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座避震装置.pdf

上传人:000****221 文档编号:4989022 上传时间:2018-12-05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338.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010202015.8

申请日:

2010.06.02

公开号:

CN102267512A

公开日:

2011.12.07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登录超时

IPC分类号:

B62J1/06

主分类号:

B62J1/06

申请人:

王大凤

发明人:

王大凤; 韩柏林; 韩丽全

地址:

030009 山西省太原杏花岭区胜利东街27号19楼13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鞍座避震装置的特点是:在不改变原自行车或电动自行车的结构的情况下,将鞍座与避震功能结合为一体,与原鞍座具有互换性,可为生产厂家生产的新车配套,也可使旧车更换本装置后,具有避震功能。将插管托架的斜插管插入原车架子的斜管内,仍用原车的紧固件紧固即可。弹簧分轻、中、重三级,依骑车人体重选用相应的弹簧,遇有振动时,在压缩弹簧和一次性压缩空气的双重作用下,鞍座平稳的上下颤动,可达到刚柔并济的避震效果,是节能环保型的现有鞍座的更新换代产品。

权利要求书

1.鞍座避震装置
本鞍座避震装置属于自行车或电动自行车配件,具体涉及一种自行车或电
动自行车的鞍座避震装置,由鞍座上托架、弹簧、下托架、插管托架组成,其
特征在于:鞍座与上托架、导柱注塑成一体组成鞍座上托架6,鞍座上平面包有
弹性材质的包面1,沿鞍座中线下方重心处的上托架为圆筒形,其后连体的导柱
下部外圆表面上有半圆形槽,槽内装有O型胶圈7,导柱底部内有注塑六角头螺
栓9;弹簧3安装在鞍座上托架6与下托架8之间,与鞍座上托架6的接触面上
装有垫片2,与下托架8的接触面上装有垫片13;下托架8由圆柱形的下托架与
连体的导套组成,圆柱形上部的外圆表面有带斜面的槽和半圆形槽,带斜面的
槽内装有O型胶圈4,半圆形槽内装有O型胶圈5、与鞍座上托架6的圆筒形内
径配合,下托架8的导套与上托架6的导柱配合,通过垫片10、六角螺母11止
退挡圈12将鞍座上托架6的导柱与下托架8的导套拧紧、连接成一体,使鞍座
上托架6与下托架8联结成一体,鞍座上托架6的圆筒形和导柱可同时沿下托
架8的圆柱形与导套上下滑动;插管托架18向上突起的两耳与下托架8向前突
出的内有中心通孔的凸台,用平头铆钉16将两耳与凸台铆接成铰链连接,下托
架8可绕平头铆钉16逆时针旋转90度;插管托架18内装有锁定装置,由固定
轴14、固定轴弹簧15、拉环17组成,固定轴14末端的伸出部分插入下托架8
底部向下伸出的卡板孔内,将插管托架18与下托架8连接在一起;将插管托架
18下部的斜插管直接插入车架子上的斜管内,仍用原车的紧固件紧固在自行车
或电动自行车上。

说明书

鞍座避震装置

技术领域:本鞍座避震装置属于自行车或电动自行车配件,具体涉及一种自行车或电动自行车的鞍座避震装置。 

背景技术:目前国内外市场上现有的自行车或电动自行车的鞍座和避震装置,避震效果均不佳。因为三个弹簧受力不均,不可能同时上下颤动,出现鞍座前倾后仰或左右摆动。另有部分新型自行车采用解体方法,安装弹簧和铰链连接,既减低自行车整体结构强度且结构复杂化了,增加了成本,又斜装弹簧的避震效果也打了折扣。 

发明内容:本鞍座避震装置在不改变自行车或电动自行车结构的情况下,将鞍座与避震装置结合为一体,具有双重功能,并与原鞍座具有互换性,既能为新车配套,又能为旧车改装,更换上本鞍座避震装置就具有了避震功能。 

本鞍座避震装置采用了压缩弹簧与一次性压缩空气相结合的避震介质,压缩弹簧设置为轻、中、重三级,供不同体重的骑车人选用,可达到量身定做、刚柔并济的避震效果。本鞍座避震装置采用了双轴联动结构(双定位、双滑动),使鞍座不会前倾后仰、左右摆动,遇有振动时,鞍座只能平稳的上下滑动,增强了自行车或电动自行车的平稳性,舒适性和保健性。是节能环保型的、现有鞍座的更新换代产品。 

本鞍座避震装置的结构见附图1:由鞍座上托架、弹簧、下托架、插管托架组成。鞍座上托架6是由鞍座与其连体的上托架及导柱组成。鞍座上平面包有弹性材质的包面1,沿鞍座中线下方重心处是一个圆筒形的上托架,其后部注塑有与其连体的导柱,导柱下部外圆表面有半圆形槽,槽内装有O型胶圈7、 导柱底部内有注塑的六角头螺栓9。弹簧3安装在鞍座上托架6与下托架8之间,与鞍座上托架6的接触面上装有垫片2,与下托架8的接触面上装有垫片13。下托架8的上部为圆柱形,圆柱形外圆表面有带斜面的槽和半圆形槽,带斜面的槽内装有O型胶圈4,半圆形槽内装有O型胶圈5,与鞍座上托架6的圆筒形内径配合,下托架8与上托架6连体的导柱相对应的位置上注塑有导套,将导柱穿过导套后用垫片10、螺母11,止退挡圈12,拧紧,将上托架6与下托架8连接成一体,鞍座上托架6的圆筒形与导柱可同时沿下托架8的圆柱形和导套上下滑动。插管托架18向上突起的两耳与下托架8向前突出的且内有通孔的凸台,通过平头铆钉16将两耳与凸台铆接成一铰链连接,使下托架8与插管托架18连接成一体,且鞍座上托架8可绕平头铆钉16逆时针旋转90度。插管托架18内部装有固定装置:由固定轴14、固定轴弹簧15、和固定轴端的拉环17组成。固定轴14末端的伸出部分插入下托架8底部向下突出的卡板孔内,将下托架8与插管托架18连接在一起。将插管托架18的斜管插入车架子上的斜管内,仍用原车的紧固件,将鞍座避震装置安装在自行车或电动自行车上。 

附图说明:图1、鞍座避震装置结构图; 

图2、鞍座避震装置外形图。 

标号说明:1、鞍座包面;2、垫片;3、弹簧;4、O型胶圈;5、O型胶圈;6、鞍座上托架;7、O型胶圈;8下托架;9、六角头螺栓;10、垫片;11、螺母;12、止退挡圈;13、垫片;14、固定轴;15、固定轴弹簧;16、平头铆钉;17、拉环;18、插管托架。 

具体实施方式:本鞍座避震装置结合附图对实施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见附图1:本鞍座避震装置由鞍座上托架、弹簧、下托架,插管托架组成。鞍座上托架6由鞍座与其连体的圆筒形上托架及导柱组成。鞍座上平面包有弹性材质的包面1,沿鞍座中线下方重心处是一圆筒形的上托架、其后方注塑有与其连体的导柱,导柱下部外圆表面上有半圆形槽,槽内装有O型胶圈7,起定位作用,底部内有注塑六角头螺栓9。弹簧3安装在鞍座上托架6与下托架8之间,与鞍座上托架6的接触面上装有垫片2,与下托架8的接触面上装有垫片13.用以增加两托架的寿命,下托架8的上部为一圆柱形,圆柱形上部外圆表面有带斜面的槽和半圆形槽,带斜面的槽内装有O型胶圈4,半圆形槽内装有O型胶圈5,与鞍座上托架6圆筒形内径配合,带斜面槽内的O型胶圈是产生压缩空气的,当鞍座上托架6的圆筒形遇有振动时向下滑动,O型胶圈4沿斜面槽的斜面压向圆筒形的内壁,产生空气的压缩,在弹簧3张力的作用下,鞍座上托架6的圆筒形向上滑动,O型胶圈4脱离圆筒形内壁,空气进入圆筒形上部空间,恢复了常压。在下托架8与鞍座上托架6连体导柱相对应的位置上,注塑有与下托架8连体的导套,导套的内径与鞍座上托架6连体的导柱配合。将鞍座上托架6的圆筒形及导柱,装在下托架8圆柱形及导套后,用垫片10、螺母11和止退挡圈12,将导柱、导套锁紧,连接成一体,即鞍座上托架6与下托架8连接成一体。上托架6的圆筒形及导柱,可同时沿下托架8的圆柱形及导套上下滑动。插管托架18向上突起的两耳与下托架8底部向前突出,且内有通孔的凸台,用平头铆钉16穿过两耳及凸台将下托架8与插管托架18铆接成铰链连接,连接成一体,且下托架8可绕平头铆钉16逆时针旋转90度。插管托架18内部装有锁定装置:由固定轴14、固定轴弹簧15、固定轴14轴端的拉环17组成。固定轴14 另一端伸出插管托架18的部分插入下托架8底部向下伸出的卡板孔内,使下托架8与插管托架18固定在一起。将插管托架18底部的斜插管插入车架子上斜管内,仍用原车的紧固件紧固,即可将本鞍座避震装置安装在自行车或电动自行车上了。遇有振动时,鞍座上托架6的圆筒形与导柱同时沿下托架8的圆柱形及导套向下滑动。当鞍座上托架6向下滑动时,下托架8圆柱形带斜面槽内的O型胶圈4沿沟槽斜面张开,压向鞍座上托架6圆筒形内壁,使圆筒形内空气受到压缩,产生压缩空气,在弹簧3张力和压缩空气的双重作用下,鞍座上托架6向上滑动,即复位,O型胶圈4与内壁脱开,常压空气进入圆筒形上部,这样不断的上下滑动,产生的一次性压缩空气配合弹簧3的张力,在避震中起到缓冲作用。本鞍座避震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在不改变自行车或电动自行车结构的情况下与原鞍座有互换性;双轴联动使鞍座平稳的上下颤动,人体会感到舒适;鞍座与避震功能结合为一体,达到简化结构的目的;弹簧3按轻、中、重三级设置,可按乘车人体重选择相应弹簧,在适宜弹簧和一次性压缩空气压力双重介质的作用下,可达到刚柔并济、平稳舒适的避震效果;当需要时,拉住拉环17将固定轴14的伸出部分从下托架8的卡板孔中拉出,整个鞍座可逆时针旋转90度,这样电动自行车就可以方便的拆装电瓶,完后使鞍座复位,将固定轴14仍插入下托架8底部的卡板孔内,鞍座又牢固的装好了;本鞍座避震装置采用了双轴定位、双滑动,鞍座上托架6的圆筒形与导柱沿下托架8圆柱形及导套双轴线上下滑动,可确保鞍座只能上下平稳滑动,不会前倾后仰、左右摆动;能为生产厂家生产的新车配套;也能对旧车进行更新改造,使其具备避震功能。是结构简单、维修方便、安全可靠、节能环保型、经济实用的鞍座避震装置,是鞍座的更新换代产品,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鞍座避震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鞍座避震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鞍座避震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鞍座避震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鞍座避震装置.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2267512 A (43)申请公布日 2011.12.07 CN 102267512 A *CN102267512A* (21)申请号 201010202015.8 (22)申请日 2010.06.02 B62J 1/06(2006.01) (71)申请人 王大凤 地址 030009 山西省太原杏花岭区胜利东街 27 号 19 楼 13 号 (72)发明人 王大凤 韩柏林 韩丽全 (54) 发明名称 鞍座避震装置 (57) 摘要 本鞍座避震装置的特点是 : 在不改变原自行 车或电动自行车的结构的情况下, 将鞍座与避震 功能结合为一体, 与原鞍座具有互换性, 可为。

2、生产 厂家生产的新车配套, 也可使旧车更换本装置后, 具有避震功能。将插管托架的斜插管插入原车架 子的斜管内, 仍用原车的紧固件紧固即可。 弹簧分 轻、 中、 重三级, 依骑车人体重选用相应的弹簧, 遇 有振动时, 在压缩弹簧和一次性压缩空气的双重 作用下, 鞍座平稳的上下颤动, 可达到刚柔并济的 避震效果, 是节能环保型的现有鞍座的更新换代 产品。 (51)Int.Cl.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2 页 附图 2 页 CN 102267519 A1/1 页 2 1. 鞍座避震装置 本鞍座避震装置属于自行车或电动自行车配件, 具体。

3、涉及一种自行车或电动自行车的 鞍座避震装置, 由鞍座上托架、 弹簧、 下托架、 插管托架组成, 其特征在于 : 鞍座与上托架、 导 柱注塑成一体组成鞍座上托架 6, 鞍座上平面包有弹性材质的包面 1, 沿鞍座中线下方重心 处的上托架为圆筒形, 其后连体的导柱下部外圆表面上有半圆形槽, 槽内装有 O 型胶圈 7, 导柱底部内有注塑六角头螺栓 9 ; 弹簧 3 安装在鞍座上托架 6 与下托架 8 之间, 与鞍座上托 架 6 的接触面上装有垫片 2, 与下托架 8 的接触面上装有垫片 13 ; 下托架 8 由圆柱形的下托 架与连体的导套组成, 圆柱形上部的外圆表面有带斜面的槽和半圆形槽, 带斜面的槽。

4、内装 有 O 型胶圈 4, 半圆形槽内装有 O 型胶圈 5、 与鞍座上托架 6 的圆筒形内径配合, 下托架 8 的 导套与上托架 6 的导柱配合, 通过垫片 10、 六角螺母 11 止退挡圈 12 将鞍座上托架 6 的导 柱与下托架 8 的导套拧紧、 连接成一体, 使鞍座上托架 6 与下托架 8 联结成一体, 鞍座上托 架6的圆筒形和导柱可同时沿下托架8的圆柱形与导套上下滑动 ; 插管托架18向上突起的 两耳与下托架8向前突出的内有中心通孔的凸台, 用平头铆钉16将两耳与凸台铆接成铰链 连接, 下托架 8 可绕平头铆钉 16 逆时针旋转 90 度 ; 插管托架 18 内装有锁定装置, 由固定轴。

5、 14、 固定轴弹簧 15、 拉环 17 组成, 固定轴 14 末端的伸出部分插入下托架 8 底部向下伸出的 卡板孔内, 将插管托架18与下托架8连接在一起 ; 将插管托架18下部的斜插管直接插入车 架子上的斜管内, 仍用原车的紧固件紧固在自行车或电动自行车上。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2267512 A CN 102267519 A1/2 页 3 鞍座避震装置 0001 技术领域 : 本鞍座避震装置属于自行车或电动自行车配件, 具体涉及一种自行车 或电动自行车的鞍座避震装置。 0002 背景技术 : 目前国内外市场上现有的自行车或电动自行车的鞍座和避震装置, 避 震效果均不佳。 因为三。

6、个弹簧受力不均, 不可能同时上下颤动, 出现鞍座前倾后仰或左右摆 动。 另有部分新型自行车采用解体方法, 安装弹簧和铰链连接, 既减低自行车整体结构强度 且结构复杂化了, 增加了成本, 又斜装弹簧的避震效果也打了折扣。 0003 发明内容 : 本鞍座避震装置在不改变自行车或电动自行车结构的情况下, 将鞍座 与避震装置结合为一体, 具有双重功能, 并与原鞍座具有互换性, 既能为新车配套, 又能为 旧车改装, 更换上本鞍座避震装置就具有了避震功能。 0004 本鞍座避震装置采用了压缩弹簧与一次性压缩空气相结合的避震介质, 压缩弹簧 设置为轻、 中、 重三级, 供不同体重的骑车人选用, 可达到量身定。

7、做、 刚柔并济的避震效果。 本鞍座避震装置采用了双轴联动结构 ( 双定位、 双滑动 ), 使鞍座不会前倾后仰、 左右摆动, 遇有振动时, 鞍座只能平稳的上下滑动, 增强了自行车或电动自行车的平稳性, 舒适性和保 健性。是节能环保型的、 现有鞍座的更新换代产品。 0005 本鞍座避震装置的结构见附图 1 : 由鞍座上托架、 弹簧、 下托架、 插管托架组成。鞍 座上托架 6 是由鞍座与其连体的上托架及导柱组成。鞍座上平面包有弹性材质的包面 1, 沿鞍座中线下方重心处是一个圆筒形的上托架, 其后部注塑有与其连体的导柱, 导柱下部 外圆表面有半圆形槽, 槽内装有 O 型胶圈 7、 导柱底部内有注塑的六。

8、角头螺栓 9。弹簧 3 安 装在鞍座上托架 6 与下托架 8 之间, 与鞍座上托架 6 的接触面上装有垫片 2, 与下托架 8 的 接触面上装有垫片 13。下托架 8 的上部为圆柱形, 圆柱形外圆表面有带斜面的槽和半圆形 槽, 带斜面的槽内装有 O 型胶圈 4, 半圆形槽内装有 O 型胶圈 5, 与鞍座上托架 6 的圆筒形内 径配合, 下托架8与上托架6连体的导柱相对应的位置上注塑有导套, 将导柱穿过导套后用 垫片 10、 螺母 11, 止退挡圈 12, 拧紧, 将上托架 6 与下托架 8 连接成一体, 鞍座上托架 6 的 圆筒形与导柱可同时沿下托架 8 的圆柱形和导套上下滑动。插管托架 18。

9、 向上突起的两耳 与下托架8向前突出的且内有通孔的凸台, 通过平头铆钉16将两耳与凸台铆接成一铰链连 接, 使下托架8与插管托架18连接成一体, 且鞍座上托架8可绕平头铆钉16逆时针旋转90 度。插管托架 18 内部装有固定装置 : 由固定轴 14、 固定轴弹簧 15、 和固定轴端的拉环 17 组 成。固定轴 14 末端的伸出部分插入下托架 8 底部向下突出的卡板孔内, 将下托架 8 与插管 托架 18 连接在一起。将插管托架 18 的斜管插入车架子上的斜管内, 仍用原车的紧固件, 将 鞍座避震装置安装在自行车或电动自行车上。 0006 附图说明 : 图 1、 鞍座避震装置结构图 ; 0007。

10、 图 2、 鞍座避震装置外形图。 0008 标号说明 : 1、 鞍座包面 ; 2、 垫片 ; 3、 弹簧 ; 4、 O 型胶圈 ; 5、 O 型胶圈 ; 6、 鞍座上托架 ; 7、 O 型胶圈 ; 8 下托架 ; 9、 六角头螺栓 ; 10、 垫片 ; 11、 螺母 ; 12、 止退挡圈 ; 13、 垫片 ; 14、 固定 轴 ; 15、 固定轴弹簧 ; 16、 平头铆钉 ; 17、 拉环 ; 18、 插管托架。 0009 具体实施方式 : 本鞍座避震装置结合附图对实施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 见附图 说 明 书 CN 102267512 A CN 102267519 A2/2 页 4 1 : 。

11、本鞍座避震装置由鞍座上托架、 弹簧、 下托架, 插管托架组成。鞍座上托架 6 由鞍座与其 连体的圆筒形上托架及导柱组成。 鞍座上平面包有弹性材质的包面1, 沿鞍座中线下方重心 处是一圆筒形的上托架、 其后方注塑有与其连体的导柱, 导柱下部外圆表面上有半圆形槽, 槽内装有 O 型胶圈 7, 起定位作用, 底部内有注塑六角头螺栓 9。弹簧 3 安装在鞍座上托架 6 与下托架 8 之间, 与鞍座上托架 6 的接触面上装有垫片 2, 与下托架 8 的接触面上装有垫 片13.用以增加两托架的寿命, 下托架8的上部为一圆柱形, 圆柱形上部外圆表面有带斜面 的槽和半圆形槽, 带斜面的槽内装有 O 型胶圈 4。

12、, 半圆形槽内装有 O 型胶圈 5, 与鞍座上托架 6 圆筒形内径配合, 带斜面槽内的 O 型胶圈是产生压缩空气的, 当鞍座上托架 6 的圆筒形遇 有振动时向下滑动, O 型胶圈 4 沿斜面槽的斜面压向圆筒形的内壁, 产生空气的压缩, 在弹 簧 3 张力的作用下, 鞍座上托架 6 的圆筒形向上滑动, O 型胶圈 4 脱离圆筒形内壁, 空气进 入圆筒形上部空间, 恢复了常压。在下托架 8 与鞍座上托架 6 连体导柱相对应的位置上, 注 塑有与下托架 8 连体的导套, 导套的内径与鞍座上托架 6 连体的导柱配合。将鞍座上托架 6 的圆筒形及导柱, 装在下托架 8 圆柱形及导套后, 用垫片 10、 。

13、螺母 11 和止退挡圈 12, 将导 柱、 导套锁紧, 连接成一体, 即鞍座上托架 6 与下托架 8 连接成一体。上托架 6 的圆筒形及 导柱, 可同时沿下托架 8 的圆柱形及导套上下滑动。插管托架 18 向上突起的两耳与下托架 8 底部向前突出, 且内有通孔的凸台, 用平头铆钉 16 穿过两耳及凸台将下托架 8 与插管托 架 18 铆接成铰链连接, 连接成一体, 且下托架 8 可绕平头铆钉 16 逆时针旋转 90 度。插管 托架 18 内部装有锁定装置 : 由固定轴 14、 固定轴弹簧 15、 固定轴 14 轴端的拉环 17 组成。 固定轴 14 另一端伸出插管托架 18 的部分插入下托架 。

14、8 底部向下伸出的卡板孔内, 使下托 架 8 与插管托架 18 固定在一起。将插管托架 18 底部的斜插管插入车架子上斜管内, 仍用 原车的紧固件紧固, 即可将本鞍座避震装置安装在自行车或电动自行车上了。 遇有振动时, 鞍座上托架 6 的圆筒形与导柱同时沿下托架 8 的圆柱形及导套向下滑动。当鞍座上托架 6 向下滑动时, 下托架 8 圆柱形带斜面槽内的 O 型胶圈 4 沿沟槽斜面张开, 压向鞍座上托架 6 圆筒形内壁, 使圆筒形内空气受到压缩, 产生压缩空气, 在弹簧 3 张力和压缩空气的双重作 用下, 鞍座上托架 6 向上滑动, 即复位, O 型胶圈 4 与内壁脱开, 常压空气进入圆筒形上部。

15、, 这样不断的上下滑动, 产生的一次性压缩空气配合弹簧 3 的张力, 在避震中起到缓冲作用。 本鞍座避震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 在不改变自行车或电动自行车结构的情况下与原鞍座有 互换性 ; 双轴联动使鞍座平稳的上下颤动, 人体会感到舒适 ; 鞍座与避震功能结合为一体, 达到简化结构的目的 ; 弹簧 3 按轻、 中、 重三级设置, 可按乘车人体重选择相应弹簧, 在适宜 弹簧和一次性压缩空气压力双重介质的作用下, 可达到刚柔并济、 平稳舒适的避震效果 ; 当 需要时, 拉住拉环 17 将固定轴 14 的伸出部分从下托架 8 的卡板孔中拉出, 整个鞍座可逆时 针旋转 90 度, 这样电动自行车就可以方。

16、便的拆装电瓶, 完后使鞍座复位, 将固定轴 14 仍插 入下托架 8 底部的卡板孔内, 鞍座又牢固的装好了 ; 本鞍座避震装置采用了双轴定位、 双滑 动, 鞍座上托架6的圆筒形与导柱沿下托架8圆柱形及导套双轴线上下滑动, 可确保鞍座只 能上下平稳滑动, 不会前倾后仰、 左右摆动 ; 能为生产厂家生产的新车配套 ; 也能对旧车进 行更新改造, 使其具备避震功能。是结构简单、 维修方便、 安全可靠、 节能环保型、 经济实用 的鞍座避震装置, 是鞍座的更新换代产品, 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有较强的市场 竞争力。 说 明 书 CN 102267512 A CN 102267519 A1/2 页 5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267512 A CN 102267519 A2/2 页 6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267512 A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无轨陆用车辆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