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状植苗方法及其网状育苗板.pdf

上传人:00062****4422 文档编号:512372 上传时间:2018-02-20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32.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97107162.4

申请日:

1997.10.20

公开号:

CN1190529A

公开日:

1998.08.19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专利权的终止(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授权公告日:2004.7.21|||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申请日:1997.10.20|||公开

IPC分类号:

A01G9/00; A01C1/04

主分类号:

A01G9/00; A01C1/04

申请人:

何宝玉;

发明人:

何宝玉

地址:

221006江苏省徐州市西关煤建路九号华美公司外贸部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徐州市专利事务所

代理人:

胡亚辉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布了网状植苗方法及其网状育苗板,该方法是将种子植于网状育苗板的苗杯内,再用连接物将苗杯穿结在一起,网绳隐藏于苗杯之间,长成秧苗后,将网状育苗板卷起,放在田地的一个角上,剪开连结物,拉开网状育苗板;该育苗板是由苗杯和网绳组成,除位置处在四周边沿上的苗杯外,每个苗杯均与四根网绳连接,苗杯的杯底设根孔。不受水流、风速的影响,秧苗分布均匀,固定牢固,植苗速度快,效率高,提高农时利用率,可用于水稻等农作物的育秧布苗。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网状植苗方法,其特征是先将种子植于网状育苗板的苗杯内,再用连 接物将苗杯纵横紧密地穿结在一起,连接苗杯的网绳隐藏于苗杯之间的缝隙之中, 待种子长成秧苗后,将网状育苗板卷起,放在田地的一个角上,剪开束缚苗杯的连 结物,拉开网状育苗板。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状植苗方法,其特征是处于上风或上水位置上的 网绳用固定物固定。
3: 一种用于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状植苗方法的网状育苗板,其特征是由苗杯 和网绳组成,除位置处在四周边沿上的苗杯外,每个苗杯均与四根网绳连接,苗杯 的杯底设根孔。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网状育苗板,其特征是四根网绳相互垂直呈“十” 字交叉状。
5: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网状育苗板,其特征是网绳由可生物降解的纤维制 成,苗杯由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颗粒加粘合剂制成。

说明书


网状植苗方法及其网状育苗板

    本发明涉及一种植苗方法,尤其是一种水稻的植苗方法。

    公知的水稻植苗方法有国家农业科技部门推广的“水稻旱育秧及抛秧技术”,该技术虽然对解放手工插秧的劳动具有十分有效的作用,但由于抛秧时受农田水位、水流以及风速等因素的影响,抛秧过程中明显存在秧苗分布不均匀,秧苗分布杂乱无章等问题,不利于后期的田间管理及机器收割,对更大面积地推广这种技术造成了困难。

    公告号为CN1080111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膜纸折叠育秧铺植种稻技术,该技术通过在折叠好的膜纸上育秧,然后把带秧的膜纸铺到大田上。该技术仍然会受农田水位、水流、风速和雨水的影响,所植秧苗不易在大田中固定。

    本发明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网状植苗方法,该方法不受农田水位、水流、风速和雨水的影响,所植秧苗分布均匀,固定牢固,有利于田间管理及机器收割;为此,本发明还将提供一种网状育苗板。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先将种子植于网状育苗板的苗杯内,再用连接物将苗杯纵横紧密地穿结在一起,连接苗杯的网绳隐藏于苗杯之间的缝隙之中,从而形成板状,待种子长成秧苗后,将网状育苗板卷起,放在田地的一个角上,剪开束缚苗杯的连结物,拉开网状育苗板,秧苗即被均匀地分布在田地中。

    处于上风或上水位置上地网绳用固定物固定,即可抗大风刮及大水流冲刷。

    本发明所述的网状育苗板由苗杯和网绳组成,除位置处在四周边沿上的苗杯外,每个苗杯均与四根网绳连接,苗杯的杯底设根孔。

    四根网绳相互垂直呈“十”字交叉状,网绳由可生物降解的纤维制成。

    苗杯由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颗粒加粘合剂制成。

    本发明不受农田水位、水流、风速和雨水的影响,所植秧苗分布均匀,固定牢固,有利于田间管理及机器收割。植苗速度快,效率高,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农时利用率,尤其适用于不易使用农机插秧的山区小片土地。苗根埋藏浅,有助于缩短秧苗的分孽时间,提高秧苗的分孽能力,提高农作物的单产。育秧布苗可实现机械化操作。可用于水稻及其它农作物的育秧及布苗,也可用于水土流失地区的植草绿化、恢复土壤植被。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作详细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育秧状态图。

    图2为本发明的布苗状态图。

    图中1.苗杯、2.网绳、3.根孔。

    在图1和图2中,先将稻种植于网状育苗板的苗杯(1)内,再用连接物将苗杯(1)纵横紧密地穿结在一起,连接苗杯(1)的网绳(2)隐藏于苗杯(1)与苗杯(1)之间的缝隙之中,从而形成板状。育苗时,作物的种子在苗杯(1)的根孔(3)中与土壤接触,生根、发芽。待种子长到适合移植的高度时,苗杯(1)处在秧苗的根和茎的结合处。布苗时将网状育苗板卷起,育苗板的一个角固定在稻田的一个角上,即图2中的座标O点。剪开束缚苗杯(1)的连结物,同时向X、Y和Z轴三个方向拉开网状育苗板。当网绳(2)完全展开后,苗杯(1)便处于各个网绳(1)十字结的中心位置,秧苗连同苗杯(1)一起即被均匀地分布在稻田中。由于网绳(2)的作用,苗杯(1)中的秧苗不用埋于泥土中也能站稳、生长发育。

    处于上风或上水位置上的网绳(2)用树枝等固定物固定,即可抗大风刮及大水流冲刷。

    除位置处在四周边沿上的苗杯(2)外,每个苗杯(2)均与四根网绳(2)连接,苗杯(2)的杯底设根孔(3)。四根网绳(2)相互垂直呈“十”字交叉状,网绳(2)由可生物降解的纤维制成。苗杯(1)由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颗粒加粘合剂制成。苗杯(1)和网绳(2)在所需的时间内会自然分解,常期使用不会给农田、土壤造成污染。

网状植苗方法及其网状育苗板.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网状植苗方法及其网状育苗板.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网状植苗方法及其网状育苗板.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网状植苗方法及其网状育苗板.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网状植苗方法及其网状育苗板.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布了网状植苗方法及其网状育苗板,该方法是将种子植于网状育苗板的苗杯内,再用连接物将苗杯穿结在一起,网绳隐藏于苗杯之间,长成秧苗后,将网状育苗板卷起,放在田地的一个角上,剪开连结物,拉开网状育苗板;该育苗板是由苗杯和网绳组成,除位置处在四周边沿上的苗杯外,每个苗杯均与四根网绳连接,苗杯的杯底设根孔。不受水流、风速的影响,秧苗分布均匀,固定牢固,植苗速度快,效率高,提高农时利用率,可用于水稻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农业;林业;畜牧业;狩猎;诱捕;捕鱼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