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烷酮木脂素制剂,其制备方法及含该制剂的药物 本发明涉及与纯黄烷酮木脂素(Lignan)制剂相比具有改善的释放和吸收性的黄烷酮木脂素制剂的制备方法,黄烷酮木脂素制剂,以及含该制剂的药物在治疗和预防肝病中的应用。
已知可由水飞蓟属(奶蓟,菊科)得到水飞蓟素。获得多羟基苯基苯并二氢吡喃-4-酮(水飞蓟素I-IV)的方法以及含该物质混合物的药物描述于DE-C3-1923082中。
由该专利说明书还可知道,作为市售产品,水飞蓟素有80-85%摩尔的有效成分,水飞蓟素(Silymarin)是由相同通式(C25H22O10)的分子混合同分异构体的混合物,即水飞蓟素(Silibinin),异水飞蓟素(Isosilybin),异水飞蓟素(Silydianin)和次水飞蓟素(Silychristin)的混合物组成。水飞蓟素,异水飞蓟素,(Isosilybin),异水飞蓟素(Silydianin)和次水飞蓟素属于其中结合有带松柏醇的紫杉叶素的黄烷酮木脂素。
DE-C2-2914330披露了一种获得纯水飞蓟素(水飞蓟素I-IV)的方法,根据该方法可获得纯度至少为90%的水飞蓟素(I-IV);另外还披露了该物质对于治肝病的应用。
此外,DE-C2-3537656还披露了一种获得不含异水飞蓟素的水飞蓟素地方法,以及含该物质的药物。
通常已知的是,黄烷酮木脂素不溶于水或难溶于水。根据这种溶解性能,该化合物的释放率以及在所治疗的人体或哺乳动物体中的生物利用率和吸收性是不理想的。因此,在过去已作过这样的尝试,在黄烷酮木脂素的情况下,通过用合适的化学试剂进行处理或与之反应使分子改性,并由此得到具有改善的水溶性和提高的释放率的衍生物。以这种方式得到的衍生物有例如,带环糊精的加合物,如水飞蓟素-β-CD(CD=环糊精);配位化合物,例如带有卵磷脂或带有氨基糖;特别是带有二羧酸以及包合物的酯。这种衍生物本身有不利的作用,即在所考虑的黄烷酮木脂素的特殊场合,将形成一种化合物,该化合物作为异种物质能起生理作用并可能引起不希望的副反应,或损害黄烷酮木脂素的有效作用。在制备加合物,配合物或衍生物的情况下,例如在碱性环境下,经常打开黄烷酮部分的γ-吡喃酮环。在所述的衍生物的情况下,另外还存在危险,即在以上述方式对黄烷酮木脂素进行改性或衍生时,虽然改善了吸收性,但另外将产生与黄烷酮木脂素期待和希望的本质上不同的作用。
因此,本发明的任务是提供一种黄烷酮木脂素制剂,该化合物没有黄烷酮木脂素与异种物的结合,并具有很高的释放率,借助于该化合物,在所治疗的个人服用后能保证足够的生物利用率和很好的吸收。该黄烷酮木脂素制剂具有有关黄烷酮木脂素所期望和希望的作用,并且绝对没有与异种物的结合,也就是说,在上述衍生作用所用的制剂的场合,表明消除了其有效作用或作用谱的不希望的副作用或变更。
本发明的任务将通过一种方法来完成,所制得的黄烷木酯素制剂与纯的黄烷木酯素制剂相比具有改善的释放作用,该方法的特征在于,a)制备制药学可接受的载体和湿润剂的含水醇溶液,将黄烷酮木脂素悬浮于该溶液中,并将得到的混合物加热至沸点,以形成一澄清的溶液,或者b)将黄烷酮木脂素和润滑剂悬浮于醇中,搅拌下加热得到的悬浮液,直至形成澄清的溶液,将制药学可接受的载体的水溶液掺入该溶液中,并在搅拌下加热得到的混合物,直至得到澄清溶液为止,然后,将a)或b)所得到的澄清液进行浓缩,以形成共沉淀物,过滤并将形成的共沉淀物进行直空干燥。
特别优选的是,制备黄烷酮木脂素制剂,其中黄烷木脂素是水飞蓟素(Silymarin或Silibinin),特别是粉末状水飞蓟素(Silymarin)共沉淀物和/或粉末状水飞蓟素(Silibinin)共沉淀物的黄烷酮木酚素制剂。
优选使用的制药学可接受的载体为水溶性的糖衍生物,如单糖和二糖,聚葡糖,聚麦芽糖,糖醇和/或纤维素以及它们的混合物。特别优选的单糖和二糖有:葡萄糖,果糖,半乳糖,乳糖,甘露糖,麦芽糖,蔗糖,木糖,甘露糖醇,山梨糖醇。属于纤维素类的优选有:羟乙基淀粉,羧甲基纤维素,羧甲基淀粉钠。这些组份的用量为2-80%,优选5-20%(基于包括活性物质在内的在最终产品中的固体)。优选的载体与制药学的湿润剂和载体一起加入分散体系。
优选的制药学的湿润剂为山梨多糖酯的聚氧乙烯衍生物如多乙氧基醚20,40,60和80,特别是多乙氧基醚80,以及脂肪酸的山梨多糖酯,如山梨多糖的月桂酸酯、油酸酯,棕榈醛和倍半油酸酯。它们的用量为0.1-5%,优选0.5-2%。
优选的用于分散体系的制药学的载体为,1-乙烯基-2-吡咯烷酮的线性聚合物,特别是聚[(2-氧代-1-吡咯烷基)乙烯],也称为聚乙烯吡咯烷酮。其用量为5-90%,优选20-50%。
根据制备a)的变种,是将用于分散体系的制药学可接受的载体、制药学的湿润剂和制药学的载体以一定的比例溶于醇/水中,并将黄烷酮木脂素悬浮于该溶液中,将悬浮液加热至沸点,并形成澄清的溶液。如前所述相应的制备b)的变种。然后通过浓缩形成共沉淀物,过滤并进行真空干燥。
在由成品制备胶囊时,添加润滑剂,如硬脂酸镁,其用量为成品量的0.3-2%,优选为0.4-0.8%。
与纯活性物质相比,根据所述方法得到的共沉淀物形式的制剂具有显蓍增加的释放率,并由此实质上改善了生物利用率。该制剂能很好地吸收入用其治疗的人体内,并发挥希望的以及黄烷酮木脂素考虑在内的生理作用。因此,业已发现,该制剂可用作治疗肝病的药物,并可用来预防肝损害并且还可作为避免受到药物和醇损害的肝保护剂。水飞蓟素(Silymarin)共沉淀物的制备A)水飞蓟素(水飞蓟素I-IV)的分离
根据DE-C3-1923082中所述的方法进行水飞蓟素的分离。然后根据DE-C2-2914330的方法对得到的产物进行后处理,这两篇文献在此引入作为参考。得到纯度至少为90%的水飞蓟素(水飞蓟素I--IV)。B)基本溶液的制备
2.63kg 甘露醇
1.06kg 羧甲基淀粉钠
0.415kg 多乙氧基醚80
12.895kg 聚乙烯吡咯烷酮
626L 乙醇(0.8)
将甘露醇,羧甲基淀粉钠,多乙氧基醚80和聚乙烯吡咯烷酮在搅拌加热下溶于乙醇中。用纯净水将乙醇调至规定的浓度。C)料液的制备和提纯1、料液的制备
将18kg A)中所述方法制得的水飞蓟素(以干物质计)计量加入B)中制得的基液中。将得到的混合物加热至沸点,以便得到澄清的溶液。通过滤层K100对澄清液进行过滤,并放在接受器中准备浓缩。该料液应保持在高于45℃的温度。2、浓缩
在蒸发设备中于最高60℃,在50分钟内,在真空下将料液浓缩至原体积的1/10。3、干燥
于70℃、1mbar下,在真空干燥室中将浓缩物料干燥至残余水份<7%。4、研磨
将干燥物磨细(大于40μm的标称筛目的残留物应<1%)5、后干燥
于1mbar、70℃,在真空干燥设备中进行后干燥,直至溶剂降至所限定的量。
如下所述,对如此得到的共沉淀物进行体外释放率的测定和体内生物利用率的测量。水飞蓟素(Silibinin)共沉淀物的制备A)不含异水飞蓟素的水飞蓟素的分离
根据DE-C2-3537656中所述的方法进行不含异水飞蓟素的水飞蓟素的分离。该文献在此作为参考。由此得到的产物含97-98.5%的水飞蓟素。B)基本溶液I+II的制备基本溶液I:
将23.10kg聚乙烯吡咯烷酮和2.316kg乳糖悬浮在375升纯净水中,接着在搅拌和加热下使该悬浮液转化成澄清液。基本溶液II:
将3.75kg水飞蓟素(以100%水飞蓟素计)和0.75kg多乙氧基醚80悬浮在375升乙醇中,接着在搅拌和加热下使该悬浮液转化成澄清液。C)料液的制备和后处理1、料液的制备
将B)所述的碱溶液I和II合并,其中是在搅拌下将基液I混入基液II中。对此应注意的是,应将形成的澄清液通过滤层K100进行过滤,并放在接收器中准备浓缩。该料液应保持在大于45℃的温度。2、浓缩
在最高60℃的蒸发设备中,在50分钟内将料液真空浓缩至原体积的1/20。3、干燥
在真空干燥室中,于70℃和1mbar将浓缩物料干燥至残余水份<7%。4、研磨
将干燥物料磨细(大于40μm的标称筛目的残留物应<1%)。5、后干燥
于1mbar、70℃,在真空干燥设备中进行后干燥,直至溶剂降至所限定的量。
如下所述,对如此得到的共沉淀物进行体外释放率的测定和体内生物利用率的测量。水飞蓟素(Silymarin),水飞蓟素(Silymarin)共沉淀物,水飞蓟素(Silibinin)和水飞蓟素(Silibinin)共沉淀物的释放率和生物利用率的测定。
借助改良的高效液体色谱法进行体外释放率的测定,体内的生物利用率将借助健康的人的临床试验来确定
试验结果将根据图1和图2来说明,其中图1表明了水飞蓟素(Silymrain)的释放率与水飞蓟素(Silymrain)共沉淀物的释放率随时间(分钟)变化的对比,以图表表示。图2表时了水飞蓟素(Silibinin)的释放率与水飞蓟素(Silibinin)共沉淀物的释放率随时间(分钟)变化的对比,以图表表示。水飞蓟素(Silymrain),水飞蓟素(Silymarin)共沉淀物,水飞蓟素(Silibinin),水飞蓟素(Silibinin)共沉淀物在体外释放率测定
为了进行与纯水飞蓟素相比的水飞蓟素共沉淀物百分释放率的测量,首先将两种物质在装有桨式搅拌器的装置中,于37℃的缓冲液(PH7.5)中搅拌60分钟,接着进行离心分离。通过新改进的高效液体色谱法的色谱分析测定百分释放率。
由图3可清楚地看出,水飞蓟素(Silymarin)共沉淀物的百分释放率明显高于水飞蓟素(Silymrain)作为纯活性物质的百分释放率。在140mg胶囊中以水飞蓟素作为纯活性物质时,其百分释放率约30%,通过黑色阴影表示的误差量小于10%,而以水飞蓟素共沉淀物作为活性物质时,其百分释放率约95%,误差量约10%。这种结果也将在图1中水飞蓟素和水飞蓟素共沉淀物随时间的释放曲线而得到证实。
图2表明了水飞蓟素(Silibinin)和水飞蓟素(Silibinin)共沉淀物随时间的释放曲线。其中横坐标是时间(分钟),而纵坐标是百分释放率。所进行的试验应与所述的水飞蓟素(Silymarin)和水飞蓟素(Silymarin)共沉淀物的百分释放率的测量相一致。由该图可以看出,水飞蓟素(Silibinin)共沉淀物的百分释放率比纯活性物质的水飞蓟素高出许多倍。由三个测量顺序得到的曲线(A),在持续首先的5分钟的陡坡后,水飞蓟素(Silibinin)共沉淀物的释放率有90%以上。相反,曲线(B),同样由三个测量顺序得到,其纯活性物质水飞蓟素(Silibinin)的释放率值在10%以下,在这种情况下,水飞蓟素(Silibinin)在30分钟后的释放率在5%以下。水飞蓟素(Silibinin)和水飞蓟素(Silibinin)共沉淀物体内生物利用率的测定。
与先前的利用患肝病的人例如带有胆汁T型引流管的胆囊切除的病人或除肝炎以外的病人所进行的试验不同,这次试验是利用任选的健康志愿者作为健康的人进行试验。
在下述的试验中,选择了六个男性健康人。让他们空腹服用水飞蓟素(Silibinin),一次剂量为102,153,203和254mg。让这些人住院。更准确地说是从用药前的晚上到服药后的50小时。在试验期间,这些人仍得到正常的进餐和饮料。此外,在试验期间,包括在用药前24小时内,受试者应停止过度的体力劳动和其它的户外活动,以及吸烟和含黄嘌呤的消费品饮料,如咖啡,茶和巧克力。受试者的特征和给药量列于下表1。表1受试者的特征和给药量受试者 年龄(岁) 身高(cm) 体重(kg)给药 顺序(胶囊数) 1 29 172 68 2 3 4 5 2 22 178 69 3 4 5 2 3 26 185 76 4 5 2 3 4 24 182 66 5 2 3 4 5 29 175 75 2 5 4 3 6 29 190 71 4 2 5 3
借助特定的高效液体色谱法,测定受试者血浆中活性物质的浓度和小便中的排泄量。如已所述的,与迄今已知的方法相比,该方法的特点在于具有很低的检测极限。已知方法在血浆中的检测极限约为50ng/ml,而新方法在血浆中的检测极限要低约10倍。
如前所述进行临床试验和浓度的测定,并结合表2进行讨论。结果列于表2中,其中水飞蓟素(Silibinin)和水飞蓟素共沉淀物的相对生物利用率相比列于该表中。相对生物利用率以[ng*h/ml]表示。表2在给健康受试者4次口服给药后水飞蓟素(Silibinin)共沉淀物和水飞蓟素(Silibinin)的AUC[ng*h/ml]受试者序号 水飞蓟素(Silibinin) 水飞蓟素(Silibinin)
共沉淀物
1 1364 421.6
2 1589 617.6
3 2637 697.4
4 3004 710.6
5 2448 629.3
6 5355 1292.0
7 2254 642.5
8 1531 615.5
MW 2523 703.3AUC:相对生物利用率(制药学中常用的缩写:即曲线下的面
积,相当于曲线所限定区域的积分)。MW=平均值
当大剂量服用水飞蓟素(Silibinin)共沉淀物,正如同水飞蓟素(Silibinin)和水飞蓟素(Silimarin)一样,由此观测不到有害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