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背光模组及其定位结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背光模组及其定位结构.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4297975A43申请公布日20150121CN104297975A21申请号201410524448322申请日20141008G02F1/133320060171申请人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地址中国台湾新竹科学工业园区新竹市力行二路1号72发明人欧士铭陈俊桦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006代理人徐金国54发明名称一种背光模组及其定位结构57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及其定位结构。该定位结构适于对导光板进行定位。该定位结构包括一L型定位件,具有一第一定位孔;一第二定位孔,与第一定位孔具有一预设间距;以及一开口部,位于L型定位件的侧壁,且开口部。
2、的位置对应于上述两定位孔之间的区域。背板的定位柱穿设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以固定该L型定位件,且开口部卡合于导光板的凸块。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定位结构利用定位孔与定位柱的孔柱配合将L型定位件固定于背板,且利用L型定位件侧壁的开口部限制导光板的本体位移量和吸湿膨胀量,以实现定位形式与组装的便捷性。此外,定位结构对导光板的光路影响相较于传统的定位机制更小,从而可提高导光板的光学性能。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4页附图2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4页附图2页10申请公布号CN104297975ACN104297975A1/1页21一种用于背光模。
3、组的定位结构,适于对导光板进行定位,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结构包括一L型定位件,该L型定位件具有一第一定位孔,位于所述L型定位件的底面;一第二定位孔,位于所述L型定位件的底面,所述第二定位孔与所述第一定位孔具有一预设间距;以及一开口部,位于所述L型定位件的侧壁,且所述开口部的位置对应于所述第一定位孔与所述第二定位孔之间的区域,其中,背板的定位柱穿设所述第一定位孔和所述第二定位孔以固定所述L型定位件,且所述开口部卡合于导光板的凸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背光模组的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孔与所述第二定位孔彼此平行。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背光模组的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
4、孔与所述第二定位孔均为跑道型的长圆孔。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背光模组的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的背板侧墙具有一开口,且所述开口的宽度大于或等于所述L型定位件的宽度。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背光模组的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孔和所述第二定位孔与所述定位柱为紧配合,且所述第一定位孔的孔径小于所述定位柱的直径。6一种背光模组,包括一背板和一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藉由一L型定位件固定至所述背板,该L型定位件具有一第一定位孔,位于所述L型定位件的底面;一第二定位孔,位于所述L型定位件的底面,所述第二定位孔与所述第一定位孔具有一预设间距;以及一开口部,位于所述L型定位件的。
5、侧壁,且所述开口部的位置对应于所述第一定位孔与所述第二定位孔之间的区域,其中,所述背板的定位柱穿设所述第一定位孔和所述第二定位孔以固定所述L型定位件,且所述开口部卡合于所述导光板的凸块。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孔与所述第二定位孔彼此平行。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孔与所述第二定位孔均为跑道型的长圆孔。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的背板侧墙具有一开口,且所述开口的宽度大于或等于所述L型定位件的宽度。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孔和所述第二定位孔与所述定位柱为紧配合,且所述第一定。
6、位孔的孔径小于所述定位柱的直径。权利要求书CN104297975A1/4页3一种背光模组及其定位结构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液晶显示装置的组装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可实现窄边框设计的背光模组以及用于该背光模组的定位结构。背景技术0002液晶显示器LIQUIDCRYSTALDISPLAY,LCD具有高画质、体积小、重量轻。低电压驱动、低消耗功率及应用范围广等优点,故已广泛地应用于可携式电视、移动电话、摄录放影机、笔记本电脑以及桌上型显示器等消费性电子或计算机产品中,成为显示器的主流。传统的液晶显示器架构主要包含外框、液晶面板、电路板与背光模组。液晶面板透过软性印刷电路板FLEXIBLEPRIN。
7、TEDCIRCUIT,FPC与电路板电性连接。由于现在的液晶显示器的发展趋势为轻薄走向,因此液晶显示器的边框亦越来越薄。0003为了达到液晶显示器轻薄化与轻量化的目的,无论是外观还是内部元件都需要适当的调整或改良,以求在有限的体积或空间下发挥相同甚至更佳的效果。以液晶电视为例,现有的电视若边框BOARDER设计较宽,则背光模组的定位方式相对较容易,利用导光板LIGHTGUIDEPANEL,LGP的挂耳避开光路且通过PIN定位导光板有足够的空间。然而,因窄边框设计趋势更受用户的青睐,往往造成导光板的膨胀量不足或无法使用PIN定位机制。此外,较尖锐组装时导光板与PIN容易出现碰触刮伤,影响导光板的。
8、光学性能。0004有鉴于此,如何设计一种用于背光模组的导光板的定位结构,从而消除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是业内相关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一项课题。发明内容0005针对现有技术中的背光模组的导光板组装在因应窄边框设计时所存在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颖的背光模组以及用于该背光模组的定位结构。0006依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背光模组的定位结构,适于对导光板LIGHTGUIDEPANEL,LGP进行定位,其中所述定位结构包括一L型定位件,该L型定位件具有0007一第一定位孔,位于所述L型定位件的底面;0008一第二定位孔,位于所述L型定位件的底面,所述第二定位孔与所述第一定位孔具有一。
9、预设间距;以及0009一开口部,位于所述L型定位件的侧壁,且所述开口部的位置对应于所述第一定位孔与所述第二定位孔之间的区域,0010其中,背板的定位柱穿设所述第一定位孔和所述第二定位孔以固定所述L型定位件,且所述开口部卡合于导光板的凸块。0011在其中的一实施例,所述第一定位孔与所述第二定位孔彼此平行。0012在其中的一实施例,所述第一定位孔与所述第二定位孔均为跑道型的长圆孔。0013在其中的一实施例,所述背光模组的背板侧墙具有一开口,且所述开口的宽度大说明书CN104297975A2/4页4于或等于所述L型定位件的宽度。0014在其中的一实施例,所述第一定位孔和所述第二定位孔与所述定位柱为紧。
10、配合,且所述第一定位孔的孔径小于所述定位柱的直径。0015依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包括一背板和一导光板,其中,所述导光板藉由一L型定位件固定至所述背板,该L型定位件具有0016一第一定位孔,位于所述L型定位件的底面;0017一第二定位孔,位于所述L型定位件的底面,所述第二定位孔与所述第一定位孔具有一预设间距;以及0018一开口部,位于所述L型定位件的侧壁,且所述开口部的位置对应于所述第一定位孔与所述第二定位孔之间的区域,0019其中,所述背板的定位柱穿设所述第一定位孔和所述第二定位孔以固定所述L型定位件,且所述开口部卡合于所述导光板的凸块。0020在其中的一实施例,所述第一。
11、定位孔与所述第二定位孔彼此平行。0021在其中的一实施例,所述第一定位孔与所述第二定位孔均为跑道型的长圆孔。0022在其中的一实施例,所述背光模组的背板侧墙具有一开口,且所述开口的宽度大于或等于所述L型定位件的宽度。0023在其中的一实施例,所述第一定位孔和所述第二定位孔与所述定位柱为紧配合,且所述第一定位孔的孔径小于所述定位柱的直径。0024采用本发明的背光模组及其定位结构,L型定位件的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均设置于其底面,第二定位孔与第一定位孔具有一预设间距,L型定位件的开口部位于其侧壁,且开口部的位置对应于第一定位孔与第二定位孔之间的区域,背板的定位柱穿设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以固定L型。
12、定位件,开口部卡合于导光板的凸块。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定位结构利用定位孔与定位柱的孔柱配合将L型定位件固定于背板,且利用L型定位件侧壁的开口部来限制导光板的本体位移量和吸湿膨胀量,以实现定位形式与组装的便捷性。此外,该定位结构对导光板的光路影响相较于传统的PIN定位机制更小,从而可提高导光板的光学性能。附图说明0025读者在参照附图阅读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以后,将会更清楚地了解本发明的各个方面。其中,0026图1A示出现有技术中的一种背光模组在热膨胀与吸湿膨胀前的状态示意图;0027图1B示出图1A的背光模组在热膨胀与吸湿膨胀后的状态示意图;0028图1C示出图1A的背光模组利用PIN定。
13、位机制对导光板进行定位的示意图;以及0029图2示出依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用于背光模组的定位结构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0030为了使本申请所揭示的技术内容更加详尽与完备,可参照附图以及本发明的下述各种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标记代表相同或相似的组件。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下文中所提供的实施例并非用来限制本发明所涵盖的范围。此外,附图仅仅用于说明书CN104297975A3/4页5示意性地加以说明,并未依照其原尺寸进行绘制。0031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各个方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0032图1A示出现有技术中的一种背光模组在热膨胀与吸湿膨胀前的状态示意图。图1B示出。
14、图1A的背光模组在热膨胀与吸湿膨胀后的状态示意图。图1C示出图1A的背光模组利用PIN定位机制对导光板进行定位的示意图。0033参照图1A,现有的背光模组包括一前框100FRONTBEZEL、一背板102BACKBEZEL以及一导光板LIGHTGUIDEPANEL104。导光板104设置于背板102的上方,多个层叠的光学膜106位于导光板104的上方。此外,导光板104的右侧边缘与背板102的侧墙之间的间距为D1。由于导光板的热膨胀与吸湿膨胀的影响,导光板104的右侧边缘会逐渐向背光102的侧墙靠近,这时导光板104与背板之间的间距从D1缩窄为D2如图1B所示。与此同时,导光板因边框变窄而无法。
15、设计几何特征以起到支撑作用。0034在图1C中,现有的背光模组通过定位PIN将导光板104固定至背板。因导光板的尺寸相对于定位PIN的尺寸较大,使得定位PIN的强度较弱。此外,该定位机制的组装精度较高,若组装对位不准,将容易造成导光板104与定位PIN出现碰触刮伤,进而影响导光板的光学性能。0035图2示出依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用于背光模组的定位结构的示意图。参照图2,在该实施方式中,本发明的用于背光模组的定位结构包括一L型定位件2。其中,该L型定位件2具有一第一定位孔221、一第二定位孔223和一开口部242。0036详细而言,该L型定位件2具有彼此垂直的一底面22和一侧壁24。其中,第一。
16、定位孔221和第二定位孔223设置在L型定位件2的底面22上。第一定位孔221与第二定位孔223之间具有一预设间距。例如,第一定位孔221与第二定位孔223彼此平行。较佳地,第一定位孔221与第二定位孔223均为跑道型的长圆孔。0037开口部242位于L型定位件2的侧壁24,且开口部242的位置对应于第一定位孔221与第二定位孔223之间的区域。背板的定位柱P1和P2分别穿设第一定位孔221和第二定位孔223以固定L型定位件,且开口部242卡合于导光板的凸块,藉由L型定位件的移动从而带动导光板在背板上予以滑动。0038在一具体实施例,背光模组的背板侧墙3具有一开口32,且此开口32的宽度较L型。
17、定位件2的宽度宽,以避免L型定位件2在移动时,与背板的侧墙3产生干涉。0039在一具体实施例,第一定位孔221和第二定位孔223与定位柱P1和P2为紧配合,且第一定位孔221的孔径小于定位柱P1的直径。0040采用本发明的背光模组及其定位结构,L型定位件的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均设置于其底面,第二定位孔与第一定位孔具有一预设间距,L型定位件的开口部位于其侧壁,且开口部的位置对应于第一定位孔与第二定位孔之间的区域,背板的定位柱穿设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以固定L型定位件,开口部卡合于导光板的凸块。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定位结构利用定位孔与定位柱的孔柱配合将L型定位件固定于背板,且利用L型定位件侧壁的开口部来限制导光板的本体位移量和吸湿膨胀量,以实现定位形式与组装的便捷性。此外,该定位结构对导光板的光路影响相较于传统的PIN定位机制更小,从而可提高导光板的光学性能。0041上文中,参照附图描述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说明书CN104297975A4/4页6能够理解,在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各种变更和替换。这些变更和替换都落在本发明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内。说明书CN104297975A1/2页7图1A图1B说明书附图CN104297975A2/2页8图1C图2说明书附图CN104297975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