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位滑动设备.pdf

上传人:1****2 文档编号:514237 上传时间:2018-02-20 格式:PDF 页数:50 大小:1.9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310123206.5

申请日:

2003.12.19

公开号:

CN1513695A

公开日:

2004.07.21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专利权的转移IPC(主分类):B60N 2/07登记生效日:20171229变更事项:专利权人变更前权利人:富士机工株式会社变更后权利人:TF金属株式会社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权利人:日本静冈县变更后权利人:日本静冈县|||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B60N2/07

主分类号:

B60N2/07

申请人:

富士机工株式会社;

发明人:

松本正; 斋藤隆; 长内明

地址:

日本静冈县

优先权:

2002.12.20 JP 369252/2002; 2003.09.30 JP 340292/2003; 2003.09.30 JP 340293/2003; 2003.10.08 JP 348925/2003

专利代理机构: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代理人:

朱德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上轨和下轨可滑动地结合,从而在两者之间确定一细长封闭空间。锁定板被设置在所述细长封闭空间内并被固定在下轨上。闭锁杠杆包括爪部和输入臂并被设置在所述细长封闭空间内。该闭锁杠杆与上轨铰接并可在锁紧位置和未锁定位置之间转动,在所述锁紧位置,所述爪部与锁定板的一部分结合,从而在上轨和下轨之间建立锁定啮合,在所述未锁定位置,所述爪部与锁定板脱离啮合,取消所述锁紧啮合。当输入臂被施加外力时,闭锁杠杆沿从锁定位置到未锁定位置的方向转动。弹簧元件被设置在所述细长封闭空间内,偏压闭锁杠杆向锁紧位置转动。形成在上轨上的开口,使输入臂的指定部分穿过该开口向外突出。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座位滑动设备包括: 一具有通道结构的下轨; 一具有通道结构的上轨,所述上轨采用一方式与所述下轨可滑动 啮合,从而在两者之间确定一细长封闭空间; 一细长锁定板,被设置在所述细长封闭空间内并被固定在下轨上; 一包括一爪部和一输入臂并被设置在所述细长封闭空间内的闭锁 杠杆,该闭锁杠杆与上轨铰接以围绕平行于上轨的指定轴线转动,该 闭锁杠杆可以在一锁紧位置和一未锁定位置之间枢转,在所述锁紧位 置,所述爪部与锁定板的一部分结合,从而在上轨和下轨之间建立锁 定啮合,在所述未锁定位置,所述爪部与锁定板脱离啮合,取消所述 锁紧啮合,当输入臂被施加外力时,闭锁杠杆沿从锁定位置到未锁定 位置的方向枢转; 一被设置在所述细长封闭空间内的弹簧元件,弹簧元件用于偏压 闭锁杠杆向锁紧位置枢转; 一形成在上轨上的开口,使输入臂的一指定部分穿过该开口向外 突出。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位滑动设备,其特征在于:锁定板具有 大致L形横截面,包括被固定在下轨上的下底部以及形成有多个对齐 锁定开口的垂直壁部分,闭锁杠杆的爪部包括多个爪,当闭锁杠杆处 于锁紧位置时,所述多个爪与锁定板上一些对齐开口啮合。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座位滑动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被设 置在所述细长封闭空间内并被固定在上轨上的支承托架,所述支承托 架上形成有保持开口,闭锁杠杆上的爪穿过该保持开口与锁定板上的 锁定开口啮合,建立闭锁杠杆的锁紧位置。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座位滑动设备,其特征在于:上轨上形成 有保持开口,当闭锁杠杆处于锁紧位置时,闭锁杠杆的爪的前端与该 上轨上的保持开口啮合。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座位滑动设备,其特征在于:锁定板的垂 直壁部分被设置在支承托架上形成有保持开口的部分与上轨上形成有 保持开口的部分之间,当闭锁杠杆上处于锁紧位置时,闭锁杠杆的爪 穿过支承托架上的保持开口、锁定板上的锁定开口以及上轨上的保持 部分。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位滑动设备,其特征在于:闭锁杠杆包 括: 桥部,所述爪整体形成在该桥部上; 两个侧壁,从所述桥部的两个相对端沿相同方向延伸,一个侧壁 构成输入臂。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座位滑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闭锁杠 杆的两个侧壁被第一销部和第二销部可枢转地保持,所述第一销部和 第二销部对齐并由固定在上轨上的各自托架元件提供。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座位滑动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一被设置在该细长封闭空间内并被固定在上轨上的止动构件,止 动构件具有第一销部和第一通道部分; 一形成在锁定板一端上的俘获部分,该俘获部分具有第二通道部 分,第二通道部分与第一通道部分可滑动地啮合,从而遏制两者之间 的垂直分离
9: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座位滑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元 件是弯曲的杆簧,杆簧具有被压靠在上轨的内壁上的两个相对端以及 与闭锁杠杆的桥部啮合的一鼓起的中间部分。
10: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座位滑动设备,其特征在于:在弯曲杆 簧的中间部分上形成有凸起,所述凸起与闭锁杠杆的桥部上形成的凸 起啮合。
11: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座位滑动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一由锁定板的一前部提供的前止动件; 一由锁定板的一后部提供的后止动件; 一由支承托架提供的边缘部分,当上轨相对于下轨分别位于最靠 前位置或最靠后位置时,所述边缘部分与所述前止动件和后止动件邻 接。
1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位滑动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一被可滑动地安装在细长封闭空间的前部内的前对滑动器,用于 使上轨相对于下轨平滑运动; 一被可滑动安装在细长封闭空间的后部内的后对滑动器,用于使 上轨相对于下轨平滑地运动; 闭锁杠杆位于所述前对滑动器和后对滑动器之间。
13: 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座位滑动设备,其特征在于每个滑动器 包括: 一大致L形横截面的保持器,其包括一下底壁和一垂直壁部分; 一被下底壁可转动地保持的滚子; 被垂直壁可转动地保持的导向球; 所述滚子和导向球的每一个均既与下轨又与上轨接触。
14: 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座位滑动设备,其特征在于每个滑动器 还包括: 由所述保持器所拥有的另一个垂直侧壁; 一由另一个垂直侧壁所拥有的凸起,该凸起与上轨滑动接触。
1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位滑动设备,其特征在于:通过焊接 将锁定板固定在下轨上。
1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位滑动设备,其特征在于:利用螺栓, 通过下轨,将锁定板固定在车辆底板上。
17: 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座位滑动设备,其特征在于:锁定板的 纵端形成有供螺栓穿过的孔。
18: 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座位滑动设备,其特征在于:锁定板在 靠近螺栓的部位形成有一倾斜表面,该倾斜表面的顶部比螺栓的头高。
19: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位滑动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锁定 取消机构,当被致动时,其推动输入臂的指定部分。
20: 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座位滑动设备,其特征在于锁定取消机 构包括:一被铰接到上轨上的铰接元件,该铰接元件具有推动凸起, 所述推动凸起位于穿过上轨上的开口的上述输入臂的指定部分的上 方; 一与铰接元件相连并与其一起枢转的柄; 一与所述柄相关联的偏压弹簧,沿使所述推动凸起与输入臂的突 出的指定部分分离的方向偏压所述柄。
21: 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座位滑动设备,其特征在于锁定取消机 构还包括: 一被固定在上轨上的支架,所述支架具有与其铰接相连的铰接元 件; 该铰接元件所拥有的对齐开口,用于在其内接收上述柄的一端。
22: 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座位滑动设备,其特征在于锁定取消机 构包括: 一支承板,包括被固定在上壁上的一水平壁部分以及一从所述水 平壁部分的侧边缘向上升起的垂直壁部分; 一通过一被固定在垂直壁部分上的轴,与垂直壁部分铰接的枢轴 保持器,枢轴保持器具有位于穿过上轨上的开口的输入臂指定部分的 上方的推动臂; 一与枢轴保持器连接以与其一起枢转的柄; 一围绕所述轴布置的复位盘簧,其沿使所述推动臂与输入臂指定 部分分离的方向偏压枢轴保持器。
23: 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座位滑动设备,其特征在于锁定取消机 构包括: 一具有被固定在上轨上的下边缘的侧板; 一与所述侧板铰接的铰杆,所述铰杆具有位于从上轨上的开口突 出的输入臂指定部分的上方的推动凸起; 一位于所述铰杆上方的枢轴保持器,其通过一被固定在侧板上的 轴与侧板铰接; 一连杆,其下端与铰杆铰接,上端与枢轴保持器铰接; 一与所述枢轴保持器连接并与其一起枢转的柄; 围绕轴设置的复位盘簧,其沿使铰杆的推动凸起与突出的输入臂 指定部分的上方分离的方向偏压所述枢轴保持器因此偏压铰杆。
24: 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座位滑动设备,其特征在于锁定取消机 构包括: 一沿上轨延伸并被固定在上轨上的前和后保持器可转动地保持的 轴; 一通过弯曲所述轴的前部而形成的柄; 一被固定在轴上并与轴一起枢转的翼构件,所述翼构件具有位于 从上轨上的开口突伸的输入臂指定部分的上方的推杆; 一围绕所述轴布置的复位盘簧,其沿使所述推杆与突伸的输入臂 指定部分分离的方向偏压轴和翼构件。
25: 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座位滑动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杆, 通过所述连杆,轴的枢转被传送到另一个轴上,所述另一个轴是在配 对座位滑动设备中被使用的锁定取消机构的一部分。
26: 一种座位滑动设备包括: 一具有大致U形横截面的下轨; 一具有大致倒置U形横截面的上轨,所述上轨采用一种方式与所 述下轨能滑动地啮合,从而在两者之间确定一细长封闭空间; 一细长锁定板,其被设置在所述细长封闭空间内并被固定在下轨 上,其形成有多个对齐的锁定开口; 一包括爪部和输入臂并被设置在所述细长封闭空间内的闭锁杠 杆,该闭锁杠杆与上轨铰接以在一锁紧位置和一未锁定位置之间枢转, 在所述锁紧位置,所述爪部插入一些上述锁定开口内,从而在上轨和 下轨之间建立锁定啮合,在所述未锁定位置,所述爪部与上述锁定开 口脱离啮合,取消所述锁紧啮合,当沿指定方向对输入臂施压时,闭 锁杠杆沿从锁定位置到未锁定位置的方向枢转; 一被设置在所述细长封闭空间内并被固定在上轨上的支承托架, 所述支承托架上形成有保持开口,闭锁杠杆上的爪穿过该保持开口与 锁定板上的锁定开口啮合,以建立闭锁杠杆的锁紧位置; 形成在上轨上的保持开口,当闭锁杠杆处于锁紧位置时,闭锁杠 杆的爪的前端与该保持开口啮合; 一弯曲杆簧,该杆簧具有被压靠在上轨的内壁上的两个相对端以 及被压靠在闭锁杠杆上的一鼓起中心部分,从而偏压闭锁杠杆向锁定 位置枢转; 一形成在上轨上的开口,使输入臂的一指定部分从该开口向外突 伸; 一被安装在上轨上的锁定取消机构,当被致动时,其沿指定的方 向压输入臂的指定部分。

说明书


座位滑动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机动车辆的座位滑动设备,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结构紧凑具有改进的锁定机构的座位滑动设备。

    背景技术

    至今为止,在有轮机动车辆领域,已经提出多种座位滑动设备并已并投入使用。其中一些类型的座位滑动设备具有被紧凑地安装在下轨和上轨之间的锁定机构,所述下轨被安装在车辆的底板上,所述上轨沿所述下轨滑动并在其上安装座位。日本未审结专利申请文献平成10-309965和日本专利申请公开2002-154356介绍了这种类型的座位滑动设备。然而由于它们的固有结构,所公开的座位滑动设备不能使制造者和用户满意。也就是其中一些座位滑动设备的锁定机构的锁紧性能差,在组装这种座位滑动设备时,需要复杂和耗时的工作。此外一些种类的座位滑动设备不能提供令人满意的紧凑结构,一些成本高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没有上述缺陷的座位滑动设备。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座位滑动设备,其包括具有通道结构的下轨;具有通道结构的上轨,所述上轨采用下述方式与所述下轨滑动啮合,从而在两者之间确定一细长封闭空间;一细长锁定板,被设置在所述细长封闭空间内并被固定在下轨上;一具有爪部和输入臂并被设置在所述细长封闭空间内的闭锁杠杆,该闭锁杠杆与上轨铰接并围绕平行于上轨延伸的指定轴线转动,该闭锁杠杆可以在一锁紧位置和一未锁定位置之间枢转,在所述锁紧位置,所述爪部与锁定板的一部分结合,从而在上轨和下轨之间建立锁定啮合,在所述未锁定位置,所述爪部与锁定板脱离啮合,取消所述锁紧啮合,当输入臂被施加外力时,闭锁杠杆沿从锁定位置到未锁定位置地方向转动;被设置在所述细长封闭空间内的弹簧元件,偏压闭锁杠杆向锁紧位置转动;形成在上轨上的开口,使输入臂的指定部分穿过该开口向外突出。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一种座位滑动设备,其包括具有普通U形横截面的下轨;具有倒置U形横截面的上轨,所述上轨采用下述方式与所述下轨滑动啮合,从而在两者之间确定一细长封闭空间;一细长锁定板,其被设置在所述细长封闭空间内并被固定在下轨上,其形成有多个对齐的锁定开口;一具有爪部和输入臂并被设置在所述细长封闭空间内的闭锁杠杆,该闭锁杠杆与上轨铰接以在一锁紧位置和一未锁定位置之间枢转,在所述锁紧位置,所述爪部插入一些上述锁定开口内,从而在上轨和下轨之间建立锁定啮合,在所述未锁定位置,所述爪部与上述锁定开口脱离啮合,取消所述锁紧啮合,当沿指定方向对输入臂施压时,闭锁杠杆沿从锁定位置到未锁定位置的方向枢转;被设置在所述细长封闭空间内并被固定在上轨上的支承托架,所述支承托架上形成有保持开口,闭锁杠杆上的爪穿过该保持开口与锁定板上的锁定开口啮合,建立闭锁杠杆的锁紧位置;形成在上轨上的保持开口,当闭锁杠杆处于锁紧位置时,闭锁杠杆的爪的前端与该保持开口啮合;弯曲杆簧,该杆簧具有被压靠在上轨的内壁上的两个相反端以及被压靠在闭锁杠杆上的一膨胀中心部分,从而将闭锁杠杆偏压的向锁定位置转动;形成在上轨上的开口,使输入臂的指定部分穿过该开口向外突出;被安装在上轨上的锁定取消机构,当被激励时,其向输入臂的指定部分施压。

    【附图说明】

    通过下文结合附图所进行的进一步的介绍,本发明的其它目的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

    图1是一个显示符合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座位滑动设备的分解视图;

    图2是一个显示处于组装后状态的第一实施例的座位滑动设备的垂直断面图,此时座位(未示)处于最靠后位置;

    图3是在图2中用箭头“III”表示的第一实施例的座位滑动设备的基本部分的放大视图;

    图4是沿图3中“IV-IV”线所做的断面图,显示锁定机构处于锁紧位置;

    图5是一个沿图3中“V-V”线所做的断面图;

    图6是一个类似于图2的视图,但是此时座位处于最靠前位置;

    图7是一个类似于图4的视图,但是此时锁定机构处于未锁紧位置;

    图8是一个锁定取消机构的第一改型的放大透视图,该锁定取消机构可以被应用在第一实施例内;

    图9是图8中用“IX”表示的所述第一改型的基本部分的放大透视图;

    图10是一个锁定取消机构的第二改型的放大透视图,该锁定取消机构可以被应用在第一实施例内;

    图11是图10所示锁定取消机构的第二改型的分解图;

    图12是锁定取消机构的第三改型的前视图;

    图13是锁定取消机构的第三改型的侧视图;

    图14是图12中用“XIV”表示的锁定取消机构的第三改型的部分的放大视图;

    图15是图12中用“XV”表示的锁定取消机构的第三改型的另一部分的放大视图;

    图16是第一实施例中所使用滑动器的放大的透视图;

    图17和18是显示组装滑轨单元的步骤的视图;

    图19是类似于图1的视图,但是显示了符合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座位滑动设备;

    图20类似于图2,但是显示了本发明第二实施例;

    图21类似于图3,但是显示了本发明第二实施例;

    图22类似于图4,但是显示了本发明第二实施例;

    图23类似于图5,但是显示了本发明第二实施例;

    图24类似于图6,但是显示了本发明第二实施例;

    图25类似于图7,但是显示了本发明第二实施例;

    图26类似于图1,但是显示了本发明第三实施例;

    图27类似于图2,但是显示了本发明第三实施例;

    图28类似于图3,但是显示了本发明第三实施例;

    图29类似于图4,但是显示了本发明第三实施例;

    图30类似于图7,但是显示了本发明第三实施例;

    图31类似于图5,但是显示了本发明第三实施例;

    图32类似于图6,但是显示了本发明第三实施例。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将结合附图详细介绍本发明的实施例100A、100B和100C。

    为了便于理解,在下文中使用了诸如“右、左、上、下、向右”等不同方向术语,但是这些术语应该对应于其上显示了相应元件或相应部位的一个附图或多个附图进行理解。

    参考图1~7,特别是图1~4,显示了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一种座位滑动设备100A。

    如图1和2所示,座位滑动设备100A包括具有大致U形横截面的下轨1以及具有大致相反U形横截面的上轨2,下轨1被螺钉22固定在车辆底板(未示)上,上轨2在下轨1上沿下轨1滑动。虽然图中未示,座位(更具体地说,座位的座部分)被安装在上轨2上,从而所述座位可以与上轨2一起在下轨1上沿下轨1滑动。

    随着描述的进行将清楚下述事实,也就是另一种结构与座位滑动设备100A大致相同的座位滑动设备被设置在座位滑动设备100A之旁侧,用于与座位滑动设备100A一起携带或支承所述座位。

    为了使上轨2相对于下轨1顺利平滑地运动,两对滑动器SL被容置在下轨1内,每个滑动器SL包括两个彼此面对的保持板3、两个可转动并分别被所述保持板3保持的滚子4以及两对可转动并分别被所述保持板3保持的导向球。

    如图1所示,每个保持板3包括一底部底壁3a、一高垂直侧壁3d以及一低垂直侧壁3b,所述滚子4可转动地被所述底部底壁3a保持,所述导向球5可转动地被高垂直侧壁3d保持。

    下轨1具有大致U形的横截面,其包括下底部1e、两个分别从所述下底部1e的侧边缘升起的侧壁部分1c、两个被分别形成在侧壁部分1c上的向内卷曲的上部1a。为了在下文澄清,下底部1e和每个侧壁部分1c之间形成一台阶1d,其在部位1f从下底部1e升高一些。

    上轨2具有大致U形的横截面,其包括上底部2e、两个分别从所述上底部2e的侧边缘向下延伸的侧壁部分2b和2c、两个被分别形成在侧壁部分2c下边缘上的向外卷曲的下部2d。每个向外卷曲的下部2d具有横向端部2a。

    如图4所示,当组装下轨1和上轨2时,上轨2的外端部分2a被容置在下轨1的对应向内卷曲的上部1a内。每个保持板3被自由地容置在下轨1和上轨2之间,被保持板3所保持的每个滚子4被放在下轨1的对应台阶1d上,以便支承上轨2的对应的向外卷曲的下部2d。如图所示,被保持板3所保持的成对的导向球5被设置在下轨1的相应侧壁1c和上轨2的相应横向端部2a之间。从而当上轨2沿下轨1且在下轨1上运动时,滚子4在下轨1的对应台阶1d上运动并支承上轨2的向外卷曲的下部2d,同时导向球5对上轨2相对于下轨1的运动进行导向。

    参考图1,锁定机构6被设置在下轨1和上轨2之间,有选择地相对于下轨1而锁定上轨2。

    锁定机构6大致包括细长锁定板10、一支承托架12、一闭锁杠杆8、一个杆簧(bar spring)11,所述细长锁定板10通过焊接或类似方式被固定在下轨1上,并具有多个对齐的锁定开口9,支承托架12被固定在上轨2上并具有4个对齐的保持开口14,闭锁杠杆8被上轨2铰接地保持并具有4个爪7,杆簧11朝一方向偏压闭锁杠杆8,迫使闭锁杠杆8的爪7与锁定板10的锁定开口9啮合。

    如将在下文详述,闭锁杠杆8可以围绕平行于上轨2延伸的指定轴线枢转。

    如图1所示,支承托架12包括一对连接腿12a和12b、垂直壁12c、水平下边缘部分15,通过铆钉13,连接腿12a和12b被连接到上轨2的上底部分2e的内表面上,垂直壁12c在连接腿12a和12b之间延伸并具有4个形成在其上的保持开口14,水平下边缘部分15从垂直壁12c的下边缘以直角延伸。

    如图14所示,在锁定机构6处于完全锁定条件下,闭锁杠杆8的爪7穿过支承托架12的保持开口14、锁定板10上的锁定开口9以及形成在上轨2的侧壁部分2b上的4个保持开口26。如图17所示,所述4个保持开口26可以被形成在被固定在上轨2的侧壁部分2b上的一单独板上。

    参考图1,闭锁杠杆8具有大致U形的结构且包括一桥部,爪7被整体形成在所述桥部上,两个侧壁从所述桥部的两相对端沿相同方向延伸。两个侧壁分别与一托架16和止动构件17铰接。利用铆钉13,将托架16固定在上轨2上。利用两个铆钉13,将止动构件17固定在上轨2上。更具体地说,托架16上的销部19插入形成在闭锁杠杆8的一个侧壁上的开口内,止动构件17上的销部20插入形成在止动构件17的另一个侧壁上的开口内。应该指出的是,闭锁杠杆8围绕其转动的上述轴线是一条被销部19和20拥有的公用轴线,通过模压加工,制造销部19和20。

    如图1和4所示,止动构件17包括邻接上轨2的上底部2e内表面的上壁部17a,从上壁部17a的一个边缘向下延伸的卷曲的侧壁17b、从上壁部17a延伸的托架部分21,销部20被固定在托架部分21上。托架部分21具有一个开口,铆钉13通过该开口将托架部分21固定在上轨2上。另一个托架部分(未用符号表示)从上壁部17a的另一端延伸并具有一开口,铆钉13通过该开口将该托架部分固定在上轨2上。

    如图1所示,闭锁杠杆8的一个侧壁被制造得比另一个长并具有圆头18。随着描述的进行,将变得更加清楚,较长的并具有头18的侧壁被用作输入臂(18)。也就是一旦头18被外力推下,锁定机构6的锁紧条件被取消。

    杆簧11稍微弯曲并具有两个相反端,如图3所示,所述相反端被装配在上轨2的上底部2e的内壁上。也就是,杆簧11的每一端被上轨2的侧壁2b上的凸起(未用符号表示)保持。

    如图3所示,在装配时,杆簧11的卷曲中心部与闭锁杠杆8的桥部上的齿部7啮合,从而沿使爪7与锁定板10的锁定开口9结合的方向偏压闭锁杠杆8。

    如图1和5所示,止动构件17被固定在上轨2的后部。从图中得出,当装配时,止动构件17的卷曲侧壁部分17b可滑动地与锁定板10的捕捉部分23啮合。

    如下文详述,利用止动构件17的卷曲侧壁部分17b滑动地与锁定板10的捕捉部分23的这种啮合,当座位处于靠后位置时可能出现的上轨2从下轨1上升高的这种不希望的现象被遏制或至少被减轻。当相关机动车辆的头部碰撞时,这种啮合显示了一种很强的功能。事实上,当发生上述碰撞时,一可观的力沿使上轨2与下轨1分离的方向被施加到上轨2上。然而利用上述啮合,上轨2的这种脱离啮合运动被遏制或至少被减轻。

    如图1和4所示,锁定板10具有一大致L形横截面。锁定板10包括下底部10a和垂直壁部分10b,通过焊接等方式将下底部10a固定在下轨1的下底部1e上,垂直壁部分10b从上述下底部10a的侧边缘垂直升起并具有对齐的锁定开口9。如图4所示,在装配时,垂直侧壁部分10b被设置在支承托架12的垂直侧壁12c以及上轨2的侧壁部分2b之间。

    如上所述,如图4所示,当锁定机构6处于其锁紧位置时,闭锁杠杆8的爪7被容置在支承托架12的保持开口14、锁定板10的锁定开口9以及上轨2的侧壁部分2b的保持开口26内。

    如图所示,侧壁部分2b的保持开口26被形成在侧壁部分2b的向内压下部分25上。

    应该指出的是,侧壁部分2b的4个保持开口26和支承托架12的4个保持开口14被分别对齐。

    应该指出的是,锁定板10的锁定开口9的间距与保持开口26和14的间距相同。

    参考图1,锁定板10的垂直壁部分10b在其后部形成上述具有倒U形横截面的捕捉部分23。如上所述,捕捉部分23可以与上轨2的止动构件17啮合,遏制不希望的上轨2从下轨1的升起运动。参考图5,可以轻易地理解这种升起遏制功能。

    如图2所示,当上轨2(和座位)相对于下轨1处于靠后位置时,止动构件17实际上与捕捉部分23啮合。在此位置,上轨2的不希望的升起运动被遏制。同时,如图6所示,当上轨2(和座位)处于靠前位置时,止动构件17实际上与捕捉部分23分开。在此位置,没有上述阻止升高功能。

    参考图1,锁定板10的下底部在其前和后部整体制成前和后止动件24a和24b,支承托架12的水平下边缘部分15低靠着所述止动件24a和24b,限制上轨2相对于下轨1的轴向滑动。也就是如图6所示,当下边缘部分15低靠着前止动件24a时,座位处于其最靠前位置,如图2所示,当下边缘部分15低靠着后止动件24b时,座位处于其最靠后位置。

    如图1和4所示,上轨2在其中部形成开口27,通过该开口,闭锁杠杆8的输入臂(18)向上突出。

    如图1所示,锁定取消机构30与上述突起的输入臂18啮合,当位于座位下方的U形柄28被向上拉时,锁定取消机构30的功能是向下推所述输入臂18。

    应该指出的是,U形柄28被构造的激励输入臂18以及属于另一个座位滑动设备的锁定机构的一部分的一输入臂(未示)。所述另一个座位滑动设备被设置在设备100A旁边。

    如图1和2所示,锁定取消机构30包括铰杆29,铰杆29通过被固定在上轨2上的台架元件(未示)被绞接在上轨2上。为了实现上述铰接,所述台架元件拥有的铰销(未示)穿过铰杆29上的开口29b。铰杆29在其后端具有一推动凸起29a,其位于输入臂的突出头18的上方。铰杆29具有两个对齐的开口29c和29d,U形柄28的一侧的后端紧密地插入所述开口29c和29d。从而如图3所示,当向上推柄28时,铰杆29的推动凸起29a向下压输入臂的突出头18,从而出现将在下文介绍的锁定机构6的非锁定条件。

    虽然图中没有显示,使用偏压弹簧,沿使铰杆29的推动凸起29a与闭锁杠杆8的输入臂的突出头18分离的方向向U形柄28施加弹力。

    从而,当操作者的手松开U形柄28时,由于上述偏压弹簧的弹力,推动凸起29a保持与输入臂的突出头18分离,在此条件下,如图4所示,由于杆簧11的偏压力,锁定机构6进入锁定位置。

    如图7所示,当逆着偏压弹簧的偏压力向上拉手柄28时,铰杆29的推动凸起29a向下推输入臂的突出头18,从而锁定机构6逆着杆簧11的弹力进入非锁定位置。在此条件下,允许上轨2在下轨1上沿下轨1自由滑动,改变座位的前和后位置。

    当操纵U形柄28时,安置在其它座位滑动设备(未示)上的其它锁定采用上述方式被顺序操纵。

    下文将结合附图介绍操作。

    为了便于介绍,将相对于图4所示的正常或锁定条件进行介绍,此时锁定机构6处于锁紧状态。也就是在此条件下,如上所述,由于杆簧11的偏压力,闭锁杠杆8的爪7被容置在支承托架12的保持开口14、锁定板10的锁定开口9以及上轨2的侧壁部分2b的保持开口26内。从而上轨2和安装在其上的座位被保持在相对于下轨1的锁紧状态。

    当为了改变座位的目的,操作者向上拉U形柄28时,闭锁杠杆8的输入臂18被铰杆29的推动凸起29a向下压。从而锁定机构6被迫处于图7所示的不锁紧位置。

    从而当保持向上拉柄28时,向前或向后拉座位,上轨2沿所希望的方向相对于下轨1滑动。当座位到达所希望的位置时,操作者松开柄28。此时,由于偏压弹簧(未示)对柄28的偏压力,柄28被迫向下转动,使闭锁杠杆8的输入臂18与铰杆29的推动凸起29a分离。此时,由于杆簧11的弹力,闭锁杠杆8的爪7插入保持开口14、锁定开口9以及保持开口26内,从而建立图4所示的锁紧条件。如果由于保持开口14(和26)以及锁定开口9之间没有对齐,爪7将抵靠在锁定板10的垂直侧壁10b的承压区域,不能插入锁定板10的锁紧开口9内,从而座位可以向前或向后运动。一旦保持开口14(和26)以及锁定开口9之间对齐,就可实现锁定机构6的锁紧条件。

    图16详细显示了滑动器SL。如图所示,滑动器SL包括具有大致L形横截面的保持板3,所述L形横截面包括具有用于转动接收滚子4的矩形开口的底下壁3a、较高垂直侧壁3d和较低垂直侧壁3b,较高垂直侧壁3d具有卷曲的上端,利用该卷曲的上端,两个导向球5被转动地保持。如图所示,在较低垂直侧壁3b的内表面具有凸起3c。如图5所示,当装配时,凸起3c与上轨2的侧壁部分2b或2c的内表面接触,使滑动器SL相对于上轨2和下轨1顺利滑动。

    下文将结合图17和18,简要介绍组装滑轨单元SRU。应该指出的是,图17和18采用颠倒方式显示了下轨1、上轨2和滑动器SL。

    如图17所示,锁定机构6的元件被组装在其上的上轨2被颠倒设置。然后4个滑动器SL被放在向外卷曲的下部2d上。也就是采用下述方式将每个滑动器SL放在向外卷曲的下部2d上,也就是保持板3的较高侧壁3d和较低侧壁3b被设置在侧壁部分2b或2c之间,将滚子4放置在卷曲的下部2d上。应该指出的是,相对于锁定机构6的元件,一对滑动器SL被设置在上轨2的右侧位置上,相对于锁定机构6的元件,另一对滑动器SL被设置在上轨2的左侧位置上。如图18所示,下轨11从上轨2具有侧壁部分1c的一端在上轨2上滑动,从而与上轨2的横向端滑动地结合(参考图5)。当然,这样被组装的滑轨单元SRU在使用之前被倒置。

    在下文介绍第一实施例的座位滑动设备100A的优点。

    首先如图4所示,闭锁杠杆8围绕销部19和20的共有轴线枢转,该共有轴线沿平行于上轨2的方向延伸。因此,允许闭锁杠杆8相对于锁定板10具有增大的枢转角度范围。确保闭锁杠杆8的爪7与锁定板10的锁定开口9啮合,从而确保上轨2(或座位)相对于下轨1(或车辆底板)的锁紧条件。

    其次,如图1所示,闭锁杠杆8的输入臂18的头从中突出的开口27被设置在上轨2的轴向中间部分。这意味着锁定取消机构30的布置可以被轻易地进行。也就是上轨2的上底部2e可以在前部和后部为铰杆29提供大量的空间。

    第三,如图4所示,锁定机构6的所有元件被紧凑地安装在被确定在上轨2和下轨1之间的封闭空间内。从而座位滑动设备100A可以具有一整洁地外观。此外,同样原因,在座位下的两个座位滑动设备100A之间所确定的空间可以作为容器空间被广泛和有效地使用。

    第四,锁定板10是通过焊接等方式被固定在下轨1上的一单独元件,从而上轨2相对于下轨1的位置改变范围通过改变锁定板10的长度可以被轻易地改变。此外,由于下轨1无需具有锁定开口,不影响其机械强度,并由于将锁定板10固定在下轨1上,增强了下轨1的机械强度。

    第五,能够限制上轨2相对于下轨1的移动距离的止动件24a和24b与锁定板10整体制成。此外,邻接止动件24a和24b的下边缘15与被固定在上轨2上的支承托架12整体制成。这种结构和布置能够减少用于组装座位滑动设备100A的元件数量。

    第六,由于被固定在上轨2上的止动构件17和锁定板10所拥有的捕捉部分23之间的啮合,当座位处于图2所示的靠后位置时出现的不希望的升高现象被遏制或至少被减轻。如图2所示,当上轨2相对于下轨1处于这种靠后位置时,从下轨1拉上轨2较长的后部。此时,仅在上轨2的前部,上轨2和下轨1之间的相互结合被影响,使两者之间存在不良的机械连接。从而止动构件17和捕捉部分23之间啮合的使用对这种不良连接进行补偿。

    第七,如图4所示,当锁定机构6处于锁紧状态时,闭锁杠杆8的爪7不仅被容置在支承托架12的保持开口14和锁定板10的锁定开口9内,还被容置在上轨2的侧壁部分2b的保持开口26内。因而在这种锁定条件下,即使当可观的应力被施加到上轨2上时,也能可靠地阻止闭锁杠杆8的每个爪7变形。向内凹入部分25确保侧壁部分2b的保持开口26与闭锁杠杆8的爪7的引导端啮合。

    图8和9显示了上述锁定取消机构30的第一改型30A。

    如图9所示,改进的锁定取消机构30A包括支承板33,所述支承板33包括被焊接到上轨2上的水平壁部分33a以及向上升起的垂直壁部分33b。应该指出的是,在水平壁部分33a和垂直壁部分33b之间,形成或确定了凹入水平壁部分33d。这意味着相对于上轨2,位于座位(未示)下方的垂直壁部分33b可以被设置在较低位置。在垂直壁部分33b的后端形成一被用作止动件的凸起33c,通过下文介绍,这一点将变得更加清楚。

    通过被固定在垂直壁部分33b上的轴34,一大致U形保持器35在其前下部被铰接到支承板33的垂直壁部分33b上。保持器35包括推臂35a、前和后被钻孔的托架35b和35c、以及一可与支承板33的凸起33c接触的凸起35d,推臂35a具有一位于上述闭锁杠杆8输入臂18的突出头上方的头,所述托架35c向内突出。

    围绕轴34设置复位弹簧31,轴35的一端被固定在保持器35上,另一端被固定在弹簧座37上,弹簧座37被固定在轴34上。因此,保持器35被偏压的围绕轴34在图9中沿逆时针转动,也就是沿使推臂35a的头部与输入臂18的突出头分离的方向转动。如图所示,由于凸起35d与凸起33c接触,保持器35的升高部分由于弹簧31的弹力受限制。

    如图8所示,U形柄36的一个侧部的后端被紧紧地插入前和后托架35b和35c的孔内。因而当逆着弹簧31的弹力,向上拉柄36时,柄35围绕轴34沿顺时针方向转动,因此,保持器35的推臂35a的头部向下推闭锁杠杆8的输入臂18。此时,迫使锁定机构6逆着杆簧11的弹力进入图7所示的未锁紧状态。在此条件下,座位可以相对于下轨1前后自由地运动(仅仅显示一种情况)。当松开柄36时,由于弹簧31的弹力,保持器35向回转动。从而由于上述原因,迫使锁定机构6进入图4所示的锁紧状态。

    图10和11显示了锁定取消机构30的第二改型30B。

    锁定取消机构30的第二改型30B被具体应用在下述情况,也就是座位相对较高,或右和左侧滑轨单元被安装在具有不同高度的车辆底板区域上。

    如图10所示,锁定取消机构30的第二改型30B包括侧板40,侧板40具有被固定在上轨2上的下边缘和支承座位(未示)的上边缘(未用符号表示)。通过被固定在侧板40上的销41,铰杆42在其前端被铰接到侧板40上。铰杆42在后端具有推动凸起42a,其位于闭锁杠杆8的输入臂18的突出头(未示)的上方。

    如图11所示,枢轴保持器44位于铰杆42的上方,其通过被固定在侧板40上的轴43与侧板40铰接。为了与轴43铰接结合,枢轴保持器44具有开口44a,轴43的较小直径端插入开口44a内。枢轴保持器44具有向内突出的前和后带开口的托架44b和44c。

    连杆47的上端通过销48与枢轴保持器44的后端铰接,通过销49,下端与铰杆42的中间部分铰接。

    围绕轴43设置复位弹簧45,轴43的一端与侧板40相连,另一端与枢轴保持器44相连。因而,枢轴保持器44被偏压的围绕轴43在图10中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向上拉铰杆42。在此条件下,推动凸起42与闭锁杠杆8输入臂18的突出头(未示)分开。

    如图10所示,柄46的一个侧部的后端被紧紧地插入枢轴保持器44的前和后托架44b和44c的孔内。因而当逆着弹簧45的弹力,向上拉柄46时,枢轴保持器44围绕轴43在图中沿顺时针方向转动,因此,铰杆42的推动凸起42a通过连杆47与枢轴保持器44铰接,向下推闭锁杠杆8的输入臂18(未示)。此时,迫使锁定机构6逆着杆簧11的弹力进入图7所示的未锁紧状态。当松开柄46时,由于弹簧45的弹力,枢轴保持器44向回转动。从而迫使锁定机构6进入图4所示的锁紧状态。

    图12~15显示了锁定取消机构30的第三改型30C。在上述锁定取消机构30、30A和30B中,使用一种所谓的圈形柄28、36或46。在锁定取消机构30的第三改型30C中,使用转杆类型的柄。

    图12显示了右和左滑轨单元RSRU和LSRU,第一轴51和第二轴52分别沿这些滑动单元并在这些滑动单元旁边延伸。

    如图13所示,第一轴51和第二轴52被固定在上轨2上的前和后保持器53和54转动地保持。支承座位(未示)的侧板50被固定在上轨2上,从而座位可以相对于下轨1运动。第二轴52具有前端52a,前端52a弯曲90°,构成转杆52a。

    参考图12,第一和第二推杆55和56分别被固定在第一轴51和第二轴52的中部。第一和第二推杆55和56中的每个推杆具有一外臂,其可与闭锁杠杆8的输入臂18的头部接触。第一推杆55具有一内臂,连杆58的一端与该内臂铰接,连杆58的另一端与被固定在第二轴52上的辅助杠杆57铰接。

    图15显示了构成第二轴52的单元、被固定在第二轴52上的辅助杠杆57以及转动地保持第二轴52的后保持器54。

    如图13所示,盘簧59围绕第一轴51的后端被设置,偏压轴51,使其沿图12中顺时针方向转动,另一个盘簧(59)围绕第二轴52的后端被设置,使轴52沿图12中逆时针方向转动。

    因而如图12所示,当松开转杆52a时,由于盘簧59的弹力,第一和第二推杆55和56与相关的闭锁杠杆8的输入臂18分离。此时,每个滑轨单元RSRU或LSRU的锁定机构6由于上述原因进入锁紧状态。

    此时逆着盘簧59的弹力,向上拉转杆52a,或沿图12中顺时针方向使该转杆转动,由于通过连杆58而形成的彼此之间的铰接,迫使第一和第二推杆55和56分别逆时针和顺时针转动。如图所示,第一和第二推杆55和56向下推相关的右和左滑轨单元RSRU或LSRU的闭锁杠杆8的输入臂18。此时,由于上述原因,迫使各自的锁定机构6采取不锁紧状态,从而座位可以相对于下轨1前后运动。当松开转杆52a时,锁定机构6返回锁紧状态。

    图19~25特别是图19~22显示了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座位滑动设备100B。

    由于座位滑动设备100B在结构上类似于第一实施例的座位滑动设备100A,下文仅对座位滑动设备100B与座位滑动设备100A的不同之处进行介绍。

    如图19所示,在第二实施例100B中,利用螺栓22将锁定板10固定在下轨1上。为了这种固定,锁定板10的细长下底部10a在其纵向端部分别具有供螺栓22穿过的螺纹开口(未用)。每个螺栓22穿过形成在下轨1上的开口1b,与形成在车辆底板(未示)上的螺纹孔(未示)紧紧地螺纹啮合。

    如图21所示,细长下底部10a的带开口端被直接设置在下轨1的带开口端上,由于这种直接结合,实现锁定板10与下轨1的固定连接。

    如图19和22所示,滑动器SL的保持板3具有不同于第一实施例100A(参考图1)的形状。也就是第二实施例100B内所使用的每个保持板3包括转动地保持滚子4的底下板3a、转动地保持导向球5的高侧壁3d以及从底下板3a向下弯曲的低侧壁3e。

    由于类似于第一实施例100A的结构,第二实施例100B具有大致与第一实施例100A相同的优点。除此之外,在第二实施例100B内,由于使用螺栓22将锁定板10与下轨1相连,无需利用焊接进行连接。

    图26~32特别是图26~29显示了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座位滑动设备100C。

    由于座位滑动设备100C在结构上类似于第二实施例的座位滑动设备100B,下文仅对座位滑动设备100C与第一实施例100B的不同之处进行介绍。

    如图26所示,在第三实施例100C中,在杆簧11的中部具有两个对齐的凸起11a,在所述凸起11a之间,确定了凹入部分11b。为了与凸起11a结合,闭锁杠杆8的桥部的齿部7具有弹簧俘获部位17。

    如图28所示,所述弹簧俘获部位17包括两个对齐的凸起17a,在两个对齐的凸起17a之间,确定一偏移凸起17b。在装配时,闭锁杠杆8的弹簧俘获部位17的这三个凸起17a和17b采用一对一啮合方式接收杆簧11中部的三个部分11a和11b。由于这种啮合,杆簧11相对闭锁杠杆8的弹簧俘获部位17的轴向移动被遏制。

    如图26所示,锁定板10的细长下底部10a在其后端具有一倾斜表面23a。如图所示,该倾斜表面具有一比附近螺栓22的头更高的顶部。

    由于倾斜表面23a的存在,诸如打火机、香烟等偶然滑入滑轨单元的内部空间后部位置内的小物品可以被轻易地取出。如图28所示,在此情况下,座位采用上述方式向后运动。由于这种向后运动,滑动器SL与上轨2一起向后运动,向后推动物品L。当座位到达最靠后位置时,物品L被向上推到倾斜表面23a,然后被推出滑轨单元。

    申请日为2002年12月20日申请号为2002-369252、申请日为2003年10月8日申请号为2003-348925、申请日为2003年6月18日申请号为2003-172736、申请日为2003年9月30日申请号为2003-340293、申请日为2003年9月30日申请号为2003-340292的日本专利申请的全部内容被结合在本发明申请中。

    以上已对本发明作了十分详细的描述,所以阅读和理解了本说明书后,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的各种改变和修改将变得明显。所以一切如此改动和修正也包括在此发明中,因此它们在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内。

座位滑动设备.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座位滑动设备.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座位滑动设备.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座位滑动设备.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座位滑动设备.pdf(5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上轨和下轨可滑动地结合,从而在两者之间确定一细长封闭空间。锁定板被设置在所述细长封闭空间内并被固定在下轨上。闭锁杠杆包括爪部和输入臂并被设置在所述细长封闭空间内。该闭锁杠杆与上轨铰接并可在锁紧位置和未锁定位置之间转动,在所述锁紧位置,所述爪部与锁定板的一部分结合,从而在上轨和下轨之间建立锁定啮合,在所述未锁定位置,所述爪部与锁定板脱离啮合,取消所述锁紧啮合。当输入臂被施加外力时,闭锁杠杆沿从锁定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一般车辆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