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0810016490.9
2008.06.06
CN101288369A
2008.10.22
撤回
无权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A01G 1/00公开日:20081022|||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A01G1/00(2006.01); A01G13/02(2006.01); A01C21/00(2006.01); A01M21/04(2006.01)
A01G1/00
山东省花生研究所
王才斌; 郑亚萍; 冯昊; 孙学武; 吴正锋; 孙奎香
266100山东省青岛市李沧区浮山路126号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曲志波
本发明属于农业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旱薄地覆膜花生节水增产栽培法。平地播种;播种后覆土成垄;施肥;覆膜。雨季到来之前,植物秸秆覆盖垄沟,覆盖前用乙草胺除草剂喷施垄沟。本方法可以减少土壤雨水径流量,降低土壤耕层水分蒸发量,提高花生对自然降水的利用率和荚果产量,实现节水增产的目的。
权利要求书1、 一种旱薄地覆膜花生节水增产栽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平地播种;播种后覆土成垄;施肥;覆膜。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旱薄地覆膜花生节水增产栽培法,其特征是:所述施肥为起垄时垄内包施钾肥,钾肥用量比常规用量增加20-30%。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旱薄地覆膜花生节水增产栽培法,其特征是:所述播种是按行距35cm-40cm、穴距17cm-19cm,每穴播2粒种子。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旱薄地覆膜花生节水增产栽培法,其特征是:所述播种后覆土成垄是指播种后覆土3-4cm,垄高3-4cm的垄,垄面宽55cm-60cm。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旱薄地覆膜花生节水增产栽培法,其特征是:雨季到来之前,植物秸秆和/或麦糠覆盖垄沟,覆盖前用乙草胺除草剂喷施垄沟。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旱薄地覆膜花生节水增产栽培法,其特征是所述乙草胺除草剂用量为每亩30-40ml,加水30kg,稀释后喷施垄沟。7、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旱薄地覆膜花生节水增产栽培法,其特征是:所述植物秸秆为麦秸或者高梁秸或者玉米秸。8、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旱薄地覆膜花生节水增产栽培法,其特征是:所述植物秸秆和/或麦糠每亩覆盖量为300kg-400kg。
说明书旱薄地覆膜花生节水增产栽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业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旱薄地覆膜花生节水增产栽培法。 背景技术 目前,黄淮海花生主产区常规的地膜覆盖栽培的种植规格为:垄距85cm-90cm,垄面宽55cm-60cm,垄高10cm-12cm,在垄上开2行深3-4cm的播种沟播种,垄上行距35cm-40cm,每穴播2粒种子,然后覆膜。这种种植方式由于花生垄较高,旱薄地栽培的花生极易受土壤干旱胁迫,影响花生的产量。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旱薄地覆膜花生节水增产栽培法,使用该方法,通过降低垄的高度和在垄沟内覆盖作物秸秆等,减少土壤雨水径流量,降低土壤耕层水分蒸发量,提高花生对自然降水的利用率和荚果产量,实现节水的目的。 本发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平地播种;播种后覆土成垄;施肥;覆膜。 平地播种时,行距设置为35cm-40cm、穴距17cm-19cm,每穴播2粒种子,播种后覆土成垄;起垄时垄内包施钾肥;覆膜;雨季到来之前,植物秸秆和/或麦糠覆盖花生垄沟,覆盖前用乙草胺除草剂喷施垄沟。 本发明所述方法具体来说,包括如下步骤: (1)花生按照行距35cm-40cm、穴距17cm-19cm,平地播种; (2)播种后覆土3-4cm,成高3-4cm的垄,垄面宽55cm-60cm,覆土起垄的同时把钾肥包施在垄内,钾肥用量比常规用量增加20-30%; (3)常规方式覆膜; (4)雨季到来之前,每亩用300kg-400kg植物秸秆和/或麦糠覆盖花生垄沟,覆盖前用乙草胺除草剂每亩30-40ml(有效成分折100%计,以下同。)加水30kg喷施垄沟。 所述植物秸秆可以为麦秸、高粱秸等各种植物秸秆,可以单独一种秸秆覆盖,也可以几种秸秆混合或秸秆和麦糠混合在一起覆盖。 本发明所用乙草胺除草剂市售可得。 与常规栽培法相比,本发明所述方法的优点在于:(1)花生由起垄播种改为平地播种,播种后覆土成垄,垄高由10-12cm降低到3-4cm。垄面高度的降低减少了土壤蒸发表面积,有利于保持土壤水分,减少了花生受土壤干旱胁迫的机率。同时免去了花生起垄的工序,简化了田间作业工序,降低了生产成本。(2)麦糠或麦秸覆盖不仅可以减缓土壤水分径流速度,减少雨水流失,同时能有效降低垄沟土表层水分蒸发速度,保持土壤水分。另外,麦糠或麦秸腐烂后是很好的有机肥料,对提高旱薄地肥力,增加土壤蓄水保肥能力有很好的作用,有利于持续提高旱薄地花生产量。(3)麦糠覆盖可以抑制花生垄沟杂草的生长,省去田间除草的工序。 使用该发明所述方法栽培花生,当年可使花生生长期内土壤耕作层含水量平均提高4.2%-6.0%,单株果数增加12.2%-21.4%,饱果率增加3.0%-4.0%,出仁率增加1.1%-3.1%,花生产量提高10.2%-13.7%;连续3年采用该发明可使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孔隙度增加2.8%-5.0%,根系活力提高11%,花生生长期内土壤耕作层含水量提高5.7%-6.3%,单株果数增加13.7%-22.4%,饱果率增加4.8%-6.9%,出仁率增加2.8%-5.3%,花生荚果产量增加13.5%-16.9%,各项数据均比第一年使用时有所提高,表明连续使用该方法效果更好。 具体实施方式 为清楚说明本发明所述方法的技术特点,下面结合实际例子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传统技术:垄距85cm,垄面宽55cm,垄高10cm,每亩施钾肥7kg。 本发明所述旱薄地覆膜花生节水增产栽培法: (1)花生按照行距35cm、穴距17cm,平地播种; (2)播种后覆土3cm,成高3cm的垄,垄面宽55cm,垄距85cm,覆土起垄的同时把钾肥包施在垄内,钾肥用量8.5kg/亩,比常规用量增加21.4%; (3)常规方式覆膜; (4)6月28日,每亩用300kg的麦糠覆盖花生垄沟,覆盖前用乙草胺乳油每亩30ml(有效成分折100%计),加水30kg,喷施垄沟。 表1:该发明当年对0-15cm耕层土壤含水量的影响。 表1(2004年) 由表1可知,旱薄地覆膜花生节水增产栽培法相对于传统的垄作栽培方法,当年使用后花针期土壤含水量增加0.9%-1.2%,结荚期增加4.0%-7.9%,收获期增加7.4%-9.1%,全生育期平均增加4.2%-6.0%。 表2:该发明所述方法当年对水分利用率及产量的影响。 表2(2004年) 由表2可知,本发明所述旱薄地覆膜花生节水增产栽培法相对于传统的垄作栽培方法,当年使用后水分利用率有所增加,产量增加10.2%-13.7%。 表3:该发明当年对产量性状的影响。 表3(2004年) 由表3可知,旱薄地覆膜花生节水增产栽培法相对于传统的垄作栽培方法,当年使用后单株果数增加12.2%-21.4%,饱果率增加3.0%-4.0%,出仁率增加1.1%-3.1%。 实施例2 传统技术:垄距90cm,垄面宽60cm,垄高10cm,每亩施钾肥7kg。 本发明所述旱薄地覆膜花生节水增产栽培法: (1)花生按照行距40cm、穴距19cm,平地播种; (2)播种后覆土4cm,成高4cm的垄,垄面宽60cm,垄距90cm,覆土起垄的同时把钾肥包施在垄内,钾肥用量9.1kg/亩,钾肥用量比常规用量增加30%; (3)常规方式覆膜; (4)6月30日,每亩用400kg的麦秸覆盖花生垄沟,覆盖前用乙草胺乳油每亩40ml(有效成分折100%计),加水30kg,喷施垄沟。 表4:该发明当年对产量性状的影响。 表4(2004年,莱西试验站) 由表4可知,旱薄地覆膜花生节水增产栽培法相对于传统的垄作栽培方法,当年使用后单株果数增加12.5%-21.1%,饱果率增加3.1%-3.8%,出仁率增加1.1%-3.0%。 实施例3 传统技术与发明技术栽培方法同实施例1。连续三年使用该发明所述方法。 由表5可知本方法对土壤理化性状、有机质含量和根系活力的影响。 表5(2006年) 由表5可知,相对于传统栽培模式,旱薄地覆膜花生节水增产栽培法土壤的容重降低,土壤孔隙度相应增加2.8%-5.0%,其中0~15厘米土层有机质含量也有所增加,土壤中下层的根占整个耕层根系重的比例增加,根系活力提高11%。 由表6可知该发明所述方法对0-15cm耕层土壤含水量的影响。 表6(2006年) 由表6可以得知,旱薄地覆膜花生节水增产栽培法相对于传统的垄作栽培方法,连续使用3年后花针期土壤含水量增加2.9%-3.1%,结荚期增加7.9%-11.0%,收获期增加4.9%-6.4%,全生育期平均增加5.7%-6.3%。各项数据均比使用1年时有所提高,说明连续使用该方法效果更好(表6)。 由表7可知本发明所述方法对水分利用率及产量的影响。 表7(2006年) 由表7可知,旱薄地覆膜花生节水增产栽培法相对于传统的垄作栽培方法,连续使用3年后水分利用率有所增加,产量增加13.5%-16.9%。 由表8可知本发明所述方法对产量性状的影响。 表8(2006年) 由表8可知,旱薄地覆膜花生节水增产栽培法相对于传统的垄作栽培方法,连续使用3年后单株果数增加13.7%-22.4%,饱果率增加4.8%-6.9%,出仁率增加2.8%-5.3%。
《旱薄地覆膜花生节水增产栽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旱薄地覆膜花生节水增产栽培法.pdf(1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属于农业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旱薄地覆膜花生节水增产栽培法。平地播种;播种后覆土成垄;施肥;覆膜。雨季到来之前,植物秸秆覆盖垄沟,覆盖前用乙草胺除草剂喷施垄沟。本方法可以减少土壤雨水径流量,降低土壤耕层水分蒸发量,提高花生对自然降水的利用率和荚果产量,实现节水增产的目的。。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