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减小间隙的中棒结构.pdf

上传人:t**** 文档编号:5012600 上传时间:2018-12-06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625.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610157833.4

申请日:

2006.12.21

公开号:

CN101204262A

公开日:

2008.06.25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IPC(主分类):A45B 19/04申请日:20061221授权公告日:20111214终止日期:20141221|||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A45B19/04

主分类号:

A45B19/04

申请人:

张书闵

发明人:

张书闵

地址:

518110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深惠公路龙岗段1336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深圳市永杰专利商标事务所

代理人:

王志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是一种可减小间隙的中棒结构,其包括有多节管,该多节管互相嵌套,各个管的嵌套部位设置有束管,且各节管均为对称结构,除最上端或最下端的管外,其余管的横截面为多边形结构,且至少有一边为非内凹结构。该结构能够保证中棒各个管之间是顺滑配合,便于束管的设置,又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小中棒的各个管之间的间隙,保持开伞弹簧的平衡性和稳定性,使得自动开收伞既可以缩小体积,又能够稳定、正常、顺利地工作。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可减小间隙的中棒结构,其包括有多节管,该多节管互相嵌套,各个管的嵌套部位设置有束管,其特征在于且各个管均为对称结构,除最上端或最下端的管外,其余管的横截面为正多边形且具有向内对称凹陷或突出结构形成一个新的多边形结构。

2.  如权利要求1所示的可减小间隙的中棒结构,其特征在于最内径最小的管,横截面为圆形结构。

3.  如权利要求1所示的可减小间隙的中棒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的多边形结构,至少是八边形。

4.  如权利要求1所示的可减小间隙的中棒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的管的横截面,其正多边形向内凹陷部分为每个边的局部,且该凹陷部分的两侧的边是对称的,即每个边的中间部分向内凹陷。

5.  如权利要求4所示的可减小间隙的中棒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的凹陷,其凹陷的深度为每个边长度的1/10-1/5。

6.  如权利要求4所示的可减小间隙的中棒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的凹陷,其可以分布于正多边形的每个边上,也可对称分布于正多边形的几个边上。

7.  如权利要求1所示的可减小间隙的中棒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的突出结构,其是正多边形的拐角部向外略突出,形成弧形的弯曲。

8.  如权利要求7所示的可减小间隙的中棒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的中棒结构,其正多边形的拐角部突出后,外接该管的外管,其横截面对应多边形平直部的部位向内略凹陷,对应弧形部位,其同样呈弧形结构。

9.  如权利要求8所示的可减小间隙的中棒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的中棒结构,内管的横截面为圆形结构,衔接内管的中管横截面为正多边形,且该正多边形的拐角形成弧形结构,外接该中管的各个管,其横截面均为对应中管平直部向内凹陷,对应弧形结构的部位为弧形结构。

说明书

说明书可减小间隙的中棒结构
所属领域
本发明涉及伞具,具体地说是自动开收伞的中棒结构,该结构从中棒设置开伞弹簧的角度出发,能最大限度地减小中棒内间隙,有利于开伞弹簧的设置于安装。
背景技术
自动开收伞,其中棒结构通常是由多节管构成,多节管之间互相嵌套,并能够依次顺滑,以具有开收的效果,中棒的内部是中空的,为了自动开收的需要,设置有开伞弹簧,开伞弹簧基本上贯穿整个中棒。对于上述的结构,通常需要解决两个问题,以保证自动开收伞的顺利开收:
一、是伞中棒的各个管之间的顺利配合。中棒的各个管要形成良好的顺滑套系关系,而且不能分离;
二、是伞的各个管内的空间适度,以保证开伞弹簧在中棒内的平衡。各个管的内径不能太小,太小不能顺利安装开伞弹簧,也不能太大,太大会增加各个管的内部间隙,导致开伞弹簧扭曲,导致不能顺利收伞,损坏开伞弹簧在中棒各个管内的平衡性,尤其对于四节管以上的自动开收伞,其管的套系关系更为严格要求,即使差1mm也会导致开伞弹簧的平衡被破坏。
因此,专利申请98250247.8设计了一种渐层突圆伸缩式中棒的多折伞,该伞是改良伞的中棒结构,将中棒各个管的横截面设计为具有弧形凹面的结构:上管尺寸最小,其横截面具有多个弧形凹面象限,两个相邻象限之间形成脊凸部,由上向下,逐渐增加管的凸面象限,直至最下部的管为圆形。该中棒的设计目的主要为了减少中棒的占用体积,以缩小收伞时伞的体积,并未考虑到及中棒内各个管间隙的问题。
专利申请00263166.0也提供了一种类似的解决方案,其是将中棒的轴线为基准,各个管依次形成内凹象限,且每个管与其外部的管的内凹象限相差为大于等于1,这样可保证开收伞操作圆顺,且具有良好的手持感。
上述的两种设计,从理论上说具有这种效果,但是在实际的应用中,其具有两个缺陷:首先,伞中棒的各个管之间的顺滑配合,不仅仅要考虑伞的各个管的横截面结构,而且更要考虑管下部的束管的设置及配合,众所周知,束管是用来约束两个配合的管既能顺滑配合,又保证不脱离的,上述的结构导致束管由内凹象限演变形成,在实际中是难以实现的,所以在目前的具体应用中一直未有上述结构的伞出现;其次,自动开收伞的收伞控制时,对开伞弹簧的要求是要求其具有平衡性,即保持自身的直线状态,不能被扭曲,而多节管的配合套系关系,必然会导致管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如果最小内径的管与最大内径的管的间隙过大,开伞弹簧在收伞时必然会扭曲,导致不能顺利收伞,甚至难以收伞,尤其对于四折以上的自动开收伞,其更为明显,而上述的结构并不能解决这个的问题,相反,由于其凹面象限与圆的配合,会导致中棒的各个管之间间隙增加,虽然能够减小伞中棒所与用的体积,但是伞中棒内的间隙却增加了,难以保持开伞弹簧的平衡性。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最小中棒内部间隙的中棒结构,该结构可使得开伞弹簧随时保持其平衡性,有利于伞的自动开收。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减小间隙的中棒结构,该结构可充分利用中棒的各个管套系配合的特点,既可保证中棒内具有适度的间隙,使开伞弹簧保持平衡性,又能够尽量地减小中棒体积,便于制作四折以上的多折伞及体积小的自动开收伞。
因此,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可减小间隙的中棒结构,其包括有多节管,该多节管互相嵌套,各个管的嵌套部位设置有束管,其特征在于且各节管均为对称结构,除最上端或最下端的管外,其余管的横截面为多边形结构,且至少有一边为非内凹结构。该结构可保证具有足够的中棒内部空间,以容纳开伞弹簧,且中棒的各个管之间的减小足够小,使开伞弹簧能够保持平衡性,不会扭曲变形。
非内凹结构,是指多边形的至少一个边不是向内凹陷的,以保证各节管之间的最大间隙小于等于0.7mm。
上述的各节管,最上端或最下端的管为圆形管,除了圆形管之外,其余管的横截面为正多边形且具有向内对称凹陷或突出结构形成一个新的多边形结构。
上述的可减小间隙的中棒结构,其最内径最小的管,横截面为圆形结构。
上述的多边形结构,至少是八边形,最好是十边形以上的多边形。
上述的管的横截面,其正多边形向内凹陷部分为每个边的局部,且该凹陷部分的两侧的边是对称的。即每个边的中间部分向内凹陷。
上述的凹陷,其凹陷的深度为每个边长度的1/10-1/5,以保证管的边具有足够的强度。
上述的凹陷,其可以分布于正多边形的每个边上,也可对称分布于正多边形的几个边上。
上述的突出结构,其是正多边形的拐角部向外略突出,形成弧形的弯曲,其效果与凹陷结构的作用是一样的,且该突出的结构便于制作,能够保证管的顺滑、光洁的表面。
上述的中棒结构,其正多边形的拐角部突出后,外接该管的外管,其结构进一步演化,该外管的横截面对应多边形平直部的部位向内略凹陷,对应弧形部位,其同样呈弧形结构,又凹陷部缩小管之间的间隙。
上述的中棒结构,其一个较佳方案是:内管的横截面为圆形结构,衔接内管的中管横截面为正多边形,且该正多边形的拐角形成弧形结构,以缩小中管的外径,外接该中管的各个管,其横截面均为对应中管平直部向内凹陷,对应弧形结构的部位为弧形结构,这种结构可更进一步缩小中棒的体积,便于制作小体积的自动开收伞。
上述的中棒结构,其一个较佳方案是:内管的横截面为圆形结构,衔接内管的中管的横截面为圆形的几个对称部分向内略凹陷,衔接中管的第一外管可为圆形或者在中管的横截面基础上凹陷部分向外略突出形成的横截面结构,衔接第一外管的第二外管的管横截面为正多边形,且该正多边形的拐角形成弧形结构,衔接第二外管的第三外管的横截面为圆形或圆形的几个对称部分向内略凹陷结构或者为正多边形,且该正多边形的拐角形成弧形结构。
上述的第二及第三外管,并不是构成伞中棒的必要条件,在允许的情况下是可以省略的。
本发明采用上述的结构,可完全解决前文所述的两个问题,既能够保证中棒各个管之间是顺滑配合,便于束管的设置,又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小中棒的各个管之间的间隙,保持开伞弹簧的平衡性和稳定性,使得自动开收伞既可以缩小体积,又能够稳定、正常、顺利地工作。
而且上述的结构简单,便于实现,尤其为四折以上的多折伞提供了一种减小伞收拢体积的最佳方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方式一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方式一的中棒各个管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方式二的组装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方式二的中棒各个管分解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第三种实施方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
图1为本发明只有三折,即中棒只有三个管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所示,并结合图2所示,按照内径来分,从小到大,依次为内管10、中管20和外管30,其中内管10的横截面(以下所述的其它形状,除了特别指出外,均为横截面的形状)为圆形结构,以形成最小内径的结构;中管20是在正五边形的基础上形成的十边形结构,即正五边形的拐角全部演化成弧形结构,使得该中管20具有平直部21和弧形部22,可缩小该中管20的内径;外管30的结构在中管20的结构上进一步演化:其对应中管20的平直部21的部分略内凹,形成凹陷部31,对应中管20的弧形部22依旧为弧形部32,便于顺滑配合。其中每个管的结构,从图2可以非常清晰地看出。
图3及图4所示,为本发明另外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在该实施方式中,中棒的管有5个,按照内径从小到大,依次为内管110、中管一120、中管二130、中管三140和外管150,其中,中管130、中管三140和外管150分别与图1所示的内管10、中管一20、中管二30三个管的结构相同,内管110的横截面为圆形结构,以形成最小内径的结构;中管一120是在正十边形结构,(在其它的实施方式中,该正十边形的各个拐角可全部演化成弧形结构,或者对称演化成弧形结果,使得该中管具有平直部和弧形部,可缩小该中管与其它管的衔接间隙),内管110通常才有圆形结构,便于制作及安装,且其与中管一120的衔接间隙可达到最小化。
中管二130的横截面为圆形;
中管三140是在正五边形的基础上形成的十边形结构,即正五边形的拐角全部演化成弧形结构,使得该中管三140具有平直部121和弧形部122,可缩小该中管三140的内径及其与中管二130及外管150衔接的间隙。
外管150的结构与图1所示外管30的结构类似,其在中管三140的结构上进一步演化:其对应中管三140的平直部121的部分略内凹,形成凹陷部131,对应中管三140的弧形部122依旧为弧形部132,便于顺滑配合。
图1所示的三折伞的中棒结构形式,可应用于目前的三折伞结构,图3所示的五折伞的中棒结构形式,便于制作更为小巧、体积更小的自动开收伞,且其不仅能够保证伞中棒的顺滑配合,还可最大限度地保证开伞弹簧的设置,使开伞弹簧在中棒内具有平衡性,不会因为多折管套系导致的内径增加带来扭曲变形的现象。
图5所示,该实施例显示了一种四折伞的中棒结构,按照伞中棒的外径,从外向内依次是第一中棒1、第二中棒2、第三中棒3及第四中棒4,其主要特点是:相邻的中棒其结构不同,间隔一个的结构是相同的。
就是说,第一中棒1和第三中棒3的横截面都为圆形,它们的结构是相同的;第二中棒2及第四中棒4的横截面为正十边形(也可为正八边形),它们的结构也相同。
就图4所示的结构来说,第二和第四中棒可不尽相同,且第二和第四中棒可采用变形的形式,即它们的对称多个边可为弧形,便于减小组装后中棒的间隙。
上述的具体描述是对本发明的几种具体实施方式做出的,并不代表实现本发明的所有方式,凡是结构与本发明类似,具有相同或类似目的,且能够达到相同技术效果的技术方案,都应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可减小间隙的中棒结构.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可减小间隙的中棒结构.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可减小间隙的中棒结构.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可减小间隙的中棒结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可减小间隙的中棒结构.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是一种可减小间隙的中棒结构,其包括有多节管,该多节管互相嵌套,各个管的嵌套部位设置有束管,且各节管均为对称结构,除最上端或最下端的管外,其余管的横截面为多边形结构,且至少有一边为非内凹结构。该结构能够保证中棒各个管之间是顺滑配合,便于束管的设置,又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小中棒的各个管之间的间隙,保持开伞弹簧的平衡性和稳定性,使得自动开收伞既可以缩小体积,又能够稳定、正常、顺利地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手携物品或旅行品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