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旧路搭接方法.pdf

上传人:54 文档编号:503138 上传时间:2018-02-19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404.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318446.3

申请日:

2015.06.11

公开号:

CN104988827A

公开日:

2015.10.21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E01C 11/02申请日:20150611|||公开

IPC分类号:

E01C11/02; E01C11/06

主分类号:

E01C11/02

申请人:

中冶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发明人:

李文学; 曹青军; 魏庆滨; 刘雷; 武仁民; 李晓峰

地址:

400084重庆市大渡口区西城大道1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重庆博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50212

代理人:

王海凤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新旧路搭接方法,包括步骤:1、清除旧路路基边坡、边沟上的杂草,清除旧路边坡表层不小于50cm的松土,并沿清除后的边坡挖成向内倾斜的n台阶,最下一层的台阶底面为旧路路基的下表面;2、新建路段路基和旧路路基的上表面齐平,在新、旧路路基的上表面铺设一层土工格栅,并铺设筑路材料,形成新旧路搭接层;3、自下而上对每个台阶和新旧路搭接层处都铺设土工格栅,并铺设筑路材料;4、在新、旧路搭接的顶面接缝处沿其长度刻槽,然后向槽中灌热沥青,并在接缝处沿其长度铺设抗裂贴,5、在最上面的台阶的顶面采取拉毛处理,消除遗留的夹心层后,铺设路面面层即可。该方法可使新、旧路面形成一个协同受力整体,避免开裂损坏。

权利要求书

1.  新旧路搭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清除旧路路基边坡、边沟上的杂草,清除旧路边坡表层不小于50cm的松土,并沿清除后的边坡挖成向内倾斜的n台阶,最下一层的台阶底面为旧路路基的下表面;
S2:新建路段路基和旧路路基的上表面齐平,在新建路段路基和旧路路基的上表面铺设一层土工格栅;
S3:设i=1;
S4:在加强型双向钢塑土工格栅以及新建路段路基之上铺设筑路材料,筑路材料铺设高度等于自下而上第i个台阶的高度,形成新旧路第i个搭接层;
S4:在第i个搭接层与自下而上第i+1个台阶的上表面铺设一层加强型双向钢塑土工格栅,然后再在第i个搭接层和加强型双向钢塑土工格栅以及第i+1个台阶的上表面铺设筑路材料,筑路材料铺设高度等于自下而上第i+1个台阶的高度,形成新旧路第 i+1个搭接层;
S5:令i=i+1;
S6:当i>n时,执行下一步,否则返回步骤S4;
S7:在新建路段、旧路搭接的顶面接缝处沿接缝长度方向刻槽,然后向槽中灌热沥青,并在接缝处沿接缝长度方向铺设抗裂贴;
S8:在第n个台阶的顶面采取拉毛处理,消除遗留的夹心层后,铺设路面面层即可。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旧路搭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所述n个台阶的高度、宽度和内倾程度均相等。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旧路搭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台阶宽1.2m,高0.8m,台阶内倾3%。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旧路搭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土工格栅的纵或横向拉伸屈服力不小于50kN/m,屈服伸长率不大于3%。

5.
  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新旧路搭接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新建路段与旧路搭接前,新建路段的筑造,步骤包括:
1)测量放线,确定新建路段的宽度和长度,然后清理,为新建路段准备场地;
2)土方开挖,经过步骤1)确定好建新路段的宽度和长度后,在确定的场地向下开挖;
3)填土,并碾压夯实形成新建路段的路基;
4)将筑路材料铺在新建路段的路基上,形成路面。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旧路搭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填土后,当土层含水量±1%时,立即用12t以上双轮压路机或振动压路机在路基开蹬处进行碾压。

说明书

新旧路搭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道路衔接方法,尤其是涉及新旧路搭接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的规划,新城区的建设,老城区的改造,市政旧路改造拓宽工程逐渐多了起来。但随之而来的问题也体现出来。由于旧路改造拓宽,新旧路搭接成为市政道路的重中之重的问题。
由于新、旧道路存在结构及强度上的差异,以及新、旧道路的不均匀沉降和车辆荷载的持续作用,往往造成新、旧路面衔接处产生道路病害。另外,原有旧路多未做路面结构层间的排水设计,加上路面基层衔接处新旧材料的干缩和温缩特性不同,势必导致纵向裂缝的产生。
对于旧路面(水泥混凝土复合式沥青路面)和新建加宽路面(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的衔接,由于旧道路水泥混凝土板台阶铣刨施工难度较大,目前旧路纵向断面一般保持原垂直断面。该结构形式导致衔接处施工机械不便于工作,使得衔接部压实度不足;同时由于从下至上通缝的存在,路面结构内部水无法排除,路面结构整体性差。
新、旧路面的衔接设计是改扩建工程的重点,尤其是旧水泥混凝土复合式沥青路面与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的衔接更是重点中的难点。
目前,新、旧路面的衔接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由于新、旧路面衔接材料特性的差异,往往会在衔接处产生通缝,一旦旧道路层间水以及雨水沿搭接缝渗入结构层不能顺利排出,则易造成基层底部脱空、路面下陷等道路病害; 2、新、旧路面接缝处不具有防止反射裂缝的能力。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旧路搭接方法,使新、旧路面形成一个协同受力整体,避免开裂损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新旧路搭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清除旧路路基边坡、边沟上的杂草,清除旧路边坡表层不小于50cm的松土,并沿清除后的边坡挖成向内倾斜的n台阶,最下一层的台阶底面为旧路路基的下表面;
S2:新建路段路基和旧路路基的上表面齐平,在新建路段路基和旧路路基的上表面铺设一层土工格栅;
S3:设i=1;
S4:在加强型双向钢塑土工格栅以及新建路段路基之上铺设筑路材料,筑路材料铺设高度等于自下而上第i个台阶的高度,形成新旧路第i个搭接层;
S4:在第i个搭接层与自下而上第i+1个台阶的上表面铺设一层加强型双向钢塑土工格栅,然后再在第i个搭接层和加强型双向钢塑土工格栅以及第i+1个台阶的上表面铺设筑路材料,筑路材料铺设高度等于自下而上第i+1个台阶的高度,形成新旧路第 i+1个搭接层;
S5:令i=i+1;
S6:当i>n时,执行下一步,否则返回步骤S4;
S7:在新建路段、旧路搭接的顶面接缝处沿接缝长度方向刻槽,然后向槽中灌热沥青,并在接缝处沿接缝长度方向铺设抗裂贴;
S8:在第n个台阶的顶面采取拉毛处理,消除遗留的夹心层后,铺设路面面层即可。
作为优化,所述步骤S1中所述n个台阶的高度、宽度和内倾程度均相等。
作为优化,所述每个台阶宽1.2m,高0.8m,台阶内倾3%。
作为优化,所述步骤S2中土工格栅的纵或横向拉伸屈服力不小于50kN/m,屈服伸长率不大于3%。
作为优化,还包括在新建路段与旧路搭接前,新建路段的筑造,步骤包括:
1) 测量放线,确定新建路段的宽度和长度,然后清理,为新建路段准备场地;
2) 土方开挖,经过步骤1)确定好建新路段的宽度和长度后,在确定的场地向下开挖;
3) 填土,并碾压夯实形成新建路段的路基;
4) 将筑路材料铺在新建路段的路基上,形成路面。
作为优化,所述步骤3)中,填土后,当土层含水量±1%时,立即用12t以上双轮压路机或振动压路机在路基开蹬处进行碾压。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1、 在旧路上形成n层内倾的台阶,使新建路段与旧路分层反压搭接,消减了车辆对新、旧路衔接处的重压和破坏,同时采用内倾的台阶增加了新建路段与台阶的摩擦力,有效地减少了新建路段的收缩、滑移量和搭接处的裂缝宽度。
2、 通过在新、旧路在每个台阶的搭接位置设置加强型双向钢塑土工格栅,使新、旧路与铺设在每个台阶的筑路材料成为一体,确保新、旧路面协同受力,有利于新、旧路面的协同受力和减小新旧路面衔接处的裂缝。
3、 在新、旧路拼接缝顶面刻槽、灌热沥青,有效地填充了因新、旧路面材料特性差异形成的搭接缝,阻止了水分的下渗。
4、 在接缝处沿接缝长度方向铺设抗裂贴,大大增强了抗反射能力,避免旧道路路面结构层间水或雨水通过搭接缝进入结构层对路面结构造成损坏,减缓衔接处路面反射裂缝的产生。
附图说明
图1-按照本发明所述方法完成的新、旧路搭接处的断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新建路段结构、2-旧路结构、3-土工格栅。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高度”、“上”、“下”、“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面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见图1,一种新旧路搭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步:新建路段的筑造,步骤包括:
1) 测量放线,确定新建路段的宽度和长度,然后清理,为新建路段准备场地;
2) 土方开挖,经过步骤1)确定好建新路段的宽度和长度后,在确定的场地向下开挖;
a) 土方开挖以机械开挖为主,人工开挖进行配合;
b) 标高以上20cm的土层,采用人工开挖、清理、平整;
c) 开蹬断面尺寸必须准确,平直,无塌方,无积水,无杂物;
d) 合理安排开挖顺序,防止错挖或超挖;
3) 填土,并碾压夯实形成新建路段的路基;当土层处于最佳含水量±1%时(如表面水分不足,应适量洒水),立即用12t以上双轮压路机或振动压路机在路基开蹬处进行碾压6-8遍。碾压一直进行到要求的密实度(可根据实际路况来定)为止。碾压时保持土层湿润,如表面水分丢失过快,及时补洒少量的水。碾压中如发现“弹软”、起皮等现象,及时翻开重新换填土再次压实,使其达到质量标准。
4) 将筑路材料铺在新建路段的路基上,形成路面。新建路段由多个工作段构成,实际工况中,一个一个的工作段分段完成的,相邻两工作段的搭接部分采用对接形式,前一段碾压末端成一斜坡,特定时间后(根据经验确定,比如可以是第二天)摊铺新料之前,将末端斜坡挖除,并挖成一横向垂直的断面。
第二步:
S1:清除旧路路基边坡、边沟上的杂草,清除旧路边坡表层不小于50cm的松土,并沿清除后的边坡挖成向内倾斜的n台阶,最下一层的台阶底面为旧路路基的下表面;所述n个台阶的高度、宽度和内倾程度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相等,为了施工方便n个台阶的高度、宽度和内倾程度最好相等,具体地,每个台阶宽1.2m,高0.8m,台阶内倾3%;
S2:新建路段路基和旧路路基的上表面齐平,在新建路段路基和旧路路基的上表面铺设一层土工格栅,该土工格栅为加强型双向钢塑土工格栅,其纵或横向拉伸屈服力不小于50kN/m,屈服伸长率不大于3%;
S3:设i=1;
S4:在加强型双向钢塑土工格栅以及新建路段路基之上铺设筑路材料,筑路材料铺设高度等于自下而上第i个台阶的高度,形成新旧路第i个搭接层,(具体施工顺序为先地下后地上);
S4:在第i个搭接层与自下而上第i+1个台阶的上表面铺设一层加强型双向钢塑土工格栅,然后再在第i个搭接层和加强型双向钢塑土工格栅以及第i+1个台阶的上表面铺设筑路材料,筑路材料铺设高度等于自下而上第i+1个台阶的高度,形成新旧路第 i+1个搭接层;
S5:令i=i+1;
S6:当i>n时,执行下一步,否则返回步骤S4;
S7:在新建路段、旧路搭接的顶面接缝处沿接缝长度方向刻槽,然后向槽中灌热沥青,并在接缝处沿接缝长度方向铺设抗裂贴;
S8:在第n个台阶的顶面采取拉毛处理,消除遗留的夹心层后,铺设路面面层即可。
步骤S7和S8也是开蹬搭茬,铺筑玻璃纤维土工格栅,再做面层施工(筑玻璃纤维土工格栅具有经、纬双向很高的抗拉强度和较低的延伸率,并具有耐高温、耐低寒、抗老化、耐腐蚀等优良性能)。
为减小新旧路基间的差异沉降,在原地面及路床底面以下30厘米各铺设一层加强型双向钢塑土工格栅,其纵(横)向拉伸屈服力不小于50kN/m,屈服伸长率不大于3%。路基填筑高度大于4米时在原地面以上1米处加设一层钢塑土工格栅。
当新、旧路重叠宽度大于2m时,路床以下30cm处的土工格栅延伸入旧路2m;当新旧路重叠宽度小于2m时,则延伸宽度同重叠宽度。旧路破除后的渣土运至弃土场弃土。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新旧路搭接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新旧路搭接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新旧路搭接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旧路搭接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旧路搭接方法.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涉及新旧路搭接方法,包括步骤:1、清除旧路路基边坡、边沟上的杂草,清除旧路边坡表层不小于50cm的松土,并沿清除后的边坡挖成向内倾斜的n台阶,最下一层的台阶底面为旧路路基的下表面;2、新建路段路基和旧路路基的上表面齐平,在新、旧路路基的上表面铺设一层土工格栅,并铺设筑路材料,形成新旧路搭接层;3、自下而上对每个台阶和新旧路搭接层处都铺设土工格栅,并铺设筑路材料;4、在新、旧路搭接的顶面接缝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道路、铁路或桥梁的建筑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