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苯醚甲环唑和吡唑醚菌酯复配乳油及其制备方法.pdf

上传人:a**** 文档编号:5091945 上传时间:2018-12-14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48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610723234.8

申请日:

2016.08.25

公开号:

CN106332873A

公开日:

2017.01.18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01N 25/02申请日:20160825|||公开

IPC分类号:

A01N25/02; A01N47/24; A01N43/653; A01P3/00

主分类号:

A01N25/02

申请人:

安徽美兰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徐长才; 毛堂富

地址:

230088 安徽省合肥市高新区创新大道2800号创新产业园二期G4楼D区6层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苯醚甲环唑和吡唑醚菌酯复配乳油及其制备方法,涉及香蕉黑星病防治技术领域。至少由30份苯醚甲环唑、20份吡唑醚菌酯、7.5份三苯乙烯基苯酚聚氧乙烯醚、7.5份二苯乙烯基苯酚甲醛缩合物聚氧乙烯醚、15份十二烷基苯磺酸钙以及补足至100份的二甲苯制成。将苯醚甲环唑和吡唑醚菌酯加入二甲苯中搅拌待全部溶解,然后加入剩余原料并通过反应釜搅拌混合均匀,取样分析含量,合格后静置、过滤、包装、再次取样分析含量,合格后入库。本发明以3:2配比混用所复配的50%时的苯醚甲环唑和吡唑醚菌酯复配乳油,可起到明显增效作用范围,而其它配比混用的制剂,均无法达到明显增效作用范围。

权利要求书

1.一种苯醚甲环唑和吡唑醚菌酯复配乳油,其特征在于:至少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制
成:

2.一种制备如权利要求1所述苯醚甲环唑和吡唑醚菌酯复配乳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将苯醚甲环唑和吡唑醚菌酯加入二甲苯中搅拌待全部溶解,然后加入三苯乙烯基苯酚聚氧
乙烯醚、二苯乙烯基苯酚甲醛缩合物聚氧乙烯醚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钙并通过反应釜搅拌混
合均匀,取样分析含量,合格后静置、过滤、包装、再次取样分析含量,合格后入库。

说明书

一种苯醚甲环唑和吡唑醚菌酯复配乳油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香蕉黑星病防治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苯醚甲环唑和吡唑醚菌酯
复配乳油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用于防治香蕉黑星病的杀菌组合物,例如中国专利CN 104068034A公
开了一种“杀菌农药组合物”,包括A、B、C三种活性组分,所述A组分与所述B组分的重量份之
比为5~85∶5~85:5~10,所述A活性组分为吡唑醚菌酯,所述B活性组分B选自戊唑醇、烯唑
醇及联苯三唑醇,所述戊唑醇、烯唑醇及联苯三唑醇重量份之比10:20:30,C组分为三环唑
和肟菌酯,三环唑和肟菌酯重量份之比10:15。另有中国专利CN104542659A公开了一种“含
吡噻菌胺杀菌剂与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的杀真菌组合物和应用”,组合物为A、B两种活
性组分,组分A和组分B两组分之间的重量比为1:100-100:1;组分A选自杀菌剂吡噻菌胺
(Penthiopyrad),组分B选自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所述的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选
自烯肟菌酯B1、烯肟菌胺B2、唑胺菌酯B3、唑菌酯B4、嘧菌酯B5、醚菌酯B6、吡唑醚菌酯B7、肟
菌酯B8、苯醚菌酯B9、丁香菌酯B10、啶氧菌酯B11、氯啶菌酯B12、氟嘧菌酯B13或苯氧菌胺
B14。

发明人经过长期试验验证,该上述几种杀菌组合物主要存在如下缺陷:

1)、通过对上述几种杀菌组合物公开的几种具体配比进行试验,发现对香蕉黑星
病的防治无法起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2)、针对上述几种杀菌组合物所公开的几种剂型,经过试验验证发现均存在不同
问题的缺陷。例如,可湿性粉剂容易引起产品粘结,不易在水中分散悬浮,或堵塞喷头,在喷
雾器中道理沉淀等现象,造成喷洒不匀。

3)、复配问题,通过对上述几种杀菌组合物公开的几种具体配比进行毒力试验、热
贮稳定性试验以及混配共毒系数测定发现,均无法达到明显的增效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苯醚甲环唑和吡唑醚菌酯复配乳油,该乳油设计
合理,对香蕉黑星病的防治效果佳,且可实现苯醚甲环唑和吡唑醚菌酯复配的明显增效作
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苯醚甲环唑和吡唑醚菌酯复配乳油,至少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制成:



苯醚甲环唑是三唑类杀菌剂中安全性比较高的,广泛应用于果树、蔬菜等作物,有
效防治黑星病,黑痘病、白腐病、斑点落叶病、白粉病、褐斑病、锈病、条锈病、赤霉病等。杀菌
谱广,对子囊菌纲、担子菌纲和包括链格孢属、壳二孢属、尾孢霉属、刺盘孢属、球痤菌属、茎
点霉属、柱隔孢属、壳针孢属、黑星菌属在内的半知病,白粉菌科、锈菌目及某些种传病原菌
有持久的保护和治疗作用。对葡萄炭疽病、白腐病效果也很好。叶面处理或种子处理可提高
作物的产量和保证品质。

吡唑醚菌酯为新型广谱杀菌剂。具有保护、治疗、叶片渗透传导作用。一般喷药3
次,间隔10d喷1次药。喷药次数视病情而定。对黄瓜、香蕉安全,未见药害发生。作用机理:为
线粒体呼吸抑制剂,即通过在细胞色素合成中阻止电子转移。具有保护、治疗、叶片渗透传
导作用。经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对黄瓜白粉病、霜霉病和香蕉黑星病、叶斑病、菌核病等
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本发明的苯醚甲环唑和吡唑醚菌酯复配乳油,其有益效果表现在:

1)、本发明制备的乳油在乳液稳定性、低温稳定性以及热贮稳定性等方面均明显
优于其他配比所制备的产品。

2)、通过实验验证,苯醚甲环唑和吡唑醚菌酯以3:2配比混用所复配的50%时的苯
醚甲环唑和吡唑醚菌酯复配乳油,可起到明显增效作用范围,而其它配比混用的制剂,均无
法达到明显增效作用范围。同时,不同配比的实际毒性并未随着理论毒性的增强而提升,实
际毒性和理论毒性之间并无有规律性的变化。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苯醚甲环唑和吡唑醚菌酯复配乳油的制备方法,
将苯醚甲环唑和吡唑醚菌酯加入二甲苯中搅拌待全部溶解,然后加入三苯乙烯基苯酚聚氧
乙烯醚、二苯乙烯基苯酚甲醛缩合物聚氧乙烯醚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钙并通过反应釜搅拌混
合均匀,取样分析含量,合格后静置、过滤、包装、再次取样分析含量,合格后入库。

本发明的苯醚甲环唑和吡唑醚菌酯复配乳油的制备方法,制备工艺较为简便,易
于工业化生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实施例内容仅是对本发
明所作的举例和说明,所属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
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发明的构思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
范围,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一、苯醚甲环唑和吡唑醚菌酯复配乳油的制备,以及各实施例所制备的乳油的各
项技术指标的检测结果、热贮稳定性试验结果。

实施例1

50%苯醚甲环唑和吡唑醚菌酯复配乳油,各组分及其重量份如下:

成分
重量份
苯醚甲环唑
30
吡唑醚菌酯
20
三苯乙烯基苯酚聚氧乙烯醚
7.5
二苯乙烯基苯酚甲醛缩合物聚氧乙烯醚
7.5
十二烷基苯磺酸钙
15
二甲苯
20

制备方法:将苯醚甲环唑和吡唑醚菌酯加入二甲苯中搅拌待全部溶解,然后加入
三苯乙烯基苯酚聚氧乙烯醚、二苯乙烯基苯酚甲醛缩合物聚氧乙烯醚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钙
并通过反应釜搅拌混合均匀,取样分析含量,合格后静置、过滤、包装、再次取样分析含量,
合格后入库。

实施例2

49%苯醚甲环唑和吡唑醚菌酯复配乳油,各组分及其重量份如下:

成分
重量份
苯醚甲环唑
29
吡唑醚菌酯
20
三苯乙烯基苯酚聚氧乙烯醚
7.5
二苯乙烯基苯酚甲醛缩合物聚氧乙烯醚
7.5
十二烷基苯磺酸钙
15
二甲苯
21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实施例3

48%苯醚甲环唑和吡唑醚菌酯复配乳油,各组分及其重量份如下:

成分
重量份
苯醚甲环唑
29
吡唑醚菌酯
19
三苯乙烯基苯酚聚氧乙烯醚
7.5
二苯乙烯基苯酚甲醛缩合物聚氧乙烯醚
7.5
十二烷基苯磺酸钙
15
二甲苯
22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实施例4

51%苯醚甲环唑和吡唑醚菌酯复配乳油,各组分及其重量份如下:

成分
重量份
苯醚甲环唑
30
吡唑醚菌酯
21
三苯乙烯基苯酚聚氧乙烯醚
7.5
二苯乙烯基苯酚甲醛缩合物聚氧乙烯醚
7.5
十二烷基苯磺酸钙
15
二甲苯
19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实施例5

52%苯醚甲环唑和吡唑醚菌酯复配乳油,各组分及其重量份如下:

成分
重量份
苯醚甲环唑
31
吡唑醚菌酯
21
三苯乙烯基苯酚聚氧乙烯醚
7.5
二苯乙烯基苯酚甲醛缩合物聚氧乙烯醚
7.5
十二烷基苯磺酸钙
15
二甲苯
18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实施例6

50%苯醚甲环唑和吡唑醚菌酯复配乳油,各组分及其重量份如下:

成分
重量份
苯醚甲环唑
30
吡唑醚菌酯
20
β-谷甾醇
0.5
三苯乙烯基苯酚聚氧乙烯醚
7.5
二苯乙烯基苯酚甲醛缩合物聚氧乙烯醚
7.5
十二烷基苯磺酸钙
15
二甲苯
19.5

制备方法:将苯醚甲环唑和吡唑醚菌酯加入二甲苯中搅拌待全部溶解,然后加入
β-谷甾醇、三苯乙烯基苯酚聚氧乙烯醚、二苯乙烯基苯酚甲醛缩合物聚氧乙烯醚和十二烷
基苯磺酸钙并通过反应釜搅拌混合均匀,取样分析含量,合格后静置、过滤、包装、再次取样
分析含量,合格后入库。

实施例1~6所制备的苯醚甲环唑和吡唑醚菌酯复配乳油,产品各项技术指标的检
测结果如表1所示,产品热贮稳定性试验结果如表2所示。

表1 6个实施例制备产品各项技术指标的检测结果



表2 6个实施例制备产品热贮稳定性试验结果





通过表1和2可以看出,实施例1和6制备的产品在乳液稳定性、低温稳定性以及热
贮稳定性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其他配比所制备的产品。

二、毒理学资料

吡唑醚菌酯:大鼠急性经口LD50为5000mg/kg,急性经皮LD50为2000mg/kg.急性吸
入LC50(4h)为0.3lmg/L;对兔眼睛、皮肤无刺激性:豚鼠皮肤致敏试验结果为无致敏性:大鼠
3个月亚慢性喂饲试验最大无作用剂量:雄性大鼠为9.2mg/kg/d,雌性大鼠为12.9mg/kg/d。

苯醚甲环唑:大鼠急性经口LD50为1453mg/kg,兔急性经皮LD50大于2010mg/kg。对
兔皮肤和眼睛有刺激作用,对豚鼠无皮肤过敏。大鼠急性吸入LC50(4小时)大于0.045mg/L空
气,野鸭急性经口LD50大于2150mg/kg。(鱼工)鳟LC50(96小时)0.8mg/L。

三、苯醚甲环唑和吡唑醚菌酯复配乳油的室内生物活性(毒力)测定。

1、实验目的

旨在测定苯醚甲环唑、吡唑醚菌酯及二者不同比例配比对黑星病的毒力,以判断
二者不同配比对抑制黑星病是否有增效作用。

2、试验条件

2.1供试靶标

黑星病菌,由合肥市水基化生物新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分离、纯化、保存并提
供。

2.2培养条件

生物培养箱内培养,温度25±1℃,相对湿度85-95%。

2.3仪器设备

电子天平(感量0.1mg)、生物培养箱、直径9cm培养皿、移液管/枪、接种器、打孔器、
卡尺等。

3、试验设计

3.1试材准备

将黑星病菌病原菌放在生化培养箱中培养,备用。

3.2药剂

苯醚甲环唑原药,安徽美兰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吡唑醚菌酯原药,安徽美兰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3.3药剂配制

用丙酮将实施例1-6制备的药剂稀释成5个系列质量浓度。

4、试验方法

参照《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杀菌剂》(NY/T1156.6—2006)进行。为了摸
索各药剂对供试菌株的作用浓度,先进行预备实验。即将菌丝放置在含有较高和较低浓度
药剂的培养基下进行培养,估算出EC50,然后再根据估算的EC50值,将培养基配成其EC50左右
的不同浓度梯度的含药培养基进行培养。

本试验采用平皿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药剂对黑星病菌的毒力。具体方法如下:经
转接活化的黑星病菌菌株用PSA培养基培养,待菌落长至培养皿四分之三大小时,用内径为
5mm的打孔器从边缘打孔,打成的菌丝块作为接种体。分别将药剂母液加人灭菌融化的PSA
培养基中,充分摇匀,使药剂最终浓度(按有效成分计算)达到不同浓度梯度。每皿倒入15mL
左右含药培养基,设不加药为对照,每处理4个重复。移接新生长的菌丝块(直径5mm)于平板
中央,后置于25℃温箱内培养2d(黑星病菌)、7d(黑星病菌)和15d(黑星病菌)。用十字交叉
法测量菌落直径,计算各处理净生长量、菌丝生长抑制率。



式中:菌碟直径为5mm。

5、数据统计分析

将菌丝生长抑制率换算成机率值(y),药剂浓度(μg/mL)转换成对数值(x),以最小
二乘法求得毒力回归方程(y=a+bx)。用DPS统计软件对各单剂及不同混剂的浓度对数值和
相应抑制率机率值进行回归分析,计算EC50值及95%置信限。

根据EC50计算复配剂的实测毒力指数(ATI)、理论毒力指数(TTI)和共毒系数
(CTC)。

复配剂实测毒力指数(ATI)=单剂EC50/复配剂EC50×100

复配剂理论毒力指数(TTI)=A毒力指数×A在复配剂中含量(%)+B毒力指数×B
在复配剂中含量(%)

共毒系数(CTC)=ATI/TTI×100

根据孙云沛法计算药剂不同配比联合增效比值(CTC),CTC≤80为拮抗作用,80<
CTC<120为相加作用,CTC≥120为增效作用。

6、结果与分析

实施例1和6制备的悬浮剂对黑星病的联合毒力表现为明显增效作用(共毒系数分
别达到150、155),而实施例2-5制备的悬浮剂对黑星病的联合毒力仅表现为相加作用(共毒
系数依次为81、82、81、86)。同时,通过实施例6的实验可以看出,在复配悬浮剂中添加了少
量的β-谷甾醇后,可使苯醚甲环唑和吡唑醚菌酯的复配联合作用进一步提升。

一种苯醚甲环唑和吡唑醚菌酯复配乳油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一种苯醚甲环唑和吡唑醚菌酯复配乳油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一种苯醚甲环唑和吡唑醚菌酯复配乳油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苯醚甲环唑和吡唑醚菌酯复配乳油及其制备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苯醚甲环唑和吡唑醚菌酯复配乳油及其制备方法.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苯醚甲环唑和吡唑醚菌酯复配乳油及其制备方法,涉及香蕉黑星病防治技术领域。至少由30份苯醚甲环唑、20份吡唑醚菌酯、7.5份三苯乙烯基苯酚聚氧乙烯醚、7.5份二苯乙烯基苯酚甲醛缩合物聚氧乙烯醚、15份十二烷基苯磺酸钙以及补足至100份的二甲苯制成。将苯醚甲环唑和吡唑醚菌酯加入二甲苯中搅拌待全部溶解,然后加入剩余原料并通过反应釜搅拌混合均匀,取样分析含量,合格后静置、过滤、包装、再次取样分析含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农业;林业;畜牧业;狩猎;诱捕;捕鱼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