一步的,在上述系统中,所述输出单元输出多个频率中第一个频率和最后一个频率相同。0055进一步的,在上述系统中,所述输出单元输出多个频率包括1000HZ、2000HZ、3000HZ、4000HZ、6000HZ、8000HZ、250HZ、500HZ、1000HZ。0056进一步的,在上述系统中,听力曲线图单元,用于获取用户在当前频率下的听力级初始值,并开始输出测试音,所述测试音的初始听力级为用户在当前频率下的听力级初始值减10DBHL,若用户听不见测试音,则以5DBHL一档增加强度,直至用户。

32、听见测试音;执行三次以上听阈测试用户听见测试音后,以10DBHL一档降低强度,直至用户听不见测试音,再以5DBHL一档增加强度,直至用户听见测试音,则记录该测试音的当前听力级;判断其中三次记录的当前听力级是否为同一听力级,若否,继续执行三次以上听阈测试,直至重新记录的三次当前听力级为同一听力级为止,则记录所述同一听力级为所述当前频率下的听阈。0057进一步的,在上述系统中,所述验配模块所判断的听力损失类型包括传导性聋、感音性聋和混合性聋。0058进一步的,在上述系统中,当所述听力损失类型为感音性聋时,所述验配模块选择相应的选配处方公式为POGO或NALRP,当所述听力损失类型为传导性聋或混合性。

33、聋时,所述验配模块选择相应的选配处方公式为DSLI/O或IHAFF。0059进一步的,在上述系统中,所述验配模块,用于将每个频率划分入相应的通道;获取预设的痛域和拐点;根据所述选配处方公式和听力曲线图确定每个通道的输入输出曲线;根据所述输入输出曲线、痛域和拐点确定每个输入输出曲线的线性放大部分和非线性放大部分的介入增益。0060进一步的,在上述系统中,所述辅助听力模块包括0061低通滤波单元,用于采集语音信号,并对所述语音信号进行低通滤波;0062模数转换单元,用于将经过低通滤波后的语音信号进行模数转换,以生成数字信号;0063频响补偿单元,用于根据每个输入输出曲线的线性放大部分和非线性放大部。

34、分的介入增益对所述数字信号作多通道频响补偿的处理;0064数模转换单元,用于将经过多通道频响补偿的处理的数字信号进行数模转换,以生成语音并进行播放。0065进一步的,在上述系统中,所述辅助听力模块还包括语音增强单元,用于对所述数字信号作语音增强的处理。0066进一步的,在上述系统中,当移动设备为单麦克时,所述语音增强单元采用的处理方法为利用语音的准周期性去噪的梳状滤波器法、基于模型类的卡尔曼滤波法、基于谱幅度估计类的谱减法或维纳滤波法中的任一种。0067进一步的,在上述系统中,当移动设备为麦克风阵列时,所述语音增强单元采用的说明书CN104144374A5/14页10处理方法为自适应波束形成方。

35、法中的最小方差无失真响应波束形成器、线性约束最小方法波束形成器或广义旁瓣消除器中的任一种。0068进一步的,在上述系统中,所述频响补偿单元采用的多通道频响补偿的处理方法为下述任一种0069采用插值半带滤波器,实现等带宽均匀分布的滤波器组;或0070应用梳状滤波器配合多个谐振子对数字信号分频,并将分频后的各路数字信号加权相加输出;或0071应用响度补偿公式和频域抽样FIR滤波器设计方法,根据频域增益设计时域滤波器,对输入的数字信号滤波。0072进一步的,在上述系统中,所述测听模块输出所述测试音为纯音、啭音或脉冲音中的一种或多种。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输出不同频率的测试音,测试和记录用户在不同。

36、频率下的听阈,并根据用户在不同频率下的听阈生成听力曲线图,根据所述听力曲线图判断用户的听力损失类型,根据所述听力损失类型选择相应的选配处方公式,根据所述选配处方公式和听力曲线图确定用户的验配参数,并采集语音信号,再根据用户的验配参数对所述语音信号作提高言语识别率的处理后进行播放,能够利用移动设备测试用户的听力损失情况,并自动记录用户的听力曲线图,根据不同用户听力曲线图进行自动验配,有针对性进行听力补偿,从而将听力计的测听功能、助听器验配软件的验配功能和助听器的功能集成一体。0073另外,基于移动设备的辅助听力方法或系统在方便用户使用的同时,不会暴露用户自身的生理缺陷。附图说明0074图1是本发。

37、明实施例一的基于移动设备的辅助听力方法的流程示意图;0075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步骤S1的流程示意图;0076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步骤S12的流程示意图;0077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步骤S4的第一种流程示意图;0078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步骤S4的第二种流程示意图;0079图6是感音神经性聋的听力曲线图;0080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二的基于移动设备的辅助听力系统的模块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0081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0082实施例一0083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移动设备(例如手机)的辅助听力方法,目前我国手机用。

38、户已达10亿户,而且手机的价格仍在逐年下降,手机的价格远远低于助听器,基于移动设备的辅助听力方法可与手机共享硬件资源,节省硬件资源的开发成本。因此,基于手机等移动设备设计一种基于移动设备的辅助听力方法具有较强的实用性。0084本实施例的基于移动设备的辅助听力方法包括步骤S1至步骤S4,下面结合图1至说明书CN104144374A106/14页11图6详细说明的本实施例的基于移动设备的辅助听力方法。0085步骤S1,输出多个频率的测试音,以测试用户在多个频率下的听阈,并根据所述用户在多个频率下的听阈生成听力曲线图。本步骤的作用是测试用户的听力损失情况,并自动记录用户的听力测试结果,可以通过移动设。

39、备上的人机交互界面和听力测试程序,让用户在安静环境中,佩戴好耳机后,点击开始测试,可先对移动设备进行音量校准,然后开始测试用户听力,并自动记录用户的听力曲线图。0086其中,所述测试音可以为纯音、啭音或脉冲音中一种或多种。具体的,依据测试者的年龄和测试情况来选择纯音、啭音或脉冲音,一般来说,老人使用啭音的较多,啭音更能引起被测试人的注意;而年轻人反映快,使用纯音测听的居多,脉冲音是间断的纯音,脉冲音和纯音可交替使用。可在移动设备上利用电声学原理,通过电子振荡、放大、衰减等线路产生不同频率和强度的测试音,也可在移动设备中存储测试信号,使用播放器软件播放并测听,通过参数设置,发出不同频率和强度的测。

40、试音,并通过移动设备上的声音输出设备输出测试音。在正式测试和记录用户在不同频率下的听阈前,可先采用主观校准检验来进行音量校准,在进行音量校准之前,先确定在移动设备上插上耳机,然后在安静的环境下进行测试,先请一个听力正常的年轻人做测试,正常的年轻人带好耳机后,将移动设备的音量调到最大,移动设备发出一个测试音,如果用户能听到一个微弱的测试音,接下来,先慢慢的将音量调低,直到测试音消失为止,然后,再一点一点地调高音量,到听力正常的年轻人觉得测试音又开始出现再停止,将此时音量定义为0DBHL。接下来,音量调节旋钮固定不动,听力障碍者佩戴好耳机,即可开始正式测试和记录用户在不同频率下的听阈。0087在本。

41、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步骤S1具体可包括步骤S10S19,以下结合图2详细介绍上述步骤S10S19。0088步骤S10,依次输出1000HZ、2000HZ、3000HZ、4000HZ、6000HZ、8000HZ、250HZ、500HZ、1000HZ下的测试音。0089步骤S11,依次测试和记录用户在1000HZ、2000HZ、3000HZ、4000HZ、6000HZ、8000HZ、250HZ、500HZ、1000HZ频率下的听阈。0090步骤S12,判断第一个1000HZ频率与最后一个1000HZ频率下的听阈差别是否小于或等于5DBHL,若是,则转到步骤S13,若否,则转到步骤S16。0091步骤。

42、S13,判断两个倍频频率的听阈相差是否大于或等于20DBHL;若否,则转到步骤S14,若是,则转到步骤S15;0092步骤S14,根据所述用户在所述多个频率下的听阈生成听力曲线图;0093步骤S15,测试所述两个倍频频率之间的半倍频频率的听阈,并根据所述半倍频频率的听阈和所述用户在所述多个频率下的听阈生成听力曲线图;0094步骤S16,重新依次测试用户在所述多个频率下的听阈,直至第一个频率与最后一个频率下的听阈相差小于或等于5DBHL为止,并转到步骤S17,;0095步骤S17,判断两个倍频频率的听阈相差是否大于或等于20DBHL,若否,则转到步骤S18;若是,则转到步骤S19。0096步骤S。

43、18,根据最后一次测试的用户在所述多个频率下的听阈生成听力曲线图;0097步骤S19,测试所述两个倍频频率之间的半倍频频率的听阈,并根据半倍频频率的听阈和最后一次测试的用户在所述多个频率下的听阈生成听力曲线图。说明书CN104144374A117/14页120098一般先测较佳耳或健耳(听力较好的耳朵),然后测另一听力较差的耳朵,注意在开始测试时,最好先给一个较大的声音(阈值上20DB左右),让患者能很清晰的听到此声音,从而让患者明白该对什么样的声音作出反应,避免患者将其它干扰声(如耳鸣声)和测试音相混淆,作出不准确的反应。也可以适当调整测试音的种类,如改为啭音等,来与耳鸣音区别。本步骤S11。

44、中给声时间可持续12秒,间隔时间不得短于给声时间,这是因为适应后需要完全恢复时间通常为12秒,此外,给声时间及间隔时间应不规则。整个测试时间不得超过20分钟,否则可使受试者疲劳而难以获得可靠之结果。0099步骤S11中,测试和记录用户在每一频率(1000HZ、2000HZ、3000HZ、4000HZ、6000HZ、8000HZ、250HZ、500HZ或1000HZ)下的听阈的步骤可采用上升法和升降法中的任一种,临床上较多采用上升法,如图3所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采用上升法来测试和记录用户在每一频率(1000HZ、2000HZ、3000HZ、4000HZ、6000HZ、8000HZ、250HZ、。

45、500HZ或1000HZ)下的听阈的步骤具体可包括步骤S111步骤S1140100步骤S111,获取用户在当前频率下的听力级初始值,并开始输出测试音,所述测试音的初始听力级为用户在当前频率下的听力级初始值减10DBHL,若用户听不见测试音,则以5DBHL一档增加强度,直至用户听见测试音。具体的,听力级的单位是DBHL(HLHEARINGLEVEL),听力级是测到的听力损失绝对值,人类的听觉是有限度的,就像把水结冰时的温度定为0摄氏度一样,听力学家把正常年轻人刚刚能听到的几种不同频率的声音人为地规定为听力零级(0DBHL),听力零级大小的声音正常人勉强能听到。0101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步骤S。

46、111中,在当前频率为第一个1000HZ频率时,获取用户在1000HZ、40DBHL熟悉试验下的听阈作为第一个1000HZ频率听力级初始值,具体的,在测试和记录第一个1000HZ频率下的听阈之前,可先进行熟悉试验以1000HZ、40DBHL强度的测试音给被试耳,如能勉强听到,则每20DBHL一档降低强度直至用户(患者)不能勉强听到;然后再10DB一档递增,直到用户患者再次能勉强听到,记录当前的听阈,反复上述降低和递增的熟悉试验3次,若其中2次以上记录的当前听力级为的同一听力级,则将该听力级作为第一个1000HZ频率下的听力级初始值,则可开始测试和记录第一个1000HZ频率下的听阈;在当前频率为。

47、除第一个1000HZ之外频率时,即依次为2000HZ、3000HZ、4000HZ、6000HZ、8000HZ、250HZ、500HZ或1000HZ(第二个1000HZ)时,获取用户在上一个频率下的听阈作为听力级初始值,例如,2000HZ时,以第一个1000HZ下的听阈作为听力级初始值;3000HZ时,以2000HZ下的听阈作为听力级初始值,依此类推,在此不再赘述。0102步骤S112,用户听见测试音后,以10DBHL一档降低强度,直至用户听不见测试音,再以5DBHL一档增加强度,直至用户听见测试音,则记录该测试音的当前听力级。具体的,如受试者的听力极差,应测试至最大输出声音强度处。重复步骤S1。

48、12五次后转到步骤S113。0103步骤S113,判断其中三次记录的当前听力级是否为同一听力级,若是,则转到步骤S114,否则,转到步骤S112。0104步骤S114,记录该同一听力级为当前频率下的听阈。0105进一步的,可根据听力曲线图计算言语频率平均损失,并在移动终端的屏幕上向用户显示测试结果。具体来说,在纯音平均听阈上,500HZ、1000HZ、2000HZ三个频率点在决定语言可懂度的重要性中占70,是衡量听觉功能的关键范围。为此,世界卫生组织采用说明书CN104144374A128/14页13500HZ、1000HZ、2000HZ这三个频率点听力损失的平均值,作为划分听力下降等级的依据。

49、。另外,世界卫生组织在1997年颁布新的划分标准,较以前的标准增加了一个4000HZ的听阈,充分考虑了听力障碍者的高频听力损失的情况,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现多采用该新标准。根据500HZ、1000HZ、2000HZ和4000HZ的平均听力损失将听力损失程度分成4个等级,可在测听结束后,在移动设备的屏幕上向用户显示测试结果,也可向用户语音播报测试结果,测试结果可如下表所示0106测试结果言语频率平均听阈(听力损失程度)正常小于26DBHL轻度聋2640DBHL中度聋4160DBHL重度聋6180DBHL极重度聋大于80DBHL0107例如,听力障碍者在500HZ、1000HZ、2000HZ、4000HZ的听阈分别是55DBHL、50DBHL、50DBHL、70DBHL,则他的平均听力损失为(55505070)/45625,则对应的测试结果为中度聋。0108步骤S2,根据所述听力曲线图判断所述用户的听力损失类型,根据所述听力损失类型选择相应的选配处方公式。具体的,选配处方公式是一种基础的选配调试依据,根据选配处方公式确定验配参数,用户还可根据助听后的感受及个体差异做相应的调整。0109优选的,步骤S2中所述听力损失类型可以包括传导性聋、感音性聋和混合性聋。具体的,正常人的听力曲线图可显示骨导听力在各频率范围中均为020DBHL,气导听力则在025DBHL,气、骨导间距为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医学或兽医学;卫生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