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烫伤灵.pdf

上传人:a3 文档编号:512476 上传时间:2018-02-20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84.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93114250.4

申请日:

1993.11.06

公开号:

CN1105247A

公开日:

1995.07.19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公开

IPC分类号:

A61K35/78

主分类号:

A61K35/78

申请人:

罗伟京;

发明人:

罗伟京

地址:

528402广东省中山市港务监督局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三环专利事务所

代理人:

成明新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治烧(烫)伤的纯中药制剂。它由灰砂子、菜果油所组成。该产品外敷于创伤面后,可迅速恢复受损皮肤中性粒细胞的功能,增强淋巴细胞的免疫功能,达到止痛、杀菌、消炎的目的,且对于II度以下烧(烫)伤不留疤痕,伤口7~10天可痊愈,使用方便,无副作用,可作为家庭常备用药。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烧(烫)伤灵中药,其特征在于它的组成成分为:灰砂子、菜果油,其重量比为1∶3。

说明书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治烧(烫)伤的纯中药制剂。

    目前,中西医都曾尝试运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对烧伤进行治疗。西医对中、小面积深度烧伤,主要采取除坏死组织及创面封闭,辅之以抗生素疗法,防止交叉感染,清洁创面恢复;对大面积烧伤则采取有效的液体反复治疗、植皮、控制细菌繁殖等。但在其治疗中所使用的药物都会产生一定的副作用,如:常用的局部抗菌药0.5%硝酸银会造成低钠血症及碱中毒,10%磺胺米隆冷霜剂则会引起创面疼痛,且大面积使用可引起代谢性酸中毒。中医在医治过程中则遵循“火盛伤阴,阴损及阳,气血两亏,阴伤胃败”的原则,重在调理治本。如用地榆、大黄粉研磨成粉末,然后加入麻油敷于伤口;用青黛、地榆、黄柏、赤石脂四种草药混合制成粉末,擦于创面;用四季青加入茶叶。碾碎搅拌成乳状液用来清洗创面等;上述用药经临床观察均会在伤口愈合后留下疤痕,且对轻度烧伤的治疗都需要较长时间,达2~3周。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止痛、杀菌、消炎、迅速促进伤口愈合且不留疤痕的烧(烫)伤中药。

    本发明的组成成分为:灰砂子、茶果油,其重量比为1∶3。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详细描述。

    灰砂子为阴生、常青、叶片互生,直径0.5~1cm,长于深出山涧中藤科类植物。取晒干之灰砂子叶200g,在无菌条件下,研磨成粉状,另取经消毒无菌的茶果油600g,与灰砂子粉末混合即成。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一个实施例。

    该药品的优点为:

    (1)外敷于创伤面后,即有一清凉感觉,达到迅速止痛的目的;

    (2)其能迅速恢复受损伤皮肤中性粒细胞的功能,增强淋巴细胞的免疫功能;

    (3)对于Ⅱ度以下烧(烫)伤不留疤痕,伤口7~10天可痊愈。

    (4)使用方便,对于小面积烧(烫)伤,可于家庭用药,不须入医院治疗,因此可作为家庭常备用药。

    (5)无副作用,不会刺激创面周围皮肤。

烧烫伤灵.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烧烫伤灵.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烧烫伤灵.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烧烫伤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烧烫伤灵.pdf(4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治烧(烫)伤的纯中药制剂。它由灰砂子、菜果油所组成。该产品外敷于创伤面后,可迅速恢复受损皮肤中性粒细胞的功能,增强淋巴细胞的免疫功能,达到止痛、杀菌、消炎的目的,且对于II度以下烧(烫)伤不留疤痕,伤口710天可痊愈,使用方便,无副作用,可作为家庭常备用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医学或兽医学;卫生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