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0710066089.1
2007.08.03
CN101134041A
2008.03.05
授权
有权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A61K31/7028; A61P25/24
A61K31/7028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昆明晶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陈纪军; 徐 林; 周 俊; 吕 俊; 毛蓉蓉; 田 孟; 张雪梅; 沈 勇
650204云南省昆明市蓝黑路312号
云南协立专利事务所
马晓青
提供一种抗抑郁药物,含有2,5-二羟基苯甲醇衍生物2,6-二甲氧基苯甲酸-2,5-二羟基(2-葡萄糖基)苯甲酯(仙茅苷,curculigoside)及其衍生物及可药用载体和/赋形剂,以及它在制备抗抑郁药物中的应用和在制备功能食品中的应用。
权利要求书1. 一种抗抑郁药物,含有式(I)所示的药物有效成分2,5-二羟基苯甲醇衍生物-2,6-二甲氧基苯甲酸-2,5-二羟基(2-葡萄糖)苯甲酯(仙茅苷,curculigoside)及其衍生物及可药用载体和/或赋形剂,其中R1,R2为氢或烷基或酰基或糖基或酰基化糖基。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物有效成分式(I)化合物,烷基优选甲基、乙基、丙基、丁基、卞基,酰基优选乙酰基、丙酰基、苯甲酰基、桂皮酰基,糖基优选六碳吡喃糖、五碳吡喃糖、六碳呋喃糖、五碳呋喃糖,酰基化糖基优选酰基化六碳吡喃糖、酰基化五碳吡喃糖、酰基化六碳呋喃糖、酰基化五碳呋喃糖。3. 权利要求1所述药物有效成分在制备抗抑郁药物中的应用。4. 权利要求1所述药物有效成分在制备功能食品中的应用。
说明书抗抑郁药物及其应用 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含有2,5-二羟基苯甲醇衍生物2,6-二甲氧基苯甲酸-2,5-二羟基(2-葡萄糖基)苯甲酯(仙茅苷,curculigoside)及其衍生物为活性成分的抗抑郁药物,及其在制备抗抑郁药物和功能食品中的应用。 技术背景:抑郁症是一种高发精神疾病,患者表现为持续的情绪低落和认知障碍。研究抑郁症发病机理和发展新方法和新途径预防和治疗抑郁症刻不容缓,具有重大的国家利益需求和重要的科学意义。 传统观点认为,抑郁症发病机理与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异常有关,其中包括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乙酰胆碱和儿茶酚胺类(包括多巴胺(dopamine,DA),去甲肾上腺素(noradrenalin,NE)和肾上腺素。临床上常用抗抑郁症药物主要包括(1):单胺重摄取抑制剂型,包括三环累抗抑郁药物如甲丙米嗪,选择性5-重摄取抑制剂,如氟西丁,选择性NE重摄取抑制记,如瑞波西丁(Reboxetine)等。(2)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如妈氯贝胺等。(3)受体拮抗剂,如α2受体拮抗剂和5-HT2,3受体拮抗剂如米氯氮平(mirtazapinge),被称之为特异性NE能和5-HT能抗抑郁剂。(4)植物药,如金丝桃素等。近年来的研究报道表明,其它机理如神经细胞新生、生活应激事件、早期发育异常等可能参与了抑郁症发病。现使用的抗抑郁药物或为进口或为仿制,它们几乎都作用于单胺类系统,共同表现为药物疗效3-4周延迟,尽管持续服药,仍然约有1/3患者反复复发。虽然已有新型抗抑郁药在临床上广泛使用,但三环类在抑郁症治疗中仍然占有重要地位。但严重的不良反应限制了三环类抗抑郁药的临床应用。三环类抗抑郁药治疗指数狭小,在治疗剂量的2~6倍即可产生严重毒性。其中最危险的是心脏毒性,有的三环类抗抑郁药可导致QRS或QT间期延长,引发猝死。三环类过量具有致死的危险性,因此,用于具有自杀倾向的患者时尤其需要加强监护。三环类抗抑郁药还是多种单胺受体的拮抗剂,从而引发多种不良反应。对于组胺H1受体的阻断可导致抗组胺能副作用,如镇定、瞌睡、增重和低血压。对于毒蕈碱类胆碱能受体的阻断可导致抗胆碱能副作用,如口干、视力模糊、便秘、尿潴留、记忆损害和窦性心动过速。对于α1受体的阻断可引起抗肾上腺素能副作用,如体位低血压、头晕和反射性心动过速。另一方面,现有抗抑郁症药物还存在无法克服的副作用,比如初始服用药物增加焦虑症状、疗效起效缓慢导致重度抑郁症患者需要电休克治疗、长期服用导致自杀死亡率翻倍、对1/3的患者抗抑郁症药物疗效不显著等等问题。我国使用的中药复方如加味逍遥散均需加西药共用,效果不理想。因此,急需要研究和开发具有不同类型和不同作用机理的抗抑郁药物。 尽管仿制药是一种快速低成本途径,但是所占有的市场却非常有限,也没有国际竞争力。 抑郁症的发病机理至今并不清楚,尽管单胺类药物可以治疗部分抑郁症患者。这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现代医学对抑郁症的治疗和预防。传统中药经历了上千年的实际检验,无论的疗效和毒副作用均具有突出优势。值得注意的是,1994年美国国会通过了“食品补充剂、健康与教育法案”(DSHCA),促进了草药行业的迅速发展,特别是1997和1998年,美国的草药行业的增长速度一直排在美国各工业行业之首。近年来精神调节类药物需求量很大。美国《Whole Food》杂志调查与评选了1995-1998年最畅销的10种植物药提取物。其中1997年“植物药之星”为贯叶连翘。它作为治疗抑郁症的药物,成为1997年美国市场最火爆的产品。从现有的研究资料来看,一些脂溶性植物成分,和一些大极性或水溶性成分都表现出显著的抗抑郁活性。这一现象提示抑郁症治疗应更多的立足于可通过多途径、多靶点、多层次发挥作用的传统中药。这正是脑高级功能复杂性的典型反映,而情绪持续低落正是脑高级紊乱的表现。从植物药中开发抗抑郁药物具有广阔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前景。 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化合物2,5-二羟基苯甲醇衍生物—2,6-二甲氧基苯甲酸-2,5-二羟基(2-葡萄糖)苯甲酯(仙茅苷,curculigoside)及其衍生物为有效成分的抗抑郁药物,及其这此活性成分在制备抗抑郁药物和制备抗抑郁功能食品中的应用。 本发明在长期从事抗抑郁天然药物研究与开发的基础上,对初筛的一种抗抑郁活性较好的药用植物进行活性追踪,从中分离得到2个具有显著抗抑郁活性的天然产物苔仙茅苷(curculigoside)。迄今,现有技术中没有仙茅苷,curculigoside),以及2,5-二羟基苯甲醇衍生物作为有效成分在治疗抗抑郁方面的报道,也没有该化合物及其衍生物在制备抗抑郁制剂药物中的应用和在制备抗抑郁功能食品中的应用的报道。 本发明所说的仙茅苷及其衍生物的化学通式如下: 其中R1和R2为氢,或六碳糖(葡萄糖,甘露糖、阿洛糖、鼠李糖、岩藻半乳糖,五碳糖(木糖、阿拉伯糖、阿拉伯糖,或酰基(乙酰基、丙酰基、苯甲酰基、桂皮酰基、琥珀酰基、各种芳酰基)、或烷基(甲基、乙基、丙基、丁基、卞基)。这些化合物的取代基团和名称见表1。 本发明的仙茅苷是从中药仙茅(Curculigo orchioides Garr.)中提取分离得到。 本发明中的有关化合物所采用的制备方法均为公认技术,在各种文献中均可查阅到。具体表述如下: 1.当R1和R2为六碳糖和五碳糖时,可采用相应的的乙酰化产物,与苔黑酚在甲醇溶液中,避光,加入氢溴酸/醋酸溶液,室温搅拌1-5小时,分离获得相应的苔黑酚乙酰化糖苷。相应的苔黑酚乙酰化糖苷在甲醇溶液中加入甲醇钠室温搅拌1-5小时,去乙酰基,获得相应苔 表1 2,5-二羟基苯甲醇衍生物 序号R1R2R3名称备注12,6-二甲氧基苯甲酰基glcH2,6-二甲氧基苯甲酸-2,5-二羟基(2-葡萄糖基)苯甲酯Glc为β-D-葡萄糖。六碳糖(Hexose)为鼠李糖、岩藻半乳糖、甘露糖、阿洛糖。五碳糖(Pentose)为阿拉伯糖、芹糖、木糖C1-C7分别表示:C1=Me乙酰基,C2=Et丙酰基,C6=Bz苯甲酰基C8=桂皮酰基Ar表示各种芳酰基SA为琥珀酰基,COCH2CH2COOHMe为甲基22,6-二羟基苯甲酰基glcH2,6-二羟基苯甲酸-2,5-二羟基(2-葡萄糖基)苯甲酯3HHH2,5-二羟基苯甲醇4HglcH2,5-二羟基苯甲醇-2-氧-β-D-葡萄糖苷5HGlc(1→6)glcH2,5-二羟基苯甲醇-2-氧-β-D-葡萄糖基(1→6)-β-D-葡萄糖苷6HGlc(COC1-C8,Ar,SA)4(1→6)glc(COC1-C8,Ar,SA)4H2,5-二羟基苯甲醇-2-氧-(2,3,4,6-四酰基)β-D-葡萄糖基-(1→6)-(2',3',4',6'-四酰基)β-D-葡萄糖苷7HhexoseH2,5-二羟基苯甲醇-2-氧-六碳糖苷8Hhexose(COC1-C8,Ar,SA)3-4H2,5-二羟基苯甲醇-2-氧-[2,3,4,(6)-三(四)酰基]-六碳糖苷9HpentoseH2,5-二羟基苯甲醇-2-氧-五碳糖苷10Hpentose(COC1-C8,Ar,SA)3H2,5-二羟基苯甲醇-2-氧-[2,3,4或5-三酰基]-五碳糖苷11COC1-C8,Ar,SAglcH2,5-二羟基苯甲醇酯-2-氧-β-D-葡萄糖苷12COC1-C8,Ar,SAhexoseH2,5-二羟基苯甲醇酯-2-氧-六碳糖苷Et为乙基Pr为甲基Bu为丁基Bz为卞基13COC1-C8,Ar,SAglc(1→6)glcH2,5-二羟基苯甲醇酯-2-氧-β-D-葡萄糖基(1→6)-β-D-葡萄糖苷14COC1-C8,Ar,SAhexose(COC1-C8,Ar,SA)3-4H2,5-二羟基苯甲醇酯-2-氧-[2,3,4,(6)-三(四)酰基]-六碳糖苷15COC1-C8,Ar,SApentoseH2,5-二羟基苯甲醇酯-2-氧-五碳糖苷COC1-C8,Ar,SApentose(COC1-C8,Ar,SA)3H2,5-二羟基苯甲醇酯-2-氧-[2,3,4或5-三酰基]-五碳糖苷16COC1-C8,Ar,SAglcglc2,5-二羟基苯甲醇酯-2,5-二氧-葡萄糖苷17COC1-C8,Ar,SAhexosehexose2,5-二羟基苯甲醇酯-2,5-二氧-六碳糖苷18COC1-C8,Ar,SAglc(1→6)glcglc(1→6)glc2,5-二羟基苯甲醇酯-2,5-二氧-β-D-葡萄糖基(1→6)-β-D-葡萄糖苷19COC1-C8,Ar,SAGlc(COC1-C8,Ar,SA)4(1→6)glc(COC1-C8,Ar,SA)4Glc(COC1-C8,Ar,SA)4(1→6)glc(COC1-C8,Ar,SA)42,5-二羟基苯甲醇酯-2,5-二氧-(2,3,4,6-四酰基)β-D-葡萄糖基-(1→6)-(2',3',4',6'-四酰基)β-D-葡萄糖苷20COC1-C8,Ar,SAhexose(COC1-C8,Ar,SA)3-4hexose(COC1-C8,Ar,SA)3-42,5-二羟基苯甲醇酯-2,5-二氧-[2,3,4,(6)-三(四)酰基]-六碳糖苷21COC1-C8,Ar,SApentosepentose2,5-二羟基苯甲醇酯-2,5-二氧-五碳糖苷 22 COC1-C8, Ar,SA pentose(COC1-C8,Ar,SA)3 pentose(COC1-C8, Ar,SA)3 2,5-二羟基苯甲醇酯-2,5-二氧-[2,3,4或5-三酰基]-五碳糖 苷 23 H glc glc 2,5-二羟基苯甲醇-2,5-二氧-葡萄糖苷 24 H hexose hexose 2,5-二羟基苯甲醇-2,5-二氧-六碳糖苷 25 H glc(1→6)glc glc(1→6)glc 2,5-二羟基苯甲醇-2,5-二氧-β-D-葡萄糖基(1→6)-β-D- 葡萄糖苷 26 H Glc(COC1-C8,Ar,SA)4(1 →6)glc(COC1-C8,Ar,SA)4 Glc(COC1-C8,Ar, SA)4(1→6)glc (COC1-C8,Ar, SA)4 2,5-二羟基苯甲醇-2,5-二氧-(2,3,4,6-四酰基)β-D-葡萄糖 基-(1→6)-(2',3',4',6'-四酰基)β-D-葡萄糖苷 27 H hexose(COC1-C8,Ar,SA)3-4 hexose(COC1-C8, Ar,SA)3-4 2,5-二羟基苯甲醇-2,5-二氧-[2,3,4,(6)-三(四)酰基]-六碳 糖苷 28 H pentose pentose 2,5-二羟基苯甲醇-2,5-二氧-五碳糖苷 29 H pentose(COC1-C8,Ar,SA)3 pentose(COC1-C8, Ar,SA)3 2,5-二羟基苯甲醇-2,5-二氧-[2,3,4或5-三酰基]-五碳糖苷 30 COC1-C8, Ar,SA COC1-C8,Ar,SA COC1-C8,Ar,SA 2,5-二羟基苯甲醇-2,5-二酰基酯 31 COC1-C8, Ar,SA COC1-C8,Ar,SA glc 2,5-二羟基苯甲醇酯-2-酰基-5-氧-β-D-葡萄糖苷 32 COC1-C8, Ar,SA COC1-C8,Ar,SA hexose 2,5-二羟基苯甲醇酯-2-酰基-5-氧-六碳糖苷 33 COC1-C8, Ar,SA COC1-C8,Ar,SA glc(1→6)glc 2,5-二羟基苯甲醇酯-2-酰基-5-氧-β-D-葡萄糖基(1→6) -β-D-葡萄糖苷 34 COC1-C8, Ar,SA COC1-C8,Ar,SA Glc(COC1-C8,Ar, SA)4(1→6)glc (COC1-C8,Ar, SA)4 2,5-二羟基苯甲醇酯-2-酰基-5-氧-氧-(2,3,4,6-四酰基)β -D-葡萄糖基-(1→6)-(2',3',4',6'-四酰基)β-D-葡萄糖苷 35 COC1-C8, Ar,SA COC1-C8,Ar,SA hexose(COC1-C8, Ar,SA)3-4 2,5-二羟基苯甲醇酯-2-酰基-5-氧-[2,3,4,(6)-三(四)酰基]- 六碳糖苷 36 COC1-C8, Ar,SA COC1-C8,Ar,SA pentose 2,5-二羟基苯甲醇酯-2-酰基-5-氧-五碳糖苷 37 COC1-C8, Ar,SA COC1-C8,Ar,SA pentose(COC1-C8, Ar,SA)3 2,5-二羟基苯甲醇酯-2-酰基-5-氧-[2,3,4或5-三酰基]-五碳 糖苷 38 COC1-C8, Ar,SA COC1-C8,Ar,SA Me,Et,Pr,Bu,Bz 2,5-二羟基苯甲醇酯-2-酰基-5-烷基醚 39 H COC1-C8,Ar,SA glc 2,5-二羟基苯甲醇-2-酰基-5-氧-葡萄糖苷 40 H COC1-C8,Ar,SA hexose 2,5-二羟基苯甲醇-2-酰基-5-氧-六碳糖苷 41 H COC1-C8,Ar,SA glc(1→6)glc 2,5-二羟基苯甲醇-2-酰基-5-氧-β-D-葡萄糖基(1→6)- β-D-葡萄糖苷 42 H COC1-C8,Ar,SA Glc(COC1-C8,Ar, SA)4(1→6)glc (COC1-C8,Ar, SA)4 2,5-二羟基苯甲醇-2-酰基-5-氧-(2,3,4,6-四酰基)β-D-葡 萄糖基-(1→6)-(2',3',4',6'-四酰基)β-D-葡萄糖苷 43 H COC1-C8,Ar,SA hexose(COC1-C8, Ar,SA)3-4 2,5-二羟基苯甲醇-2-酰基-5-氧-[2,3,4,(6)-三(四)酰基]-六 碳糖苷 44 H COC1-C8,Ar,SA pentose 2,5-二羟基苯甲醇-2-酰基-5-氧-五碳糖苷 45 H COC1-C8,Ar,SA pentose(COC1-C8, Ar,SA)3 2,5-二羟基苯甲醇-2-酰基-5-氧-[2,3,4或5-三酰基]-五碳糖 苷 46 H COC1-C8,Ar,SA Me,Et,Pr,Bu,Bz 2,5-二羟基苯甲醇-2-酰基-5-烷基醚 47 H COC1-C8,Ar,SA COC1-C8,Ar,SA 2,5-二羟基苯甲醇-2,5-二酰基 48 COC1-C8, Ar,SA Me,Et,Pr,Bu,Bz glc 2,5-二羟基苯甲醇酯-2-烷基醚-5-氧-β-D-葡萄糖苷 49 COC1-C8, Ar,SA Me,Et,Pr,Bu,Bz hexose 2,5-二羟基苯甲醇酯-2-烷基醚-5-氧-六碳糖苷 50 COC1-C8, Ar,SA Me,Et,Pr,Bu,Bz glc(1→6)glc 2,5-二羟基苯甲醇酯-2-烷基醚-5-氧-β-D-葡萄糖基(1→6)-β-D-葡萄糖苷 51 COC1-C8, Ar,SA Me,Et,Pr,Bu,Bz Glc(COC1-C8,Ar, SA)3-4(1→6)glc (COC1-C8,Ar, SA)3-4 2,5-二羟基苯甲醇酯-2-烷基醚-5-氧-(2,3,4,6-四酰基)β -D-葡萄糖基-(1→6)-(2',3',4',6'-四酰基)β-D-葡萄糖苷 52 COC1-C8, Ar,SA Me,Et,Pr,Bu,Bz hexose(COC1-C8, Ar,SA)3-4 2,5-二羟基苯甲醇酯-2-烷基醚-5-氧-[2,3,4,(6)-三(四)酰 基]-六碳糖苷 53 COC1-C8, Ar,SA Me,Et,Pr,Bu,Bz pentose 2,5-二羟基苯甲醇酯-2-烷基醚-5-氧-五碳糖苷 54 COC1-C8, Ar,SA Me,Et,Pr,Bu,Bz pentose(COC1-C8, Ar,SA)3 2,5-二羟基苯甲醇酯-2-烷基醚-5-氧-[2,3,4或5-三酰基]-五 碳糖苷 55 COC1-C8, Ar,SA Me,Et,Pr,Bu,Bz Me,Et,Pr,Bu,Bz 2,5-二羟基苯甲醇酯-2,5-二烷基醚 56 COC1-C8, Ar,SA Me,Et,Pr,Bu,Bz COC1-C8,Ar,SA 2,5-二羟基苯甲醇酯-2-烷基醚-5-酰基 57 H Me,Et,Pr,Bu,Bz glc 2,5-二羟基苯甲醇-2-烷基醚-5-氧-β-D-葡萄糖苷 58 H Me,Et,Pr,Bu,Bz hexose 2,5-二羟基苯甲醇-2-烷基醚-5-氧-六碳糖苷 59 H Me,Et,Pr,Bu,Bz glc(1→6)glc 2,5-二羟基苯甲醇-2-烷基醚-5-氧-β-D-葡萄糖基(1→6) -β-D-葡萄糖苷 60 H Me,Et,Pr,Bu,Bz Glc(COC1-C8,Ar, SA)3-4(1→6)glc (COC1-C8,Ar, SA)3-4 2,5-二羟基苯甲醇-2-烷基醚-5-氧-(2,3,4,6-四酰基)β-D- 葡萄糖基-(1→6)-(2',3',4′,6'-四酰基)β-D-葡萄糖苷 61 H Me,Et,Pr,Bu,Bz hexose(COC1-C8, Ar,SA)3-4 2,5-二羟基苯甲醇-2-烷基醚-5-氧-[2,3,4,(6)-三(四)酰基]- 六碳糖苷 62 H Me,Et,Pr,Bu,Bz pentose 2,5-二羟基苯甲醇-2-烷基醚-5-氧-五碳糖苷 63 H Me,Et,Pr,Bu,Bz pentose(COC1-C8, Ar,SA)3 2,5-二羟基苯甲醇-2-烷基醚-5-氧-[2,3,4或5-三酰基]-五碳 糖苷 64 H Me,Et,Pr,Bu,Bz Me,Et,Pr,Bu,Bz 2,5-二羟基苯甲醇-2,5-二烷基醚 65 H Me,Et,Pr,Bu,Bz COC1-C8,Ar,SA 2,5-二羟基苯甲醇-2-烷基醚-5-酰基 66 COC1-C8, Ar,SA glc COC1-C8,Ar,SA 2,5-二羟基苯甲醇酯-5-酰基-2-氧-β-D-葡萄糖苷 67 COC1-C8, Ar,SA hexose COC1-C8,Ar,SA 2,5-二羟基苯甲醇酯-5-酰基-2-氧-六糖苷 68 COC1-C8, Ar,SA glc(1→6)glc COC1-C8,Ar,SA 2,5-二羟基苯甲醇酯-5-酰基-2-氧-β-D-葡萄糖基(1→6) -β-D-葡萄糖苷 69 COC1-C8, Ar,SA Glc(COC1-C8,Ar,SA)4(1 →6)glc(COC1-C8,Ar, SA)3-4 COC1-C8,Ar,SA 2,5-二羟基苯甲醇酯-5-酰基-2-氧-(2,3,4,6-四酰基)β-D- 葡萄糖基-(1→6)-(2',3',4',6'-四酰基)β-D-葡萄糖苷 70 COC1-C8, Ar,SA hexose(COC1-C8,Ar,SA)4 COC1-C8,Ar,SA 2,5-二羟基苯甲醇酯-5-酰基-2-氧-[2,3,4,(6)-三(四)酰基]- 六碳糖苷 71 COC1-C8, Ar,SA pentose COC1-C8,Ar,SA 2,5-二羟基苯甲醇酯-5-酰基-2-氧-五碳糖苷 72 COC1-C8, Ar,SA pentose(COC1-C8,Ar,SA)3 COC1-C8,Ar,SA 2,5-二羟基苯甲醇酯-5-酰基-2-氧-(2,3,4或5-三酰基)五碳 糖苷 73 H glc COC1-C8,Ar,SA 2,5-二羟基苯甲醇-5-酰基-2-氧-β-D-葡萄糖苷 74 H hexose COC1-C8,Ar,SA 2,5-二羟基苯甲醇-5-酰基-2-氧-六糖苷 75 H glc(1→6)glc COC1-C8,Ar,SA 2,5-二羟基苯甲醇酯-5-酰基-2-氧-β-D-葡萄糖基(1→6) -β-D-葡萄糖苷 76 H Glc(COC1-C8,Ar,SA)4(1 →6)glc(COC1-C8,Ar, SA)3-4 COC1-C8,Ar,SA 2,5-二羟基苯甲醇-5-酰基-2-氧-(2,3,4,6-四酰基)β-D-葡 萄糖基-(1→6)-(2',3',4',6'-四酰基)β-D-葡萄糖苷 77 H hexose(COC1-C8,Ar,SA)4 COC1-C8,Ar,SA 2,5-二羟基苯甲醇-5-酰基-2-氧-[2,3,4,(6)-三(四)酰基]-六 碳糖苷 78 H pentose COC1-C8,Ar,SA 2,5-二羟基苯甲醇-5-酰基-2-氧-五碳糖苷 79 H pentose(COC1-C8,Ar,SA)3 COC1-C8,Ar,SA 2,5-二羟基苯甲醇-5-酰基-2-氧-(2,3,4或5-三酰基)五碳糖苷黑酚糖苷。 2.当R1和R2为酰基时,可采用苔黑酚、苔黑酚糖苷溶解与吡啶中,加入酸酐或酰氯,以及10-20%的4-N,N-二甲基吡啶,加热(60-120℃)反应3-5小时,加入水后用氯仿萃取,分离纯化可的响应的酰化产物。 3.当R1和R2为烷基时,可采用苔黑酚、苔黑酚糖苷溶解在四氢呋喃或二甲亚砜中,加入氢化钠,搅拌30-60min,加入响应的卤代烷,反应3-5小时,加入水后用氯仿萃取,分离纯化可的响应的烷基化产物。 本发明化合物用作药物时,可以直接使用,或者以药物组合物的形式使用。该药物组合物含有0.1-99%,优选为0.5-90%的本发明化合物,其余为药物学上可接受的,对人和动物无毒和惰性的可药用载体和/或赋形剂。 所述的药用载体或赋形剂是一种或多种固体、半固体和液体稀释剂、填料以及药物制品辅剂。将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以单位体重服用量的形式使用。仙茅苷及其衍生物的组合物采用制药和食品领域公认的方法制备成各种剂型、如液体制剂(注射剂、混悬剂、乳剂、溶液剂、糖浆剂等)、固体制剂(片剂、胶囊剂、颗粒剂,冲剂等)、喷剂、气雾剂等。本发明的药物可经注射(静脉注射、静脉滴注、肌肉注射、腹腔注射、皮下注射)和口服、舌下给药、粘膜透析等给药途径进行抑郁症的治疗。 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对本发明实质内容进行进一步说明,但本发明的内容并不局限于此。 实施例1: 仙茅苷的(Curculigoside)提取分离: 采集仙茅根,阴干,其学名经鉴定为Curculigo orchioides Garr.,晒干,粉碎。取20kg根粉,用200公斤90%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2小时,合并浓缩至无乙醇味的小体积(约30kg),放置12小时,过滤,用20kg的D101大空吸附树脂进行柱层析,分别用水(100kg),70%乙醇(60kg),90%乙醇(60kg)分别进行析脱,收集70%和90%乙醇洗脱液,分别减压回收至干,得70%乙醇洗脱部份(340g)和90%乙醇洗脱部份(60g)。 70%乙醇洗脱部份(3400g)用甲醇溶解,吸附于400g硅胶,室温挥发至干,过筛,用2.1kg硅胶(200-300目)进行柱层析,用氯仿—甲醇—水(90∶10∶1-70∶30∶3,v/v)进行洗脱,每1500ml为一流份,第5-8流份合并,减压回收至干,乙醇重结晶得仙茅苷(25g)。 结构测定:紫外光谱(UV)用UV-210A仪测定,红外光谱(IR)用Bio-Rad FTS-135型分光光度计测定,KBr压片。质谱(MS)用Auto SPEC 3000型质谱仪测定。核磁共振谱(1H NMR和13C NMR)用Bruker DRX-500超导核磁共振仪测定,TMS作内标,CDCl3作溶剂。柱层析材料和薄层层析用硅胶为青岛美高集团有限公司的产品。 仙茅苷结构数据: 中文名称:仙茅苷 英文名称:Curculigoside 结构式:(见右) 分子式:C22H26O11 分子量:466 性状:淡黄色粉末. [α]D-28.81°(c 2.95,甲醇)。 UV(甲醇):λmax(logε)=282(3.20),275(3.22),204(4.59)。 IR(KBr):vmax=3424,1712,1598,1498,1476,1299,1257,1210,1112,1072,1042cm-1。 FAB-MS(-):m/z=465([(M-1)-,40]。 1H-NMR(CD3OD,/500MHz):δH7.35(1H,dd,J=8.5,8.5Hz,H-5″),7.08(1H,d,J=8.8Hz,H-3),6.92(1H,d,J=3.0Hz,H-6),6.70(1H,dd,J=8.8,3.0Hz,H-4),6.66(2H,d,J=8.4Hz,H-4″,6″),5.44(2H,ABq,J=Hz,13.4Hz,H-7),4.76(1H,J=7.3Hz,H-1')。 13C-NMR(CD3OD,125MHz):δC128.8(s,C-1),153.9(s,C-2),116.1(d,C-3),118.8(d,C-4),149.6(s,C-5),116.3(d,C-6),63.2(t,C-7).104.3(d,C-1'),75.0(d,C-2'),78.0(d,C-3').71.4(d,C-4'),78.1(d,C-5'),62.6(q,s,C-6').168.6(s,C-1″),114.2(s,C-2″),158.7(s,C-3″),105.1(d,C-4″),132.6(d,C-6″),105.1(d,C-7″). 实施例2: 5-乙酰基5-氧-葡萄糖苷苯甲醇乙酸酯的的制备: 取2,5-二羟基苯甲醇5-氧-葡萄糖苷(30克),溶解解于120ml吡啶中,以及2克的4-N,N-二甲基吡啶,加入20ml醋苷,室温搅拌小时,加入蒸馏水300ml,用乙酸乙酯萃取3次(500ml×3),依次用5%盐酸水溶液,5%碳酸氢钠水溶液,饱和食盐水洗2次乙酸乙酯萃取液,无水硫酸钠干燥乙酸乙酯萃取液后回收溶剂,用乙醇重结晶得5-乙酰基5-氧-葡萄糖苷苯甲醇乙酸酯。 实施例3: 按实施例1的方法先制得仙茅苷,按常规加注射用水,精滤,灌封灭菌制成注射液。 实施例4: 按实施例1的方法先制得仙茅苷,将其溶于无菌注射用水中,搅拌使溶,用无菌抽滤漏斗过滤,再无菌精滤,分装于2安瓿中,低温冷冻干燥后无菌熔封得粉针剂。 实施例5: 将所分离得到的仙茅苷与赋形剂重量比为9∶1的比例加入赋形剂,制成粉剂。 实施例6: 按实施例1的方法先制得仙茅苷,按其与赋形剂重量比为1∶5-1∶10的比例加入赋形剂,制粒压片。 实施例7: 按实施例1的方法先制得仙茅苷,按常规口服液制法制成口服液。 实施例8: 按实施例1的方法先制得仙茅苷,按其与赋形剂重量比为5∶1的比例加入赋形剂,制成胶囊或颗粒剂或冲剂。 实施例9: 按实施例1的方法先制得仙茅苷,按其与赋形剂重量比为3∶1的比例加入赋形剂,制成胶囊或颗粒剂或冲剂。 实施例10: 取按实施例1的方法先制得仙茅苷46.6克,加如淀粉600克,乳糖200克,薄荷醇3克,羧甲基淀粉钠152克,制成含片,作为功能食品。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实质,下面用本发明的试验例即本发明的式(I)化合物2,5-二羟基苯甲醇衍生物2,6-二甲氧基苯甲酸-2,5-二羟基(2-葡萄糖基)苯甲酯(仙茅苷,curculigoside)及其及其衍生物与药用载体或赋形剂组成的药物组合物的药理作用结果来说明本发明的优异性,但不以此来限制本发明。 试验例1:仙茅苷(curculigoside)的抗抑郁活性试验: (1)实验方法:采用药理实验方法学中的小鼠强迫游泳和小鼠悬尾实验(这些方法见徐叔云等.药理实验方法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808和2005:807中的描述)进行试验,均采用亚急性处理(24h内2次给药)给药方式。实验设置溶剂对照,以盐酸丙咪嗪(上海医药(集团)有限公司信谊制药总厂委托上海信谊九福药业有限公司生产)为阳性对照。 实验动物采用昆明小鼠,3~4周龄,雌雄各半,体重25-30g,由四川省人民医院实验动物研究所提供。受试物仙茅苷(curculigoside)由本发明提供。 给药方式:按设定剂量组(1.25、2.5、5、10、20mg/Kg)分别称取本发明药1.25、2.5、5、10、20mg,并溶解于10ml生理盐水中,充分混合。测试前24小时,5小时按实验设定剂量分组腹腔给药,给药体积为0.1ml/10g.丙咪嗪用生理盐水溶解后用羧甲基纤维素钠助悬,超声波混合均匀后按15mg/kg,0.1ml/kg灌胃。 小鼠强迫游泳方案:玻璃缸高24cm,直径15cm,水深17cm.水温24±2℃。放入小鼠使之游泳6分钟。 小鼠悬尾实验方案:用粘膏条将小鼠尾在距尾尖2cm处粘在小鼠悬尾支架的悬棒下端。悬棒离支架底部50cm。用秒表记录小鼠6分钟内累计不动的时间。 (2)仙茅苷对小鼠实验强迫游泳试验结果:见表2。 表2. ORG亚急性给药对强迫游泳模型中小鼠不动时间的影响F(6,89)=3.17,p=0.07 (3)仙茅苷对小鼠悬尾模型实验结果见表3. 表3 仙茅苷亚急性给药对强迫游泳模型中小鼠不动时间的影响 (4)仙茅苷半数有效量: 计算公式:EC50=(生理盐水组—药物组)/(生理盐水组—丙咪嗪组)×100 以效果最好的剂量组作为100%,其他剂量组与该组的百分比作为药的效果。 运用IC50软件(dos版)进行ED50的计算,结果见表4 表4. 仙茅苷亚急性给药对强迫游泳模型(FST)药效 小鼠强迫游泳法测得仙茅苷半数有效剂量(ED50)=1.42mg/kg。 结果表明小鼠悬尾法测得仙茅苷半数有效剂量(ED50)=3.27mg/kg。从上述实验结果可以证实:本发明的仙茅苷对抑郁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它可用于抑郁等疾病的治疗。 表5. 仙茅苷亚急性给药对小鼠悬尾模型(TST)药效
《抗抑郁药物及其应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抗抑郁药物及其应用.pdf(22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提供一种抗抑郁药物,含有2,5-二羟基苯甲醇衍生物2,6-二甲氧基苯甲酸-2,5-二羟基(2-葡萄糖基)苯甲酯(仙茅苷,curculigoside)及其衍生物及可药用载体和/赋形剂,以及它在制备抗抑郁药物中的应用和在制备功能食品中的应用。。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