筷头始终平行的筷子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活用品,尤其涉及一种筷头始终平行的筷子。
背景技术
日常就餐工具筷子,在我国使用非常普遍,在亚洲其他国家也有应用。通常一
双筷子为两根小而细的类圆棒,熟练使用它们需要上肢,特别是手部,数十个关节
与几十条肌肉的灵敏协调、恰当用力,特别是需要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灵活
用力、互相配合——常为虎口、拇指根部和无名指压着一个筷子不动(相对手),
拇指头部与食指、中指配合操作另一只筷子的开合而夹取食物。首次使用,或对于
少儿、高龄老人、手功能障碍者,则难以掌控,人们若因常用筷子的手受伤或其他
原因暂时或较长时间内不能使用筷子时,另一只手常常不能熟练自如地使用筷子而
给用餐带来不便。随着全球一体化的深入发展,世界日益开放,各地区之间的联系
更加紧密,东西方餐饮文化的交流更加频繁,越来越多的西方外国人来到包括中国、
日本在内的东方国家,同时更多的东方餐馆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许多非筷子国家
的外国人在品尝到中国菜、寿司的同时,也时常遇到上述类似问题。
另外,传统筷子对于盘底的细小食物常常难于凑效,这主要是因为筷头呈圆形,
两个圆形的筷头碰在一起闭合时,两筷头与盘底形成一个三角形空裆,如图11所
示的阴影区,若细小食物尺寸小于或略大于该阴影区尺寸时,即使再用力也夹不住,
或者一用力食物就滑掉了。
目前,对筷子的改进设计,已做出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努力,设计出了许多优秀
的结构方案,获批了国家专利。他们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儿童、手功能障碍者或手
指有残缺者使用,但仍需要进一步完善:
现有多数设计的筷子头部,即夹取食物部位,通常是圆柱形,两根圆柱形筷子
相接触是线与线的接触,甚至两者时常是点接触,使筷子与食物作用力面积过小;
而且,两根筷子通过转轴上部相连,下部为筷头与食物,筷头合拢夹紧食物时,整
个结构呈三角形,使筷子与食物作用力非垂直,即夹了食物的两根筷子常不平行,
要么上小下大,上窄下宽,要么反之。上小下大筷子夹取较大食物易被挤下去,上
大下小筷子夹取较小食物易被挤上去而滑出;点接触则食物夹紧面较小,很难夹起
食物,或夹不牢。此类结构在移动胳膊,用力变化时常使食物洒落,特别是在夹取
滑溜食物如长豆角、花生、豆类、粉皮、虾仁、鹌鹑蛋、鱼丸、饺子等食物时。如
“筷子”(CN201564175U)、“一种筷子”(CN1242971A)、“曲柄筷子”(CN1759792A)、
“残疾人用筷子”(CN201958504U)、“一种剪刀式筷子”(CN201958505U)筷头
夹取食物闭合时,筷子呈上小下大的三角形;“筷子”(CN201445276U)、“筷子”
(201504943U)、“筷子”(CN201624456)、“方便使用的筷子”(CN202104681U)、
“学习用筷子”(CN102612329B)第十七个实施例在夹取食物时,筷子易上大下小
成倒三角形。
另外,现有筷子核心结构呈直线型,多为手指操作型,用手指——“指捏”(拇
指、食指、中指等)捏着使用,使用时筷子是放在手掌虎口处上,除拇指外,其他
四指及手掌在筷子之下,手指从下面向上捏着筷子,不方便用整个手掌握着,不是
真正意义上的“手握”——手掌握着。原因如下:若不用手指而用整个手掌从下面向
上握筷子,则当夹起送到口中时要么肩、肘关节抬伸过大,要么肘及前臂旋转角度
过大,用者常常感觉别扭;若从上面向下握筷子,则当夹取碗等有一定深度的餐具
中的食物时,开始夹取食物时要么手腕过屈,要么肩关节上抬过大,甚至人体脊柱
都要向身体另一侧歪斜,使得其在夹取食物或送到口中时,超出人体最适宜的活动
空间范围,不适应人体工效学的要求。
故,传统筷子对于盘底的细小食物常常难于凑效,作为康复辅具,现有设计仍
需完善,幼小儿童、高龄老人、手功能障碍者如手部震颤、肌强直、关节僵硬、运
动失调、帕金森症、Froment征等患者,无法正常使用他们进行进食或康复作业训
练,远节手指残缺的残疾人也无法使用他们就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新型的筷头始终平行的筷子。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筷头始终平行的筷子,
包括左筷和右筷,左筷和右筷各包括筷身和筷头,筷头与筷身不在一条直线上,左
筷和右筷的筷身后端通过转轴活动相连,左筷和右筷的筷头相互平行并且和转轴的
轴线平行。
所述左筷和右筷的筷身都为对称的三段折线形结构件,包括前段、中段和后段,
中段相对于后段向内折,前段相对于中段向下、向内折,筷头连接在前段的前端并
且向下折。
还包括扭簧,所述左筷和右筷的后段均开有槽孔和轴孔,所述扭簧连接在左右
筷的槽孔之间,所述转轴连接在左右筷的轴孔中。
还包括压簧,所述左筷和右筷的中段内侧对应设有至少一对安装柱,压簧连接
在相应的安装柱之间。
还包括用于套装在左右筷中段上的护套。
所述护套外侧设有防滑网纹。
所述转轴包括上转轴和下转轴,上转轴设有中孔,下转轴设有对应的连接杆,
下转轴的连接杆与上转轴的中孔固定连接。
所述左筷和右筷的筷头内侧分别设有防滑纹。
所述左筷和右筷的后段还分别向后延伸出剪形手柄,使得筷子整体结构成剪刀
形。
所述左筷和右筷的后段还分别向后延伸出钳形把手,使得筷子整体结构成钳子
形。
本发明利用扭簧的回复力自弹开左右筷子,省去了手部张开筷子的这步动作;
利用折线形结构及护套,降低了对手指的技能要求,提高了手掌操控的能力,方便
左右手手掌握持,而且手部自然抓握时筷头与盘底垂直,使得对于细小食物也能轻
松夹起;最重要的是左右筷的筷头在张开合拢过程中始终平行,使得所夹食物不易
滑脱。本发明既可满足普通人、外国人使用,又适合于老人、幼儿,甚至手部功能
障碍、手指远节、中节缺损的残障人员的就餐使用,甚至可作为太空餐具供航空航
天人员就餐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第一实施例的右筷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第一实施例的左筷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中的上转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中的下转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6、图7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8、图9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是传统筷子夹取时的盲区示意图(阴影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如图1、图2、图3所示,包括左筷1和右筷2,左筷和
右筷各包括筷身11、21和筷头12、22,筷头与筷身不在一条直线上,左筷和右筷
的筷身后端通过转轴3活动相连,左筷和右筷的筷头12、22相互平行并且和转轴
的轴线平行。在左筷和右筷的筷头内侧分别设有防滑纹。
配合参见图2、图3,本发明中的左筷和右筷的筷身都为对称的三段折线形结
构件,包括前段111、211中段112、212和后段113、213,中段相对于后段向内
折,前段相对于中段向下、向内折,筷头连接在前段的前端并且向下折。
还包括扭簧4,在左筷和右筷的后段均开有槽孔114、214和轴孔115、215,
扭簧4连接在左右筷的槽孔之间,转轴3连接在左右筷的轴孔中。
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如图6、图7所示,还包括压簧5,在左筷和右筷的中段
内侧对应设有至少一对安装柱6,压簧5连接在相应的安装柱之间。
本发明还包括用于套装在左右筷中段上的护套71、72,在护套外侧设有防滑
网纹。
配合参见图4、图5,本发明转轴3包括上转轴31和下转轴32,上转轴设有
中孔311,下转轴设有对应的连接杆321,下转轴的连接杆与上转轴的中孔固定连
接。中孔311可以是光孔,也可以是螺孔:若为光孔,则通过粘接等与下转轴的连
接杆321固连在一起;若为螺孔,则下转轴的连接杆321为螺杆,两者通过螺纹配
合连接。另外,上下转轴可以用铆钉代替,与左右筷一起组成不能拆的可转动结构。
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如图8、图9所示,左筷和右筷的后段还可以分别向后延
伸出剪形手柄14、24,使得筷子整体结构成剪刀形。在剪刀形筷子的两个筷身之
间可以连接有拉簧8。拉簧8的回复力足够使左右筷自动闭合,使得夹取食物时不
必用力去夹紧食物。
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如图10所示,左筷和右筷的后段还可以分别向后延伸出
钳形把手15、25,使得筷子整体结构成钳子形。在钳形把手15、25之间可连接有
压簧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