吡蚜酮和异丙威混配杀虫剂.pdf

上传人:狗** 文档编号:4987400 上传时间:2018-12-05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303.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710022838.0

申请日:

2007.05.24

公开号:

CN101194617A

公开日:

2008.06.11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登录超时

IPC分类号:

A01N47/10; A01P7/04; A01N43/64(2006.01)N

主分类号:

A01N47/10

申请人:

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

发明人:

吉沐祥; 缪 康

地址:

212400江苏省句容市宁杭路112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镇江京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夏哲华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属于农药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用于防治稻飞虱的吡蚜酮和异丙威混配杀虫剂。本发明杀虫剂的有效成份为吡蚜酮和异丙威,吡蚜酮和异丙威的重量比1∶5~5∶1。本发明的杀虫剂可以为可湿性粉剂,或水乳剂,或微乳剂,或水分散性粒剂。本发明利用吡蚜酮与异丙威间的增效作用,弥补单剂农药的自身不足,来克服害虫的抗药性,提高药剂施用效果,并扩大药剂的使用范围,经过实际测试,对稻飞虱有显著的防治效果。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吡蚜酮和异丙威混配杀虫剂,其特征是:其有效成份为吡蚜酮和异丙威,吡蚜酮和异丙威的重量比为1∶5~5∶1。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吡蚜酮和异丙威混配杀虫剂,其特征是:它为可湿性粉剂,其成份中除有效成份外还包含有,占制剂重量3%-35%的湿润剂,占制剂重量4%-30%的分散剂,占制剂重量10%-70%的载体。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吡蚜酮和异丙威混配杀虫剂,其特征是:所述湿润剂为皂角芬、蚕沙、十二烷几基苯磺酸钠、洗衣粉中的一种或多种,使用多种时,总使用量不能大于份量的最大值;所述分散剂为木质素及衍生物磺酸盐、烷基磺酸盐中的一种或多种,使用多种时,总使用量不能大于份量的最大值;所述载体为粘土、高岭土、膨润土中的一种或多种,使用多种时,总使用量不能大于份量的最大值。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吡蚜酮和异丙威混配杀虫剂,其特征是:它为水乳剂,其成份中除有效成份外还包含有,占制剂重量计5%-15%的乳化剂,占制剂重量计1%-10%的防冻剂,占制剂重量计10%-40%的溶剂,占制剂重量计____%-____%的水。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吡蚜酮和异丙威混配杀虫剂,其特征是:所述乳化剂为烷基苯磺酸金属盐中的一种或多种,使用多种时,总使用量不能大于份量的最大值;所述防冻剂为乙二醇、丙二醇、山梨醇中的一种或多种,使用多种时,总使用量不能大于份量的最大值;所述溶剂为醇类、酮类、酯类和芳香烃中的一种或多种,使用多种时,总使用量不能大于份量的最大值;………水。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吡蚜酮和异丙威混配杀虫剂,其特征是:它为微乳剂,其成份中除有效成份外还包含有,占制剂重量计5%-30%的乳化剂,占制剂重量计1%-10%的稳定剂,占制剂重量计1%-10%的防冻剂,占制剂重量计10%-60%的溶剂。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吡蚜酮和异丙威混配杀虫剂,其特征是:所述乳化剂为烷基苯磺酸金属盐中的一种或多种,使用多种时,总使用量不能大于份量的最大值;所述稳定剂为缩水甘油醚中的一种或多种,使用多种时,总使用量不能大于份量的最大值;所述防冻剂为乙二醇、丙二醇、山梨醇中的一种或多种,使用多种时,总使用量不能大于份量的最大值;所述溶剂为醇类、酮类、酯类和芳香烃中的一种或多种,使用多种时,总使用量不能大于份量的最大值。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吡蚜酮和异丙威混配杀虫剂,其特征是:它为水分散性粒剂时,其成份中除有效成份外还包含有,占制剂重量计5%-30%的湿润剂,占制剂重量计1%-10%的粘结剂,占制剂重量计5%-15%的崩解剂,占制剂重量计10%-70%的载体。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吡蚜酮和异丙威混配杀虫剂,其特征是:所述湿润剂为皂角芬、蚕沙、十二烷几基苯磺酸钠、洗衣粉中的一种或多种,使用多种时,总使用量不能大于份量的最大值;所述粘结剂为淀粉、阿拉伯树胶、石膏、松香、石蜡中的一种或多种,使用多种时,总使用量不能大于份量的最大值;所述崩解剂为硫铵、食盐、尿素、膨润土中的一种或多种,使用多种时,总使用量不能大于份量的最大值;所述载体为粘土、高岭土、膨润土中的一种或多种,使用多种时,总使用量不能大于份量的最大值。

说明书

说明书吡蚜酮和异丙威混配杀虫剂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药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用于防治稻飞虱的吡蚜酮和异丙威混配杀虫剂。
背景技术
稻飞虱是我国长江流域及华南和西南广大稻区的重要害虫。化学防治一直被作为防治稻飞虱的最有效途径,也是在稻飞虱的综合治理中占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由于化学杀虫剂的大量使用、施药技术不合理、药剂品种使用不当、对非靶标生物的杀伤等原因,20世纪70年代以来,相继出现稻飞虱产生抗药性及再猖獗现象发生,特别在近两年来稻飞虱爆发成灾。而且目前相继有稻飞虱对有机磷类杀虫剂(如三唑磷、甲基对硫磷)、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如溴氰菊酯、氰戊菊酯)、烟碱类杀虫剂(如异丙威)产生抗药性的报道。这给防治稻飞虱的化学药剂的选择带来很大的难度,稻飞虱的防治难度空前增加,已为目前水稻生产中十分突出的问题。因此筛选和研制出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品种,减少水稻生长期的农药用量,减少农产品残留已经是当前水稻生产的当务之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防治稻飞虱效果较好的吡蚜酮和异丙威混配杀虫剂。
本发明的杀虫剂的有效成份为吡蚜酮和异丙威,吡蚜酮和异丙威的重量比1∶5~5∶1。
本发明的杀虫剂可以为可湿性粉剂,其成份中除有效成份外还包含有,占制剂重量3%-35%的湿润剂,占制剂重量4%-30%的分散剂,占制剂重量10%-70%的载体。所述湿润剂可采用天然产物湿润剂和阴离子型湿润剂,可用皂角芬、蚕沙、十二烷几基苯磺酸钠、洗衣粉中的一种或多种,使用多种时,总使用量不能大于份量的最大值;所述分散剂可采用阴离子型分散剂,可用木质素及衍生物磺酸盐、烷基磺酸盐中的一种或多种,使用多种时,总使用量不能大于份量的最大值;所述载体可采用粘土、高岭土、膨润土中的一种或多种,使用多种时,总使用量不能大于份量的最大值。
本发明的杀虫剂可以是水乳剂,其成份中除有效成份外还包含有,占制剂重量计5%-15%的乳化剂,占制剂重量计1%-10%的防冻剂,占制剂重量计10%-40%的溶剂,占制剂重量计10%-30%的水。所述乳化剂为烷基苯磺酸金属盐中的一种或多种,使用多种时,总使用量不能大于份量的最大值;所述防冻剂为乙二醇、丙二醇、山梨醇中的一种或多种,使用多种时,总使用量不能大于份量的最大值;所述溶剂为醇类、酮类、酯类和芳香烃中的一种或多种,使用多种时,总使用量不能大于份量的最大值。
本发明的杀虫剂可以是微乳剂,其成份中除有效成份外还包含有,占制剂重量计5%-30%的乳化剂,占制剂重量计1%-10%的稳定剂,占制剂重量计1%-10%的防冻剂,占制剂重量计10%-60%的溶剂。所述乳化剂为烷基苯磺酸金属盐中的一种或多种,使用多种时,总使用量不能大于份量的最大值;所述稳定剂为缩水甘油醚中的一种或多种,使用多种时,总使用量不能大于份量的最大值;所述防冻剂为乙二醇、丙二醇、山梨醇中的一种或多种,使用多种时,总使用量不能大于份量的最大值;所述溶剂为醇类、酮类、酯类和芳香烃中的一种或多种,使用多种时,总使用量不能大于份量的最大值。
本发明的杀虫剂可以是水分散性粒剂时,其成份中除有效成份外还包含有,占制剂重量计5%-30%的湿润剂,占制剂重量计1%-10%的粘结剂,占制剂重量计5%-15%的崩解剂,占制剂重量计10%-70%的载体。所述湿润剂为天然产物湿润剂和阴离子型湿润剂,可用皂角芬、蚕沙、十二烷几基苯磺酸钠、洗衣粉中的一种或多种,使用多种时,总使用量不能大于份量的最大值;所述粘结剂为淀粉、阿拉伯树胶、石膏、松香、石蜡中的一种或多种,使用多种时,总使用量不能大于份量的最大值;所述崩解剂为硫铵、食盐、尿素、膨润土中的一种或多种,使用多种时,总使用量不能大于份量的最大值;所述载体为粘土、高岭土、膨润土中的一种或多种,使用多种时,总使用量不能大于份量的最大值。
本发明采用吡蚜酮和异丙威混配,混剂中利用吡蚜酮与异丙威间的增效作用,弥补单剂农药的自身不足,来克服害虫的抗药性,提高药剂施用效果,并扩大药剂的使用范围。本发明的成分中的吡蚜酮具有高效、低毒、高选择性、对环境友好等特点,其作用方式独特,主要影响昆虫的进食行为,使其拒食而死,对幼虫或成虫均有效。该药能很快渗透到植物叶片中,残效期达1个月以上,无交互抗性,且对天敌高度安全;本发明的成分中异丙威属氨基甲酸酯杀虫剂,具有胃毒、触杀和优良渗透内吸活性,对害虫的作用机理是抑制胆碱酯酶的活性,阻断正常神经传导,引起整个生理生化过程的失调,使害虫中毒死亡。本发明的杀虫剂经过实际测试,对稻飞虱有显著的防治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按照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配制以下实施例:
实施例一:30%吡蚜酮·异丙威可湿性粉剂(吡蚜酮25%、异丙威5%、吡蚜酮∶异丙威=5∶1);
实施例二:30%吡蚜酮·异丙威可湿性粉剂(吡蚜酮22.5%、异丙威7.5%、吡蚜酮∶异丙威=3∶1);
实施例三:30%吡蚜酮·异丙威可湿性粉剂(吡蚜酮15%、异丙威15%、吡蚜酮∶异丙威=1∶1);
实施例四:30%吡蚜酮·异丙威可湿性粉剂(吡蚜酮7.5%、异丙威22.5%、吡蚜酮∶异丙威=1∶3);
实施例五:30%吡蚜酮·异丙威可湿性粉剂(吡蚜酮5%、异丙威25%、吡蚜酮∶异丙威=1∶5)。
将上述实施例一~五与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25%异丙威可湿性粉剂和空白对照共8个处理进行对比试验,每处理重复3次,重复面积100平方米,于7月下旬用弥雾机兑水喷药,每亩药液18公斤,分别于药后1、3、7天调查飞虱死亡率,并以对照区的飞虱死亡率计算相对防治效果。其结果如下表:

吡蚜酮和异丙威混配杀虫剂.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吡蚜酮和异丙威混配杀虫剂.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吡蚜酮和异丙威混配杀虫剂.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吡蚜酮和异丙威混配杀虫剂.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吡蚜酮和异丙威混配杀虫剂.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属于农药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用于防治稻飞虱的吡蚜酮和异丙威混配杀虫剂。本发明杀虫剂的有效成份为吡蚜酮和异丙威,吡蚜酮和异丙威的重量比1551。本发明的杀虫剂可以为可湿性粉剂,或水乳剂,或微乳剂,或水分散性粒剂。本发明利用吡蚜酮与异丙威间的增效作用,弥补单剂农药的自身不足,来克服害虫的抗药性,提高药剂施用效果,并扩大药剂的使用范围,经过实际测试,对稻飞虱有显著的防治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农业;林业;畜牧业;狩猎;诱捕;捕鱼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