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610779659.0
2016.08.31
CN106416491A
2017.02.22
实审
审中
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01B 79/02申请日:20160831|||公开
A01B79/02
陈晓菲
545000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融安县浮石镇隘口村新寨屯31号
深圳市科吉华烽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48
胡吉科
本发明涉及一种藤茶育苗园地整理方法,建园时选能排水能灌水的地块,耕翻土地使土质疏松并南北走向起厢,厢宽100‑120厘米,沟宽、深各30厘米,将沤制腐熟的有机肥3000~4000公斤/亩、磷肥100公斤/亩,与表土翻整均匀。藤茶透气排水环境好,肥料充足,成活率高。
1.一种藤茶育苗园地整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建园时选能排水能灌水的地块,耕翻土地使土质疏松并南北走向起厢,厢宽100-120厘米,沟宽、深各30厘米,将沤制腐熟的有机肥3000~4000公斤/亩、磷肥100公斤/亩,与表土翻整均匀。
藤茶育苗园地整理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种植技术,尤其涉及一种藤茶育苗园地整理方法。背景技术藤茶又名白茶、山甜茶、龙须茶,藤茶富含二氢杨梅素等黄酮素、以及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多种微量元素,具有清热解毒、抗菌消炎、祛风湿、强筋骨、降血压血脂、保肝养颜、保护视力、增强人体免疫力、改善人体睡眠质量等营养保健作用。天然野生藤茶,茶香独特、口感良好、余味久长、回味无穷,极具开发利用价值。野生藤茶主要生长在沙页岩山区灌木丛中,沟边谷地,尤其适应山间阴湿的环境中生长,盛产于清明前后3-7月,藤茶种植较难,成活率不够高。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藤茶育苗园地整理方法,旨在解决藤茶繁殖成活率不够高的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藤茶育苗园地整理方法,建园时选能排水能灌水的地块,耕翻土地使土质疏松并南北走向起厢,厢宽100-120厘米,沟宽、深各30厘米,将沤制腐熟的有机肥3000~4000公斤/亩、磷肥100公斤/亩,与表土翻整均匀。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藤茶透气排水环境好,肥料充足,成活率高。具体实施方式藤茶喜湿润但不耐涝,所以建园时应选能排能灌的地块,要求土质疏松。耕翻土地,并南北走向起厢,厢宽100-120厘米,沟宽、深各30厘米。将沤制腐熟的有机肥3000~4000 kg、磷肥100公斤/亩,与表土混匀。藤茶透气排水环境好,肥料充足,成活率高。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种植技术,尤其涉及一种藤茶育苗园地整理方法。
背景技术
藤茶又名白茶、山甜茶、龙须茶,藤茶富含二氢杨梅素等黄酮素、以及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多种微量元素,具有清热解毒、抗菌消炎、祛风湿、强筋骨、降血压血脂、保肝养颜、保护视力、增强人体免疫力、改善人体睡眠质量等营养保健作用。天然野生藤茶,茶香独特、口感良好、余味久长、回味无穷,极具开发利用价值。
野生藤茶主要生长在沙页岩山区灌木丛中,沟边谷地,尤其适应山间阴湿的环境中生长,盛产于清明前后3-7月,藤茶种植较难,成活率不够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藤茶育苗园地整理方法,旨在解决藤茶繁殖成活率不够高的问题。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藤茶育苗园地整理方法,建园时选能排水能灌水的地块,耕翻土地使土质疏松并南北走向起厢,厢宽100-120厘米,沟宽、深各30厘米,将沤制腐熟的有机肥3000~4000公斤/亩、磷肥100公斤/亩,与表土翻整均匀。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藤茶透气排水环境好,肥料充足,成活率高。
具体实施方式
藤茶喜湿润但不耐涝,所以建园时应选能排能灌的地块,要求土质疏松。耕翻土地,并南北走向起厢,厢宽100-120厘米,沟宽、深各30厘米。将沤制腐熟的有机肥3000~4000 kg、磷肥100公斤/亩,与表土混匀。藤茶透气排水环境好,肥料充足,成活率高。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藤茶育苗园地整理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藤茶育苗园地整理方法.pdf(3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涉及一种藤茶育苗园地整理方法,建园时选能排水能灌水的地块,耕翻土地使土质疏松并南北走向起厢,厢宽100120厘米,沟宽、深各30厘米,将沤制腐熟的有机肥30004000公斤/亩、磷肥100公斤/亩,与表土翻整均匀。藤茶透气排水环境好,肥料充足,成活率高。。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