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入物载具、混合罐以及植入物载具组件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植入物载具与混合罐,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植入物载具、混合罐
以及植入物载具组件。
背景技术
随着国民所得持续提高、人口结构高龄化、新医疗科技的引进等因素下,民众对于
医疗保健的需求逐年增加,也因此带动了相关医疗卫生产业的成长,尤其是在人体医疗植
入方面上的成长,例如牙齿与骨胳植入。
目前社会人口渐渐呈现高龄化,而人类到了一定的年纪后,身上的关节、骨胳与牙
齿则会渐渐退化,而造成在生活上许多不方便,只有藉由植入人工替代物或者固定物,譬如
人工牙齿、人工关节与人工骨钉等,以替代或者固定老化的关节、骨胳与牙齿,才能维持其
机能。因此,医疗植入物日趋受到重视,尤其是医疗植入物对生物细胞的相容性与亲合性。
在现今的植牙过程中,为避免使用者在移动植入物时碰触植入物而造成表面污染
或毁损的情形,均会以特制容器放置植入物。再者,现今为了让植入物与人体组织之间的结
合程度能更加密合,因此在植入物从容器取出后,仍会以包含生长因子的混合剂进行混合
动作,以让其附着在植入物的表面,而此举却容易在过程中因人为操作而增加误触或污染
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植入物载具组件,其藉由混合罐与植入物载具之间的组装结构,
而让粉体与液体能先在混合罐中混合之后再行注入植入物所在的空间。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供植入物载具组件,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混合罐以及封
闭载体。第二壳体可开阖地组装于第一壳体而形成容置空间。植入物适于配置于容置空间。
第二壳体具有开孔连通容置空间。混合罐用以容置粉体。封闭载体内盛装有液体。封闭载体
适于装入混合罐,且混合罐适于组装至第二壳体以使封闭载体正对于开孔。在混合罐与第
二壳体的组装过程中,第二壳体将封闭载体朝混合罐靠紧并使封闭载体破裂,以使液体从
封闭载体流入混合罐而与粉体混合,并经由开孔注入容置空间而附着于植入物的表面。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供植入物载具,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以及盖体。第二壳体
可开阖地组装于第一壳体而形成容置空间。植入物适于配置于容置空间。第二壳体具有开
孔连通容置空间。盖体可拆卸地组装于第二壳体以封闭或开启开孔。当盖体从第二壳体拆
卸后,包含有生长因子的混合物适于从开孔进入容置空间而附着于植入物。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供混合罐,包括罐体,其具有容室、开口与尖端。粉体适于盛
装于容室。尖端位于容室的内底壁并远离开口处,且尖端面对于开口。盛装有液体的封闭载
体适于经由开口而进入容室,以被尖端戳破后使液体从封闭载体流入容室而与粉体混合。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封闭载体为盛装有纯水的脂质囊(liposome),粉
体包含生长因子(growth factor)。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二壳体具有凸部与第一螺纹,第一螺纹环绕凸
部,开孔位于凸部中央。混合罐具有第二螺纹,第一螺纹与第二螺纹彼此啮合而使混合罐组
装至第二壳体,以使凸部朝向混合罐的内底壁靠紧封闭载体。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混合罐具有设置于其内底壁的尖端。在混合罐与
第二壳体的组装过程中,第二壳体将封闭载体朝混合罐的内底壁靠紧以使尖端戳破封闭载
体。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壳体具有盛槽与立设于盛槽内的固持部,植
入物适于可拆卸地卡置于固持部。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二壳体具有柱体与从柱体的相对两侧朝同向延
伸的顶部与连接部。连接部组装至盛槽的底部,以使柱体与顶部封闭盛槽。开孔位于柱体而
背对盛槽。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二壳体具有可挠性,且在连接部与柱体之间存
在切痕,以使柱体与顶部藉由切痕而相对于连接部旋转,以开启或关闭盛槽。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组装后形成多边形柱体,而
上述的顶部与盛槽的底部彼此互补地形成多边形柱体的柱面。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盖体具有凹陷,用以容纳配件。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罐体具有位于外部的锁附螺纹,相邻于开口。罐体
适于藉由锁附螺纹而锁附于另一容器,以将混合后的液体与粉体注入另一容器。
基于上述实施例,植入物藉由容置在植入物载具中,以待欲使用时,藉由将植入物
载具卸除盖体后而与混合罐能组装成植入物载具组件,并让贮有液体的封闭载体能局部塞
入混合罐中,而后在混合罐与植入物载具的组装过程中让封闭载体受压迫而破裂,而让从
封闭载体流出的液体能与粉体之间充分混合成混合剂之后,再经由植入物载具的开孔流入
其内空间而附着在植入物上。据此,在前述使用前的混合、附着过程中,使用者均无须直接
接触到混合剂及植入物,因此能有效地降低植入物受外界感染的风险,因而能满足临床上
的使用需求。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
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是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一种植入物载具的示意图;
图2与图3分别以不同视角显示图1的植入物载具;
图4显示图1的植入物载具与另一状态的示意图;
图5显示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植入物载具组件的爆炸图。
附图标记:
10:植入物载具组件;
100:植入物载具;
110:第一壳体;
112:盛槽;
112a:插槽;
114:固持部;
120:第二壳体;
121:凸部;
121a、121b、121c:卡勾;
122:柱体;
123:螺纹;
124:顶部;
125:开孔;
126:连接部;
127:切痕;
130:盖体;
132:凹陷;
200:混合罐;
210:罐体;
212:容室;
214:开口;
216:螺纹;
220:尖端;
300:封闭载体;
400:植入物;
500:配件;
A1、A2:凹陷;
C1:容置空间;
X1:轴向。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一种植入物载具的示意图。图2与图3分别以不同视
角显示图1的植入物载具。在本实施例中,植入物载具100包括第一壳体110、第二壳体120以
及盖体130。第一壳体110与第二壳体120相互可开阖地组装在一起,以在闭阖状态时形成容
置空间C1(在此以虚线表示),让植入物400能放置于容置空间C1内,而在开启状态时让植入
物400被暴露出,以利使用者从中取出植入物400。后续会再对其开阖状态予以进一步说明。
请再参考图2与图3,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10具有盛槽112与立设于盛槽112内
的固持部114,前述植入物400,例如是齿根骨胳植入物(在此未予以限制),适于可拆卸地卡
置于固持部114。如图2所示,植入物400以其六角轮廓卡置于固持部114的凹口,而让植入物
400腾空地架设于盛槽112中而呈沿轴向X1延伸的状态,以使植入物400与载具结构之间保
持最小面积的接触状态,而能降低被外界污染或误触的风险。
再者,第二壳体120具有柱体122与从柱体122的相对两侧朝同方向延伸的顶部124
与连接部126,其中连接部126组装至盛槽112的底部,以使柱体122与顶部124封闭盛槽112。
进一步地说,如图3所示,连接部126是呈条状结构,而第二壳体120还具有设置在连接部126
上的多个卡勾121a、卡勾121b、卡勾121c。对应地,盛槽112具有位于其底部的插槽112a,藉
由将连接部126插入插槽112a并以所述卡勾121a、卡勾121b、卡勾121c卡扣其内,如图2与图
3所示,卡勾121a、卡勾121b扣持于凹陷A1处,卡勾121c扣持于凹陷A2处,而得以让第二壳体
120藉由连接部126而与第一壳体110组装在一起。
图4显示图1的植入物载具与另一状态的示意图。请同时参考图3与图4,第二壳体
120例如是以高分子聚合物(如PE,PP,PPS)所制成,因此其具备可挠性,在此值得注意的是,
第二外壳120在柱体122与连接部126之间还存在切痕127(显示于图3),例如是成型出第二
壳体120时在连接部126与柱体122之间产生较薄的壁体,以让柱体122与顶部124得以藉由
所述切痕127而相对于连接部126转动(翻转),进而让使用者能施力扳动第二壳体120并使
其掀开而达到开启第一壳体110的盛槽112的效果,并据以能取出或置入植入物400。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盖体130具有凹陷132,用以容纳配件500,例如是愈合螺丝,
以作为植入物400的辅助构件之用。
另需提及的是,如图1与图4所示,第一壳体110与第二壳体120组装后形成多边形
柱体,而顶部124与盛槽112的底部彼此互补地形成多边形柱体的柱面,此举让植入物载具
100能避免在使用时滚动,而增加其结构稳定性。
图5显示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植入物载具组件的爆炸图。请同时参考图2、图4与
图5,在本实施例中植入物载具组件10包括混合罐200、封闭载体300以及前述的植入物载具
100的部分,其中混合罐200内存放有包含生长因子(例如BMP-2)的粉体(未显示),而封闭载
体300例如是纯水脂质囊(liposome),其内盛装有如纯水的液体(未显示)。如前所述,当欲
将植入物400的表面附着以具备生长因子的混合剂时,依据本实施例的组装结构与步骤,便
无须负担混合或附着过程中遭受污染的风险。
详细而言,混合罐200包括罐体210与设置其内的尖端220,其中罐体210具有容室
212与开口214,前述包含生长因子的粉体适于存放在容室212内。尖端220设置在容室212的
内底壁并远离开口214处,且尖端220面向开口214。再者,混合罐200还具有位于外部的螺纹
216,邻近于开口214处。
对应地,第二壳体120还具有凸部121与螺纹123,位于前述的柱体122但背对于第
一壳体110的盛槽112,即,在柱体122与顶部124闭阖于第一壳体110的盛槽112后,凸部121
与螺纹123仍位于结构的外部。换句话说,凸部121背离盛槽112延伸而螺纹123环绕于凸部
121,而盖体130可拆卸地组装于第二壳体120的柱体122,以遮蔽或暴露位于柱体122处的凸
部121与螺纹123。重要的是,第二壳体120还具有位于凸部121中央的开孔125,其沿轴向X1
贯穿柱体122而连通于容置空间C1(即第二壳体120相对于第一壳体110闭阖后的盛槽112),
以在盖体130从第二壳体120卸除后露出。
如图5所示,当盛装有液体的封闭载体300经由开口214进入容室212后,使用者接
着将混合罐200的开口214对准已拆卸盖体130的第二壳体120以进行组装,即,藉由螺纹
123、螺纹216的相互啮合而完成让混合罐200组装在第二壳体120的柱体122的状态以形成
植入物载具组件10,且值得注意的是,在所述组装过程中,凸部121得以将封闭载体300靠紧
并挤压入混合罐200的容室212中。如此一来,当封闭载体300碰触到位于内底壁的尖端220
时,由于封闭载体300(脂质囊)的材质关系,其会因此被尖端220戳破而让其内的液体(纯
水)流至混合罐200的容室212,并据以和容室212内的粉体混合。据此,使用者便能将组合后
的混合罐200与植入物载具100予以摇晃而充分混合其内粉体与液体,接着,由粉体与液体
形成的混合剂便能经由第二壳体120上的开孔125而注入容置空间C1,进而使混合剂能充分
地附着在植入物400上,且在所述组装、混合的过程中,使用者均无须直接碰触植入物400或
混合剂,即,所述过程均在混合罐200与植入物载具100所形成的空间中完成,因而能有效降
低被污染的风险。
综上所述,在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中,使用前的植入物是被容置在植入物载具中,
而得以避免与外界接触,而当欲使用时,则藉由混合罐、封闭载体与植入物载具的相互结合
结构,而让生长因子能附着在植入物的表面,以在植入人体后能提高初期骨整合的效益。
换句话说,藉由将植入物载具卸除盖体后而与混合罐、封闭载体所组装成的植入
物载具组件,能让贮有液体的封闭载体能局部塞入混合罐中,并在混合罐与植入物载具的
组装过程中让封闭载体受压迫而破裂,而使液体从封闭载体流出以与粉体充分混合成混合
剂之后,再经由植入物载具的开孔流入其内空间而附着在植入物上。如此一来,在前述使用
前的混合、附着过程中,使用者均无须直接接触到混合剂及植入物,因此能有效地降低植入
物受外界感染的风险,因而能满足临床上的使用需求。
同时,所述植入物载具的外形呈多边形柱体,也有助于使用者的结构稳定性而避
免滚动的情形发生。
虽然本发明已以实施例揭示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所属技术领域
中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更改与润饰,均在本发明
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