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杂交水稻育种技术.pdf

上传人:00****42 文档编号:499672 上传时间:2018-02-19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300.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97100192.8

申请日:

1997.01.17

公开号:

CN1159879A

公开日:

1997.09.24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IPC(主分类):A01H 1/02申请日:19970117授权公告日:20011128终止日期:20100219|||授权|||公开|||

IPC分类号:

A01H1/02

主分类号:

A01H1/02

申请人: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

发明人:

况浩池; 左永树; 陈国良; 袁祚廉; 罗文质; 谢戎

地址:

646100四川省泸州大驿坝4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农业部专利事务所

代理人:

黄家俊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属水稻杂种优势领域。以广亲和粳稻品种“02428”为母本,以强恢复系籼稻“圭630”为父本,经过粳籼亚种间杂交经分离选育和花药组织培养稳定成型的具有高配合力,高恢复力,强优势适应性广的恢复系泸恢17,利用泸恢17和适当的不育系(包括两用核不育系)可以配制多种早熟、高产、质优的杂交水稻新组合,为水稻增产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杂交水稻育种技术,其特征在于由以下步骤实现: (1)以广亲和粳稻品种“02428”为母本,以强恢复力籼稻恢复系“圭630”为父本进 行杂交,中世代选育出配合力好,配组优势强的具有粳型血缘偏籼型材料717; (2)以具有粳型血缘偏籼型中世代材料717为供本,进行花药组织培养纯化后,再自交 多代育成高配合力恢复系泸恢17; (3)以粳质籼核不育系K17A为母本,以恢复系泸恢17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K优17”。

说明书


一种杂交水稻育种技术

    本发明属水稻杂种优势利用领域,具体涉及杂交水稻的育种方法。

    我国杂交水稻栽培面积有0.16亿公顷左右,占全国水稻种植面积50%,与常规水稻品种相比,杂交水稻一般可增产10%左右,由于这样,杂交水稻的研制和推广,已被公认为我国近代水稻育成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但是,水稻和其它作物一样,杂种优势的强弱,受制于亲本基因的遗传分化水平,目前我国推广的杂交水稻,由于籼粳亚种间的生殖障碍,都只能利用同一亚种内的杂种优势。因此自80年代中后期一批强优势组合推广以来,尽管育种家们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但产量水平未有新的突破,随着农业向高产、高效、优质方向发展,特别是我国面临着人增地减的严重形势。要保证和提高粮食总产来适应发展的需求,选育具有超高产产量水平,适应性强,抗病优质的杂交水稻新组合已成为水稻育种上的重大攻关课题。籼粳亚种间的强大的杂种优势早为科学家们重视,但是籼粳亚种间杂交存在的生育期长,结实率差,充实不饱满等生理生殖障碍影响了杂种优势的有效利用。水稻育种工作者在这方面作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国外育种家已成功选育出籼粳交的超高产品种,如国际水稻所的“超级稻”。但这些品种由于适应性问题,不能在中国推广种植,因此,培育中国的超高产品种(组合)是当务之急。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籼粳交杂交水稻地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高配合力,超高产、抗病、优质、适应性强,部分利用籼粳杂种优势的杂交水稻的育种新材料,培育出超高产组合供生产上大面积应用。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该杂交稻新组合的育种新材料,包括选择具有广亲和特性的粳稻材料和具有强恢复力的籼型材料。将其广亲和基因和部份粳稻基因转育到优良籼型恢复系上,中世代选择具有粳型血缘偏籼型材料进行组织培养和多代纯化自交,稳定后用作亲本配制组合。

    一种杂交水稻育种技术,其特征在于由以下步骤实现;

    (1)以广亲和粳稻品种“02428”为母本,以强恢复力籼稻恢复系“圭630”为父本进行杂交,中世代选育出配合力好,配组优势强的具有粳型血缘偏籼型材料717。

    (2)以具有粳型血缘偏籼型中世代材料717为供本,进行花药组织培养纯化后,再自交多代育成高配合力恢复系泸恢17。

    (3)以粳质籼核不育系K17A为母本,以恢复系泸恢17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K优17”。

    亲本来源及其特征特性:

    选育具有籼粳交强优势的杂交水稻组合的恢复系,选用亲本和后代选择稳定是关键。通过对278份粳稻资源的鉴定筛选,粳稻品种02428具有广亲和基因,与籼稻杂交杂种优势极强,生物产量高,但因不具有对现在的三系不育系的强恢复基因而不能在三系杂交稻上利用,即选用籼型恢复系圭630为父本与之杂交,圭630具有强恢复基因,配合好等特点。在杂交后代中选择偏籼型株系经花药组织培养加速稳定,育成配合力好,适应性强,花粉量太的籼粳交偏籼型恢复系泸恢17,经配合力和适应性鉴定,泸恢17是理想的三系杂交稻的恢复系。

    泸恢17的特征特性:株高115cm左右,植株整齐,分蘖力强,主茎叶片数15~16叶,播始历期105天。叶色略深绿,叶芽鞘,叶缘、叶耳、节间、茎均无色,穗呈纺锤形,穗长25cm,每穗着粒150粒,结实率90%,千粒重30克,谷粒浅黄色,粒长0.91cm,少数顶部短芒,颖尖无色,抽穗整齐一致,花药大而饱满,花粉量大,主要米质指标达部颁“食用优质米”二级优质米标准,抗稻瘟病能力强,抗倒伏,后期转色好。

    泸恢17配制的组合K优17的特征特性:

    株高110cm左右,杆挺时直,株型紧凑,分蘖力强有效穗多,穗大粒重,早熟高产,千粒重30克,米质较好,抗稻瘟病能力较强,苗期耐寒穗期耐高温,熟期落色好,抗倒伏,适应性广,制种产量高。

    本发明的优点和积极效果。

    (一)产量水平高:本发明育成的恢复系沪恢17配合好,所配制的杂交组合表现由高产的产量水平,K优17在1995年南方稻区区试中,汇总平均每公顷产9010公斤,比对照种威优64增产23.09%,日产量高达0.29公斤/公顷,这三项指标在同类型组合中创下历史最高水平。

    (二)适应性广:K优17在南方稻区区试和示范种植中,均比当地主栽组合表现增产,在南方稻区,从海拔300米到800米均能种植获得高产。

    (三)抗逆性和抗性好:K优17苗期耐低温、穗期耐高温,抗倒伏能力强。抗稻瘟病,苗叶瘟4级,颈瘟5级。颈瘟发病率12.15%,而对照矮优S叶瘟9级,颈瘟发病率98%。

    (四)制种产量高:K优17因母本开花习性好,父本花粉量大。制种中易获高产,制种产量一般可达4500公斤/公顷,比对照汕优63提高40~50%。

    附图为本发明的具体选育系谱图。

    该杂交稻新组合材料是以广亲和粳稻品种“02428”为母本,强恢复力籼稻恢复系“圭630”为父本进行杂交。再自交7代后选得具有粳型血缘偏籼型材料717,再用花培技术进行组织培养,加速稳定,然后自交3代育成高配合力恢复系泸恢17。以粳质籼核不育系K17A为母本,以恢复系泸恢17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K优17”。

    下面详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法。

    K优17的母本K17A异交习性好,包颈轻,授粉姿态好,柱头外露率高达95%,双外露可达75%左右,柱头生活力强,花时比珍油97A早1小时左右,在正常花期相遇时结实率在80%左右,父本泸恢17分蘖力强,穗多穗大,花药饱满,花粉量大,制种容易,该组合制种一般能达到300公斤以上。制种技术要点是:

    1、播差期:在四川泸州及相同生态区采用两期父本制种,父本第一期在三月下旬播种,第二期间隔6天,母本播期以父本时龄为准,即父本第一期叶龄达6、7叶时播种,时差为40~42天。

    2、父本公顷播量0.027~0.033公斤,以13.33×13.33cm双点播较佳,有利于父本多蘖壮秧。母本公顷播量0.233公斤,适当稀播。

    3、制种田栽插父母本行比2∶12或2∶14。

    4、因母本对“九二0”较敏感,“九二0”的施用上比其它不育系要轻,一般公顷用0.8克“九二0”。

    5、其它管理措施与汕“优63制种相同。

        表1    “K优17”与对照的产量比较表鉴定单位  品    名稻谷亩产量(Kg)稻谷日产量(kg)糙米亩产量(Kg)全国籼型杂交水稻区试中籼早中熟组  K优17  威优64(CK)  ±%600.67488.00+23.094.483.91+14.58486.36388.79+25.10四川省区试中籼中熟组  K优17  汕优195(CK)  ±%563.31478.92+17.624.023.54+13.56450.65387.92+16.17

一种杂交水稻育种技术.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一种杂交水稻育种技术.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一种杂交水稻育种技术.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杂交水稻育种技术.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杂交水稻育种技术.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属水稻杂种优势领域。以广亲和粳稻品种“02428”为母本,以强恢复系籼稻“圭630”为父本,经过粳籼亚种间杂交经分离选育和花药组织培养稳定成型的具有高配合力,高恢复力,强优势适应性广的恢复系泸恢17,利用泸恢17和适当的不育系(包括两用核不育系)可以配制多种早熟、高产、质优的杂交水稻新组合,为水稻增产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农业;林业;畜牧业;狩猎;诱捕;捕鱼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