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夹钳式锅盖开合结构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夹钳式锅盖,尤其涉及一种夹钳式锅盖开合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夹钳式锅盖,一般都是通过旋转手柄来促使夹钳向外或向内移动从而达到
锁紧或松开锅体的目的,并且为了避免了烹饪过程中锅盖被意外打开的风险,现有的夹钳
式锅盖在高压烹饪过程中其夹钳还会被止开机构锁紧,此时即使操作旋转手柄也无法将夹
钳打开,使用时更加安全。但是现有的这种夹钳式锅盖在锁紧、解锁以及止开机构对夹钳进
行锁紧时,各部件之间配合并不紧密,常会出现无法锁紧到位、使用时操作不流畅、长时间
使用后各部件之间松动等问题,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且会影响夹钳式锅盖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各部件之间配合不紧密、使用时操作不流畅、长时
间使用后各部件之间容易松动等缺陷,提供了一种新的夹钳式锅盖开合结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夹钳式锅盖开合结构,包括锅盖、至少两组夹钳、与各组夹钳相对应的各个导柱、
提手、转钮、槽轮、安全阀,所述的安全阀底部设置于锅盖上,各组夹钳一端与锅盖的一侧转
动连接,各组夹钳的另一端位于锅盖的另一侧并分别与导柱相连接,还包括固定板、止开
杆,所述的提手设置于锅盖的一侧且提手内设置有容置腔,所述的固定板位于容置腔内且
槽轮转动放置于固定板上,所述的固定板上分别设置有与导柱相对应的限位槽孔以及与止
开杆相对应的限位通孔,所述的槽轮上分别设置有与导柱相对应的偏心槽孔以及与止开杆
相对应的大槽孔、小槽孔,所述的大槽孔、小槽孔相互连通,所述的导柱分别穿过限位槽孔
并伸入偏心槽孔中,所述的止开杆下部位于限位通孔中并形成限位台与安全阀的顶部相抵
触,止开杆上部位于相互连通的大槽孔、小槽孔中,所述的转钮转动设置于提手上并与槽轮
相连接,所述的转钮具有开启位置和闭合位置,转钮位于开启位置时导柱带动各组夹钳张
开且止开杆的限位台位于小槽孔下方,转钮位于闭合位置时导柱带动各组夹钳闭合且止开
杆的限位台位于大槽孔处。
使用过程中,转钮用于带动槽轮转动,从而带动导柱沿着槽轮的偏心槽孔做向心
或离心运动,导柱运动过程中将被固定板上的限位槽孔限位从而将导柱的运动转换为定向
的向心或离心运动并带动夹钳张开或闭合,在槽轮转动过程中,止开杆的底部的限位台始
终位于固定板的限位通孔中。而当夹钳闭合且锅体内的食物在烹饪时,锅体内的气压将不
断增大,当气压增大到一定程度时会将安全阀向上顶起,从而将止开杆向上顶起,使得止开
杆底部的限位台卡入到槽轮的大槽孔中,此时槽轮与转钮同时被限位台锁紧而不可转动,
从而使得在高压烹饪过程中夹钳无法被打开,避免了烹饪过程中锅盖被意外打开的风险,
提高了烹饪过程中的安全性。本发明通过以上结构,使得夹钳、转钮、槽轮、安全阀、固定板、
止开杆等各个部件统一集中到提手处,并通过导柱、止开杆分别贯穿固定板、槽轮,使得各
个部件之间配合更加紧密,使用过程中操作更流畅,即使长时间使用后也不会出现松动等
问题,且减小了开合结构的占用空间,进一步降低了生产成本。
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夹钳式锅盖开合结构,所述的提手上还设置有提示孔,
所述的止开杆顶部还设置有提示端并与提示孔相配合。
在使用过程中,当锅体内的气压增大到一定程度并将安全阀向上顶起时,止开杆
也被顶起并卡入槽轮的大槽孔中,则止开杆顶部的提示端也将同步向上顶起并伸出提示
孔,从而让使用者能够通过观察提示端的高度得知锅体内气压的大小,从而进一步提高本
发明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
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夹钳式锅盖开合结构,所述的提手中设置有定位孔,所
述的止开杆顶部位于定位孔中。
定位孔限定了止开杆的移动方向,确保止开杆的上下移动路径不会发生变化,使
用时更加安全。
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夹钳式锅盖开合结构,所述的提手侧边设置有开窗,所
述的转钮呈弧形并位于开窗中,所述的转钮内端部与槽轮相连接。
通过上述结构,能够进一步节省转钮的占用空间,且使得本发明整体外形较美观。
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夹钳式锅盖开合结构,所述的转钮外端上还设置有拨
手部。能够增加转钮的着力点,使得操作时更加更舒适。
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夹钳式锅盖开合结构,所述的槽轮上设置有至少一个
插销,所述的转钮内端部上设置有与插销相对应的插槽。其结构简单,且能够保证转钮与槽
轮连接的牢固度。
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夹钳式锅盖开合结构,所述的限位槽孔为长槽孔,所述
的偏心槽孔为弧形槽孔。弧形槽孔能够使得槽轮在转动过程中带动导柱运动时更加顺畅,
长槽孔结构简单,且能够很好地将导柱的运动轨迹转换为定向的向心、离心运动,保证开合
过程中的稳定性。
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夹钳式锅盖开合结构,还包括中心固定杆组件,所述的
中心固定杆组件穿过槽轮、固定板的中部并与锅盖相连接。能够更好地固定槽轮、固定板,
保证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夹钳式锅盖开合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夹钳式锅盖开合结构的爆炸图;
图3为本发明的夹钳处于张开状态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A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夹钳处于闭合状态且止开杆未锁紧夹钳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B-B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夹钳处于闭合状态且止开杆锁紧夹钳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C-C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8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但它们不是对本
发明的限制: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8所示,一种夹钳式锅盖开合结构,包括锅盖1、至少两组夹钳2、与各组夹钳2
相对应的各个导柱9、提手3、转钮4、槽轮6、安全阀8,所述的安全阀8底部设置于锅盖1上,各
组夹钳2一端与锅盖1的一侧转动连接,各组夹钳2的另一端位于锅盖1的另一侧并分别与导
柱9相连接,还包括固定板7、止开杆5,所述的提手3设置于锅盖1的一侧且提手3内设置有容
置腔33,所述的固定板7位于容置腔33内且槽轮6转动放置于固定板7上,所述的固定板7上
分别设置有与导柱9相对应的限位槽孔71以及与止开杆5相对应的限位通孔72,所述的槽轮
6上分别设置有与导柱9相对应的偏心槽孔61以及与止开杆5相对应的大槽孔62、小槽孔63,
所述的大槽孔62、小槽孔63相互连通,所述的导柱9分别穿过限位槽孔71并伸入偏心槽孔61
中,所述的止开杆5下部位于限位通孔72中并形成限位台51与安全阀8的顶部相抵触,止开
杆5上部位于相互连通的大槽孔62、小槽孔63中,所述的转钮4转动设置于提手3上并与槽轮
6相连接,所述的转钮4具有开启位置和闭合位置,转钮4位于开启位置时导柱9带动各组夹
钳2张开且止开杆5的限位台51位于小槽孔63下方,转钮4位于闭合位置时导柱9带动各组夹
钳2闭合且止开杆5的限位台51位于大槽孔62处。
如图3、图4所示,在夹钳2处于张开状态下时,导柱9位于槽轮6的偏心槽孔61的最
远端,止开杆5底部的限位台51位于限位通孔72中且位于小槽孔63的下方。
如图5、图6所示,在使用过程中,当需要将锅盖1盖合并锁紧于锅体上时,将转钮4
转动至闭合位置,则在转钮4转动的过程中将带动槽轮6转动从而使得导柱9沿着偏心槽孔
61且在限位槽孔71限位下向槽轮6中心移动,从而带动夹钳2的另一端向内转动,完成对锅
体的夹紧动作,此时导柱9位于槽轮6的偏心槽孔61的最近端,止开杆5底部的限位台51位于
限位通孔72中且位于大槽孔62的下方;反之,当需要将锅盖1与锅体解锁时,则如图3、图4所
示反向转动转钮4至开启位置,则转钮4反向转动过程中将带动槽轮6反向转动,从而使得导
柱9沿着偏心槽孔61且在限位槽孔71限位下向槽轮6外侧移动,从而带动夹钳2的另一端向
外侧转动,则完成锅盖1与锅体的解锁。
如图7、图8所示,当锅盖1与锅体锁紧后,在烹饪过程中,通过对锅体不断加热,锅
体内的气压会不断增大,当气压增大到一定程度时会将锅盖1上的安全阀8向上顶起,从而
将止开杆5向上顶起,因夹钳2闭合时止开杆5底部的限位台51位于大槽孔62的下方,则止开
杆5向上顶起过程中将使得限位台51卡入大槽孔62中,导致槽轮6与转钮4同时被锁紧不可
转动,从而使得在高压烹饪过程中夹钳2无法被打开,避免了烹饪过程中锅盖1被意外打开
的风险。
本发明通过以上结构,使得各个部件之间能够紧密配合,操作更流畅,提高了烹饪
过程中的安全性,且减小了开合结构的占用空间,进一步降低了生产成本。
作为优选,所述的提手3上还设置有提示孔31,所述的止开杆5顶部还设置有提示
端52并与提示孔31相配合。
在高压烹饪过程中,当止开杆5被安全阀8向上顶起时,止开杆5顶部的提示端52也
将向上移动并伸出提示孔31外,此时使用者根据提示端52伸出的距离即可判断锅体内气压
的大致情况,更加人性化。
作为优选,所述的提手3中设置有定位孔34,所述的止开杆5顶部位于定位孔34中。
作为优选,所述的提手3侧边设置有开窗32,所述的转钮4呈弧形并位于开窗32中,
所述的转钮4内端部与槽轮6相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的转钮4外端上还设置有拨手部41。
作为优选,所述的槽轮6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插销64,所述的转钮4内端部上设置有
与插销64相对应的插槽42。
作为优选,所述的限位槽孔71为长槽孔,所述的偏心槽孔61为弧形槽孔。
作为优选,还包括中心固定杆组件10,所述的中心固定杆组件10穿过槽轮6、固定
板7的中部并与锅盖1相连接。
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的范围所作的均
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发明的涵盖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