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离子注入育种方法.pdf

上传人:000****221 文档编号:5016834 上传时间:2018-12-06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374.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610065899.0

申请日:

2006.03.29

公开号:

CN101044839A

公开日:

2007.10.03

当前法律状态:

驳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驳回IPC(主分类):A01H 1/06公开日:20071003|||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A01H1/06(2006.01)

主分类号:

A01H1/06

申请人:

北京师范大学;

发明人:

丁晓纪; 周宏余; 陆挺; 张丰收; 邓福国; 王平

地址:

100875北京市海淀区新外大街19号北京师范大学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复合离子注入育种方法所属辐射育种领域。低能离子注入育种,是我国科学家在二十世纪80年代末期首先提出的,在人工辐射育种技术领域内具有创新意义的科学育种方法。单元素离子注入的推广应用,培育出许多新品种。在单离子注入育种过程中,并不是所有种子的变异都满足人们的愿望。复合离子注入育种方法是综合各个单个离子注入的优势,依据每一种植物生长发育的特点,选择适当的离子搭配,同时根据种子的组织结构选择适当的离子注入能量、注入剂量、注入束流剂量率、真空度等条件,对种子进行离子注入。以达到科学实验的预期目的。采用复合离子注入育种,将会得到即稳定高产的,又有优良品质的好品种。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用于治疗妇科疾病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方法包含如下工艺步骤:
a.取鸡血藤,功劳木,穿心莲,两面针在体积百分比为60~80%乙醇加热回流2~3次,每次1~2小时,滤过,合并滤液,滤液回收乙醇至无醇味,滤过,得滤液A;其中乙醇溶液的重量为鸡血藤,功劳木,穿心莲,两面针总重量的6~10倍;
b.将金樱根和千斤拔加水煎煮2~3次,每次1~2个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60℃时相对密度为1.10~1.30的清膏B;其中加水量为金樱根和千斤拔总重量的6~10倍;
c.将滤液A与清膏B混合,浓缩至60℃时相对密度为1.10~1.30的清膏,干燥,制成细粉;
所述的中药组合物是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备而成:
鸡血藤20-40    金樱根9-30    千斤拔9-30    功劳木9-30
两面针2-12     穿心莲1-12。

2、  按照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药组合物是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备而成:
鸡血藤25-35    金樱根13-18    千斤拔12-18    功劳木10-19
两面针4-8      穿心莲3-7。

3、  按照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a中将鸡血藤,功劳木,穿心莲,两面针在体积百分比为70%乙醇溶液中加热回流3次,每次2个小时;所述的乙醇溶液的重量为鸡血藤,功劳木,穿心莲,两面针总重量的8倍

4、  按照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b中将金樱根和千斤拔加水煎煮2次,每次2小时,所述的加水量为金樱根和千斤拔总重量的8倍。

5、  按照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c中的干燥为喷雾干燥,进风温度为170-190℃,出风温度为50-80℃。

6、  按照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c制得的细粉与医学上可接受的量的助悬剂和食用植物油制备成软胶囊剂。

7、  按照权利要求6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助悬剂的重量为细粉重量的0.05-0.15倍,所述的植物油的重量为细粉重量的1.0-2.0倍。

8、  按照权利要求7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细粉与助悬剂、植物油的重量比为1∶0.1∶1.4。

9、  按照权利要求8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助悬剂为蜂蜡、卵磷脂、单硬脂酸铝、乙基纤维素中的一种或其中几种的混合物;所述的植物油为大豆油、芝麻油、花生油、菜籽油中的一种或其中几种的混合物。

10、  按照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c制得的细粉与医学上可接受的量的药用辅料,制备成片剂或颗粒剂。

11、  按照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c中的清膏喷雾造粒后与医学上可接受的量的药用辅料混合均匀,制备成胶囊剂。

说明书

说明书一种用于治疗妇科疾病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尤其是一种用于治疗妇科炎症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有一种用于治疗妇科炎症的中成药“金鸡胶囊”,处方组成为鸡血藤、金樱根、千斤拔、功劳木、两面针和穿心莲,其制备方法为:取穿心莲30g,粉碎成细粉,剩余穿心莲与金樱根等五味加水煎煮二次,每次2.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成稠膏状,加入上述细粉,混匀,干燥,粉碎,过筛,装入胶囊,即得。
上述方法存在如下不足:工艺中的药材主要是采用了留粉和水提两种方法进行处理的,而这两种方法是目前中药提取精制方法中精制程度最低的。药物含量不精确,波动较大,药物精制程度低,载药量低,服用量大,需要每天服用12粒,且长期服用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服药量小、精制程度高、载药量大、无毒副作用、提取工艺简单、制造成本低廉的用于治疗妇科炎症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发明人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经过大量的实验及创造性的劳动设计出一种新的用于治疗妇科疾病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所述的方法包含如下工艺步骤:
a.取鸡血藤,功劳木,穿心莲,两面针在体积百分比为60~80%乙醇加热回流2~3次,每次1~2小时,滤过,合并滤液,滤液回收乙醇至无醇味,滤过,得滤液A;其中乙醇溶液的重量为鸡血藤,功劳木,穿心莲,两面针总重量的6~10倍;
b.将金樱根和千斤拔加水煎煮2~3次,每次1~2个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60℃时相对密度为1.10~1.30的清膏B;其中加水量为金樱根和千斤拔总重量的6~10倍;
c.将滤液A与清膏B混合,浓缩至60℃时相对密度为1.10~1.30的清膏,干燥,制成细粉;
所述的中药组合物是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备而成:
鸡血藤20-40    金樱根9-30    千斤拔9-30    功劳木9-30
两面针2-12     穿心莲1-12。
所述的中药组合物是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备而成:
鸡血藤25-35    金樱根13-18   千斤拔12-18   功劳木10-19
两面针4-8      穿心莲3-7。
所述的步骤a中将鸡血藤,功劳木,穿心莲,两面针在体积百分比为70%乙醇溶液中加热回流3次,每次2个小时;所述的乙醇溶液的重量为鸡血藤,功劳木,穿心莲,两面针总重量的8倍
所述的步骤b中将金樱根和千斤拔加水煎煮2次,每次2小时,所述的加水量为金樱根和千斤拔总重量的8倍。
所述的步骤c中的干燥为喷雾干燥,进风温度为170-190℃,出风温度为50-80℃。
所述的步骤c制得的细粉与医学上可接受的量的助悬剂和食用植物油制备成软胶囊剂。
所述的助悬剂的重量为细粉重量的0.05-0.15倍,所述的植物油的重量为细粉重量的1.0-2.0倍。
所述的细粉与助悬剂、植物油的重量比为1∶0.1∶1.4。
所述的助悬剂为蜂蜡、卵磷脂、单硬脂酸铝、乙基纤维素中的一种或其中几种的混合物;所述的植物油为大豆油、芝麻油、花生油、菜籽油中的一种或其中几种的混合物。
所述的步骤c制得的细粉与医学上可接受的量的药用辅料,制备成片剂或颗粒剂。
所述的步骤c中的清膏喷雾造粒后与医学上可接受的量的药用辅料混合均匀,制备成胶囊剂。
利用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制备出的中药组合物与原有技术的产品相比,具有精制程度高,单位制剂载药量增加,且含药量准确,无不良气味,患者服用方便,克服了原有技术产品的各种弊端,达到了本发明的目的。需要强调的是,这种工艺上的进步并不是以制成药品疗效的降低为代价的,出乎意料的是,其疗效比起市售的金鸡胶囊具有显著的进步。
本发明提供的软胶囊剂稳定性是否良好,与分散剂和助悬剂的种类及加入量密切相关,发明人经过大量的试验后选用的分散剂和助悬剂,可掩盖药物不良气味,出乎意料的是大大提高药物稳定性和载药量的准确性。分散剂可以用聚乙二醇类(PEG),如PEG-400和PEG-6000;也可以用食用性植物油,如大豆油、花生油、芝麻油、菜籽油等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经优选后,发明人认为用植物油比用聚乙二醇类得到的产品更加稳定,所以选用植物油;而植物油中,因大豆油来源广、品质好、价格低,故确定为分散剂的最优选择。为了利于内容物的均匀稳定,还要在分散剂中加入一定量助悬剂,如蜂蜡、卵磷脂、单硬脂酸铝、乙基纤维素中的一种或其中几种的混合物,都能达到效果。
按照一般规律,分散剂和助悬剂的量越大,混悬液的稳定性就越好,然而在实际生产中,分散剂和助悬剂的量太大,又会造成成本的增加,给生产过程也带来麻烦,因此必须在能达到稳定效果的基础上尽量减小分散剂和助悬剂用量,发明人经过实验摸索,确定了由原料药制备的细粉与助悬剂、分散剂的重量份比5-15∶5-15∶0.1-1,优选为药粉与大豆油、蜂蜡、卵磷脂的重量份比为10∶9.4∶0.4∶0.2,这样既节约用料,又能充分满足制剂的需要。
在本发明完成技术内容之后,为证明其疗效,还进行了药效学研究,结果显示按本发明制备方法得到的产品对大肠杆菌所致大鼠特异性盆腔炎模型和苯酚糊浆所致大鼠非特异盆腔炎模型具有抑制作用,对大鼠棉球肉芽肿和小鼠耳肿胀类非特异性炎症模型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实验性盆腔炎模型具有一定地治疗作用,并具有一定的活血化瘀和抗炎作用。下面通过具体实验进一步说明。
                    药效学试验资料
1、实验材料
1.1动物
大鼠:SD种,雌性,体重220+20克;雄性,体重160+10克,SPF级;小鼠:ICR种,雄性,体重20+2克,SPF级。
1.2药物与试剂
金鸡软胶囊:按实施例1制备;
金鸡胶囊:国药准字Z45020293
氧氟沙星片:国药准字H20023106;
阿司匹林片:国药准字H50020029;
苯酚胶浆:液态酚5ml、西黄芪胶1ml、甘油4g,加蒸馏水至20ml。
1.3菌种
大肠杆菌临床分离株、肉汤培养基、伊红美兰琼脂:均符合药理研究用标准。
1.4仪器
BV-100血流变测试仪。
2、方法和结果
2.1对盆腔炎模型的影响
2.1.1大肠杆菌感染所致大鼠盆腔炎模型的抑制作用[1]
菌种制备:取经小鼠传代后的大肠杆菌加入到肉汤培养基中,经37℃温箱培养7小时,取0.1ml菌液加入到10ml营养肉汤培养基中,再培养17小时,使用前以无菌生理盐水比浊计数,稀释至107/ml,备用。
取大鼠以0.3%的戊巴比妥钠腹腔注射麻醉,1ml/Kg,固定动物,在无菌条件下开腹,暴露左侧子宫,抽取0.2ml菌液,用注射器针头机械损伤子宫内膜组织,边磨损边注入0.1ml菌液,然后注入余下的0.1ml菌液。分层关腹,消毒术区。假手术组仅进行开腹、暴露左侧子宫和关腹手术,不注入菌液。造模后10天,将除假手术组外的动物随机分为模型组、阳性药组、金鸡软胶囊大、中、小剂量组,每组10只。按照下表中剂量分别灌胃给药,大、中、小剂量分别相当临床剂量的15、7.5、3.75倍,连续给药20天,每日1次,给药体积为0.5ml/100g,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给予同体积水,阳性对照药组给予氧氟沙星片,相当临床剂量的10倍。末次给药后24小时,将动物用0.3%的戊巴比妥钠腹腔注射麻醉,剖腹,摘取双侧子宫,取子宫内膜液在大肠杆菌鉴定培养基上接种、置37℃温箱中培养24小时后,检查有无大肠杆菌均落生长。脏器除去脂肪组织后,用电子天平分别称双侧子宫和卵巢的重量。以左右两侧子宫重量的差值为肿胀度,计算肿胀率。称重后将子宫和卵巢用10%甲醛固定,石蜡包埋,常规切片,HE染色,光镜下观察子宫病理形态学的变化,按照分级标准,采用SSPS软件进行统计,比较组间差异。
2.1.1.1对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
金鸡软胶囊给药20天后,模型组大鼠子宫内膜液接种于大肠杆菌鉴定培养基后,培养24小时,仍可检出大肠杆菌,大肠杆菌菌落的检出率为100%,假手术组全部检不出大肠杆菌,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显著。阳性药组和给药三剂量组大鼠子宫内膜液接种于大肠杆菌鉴定培养基后,经培养,大肠杆菌菌落的检出率为10-30%,检出率明显下降。提示,金鸡软胶囊对在体子宫大肠杆菌感染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见表1。
表1对细菌性盆腔炎模型大鼠子宫内膜大肠杆菌检出率的影响   组别  剂量  (g生药/Kg)  菌落数  (个)  检出率  (%)  假手术组  模型对照组  氧氟沙星组  大剂量组  中剂量组  小剂量组    0.07  22.2  11.1  5.6  0  10  0  1  2  3  0  100##  0*  10*  20*  30*
注:秩和检验:与假手术组比较##P<0.01;与模型组比较*P<0.05。
2.1.2对非特异性大鼠盆腔炎模型的抑制作用[2]
取大鼠按照体重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药对照组和给药大剂量组、中剂量组、小剂量组,每组10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动物用特制细长形灌胃器,进入阴道深部注入25%苯酚胶浆,每只1.5ml,3天1次,共3次。造模后第3天按照表2中剂量分别灌胃给药,大、中、小剂量分别相当临床剂量的15、7.5、3.75倍,连续给药12天。以金鸡胶囊为阳性对照药,相当临床剂量的40倍。每日1次,给药体积均为0.5ml/100g。未次给药后1小时,以3%的戊巴比妥纳麻醉动物,腹主动脉取血,测定血液流变学指标,解剖取出子宫及卵巢观察并记录肉眼所见,取材阴道至子宫分角处组织,置10%的甲醛溶液中固定,取材后流动水冲洗,梯度乙醇脱水,二甲苯透明,3天后将组织自中线纵向切开,浸蜡包埋,切片,HE染色,光学树脂封片,光镜下观察各组动物的阴道至子宫组织形态学变化及黏膜、黏膜下间质形态学的炎症改变程度,按照分级标准进行统计,比较组间差异。
2.1.2.1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在切变率为94.5和0.945时的全血粘度均较正常对照组大鼠有明显升高,但对红细胞压积和血浆粘度无明显影响。阳性药和金鸡软胶囊大、中剂量组大鼠在切变率为94.5和0.945时的全血粘度均较模型对照组大鼠有不同程度地降低,小剂量组减低全血粘度的作用与模型组比较不显著。提示,金鸡软胶囊在非特异性盆腔炎模型上显示一定的活血化瘀作用。见表2。
             表2对盆腔炎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X±S;n=10)  组别  剂量  (g生药/Kg)         全血粘度(mpa.s)  红细胞压积  (%)  血浆黏度  (mpa.s)  94.5-1  0.945-1  空白对照组  模型对照组  金鸡胶囊组  大剂量组  中剂量组  小剂量组  -  -  8粒  22.2  11.1  5.6  4.21±0.46##  5.11±0.53  4.69±0.36*  4.06±1.41*  4.60±.035*  5.02±0.41  8.88±1.46##  12.67±1.55  11.32±1.32*  9.86±1.62**  11.10±1.13*  11.51±1.01  37.50±1.18  37.30±1.42  36.60±1.84  39.00±3.43  36.50±1.58  36.20±1.75  1.09±0.04  1.14±0.06  1.07±0.19  1.31±0.34  1.15±0.24  1.62±1.33
注:组间T检验: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0.05;**P<0.01。
2.1.2.2对大体形态的影响
对大鼠阴道外口的观察可见,造模后第3天起多数动物的阴道外口可见有浓稠的分泌物,动物的活动减少。各给药组动物阴道外口的分泌物在给药5天后,与模型组相比有不同程度地减少。
解剖后肉眼观察可见,正常对照组:剪开腹膜,腹腔内未见有红肿,周围组织未见明显变化。子宫颜色、硬度正常,未见充血、淤血,卵巢未见异常。模型组:部分子宫颜色暗红,子宫颈明显肿胀、充血,个别动物腹腔轻度粘连,卵巢未见明显异常。给药组:阳性药组、大剂量组、中剂量组、小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动物腹腔和子宫充血、肿胀、腔内渗出物及组织与腹腔周围的粘连程度均较模型组有不同程度的减轻,其中给药大剂量组明显减轻。
2.1.2.3对病理组织形态学的影响
镜下观察可见:
正常对照组:子宫内膜未见明显增厚,内膜表面上皮正常或有轻度增生,腺体未见病变,未见明显淋巴细胞浸润,卵巢未见明显病变。
模型对照组:子宫内膜明显增生、增厚,内膜表面上皮增生,核分裂相较多见,上皮细胞间,时见凋亡小体并可见较多核碎片。间质内可见中至重度炎细胞浸润,上皮下有散在或灶状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浸润。有时见炎细胞浸润于内膜腺体周围或腺腔内。双侧卵巢未见有明显病变。
阳性药对照组:子宫内膜腺上皮增生及炎症细胞浸润程度较模型对照组有所减轻。卵巢未见明显病变。
金鸡软胶囊大剂量组:子宫内膜增生、增厚较模型组有一定程度地减轻,上皮下有轻度炎细胞浸润。
金鸡软胶囊中剂量组:子宫内膜上皮细胞有轻度增生,个别样品上皮细胞有少量凋亡,上皮下有程度不一的炎细胞浸润。
金鸡软胶囊小剂量组:子宫内膜上皮有增生,上皮下炎细胞浸润,个别较明显。
按照分级标准,用SSPS软件,对子宫粘膜组织的病变程度进行统计的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子宫粘膜呈现明显病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各给药组的病变程度与模型组比较均有不同程度地减轻,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显著。见表3。
            表3对非特异性盆腔炎模型大鼠病理组织变化的影响(n=10)   组别  剂量   (g生药/Kg)             子宫粘膜病变程度   —  +  ++  +++  ++++  正常对照组  模型对照组##  金鸡胶囊组**  大剂量组**  中剂量组**  小剂量组*    8粒  22.2  11.1  5.6  6  0  1  1  0  0  4  0  5  6  7  7  0  8  4  2  3  1  0  0  0  1  0  2  0  2  0  0  0  0
注:秩和检验: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1;与模型组比较**P<0.01。
分级标准:“—”:大鼠盆腔结构正常
“+”:大鼠盆腔、子宫、卵巢、阴道浆膜面未见明显炎症
“++”:大鼠盆腔、子宫、卵巢、阴道浆膜面轻度充血、淤血,上皮细胞膜面有炎症,阴道上皮增生,角化过度
“+++”:大鼠盆腔、子宫、卵巢、阴道上端上皮浆膜面明显淤血、肿胀,炎症浸润明显,阴道上皮过度角化,上皮明显增生
2.2对非特异性炎症模型的影响
2.2.1对大鼠棉球肉芽肿的影响[3]
取体重150-160克的雄性大鼠50只,在乙醚浅麻醉条件下作腹部切口,将已恒重(30mg)、灭菌的棉球植入大鼠两侧腹股沟皮下,术后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手术当天本品以22.2、11.1、5.6g/Kg剂量开始灌胃给药,给药体积0.5ml/100g,连续给药7天,以阿司匹林为阳性对照药。给药后24小时处死动物,剥离并取出肉芽组织,于60-90℃烘箱内干燥1小时后称重,减去原棉球重量,即为肉芽肿净重。比较肉芽肿组间重量,计算抑制率。见表4。
            表4对大鼠棉球肉芽肿干重的影响(X±SD)  组别  剂量(g生药/Kg)  肉芽干重(mg)  抑制率(%)  模型组  阿司匹林组  大剂量组  中剂量组  小剂量组   0.10  22.2  11.1  5.6  117.81±12.22  80.45±8.02**  97.12±9.32*  97.15±9.52*  99.88±12.37   46  21  21  18
注:组间T检验: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0.05;**P<0.01。
2.2.2对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的影响[3]
取体重为25-30克雄性小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以金鸡软胶囊22.0、11.0、5.5g/Kg连续灌胃给药3天,阳性药阿司匹林的剂量为0.1g/Kg,末次给药后1小时,将二甲苯0.1ml用加样器滴于小鼠右耳的前后两面,左耳为对照,0.5小时后处死小鼠,沿耳廓基线剪下两耳,用8mm直径的打孔器分别在同一部位打下圆耳片,组织天平称重,以每鼠的右耳减去左耳片重即为肿胀度,计算各组肿胀度的均值及标准差,计算其抑制率,比较组间差异。
结果显示,本品26.0、13.0、5.7g/Kg剂量均可抑制二甲苯致小鼠的耳肿胀,提示本品对小鼠非特异性急性炎症模型具有一定地抑制作用。见表5。             表5、对小鼠耳肿胀的影响(X±S;n=10)  组别  剂量  (g生药/kg)  肿胀度  (mg)  抑制率  %  模型组  阿斯匹林组  大剂量组  中剂量组  小剂量组   0.10  26.0  13.0  6.5  20.10±4.78  11.31±3.28**  13.10±2.19**  13.90±3.70**  15.06±5.48*   77.70  53.44  44.60  25.07
注:组间T检验: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0.05;**P<0.01。
3、结论
3.1两种盆腔炎模型的试验结果显示,按本发明技术方案制得的药物可明显抑制大肠杆菌所致大鼠特异性盆腔炎模型和苯酚糊浆所致大鼠非特异盆腔炎模型,抑制大鼠阴道及子宫黏膜组织的炎细胞浸润及其病理性改变,降低其血液粘度。提示其对细菌和非细菌性感染所致盆腔炎模型具有显著的治疗作用。
3.2两种非特异性炎症模型的试验结果显示,按本发明技术方案制得的药物可抑制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和大鼠棉球肉芽肿。提示其对非特异性炎症模型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效果超过了原工艺方法制得的产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来进一步阐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过程。
实施例1:
处方:鸡血藤30kg、金樱根16kg、千斤拔16kg、功劳木16kg、两面针6kg、穿心莲5kg
制备方法:
a.取鸡血藤,功劳木,穿心莲,两面针在体积百分比为70%乙醇加热回流2次,每次2小时,滤过,合并滤液,滤液回收乙醇至无醇味,滤过,得滤液A;其中每次加热回流时乙醇溶液的重量为鸡血藤,功劳木,穿心莲,两面针总重量的8倍;
b.将金樱根和千斤拔加水煎煮2次,每次2个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60℃时相对密度为1.20的清膏B;其中每次加水量为金樱根和千斤拔总重量的8倍;
c.将滤液A与清膏B混合,浓缩至60℃时相对密度为1.20的清膏,喷雾干燥,制成细粉;其中喷雾干躁的进风温度为180℃,出风温度为70℃;
d.将步骤c制得的细粉与蜂蜡、大豆油按1∶0.1∶1.4为原料,混合均匀制备成软胶囊。
实施例2:
处方:鸡血藤20kg、金樱根18kg、千斤拔30kg、功劳木9kg、两面针4kg、穿心莲12kg
制备方法:
a.取鸡血藤,功劳木,穿心莲,两面针在体积百分比为80%乙醇加热回流3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次1.5小时,第三次1小时,滤过,合并滤液,滤液回收乙醇至无醇味,滤过,得滤液A;其中加热回流时乙醇溶液的重量分别为鸡血藤,功劳木,穿心莲,两面针总重量的10、6、7倍;
b.将金樱根和千斤拔加水煎煮2次,第一次1.5小时,第二次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60℃时相对密度为1.30的清膏B;其中加水量分别为金樱根和千斤拔总重量的6、7倍;
c.将滤液A与清膏B混合,浓缩至60℃时相对密度为1.10的清膏,喷雾干燥,制成细粉;其中喷雾干躁的进风温度为190℃,出风温度为50℃;
d.将步骤c制得的细粉与单硬脂酸铝、花生油按1∶0.05∶2.0为原料,混合均匀制备成软胶囊。
实施例3:
处方:鸡血藤40kg、金樱根13kg、千斤拔18kg、功劳木19kg、两面针2kg、穿心莲7kg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2,其中:
步骤d:将步骤c制得的细粉与卵磷脂、芝麻油按1∶0.15∶1.2为原料,混合均匀制备成软胶囊。
实施例4:
处方:鸡血藤35kg、金樱根9kg、千斤拔12kg、功劳木30kg、两面针8kg、穿心莲3kg
制备方法:
a.取鸡血藤,功劳木,穿心莲,两面针在体积百分比为60%乙醇加热回流3次,第一次1.5小时,第二次2小时,第三次1.5小时,滤过,合并滤液,滤液回收乙醇至无醇味,滤过,得滤液A;其中加热回流时乙醇溶液的重量分别为鸡血藤,功劳木,穿心莲,两面针总重量的8、9、6倍;
b.将金樱根和千斤拔加水煎煮3次,第一次1.5小时,第二次2小时,第3次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60℃时相对密度为1.10的清膏B;其中加水量分别为金樱根和千斤拔总重量的10、7、9倍;
c.将滤液A与清膏B混合,浓缩至60℃时相对密度为1.30的清膏,喷雾干燥,制成细粉;其中喷雾干躁的进风温度为170℃,出风温度为80℃;
d.将步骤c制得的细粉与乙基纤维素、菜籽油按1∶0.08∶1.0为原料,混合均匀制备成软胶囊。
实施例5:
处方:鸡血藤25kg、金樱根30kg、千斤拔9kg、功劳木10kg、两面针12kg、穿心莲1kg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4,其中:
步骤a.取鸡血藤,功劳木,穿心莲,两面针在体积百分比为60%乙醇加热回流2次,第一次1小时,第二次2小时,滤过,合并滤液,滤液回收乙醇至无醇味,滤过,得滤液A;其中加热回流时乙醇溶液的重量分别为鸡血藤,功劳木,穿心莲,两面针总重量的6、8倍;
步骤d:将步骤c制得的细粉加入医学上可接受的量的淀粉和羧甲基纤维素纳,压制成片。
实施例6:
处方:鸡血藤38kg、金樱根25kg、千斤拔28kg、功劳木13kg、两面针10kg、穿心莲4kg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4,其中:
步骤d:将步骤c制得的细粉加入1~2倍的糊精及适量淀粉,以乙醇制粒,烘干,制成颗粒。
实施例7:
处方:鸡血藤28kg、金樱根20kg、千斤拔22kg、功劳木25kg、两面针7kg、穿心莲10kg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4,其中:
步骤c:将滤液A与清膏B混合,浓缩至60℃时相对密度为1.15的清膏;
步骤d:将步骤c中的清膏喷雾造粒后,在颗粒中加入少量滑石粉,混合均匀后填充成胶囊剂。

复合离子注入育种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复合离子注入育种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复合离子注入育种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复合离子注入育种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复合离子注入育种方法.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复合离子注入育种方法所属辐射育种领域。低能离子注入育种,是我国科学家在二十世纪80年代末期首先提出的,在人工辐射育种技术领域内具有创新意义的科学育种方法。单元素离子注入的推广应用,培育出许多新品种。在单离子注入育种过程中,并不是所有种子的变异都满足人们的愿望。复合离子注入育种方法是综合各个单个离子注入的优势,依据每一种植物生长发育的特点,选择适当的离子搭配,同时根据种子的组织结构选择适当的离子注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农业;林业;畜牧业;狩猎;诱捕;捕鱼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